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体死亡鉴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尸体死亡鉴定一.死亡分类

(一)心脏性死亡

定义:死亡过程中,心跳先于呼吸停止所引起的死亡

常见原因心脏病变病变明显:心肌梗死,室壁瘤破裂,主动脉夹层破裂出血

病变不明显:心律失常、冠状动脉痉挛

损伤(心脏刺创)

(二)呼吸性死亡

定义:呼吸先于心跳停止所引起的死亡

常见原因呼吸道阻塞(机械性窒息、异物压迫、呕吐物误吸)

肺疾病或损伤

呼吸中枢或呼吸肌麻痹(电击、中毒)

(三)脑死亡

诊断标准:(哈佛标准)

A 不可逆转的脑昏迷

B 无自主呼吸(观察1h)

C 无反射如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

D 等电位脑电图(持续>10 min)

原发性脑死亡:由原发性脑疾病或损伤引起

继发性脑死亡:由脑外器官的疾病或损伤所致

排除低温、中枢神经抑制剂、休克等因素

一,法医学死亡分类

自杀:自缢、服毒、高坠

根据死亡方式他杀:勒死、扼死、钝器锐器火器死

意外死:事故死、灾害死

暴力性死亡

非自然死亡

机械性:损伤、窒息

物理性非机械性:冻死、烧死雷电击死

根据外因性质化学性:毒物

生物性:毒蛇、注射胰岛素

非暴力性死亡生理性死亡:衰老死实为症状体征不明的病死

自然死亡病理性死亡:病死

二、常见的死亡机制

1.心脏停搏、心室纤颤、反射性心脏抑制、心功能衰竭;

2.呼吸抑制或麻痹、呼吸功能衰竭;

3.延髓生命中枢麻痹;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

4.肝、肾功能衰竭;

5.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或碱中毒等。

二.尸体现象

一、早期尸体现象

定义: 死后24小时内发生的变化

(一)肌肉相关现象:肌肉松弛,尸僵,尸体痉挛

(二)水分相关分析:角膜混浊,尸革样化

(三)血液相关现象:尸斑,内部器官血液坠积

(四)热量相关现象:尸冷

(五)酶化学反应现象:自溶和自家消化

(六)超生反应

1、肌肉弛缓

定义:人死后肌张力消失,肌肉变软,是最早出现的尸体现象。

表现:面部、全身肌肉、关节、括约肌。

法医学意义:尸体死后停放姿势是否移尸及移尸时间

2、尸僵

定义:人死后,各肌群发生僵硬并将关节固定的现象称为尸僵。尸僵在死后6小时内被破坏后可再形成的现象称再强直。但程度较弱。死后7-8小时以后尸僵被破坏者,不再有尸僵形成。

表现:1~3h出现在局部小肌群(下颌、颈部)

4~6h波及多个肌群(颜面、躯干、肩部)

12~15小时达高峰(下肢及全身关节)

24~48小时开始缓解

3~7天完全消失。

影响因素、时间及顺序

①周围环境:气温高-发生早-缓解快。

②个体因素:肌肉发达、年青、男性-较快、较强。

③死因:死前抽搐的、发热的-早、强。

3、尸体痉挛

定义:死后肌肉未经松弛阶段、立即发生僵直,使尸体保持着死亡时的动作和姿态,称为尸体痉挛,属特殊类型的尸僵。

表现:发生速度快、持续时间长。死前有剧烈的肌肉运动,或精神处于高度兴奋或进展状态,使发生尸体痉挛的重要条件。

法医学意义:保持死前的动作、体位、姿势,判断死亡方式,如持枪自杀者手中握枪。

4、角膜混浊

定义:角膜透明度减低,直至不能透视瞳孔,呈灰白色外观,称角膜混浊。

原因:以往认为是局部干燥所致,现认为是死后角膜粘多糖的水和作用受阻,水分增加所致。

表现:角膜外观水肿状、灰白色、明显增厚,表面有小褶皱。

轻度5-6h 白色小点10-12h 云片状,可透视瞳孔。

中度15-24h 云雾状、半透明,可透视瞳孔。

重度48h以上不能透视瞳孔。

5.皮革样化

定义:个体死亡后水分从皮肤较薄部位(粘膜面、伤面)迅速蒸发,局部干燥变硬,呈黄褐色或深褐色,称为皮革样化。

表现:常见于口唇、阴囊、阴唇及皮肤皱褶处,如婴儿颈项部,需与外伤鉴别,擦伤、索沟等处易出现。

如眼睑未闭合,可在眼球结膜外侧出现黄褐色或黑褐色斑,呈三角形或椭圆形,又称Larcher斑。

意义:

