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舞蹈选秀节目发展创新之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舞蹈选秀节目分析
一、1.0时代,拓荒探索期。
(“选”远大于“秀”,“选”与“秀”失衡)
这一时期的舞蹈类选秀节目的侧重点在“选”,而对“秀”几乎很少触及。
典型代表即是《CCTV电视舞蹈大赛》。
由中国中央电视台主办,每两年举办一次,自2000年起已成功举办六届。
CCTV电视舞蹈大赛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宗旨和充分体现群众性的原则,面向全国专业团体和广大舞蹈爱好者,为大众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
优势特点:1、作为唯一的全国性电视舞蹈大赛,大赛以其权威性、丰富性闻名,凭借其舞蹈的电视化呈现优势获得了很多舞蹈演员和编导的青睐,在舞蹈界和观众中颇受好评。
2、大赛已成为央视文艺资源的贮备库。
舞蹈是综艺节目和晚会的重要组成元素,而作为全台唯一的舞蹈赛事,多年来大赛为包括春晚在内的众多晚会和栏目输送了大量优秀作品。
3、大赛受众的忠实度高。
很多舞蹈爱好者都将每2年举办一次的大赛视为不可错过的展演盛宴,赛事开播后观众收视粘性大
3、大赛分众目标明确。
其中的少儿舞蹈比赛广泛受到家庭的关注,国标舞比赛在都市职员(所谓“白领”阶层)中颇具影响力,街舞比赛受到在校大学生的欢迎。
缺点与不足:
1、其节目定位是“展示我国舞蹈成果,播出精品文艺节目,普及推广舞蹈文化,丰富群众精神生活”,而节目模式也毫无创新可言—选手表演、评委打分、分高者为胜。
2、节目与通常的比赛相比几乎没有区别,电视只是作为扩大这场比赛影响力的手段。
相当于就是非常机械的把一场比赛利用摄像机呈现在电视上面。
缺少了一些趣味性,从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收视群体。
3、这个节目在2000年开播,当时,我国的电视传媒在大众传媒中独占鳌头,网络传媒还未发展成熟,手机媒体尚未崛起,娱乐精神还未主宰一切,借助中央电视台的影响力,《CCTV电视舞蹈大赛》并不需要太多形式上的创新。
二、2.0时代,蓬勃发展期。
(“秀”大于“选”,赛场成秀场)
《电视舞蹈大赛》的成功无疑会触发一些节目制作者的神经,他们逐渐意识到如果想做一档选秀节目,在选拔优秀的舞蹈人才的同时,不能忽略电视节目的趣味性。
这也促使了舞蹈选秀节目2.0时代的到来。
这一时期以2006年东方卫视的《舞林大会》《舞动奇迹》等一批节目为代表,尽管秀的程度增加,却意外导致对“秀”的侧重远大于“选”这一新的问题。
很明显,这种改变受到了歌唱类选秀节目的影响。
2003年湖南卫视打造出一档《超级女声》的爆款节目,节目热度迅速席卷全国,因此歌唱类选秀节目充斥着各大卫视,造成节目同质化严重,部分电视台于是另辟蹊径推出舞蹈类选秀节目,以吸引观众。
由于电视媒体竞争激烈,且收视率已是衡量节目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在创新有限的情况下,“明星效应”与“以情动人”似乎是最为省力的方式了。
各节目或以明星作为看点,或以草根选手的动人故事为噱头,赚够了观众的眼泪。
其中《舞林大会》便是将“明星效应”与“与情动人”这两个致胜绝招运用的游刃有余的代表节目。
2003年,以《超级女声》为代表的真人秀节目风行当下,节目播出时同时段收视率仅次于中央电视台一套,缔造了一个收视神话,娱乐流行被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随后,节目制作者似乎在里面看到了财富密码,2006年下半年,东方卫视隆重推出了明星版的《舞林大会》。
