《过秦论》上课2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示:
秦亡的原因是:不施仁政
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摆事实
(事实论证) 振长策 御宇内 鞭笞天下 取百越 臵郡县 筑长城 守藩篱 却匈奴 废先王之道 焚百家之言 愚黔首 隳名城 杀豪杰 收兵器 销锋镝 守要害 固关防 秦取得天下前后 陈涉与始皇 陈涉与九国
论证方法 作比较
(对比论证)
想一想
名词活用为动词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称帝、称王 招致、统治 序八州而朝同列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作窗户、系户枢 履至尊而制六合 登上
动词活用为名词
• 追亡逐北
逃走的士兵、败北的军队
动词活用为使动用法
• • • • • 外连横而斗诸侯 序八州而朝同列 却匈奴七百余里 约从离衡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使…争斗 使…朝拜 使…退却 使…离散 使…灭亡
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 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揭示出贾谊似受恩 遇实则不遇的实质。
贾生才调世无伦,
哭泣情怀吊屈文。
梁王坠马寻常事, 何需哀伤付一生。
----毛泽东《贾谊 》
贾谊之像
贾 谊 像
(前200—前168)
文言知识积累
通假字
•合从缔交 “从”通“纵”,合纵之策 •赢粮而景从 “景”通“影”。作状语,像影子一 •百有余年矣 样 “有”通“又”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弊”通“敝”,困顿 •陈利兵而谁何 “何”通“呵”,呵问 •孝公既没 “没”通“殁”, 死 •外连衡而斗诸侯 “衡”通“横”, 连横
延及孝文王 延 秦人开关延敌 余人各复延至 其家
因遗策 策 振长策而御 宇内 会盟而谋弱秦 弱 弱国入朝 不若孀妻弱子
动词 动词
动词 名词 名词 形容词使动 形容词 形容词
延续 引进
邀请 策略 鞭子 削弱 弱小 年少
之策
古今异义词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古:黄河以西一带 今:河的西面 •赢粮而景从 古:担负 今:输赢的“赢” •山东豪俊并起 古:崤山以东,即东方 今:指山东省 •流血漂橹 古:盾牌 今:使船前进的工具 •以致天下之士 古:以,来;致,招纳 今:连词,表结果 •南取百越之地, 以为桂林、象郡 古:以(之)为,把它设立为 今:认为 •才能不及中人 古:一般的人 今:中间介绍人,公证人
走进文本自主探究
一、阅读全文后,请同学们归纳一下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二、本文作为政治论文,作者认为秦朝灭 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其主要观点是 什么?作者是怎样运用事实来证明其观 点的?
走进文本自主探究
一、阅读全文后,请同学们归纳一下本文的 主要内容是什么?
提示: 秦王朝势力的崛起
秦王朝势力的发展
返 回
想一 想
陈涉和始皇的比较
项目 地位出身 军队数量 军队素质 武器状况 地理条件 对象
陈 涉
始 皇
返 回
想一 想
陈涉与九国的比较
军队数量 军队素质 武器装备 才 能
项目 出身地位 对象
陈 涉
九
国
想一想
探 究
1、在文中找出陈述陈涉地位、才能、军队数量和武 器状况、起义结果的句子。背诵这些句子。 2、三——五段中,作者在地位、军队数量、军队素 质、武器状况和地理条件等方面,把陈涉与秦始皇 进行了对比,请分别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写下表。 3、在第五段,作者在地位、军队数量、军队素质、 武器状况和才能等方面,把陈涉与九国进行了对比。 请分别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写下表。
四个相同的主谓结构的句式排比,显示“天下之士”合纵缔交,戮力攻
秦的人才之多,力量之强。衬托出秦国所向披靡的力量。
2、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 敲扑而鞭笞天下,
四个相同的承接结构的句式排比,渲染出秦国强盛
之极,暴虐之极,暗示秦离灭亡 之日不远。
3、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返 回
想一 想
陈涉和始皇的比较
项目 地位出身 军队数量 军队素质 武器状况 地理条件 对象
瓮牖绳枢 陈 涉 之子,甿 隶之人, 迁徙之徒 至尊 始 皇 王侯之家 数 百 疲弊之卒 斩木为兵 阡陌之中
万 乘
良将、 信臣、 精卒
劲 弩 利 兵
据亿丈之城 临不测之渊 金城千里 返 回
想一 想
陈涉与九国的比较
(1-4) 亡
二世:灭亡 (前209-前207) 第4段
二、分析原因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全文写作思路:
(叙事) ①秦崛起(雄心勃勃) ②秦发展(所向披靡 ) ③秦极盛(势如破竹) ④秦灭亡(一败涂地) ⑤秦教训(仁义不施而攻 守之势异也) (议论)
论 据
论点
二、作者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作为政论文, 其主要观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来证明其观点的?
