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中国走向世界与世界走进中国之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丝绸之路:中国走向世界与世界走进中国之路

2015年04月20日09:40:13

来源:人民政协报作者:刘庆柱

□演讲人:刘庆柱

■演讲人简介:

刘庆柱先生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历史学部主任、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等,第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先后参加并主持秦都咸阳遗址、西汉十一陵、关中唐十八陵、秦汉栎阳城遗址、西汉杜陵陵园遗址、汉长安城遗址、秦阿房宫遗址等考古勘探、发掘。已出版专着十多部,发表论文逾300篇。

■编者按:

“一带一路”,描绘着新时代丝绸之路的美好图景。历史悠悠,回望古代丝绸之路,承载着深厚的中华文化,好似一座历史文化宝库,需要不断去认识研究。在刘庆柱先生的讲述中,通过多年来新疆等地区的考古发现和成果,丝绸之路灿烂的历史风貌得以清晰展示出来。

■精彩阅读:

□丝绸之路是西汉王朝官方鉴于西域36国希望与西汉王朝加强友好关系的愿望,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一条“政治之路”、“外交之路”、“和合之路”。

□中古时代及其以后,随着欧亚大陆丝绸之路的衰落,海上丝绸之路进入了其最为繁盛时代。唐、宋、元时代,尤其是宋元时代,中国在海上丝绸之路发展中发挥着极为重要作用。

□当丝绸之路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时,强调的是“丝绸之路起点———长安”,也就是说“丝绸之路”首先是从古代中国的政治中心长安走向世界,其次是世界走向中国。

丝绸之路认知前言:

以“丝绸”命名古代世界的“道路”———“丝绸之路”,是早在19世纪后半叶,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中国》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也就是现在一般所说的“沙漠(或称“绿洲”)丝绸之路”,除了“沙漠丝绸之路”之外,现在还有“草原丝绸之路”、“西南(或称“南方”)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等。

现在简单介绍这四条丝绸之路,首先是“沙漠丝绸之路”,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丝绸之路。它开始于西汉时代,兴盛于汉唐时代,2014年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现在笼统地说,丝绸之路自陕西西安经甘肃、新疆,出境后经中亚、西亚至南欧意大利威尼斯,东西直线距离7000公里,而在中国境内就长达4000公里。

第二是“草原丝绸之路”,这是一条中国古代与中亚、西亚、欧洲及东北亚的文化交流之路,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草原丝绸之路是欧亚草原人们因其“逐水草”生业活动特点而形成,在其早期主要是一条“文化交流”与“传播”之路。如西亚地中海的小麦、牛羊、车辆、金属冶铸等东传至东亚;黄河流域的农业文明早在公元前三千纪末就西进至新疆哈密一带。中晚期的草原丝绸之路民间商贸活动越来越多,相应的文化交流(包括宗教传播等)也大量增加,如内蒙古、宁夏、山西、河北、辽宁等地贵族墓葬中考古发现的波斯萨珊朝银币、拜占庭金币、金冠饰、鎏金银器(有萨珊、粟特、突厥银器)等,罗马、萨珊和伊斯兰玻璃器等。

第三是“西南丝绸之路”,这是一条中国古代与南亚、西亚的商贸之路,但是这种商贸多以“民间”、“小型”的商贸活动为主。文化交流(包括宗教传播)是西南丝绸之路的“副产品”。西南丝绸之路有着久远历史,至迟在夏商时代中国西南地区就已经与南亚(或通过南亚与西亚)地区人们开始交往。

第四是“海上丝绸之路”,这是中国古代人们通过海洋与东南亚、东北亚及南亚、西亚、东非等地进行外交往来、商贸活动、文化交流的交通路线。海上丝绸之路至迟不晚于商代,作为官方外交之路、友好之路、文化交流之路的海上丝绸之路大规模开通应该在西汉时代。

我们今天主要讲一讲丝绸之路(即:沙漠丝绸之路,下同)与海上丝绸之路,国家现在提出的“一带一路”是古代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历史必然。

丝绸之路是西汉王朝官方鉴于西域36国希望与西汉王朝加强友好关系的愿望,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一条“政治之路”、“外交之路”、“和合之路”。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要与西域(今新疆)36国及中亚各国建立友好关系,而西域地区的酋长们渴望脱离匈奴的统治,仰慕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汉王朝,并期望加入其中,从而得到汉王朝的保护与支持。与此同时,这条道路的开通也促进了内地与西域及域外中亚等地区的文化、经济交流,就当时从这方面来说,文化与商贸交流是这条丝绸之路的“副产品”。