这是一个换汤不换药的过程。
“超女”唱歌,我跳舞;“超女”平民造“星”,我“星”化平民。
如果真的想要找到一个区别,只能说《超级女声》是一场盛大的平民造星运动,《舞林大会》则是将明星还原成普通人,给大众一次过瘾的集体“审判明星”的机会。
舞蹈竞技然后加持明星效应,节目播出后收视率自然而然的水涨船高。
作为一档明星云集的赛场,节目组自然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可以提高收视率的机会。
方法也是层出不穷。
妙招一:明星炒作。
揭黑幕、曝隐私,这是明星炒作的惯用伎俩,舞林大会依然运用的游刃有余。
舞林大会本来是一场专业舞蹈比赛,但播出后,似乎也走上揭黑幕、曝隐私的老路。
郑希怡家人炮轰评委不公、黄圣依退出比赛、吴启华台上下跪向女友求婚、孙兴的跪求高分……过度炒作影响了观众对节目本身的关注,形成本末倒置的尴尬状态。
妙招二:以情动人
第二届的《舞林大会》,几乎每期节目必有明星洒泪、征婚;评委动不动就和选手拥抱落泪;主持人也大展八卦,煽情动力。
第二期,杨丽菁自曝“医生本来嘱咐2个月内不能做剧烈运动”,并谈起早年拍戏的心酸和伤势的严重;此时方俊评委也不闲着,见缝插针,看到杨丽菁带伤上阵,手持话筒只说了句“怎么说”就哽咽了。
舞林大会瞬间变成了艺术人生。
妙招三:消费女明星
本来是一个舞蹈竞技节目,明星们的衣着却屡次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雅虎网站作了一次题为“你认为《舞林大会》最有看点的是什么”的投票调查,选择“女星被摸,疯狂走光”竟占23%(2007.1.18)。
在《舞林大会》的官方网站上,女星参加比赛衣着暴露的照片层出不穷。
收看《舞林大会》的观众以青少年居多,明星们挑战尺度的装扮明显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成长。
不难想象,由于电视媒体竞争激烈,且收视率已是衡量节目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在创新有限的情况下,“明星效应”与“以情动人”似乎是最为省力的方式了。
各节目或以明星作为看点,或以草根选手的动人故事为噱头,赚够了观众的眼泪。
然而,过分的煽情与越来越离奇悲惨的故事—部分节目特意安排选手讲述自己故事的时间甚至长于表演的时间—终于招致了观众的反感,选秀类节目“无眼泪不表演”的恶名使得这类节目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繁荣后迅速走向低谷。
三、重新繁荣时期(选与秀逐渐融合)
这一时期,各电视台似乎终于意识到观众的眼泪并非赚取收视率的绝对法宝,加上已有的向国外电视台选秀节目借鉴的经验,开始将目光重新转向
“选”,此阶段“选”与“秀”开始逐步融合。
2013年,我国各电视台涌现了十多档歌唱类选秀节目,诸如《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等节目均获得了收视率与口碑的双丰收。
由于歌唱类选秀节目之间竞争激烈,又有广电总局后来颁布的“限娱令”,电视台便将目光投向舞蹈类选秀节目,以避免出现节目同质化严重的现象。
在此期间出现了诸如《武林争霸》、《中国好舞蹈》两档优秀的舞蹈节目,下面,我将以《中国好舞蹈》作为一个代表例子分析。
不得不说,歌唱类选秀节目为舞蹈类选秀节目提供了参考,《中国好舞蹈》便是浙江卫视借鉴《中国好声音》的成功模式而推出的。