名词做状语
•有包举宇内 •席卷天下 •囊括四海之意 •天下云集响应 •赢粮而景从 像包裹一样 像席子一样 像口袋一样 像云一样 像回声一样 像影子一样
名词做状语
•内立法度 •外连横而斗诸侯 •南取汉中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南取汉中 •西举巴蜀 •东割膏腴之地 •南取百越之地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对内 对外 向南 在北面 向南 向西 向东 向南 向南 用破瓮 用草绳
三个相同的并列结构的句式排比,显示上述四君子的谋略才干 。
排比句和对偶句的作用:
对偶句: 1、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突出地表现出了秦的虎狼之心。
2、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气势充沛地表现出强大的秦国无可阻挡之势。
。
总
结
《过秦论》着重叙述秦王朝的兴亡过程,揭露 秦始皇的暴虐无道,最后指出,“仁义不施而攻守 之势异也”是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这是从史实 中提炼观点。这个观点也贯穿在其余两篇之中。 作者总结秦王朝覆灭的历史教训,意在借古讽
形Fra Baidu bibliotek词活用为名词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尊贤而重士” 险固的地势 有贤能的人 有利(便利)的形势
因利乘便”
非有仲尼、墨翟之贤,猗顿之富” 品德;财富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会盟而谋弱秦 使 …弱
以弱天下之民
以愚黔首
使…弱,削弱
使……愚蠢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变小,变弱
特殊句式
以为桂林、象郡 省略“之” 聚之咸阳 省略“于” 为天下笑 被动句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判断句 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判断句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被动句 陈利兵而谁何。 宾语前臵句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状语后臵句 铸以为今人十二 定语后臵句
善于叙事 精于论断 反复比照 导出题旨
对偶排比 气势磅礴
多次运用对比的手法:
1.秦国前后兴亡的对比; 2.九国联盟与秦国实力的对比; 3.陈涉与九国的对比;
4.陈涉与始皇的对比。
排比句和对偶句的作用:
排比句: 1、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 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 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
[2]才调:指才气、才能。 [3]“不问苍生问鬼神”:诗的矛头直指崇佛媚道、服 药求仙、不顾民生、不任贤才的封建统治者,有 讽有慨,寓慨于讽,并发出怀才不遇的深沉感叹。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论。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贾生》
• 翻译: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贾谊的才华 和格调更是无可比伦。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 他,可惜他不垂询民生却是穷究鬼神。 • 解析:这是一首借古讽今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
今,即从反面说明“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
而“安之”之策莫大于施行仁义,目的是劝汉文帝
对人民实行宽松的政策。
课外链接: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论。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贾生》
贾谊之像
[1]贾生:指贾谊;宣室,未央宫的正殿。贾谊在汉 文帝时担任朝官还很年轻,因一些建议触犯权臣, 被放逐。文帝在宣室祭神后接见了他,问鬼神的 本源,贾谊说得头头是道。
秦王朝势力的极盛 秦王朝的兴衰历程
陈涉起义 → 秦朝覆灭
各方面力量的比较 照应全篇,归纳论点 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
《过秦论》结构
孝公:崛起 (前361-前338) 兴 第 1段
惠文、武、昭襄、孝文、庄襄:发展 (前337-前247) 第 2段
一、兴亡过程
始皇:极盛-统一全国 (前246-前210) 第3段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据亿丈之高,临不测之渊以 为固 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 固 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固请
名词,险固(地势) 副词,牢固地
名词,坚固(城防) 名词,坚固(地方) 形容词,险固 动词,巩固 形容词,固执 副词,本来 坚持、坚决
军队数量 军队素质 武器装备 才 能
项目 出身地位 对象 瓮牖绳枢 之子,甿 隶之人, 迁徙之徒
君 主
陈 涉
数
百
疲弊之卒
锄耰棘矜 不及中人
九
国
百万之众
名将统率
钩戟长铩 深谋远虑
不施仁义
陈涉 < 九国 < 秦国 <
(最弱)
秦朝
(最强)
层层对比揭秦过
“七庙隳”
“一夫作难”
人心向背对治国的重要性
艺术特色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路不拾遗 蒙故业,因遗策 遗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 陛下 小学而大遗,吾未 见其明也 此三者,吾遗恨也
动词,丢失,损失 名词,遗失的东西 动词,遗留 动词, wè i,送给 动词,遗漏、忽略 动词,死去的人遗留 下来的
内立法度 名词,制度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 动词,丈量,计算 长絜大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动词,同渡,越过 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 动词, duó ,考虑 宁信度,无自信也 名词,尺码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 名词,限度 度 则物力必屈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名词,风度/常态 一年一度秋风劲 量词,次、回 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动词,谱写/创制 生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 动词,考虑/思虑 度外矣 理有未安,妄以臆度 动词,推测/猜测
动词,丢失 名词,逃兵 使动,使…灭亡 动词,逃跑 动词,灭亡 动词,死亡 副词,通“无”,没 有
制
1.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2.赵奢之朋制其兵 3.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4.终岁不制衣则寒 5.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 万之众,受制于人 6.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 使仰足以事父母
动词,制服 动词,统率 名词,规模 动词,制作 动词,控制 动词,规定
探 究
1、在文中找出陈述陈涉地位、才能、军队数量和武 器状况、起义结果的句子。背诵这些句子。 2、三——五段中,作者在地位、军队数量、军队素 质、武器状况和地理条件等方面,把陈涉与秦始皇 进行了对比,请分别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写下表。 3、在第五段,作者在地位、军队数量、军队素质、 武器状况和才能等方面,把陈涉与九国进行了对比。 请分别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写下表。
一词多义 名词,败北的军队 追亡逐北 北 北收要害之郡 名词作状语,向北 将军战河北 名词,北方 介词,趁着 因力乘便 因 因遗策 动词,沿袭 虎因喜,计之曰 介词,因此
以致天下之士 致 致万乘之势 而致千里
动词,招纳 动词,达到 动词,到达
亡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吞二周而亡诸侯 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燕虽小国而后亡 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 河曲智叟亡以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