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文言文《三峡》《短文二篇》知识点梳理

八上文言文《三峡》《短文二篇》知识点梳理
八上文言文《三峡》《短文二篇》知识点梳理

《三峡》知识点梳理

一、文学常识:

《三峡》节选自《水经注校证》。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所撰《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二、古汉语常识

(一)通假字

略无阙处阙:通“缺”,空隙,缺口。

(二)古今异义

1.或:古义:有时例:或王命急宣。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2.至于:古义:一个动词“到”和一个介词“于”。例:至于夏水襄陵。今义:常连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三)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2、林寒涧肃(寒:形容词用作动词,清凉)(肃:形容词用作动词,肃杀,凄寒)

3、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4、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清波)

5、每至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结霜)

6、素湍绿潭(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

(四)一词多义

沿溯阻绝(隔绝、断)哀转久绝(消失)绝巘多生怪柏(极高)

自三峡七百里中(在)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三、翻译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上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③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到了夏天江水上涨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绝了,不能通航。

④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⑤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悬泉瀑布在山峰间飞流冲荡

⑥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⑦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在秋天,每到初晴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⑧常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

⑨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空旷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四、理解性背诵

(1)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写山高峻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写夏水的句子:写水势凶险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4)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5)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6)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引用渔歌作用: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季肃杀、凄凉气氛)

五、内容理解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

作者是从“山”、“水”两方面描写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2、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作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

3、文章为何先写夏而后写春冬、秋,春冬为何放在一起写?

作为三峡景色中最具有特色的是“山和水”,而其中最具魅力的三峡夏天迅猛、凶险的江水,所以先写夏天景色,后写春冬的明丽多姿,最后写秋天的悲凉之景。这也符合读者情感认知的顺序。可见写景顺序的选择,是根据内容和读者认识而定的。

4、文章第一段写山,第二段写水,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

写山的特点,为写水设置了条件或为下文作铺垫,山高水的落差大,水速自然急速。抓住特点描写三峡的四季之景:夏季的景色——水流湍急;春冬景色——清荣峻茂;三峡的秋天——寂静、凄凉。

5、由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一诗句,你想到《三峡》中与此意境相同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6、文章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词,有什么作用?

衬托“晴初霜旦”之时“林寒涧肃”的凄凉情景,渲染萧瑟的气氛。

7、2003年6月,世界人民见证了“三峡蓄水315”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象,郦道元所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三峡秋日的凄凉景象将一去不复返。

《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梳理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作者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思想家,被称为山中宰相,著有《陶隐居集》。

二、重点字词

山川之美:的。谈:谈论,欣赏。交辉:交相辉映。青林翠竹:青葱的树木,翠绿的竹丛。【四时】四季。具备:都。晓雾:早晨。歇:消散颓:坠落。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鳞,借代鱼。【竞跃】争相跳跃。竞,争相。实是:实在。【复】再

与(yù):参与,这里指欣赏自康乐:从。

三、重点句子翻译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两岸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3.青林翠竹,四时俱备: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4.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5.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6.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四、理解性默写

1、总领全文的句子: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俯视的句子:清流见底。仰视的句子:高峰入云。

3、平视的句子: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4、描写晨景的句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5、描写傍晚景色的句子: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6、对这幅清丽自然有声有色江南山水画赞美的句子:实是欲界之仙都。

7、表现作者自豪之情的句子: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8、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五、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梳理

一、文学常识

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苏轼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重点字词解释

解衣:脱。月色入户:门。欣然:高兴的样子。念:考虑,想到。寝:睡。相与:共同,一起。中庭:院子。空明:形容水的澄澈。闲人:清闲的人。遂至:于是。至:到。交横:交错,纵横。盖:大概是。但:只是。耳:罢了。

三、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张怀民也没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光照在庭院中,如积了水一样空明澄澈,水中藻和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哪一夜没有月亮呢?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5、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明: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去寻找张怀明。

四、填空

1、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主旨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五、问答