电视台将其定位为“大型励志专业舞蹈评论节目”,对比《中国好声音》“大型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的定位,不难看出其中的相似之处。
作为这一阶段的代表性舞蹈选秀节目,《中国好舞蹈》在内容与形式上都比前两个阶段的同类节目更胜一筹,这档节目尝试将“选”与“秀”真正融合在一起,以舞蹈作为节目的支撑点,做到了形式的创新是为舞蹈展示服务,并将情感表达落在实处,而非空洞的煽情。
在与《舞林大会》相对比之下,《中国好舞蹈》亮点十足。
一、节目的清晰定位
《中国好舞蹈》这档节目的播出是为了在全国范围内寻找最优秀的舞蹈者,从而向全世界展示中国舞蹈的魅力,中国舞蹈艺术的精髓,中国舞蹈爱好者的形体美和执着精神。
1、流程上,每一位参加比赛的选手要通过层层的选拔才能进入复赛环节,每一名参加比赛的学员若是获得了三位导师的同意,就可以从中选择加盟一位导师的团队进行培训和下一阶段的比拼,拥有两位导师通过票的学员,可以获得一次被方俊老师挑选进入复活赛的机会。
在比拼进入复活赛后,每个导师所带战队要选出三个优秀的学员,方俊带领的复活赛阵营要选出一个优秀学员,这十位选手将代表各自战队进入半决赛的争夺,通过半决赛再淘汰一批选手产生四强选手最终进入决赛,为观众上演巅峰大作争夺本赛季《中国好舞蹈》最受欢迎的舞蹈者。
从节目流程上来说,我们已经从单纯的选秀节目中嗅到了一丝综艺娱乐的味道。
2、在此节目流程下,节目的定位将从认知、概念、情感等多个方面来考察舞蹈学员队舞蹈本身的认识,对舞蹈这一艺术品位的把握,以及对于舞蹈这一项艺术概念的领略与表达。
该节目各个环节的设置都以积极正面的方式传达正
能量,展现中国当代舞者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与专业气质。
评委们不但考察选手的舞蹈功底,更看重的是他们对于舞蹈的理解,对于通过肢体的舞蹈来表达内心的情感;更重要的是舞者通过舞蹈来表达自己、展示自己,倾诉自己内心的想法,将心声通过舞蹈表达出来,并、使之与观众和评委老师能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广大观众对舞蹈艺术的热爱和兴趣,这就是该节目的初衷与定位。
秉着这种办节目的意识,再通过轻松、有趣、新颖的节目方式,在欢娱大众的同时,也提高了广大观众的艺术鉴赏水平。
浙江卫视《中国好舞蹈》以寓教于乐的目的为广大观众呈现了一档精彩绝伦的舞蹈表演盛宴。
二、节目的神仙组合
1、“亚洲舞王”郭富城担任导师,对于导师郭富城来说,这位具有亚洲舞王称号的帅哥级人物,他的出现必然会带来众多粉丝的关注,也给这档新的节目带来了一批“郭”的个人粉丝。
在节目中,我们也看到郭富城综艺感十足,高兴时还会上舞台跟着学员学习舞蹈,增加了节目的趣味性。
2、“中国现代舞拓荒者”金星担任导师,先不讲她的舞蹈成就,单凭在综艺节目中就以“毒舌”著称的这一名号,就能吸引众多的关注。
相信许多观众在没看到《中国好舞蹈》的时候,就会因为评委老师的原因关注这个舞蹈节目。
金星老师虽然点评毒辣,但是她的态度很认真,往往是用舞蹈来说话,而且每次她的点评都很全面,为表演者带来了最专业的点评,同时对于舞蹈不是很了解的观众,在听完金星老师的点评后还能从中学到了知识,领会到舞蹈的魅力,同时也是能让节目持续受到关注的原因所在。
3、曾是专业舞蹈演员的“国民媳妇”海清担任导师,尽管舞蹈功底深厚,节目组更愿意将她打造成一个不懂舞蹈的评委。
在节目中,海清是一个感性的导师,可以说是评委里面的调和剂。
金星在点评舞蹈的时候,直截了当,要求严格,因此很多选手都要面临挨骂的情况、而往往在这个时候,海清则会作为一个中间人,调解场上尴尬的气氛。
