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E3.0-145风力发电机组叶轮更换实施方案

MySE3.0-145风力发电机组叶轮更换实施方案
MySE3.0-145风力发电机组叶轮更换实施方案

MySE3.0-145风力发电机组日期Date 2020-03-06

叶轮更换方案

(山西神池五连山风电场二期1号风机)

编制Prepared by

齐士博

校对Checked by

王锌、代勋伟、段宇、

苏邹端

标准Standardized by

张晓君

批准Approved by

薛振峰

发布Released by

李勇锋

文件号Document No. M010******* 版本Revision A 密级Classification 页码Number of pages 29

□绝密Strictly Confidential □机密Confidential □秘密Secret ■内部Internal □公开Published

注意事项和声明

Notification and disclaimer

本文件中所有的事项尽可能的全面和准确,但本文件可能还需要进一步修正。未经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确认和许可而依据此文件进行制造和其他用途时,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将不负责因此所产生的风险。

任何发现有关本文件的不足和错误之处,请文件使用者立即反馈给版权所有者。

本文件仅在接收方同意以上条件时才给予提交。当文本有歧义时,请以中文为准。

This document may still be undergoing checking by the institution responsible, Although all work has been carried out very thoroughly; this document is still subject to changes. Without permission from MINGYANG, the risk of manufacturing that in accordance to this document or other uses is not in the responsibility of MINGYANG.

Should any information in this document be not complete, incomprehensible or faulty, it is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user of this document to immediately clarify the facts with the author and the client.

This document is only submitted under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receiver accepts the above conditions. In case of any divergence of interpretations, the Chinese version shall prevail.

有效附件List of Valid Documents

序号Item

文件名

Document Name

文件号

Document No.

版本

Rev.

更改记录表List of Alterations

序号Item 版本

Rev.

所在页

Modified Pages

更改内容

Modifications

日期

Date

目录

Content

1 背景及目的 (5)

2 使用范围 (5)

3 更换流程及安全要求 (5)

3.1 更换流程 (5)

3.2 施工安全要求 (5)

4 叶片损坏叶轮拆卸 (6)

4.1 叶片损坏叶轮各大部件的尺寸和重量参数 (6)

4.2 叶片损坏叶轮拆卸准备 (6)

4.3 叶片损坏叶轮的拆卸 (9)

4.4 损坏叶片拆卸 (11)

5新叶片叶轮参数及卸车、储存 (12)

5.1新叶片叶轮各大部件的尺寸和重量参数 (12)

5.2新叶片卸车 (12)

5.3新叶片储存 (13)

6新叶片叶轮吊装 (14)

6.1概述 (14)

6.2轮毂前端盖板安装 (14)

6.3叶轮组装 (15)

6.4安装防雷组件(叶片) (18)

6.5叶轮吊装 (21)

6.6安装防雷组件(叶轮) (25)

6.7防腐补漆及清理工作 (27)

6.8拔出风轮定位销 (27)

7齿轮箱润滑保养 (28)

8子系统部件保养 (28)

9消缺 (28)

9.1变桨轴承及变桨减速机小齿轮齿面润滑 (28)

9.2偏航轴承及偏航减速机小齿轮齿面润滑 (28)

9.3防腐补漆 (29)

1 背景及目的

2018年12月26日下午17:55分,风电场不接地零序开关跳闸导致线路停电,经检查发现1号机组3支叶片撞击机位下高压电线塔架尖部,3支叶片均有破损,最终确定方案为三支叶片全部更换,损坏叶片就地报废。为了使现场的更换操作顺利进行,特编写此方案。

2 使用范围

本技术方案适用于山西神池五连山风电场二期1号风机将的损坏叶片叶轮更换为新叶片叶轮的现场施工过程。

3 更换流程及安全要求 3.1 更换流程

山西神池五连山风电场二期1号风机的损坏叶片叶轮更换为新叶片叶轮的工艺流程,具体见更换流程图3.1:

图3.1叶轮更换流程图

3.2 施工安全要求

工程现场施工作业要严格按照《M010*******- MySE3.0/4.0MW 平台大偏航风力发电机组安全手册》进行现场作业,并遵守以下规定:

新叶片转运至1#机位

1#机组叶轮拆卸

1#机组损坏叶片拆卸

损坏叶片倒运至2#机位

损坏叶片2#机位卸车 损坏叶片2#机位报废 新叶片1#机位卸车

新叶片1#机位叶轮组对

新叶轮1#机位吊装

轮毂检查、清理,并按吊装需

求调整摆放位置

1)必须在风速≤8m/s时进行叶轮系统拆卸和安装;

2)确保现场天气状况良好,无雨雪、冰雹等恶劣天气;

3)叶片及叶轮拆卸详细过程可参考《M010*******-MySE3.0_4.0MW平台大偏航风力发电机组机械现场安装手册》进行作业;

4)注意现场施工安全,吊机下方严禁人员逗留,同时做好卫生、清理及收集等环境保护工作。

4 叶片损坏叶轮拆卸

4.1 叶片损坏叶轮各大部件的尺寸和重量参数

叶片损坏叶轮各大部件的尺寸和重量见下表4.1所示:

表4.1 145叶轮各大部件尺寸、重量参数

名称尺寸/mm 重量/ T 备注

轮毂总成4455×4075×4491 45.9 不含运输工装叶片Φ2832×70700(叶根直径×叶片长度)19.1 不含运输工装叶轮系统103.2 不含运输工装4.2 叶片损坏叶轮拆卸准备

在对叶片损坏叶轮进行拆卸前,需要提前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检查叶片,确定溜尾叶片和挂风绳两支叶片,依据《M0300002435-MySE3.0-145叶片检查报告(山西神池五连山风电场二期1号风机)》的检查结果并与叶片室确认:溜尾叶片为96MYA18A012,挂风绳两支叶片为96MYA18A014、96MYA18A015。叶片溜尾位置和叶片挂风绳位置叶片要保证相对完好。

2)准备好所有的工具、工装、吊具和物料,并确保无损坏、能正常使用;

3)接好机组线缆及柴油发电机线缆,用柴油发电机给机组上电;

4)将机组停机并把塔基柜维护旋钮打到“机组维护”位置,见下图4.1所示。打开塔筒和机舱照明灯,登上机舱。依次将机舱柜控制面板上风机启停旋钮打到“停”位置,机组维护旋钮打到“机组维护”位置,启动机舱顶部吊机,将拉伸器和电动扳手等工具吊到机舱内;

图4.1 塔基柜控制面板

5)反拖变流器对叶轮盘车,由机舱顶部一名工作人员先确定需要安风绳的(96MYA18A014、96MYA18A015)两支叶片位置(根据叶轮零点)。启动主吊机,使用吊篮将维护人员、工具、叶尖风绳套和风绳送到空中。再继续盘车,当其中一只向上的叶片水平时,启动高速轴制动器锁定叶轮,在距离叶尖没有损坏的位置处套上叶片牵引套,并绑上风绳。再盘车,安装另一只向上叶片的风绳套和风绳;

6)继续盘车,将叶轮调整到“Y”型,(其中一个叶片竖直向下,叶轮吊座安装凸台朝上),用高速轴制动器锁定叶轮,风轮锁销锁住叶轮;

7)将2个55t弓形卸扣连接两个叶轮吊座(工装螺栓带在吊座上),再分别将2根80t×9.3m 圆形吊带一端连接55t弓形卸扣,另一端挂在主吊机吊钩上。起吊叶轮吊具并上升到轮毂凸台上方,工作人员到达轮毂上方,安装两个叶轮吊座,如图4.2所示;

图4.2 叶轮吊具安装完成示意图

8)工作人员安装完叶轮吊座撤离叶轮,启动主吊机,将吊机负重调整到叶轮重量的三分之一(约28t);拆螺母,上下左右各留两个螺母、把内圈栓头螺柱拆除,外圈上端留1个螺柱,把螺柱、螺母带出轮毂

9)叶轮防雷装置拆卸。将安装在叶轮防雷装置上的2个A4-70螺栓M16×100、2个GB/T 96.1大垫圈16、2个垫块(碳刷安装板)拆卸下来。同样的方法拆卸另外一个叶轮防雷装置。

图4.3叶轮防雷装置拆卸

10)打开机舱柜,断开轮毂通讯,进入轮毂,打开变桨控制箱上的照明灯。打开轴控箱盖板,手动变桨依次驱动3个叶片并将其调整到-91°位置,如图4.5 所示,然后盖上轴控箱盖板,用叶片锁定装置锁定叶片,将M20螺母紧固到力矩值350Nm,再回到机舱;