1、找出文章的议论句,并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的思想感情?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1)贬谪悲凉。(2)人生感慨。(3)赏月喜悦;(4)漫步悠闲。

2、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A清闲的人,并非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B具有闲情雅致的人C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六、欣赏:“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段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

(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考点梳理训练附解析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考点梳理 第13篇三峡(2011课标) 北魏·郦道元 全国视野:2018年全国考情—单篇:海南、西宁;对比:滨州。

知识梳理 一、重点字词句归纳 1. 通假字 略无阙处 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 。 2. 古今异义 (1)虽. 乘奔御风 古义:________________【F 】 今义:虽然 (2)良. 多趣味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良好;善良 3. 词类活用 (1)动词用作名词 虽乘奔. 御风 原意为:奔跑,句中意为:________________。 (2)形容词用作名词 回清. 倒影 原意为:清澈,句中意为:________________。 (3)名词用作动词 每至晴初霜. 旦 原意为:空气中水汽在地面物体上凝结的白色结晶,句中意为:__________________。 4. 一词多义 自.三峡七百里中 __________________ 自.非亭午夜分 __________________ 手自. 笔录(《送东阳马生序》) __________________【F 】 陛下亦宜自.谋(《出师表》) __________________【F 】 自. 康乐以来(《答谢中书书》) __________________【F 】 沿溯阻绝. __________________ 绝. 多生怪柏 __________________ 哀转久绝. __________________【F 】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与朱元思书》) __________________【F 】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 境(《桃花源记》) __________________ 往来而不绝.者(《醉翁亭记》) __________________【F 】 自 绝 绝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三峡知识点整理

三峡 郦道元 【人物介绍】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汉族,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他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四十卷。 【全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翻译】 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在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爱莲说知识点整理

爱莲说 周敦颐 【人物介绍】 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汉族,宋营道楼田堡(今湖南道县)人,北宋著名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两汉而下,儒学几至大坏。千有余载,至宋中叶,周敦颐出于舂陵,乃得圣贤不传之学,作《太极图说》、《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明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宋史·道学传》将周子创立理学学派提高到了极高的地位。 【全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翻译】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欢牡丹。我则惟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没有(缠绕的)蔓,(也)没有(旁逸的)枝;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 【重点注释】 1、可爱者甚蕃蕃:多。 2、濯清涟而不妖。濯:洗涤。妖:美丽而不端庄。 3、不蔓不枝。蔓:长枝蔓。枝:长枝节。 4、不可亵玩焉。亵:亲近而不庄重。 5、陶后鲜有闻。鲜:少。 6、宜乎众矣。宜:应当。 7、亭亭净植。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立

