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电视发展史
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历程
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历程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舆论工具,是鼓舞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代化传播工具,也是党和人民政府联系群众的主要渠道之一。
广播电视事业几十年来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其历程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一、创始阶段:(1940年—上个世纪70年代末)广播是人类社会在社会实践中日益增长的对信息的需求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最早利用无线电波传送和接收声音的是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加拿大出生的费森登和被称为“无线电之父”的美国杰出发明家德福雷斯特,1906年圣诞节前夕费森登主持播出了世界上第一次语言广播。
1920年,威斯汀纽豪斯公司在匹兹堡建立的KDKA电台正式广播。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在延安试播。
当时它是新华社的口语广播组织,故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1943年被迫停止播音,到1945年,经多方努力才恢复播音,1947年改名“陕北新华广播电台”,于1948年迁到河北平山县继续播音。
1949年,北平解放后,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在3月25日随党中央迁到北平改名北平新华广播电台。
1949年9月27日,改名为北京新华广播电台,12月5日改称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958年5月1日,我国大陆上建立的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试验播出黑白电视节目,9月2日正式开播,10月1日上海电视台建成,1978年,北京电视台改名中央电视台。
从1940年延安新华广播电台诞生,1958年第一座电视台诞生,建国后我国有计划地在中央及各省创建了广播电台和电视台。
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挫折。
这一阶段广播电视事业主要体现党和政府宣传喉舌的特点。
二、发展阶段:(上个世纪80年代)虽然50年代中国电视事业便已起步,但很长的时间里,它距离大多数中国人还是很遥远。
直到1980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审判林彪、“四人帮”集团的实况,中国百姓在感受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政治春风的同时,才不知不觉迈入了名副其实的“电视时代”。
中国广播电视发展史
中国广播电视发展史在第二个阶段,也就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广播电视发展面临着多种挑战。
受限于技术条件和制度体制,广播电视的内容和形式较为单一和僵化。
这个时期,广播电视以政治宣传为主,其余节目相对较少,民众的娱乐需求几乎无法满足。
然而,由于政治因素的干预,广播电视发展的前景并不乐观。
随着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中国广播电视进入了第三个阶段。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广播电视行业经历了一系列的和创新。
1983年,中国广播电视总局成立,这标志着广播电视行业开始走向市场化。
在这个时期,中国广播电视开始引进国外节目,拓宽内容领域。
此外,广播电视的技术设备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从传统的模拟电视转向数字电视,提供更清晰、更丰富的观看体验。
到了21世纪初,中国广播电视进入了第四个阶段,也就是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时代。
2002年,中国启动了地面数字电视的试点工作,为广播电视的数字化奠定了基础。
随着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开始通过网络进行视频观看,视频网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改变了传统广播电视行业的格局。
在当前这个阶段,广播电视行业开始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技术的发展,高清、超高清、虚拟现实等新技术不断涌现,为广播电视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与此同时,内容也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
同时,广播电视行业也面临着传统媒体向新兴媒体的转变,需要进行深度融合,实现全媒体生态的构建。
总的来说,中国广播电视经历了起步阶段、单一发展阶段、创新阶段以及数字化网络化阶段,不断适应和引领技术发展的变化。
未来,广播电视行业将继续推进技术创新,提供更好的观看体验,实现更加丰富多样化的内容,实现媒体的全方位发展。
中国广播电视史
1993年,九仓有线电视台(有线台)
电视——
1991年,默多克新闻集团收购
Star TV
1993年,华侨娱乐电视公司
1996年,凤凰卫视中文台
公共电视:香港电台
六、台湾广播电视
广播——
1928年,台湾广播电台
1949年,中国广播公司 1954年,民营广播电台联合会
1991年
四、中国电视事业的发展
1992年,第一个电视谈话节目
1996年
五、香港广播电视
广播——
1928年,香港电台
1959年,商业电台 1991年,新城电台
电视——
1957年,丽都电视台,有线播出 1982年更名亚视ATV
1967年,无线电视台(无线TVB), 1971,彩色。 1983年香港电视有限公司(港视)
电视——NTSC
1962年,教育电视广播电台,1971 年改组为中华电视台(华视CTS) 1962年,台湾电视事业股份有限公 司(台视TTV),1969年,彩色 1969年,中国电视事业股份有限公 司(中视CTV)
电视——
1997年,全民电视台 FTV,无线