现在有一种看法,认为沙漠丝绸之路是因丝绸贸易而出现,其实并非如此。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境内出土的背负丝绸骆驼俑的牵驼俑均为“胡人”俑,没有发现牵驼俑的“汉人”俑。当年丝绸之路上的商人主要是“单向”的,这与中国古代社会“重农抑商”的传统是一致的。丝绸之路的经商胡人,主要是中亚人,其中尤以“粟特人”更为突出。西安、太原、宁夏固原等地考古发掘的粟特人墓葬,再现了当年在中国经商的中亚人———粟特人。

西汉王朝开通丝绸之路,先后在甘肃河西走廊设立酒泉郡、武威郡、敦煌郡、张掖郡四郡,尔后在今新疆地区设置中央派出机构———西域都护府,汉王朝还在西域实施“屯田”,西域成为汉王朝一部分,西域各族成为“中华民族”的成员。

通过多年来在新疆地区开展的考古工作,发现了丝绸之路上的汉唐王朝军政、经济设施遗存:主要有作为社会“政治平台”的“城址”,具有军事与经济双重功能的“屯田”遗迹与遗物,

具备军政功能的烽燧、亭障遗址等等。这些考古发现是西汉王朝中央政府在西域行使国家主权行为的重要物化载体,反映了当时西域地区的“国家主导文化”是“汉文化”(即主要是内地汉晋、北魏、唐王朝的社会主导文化)。

历史文献记载古代国家“筑城以卫君,造廓以守民”。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城”是“政治平台”,不同形制的城址是不同“政体”的反映。以楼兰地区为例:在汉代经营西域之前,西域的城市形制受中亚的影响,城的平面为圆形。张骞通西域后,楼兰城址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内地形制的方城,而且方城出土的遗物大多和内地基本一样,如其中出土的文书和官印,它们是汉王朝在这一地区行使国家权力的物证。

西域汉代城址是汉代中央政府管理西域的物化载体,目前已经考古发现的西域汉代城址有多座,其中以轮台地区和塔里木盆地南缘的罗布泊、若羌地区的汉代城址较多、较重要。天山南麓的轮台地区最受瞩目的工作是寻找西汉在西域的早期政治中心———西域都护府遗址,一般认为今新疆轮台县策大雅镇的乌垒城遗址即西汉时代的西域都护府遗址。

罗布泊和若羌地区是汉王朝在西域经营最多的地方,汉代的楼兰、鄯善古国就在这一地区。这里的主要汉代城址有布淖尔土垠遗址、LE古城、LA古城、LK古城、LL古城、“且尔乞都克古城”等。

北疆地区奇台县石城子有一座东汉时期的古城遗址,城址内出土过大量汉代文物。该城址有可能是曾设有汉朝官署的疏勒古城。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中古时代的北庭故城,亦称护堡子古城,在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吉木萨尔县城北。古城规模宏大,略呈长方形,分内、外二城。在城址中出土了葡萄纹铜镜、开元通宝、刻花石球、下水管道及陶器等,从北庭故城城址形制与其出土遗物来看,其与内地考古学文化的一致性是显而易见的。

目前已经考古发现的西域唐代城址有多座,如新疆库车县城附近的唐代安西都护府治所(亦为古龟兹国的伊罗卢城)———皮朗古城(亦称哈拉墩)。高昌故城,汉称高昌壁,两汉魏晋时期,戊己校尉屯驻于此,此后曾为前凉高昌郡治、麴氏高昌王国国都、唐西州州治和回鹘高昌王都。全城分外城、内城和宫城三部分,形制布局似唐长安城。其中的交河故城、高昌故城已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作为“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组成部分)。

屯田是中国古代王朝在边远地区实施的一种国家军政管理与生产组织形式。屯田始于西汉时代的西域,汉代在西域屯田的屯军,具有双重身份。在新疆地区发现的与屯田相关遗物、遗迹很多:如反映东汉时代尼雅屯田设有专门管理屯田事务的机构印章;罗布淖尔(新疆尉犁县)北岸土垠遗址出土的汉文木简内容,大部分与屯田有关;楼兰古城东郊考古发现有古代农田开垦的遗迹;米兰古城发现的汉代屯田的大规模灌溉系统遗迹;轮台县西南拉伊苏附近的轮台戍楼为唐代屯田遗址一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