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大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4
张苏民
首批国家勘察大师,教授级高工。建设部建筑工程技术专家委员会勘察与岩土工程专家组副组长。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高级专家协会理事会理事。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
45
谢定义
著名土力学专家、教授、现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地基基础工程分科学会理事、中国振动学会土动力学会理事、国际土协会员、中国岩土工程研究中心顾问。主要从事土力学特性及土体的动力稳定性方面的教学和科研,从要事并取得重大成果。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34
高大钊
国际标准化组织岩土工程技术委员会(ISO/TC182)通讯委员、国家科技进步奖工程建设专业评审委员、全国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考题设计与评分专家组成员、岩土工程学报基金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力学学会理事、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主任、名誉主任、中国建设标准化协会地基基础可靠度分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工程勘察分会资深委员(终身)、上海市力学会理事、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副主任、上海市建筑学会理事、上海市建委科技委委员地基基础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地基基础委员会委员。
42
李广信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学及岩土工程分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水力发电学会理事及土工合成材料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土工合成材料协会常务理事、国际土工合成材料学会(IGS)中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深基础工程协会理事,清华大学。
43
顾宝和
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顾问总工程师,研究员,中国工程勘察大师,现从事岩土工程专业。社会兼职有:中国建筑学会工程勘察分会岩土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全国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考题命题专家组成员、中国土力学基础工程学会桩基委员会委员、全国超高层建筑抗震设防审查专家委员会委员等。四十余年来一直从事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的勘察、设计研究和管理工作,在勘察技术、岩土测试、地基设计、地基处理、桩基工程、深基坑开挖与支护、场地地基抗震、标准规范的编制等领域有显着成就。
国内著名的岩土工程大师
1
郑颖人
岩土工程与地下工程专家、现任后勤工程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2
黄文熙(已死)
岩土学科创始人
3
殷综泽
河海岩土所
4
施斌
南京大学地球环境计算工程研究所副所长、长期从事工程地质和环境岩土工程研究。主要学术兼职有:国际环境岩土工程协会副主席(负责亚洲区),国际工程地质协会(IAEG)会员,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公路学会工程地质分会常务理事,《岩土工程学报》,《工程地质学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防灾减灾学报》等杂志编委等。
35
钱正英
水利电力部、水利部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36
沈珠江(已死)
中国科学院院士,岩土工程专家
37
郑守仁
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长江委总工程师兼三峡工程代表局局长
38
孙钧
工程力学家,隧道与地下结构工程专家。长期从事高校地下建筑工程专业教学,进行地下结构理论研究,对发展地下结构流变力学、粘弹塑性理论和防护工程抗爆动力学等学科有重大贡献
10
黄克智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工程力学研究所所长
11
葛工业大学、研究方向:土体在大气环境的冻结、融化过程中,冻土力学、热力学问题研究。季节冻土区、多年冻土区内工程建筑与冻土之间的相互作用,冻土退化对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的影响及工程措施研究。
13
刘宝琛
中国工程院院士、采矿工程专家
30
曾国熙(胡一峰导师)
浙江大学副教授、教授、土木工程系主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学会第四届副理事长。中国民主同盟盟员。长期从事软粘土力学和地基处理的研究。
31
卢肇钧
(1917年)
土力学家,铁路路基土工技术主要开拓者之一。长期从事土的基本性质及特殊土地区筑路技术的研究。中国科学院院士
32
48
刘金砺
现任地基基础研究所顾问总工程师、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学会桩基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标准化协会地基基础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协会会员、北京市建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城建科技促进会岩土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土木工程学报和岩土工程学报编委。该同志先后从事湿陷性黄土、软土、山区地基、灌注桩、桩基设计与计算、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地基-基础-上部结构共同作用、高层建筑变刚度调平设计等方面的研究
46
程良奎
教授、教授级高工著名岩土锚固专家。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技术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
47
王吉望
在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从事地基工程的研究、施工和设计.先后担任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地基室主任,院副总工程师,中国京冶公司、北京京冶公司、厦门岩土公司的副总经理和经理,中国新加坡合资基础工程公司董事长.