图4.5 叶片逆顺桨状态

11)将风轮锁定销退出,然后地面人员断开风机箱变电源,将轴控箱1的滑环电缆对应插座或接入对应端子、插座,松开插座锁扣,将沿路绑扎的扎带剪断以及紧固夹松开,将滑环电缆取出并盘绕在齿轮箱法兰面上,并绑扎稳妥,再用保鲜膜包裹进行保护。如图4.6所示。然后盖上轴控箱盖板,收拾所有工具回到机舱;轮毂内部不能留下拆下来的部件和辅料。

图4.6 滑环电缆绑扎示意图

12)在风机机位处附近提前放置好轮毂运输工装、叶片运输工装,并将相应工装螺栓和工具放在旁边位置。

13)地面垫高为放置叶轮做准备

14)自然状态下叶轮与主机是上张口(张口较大)

注意:拆除过程中不要撞击主机前端法兰

4.3 叶片损坏叶轮的拆卸

叶轮吊具清单见表4.1

表4.1 主机吊具清单

序号名称型号/规格数量单位备注

1 叶轮吊座M0600002557 A

2 件

2 高强度螺栓M42×140 GB/T578

3 18 件

3 垫圈42 GB/T97.1 22 件

4 调整座M0600002627 A 1 件

5 螺栓M20×60 GB/T 5783 8 件

6 双眼防护型圆形吊带

80T

XHR02-80T(L=5000) 2 根

7 双眼扁平吊带40t XHW06-40T(长L=20m,

宽d=0.35m)

2 根

8 双眼扁平吊带20t XHW06-20T(长L=8m,

宽d=0.3m)

2 根

9 S(6) 级弓形卸扣85t 2 件

10 叶尖风绳套定制(配风绳

4T×200m)

3 个

11 风绳4T×200m 4 根

12 风轮定位销M0600004066 A 2 件

13 螺母M64 GB/T6170 2 件

准备工作完成后,开始拆卸叶轮,具体拆卸步骤如下:

1)启动主吊机,将吊机负重调整到叶轮重量的三分之一(约28t),两名工作人员带工具进入轮毂;

2)螺栓拆卸:用M36液压拉伸器以大于670KN的拉伸力松开轮毂与主机连接螺栓的圆螺母M36(不拧下),并将已松开的螺栓作好标记。确认所有螺母M36都松开后,用电动扳手将全部螺母拆卸下来,拆卸下来的螺母都要撤离轮毂,转移并安全放置在主机顶部;螺柱只留外圈顶端一个,其他全部拆除。

注意:拉伸器的预拉力现场根据实际情况取值,保证安全。

3)所有的螺母转移到主机后,轮毂内的工作人员携带所有工具撤离轮毂。然后拆卸风轮定位销,并手动打压松开高速轴制动器,并指挥吊机缓慢把轮毂往外拉出,直到轮毂完全脱离齿轮箱法兰面,如图4.8所示。

注意:地面上的工作人员拉紧风绳,配合主吊机把轮毂缓缓吊下。

图4.8 轮毂脱离主机开始往下落

4)当主吊机起吊前,在96MYA18A012叶片的叶尖往上2到3米处(确认叶片相对完好)绑定1根20t×20m×300mm扁平吊带(吊带与叶片间加V型泡沫垫和叶片护板)并挂到辅吊机吊钩上,辅吊高度保持不变且水平移动,主吊缓缓下降(图4.9所示),直到三个叶片处在同一水平面,保持叶轮水平并继续缓慢下降;

图4.9 主吊和辅吊配合使叶轮下降

5)同时移动两个吊机,对好螺栓孔位,使轮毂缓慢平稳放置到事先准备好的轮毂运输工装上(为防止叶轮倾斜,放置轮毂工装的地面需要稳固和平整,图4.10,然后在工装法兰上旋入12根M36×280工装螺栓将其固定,螺栓用电动扳手加55mm套筒头打紧。

图4.10 叶轮放置在轮毂运输工装上

4.4 损坏叶片拆卸

为了不妨碍新叶片的放置,节省施工场地,叶轮安全放置于地面上的轮毂运输工装后,开始拆卸叶片,叶片拆卸步骤如下:

1)先用辅吊机将其中两个叶片支撑住,用主吊机挂专用吊梁和两根扁平吊带40t×20m×300mm在第三支叶片的重心标示两边对称吊住该叶片,叶尖绑一条风绳作牵引,主吊机此时不加负载,如图4.11;

图4.11 叶片拆卸

2)工作人员进入轮毂,变浆调试箱接通电源后连接到要拆卸的叶片变桨电机上,启动变桨电机转动叶片,调整叶片角度,使叶片螺栓与轮毂腹板上的工艺孔对正,然后用液压拉伸器和电动扳手拆卸64颗圆螺母M42。注意:当最后一组13颗螺栓与轮毂腹板圆孔对正时,先将主吊机加载,使吊带拉紧(避免螺母完全松开后叶片倾斜,卡住叶片螺栓)后,再拆卸螺母;

3)主吊机启动,并缓慢使叶片移动,直至叶片螺栓脱离变桨轴承螺栓孔,叶尖牵引绳控制好方向,见下图4.12所示。使叶片平稳放置在事先准备好的叶片运输工装上,并将工装螺栓拧紧固定;

图4.12叶片起吊示意图

4)按同样的方法拆卸剩下的两个叶片,并安全平稳放置在指定位置的叶片运输工装上。

5)轮毂检查:检查轮毂及其部件是否完好。

注意:叶片与轮毂分离后,暂时将轮毂放置在机位附近的安全位置,轮毂要包装好。

6)损坏叶片转场:待运输车辆到达后,再将三支损坏的叶片吊运至运输车辆上转运至2#机位。

叶片全部拆卸完毕,并安全平稳放置在叶片运输工装上后,开始拆卸主机。

5新叶片叶轮参数及卸车、储存

5.1新叶片叶轮各大部件的尺寸和重量参数

新叶片叶轮大部件的尺寸和重量见下表5.1所示:

表5.1 各大部件尺寸、重量参数

名称尺寸/mm 重量/ T 备注

轮毂总成4455×4075×4491 45.9 不含运输工装叶片Φ2832×70700(叶根直径×叶片长度)19.1 不含运输工装叶轮系统103.2 不含运输工装5.2新叶片卸车

卸车方案1:一台吊车卸车。利用主机吊梁和300mm扁平吊带对叶片卸车,前后吊点位置距离重心标识各2 米,前后误差不相差0.2 米,如图5.1所示。

图5.1一台吊车卸车

卸车方案2:两台吊车卸车。叶片运进安装现场后,使用2台吊车卸车,1台吊车吊叶片根部附近距离叶片法兰面约1.4m,另一台吊车吊叶片39.5m吊点标记内。确保叶片在移动过程中保持平稳,以免叶片受损,如图5.2所示。可以卸车后,叶片与轮毂直接对接,吊叶片用0.3m宽的扁平吊带,禁止用圆形吊带。

图5.2两台吊车卸车

145叶轮的叶片长度为70.7米。因此,为了避免叶片起吊时发生损坏,其卸车过程优先采用方案2两台吊机进行。

5.3新叶片储存

叶片的外形不规则,因此叶片放置受多种因素制约。地面承重能力方面,要求地面必须坚固;场地空间如果较大,建议将叶片放置在轮毂周围,或预先指定的轮毂放置区域。

若地面条件允许,尽可能将叶片根部法兰对准轮毂叶片过渡法兰(见图5.3),以方便叶片的安装。

如果场地空间较小,则将叶片集中存放(见图5.4),要求每两片叶片之间的间隙不小于1m。

图5.3 叶片与轮毂对应放置顶视图图5.4 叶片集中放置

注意:叶片的存放方式与现场具体的环境条件有关,若与场地布置示意图中叶片的存放方式有一定的偏离,只要放置好叶片,其它不同的放置方式都是允许的。

叶片的储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a)如果叶片运输时有运输支架或槽形支座,存放于地面前,为使放置平稳,要在支架下垫枕木(承重木方或铁路轨枕),地基坚固的可以不垫枕木;

b)如果叶片运输时没有运输支架或槽形支座,存放于地面前,叶片下部必须设置叶尖支架和叶片根部法兰支架,支架高度确保叶片最低部位腾空地面30~50mm,叶尖支架安放在叶片全长0.6L~0.7L 之间,支架长不小于500 mm,支架上铺设两三层旧地毯或最小厚度为10 mm的橡胶衬垫,以防止损伤接触面,支架上面不能安放任何其它负荷;

c)为了防止叶片被阵大风吹倒,尤其是台风期间,还必须对叶片采取其它措施。具体方法如下:1)尽可能将叶尖朝向台风主风向,且叶片后方有挡风遮蔽物;