公共电视:《大家来读<三字经>》 1998年,公共电视台(公视PTS)
2003年
2002年,《南京零距离》
四、中国电视事业的发展
1983年,春节联欢晚会 1997年,
1998年,
四、中国电视事业的发展
1983年,25集纪录片 1991年,《望长城》 1993年《纪录片编辑室》 1981年,海外引进节目
四、中国电视事业的发展
1990年
二、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
1986年,珠江经济广播电台—— “珠江模式”,中国第一个专业经 济广播电台。
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历程
.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历程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舆论工具,是鼓舞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代化传播工具,也是党和人民政府联系群众的主要渠道之一。
广播电视事业几十年来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其历程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一、创始阶段:(1940年—上个世纪70年代末)广播是人类社会在社会实践中日益增长的对信息的需求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最早利用无线电波传送和接收声音的是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加拿大出生的费森登和被称为“无线电之父”的美国杰出发明家德福雷斯特,1906年圣诞节前夕费森登主持播出了世界上第一次语言广播。
1920年,威斯汀纽豪斯公司在匹兹堡建立的KDKA电台正式广播。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在试播。
当时它是新华社的口语广播组织,故称新华广播电台。
1943年被迫停止播音,到1945年,经多方努力才恢复播音,1947年改名“陕北新华广播电台”,于1948年迁到平山县继续播音。
1949年,北平解放后,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在3月25日随党中央迁到北平改名北平新华广播电台。
1949年9月27日,改名为新华广播电台,12月5日改称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958年5月1日,我国大陆上建立的第一座电视台——电视台,试验播出黑白电视节目,9月2日正式开播,10月1日电视台建成,1978年,电视台改名中央电视台。
从1940年新华广播电台诞生,1958年第一座电视台诞生,建国后我国有计划地在中央及各省创建了广播电台和电视台。
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挫折。
这一阶段广播电视事业主要体现党和政府宣传喉舌的特点。
二、发展阶段:(上个世纪80年代)虽然50年代中国电视事业便已起步,但很长的时间里,它距离大多数中国人还是很遥远。
直到1980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审判林彪、“四人帮”集团的实况,中国百姓在感受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政治春风的同时,才不知不觉迈入了名副其实的“电视时代”。
中国广播电视史讲解
“四级办电视” :
消极作用: (1)发展中,大量的重复制作、重复播出、重复覆盖导致了 重复投入,增大了支出成本,造成了很大的社会浪费。
(2)由于各级电视台之间的无序竞争,相互瓜分观众群,致 使覆盖效益降低,个别小台为维持生计,从音像市场购买廉价 的海外影视剧,乱播滥放,对中央电视台和省级电视台主频道 的主导地位形成冲击,“散”、“乱”成为该阶段电视事业发展 的 一个严重障碍。
中国的广播电视发展
国外: ●1906年12月24日,成功地进行了无线电广播。 (有记载的、第一次无线电广播) ●1920年11月2日,美国匹兹堡市第一家领取政府执照 的KDKA电台正式开播,是世界广播电视事业的开端。
中国
一、外国人电台 ●《大陆报》暨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通称奥斯邦电台) 1923年1月,美国人奥斯邦在上海办起第一座广播电台。
电视调查性报道有四个特点: 第一,独立的电视媒体调查。 第二,个性化的调查记者。
第三,深入的独家发现。
第四,完整的调查过程。
二、电视剧 我国第一部电视剧: 1958年6月15日,北京电视台在演播室内直播了根据 《新观察》杂志发表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电视剧《一口 菜饼子》。 1958年9月4日,在报刊报道上海广慈医院抢救严重烧伤 的工人邱财康的真实事迹的第二天,北京电视台据此以最快 的速度编写了《党救活了他》一剧。 “新闻性” 直播电视剧
1986年10月,上海电视台首先开办英语新闻节目。 (1986年12月——中央电视台面向北京的英语综合节目; 1987年2月面向全国。)
新闻评述类: 1980年开办新闻评述类的电视专题栏目《观察与思考》, 成为“焦点”节目的先驱。 1994年4月1日,在《观察与思考》基础上创办了 《焦点访谈》。 1993年5月,《东方时空》的问世是中央电视台新闻 改革的第一步; 1994年4月1日推出《焦点访谈》,则是中央电视台进 行新闻改革的第二步。 《新闻调查》的创办则是第三步。 逐步走向深入的新闻栏目改革,标志着中央电视台正向 国际大台迈进。
中国广播电视史
3、国民党抗日对外广播:
1939年2月,国民党政府在重庆利用英国提供的设备, 开办了对外广播,英文名称“Voice of China”(VOC),意 为“中国之声”,分别使用英、德、法、俄、日等外语和汉 语 播音。(中国第一个短波国际电台) 1940年1月正式更名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五、中国共产党的广播事业: 红中社: “红色中华通讯社”的简称,是临时中央政府机关通讯 社,1931年11月7日在瑞金成立,广播呼号为CSR,主要为 临时中央政府通讯社英文稿,经编辑后油印为《红色中华 报》。 1937年1月更名为新华通讯社,即“新华社”。
一、1978—1979年:复苏 1978年5月,中央电视台播出彩色电视剧《三家亲》,这是 新时期第一部电视剧,也是我国第一部完全在实景中录制的 电视剧。 1979年,上海、湖南、山东、天津、广东、黑龙江、河北 等省市电视台都开始生产电视剧。 此时的中国电视剧,仍习惯性地充当着政治意识形态的共 建者,在主题表达上简单直接,且自觉配合主流话语需要。