4、艺术总监方俊担任总教头,在这之前,他是上海东方卫视《舞林大会》节目的艺术总监,也多次出任《舞林大会》的评委,曾经在那个舞台上和其他评委们的唇枪舌剑、正面交锋,或者无端煽情,这么有争议的一个人物来到《中国好舞蹈》的舞台担任评委必将会带来许多引人眼球的表演。
在节目中方俊依然试图见缝插针,在选手表演完后抓住煽情的卖点大肆渲染,不过《中国
好舞蹈》的舞台毕竟不同于《舞林大会》,毒舌评委金星并不买账,在中国好舞蹈的舞台上,伤病是荣誉而不是博取评委感动的工具。
5、以特约评论员的身份出席的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黄豆豆。
用专业的角度来为观众解说学员们的精彩表演,使得观众在观看舞蹈表演时还能收获更多的舞蹈方面的专业知识。
一档好的节目要想保持持久的生命力和关注度,必须在节目的质量上下功夫,制作丰富有趣又具有知识性的内容,观众在欣赏之后还能回味到一些东西,那就证明这档节目还是成功的。
《中国好舞蹈》的舞台给观众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惊喜和美的享受,每一位舞者的表演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些高质量额度节目内容,让观众更加期待接下来的演出。
中国其实并不缺乏优秀的舞者,少的是能够提供这样的平台和机会。
电视给爱好跳舞的人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平台。
在中国,单纯依靠专业舞蹈的艺术魅力来吸引主流电视观众群体,这条路是艰难的,然而完全走草根原生态的道路,呈现生涩的舞技,这也会饱受争议,而《中国好舞蹈》将两者进行了很好的衔接与融合,为观众呈现了精彩的视觉盛宴。
四、创新发展时期
《中国好舞蹈》《武林争霸》的成功,虽然再一次将舞蹈选秀节目推向高潮,但是依然没有逃出以往节目模式的束缚,随着中国娱乐综艺节目制作水平不断趋向成熟,人们已经不满足于单纯的选秀,而开始追求视觉上以及感官上的震撼。
基于此,湖南卫视推出了《舞蹈风暴》,他被定义为中国原创舞蹈电视竞技节目。
节目收视:
10月12日晚,顶级青年舞者竞技秀《舞蹈风暴》已于湖南卫视播出第二期节目。
播出当晚,CSM、欢网、酷云三网同时段蝉联第一。
其中CSM全国城域收视率0.48、份额4.12%,比排名第2高出21%,成为智能电视端晚间所有频道最高收视节目,吸纳年轻特质及都市精英高品质凸显。
其中#让何老师泪崩的舞蹈#和#胡沈员跳哭何老师#等话题登上微博热搜,舞蹈《九儿》、郝若琦、张
翰、刘宪华人声B-BOX、胡沈员等成为网友热议关键词。
节目赛制
第一阶段:甄选阶段。
舞者们需率先经过四组风暴见证官的检验,进行“见证官甄选”环节。
每组舞者依次登台表演,由风暴见证官推杆投票,只有获得三票及三票以上的选手才可直接晋级下一轮比赛,获得两票的选手待定,而一票及零票选手将遗憾淘汰[1]。
第二阶段:斗舞阶段。
节目正式进入面对面斗舞环节。
在这一环节中,36组舞者被分组进行对战,从中决出20组舞者进入下一赛段。
在残酷的赛制面前,他们不得不做出抉择,决定舞者的去留。
第二阶段的推杆形式也有所调整,原本正前朝向的推杆变成了左右向,一左一右将决定哪一位舞者将会留下,哪一位舞者出局[8]。
第三阶段:搭档排位赛。
两组晋级的选手组成既定的组合之外促成了更多新鲜与默契合作[9]。
第四阶段:限定主题战。
舞者们分为四组,每组限定一个主题,在组内展开排位赛,只有排名前两名的舞者才能晋级,并且不再有复活、待定机制。
而四位风暴见证官则分别担任一组舞者的艺术指导,为该组舞者提供助力。
此外,每支主题舞蹈表演结束后,由非当组艺术指导见证官左右推杆,轮轮对决,选出一名优胜者。
整组表演结束后,再由该组艺术指导在未能直接晋级的舞者中三选一,决定出另一晋级名额[10]。
第五阶段:歌舞搭配战。
