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临床观察
来源:南阳理工学院张仲景国医学院| 作者:焦河玲| 字数:2155字| 栏目:临床医学论文
5、后遗症的功能恢复护理(1)语言不利语言障碍的病人情绪多焦躁、
痛苦。医护人员要多接触病人,了解病人痛苦,让病人保持心情舒畅,消除紧张心理。必须尽早地诱导和鼓励患者说话,耐心纠正发音,从简到繁,如“e”、“啊”、“歌”等,反复练习坚持不懈。并配合针刺哑门、通里、廉泉等穴,这利于促进语言功能改善和恢复。(2)肢体功能障碍急性期护理上要注意将瘫痪肢体置放功能位置,以防肢体发生挛缩畸形,多采用仰卧位和侧卧位。在病人病情稳定情况下,指导和辅助其进行功能锻炼,从简单的屈伸开始,要求活动充分,合理适度,避免损伤肌肉和关节,每天2~4次,每次5~30分钟。并配合药物治疗,按摩患侧肢体,针刺曲池、合谷、足三里等。嘱病人经常用热水浸泡患侧肢体,促进其血液循环。(3)口角歪斜临床上常见病侧眼睑闭合不全、口角下垂、不能皱额、闭眼、鼓腮、吹哨。病人常常产生消极情绪,失去治疗信心。护士应同情关心病人,给予精神鼓励,以便取得信任,舒其情志。饮食上宜给易于消化、富于营养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配合针刺颊车、地仓、迎香、四白。鼓励病人多做眼、嘴、脸部运动,并经常按摩局部。脑梗塞的预防控制高血压:当收缩压>160mmHg或舒张压>95mmHg时,中风的相对危险性为4。药物的选择遵循因人而易的个体化原则。防治心脏病:主要药物是阿司匹林和华法令。阿司匹林主要用于非心源性栓子引起的脑梗塞,华法令多用于风湿性心脏病伴有心房纤颤者。华法令每天维持量为2~4mg,应检测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动度,开始10天内每天检测1次,以后每周检测3次,凝血酶原稳定于治疗所需指标后,每7~10天测定1次。还要积极治疗糖尿病;防止高血脂症。要有合理的生活方式:饮食,运动锻炼,保持良好心态,慎用避孕药物,少吸烟或不吸烟、不酗酒。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 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维持原来的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解毒化瘀颗粒;对照组单纯应用西药治疗。结果:通过临床观察、总结,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比单纯应用西药治疗疗效显著。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脑梗塞;解毒化瘀颗粒;临床观察
脑梗塞属于现代医学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其发病急骤,变化迅速,是目前威胁中老年人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虽有多种药物可以治疗,但致残率仍然很高。自办2004年5月---2006年10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该病12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共收集128例病例,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按患者诊治顺序的奇偶数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6例中,男38例,女28例,年龄46~70岁,平均66岁;病程最短6小时,最长1周;其中神经功能缺损轻度24例,中度33例,重度9例。对照组62例中,男35例,女27例,年龄45~72岁,平均65岁;病程最短5小时,最长1周;其中神经功能缺损轻度21例,中度32例,重度9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 2病例纳入标准
①符合《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二代标准)的中风病病名诊断标准[1];②中医辩证属气虚血瘀证:主症: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次症:面色晄白,气短乏力,自汗出,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或有齿痕,脉沉细。③符合中华医学会第4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的脑梗塞诊断标准[2]。1. 3病例排除标准
疗前检查发现严重心、肝、肺、肾病变者,不纳入选择病例。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方法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同时加用解毒化瘀颗粒。
2.1 西药治疗①溶栓治疗:前2-3天用尿激酶3万~4万单位,每日2次静滴,以后每天1万~2万单位,维持7~10天。②降颅压、减轻脑水肿、清除自由基:用不着20%甘露醇250ml静滴,每日1次~2次,一般7天~10天为1个疗程;维生素E50mg~100mg,每日3次口服,2周~3周为1个疗程。③ 补充血容量: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滴,每日1次, 10~15天为1个疗程。
④脑代谢活化剂:用脑活素20ml,加入10%葡萄糖溶液50ml中静滴,,每日1次,一般10天为1个疗程。
2.2中药治疗口服解毒化瘀颗粒(有大黄、人参、川芎、葛根等组成)每次1袋(每袋5g,相当于生药15g),每日2次,10天为1个疗程。解毒化瘀颗粒由南阳医专附院制剂室提供。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治愈: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完全恢复或基本恢复,能独立行走,生活能自理,肢体肌力恢复至4级以上;显效: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等症状有明显改善,能借助外力步行,肢体肌力恢复2个级别以上;好转: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及其他症状改善,肢体肌力恢复1个级别以上;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3.2 治疗结果治疗组66例中,痊愈36例,占54.5%,显效17例,占25.8%;有效9例,占13.6%,无效4例,占6.1%;总有效率为93.9%.对照组62例中,痊愈17例,占27.4%,显效14例,占22.6%;有效21例,占33.9%,无效10例,占16.1%;总有效率为83.9%.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4讨论
脑梗塞属于中医中风病范畴。中风病是人类三大主要致死原因之一,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多发于中老年人,往往在于脏腑衰弱,诸邪侵淫以致正虚血瘀,浊毒内生,脉道不通,经络阻滞而然。其病位在脑,涉及肝、肾、心和脾胃,病性上总属本虚标实,其中,本虚主要是气虚,标实主要是瘀、毒(热毒和瘀毒等)。故临床上多表现为气虚血瘀、浊毒内蕴。治疗当谨守病机,扶正祛邪,治以解毒降浊、益气化瘀。方中,大黄苦寒,归脾胃、心、肝等经,具有清热降浊、解毒化瘀之功,为方中君药。人参,微苦、微温,归脾、肺经,能大补元气、益阴生津、补益脾肺。可扶助正气,助机体祛邪,又可令气血旺盛,血行有力;既助大黄解毒化瘀,又防大黄祛邪伤正,为方中臣药。川芎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为“血中气药”,活血兼行气,可引诸药上达颠顶,旁通四肢,能通过血脑屏障,有利于治疗中枢神经系统及脑血管病。并助大黄祛瘀。葛根,辛、甘、凉,入脾胃经。生津通絡,并可引药上行,与大黄配伍,一升一降,气机调畅,其气升,则引诸药上行而化脑脉之瘀,并使脑窍得养;其气降,则浊气下行而瘀毒得以下流排除。既助大黄之解毒化瘀,又助人参之扶正,与川芎共为佐使之药。综观全方,大黄、人参相配,解毒降浊,益气化瘀,切中病机,辅以川芎、葛根,既加强大黄解毒化瘀,又助人参之扶助正气,并引诸药直达病所,标本兼治,攻补兼施,动静结合,升降相因,祛邪而不伤正,补虚而不留邪。诚为治疗脑梗塞之妙剂。再配以西药,中西合治标本兼顾,因此,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较单纯西医方法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