中国电视史上第一条商品广告: 1979年1月28日,由上海电视台播出。 中国最早的电视节庆联欢晚会: 1960年北京电视台举办的新年联欢晚会。 1983年,黄一鹤导演了第一次春节联欢晚会,从此开启 了除夕夜看“春晚”的传统。
“四级办电视” : 1983年3月,广播电视部为加速电视事业的发展提出 “四级办电视”的口号,即除了中央和省一级办电视台,在 具备条件的地方,允许省辖市、县两级办电视。 促进作用: (1)“四级办电视”调动了地方和社会各方面班广播电视的 积极性,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各级电视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2)打破了过于集中的僵化体制和千部一腔的统一模式, 体现了分散化、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四、1990—1993年:进入市场 在这个阶段,电视剧开始了真正的市场化运作,电视剧创 作向着世俗化、娱乐化方向全面推进。
广播发展史
广播发展史二.中国广播电视发展历程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
它标志着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同封建统治者勾结起来奴役中国人民和内外战乱频繁、国家四分五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统一的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终于诞生。
中国共产党一直重视、积极领导的人民广播事业从此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从1949年到1956年,是中国共产党发动、组织全国人民恢复国民经济、贯彻执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把新建立的人民共和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变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伟大历史时期,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通过接管、改造旧中国的广播电台,在全国范围内开创、建设人民广播电台,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广播事业奠定基础的历史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国家广播电台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下简称为中央电台),承担着对国内和国外广播的繁重任务。
在建国初期百废待兴的形势下,党和政府仍很关心人民广播事业的发展。
一、新中国的建立——“文化大革命”之前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一)、新中国广播事业的创建1949年6月5日,经中共中央决定成立的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改组为广播事业局,直属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新闻总署领导。
新成立的中央广播局遵循党和政府的指示,积极、认真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1949年11月29日第一次举行局务会议,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确定了中央广播局的具体任务。
中央广播局的任务是:1.领导全国各地人民广播电台;2.直接领导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国内和国外的广播;3.普及人民广播事业;4.指导和管理各地私营广播电台;5.培养和训练广播事业干部。
各地人民广播电台同时领导和管理所在地方的广播事业和广播工业。
①左漠野《当代中国的广播电视》(上)第34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3月出版1949年12月5日,经中共中央批准,北京新华广播电台第一台定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仍归中央广播事业局直接领导。
中央电台在50年代初期创办了一批适合中国亿万听众需要的众多节目,其中代表性的有:第一,开办“报摘”、“联播”等拥有广泛听众的重点新闻性节目。
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历程
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历程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舆论工具,是鼓舞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代化传播工具,也是党和人民政府联系群众的主要渠道之一。
广播电视事业几十年来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其历程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一、创始阶段:(1940年—上个世纪70年代末)广播是人类社会在社会实践中日益增长的对信息的需求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最早利用无线电波传送和接收声音的是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加拿大出生的费森登和被称为“无线电之父”的美国杰出发明家德福雷斯特,1906年圣诞节前夕费森登主持播出了世界上第一次语言广播。
1920年,威斯汀纽豪斯公司在匹兹堡建立的KDKA电台正式广播。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在延安试播。
当时它是新华社的口语广播组织,故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1943年被迫停止播音,到1945年,经多方努力才恢复播音,1947年改名“陕北新华广播电台”,于1948年迁到河北平山县继续播音。
1949年,北平解放后,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在3月25日随党中央迁到北平改名北平新华广播电台。