2)叶片根部和中部运输支架必须安全平稳放置在地面上,中部运输支架要用尼龙扎带绑定,将两条张力绳(强度不低于5t)固定于运输支架左右两边(共4根),并将绳子另一端固定到预先安装的土层锚栓锚头上;

d)存储期间必须保证叶片根部法兰面包装完好,叶片螺栓孔必须做防护处理,以防止法兰面及螺栓孔损伤或雨水侵蚀,要用防水型保护罩保护好叶根法兰和螺栓,并用铁丝或卡箍等固定好保护罩;

e)所有运输用支架使用完毕后,必须集中放置,最后统一返还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

叶片的存储要求详见《M0000011105 - MySE3.0MW系列风力发电机组风场零部件储存及安装完成后上电前维护规范》

6新叶片叶轮吊装

6.1概述

检查叶片表面是否有损伤、裂痕、凹陷等缺陷,检查叶片运输工装是否牢靠。

轮毂和叶片的参数见表6.1所示。

表6.1 叶片和轮毂的参数

序号名称外形尺寸(长×宽×高mm)重量(吨)

2 轮毂总成4455×3574×4075mm 约47吨

3 叶片70700×4005×2620mm(叶片长度×最大弦长×叶根直径)每个约19吨6.2轮毂前端盖板安装

1)涂抹密封胶

清洁轮毂上盖板C(轮毂前端)的安装面,并在轮毂上盖板C(轮毂前端)的安装面处涂抹硅酮密封胶道康宁7097。

2)盖板C(轮毂前端)安装。

盖板C(轮毂前端)需安装垫片(轮毂前端密封)62060585400,将垫片(轮毂前端密封)62060585400和盖板C(轮毂前端)凸面朝外(在轮毂内部),用20个六角头螺栓M12×25、40个小垫圈、20个大垫圈12固定。见图6.1。盖板C(轮毂前端)与轮毂的安装配合处(外圈和内圈)均涂抹硅酮密封胶7097,M12螺栓紧固参考力矩值72Nm,螺栓涂螺纹紧固胶乐泰243,安装完后,用记号笔对所有螺栓螺母划防松标记,见图6.1

图6.1 盖板C(轮毂前端)安装

6.3叶轮组装

1)清理

用专用清洗剂HP769清洗叶片上的污迹及油污,打磨掉叶片法兰上的毛刺,清理法兰面,调整叶片螺栓到叶片法兰面的距离为大约474-475mm,将螺栓旋转到底,在叶根法兰外侧涂抹耐候密封胶。

2)叶片起吊

叶片采用单点起吊方式,用一台带双吊钩的吊机,利用主机吊梁、两根40t扁平吊带固定叶片,然后分别挂在吊机两个吊钩上,两个人扶住叶根部位,保证叶片处于平稳状态,准备起吊叶片,叶片吊带绑定位置见如图6.2所示;

图6.2叶片采用吊梁单个吊车起吊图6.3 吊带位置

3)拆叶片工装及叶片根部法兰面涂抹密封胶

拆除叶片工装,更换叶片工装处的8根螺栓。用19mm内六角扳手将所有叶片螺栓旋转到底,并调

整叶根螺栓露出长度为474-475mm,平稳移动吊机使叶片靠近轮毂系统。叶片根部法兰面涂抹道康宁7097密封胶,在叶片根部法兰面螺栓外侧均匀涂抹一圈道康宁7097,如图6.4。

图6.4 叶片法兰面涂抹道康宁7097密封胶

4)叶片与轮毂对零位点

通过操作变桨操作箱使变桨轴承内圈转动(要求有发电机提供电源),使叶片过渡法兰上的零位点位于轮毂上侧(图6.6),将叶片后缘零位标识(图6.7、图6.8)(叶片组装时,上部零位标识)与叶片过渡法兰零位孔对齐。

图6.5 轴承上的零位点图6.6 轮毂上的零位点

图6.7 叶片零位图6.8 叶片对零

5)叶片螺栓旋入

变速变桨距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策略改进与仿真

变速变桨距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策略改进与仿真 刘 军,何玉林,李 俊,黄 文 (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市400030) 摘要:在分析变速变桨距风力发电机组基本控制策略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扩大过渡区的改进控制策略,用来消除额定功率运行点附近切换造成的功率波动及突变载荷等不利影响。依据改进的控制策略设计了3个控制器平滑过渡方案,实现对该策略的最佳跟踪。运用MAT LAB 仿真平台模拟了改进控制策略下的风力发电机组运行特性,结果表明了改进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及控制器设计的有效性。 关键词:风力发电机组;变速变桨距;控制策略;扩大过渡区;平滑控制 收稿日期:2010 06 23;修回日期:2010 10 09。重庆市科技攻关重点项目(CST C2007A A3027)。 0 引言 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技术由原来单一的定桨距失速控制转向变桨距变速控制,目的是为了防止风能转换系统承受的载荷过重,从风场中最大限度地捕获能量以及为电网提供质量较好的电能。然而,风力发电机组作为一种复杂的、多变量、强耦合、非线性的系统,要想减小风力机载荷以延长其使用寿命,抑制功率波动以降低对电网的不利影响,控制策略的选取及控制器的设计至关重要[1 6]。 本文通过对变速变桨距风力发电机组基本控制策略的分析,针对过渡区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功率波动大及突变载荷强等情况,提出一种改进的控制策略来减缓此种影响。为最佳跟踪改进的控制策略,设计了3个控制器以实现3个运行区间的平滑过渡。同时应用M ATLAB 仿真平台对变速变桨距风力发电机组运行特性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了所提出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1 基本的变速变桨距控制策略 如图1所示,在转速 转矩平面图中,曲线A BC 描述了变速变桨距风力发电机组的基本控制策略。在低风速区,风电机组从切入风速为V in 的A 点到风速为V N 的B 点,沿着C pmax 曲线轨迹运行,此区间称为恒C p 运行区。由于在B 点发电机转速达到了其上限值 N ,当风速从V N 上升到V N 时,转速将恒定在 N ,提升发电机转矩使风电机组达到其额定功率,在图1中为BC 段,也称为恒转速区或过渡区。当风速超过额定风速V N 时,变桨距系统将开 始工作,通过改变桨距角保持功率的恒定,风电机组将持续运行在C 点,直到风速超过切出风速V out ,此区间称为恒功率区,而此区间内桨距角控制方式采用统一桨距控制,它是指风力机所有桨距角均同时 改变相同的角度[7 8] 。在此需要注意的是:若最大功率P N 曲线与C pmax 曲线的相交点在额定转速极限值左侧,就会造成风电机组在未达到额定转速时,已进入失速状态,相应的A B 区间将被缩小,这时就需 对整个风电机组额定点进行重新选取。 图1 变速变桨距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策略Fig.1 C ontrol strategy of the variable speed pitch controlled wind turbine driven generator system 从图1可以看出,3个区间工作点的划分非常明显,而控制器的设计与工作点的选取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基本的变速变桨距风电机组通常会设计2个独立的控制器,一个用来跟踪参考速度,另一个用来跟踪额定功率。由于2个控制器都有各自的控制目标,在运行过程中相互独立,然而在工作点附近,2个控制器又相互制约,这种制约就会导致风电机组在C 点控制系统的调节能力下降,在突遇阵风 82 第35卷 第5期2011年3月10日Vo l.35 N o.5M ar.10,2011