①可保存损伤、反映损伤特点:如索沟、绳印、扼痕等。

②使擦伤更明显

③有助于鉴别生前擦伤和死后擦伤。

④避免误作损伤或误作为其它方式损伤:如阴囊、颈部等,有的误认为是烫烙伤。

6.尸斑

定义:人死后,由于血液循环的停止及重力的作用,血液向尸体低下部位坠积,在皮肤上出现的边不清、红色或暗红色的斑块。

机制:重力及血液循环停止。

表现:分布与体位有关:卧位在背或腹侧面未受压的部位。而立位则在四肢末梢、裤腰带上缘。溺死尸斑因水流动可不同,较轻。

沉降期尸斑 1. <12h出现

2. 紫红色,边界模糊不清

3. 指压褪色

4.<6h 尸斑转移>6h 两侧性尸斑

扩散期尸斑 1.12h-24h出现2.紫红色大片状指压稍褪色3.体位改变不易形成新尸斑

浸润期尸斑 1.>24h出现2.指压不褪色 3.不形成新尸斑

尸斑的颜色

还原血红蛋白暗紫红色见于一般情况

碳氧血红蛋白鲜红色(樱桃红)CO中毒

氧合和氰化血红蛋白鲜红色氢化物中毒

正铁血红蛋白蓝褐色亚硝酸钠、氯酸钾

正铁血红素黄褐色酸中毒

7.尸冷

•尸冷的测量方法通常以测量直肠温度为标准尸温。测量时温度计应插入肛门6-8cm。每小时测量一次。

成人尸体在16-18℃室温下,死后10小时内平均每小时尸温下降1℃左右;10小时后尸

温下降变慢,平均每小时下降0.5℃;24小时后,尸温与环境温度相同。

二、晚期尸体现象

(一)腐败蛋白质分解消失——腐败

脂肪分解为脂肪酸、甘油——酸败

炭水化合物分解为CO2、H2O——酵解

霉尸尸体处于适宜真菌生长的环境条件下,在裸露的局部或全身表面出现一层白色或灰绿色霉斑。

白骨化尸体的软组织经腐败后完全溶解消失,毛发、指(趾)甲脱落,最后仅剩下骨骼。

(二)毁坏型晚期尸体变化

毁坏型晚期死后变化——腐败

腐败水泡腐败菌释放气体,聚积皮下形成

尸绿—腐硫化氢与血红蛋白结合呈绿色

•腐败静脉网血液受气体压迫流向体表,皮下静脉扩张。

•泡沫器官:腐败气体使器官形成大小不等的海面状空泡

•死后巨人观腐败气体使尸体膨胀

•毁坏型晚期死后变化——霉尸

•尸体局部霉变两眼及口鼻周围右白色霉斑

•毁坏型晚期死后变化——白骨化

•保存型晚期死后变化——干尸

•干尸(木乃伊)—干热或通风条件好的环境中,水分迅速蒸发而不发生腐败,以干枯形式保存下来

•保存型晚期死后变化——尸蜡

•尸蜡-埋于湿土或浸于水中的尸体,皮下脂肪因皂化或氢化作用,形成黄白色蜡样物质而保存

•保存型晚期死后变化——泥炭鞣尸

•泥炭鞣尸-尸体处于酸性土壤或泥炭沼泽中,因鞣酸和多种腐植酸作用,皮肤鞣化,骨骼脱钙,体积小,重量轻,易弯曲的软尸。

三、死亡时间推断

1.早期死亡时间推断

(一)根据尸冷的发展过程推断死亡时间

尸温测量:直肠、肝温、脑温一般将温度计插入直肠内15cm 测直肠温度

死亡时尸温取值:一般取37℃,窒息、破伤风等死亡时升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