1949年9月27日,改名为北京新华广播电台,12月5日改称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958年5月1日,我国大陆上建立的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试验播出黑白电视节目,9月2日正式开播,10月1日上海电视台建成,1978年,北京电视台改名中央电视台。
从1940年延安新华广播电台诞生,1958年第一座电视台诞生,建国后我国有计划地在中央及各省创建了广播电台和电视台。
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挫折。
这一阶段广播电视事业主要体现党和政府宣传喉舌的特点。
二、发展阶段:(上个世纪80年代)虽然50年代中国电视事业便已起步,但很长的时间里,它距离大多数中国人还是很遥远。
直到1980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审判林彪、“四人帮”集团的实况,中国百姓在感受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政治春风的同时,才不知不觉迈入了名副其实的“电视时代”。
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历程
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历程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舆论工具,是鼓舞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代化传播工具,也是党和人民政府联系群众的主要渠道之一。
广播电视事业几十年来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其历程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一、创始阶段:(1940年—上个世纪70年代末)广播是人类社会在社会实践中日益增长的对信息的需求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最早利用无线电波传送和接收声音的是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加拿大出生的费森登和被称为“无线电之父”的美国杰出发明家德福雷斯特,1906年圣诞节前夕费森登主持播出了世界上第一次语言广播。
1920年,威斯汀纽豪斯公司在匹兹堡建立的KDKA电台正式广播。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在延安试播。
当时它是新华社的口语广播组织,故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1943年被迫停止播音,到1945年,经多方努力才恢复播音,1947年改名“陕北新华广播电台”,于1948年迁到河北平山县继续播音。
1949年,北平解放后,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在3月25日随党中央迁到北平改名北平新华广播电台。
1949年9月27日,改名为北京新华广播电台,12月5日改称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958年5月1日,我国大陆上建立的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试验播出黑白电视节目,9月2日正式开播,10月1日上海电视台建成,1978年,北京电视台改名中央电视台。
从1940年延安新华广播电台诞生,1958年第一座电视台诞生,建国后我国有计划地在中央及各省创建了广播电台和电视台。
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挫折。
这一阶段广播电视事业主要体现党和政府宣传喉舌的特点。
二、发展阶段:(上个世纪80年代)虽然50年代中国电视事业便已起步,但很长的时间里,它距离大多数中国人还是很遥远。
直到1980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审判林彪、“四人帮”集团的实况,中国百姓在感受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政治春风的同时,才不知不觉迈入了名副其实的“电视时代”。
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历史和趋势
浅谈我国广播电视发展的历史和趋势在中国,广播电视已经成为深入到人们生活中的一种传媒媒介,作为现代电子传媒,广播电视不仅具有制作传播信息、舆论导向、娱乐及教化等功能,还缩短了世界间的距离。
中国第一个无线电广播电台是在1923年由美国人斯奥斯邦以日本华侨的资本在上海注册了一家《中国无线电公司》,并与《大陆报》共同创办的。
到1926年10月1日,才有中国自办的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电台开始播音,创办人是无线电专家刘瀚。
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诞生,这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的第一座无线电广播电台。
1958年,中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在天津诞生,同年,开始试播。
当时,全国只有50多台黑白电视机。
虽然我国的广播电视技术起步较晚,但发展很迅速。
1971年,全国已建有电视台32座。
到21世纪初,中国大陆的电视覆盖率高达94%。
特别在近20多年,数字电视技术的出现为我国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机遇。
目前我国一些发达地区在电视节目的制作、播出、传输、接受等各个技术都达到了世界的先进水平。
我国广播电视的发展趋势可分为数字化和网络化。
1)数字化趋势如今,数字技术的普及堪称现代信息领域最大的一次技术革命,这场革命的浪潮在二十世纪末的最后几年迅速席卷全球。
以数字技术代替传统模拟技术已成为大势所趋。
在“十五”期间,广播电台、电视台数字化程度不断提高,全国省级以上的广播电台、电视台基本实现了数字化,为发展节目内容产业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特别是近10年来,随着电视数字化进程的加快,随着下一代广播网(ngb)的展开,整个产业出现了更新换代、推陈出新的高潮。
为牵动市场和推动广播影视业自身的发展,世界发达国家都在实施数字电视广播计划。
目前,美国的atsc(先进电视制式委员会)、欧洲的dvb(数字视频广播)组织、日本制定isdb(综合业务数字广播)的机构,都在极力向其他国家和地区推广各自的制式。