变浆距双馈型风力发电机组的结构和原理-訾恒编著

第四章变浆距双馈型风力发电机组的结构和原理 概述:变浆距风力发电机是在定浆距风力发电机成功运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机型,它的桨叶角度可以调节,以达到最佳的叶尖速比,使得风力机的风能利用率大大提高。变浆距风机相对于定浆距风机的优势是十分明显的,当风速过高时,通过调整桨叶节距,改变气流对叶片攻角,从而改变风力发电机组获得的空气动力转矩,可以使功率输出保持稳定。在风力发电机启动时需要较大的气动扭矩,也需要通过变浆系统的动作以获得足够的气动转矩。其实风机设计人员最初设计的风力发电机都是倾向于变浆距的,但是由于技术条件有限,控制系统、变浆系统不成熟,在极端条件下往往不能满足风力发电机的安全运行条件。所以变浆距风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得不到发展。 经过定浆距风机的运行实践,设计人员对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工况和各种受力状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变浆距风机的先天优势重新进入设计人员的视线,变浆距风机的设计重新被重视起来,当前的变浆距风力发电机已经成为市场的主流,目前投入商业运行的变浆距双馈型机组有很多,但其结构和原理大同小异,其中丹麦维斯塔斯的V90系列应用较为广泛,市场占有率较高,结构也很典型。这一章将以Vestas的V90-1.8/2.0MW风机为例来学习变浆距双馈型机组的结构和原理。 4.1维斯塔斯V90-1.8/2.0MW风机的特点 维斯塔斯是进入中国市场的第一家风机供应商,拥有20%的全球市场份额,是世界风能解决方案的领先供应商。已在全球六大洲66个国家和地区安装了43,000多台风机。维斯塔斯拥有中国最大的风力发电制造厂,生产发电机、叶片、机舱、轮毂和控制系统。已经在中国三个不同的省份拥有五家风机制造工厂。维斯塔斯V80/V90-1.8/2.0MW风机是维斯塔斯公司目前的主力机型,属于桨距调节的上风向风机,配有主动偏航和三叶片风轮。V90-1.8/2.0MW风机采用了先进的叶片设计和技术,其叶片的重量与V80-2.0MW风机叶片的重量相同,但叶片的扫掠面积增加了27%。其机舱采用的是V80的设计,但齿轮箱和传动系统都有所改进,能够承受来自转子的更大的负荷。因此,V80和V90风机的主要构

风力发电机变桨控制系统培训教材

变桨控制系统培训教材 1. 变桨控制系统概述 变桨轴承 限位开关装 图1 变桨系统 变桨控制系统包括三个主要部件,驱动装置-电机,齿轮箱和变 桨轴承。从额定功率起,通过控制系统将叶片以精细的变桨角度向顺

桨方向转动,实现风机的功率控制。如果一个驱动器发生故障,另两个驱动器可以安全地使风机停机。 变桨控制系统是通过改变叶片迎角,实现功率变化来进行调节的。通过在叶片和轮毂之间安装的变桨驱动电机带动回转轴承转动从而改变叶片迎角,由此控制叶片的升力,以达到控制作用在风轮叶片上的扭矩和功率的目的。在90度迎角时是叶片的工作位置。在风力发电机组正常运行时,叶片向小迎角方向变化而达到限制功率。一般变桨角度范围为0~86度。采用变桨矩调节,风机的启动性好、刹车机构简单,叶片顺桨后风轮转速可以逐渐下降、额定点以前的功率输出饱满、额定点以的输出功率平滑、风轮叶根承受的动、静载荷小。变桨系统作为基本制动系统,可以在额定功率范围内对风机速度进行控制。 变桨控制系统有四个主要任务: 1.通过调整叶片角把风机的电力速度控制在规定风速之上的一 个恒定速度。 2.当安全链被打开时,使用转子作为空气动力制动装置把叶子转 回到羽状位置(安全运行)。 3.调整叶片角以规定的最低风速从风中获得适当的电力。 4.通过衰减风转交互作用引起的震动使风机上的机械载荷极小

化。 2.变桨轴承 变桨驱动装 变桨轴承 图2 变桨轴承和驱动装置 安装位置 变桨轴承安装在轮毂上,通过外圈螺栓把紧。其内齿圈与变桨驱 动装置啮合运动,并与叶片联接。 工作原理 当风向发生变化时,通过变桨驱动电机带动变桨轴承转动从而改

风力发电机控制原理

风力发电机控制原理 本文综述了风力发电机组的电气控制。在介绍风力涡轮机特性的基础上介绍了双馈异步发电系统和永磁同步全馈发电系统,具体介绍了双馈异步发电系统的运行过程,最后简单介绍了风力发电系统的一些辅助控制系统。 关键词:风力涡轮机;双馈异步;永磁同步发电系统 概述: 经过20年的发展风力发电系统已经从基本单一的定桨距失速控制发展到全桨叶变距和变速恒频控制,目前主要的两种控制方式是:双馈异步变桨变速恒频控制方式和低速永磁同步变桨变速恒频控制方式。 在讲述风力发电控制系统之前,我们需要了解风力涡轮机输出功率与风速和转速的关系。 风力涡轮机特性: 1,风能利用系数Cp 风力涡轮从自然风能中吸取能量的大小程度用风能利用系数Cp表示: P---风力涡轮实际获得的轴功率 r---空气密度 S---风轮的扫风面积 V---上游风速 根据贝兹(Betz)理论可以推得风力涡轮机的理论最大效率为:Cpmax=0.593。 2,叶尖速比l 为了表示风轮在不同风速中的状态,用叶片的叶尖圆周速度与风速之比来衡量,称为叶尖速比l。 n---风轮的转速 w---风轮叫角频率 R---风轮半径 V---上游风速 在桨叶倾角b固定为最小值条件下,输出功率P/Pn与涡轮机转速N/Nn的关系如图1所示。从图1中看,对应于每个风速的曲线,都有一个最大输出功率点,风速越高,最大值点对应得转速越高。如故能随风速变化改变转速,使得在所有风速下都工作于最大工作点,则发出电能最多,否则发电效能将降低。

涡轮机转速、输出功率还与桨叶倾角b有关,关系曲线见图2 。图中横坐标为桨叶尖速度比,纵坐标为输出功率系统Cp。在图2 中,每个倾角对应于一条Cp=f(l)曲线,倾角越大,曲线越靠左下方。每条曲线都有一个上升段和下降段,其中下降段是稳定工作段(若风速和倾角不变,受扰动后转速增加,l加大,Cp减小,涡轮机输出机械功率和转矩减小,转子减速,返回稳定点。)它是工作区段。在工作区段中,倾角越大,l和Cp越小。 3,变速发电的控制 变速发电不是根据风速信号控制功率和转速,而是根据转速信号控制,因为风速信号扰动大,而转速信号较平稳和准确(机组惯量大)。 三段控制要求: 低风速段N<Nn,按输出功率最大功率要求进行变速控制。联接不同风速下涡轮机功率-转速曲线的最大值点,得到PTARGET=f(n)关系,把PTARGET作为变频器的给定量,通过控制电机的输出力矩,使风力发电实际输出功率P=PTARGET。图3是风速变化时的调速过程示意图。设开始工作与A2点,风速增大至V2后,由于惯性影响,转速还没来得及变化,工作点从A2移至A1,这时涡轮机产生的机械功率大于电机发出的电功率,机组加速,沿对应于V2的曲线向A3移动,最后稳定于A3点,风速减小至V3时的转速下降过程也类似,将沿B2-B1-B3轨迹运动。 中风速段为过渡区段,电机转速已达额定值N=Nn,而功率尚未达到额定值P<Pn。倾角控制器投入工作,风速增加时,控制器限制转速升,而功率则随着风速增加上升,直至P=Pn。 高风速段为功率和转速均被限制区段N=Nn/P=Pn,风速增加时,转速靠倾角控制器限制,功率靠变频器限制(限制PTARGET值)。 4,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控制系统 双馈异步风力发电系统的示意见图4,绕线异步电动机的定子直接连接电网,转子经四象限IGBT电压型交-直-交变频器接电网。 转子电压和频率比例于电机转差率,随着转速变化而变化,变频器把转差频率的转差功率变为恒压、恒频(50HZ)的转差功率,送至电网。由图4可知: P=PS-PR;PR=SPS;P=(1-S)PS P是送至电网总功率;PS和PR分别是定子和转子功率 转速高于同步速时,转差率S<0,转差功率流出转子,经变频器送至电网,电网收到的功率为定、转子功率之和,大于定子功率;转速低于同步转速食,S>0,转差功率从电网,