14
刘汉龙
河海大学岩土所所长,研究方向:土动力学与土石坝工程、软土地基处理与基础工程、环境岩土力学与减灾工程
15
吕志涛
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预应力学科的学术带头人
16
钱七虎
中国著名的防护工程专家、军事工程专家、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17
黄茂松
同济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所长、国家重点学科岩土工程学科专业委员会主任。
49
侯学渊
上海城市地下空间研究发展中心主任、在国际土力学软土工程学会、国际隧道与地下工程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建筑学会等国内外多个学术团体侯学渊教授担任常务理事,他还在土木工程学报、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岩土工程学报、同济大学学报、隧道与地下工程等杂志担任编委。
50
张旷成
中国工程勘察大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特许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深圳市勘察测绘院有限公司顾问总工程师、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第四届理事会顾问
39
王梦恕
隧道及地下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交大中国隧道及地下工程试验研究中心主任。
40
刘广志
地质学家、探矿工程学家。从事探矿工程事业55年,涉足于石油、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钻探、掘进工程,是新中国勘探工程的主要奠基人。
41
陈祖煜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水利水电、土木工程专家、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工程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
9
万力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国防科工委高放废物地质处置专家组成员,北京市党外高级知识分子联谊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工程勘察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地质学会环境地质学会委员,中国地质学会水文地质学会委员中国地质学会西部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城市环境地质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副主席,“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委、“工程勘察”编委、“地学前缘”编委、“现代地质”编委。
18
谢和平
四川大学校长、院士
19
王思敬
中国工程院院士,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与岩石力学专家。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20
唐辉明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院长、地质工程国家重点学科211建设执行负责人,地质工程科研创新团队负责人。
21
黄熙龄
著名岩土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顾问总工程师。
51
杜嘉鸿
著名的注浆技术与地下工程专家
5
沈珠江(已死)
岩土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6
陈肇元
土木工程系教授、土木结构工程和防护工程专家
7
龚晓南
著名复合地基专家、国防科委8601工程处从事道路、桥梁、土建等工程的施工、设计和管理工作。
8
史佩栋
我国大型《岩土工程丛书》编审出版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省建筑业行业协会地下工程分会会长。从事土木建筑工程与岩土工程设计、施工、科研、教学、管理与咨询。
22
沈保汉
著名岩土工程专家、北京波森特岩土工程公司专家顾问
23
宰金珉(已死)
土木工程界知名的学科带头人、
24
陈祥福
著名结构与岩土工程专家、高层建筑专家,同济大学
25
汪闻韶(已死)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水利和岩土工程专家、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26
张在明(已死)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顾问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勘察大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建设部全国建筑工程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振动学会土动力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理事长、国际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会TC6委员会委员。
李振明
现任河南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中国工程勘察协会常务理事、全国建工勘察科技情报网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工程勘察学术委员会主任、河南省土力学基础工程学术委员会委员、郑州市土木建筑学会地基基础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33
林在贯
西综勘院国家勘察大师。西北综合勘察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工程师。兼职中国建筑学会地基基础委员会委员与工程勘察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土建学会顾问与地质学会副理事长,中日滑坡会议组委会中方副主席,国际土力学基础工程学会干旱地区土委员会委员;是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会员与国际工程地质协会会员。
27
林宗元(已死)
中国工程勘察大师、著名工程勘察与岩土工程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注册岩土工程师、中兵勘察设计研究院总工顾问
28
李焯芬
香港大学副校长,岩土工程讲座教授,同时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兼香港工程科学院主席,国际著名的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专家。
29
胡一峰