2003年,我国明确了电视信号传输“有线、卫星、地面”三步走的战略构想,广播电视数字化进程明显加快。
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历程
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历程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舆论工具,是鼓舞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代化传播工具,也是党和人民政府联系群众的主要渠道之一。
广播电视事业几十年来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其历程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一、创始阶段:(1940年—上个世纪70年代末)广播是人类社会在社会实践中日益增长的对信息的需求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最早利用无线电波传送和接收声音的是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加拿大出生的费森登和被称为“无线电之父”的美国杰出发明家德福雷斯特,1906年圣诞节前夕费森登主持播出了世界上第一次语言广播。
1920年,威斯汀纽豪斯公司在匹兹堡建立的KDKA电台正式广播。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在试播。
当时它是新华社的口语广播组织,故称新华广播电台。
1943年被迫停止播音,到1945年,经多方努力才恢复播音,1947年改名“陕北新华广播电台”,于1948年迁到平山县继续播音。
1949年,北平解放后,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在3月25日随党中央迁到北平改名北平新华广播电台。
1949年9月27日,改名为新华广播电台,12月5日改称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958年5月1日,我国大陆上建立的第一座电视台——电视台,试验播出黑白电视节目,9月2日正式开播,10月1日电视台建成,1978年,电视台改名中央电视台。
从1940年新华广播电台诞生,1958年第一座电视台诞生,建国后我国有计划地在中央及各省创建了广播电台和电视台。
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挫折。
这一阶段广播电视事业主要体现党和政府宣传喉舌的特点。
二、发展阶段:(上个世纪80年代)虽然50年代中国电视事业便已起步,但很长的时间里,它距离大多数中国人还是很遥远。
直到1980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审判林彪、“四人帮”集团的实况,中国百姓在感受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政治春风的同时,才不知不觉迈入了名副其实的“电视时代”。
最新中国广播电视史
中国广播电视史一、中国广播电视史大致概况旧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同近代中国早期的报刊由外国人办一样,最早的广播电台也是外国人创办的。
中国在1905年由袁世凯(清)在天津开办了无线电训练班,同时购买了无线电收发报机,分别安装在北京,天津,保定及北洋水师的军舰上。
1906年建电政司,规划中国的无线电,电报,电话,邮政等事业。
1915年4月袁世凯(中华民国)颁布《电信条例》,也是中国第一部无线电电信条例,条例中明确规定外国人不许在中国境内私设无线电台;无线电器材属于军事用品,未经许可,不得进口。
从1923年至1929年,在中国上海出现了3座广播电台,但这三座电台都是由外商建立起来的。
随着外国人在中国办电台,把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传入中国,使中国发展广播事业走出了第一步。
这批电台除了经商需要外,另一个目的就是进行西方思想文化渗透和帝国主义对华侵略宣传。
直到1926年10月1日,中国自办的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电台开始播音,创办人是无线电专家刘瀚。
随后,又出现了天津广播无线电台(1927年5月1日)和北京广播无线电台(1927年10月1日),1928年1月1日奉政府成立了沈阳广播电台。
这是中国最早的四家无线电广播电台,当时的交通总长叶恭绰(中国早期的文学家,翻译家)强烈反对一些人提出的比照日本叫“放送”,同时与许多文人商讨,对比“Broadcasting”应该称为【广播】——这也是广播一词的历史典故。
随后在北洋政府时期有10多座电台,但规模都很小,还没有中央规模的电台,待到国民党统治时期电台才慢慢地多了起来可最多不过20多座。
在抗日战争期间,广播电台成为侵略与反侵略、压迫与反压迫的斗争工具。
1939年在重庆成立了中国政府第一个短波国际电台,宣传抗日,鼓舞全国人民的斗志,1940年1月正式更名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1940年春,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指示,以周恩来同志为主任,成立了广播委员会,领导广播电台的筹建工作。
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历史悠久,从广播电视行业的若干历史阶段来看,可以分为多个发展阶段。
以下将从不同时期的角度来探讨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历程。
早期的广播电视行业20世纪初期,广播电视技术逐渐兴起。
中国最早的广播电视机构可以追溯至上世纪20年代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
当时,广播电视作为传媒媒介开始走入人们的生活,成为大众获取信息和文化的途径。
公共广播电视时代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是中国公共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一阶段,以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为代表的国家广播电视机构开始发挥重要作用,对中国的传媒业和公共信息传递起到了重要作用。
传媒市场化时代的到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的广播电视行业逐渐进入市场化时代。
随着私人广播电视媒体的兴起,传媒市场竞争激烈的格局加剧,广播电视媒体开始面临更大的挑战和压力。