风力发电并网技术及电能质量控制策略

风力发电并网技术及电能质量控制策略 发表时间:2018-08-20T17:02:21.880Z 来源:《红地产》2017年8月作者:熊毅 [导读]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加上矿物资源越来越贫乏, 随着风力发电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从过去的小型风力发电机独立运行发展为大型发电机组并网运行,也就是常说的风力发电场并网运行。采用这种运行方式以后,不但提高了对风力的利用率,还在电能供给方面做出了卓越的成绩。在电能的质量控制面,因为风力发电并网技术的实行,使电能质量控制达到了良的效果,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用电状况,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增添了一份助力。 1 风力发电的原理和技术 空旷的原野和辽阔的海面是风能的优质资源,风力发电是利用大自然中的空气以一定速度流动所产生的风能驱动风车的叶片旋转,将此旋转运动在增速机中转速提升,在由此产生的力矩带动下,发电机组中的导体通过切割磁力线产生感应电动势,外接闭合回路在导体中会有电流产生,实现风能向电能的转换。依据目前的风车技术,只要风速大于 3 米 / 秒便可以产生电能,实现发电目的。 风力发电机一般有风轮、偏航装置、发电机组、塔架、限速安全机构和储能用蓄电池等部件构成。风轮是由,个或、个叶片组成的集风装置,它的作用是采集风的动能转变为风轮旋转的机械能。风轮后面的调向器也叫尾舵,它的功能是控制风轮的迎风方向,使风轮随时面对风向,最大限度地获取风能。限速安全机构的作用是对风轮的转速予以一定的限制,使之在规定的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起到保证风力发电机限速平稳运行的作用。塔架则是机组的承载和风轮的支撑机构。 由于自然界的风速极不稳定,其很强的随机性和间歇性致使风力发电机的输出功率也极不稳定,高峰和低谷落差甚大,所以,风力发电机发出的电能不能直接用在电负载上,而是先用铅酸蓄电池储存起来,以保持风力发电系统持续稳定的供电运行状态。 2 风力发电并网技术 风电并网技术,是发电机输出电压,在频率、幅值和相位以上及电网系统电压是一致的。而随着风电机组容量的逐渐增大,风电电力并网的时候对电网的冲击也随之增大,因此选择科学的风电并网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2.1 同步风力发电机组并网技术 同步发电机在运行的过程当中,一方面要输出有功功率,而另一方面则需提供无功功率,此外还需周波稳定及质量高,所以被广泛采用。然而怎么将这项技术与风电机组的并网结合起来也是一个问题,通常因风速不稳定等因素造成了转子转矩的不稳定,在并网的时候调速的性能不能达到精度要求,若不采取有效的控制,就会出现无功振荡或失步的问题。特别是重载情况,结果可能会更加的严重。但是近些年,随着科学技术不断提高,新型的电力电子技术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处理好这个问题,例如说一些变频装置。所以同步风力发电机组并网技术应当给予足够重视。 2.2 异步风力发电机组并网技术 与同步风电机组并网技术不同,异步风电机运行的过程当中,其主要凭借转差率调整负荷,因此调速的精度要求较低,也不需要同步设备与整步操作,只需要在其转速接近同步转速的时候,就能够轻松的并网。风电机组配用异步发电机,优点就在这项技术控制装置相对较为简单,在并网之后无振荡与失步问题,并且运行稳定及可靠。而缺点是直接并网可能会造成大冲击电流出现,降低电压,从而对系统运行的安全造成一定影响,系统的本身没有无功功率,其需要进行无功补偿。若不稳定系统频率太低的话,就会使电流剧增及电压过载。因此,对异步风电机组要进行严格的监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够保证发电机组的安全运行。 3 电能质量控制策略 3.1 改善电能质量 电能质量就是电力系统中电能的质量,理想的电能应该是美对称的正弦波,但有些因素会使波形偏离对称正弦,由此便产生了电能质量问题。很多城市的电能质量较低,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必须改善电能质量。主要方法为:首先可以改善电功率因数,使无功就地平衡,但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合理选择供电半径。其次要合理选择供电系统线路的导线截面,但要注意合理配置变电与配电设备,防止其过负荷运行。第三要适当设置调压措施,例如串联补偿、变压器加装有载调压装置、装同期调试相机或者静电电容器等。以上三种措施,在实际的用中对电能质量的改善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以大力推广。同时,我们要注意及时对百姓的用电情况进行调查,找出不足之处,以便于对电能质量及时进行改善。 3.2 提高电能质量 电能质量的高低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因此在改善电能质量的基础上,必须有所提高。很多城市的电能质量虽然得了改善,但还是没有办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提高电能质量成为了人们的迫切要求,对于科研人员来说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要想提高电能质量,首先要找出供电电压超过允许偏差的原因,经过大量的调查和研究,我们发现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冲击性负荷、非对称性负荷的影响;二是调压措施缺乏或使用不当;三是线路过负荷运行。根据上述三点原因,使用风力发电并网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电能质量,不仅节省了运营成本,而且对风能的利用率也提高了不少。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研究风力发电并网技术及电能质量控制策略对确保电网电能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要进一步提高风力发电并、网技术及电能质量控制策略,这样才能促进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 常耀华 . 对风力发电并网技术与其电能质量控制策略浅论 [J]. 电子制作 ,2014(01):266. [2] 齐洁 , 常耀华 . 对风力发电并网技术与其电能质量控制策略浅论 [J]. 企业研究 ,2014(02):153. [3] 魏巍 , 关乃夫 , 徐冰 . 风力发电并网技术及电能质量控制 [J]. 吉林电力 ,2014,42(05):24-26. [4] 樊裕博 . 风力发电并网技术及电能质量控制策略 [J].科技传播 ,2015,7(21):43-44. [5] 邹金运 . 风力发电并网技术及电能质量控制策略 [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5(35):88. [6] 谢鹏 . 风力发电并网技术与电能质量控制 [J]. 科技创新导报 ,2016,13(13):41+70. [7] 路立仁 . 浅析风力发电并网技术及电能控制策略 [J].科技与创新 ,2016(17):134. [8] 张国新 . 风力发电并网技术及电能质量控制策略 [J].电力自动化设备 ,2009,29(06):130-133.

