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市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工作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潜江市生态保护红线勘界

工作方案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2017年5月

目录

一、项目背景

1

二、工作依据

3

三、工作内容 (5)

四、时间安排 (6)

五、经费预算 (6)

一、项目背景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中国资源环境形势日益严峻。尽管中国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力度逐年加大,但总体而言,资源约束压力持续增大,环境污染仍在加重,生态系统退化依然严重,生态问题更加复杂,资源环境与生态恶化趋势尚未得到逆转。已建各类保护区空间上存在交叉重叠,布局不够合理,生态保护效率不高,生态环境缺乏整体性保护,且严格性不足,尚未形成保障国家与区域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

因此,2011年,为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国务院明确提出,在重要生态功能区、陆地和海洋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红线,这是我国首次在国家级重要文件中出现“生态红线”一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更是把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作为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最重要、最优先的任务。划定生态红线实行永久保护,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对历史和人民负责的高度,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体现了以强制性手段强化生态保护的政策导向与决心。

生态红线可定义为: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在提升生态功能、改善环境质量、促进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必须实行严格保护的空间边界与管理限值,具体可包括生态功能红线、环境质量红线和资源利用红线。生态功能红线是指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蓄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自然生态空间;环境质量红线是指为维护人居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基本需要,必须严格执行

的环境管理限值;资源利用红线是指为促进资源能源节约,保障能源、水、土地等资源高效利用的最高要求。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需要。只有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按照生态系统完整性原则和主体功能区定位,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理顺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改善和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才能构建结构完整、功能稳定的生态安全格局,从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是不断改善环境质量的关键举措。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将环境污染控制、环境质量改善和环境风险防范有机衔接起来,才能确保环境质量不降级、并逐步得到改善,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有助于增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引导人口分布、经济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促进各类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对于增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支持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要求,根据生态保护红线分布图开展实地勘查,调查生态保护红线区各类基础信息,进一步查明图上难以明确界定或具有争议的生态保护红线区块边界走向,确定红线边界拐点地理坐标,并根据生态保护红线地面勘查结果,在图上修正生态保护红线区块边界,形成生态保护红线勘测定界图。

二、工作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主席令〔2014〕第9号)

2、《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0〕第35号)

3、《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国发〔2010〕46号)

4、《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国发〔2011〕42号)

5、《关于发布全国生态功能区划的公告》(环境保护部中国科学院公告2008年第35号)

6、《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环发〔2008〕92号)

7、《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环发〔2010〕106号)

8、《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南》(环发〔2015〕56号)

9、《关于划分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水利部公告2006年第2号)

10、《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林资发〔2009〕214号)

11、《第四次中国荒漠化和沙化状况公报》(2011)

12、《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国函〔2012〕13号)《全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2000-2010年)调查评估报告》

13、《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_18314-2009)

14、《地籍测绘规范》(CH5002-94)

15、《土地勘测定界规程》(TD-T1008-2007)

GB/T 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12343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编绘规范GB/T 13923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HJ/T 338

SL 190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CH/T 9005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基本规定

三、工作内容

本项目勘测区域主要包括汉江(潜江市境内),返湾湖国家级湿地公园。项目工作内容包含如下:

1.确定勘测区域边界:结合实地勘察和卫星影像判读,在卫星图上绘制勘测区域。

2.坐标转换:因测区内现有控制点无国家2000坐标,而且河流为带状分布,长度超过100km,故需要在测区内进行GPS C网(水平误差1cm,高程误差2cm)测量以获取坐标转换系数。

3.勘测定界:根据划定勘测区域,利用GPS-RTK技术进行区域边界勘测,放样密度100m不少于1个点,确定边界。

4.确定界址点:利用GPS-RTK和CORS技术将测区在实地进行放样,放样密度1km不少于1个点,确定界址点。

5.数据建库:根据测量成果,生成矢量数据,并建立测绘区域成果数据库(Arcgis格式)。

6.图件制作:制作勘测区域相关图件。

四、时间安排

本项目预计90个工作日完成,具体进度安排如下:

表二工作进度计划表

五、经费预算

本项目经费预算131.11万,含前期工作费用、生态红线勘界费用、相关图件制作费用、文印费、会议费和专家咨询费、管理费以及税费。具体预算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