数字化时代的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发展,数字化成为时代发展的趋势。
中国的广播电视业也在数字化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新媒体兴起,电视内容传播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用户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内容。
未来发展展望作为一个与时代联系紧密的行业,未来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仍将充满机遇与挑战。
随着科技进步和消费升级,中国广播电视业有望进一步拓展创新领域,提升内容质量和技术水平,为观众提供更多元化、高品质的传媒服务。
以上是对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历程的简要概述,广播电视作为文化传媒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将继续与中国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密切相关,为推动中国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资料•中国广播电视网•中国中央电视台官网•中国广播电视行业协会。
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历程资料
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历程资料
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历程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迄今已有五十多年的发展历史。
20 世
纪七十年代以来,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迅速,在特殊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为
国家开创社会发展的新局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1960 年,我国在西安发射第一个全国性的广播电视节目,开始了国家广播电视的历史,并于 1962 年成立了中国广播电视总台,作为国家广播电视发展的机构。
1969 年 7
月份,中央电视台(今中央电视台)在西安正式开播,拉开了我国电视台的开播序幕,中央
电视台后来发展为一个覆盖全国的卫星电视台。
1973 年,中央电视台开播全国联播,使
中国电视节目覆盖了全国。
20 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迅猛。
1987 年,第一套教育台中国
教育电视台正式开播,1991 年,新世纪九一一视频技术及联播卫星电视技术于中国首次
使用,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代。
此外,随着直播技术、网络技术的成熟,国家有线电
视事业也开始蓬勃发展,收视者的数量持续增长,2016 年有线电视收视率已达到 98.7%。
近年来,我国也开始大力发展电子媒体,推进电子媒体的生产、出版和播放的规范化
管理,积极推广多媒体应用,形成了以网络电视为核心的新型媒体传播体系,让公众更多
的有效获取社会资讯。
近两十年来,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形成了覆盖全国的完整的电视发
射覆盖网络,给全社会带来全新的信息次元。
在新的发展阶段,未来我国广播电视事业还
将继续加快发展,在信息传播中发挥着更大的作用,为改善人民的生活、加快社会发展作
出积极贡献。
中国广播电视发展历史
中国广播电视发展历史1958年的5月1日,中央电视台实验播出,当时叫北京电视台。
郭慎之在其专著《电视传播史》一书中这样划分中国电视发展历程:早期(1958~1966),“文化大革命”带来挫折(1967~1976),改革开放的新时期(1977~1992),走进大市场(1993年至今)。
这是史学家们习惯使用的从事业发展角度出发的结果,可以说这是一种纯理论上的分析方法,就是我们常说的“局外人”对电视的看法。
假如,我们把中国电视的一开始就作为竞争格局下的媒体形式,或者说,从中国电视的诞生之日起,我们就把之作为一个必须要面对竞争的媒体形式。
那么,这46年5个月17天,就有了另外一种分析的角度和方法,这就是我今天所要说的主题:中国电视的频道化进程。
我更愿意从竞争的角度将中国电视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一、“台”时代:缺乏竞争的阶段:(1958年——90年代初期)在这一阶段,中国电视业几乎是没有竞争的,这个阶段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1958年至1983年:这一阶段在现在的中国电视史上几乎很少会浓墨重彩的进行叙述,原因也很简单,那个时期电视还不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大众媒介,还只是达官贵人家的奢侈品。
1983年——90年代初期一九八三年三月在北京召开的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可说对之后十多年的电视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因为这次会议制定了中央、省、地(市)和县(市)「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和覆盖」的方针,一改以往「两级办电视」的发展格局,使中国电视业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自此,各省、市和自治区除了分别拥有一个电台、一个无线电视台和一个有线电视台外,还有一个教育台或经济台(其中上海在九十年代初更成为唯一一个拥有两个电台和两个无线台的直辖市),还有属下各地区(市)和县(市)级政府也自办电视台。
本来最初的「四级办电视」目的是调动各级政府的积极性,通过建立地方电视台的方法来提高电视人口的覆盖率,事实上也达到这效果,比如全国电视人口覆盖率就从一九八二年的57.3 %上升到一九九七年的87.6 %。
广电发展历程
广电发展历程广播电视广播事业是我国通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涵盖广播、电视、在线媒体等多种媒体形式的广播业务。
广电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20世纪初,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刚刚开始起步。