浅谈风力发电及其控制技术

浅谈风力发电及其控制技术 发表时间:2020-03-10T13:22:48.110Z 来源:《中国电业》2019年20期作者:黄晓芳[导读] 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新能源的应用也日益成熟摘要: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新能源的应用也日益成熟,文章主要以风力发电为基础,对我国风力发电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控制技术在其中的应用,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风力发电;控制技术;风力技术;发电控制引言 近年来,我国风力发电事业迅猛发展,在理论研究和技术应用两方面都取得了较突出的成果。随着风力发电的广泛应用,风能的最大化利用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风能的最大化利用关键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最大风能捕获以及与风电场内其他风力发电设备的合理配套,从而实现风能资源的优化利用。 1我国风力发电的产能现状我国地大物博,风场资源丰富,利用风能可发电量超过10亿千瓦,这些风力资源地区主要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地区,例如西北地区、华北、东北以及东南沿海部分地区。我国20世纪实现了对小型发电机的自主研发和批量生产,缓解和满足了农牧民和岛屿地区人们的用电需求。东部沿海地区风能资源丰富,目前许多重大的风力发电设备就主要建于东部沿海地区,如建于重大的跨海大桥周边,其他主要分布于风能较丰富的丘陵地区。当然,我国风电事业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前些年由于风电行业的无序发展导致一系列的问题,例如风机事故、弃风限电等问题。之后国家要求各地区相关部门在审核风电项目时,要向国家能源局提交申请,有效地遏制了地方政府无限制的风能资源开发,也解决了风能过剩的问题。近两年,部分经营不好实力较弱的风电企业也退出市场,我国风电行业走向成熟化,并实现稳定发展的业态。 2风力发电控制技术的应用 2.1风轮的控制技术 第一,利用功率信号的反馈进行控制。利用功率信号的反馈进一步控制风轮的功率信号,当风轮运行时,它们的功率与实际条件的改变是一致的,然后再对功率的关系作出分析,之后绘制出最大功率的曲线图,完成以上工作后接着做后面的工作。在实际操作时,还应该对比最大功率与系统中的实际输出功率,获取它们的差值大小,之后再进行风轮桨矩的调整工作,这样才有助于风轮的运行功率最大化。这种方式使成本无须花费过多,但是风机在正常运行时要获得最大功率曲线较为困难。第二,对叶尖速比的控制。受到风力作用的影响,风轮中叶片尖端转动时具有线速度,并且将其称为叶尖速。其中叶尖速比表示为叶尖速与同一时间风速的比值。对叶尖速比进行控制的主要方法是控制叶轮的转速,从而进一步改善风机的运行系统。因为风速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很难有效地确定出最合适的叶尖速比,应该适当地改变和调节叶尖速,并调节好风轮转矩,从而更好地调整风轮外边缘的速度,使叶尖速比得到最优控制。 2.2自适应控制技术的应用 自适应控制技术是信息控制技术中的一种,其应用对业务理解要求比较高,将这项技术应用到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中,可以对系统的各项性能情况进行分析并优化控制,确保各项控制参数的合理性及最优化。传统的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需要构建参数模型来对各项参数进行调节,其对模型的完整性要求比较高。但是这类模型在工程实践转化过程中具有较大的难度,所以无法保证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效果。而自适应控制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对系统中各方面的变化情况进行实时掌握,并根据外界环境进行调整,具有明显的应用优势,提升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效率及发电性能。 2.3现代化的控制技术 风力发电中现代化的控制技术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鲁棒控制技术、变结构控制技术、智能控制技术以及自适应控制技术,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中,以变结构控制技术为主,该技术运用广泛是因为具有很快的反应力、设计较为简单、实现难度不大;处理一些多变量问题时,鲁棒控制技术可以发挥出很好的作用,具有较强稳定性的鲁棒控制技术还能有效地处理好参数不准、建模出现误差或者物质系统受影响的问题;而智能控制技术最突出的方法是模糊控制,它无须过度依赖数学模型,只需凭借专家经验就能克服一些非线性因素带来的影响。目前,一套准确的风力发电机组被控对象数学模型的实现概难度很大,所以对风力发电机组进行控制的过程中,可以多使用模糊控制方法。 2.4风电无功电压自动控制技术 该技术主要是由多个系统共同参与实现风电场无功自动化控制的一种方法,具体包括风电场无功电压自动控制子站及相关的监控系统等。其中子站可作为模块集成到综合监控系统中,也可采用外挂的方法使其独立运行,其负责对风电场内设备的无功电压运行状态进行监视,利用通信线路将调节设备的无功电压控制指令发给相应的监控系统。监控系统的控制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远程控制,另一种是就地控制。在远控模式下,子站会自动对无功电压控制目标进行追踪,而在就地控制模式下,子站可按预先给定的并网点电压目标曲线进行控制。子站的运行及控制状态可以通过人工进行设置,同时,风电场内的各类控制设备可通过人工进行闭锁和解锁,设备的投退则可由系统自动控制。当电网处于稳定运行状态的条件下,子站能够对风电机组的无功调节能力进行充分利用,实现调节电压的目标,如果机组的无功调节能力不足,则会由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完成无功调节。此外,子站能够对风电机组的无功补偿状态进行协调,从而有效避免了不合理的无功输出。 3风力发电并网控制技术的发展策略 3.1做好谐波抑制措施 风力发电机组并网过程中,要提升其电能质量控制效果,并结合静止无功补偿器来有效抑制谐波危害问题,这种补偿器是用多台可投切电容器、电抗器和谐波滤波装置构成的,这一设备最大的特点是反应速度快,对于无功功率的变化能够实现实时跟踪。针对风速变化导致的电压变化也能够实现有效的调节,实现有效的谐波滤除,提升整体电网的电能供应质量。 3.2优化风能发电的输电结构 目前我国风力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必须加大对远距离电力传输装备和技术的研发力度。第一,要研发适合我国国情的远距离电力传输装备和技术,逐步解决我国不同地区风电资源分布平衡的问题;第二,要加大投资力度,全世界范围内引进优秀人才,让风力发电技术给风力资源匮乏地区带去便利和经济效益,与此同时,让环境欠发达地区享受风电资源带来的益处。通过发电与用电地区的分配平衡,将风能的利用率持续提升,减少对于化石燃料的依赖,减低污染性气体的排放,坚持走低碳环保路线,促进生态平衡。 3.3电压波动与闪变控制

变浆距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系统

变浆距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系统 【摘要】风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受到全球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就变桨距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系统进行了分析,发现采用新型控制系统后,保持了发电机功率的稳定输出,减少了风机不稳定功率对电网的影响。 【关键词】额定功率;变距控制;速度控制;功率控制 21世纪,风力发电机组的可靠性已经不是问题。与定桨距风力发电机组相比,变桨距风力发电机组具有在额定功率点以上输出功率平稳的特点。所以变桨距机组适合于额定风速以上风速较多的地区,这样发电量的提高比较明显。 1变桨距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系统 新型变桨距控制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 在发电机并入电网前,发电机转速由速度控制器A根据发电机转速反馈信号直接控制;发电机并入电网后,速度控制器B与功率控制器起作用。功率控制器的任务主要是根据发电机转速给出相应的功率曲线,调整发电机转差率,并确定速度控制器B的速度给定。 2变距控制 变距控制系统是一个随动系统,其控制过程如图2所示。 变桨距控制器是一个非线性比例控制器,它可以补偿比例阀的死带和极限。变距系统的执行机构是液压系统,节距控制器的输出信号经D/A转换后变成电压信号控制比例阀,驱动液压缸活塞,推动变桨距机构,使桨叶节距角变化。活塞的位移反馈信号由位移传感器测量,经转换后输入比较器。 3速度控制 变桨距风力发电机组的速度控制包括两个部分,即:速度控制A和B。 3.1速度控制A(发电机脱网状态) 转速控制系统A在风力发电机组进入待机状态或从待机状态重新起动时投入工作,在这些过程中通过对节距角的控制,转速以一定的变化率上升。控制器也用于在同步转速时的控制。当发电机转速在同步转速±10r/min内持续1s发电机将切入电网。发电机转速通过主轴上的感应传感器测量,每个周期信号被送到微处理器作进一步的处理,以产生新的控制信号。 3.2速度控制B(发电机并网状态) 发电机并入电网后,速度控制系统B起作用。速度控制系统B受发电机转速和风速的双重控制。在达到额定值前,速度给定值随功率给定值按比例增加。额定的速度给定值是1560r/min,相应的发电机转差率是4%。如果风速和功率输出一直低于额定值,发电机转差率将降低到2%,节距控制将根据风速调整到最佳状态,以优化叶尖速比。 如果风速高于额定值,发电机转速通过改变节距来跟踪相应的速度给定值。功率输出将稳定地保持在额定值上。在风速信号输入端没有低通滤波器,节距控制对瞬变风速并不响应。 与速度控制器A的结构相比,速度控制器B增加了速度非线性化环节。这一特性增加了小转差率时的增益,以便控制节距角加速趋于0。 4功率控制 为了有效地控制高速变化的风速引起的功率波动,新型的变桨距风力发电机组采用了RCC技术。通过对发电机转子电流的控制来迅速改变发电机转差率,

风力发电及其控制技术研究 (2)

风力发电及其控制技术研究 风力发电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是具有代表性的一种环保型的发电方式,对于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性增长具有不可比拟的积极作用。本文以风力发电为切入点分析其现存问题,就提出具体的控制技术要点进行深入探究,旨在为相关从业人员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 标签:风力发电;控制技术;发展前景 我国风力发电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仍旧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所以要正视目前风力发電技术存在的问题,积极争取社会各方的支持,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突破创新,投入一定的资金,不断完善相关政策,从而实现风力发电技术的良性发展,让风力发电技术真正成为我国电力供应的主流技术。 1加强风力发电控制的重要性 由于自然风速度快慢及方向大小存在着明显差异性,客观上要求相关技术人员重视风力发电控制技术,例如:控制机组切入及切出电网、限制输出功率、检测风轮运行期间中各种故障予以保护等。近几年来我国风力发电控制技术日趋成熟,即由定桨距恒速运行技术向变桨距变速运行技术转变,基本达到预期的生产目标。从风力发电机组角度来看,以调节机组功率为核心技术之一,其调节方法可划分为变桨距调节、定桨距失速调节及主动失速度调节。目前我国风力发电机组基本实现变桨距变速运行,结合风速风向的变化情况基本实现脱网、并网及调向控制各个发电机组,充分发挥变距系统作用,控制机组转速及功率。 2当前我国风力发电技术存在的问题 2.1风力资源分布不均 我国的国土面积十分广阔,每个地区的自然环境也有着很大差异,所以不同地区的风力资源分布十分不均匀,这就给风力发电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目前我国风力发电影视工作呈现出了,东南沿海和西北内陆发达,中部落后的趋势,风力发电事业发展十分不均衡。 2.2产业结构不合理 风力发电技术在我国不断更新发展,单机容量不断扩充,目前已经取得瞩目的进步,但是当前整个行业的产业结构仍然缺乏完善性,在零部件生产和产品创新方面,大多数发电技术都已经取得良好成果,实现了经济效益,但在核心零件生产过程中,仍没有实现自主式创新和开发,电力企业在进行风力发电技术改造时,大部分设备都来源于国外,国内缺乏独立资助的研发团队,这也进一步导致风力产业结构发展失衡,所以,还需要进一步加速产业结构变革,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形成完整的、具有发展潜力的风力发电产业结构。