八组歌手助阵八组顶级舞者,在舞台上留下了珠联璧合的艺术合作[11]。
第六阶段:总决赛。
胡沈员、李响、刘迦、敖定雯王占峰四组舞者进行巅峰对决,进行“舞蹈帮帮跳”和“三强争霸”两轮比拼。
在“舞蹈帮帮跳”环节,四组舞者分别邀请四组“帮跳嘉宾”为其帮跳助阵,最终产生年度冠
军[3][1
节目创新:
1、花字效果。
荧屏上不时穿插出现各种小贴士,科普了“当代芭蕾”“黑池舞蹈节”等舞蹈常识。
2、风暴时刻。
舞蹈本身是现场的艺术,作为一档舞蹈类综艺节目,对舞蹈本身对展现尤为重要。
为了最大可能地为屏幕对面的观众展现舞蹈的美感,此次《舞蹈风暴》在技术上做了突破。
在拍摄器材上,《舞蹈风暴》采用了360度的全景摄像,对于一些走动幅度较大的舞者来说,这种模式让他们的表演不会受到机位的限制。
而在剪辑方面,节目通过灵活运用镜头语言,结合远、近景切换,多角度画面组合全方位地为观众展示舞者表演的整个过程。
在此基础上,《舞蹈风暴》专门设计了“风暴时刻”环节,采用360度时空凝结技术定格舞者高光瞬间,为评价舞蹈提供全新维度。
这张360度全景照片也成为评审作出最后决定的关键依据之一。
“风暴时刻”的设计,将技术与电视节目规则相融合,突破观众对舞蹈的传统认知。
它一方面在不破坏舞蹈的流畅度和连贯性的前提上,记录了舞者最精彩的瞬间;另一方面,定格画面突破了舞蹈表演的现场局限,让观众通过画面可以反复、全面地观看舞蹈瞬间。
评委扬扬在节目中称所有舞者创造的“风暴时刻”也是舞者打造属于这部作品的punchline。
“风暴时刻”也成为评委点评舞蹈的一个亮点。
第三期节目里,在街舞舞者黄潇的“风暴时刻”中,摄像头捕捉到了他掀起紫色外套的瞬间。
沈培艺因为这个瞬间而推杆,并评价称“他在起跳的瞬间有意识地将服饰拉起来,真的像雄鹰飞起来的感觉。
只有具备编舞思维的人才有这样的能力。
”
在《舞蹈风暴》的节目中,无论是全景记录还是“风暴时刻”,借助科技的力量,节目将舞蹈的魅力立体地呈现给了屏幕对面的观众。
它既是对舞蹈的推广,也是对作品背后舞者人格魅力的一种呈现。
3、中心式舞台。
与以往舞蹈选秀节目拱框式舞台不同的是,《舞蹈风暴》采用的是中心式舞台,这对于选手也是极大地考验。
舞蹈本身就是一个美的艺术,节目组采用中
心式舞台,让演员身处评委与观众的中间,从而使得观演距离近切,交感性强。
同时从拍摄效果来看,这样的舞台能够让镜头捕捉到更多的细节。
4、个性化流程
在节目流程设计上,《舞蹈风暴》不同于其他竞演类节目,除竞技性的舞蹈表演之外,何炅以“风暴伙伴”的身份出现在《舞蹈风暴》中,在后台对选手进行表演前的前采。
聊的内容涉及舞者生活、职业经历、作品理念等各个方面,简短的访谈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比赛带来的紧张节奏,同时也展现出了舞者生活化的一面,让观众立体地了解作品背后鲜活的舞者个体。
这也使得“秀”的成分减少了许多,演员表演完之后,评委只需根据舞者的表演进行评点,而避免落入“以情动人”的俗套。
5、审美艺术的完美呈现
在《舞蹈风暴》节目里,审美得到了完美的呈现。
第一位全票通过的李响,着一身红衣,系一缕青纱,一出场便有一种缥缈的仙人气质,绷紧的脚背,流畅到位的点步翻身、前软翻一气呵成。
整个舞蹈技巧密集,却收放自如,如行云流水般完美融合在《行者》这支舞中,颇有一种身怀绝技却又不显山不露水的行者风范。
不论是衣带飘飘欲仙的古典舞,还是古今融合的现代舞,亦或是优雅挺拔的芭蕾舞,每一支舞获得鲜花和掌声的背后,支撑着所有技术完美表达的一定是最扎实的基本功。
以前其他舞蹈类节目为什么没有“风暴时刻”,恰恰是抛弃了舞蹈本就是美的展现,忽略了“美感”这一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