1909年,上海滩上的沙特电气公司成为国内最早的广播宣传者,进行了一些模拟和实验性质的广播活动。
1912年,广播在北京得到了应用,由郭秉文先生创建的“大中华广播公司”开始正式运行,成为我国最早的广播电台。
20世纪20年代,广播电视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1924年,首个正式的广播电台——北京广播电台在北平正式开播,成为了中国广播电台的源头。
1928年,中国首个电视实验室在河北秦皇岛设立,进行了针孔摄影及机电声图的试验,开启了我国电视事业的先声。
20世纪50年代,广播电视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此时,中国广播电台成立了全国范围内的广播电视体制,逐渐将广播电视事业推向全民化。
1958年,中国第一座红外线遥控电视台——上海电视台成立,并且云南、辽宁、北京也相继成立了电视台。
1958年中国开始实行电视试点,重庆和北京成为全国第一批电视试点城市。
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重要发展阶段。
1983年,国内第一部液晶示波器在中国电子器件工程公司研制成功,为电视领域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1987年,中国电视行业推出了七一晚会,成为年轻人追求梦想的象征,也为中国广播电视事业树立了标杆。
进入21世纪,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得我国在广播电视技术和内容上实现了突破,展现了我国的崛起和实力。
现在,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已经基本实现了数字化、高清化的转型。
2015年,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发布了《广播电视业面向互联网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14-2016)》,提出了加强广播电视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推动传统广电业与新兴媒体的创新和发展。
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最初的模拟广播电视到数字化、高清化的传输方式,再到互联网和智能电视的普及,广播电视事业已经成为人们了解世界、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中国广播电视发展史
中国广播电视发展概况一、中国广播事业的产生与发展1、外国人在中国境内所办广播第一座外商所办广播电台——1922年,美国记者奥斯邦在上海建立的“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3个月),中国境内最早的广播电台;第二座外商所办广播电台——美国新孚洋行所办;第三座外商所办电台——美国开洛电话材料公司所办的广播电台—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租界内);日本人在中国所办广播:1925年7月,日本在中国境内设立的第一座广播电台?a?a大连广播电台开始播音。
另外,日本在东北、华北等地都有专门的广播监管委员会;(中央放送局、华北广播协会等);小知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关于无线电广播的法令:2、北洋政府官办广播3、国民党政府官办广播开办时间: 国民党所办的第一家广播电台——1928年8月1日,国民党在南京建立的“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广播无线电台”,简称“中央广播电台”。
规模及影响力:1932年,国民党建成新的广播中心,是当时亚洲地区发射功率最大的广播电台。
管理机构: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4、旧中国的民营广播最早开办: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民营广播电台——1927年3月创办的上海新新公司广播电台,主要播送唱片并转播南方戏曲。
三种类型——教育性、商业性、宗教性广播电台。
管理政策:?°发表前的检查制?±,?°发表后的追惩制?±;最后结局:1941年以后,汪伪政府和国民党政府禁止开办,一律停播;(二)新中国的广播事业(中国共产党的广播事业)1、新中国成立前的广播事业:红色中华通讯社(1)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成立于1940年12月30日,后来被确定为中国人民广播诞生纪念日。
播出内容:国际国内及抗战消息、中国中央重要文件及重要通知、《新中华报》社论、《解放》周刊重要论文,音乐、名人演讲、科学常识、日语、故事等。
2、新中国成立后的广播事业1、初创期?a?a?°文革?±前的广播事业(1949-1966):广播网的建立与广播新闻的发展表现:广播电台数量增多,1965年底,电台84座;中国广播新闻无论在报道量、报道内容和形式方面都有较大发展,新闻播出次数增加,新闻品种日趋丰富。
中国广播电视史
增强文化认同感
广播电视节目中蕴含的民族文 化元素能够增强观众的文化认 同感,促进民族团结和文化交
流。
对传媒产业的影响
1 2 3
拓展传媒市场
广播电视作为传统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 媒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推动了传媒产业的发 展和壮大。
创新传媒形态
广播电视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为传媒形态 的多样性提供了条件,如网络电视、手机电视 等新媒体形式的出现。
传播价值观
广播电视节目所蕴含的价值观能够 对观众产生影响,如弘扬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等。
对文化的影响
传承文化
广播电视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 载体,能够将传统文化、民族 文化等元素传承下去,使后人
了解历史、了解文化。
推动文化创新
广播电视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 时,也推动着文化创新,将传 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丰 富文化的表现形式和内涵。
03
中国广播电视的类型与特 点
广播的类型与特点
01
02