风力发电机组偏航系统详细介绍

风力发电机组偏航系统详细介绍2012-12-15 资讯频道 偏航系统的主要作用有两偏航系统是水平轴式风力发电机组必不可少的组成系统之一。 使风力发电机组的风轮始终处于迎风状态,其一是与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系统相互配合,个。以保障风力发其二是提供必要的锁紧力矩,充分利用风能,提高风力发电机组的发电效率;被动风力发电机组的偏航系统一般分为主动偏航系统和被动偏航系统。电机组的安全运行。舵轮常见的有尾舵、偏航指的是依靠风力通过相关机构完成机组风轮对风动作的偏航方式,常见的有主动偏航指的是采用电力或液压拖动来完成对风动作的偏航方式,和下风向三种;通常都采用主动偏航的齿轮驱动对于并网型风力发电机组来说,齿轮驱动和滑动两种形式。形式。 1.偏航系统的技术要求 1.1. 环境条件 在进行偏航系统的设计时,必须考虑的环境条件如下: 1). 温度; 2). 湿度; 3). 阳光辐射; 雨、冰雹、雪和冰;4). 5). 化学活性物质; 机械活动微粒;6). 盐雾。风电材料设备7). 近海环境需要考虑附加特殊条件。8). 应根据典型值或可变条件的限制,确定设计用的气候条件。选择设计值时,应考虑几 气候条件的变化应在与年轮周期相对应的正常限制范围内,种气候条件同时出现的可能性。不影响所设计的风力发电机组偏航系统的正常运行。 1.2. 电缆 必须使电缆有足够为保证机组悬垂部分电缆不至于产生过度的纽绞而使电缆断裂失效, 电缆悬垂量的多少是根据电缆所允许的扭转角度确定的悬垂量,在设计上要采用冗余设计。的。阻尼1.3. 偏航系统在机组为避免风力发电机组在偏航过程中产生过大的振动而造成整机的共振, 阻尼力矩的大小要根据机舱和风轮质量总和的惯性力矩来偏航时必须具有合适的阻尼力矩。只有在其基本的确定原则为确保风力发电机组在偏航时应动作平稳顺畅不产生振动。确定。阻尼力矩的作用下,机组的风轮才能够定位准确,充分利用风能进行发电。 1.4. 解缆和纽缆保护 偏航系统的偏航动解缆和纽缆保护是风力发电机组的偏航系统所必须具有的主要功能。 所以在偏航系统中应设置与方向有关的计数作会导致机舱和塔架之间的连接电缆发生纽绞,检测装置或类一般对于主动偏航系统来说,装置或类似的程序对电缆的纽绞程度进行检测。对于被动偏航系统检测装置或类似似的程序应在电缆达到规定的纽绞角度之前发解缆信号;偏航系并进行人工解缆。的程序应在电缆达到危险的纽绞角度之前禁止机舱继续同向旋转,一般与偏航圈统的解缆一般分为初级解缆和终极解缆。初级解缆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的,这个装置的控制逻纽缆保护装置是风力发电机组偏航系统必须具有的装置,数和风速相关。辑应具有最高级别的权限,一旦这个装置被触发,则风力发电机组必须进行紧急停机。偏航转速 1.5. 1 对于并网型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状态来说,风轮轴和叶片轴在机组的正常运行时不可避免的产生陀螺力矩,这个力矩过大将对风力发电机组的寿命和安全造成影响。为减少这个力矩对风力发

风力发电机的控制方式综述

风力发电机及风力发电控制技术综述 摘要:本文分析比较了各种风力发电机的优缺点,介绍了相关风力发电控制技术,风力发 电系统中的应用,最后对未来风力发电机和风力发电控制技术作了展望。 关键词:风力发电机电力系统控制技术 Overview of Wind Power Generators and the Control Technologies SU Chen-chen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various wind turbine control technology of wind power, wind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and finally prospected the future control of wind turbines and wind power technology. 1 引言 在能源短缺和环境趋向恶化的今天,风能作为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日益为世界各国所重视和开发。由于风能开发有着巨大的经济、社会、环保价值和发展前景,近20年来风电技术有了巨大的进步,风电开发在各种能源开发中增速最快。德国、西班牙、丹麦、美国等欧美国家在风力发电理论与技术研发方面起步较早,因而目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与风电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风力发电机制造技术和风力发电控制技术方面存在较大差距,目前国内只掌握了定桨距风机的制造技术和刚刚投入应用的兆瓦级永磁直驱同步发电机技术,在风机的大型化、变桨距控制、主动失速控制、变速恒频等先进风电技术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应用[1]。发电机是风力发电机组中将风能转化为电能的重要装置,它不仅直接影响输出电能的质量和效率,也影响整个风电转换系统的性能和装置结构的复杂性。风能是低密度能源,具有不稳定和随机性特点,控制技术是风力机安全高效运行的关键,因此研制适合于风电转换、运行可靠、效率高、控制且供电性能良好的发电机系统和先进的控制技术是风力发电推广应用的关键。本文分析比较了各种风力发电机的优缺点,介绍了相关风力发电控制技术,风力发电系统中的应用,最后对未来风力发电机和风力发电控制技术作了展望。 2 风力发电机 2.1 风电机组控制系统概述 图1为风电机组控制系统示意图。系统本体由“空气动力学系统”、“发电机系统”、“变流系统”及其附属结构组成; 电控系统(总体控制)由“变桨控制”、“偏航控制”、“变流控制”等主模块组成(此外还有“通讯、监控、健康管理”等辅助模块)。各种控制及测量信号在机组本体系统与电控系统之间交互。“变桨控制系统”负责空气动力系统的“桨距”控制,其成本一般不超过整个机组价格5%,但对最大化风能转换、功率稳定输出及机组安全保护至关重要,因此是风机控制系统研究重点之一。“偏航控制系统”负责风轮自动对风及机舱自动解缆,一般分主动和被动两种偏航模式,而大型风电机组多采用主动偏航模式。“变 流控制系统”通常与变桨距系统配合运行,通过双向变流器对发电机进行矢量或直接转矩控制,独立调节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实现变速恒频运行和最大(额定)功率控制。

风力发电机液压变桨系统简介

风力发电机液压变桨系统简介 全球投入商业运行的兆瓦级以上风力发电机均采用了变桨距技术,变桨距控制与变频技术相配合,提高了风力发电机的发电效率和电能质量,使风力发电机在各种工况下都能够获得最佳的性能,减少风力对风机的冲击,它与变频控制一起构成了兆瓦级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的核心技术。液压变桨系统具有单位体积小、重量轻、动态响应好、转矩大、无需变速机构且技术成熟等优点。本文将对液压变桨系统进行简要的介绍。 风机变桨调节的两种工况 风机的变桨作业大致可分为两种工况,即正常运行时的连续变桨和停止(紧急停止)状态下的全顺桨。风机开始启动时桨叶由90°向0°方向转动以及并网发电时桨叶在0°附近的调节都属于连续变桨。液压变桨系统的连续变桨过程是由液压比例阀控制液压油的流量大小来进行位置和速度控制的。当风机停机或紧急情况时,为了迅速停止风机,桨叶将快速转动到90°,一是让风向与桨叶平行,使桨叶失去迎风面;二是利用桨叶横向拍打空气来进行制动,以达到迅速停机的目的,这个过程叫做全顺桨。液压系统的全顺桨是由电磁阀全导通液压油回路进行快速顺桨控制的。 液压变桨系统 液压变桨系统由电动液压泵作为工作动力,液压油作为传递介质,电磁阀作为控制单元,通过将油缸活塞杆的径向运动变为桨叶的圆周运动来实现桨叶的变桨距。 液压变桨系统的结构 变桨距伺服控制系统的原理图如图1所示。变桨距控制系统由信号给定、比较器、位置(桨距)控制器、速率控制器、D/A转换器、执行机构和反馈回路组成。 图1 控制原理图 液压变桨执行机构的简化原理图如图2所示,它由油箱、液压动力泵、动力单元蓄压器、液压管路、旋转接头、变桨系统蓄压器以及三套独立的变桨装置组成,图中仅画出其中的一套变桨装置。

