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测绘学院自然地理学复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地壳的组成物质、产状、成因及其分布规律;地壳运动及其所引起的各种构造变动和发展规;地壳的发展历史及生物演化规律;地质学在生产中的应用等。
2.岩相是形成环境的物质表现,也就是沉积物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岩性和古生物方面)及其生产环境的总和。
3.整合接触:当地壳处于相对稳定下降情况下形成连续沉积的岩层,老岩层在下,新岩层在上,不缺失岩层,这种关系称整合接触。
4.不整合接触:由于地壳运动,往往使沉积中断,形成时代不相连续的岩层,这种关系称不整合接触。
5.岩层产状:指岩层的空间位置而言。为了确定倾斜岩层的产状,必须用产状三个要素,即走相、倾向、和倾角来表示。
6.上盘和下盘:如果断层里面是倾斜的,位于断层面以上的岩块叫上盘;断层面以下的岩块叫下盘。如果段层面是直立的。则往往以方向来说明。如果断层的东盘或西盘、左盘或右盘。
7.上升盘和下降盘:从运动角度看,无论是上盘和下盘,往往是一侧上升,一侧下降,也可以都是上升的或都是下降的。在实际工作中,是根据位移的相对关系判断上升和下降的,相对上升的岩块叫上升盘;相对下降的叫下降盘。上升盘与上盘,下降盘与下盘并不完全一致,上升盘可以是上盘,也可以是下盘;同样,下降盘可以是下盘,也可以是上盘。
8.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形态特征及其成因、演化、内部结构和分布规律的科学。地貌学是介于自然地理学和地质学之间的一门边缘科学。
9.崩塌形成的条件:1、地形条件2、地质条件3、气候条件4、地震因素5、认为因素
10.坡积裙:大气降雨或冰雪融化后,在倾斜的坡地上,形成面(片)状水流。面状水流是由许多细小股流组成的,它们无固定流路,在这种水流作用下,可使地面降低,称为破面流水侵蚀。被侵蚀的物质堆积在坡脚处,称为坡积物,它们围绕坡地边缘分布,形似衣裙的花边,称为坡积裙。(在坡面流水作用下,坡带到平缓的坡麓地中堆积下的沉积物,叫坡积物坡积物围绕坡地形成的地形,形似衣裙,叫坡积裙)11.下切侵蚀和侧方侵蚀及其作用:河流侵蚀按方向可以分为下切侵蚀和侧方侵蚀两种。下切侵蚀是水流垂直地面向下的侵蚀,其效果是加深河床或沟床。下切侵蚀可以沿较长的河段同时进行,也可以从源头或河口开始向上游侵蚀或瀑布的后退来实现,又称向源侵蚀(溯源侵蚀)。侧方侵蚀也称旁蚀,是河流侧向侵蚀的一种现象。这种侵蚀的结果是使河岸后退,沟谷展宽,或者形成曲流。
12.壶穴:壶穴是基岩河床中被水流冲磨的深穴,其深度可达到几十米。壶穴多是在瀑布下方,由湍急水流冲击河床基岩而成。
13.自由曲流:又称迂回曲流,它常形成在地壳下沉的宽广的冲击平原地区,河谷宽阔,河床不受河谷的约束,能较自由地迂回摆动。
14.河漫滩的二元沉积结构:洪水期河漫滩上水流流速较小,环流从河床中带到河漫滩上的物质,主要是细砂和黏土,称为河漫滩相冲积物;下层是由河床侧方移动沉积的粗砂和砾石,称为河床冲积物。这样就组成了河漫滩的二元沉积结构。
15.洪(冲)积扇:山麓带常处于构造下沉状态,地形坡度急剧变缓,河流水流分散,流速减慢,一部分水流渗漏地下,因而山地河流带来的大量砾石和泥沙在山麓带发生堆积,形成一个半锥形的堆积体,平面呈扇形,称洪(冲)积扇。
16.冲击平原形成过程:冲积平原是在构造沉降区由河流带来大量冲击物堆积而成的平原。冲击平原能堆积很厚的冲击物。冲积平原上的河流,河道宽浅,两岸泛滥堆积带常高于河间地,形成天然提,天然提溃决后使河流改道,在低洼地又常积水成湖或为沼泽。
17.三角洲的形成条件:三角洲是由于河口区的堆积作用超过侵蚀作用而形成的,它需要一下几个条件:(1)河流带来大量泥沙,根据世界上许多三角洲的河流含沙量测定,如河流年输沙量约等于或大于年径流量的1/4,就能形成三角洲;(2)河口附近的海洋侵蚀搬运能力较小,河流带来的泥沙将沉积下来,有利于三角洲的形成;(3)口外海滨区水深较浅,坡度平缓,一方面对波浪起消能作用,另方面浅滩出露,有利于河流泥沙堆积。