目前他承担了两个重点科研项目的研究,一是德国的科研基金会的重点项目——机车、轧道地基和地基系统力学及长期性状的研究。胡一峰负责“高速火车运行时地基的受载特性及地基长期稳定变形”部分的研究。二是欧洲共同体国家的合作项目“欧洲铁路路基优化研究”。
张苏民
首批国家勘察大师,教授级高工。建设部建筑工程技术专家委员会勘察与岩土工程专家组副组长。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高级专家协会理事会理事。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
45
谢定义
著名土力学专家、教授、现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地基基础工程分科学会理事、中国振动学会土动力学会理事、国际土协会员、中国岩土工程研究中心顾问。主要从事土力学特性及土体的动力稳定性方面的教学和科研,从要事并取得重大成果。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34
高大钊
国际标准化组织岩土工程技术委员会(ISO/TC182)通讯委员、国家科技进步奖工程建设专业评审委员、全国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考题设计与评分专家组成员、岩土工程学报基金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力学学会理事、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主任、名誉主任、中国建设标准化协会地基基础可靠度分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工程勘察分会资深委员(终身)、上海市力学会理事、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副主任、上海市建筑学会理事、上海市建委科技委委员地基基础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地基基础委员会委员。
42
李广信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学及岩土工程分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水力发电学会理事及土工合成材料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土工合成材料协会常务理事、国际土工合成材料学会(IGS)中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深基础工程协会理事,清华大学。
43
顾宝和
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顾问总工程师,研究员,中国工程勘察大师,现从事岩土工程专业。社会兼职有:中国建筑学会工程勘察分会岩土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全国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考题命题专家组成员、中国土力学基础工程学会桩基委员会委员、全国超高层建筑抗震设防审查专家委员会委员等。四十余年来一直从事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的勘察、设计研究和管理工作,在勘察技术、岩土测试、地基设计、地基处理、桩基工程、深基坑开挖与支护、场地地基抗震、标准规范的编制等领域有显着成就。
国内著名的岩土工程大师
1
郑颖人
岩土工程与地下工程专家、现任后勤工程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2
黄文熙(已死)
岩土学科创始人
3
殷综泽
河海岩土所
4
施斌
南京大学地球环境计算工程研究所副所长、长期从事工程地质和环境岩土工程研究。主要学术兼职有:国际环境岩土工程协会副主席(负责亚洲区),国际工程地质协会(IAEG)会员,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公路学会工程地质分会常务理事,《岩土工程学报》,《工程地质学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防灾减灾学报》等杂志编委等。
35
钱正英
水利电力部、水利部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36
沈珠江(已死)
中国科学院院士,岩土工程专家
37
郑守仁
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长江委总工程师兼三峡工程代表局局长
38
孙钧
工程力学家,隧道与地下结构工程专家。长期从事高校地下建筑工程专业教学,进行地下结构理论研究,对发展地下结构流变力学、粘弹塑性理论和防护工程抗爆动力学等学科有重大贡献
10
黄克智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工程力学研究所所长
11
葛工业大学、研究方向:土体在大气环境的冻结、融化过程中,冻土力学、热力学问题研究。季节冻土区、多年冻土区内工程建筑与冻土之间的相互作用,冻土退化对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的影响及工程措施研究。
13
刘宝琛
中国工程院院士、采矿工程专家
30
曾国熙(胡一峰导师)
浙江大学副教授、教授、土木工程系主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学会第四届副理事长。中国民主同盟盟员。长期从事软粘土力学和地基处理的研究。
31
卢肇钧
(1917年)
土力学家,铁路路基土工技术主要开拓者之一。长期从事土的基本性质及特殊土地区筑路技术的研究。中国科学院院士
32
48
刘金砺
现任地基基础研究所顾问总工程师、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学会桩基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标准化协会地基基础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协会会员、北京市建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城建科技促进会岩土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土木工程学报和岩土工程学报编委。该同志先后从事湿陷性黄土、软土、山区地基、灌注桩、桩基设计与计算、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地基-基础-上部结构共同作用、高层建筑变刚度调平设计等方面的研究
46
程良奎
教授、教授级高工著名岩土锚固专家。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技术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
47
王吉望
在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从事地基工程的研究、施工和设计.先后担任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地基室主任,院副总工程师,中国京冶公司、北京京冶公司、厦门岩土公司的副总经理和经理,中国新加坡合资基础工程公司董事长.