风力发电变桨系统浅析

风力发电变桨系统浅析 摘要:变速变桨距风力发电机组目前已成为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研发和应用的主流机型。变桨距机构就是在额定风速附近,依据风速的变化随时调节桨距角,控制吸收的机械能,一方面保证获取最大的能量(与额定功率对应),同时减少风力对风力机的冲击。在并网过程中,变桨距控制还可实现快速无冲击并网。 关键词:变桨、限位开关、羽状位置、变频 一、变桨系统概述 变桨控制系统实现风力发电机组的变桨控制,在额定功率以上通过控制叶片桨距角使输出功率保持在额定状态。变桨控制柜主电路采用交流--直流--交流回路,由逆变器为变桨电机供电,变桨电机采用交流异步电机,变桨速率由变桨电机转速调节。 二、机械和电气部分 1、变桨控制系统包括三个主要部件,驱动装置-电机,齿轮箱和变桨轴承。从额定功率起,通过控制系统将叶片以精细的变桨角度向顺桨方向转动,实现风机的功率控制。如果一个驱动器发生故障,另两个驱动器可以安全地使风机停机。 2、变桨控制系统是通过改变叶片迎角,实现功率变化来进行调节的。通过在叶片和轮毂之间安装的变桨驱动电机带动回转轴承转动从而改变叶片迎角,由此控制叶片的升力,以达到控制作用在风轮叶片上的扭矩和功率的目的。在90度迎角时是叶片的工作位置。在风力发电机组正常运行时,叶片向小迎角方向变化而达到限制功率。一般变桨角度范围为0~86度。采用变桨矩调节,风机的启动性好、刹车机构简单,叶片顺桨后风轮转速可以逐渐下降、额定点以前的功率输出饱满、额定点以的输出功率平滑、风轮叶根承受的动、静载荷小。变桨系统作为基本制动系统,可以在额定功率范围内对风机速度进行控制。 3、变桨控制系统有四个主要任务: (1)通过调整叶片角把风机的电力速度控制在规定风速之上的一个恒定速度。 (2)当安全链被打开时,使用转子作为空气动力制动装置把叶片转回到羽状位置(安全运行)。 (3)调整叶片角以规定的最低风速从风中获得适当的电力。 (4)通过衰减风转交互作用引起的震动使风机上的机械载荷极小化。 4、变桨轴承

风力发电机偏航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风力发电机偏航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摘要:风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实现社会与经 济可持续发展的新能源。风向是在不断变化,水平轴的风力发电组就需要不断利 用偏航系统来进行方向的调整,通过风能最大限度的利用,就能够满足实际的需求。因此,本文就风力发电机偏航系统的控制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风力发电机;偏航系统控制策略 1研究现状综述 纵观整个风电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现阶段所呈现出的发展趋势,现代大型风 力发电机组的单机容量不断增大,原来适用于中小型风机的风速、风载等分析模 型在大型化的风机应用中逐渐显现出不适性,巨大的风轮扫略平面内风速的空间 分布差异变得很大,长长的叶片在旋转过程中所处的方位不同,所处的风况也不 尽相同。现有的风速建模研究文献多倾向于简化风速模型或未深入考虑风速的空 间分布对机组运行的影响。由于风轮扫略面积成倍增大,偏航误差造成的叶片动 力学特性及机组的偏航力矩、倾斜力矩等载荷波动也会被成倍放大,对于中小型 风机能够容许的偏航误差对于大型风机则未必适用,而偏航容许误差的调整可能 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偏航控制算法。现有的文献大多局限于研究偏航误差对偏航控 制和气动性能的影响以及如何针对性的进行优化提高,而频繁偏航造成的偏航硬 件设备的耗损和高故障率很少被关注,在偏航误差对风电机组并网运行特性的影 响方面以及基于偏航系统可靠性的偏航控制策略优化设计更是少有研究成果问世。 2风力发电机偏航控制系统分析 2.1风力机组 风力发电机是直接将风能转化为机械功,然后利用机械功实现对转子的带动 旋转,最终输出交流电。在转换能量的时候,基于风力机将风能直接转变为机械能,然后将机械能转换成为电能,这样就可以满足实际的转换,让风力机组可以 满足其实际的应用目标偏航系统结构。基于大型水平轴风电机组,其包含的部分 主要是针对偏航轴承、驱动装置、计数器等。 2.2偏航系统功能 偏航控制系统也属于对风装置,其包含的具体功能在于:配合机组控制系统,放出现风速矢量方向改变的时候,利用偏航控制系统的处理,就可以实现风向平 稳而快速的对准,并且也可以满足风轮最大风能的实现;针对风机电缆而言,还 需要考虑到单向缠绕偏多从而引发电缆出现断裂现象。一旦电缆缠绕,就能适应 自动解缆处理的需求,进而实现风机的运行安全性,其实际的控制流程见图1。 2.3风速和风向 风是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由太阳辐射热引起。太阳照射到地球表面,地 表各处因受热不均产生温差,从而引起大气对流运动形成风。自然风有大小也有 方向,通常用风速或风力描述风的大小、用风向描述风的方向。气象上把风吹来 的方向称为风向。风向的度量有多种方法:在陆上多采用16方位度量法;在海 上多采用36方位度量法;而在高空则多用角度表示,将圆周标成360°,北风(N) 对应0°(或360°),东风(E)对应90°,南风(S)对应180°,西风(W)对应270°,其它细分风向可由此计算得出,风的大小也称风的强度常用风力或风速表示。 2.4偏航误差 当风向发生变化或机组偏航对风不准时,风向与风轮轴线就会偏差一定角度,

风力发电控制技术

风力发电及其控制技术 摘要: 风力发电是将风能转换成电能,风能推动叶轮旋转,叶轮带动转动轴和增速机,增速机带动发电机,发电机通过输电电缆将电能输送地面控制系统和负荷。风力发电技术是一项多学科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环保的综合技术。风力发电系统中的控制技术和伺服传动技术是其中的关键技术,这是因为自然风速的大小和方向是随机变化的,风力发电机组的切入(电网)和切出(电网)、输入功率的限制、风轮的主动对风以及对运行过程中故障的检测和保护必须能够自动控制。同时,风力资源丰富的地区通常都是海岛或边远地区甚至海上,分散布置的风力发电机组通常要求能够无人值班运行和远程监控,这就对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系统的可靠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一、风电控制系统简述 风电控制系统包括现场风力发电机组控制单元、高速环型冗余光纤以太网、远程上位机操作员站等部分。现场风力发电机组控制单元是每台风机控制的核心,实现机组的参数监视、自动发电控制和设备保护等功能;每台风力发电机组配有就地HMI人机接口以实现就地操作、调试和维护机组;高速环型冗余光纤以太网是系统的数据高速公路,将机组的实时数据送至上位机界面;上位机操作员站是风电厂的运行监视核心,并具备完善的机组状态监视、参数报警,实时/历史数据的记录显示等功能,操作员在控制室内实现对风场所有机组的运行监视及操作。风力发电机组控制单元(WPCU)是每台风机的控制核心,分散布置在机组的塔筒和机舱内。由于风电机组现场运行环境恶劣,对控制系统的可靠性要求非常高,而风电控制系统是专门针对大型风电场的运行需求而设计,应具有极高的环境适应性和抗电磁干扰等能力。 风电控制系统的现场控制站包括:塔座主控制器机柜、机舱控制站机柜、变桨距系统、变流器系统、现场触摸屏站、以太网交换机、现场总线通讯网络、UPS电源、紧急停机后备系统等。 风力发电的基本原理 风能具有一定的动能,通过风轮机将风能转化为机械能,拖动发电机发电。 风力发电的原理是利用风带动风车叶片旋 转,再通过增速器将旋转的速度提高来促 使发电机发电的。依据目前的风车技术, 大约3m/s的微风速度便可以开始发电。风 力发电的原理说起来非常简单,最简单的 风力发电机可由叶片和发电机两部分构成 如图1-1所示。空气流动的动能作用在叶 轮上,将动能转换成机械能,从而推动片 叶旋转,如果将叶轮的转轴与发电机的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