18.根据阶地结构和形态特征划分集中阶地类型:(1)侵蚀阶地(2)基座阶地(3)堆积阶地(4)埋藏阶地。
19.水系:具有统一归属的水体所构成的水网系统称水系。
20.分水岭的迁移:有些分水岭的两侧坡度和坡长相等,呈对称性,有些不对称,在坡度较大一侧的河流,资源侵蚀能力强,速度快,河流先伸入分水岭地区进行侵蚀,使分水岭降低并不断向侵蚀力弱、速度慢的一坡移动,称分水岭迁移
21.河水袭夺:分水岭的迁移导致分水岭一坡的河流夺取另一坡河流的上段,这种水系演变现象称河流袭夺。
22.岩溶:是指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的化学作用和物理作用及其形成的水文现象和地貌现象。
23.岩溶作用:是指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化学作用过程(分解和化合)和物理过程(流水侵蚀和沉积、重力崩塌和堆积),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良作用,称岩溶作用。
24.落水洞:落水洞是岩溶地区地表水从谷地流向地下河或地下溶洞的通道,它是垂直方向流水对裂隙不断进行溶蚀并伴随塌陷而成
25.干谷:干谷是岩溶地区的干涸河谷,由于地壳上升,主河先下切使岩溶水的水平循环带下降,原来由地下水补给一些小河流失去水源,同时地表水又不断向下渗漏,因而一些河流变成干谷
26.盲谷:在岩溶区,常见河谷上游的水流从某一陡坝下的泉眼涌出,而河流流向的前方又有一陡坎阻挡,陡坎下方有一落水洞,河水沿落水洞流入地下,这种上下游封闭的谷地,称为盲谷。
27.试解释羊背石的成因:在冰川槽谷的底部,常分布着成群比较坚硬的一些岩石组成的像羊群一样的微微突出的基岩小石,称羊背石
28.冻土:地级、亚极地地区和中低纬的高山、高原地区,在较强的大陆性气候条件下,一方面气温极低,另一方面降水量很少,地表没有积雪,地表裸露。在这样条件下,对0°C或0°C以下并含有冰的地表土层,成为冻土。
29.冻融作用:冻融作用是指土层中的地下水和地下冰在气温周期性的正负变化影响下,不断发生变相和迁移,使土层反复冻结挤压,导致土体或岩体破坏、扰动和移动。
30.石河:在山坡上寒冻风化产生的大量碎屑滚落到沟谷里,堆积厚度逐渐加大,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整体运动,形成石河。
31.冰楔:在多年冻土区,由地表水周期性注入到裂隙中再冻结,使裂隙不断扩大并为冰体填充,剖面成为楔块,称为冰楔。
32.吹蚀作用:地表的松散沙粒或基岩上的风化产物,在紊动气流作用下将被吹扬,这种作用叫吹蚀作用。
33.磨蚀作用:风挟带沙粒移动对岩石或不同交结程度的泥沙块体进行碰撞或摩擦,或者在岩石裂隙和凹坑内进行旋磨,成为磨蚀作用。!34.雅丹:在极干旱地区的一些干涸的湖底,常因干缩裂开,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裂隙越来越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背鳍形垄脊和宽浅沟槽,这种支离破碎的地面叫雅丹。
35.纵向沙垄:沙漠中顺着主要风向延伸的垄状堆积地貌。
第九章海岸地貌
1、现代海岸带由陆地向海洋可划分为陆地、海滩和水下岸坡三部分。
2、什么叫波折射?:波浪进入浅水区后,由于波浪前进方向与岸线斜交或海底地形的起伏变化,都会随着水深的减小而使波浪传播速度改变,在一个波峰上,有些段运动速度快,有些段运动速度慢,波峰线发生弯曲,称为波浪折射。
3、海岸动力作用有哪些?:海岸动力有波浪、潮汐、海流和河流等。其中以波浪作用为主,潮汐作用只在有潮汐海岸对地貌起塑造作用,海流对海岸的地貌作用也没有波浪和潮汐作用那样显著,河流作用只局限在河口地带。
4、列出海岸侵蚀地貌几种类型: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洞、海蚀窗、海蚀拱桥、海蚀柱。
5、什么叫泥沙横向移动,及其形成的海岸堆积地貌?:海底泥沙在波浪作用和重力的切向分力作用下作垂直岸线方向的运动,称为泥沙横向移动。水下堆积阶地、水下沙坝、离岸堤、澙湖、海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