14
刘汉龙
河海大学岩土所所长,研究方向:土动力学与土石坝工程、软土地基处理与基础工程、环境岩土力学与减灾工程
15
吕志涛
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预应力学科的学术带头人
16
钱七虎
中国著名的防护工程专家、军事工程专家、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17
黄茂松
同济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所长、国家重点学科岩土工程学科专业委员会主任。
49
侯学渊
上海城市地下空间研究发展中心主任、在国际土力学软土工程学会、国际隧道与地下工程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建筑学会等国内外多个学术团体侯学渊教授担任常务理事,他还在土木工程学报、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岩土工程学报、同济大学学报、隧道与地下工程等杂志担任编委。
50
张旷成
中国工程勘察大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特许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深圳市勘察测绘院有限公司顾问总工程师、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第四届理事会顾问
39
王梦恕
隧道及地下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交大中国隧道及地下工程试验研究中心主任。
40
刘广志
地质学家、探矿工程学家。从事探矿工程事业55年,涉足于石油、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钻探、掘进工程,是新中国勘探工程的主要奠基人。
41
陈祖煜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水利水电、土木工程专家、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工程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
9
万力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国防科工委高放废物地质处置专家组成员,北京市党外高级知识分子联谊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工程勘察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地质学会环境地质学会委员,中国地质学会水文地质学会委员中国地质学会西部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城市环境地质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副主席,“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委、“工程勘察”编委、“地学前缘”编委、“现代地质”编委。
18
谢和平
四川大学校长、院士
19
王思敬
中国工程院院士,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与岩石力学专家。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20
唐辉明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院长、地质工程国家重点学科211建设执行负责人,地质工程科研创新团队负责人。
21
黄熙龄
著名岩土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顾问总工程师。
51
杜嘉鸿
著名的注浆技术与地下工程专家
5
沈珠江(已死)
岩土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6
陈肇元
土木工程系教授、土木结构工程和防护工程专家
7
龚晓南
著名复合地基专家、国防科委8601工程处从事道路、桥梁、土建等工程的施工、设计和管理工作。
8
史佩栋
我国大型《岩土工程丛书》编审出版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省建筑业行业协会地下工程分会会长。从事土木建筑工程与岩土工程设计、施工、科研、教学、管理与咨询。
22
沈保汉
著名岩土工程专家、北京波森特岩土工程公司专家顾问
23
宰金珉(已死)
土木工程界知名的学科带头人、
24
陈祥福
著名结构与岩土工程专家、高层建筑专家,同济大学
25
汪闻韶(已死)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水利和岩土工程专家、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26
张在明(已死)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顾问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勘察大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建设部全国建筑工程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振动学会土动力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理事长、国际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会TC6委员会委员。
李振明
现任河南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中国工程勘察协会常务理事、全国建工勘察科技情报网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工程勘察学术委员会主任、河南省土力学基础工程学术委员会委员、郑州市土木建筑学会地基基础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33
林在贯
西综勘院国家勘察大师。西北综合勘察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工程师。兼职中国建筑学会地基基础委员会委员与工程勘察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土建学会顾问与地质学会副理事长,中日滑坡会议组委会中方副主席,国际土力学基础工程学会干旱地区土委员会委员;是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会员与国际工程地质协会会员。
27
林宗元(已死)
中国工程勘察大师、著名工程勘察与岩土工程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注册岩土工程师、中兵勘察设计研究院总工顾问
28
李焯芬
香港大学副校长,岩土工程讲座教授,同时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兼香港工程科学院主席,国际著名的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专家。
29
胡一峰
目前他承担了两个重点科研项目的研究,一是德国的科研基金会的重点项目——机车、轧道地基和地基系统力学及长期性状的研究。胡一峰负责“高速火车运行时地基的受载特性及地基长期稳定变形”部分的研究。二是欧洲共同体国家的合作项目“欧洲铁路路基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