广播电台:以声音为主 要传播方式,通过无线 电波或导线传送,包括 调频广播和短波广播。 在中国,广播电台主要 由政府开办,传播新闻 、文化、娱乐等信息。
特点
03
04
05
1. 覆盖范围广:广播信 号可以覆盖全国乃至全 球,听众群体广泛。
2. 传播速度快:广播信 息传播速度快,能够及 时传递新闻和信息。
3. 伴随性收听:听众可 以在做其他事情的同时 收听广播,例如开车、 做家务等。
电视的类型与特点
01
02
电视台:通过电视信号 传送节目,包括地面电 视、有线电视和卫星电 视等。在中国,电视台 也主要由政府开办,播 放电视剧、新闻、综艺 等节目。
中国广播电视发展简史
中国广播电视发展简史一、历史上第一次无线电广播1900年,美籍加拿大人费森登教授在马可尼、波波夫发明无线电报的启发下,萌发了用无线电波广泛传送人的声音和音乐的念头。
他在西方金融家的支持下,于1906年圣诞节前夕,在纽约附近设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广播站。
在开播那天,播送了两段讲话、一支歌曲和一支小提琴独奏曲。
这个小广播站只有一千瓦功率,但它所广播的讲话和乐曲却清晰地被陆地和海上拥有无线电接收机的人所听到,这便是历史上第一次无线电广播。
二、收音机的发明1916年,美国无线电公司在25岁的无线电报务员戴维•萨诺夫的建议下,制造了当时称为“音乐盒”收音机。
三、世界各国广播电台的产生(一)KDKA电台1920年11月2日由美国匹兹堡西屋电气公司开办的KDKA广播电台,是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无线广播电台,它也是第一个获联邦政府所发的实验执照的广播电台。
(二)BBC广播公司英国于1927年1月1日成立了新的英国广播公司(BBC)。
BBC广播公司是英国最大的新闻广播机构,也是世界最大的新闻广播机构之一。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BBC一直垄断着英国的电台。
(三)德国广播发展德国广播事业开始于1923年。
1925年,德意志帝国广播公司成立。
1933年希特勒夺取政权,同年开始了用德语、英语向北美洲进行的国际广播。
由此直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的广播事业完全为希特勒所控制,鼓吹种族主义,煽动战争狂热,敌视民主和一般的社会主义理想,灌输法西斯主义。
(四)苏联十月电台前苏联于1924年10月成立了国营的全苏广播机构——无线电股份有限公司,属邮电人民委员部管辖。
1928年,该公司由新成立的全苏广播委员会替代。
1933年,改为苏联人民委员会直属的全国广播委员会。
列宁称“广播是不要纸张,没有距离的报纸”。
(五)意大利广播公司1927年,意大利广播公司(URA)改名为意大利广播收听局(EIAR),并从政府取得了25年的经营权。
1930年,新罗马电台建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广播电视发展史
一、起源与初期发展
广播电视作为现代传媒的重要形式,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
当时,广播电台主要通过无线电波向公众传播音乐、新闻和其他娱乐节目。
中国第一家广播电台是1922年在上海成立的“中国广播公司”,它的开播标志着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起步。
二、战乱时期的停滞与复兴
然而,中国的广播电视事业在战乱时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发展进程暂时停滞。
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播电视才得到了重视和恢复。
新中国政府重建了广播电视系统,并成立了中国广播电视总台,统一管理和运营广播电视事业。
三、改革开放与媒体发展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广播电视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1980年代,中国开始引进国外的广播电视技术和节目,丰富了国内的广播电视内容。
同时,中国还积极发展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技术,扩大了广播电视的覆盖范围和观众群体。
四、数字化时代的到来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国广播电视事业进入了数字化时代。
从2000年开始,中国广播电视总台启动了数字化转播工程,逐步
实现了广播电视信号的数字化传输和处理。
数字化技术不仅提升了广播电视的画质和音质,还为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和传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五、互联网与新媒体的冲击
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兴起,传统的广播电视面临了新的挑战。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观众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各种音视频内容,而不再依赖传统的广播电视平台。
为了适应这一变革,中国广播电视事业也积极探索转型升级,开展了互联网电视和移动电视的建设和运营。
六、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展望未来,中国广播电视事业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随着5G 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广播电视的传输和接收将变得更加快速和稳定。
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将为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和推广带来更多的创新和可能性。
此外,随着数字经济的崛起,广播电视产业将与其他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实现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服务。
中国广播电视发展史经历了起步、停滞、复兴、改革开放、数字化和互联网冲击等不同阶段。
在新的历史时期,广播电视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人们提供丰富多样的信息和娱乐内容,推动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