三峡文言文比较阅读

文言文比较阅读:《三峡》【甲乙文】 【甲文】《三峡》原文略 【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江流的范围以内,两岸高山连绵不绝,没有一点空缺中断的地 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了天空,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不能通行。有时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两地可是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呀!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长风,也不像这样快。 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时候,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高山上多生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横生。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清凉和寂静,常有在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接连不断,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的渔歌唱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注释】 自:从,此处有“在”之意。三峡:在长江上游,西起四川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长193公里。 略无:毫无。阙(que):通“缺”,空缺。 嶂(zhàng):屏障似的高峻山峰。 亭午:正午。夜分:半夜。 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夏水襄陵:夏天大水涨上了高陵之上。襄,上。陵,大的土山,这里是丘陵的意思。 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或:有。王命:朝廷的文告。宣:宣布,传达。 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白帝:城名,在重庆市奉节县。 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 奔:奔驰的快马。御风:驾风。 以:认为 素湍:湍:急流的水。白色的急流。绿潭:绿色的潭水。 回清:回旋的清波。 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巘,凹陷的山顶。 飞漱:急流冲荡。漱,喷射。 悬泉:从山顶飞流而下的泉水。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峻,高而陡峭 良:实在,的确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总结 随着中考改革的逐步深入,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将更加注重理解和运用,不再考查那些烦顼的词法、句法等古汉语知识。纵观近年各地中考试题,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二是虚词在朗读中的作用;三是文言句子的翻译。前两种是对文言虚词的显性考查,后一种是对文言虚词的隐性考查。 要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识记常用文言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②结合语句翻译确定该文言虚词在句中的意义;③根据文言虚词在语句中的作用,巧妙地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来替代;④先多朗读,体会语气,再进行判断。 还有一点同学们要特别注意,一个虚词有多种用法,而相同的用法又可以用不同的虚词来表示。在平时学习中应注意打好基础,勤练多思,把握规律,这样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考点梳理」 在初中阶段常用的文言虚词大致有四类:一类是起指代作用的,如“之、其、何”;第二类是起组合作用的,如“以、于、为”;第三类是起连接作用的,如“而、则、乃”;第四类是起语助作用的,如“也、乎、夫、焉”。其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有“之、其、而、以、于”。为便于同学们复习,现就初中常见的文言虚词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结合具体实例对其用法作简要分析。 之1、代词,代人,译为:他,他们。例: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 2、代词,代事,译为:这,它。例:肉食在者谋之。(《曹刿论战》 3、代词,代物,译为:它,它们。例:太医以王命聚之。(《捕蛇者说》) 4、指示代词,译为:这。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5、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译为:的。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1)音近通假;(2)形近通假 通假读音字义例句出处 要——邀yāo邀请便要还家《桃花源记》具——俱jù详尽具答之《桃花源记》有——又yòu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八分有奇《核舟记》诎——屈qū弯曲诎右臂支船《核舟记》衡——横héng横着的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甫——父fǔ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简——拣jiǎn挑选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与——举jǔ选拔选贤与能《大道之行也》矜——鳏guān老而无妻的人矜、寡、孤、独《大道之行也》曾——层céng重叠荡胸生曾云《望岳》阙——缺quē中断略无阙处《三峡》(二)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类型例句出处解释 意动用法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对……感到诧异 名词作状语复前行、听妇前致词《桃花源记》往前、上前 形容词作动词欲穷其林《桃花源记》穷尽,走到头 名词作动词有仙则名《陋室铭》有名气 名词作动词有龙则灵《陋室铭》有灵性 使动用法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使……杂乱 使动用法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使……劳累 名词作动词不蔓不枝《爱莲说》长枝蔓、长枝节 名词作状语箬蓬覆之《核舟记》用箬蓬 名词作状语石青糁之《核舟记》用石青 名词作动词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戴着高帽、长满胡须 名词作动词居右者椎髻仰面《核舟记》梳着椎型发髻 名词作形容词其色墨《核舟记》黑的 意动用法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大道之行也》 以……为亲人、 以……为子女 形容词作名词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大道之行也》老年人、中年人、幼童形容词作名词造化钟神秀《望岳》神奇、秀丽的景色 意动用法一览众山小《望岳》认为……小 使动用法恨别鸟惊心《春望》使……受惊 形容词作名词虽乘奔御风《三峡》飞奔的马

初二语文文言文《三峡》知识点汇总

初二语文文言文《三峡》知识点汇总 初二语文文言文《三峡》知识点汇总一 【通假字】 [阙]通缺,空缺。 【一词多义】 [绝]①沿溯阻绝[断,断绝] ②绝巘多生怪柏[极] ③哀转久绝[停止;消失] 【词类活用】 ①乘奔御风[飞奔的马] ②素湍绿潭[急流的水] ③回清倒影[清波] 【常见短语】 整体把握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结构提纲 总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侧重写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 分特点:(1)夏:水涨流速,交通断绝。(2)春冬:水退潭清,风景秀丽。(3)秋:水枯气寒,猿鸣凄凉。(侧重写水:四季不同,风景各异。) 问题探究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第一段总写了三峡怎样的特点? (1)峡长(七百里)岭连(连山,略无缺处)(3)山高峡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第一段中三峡的山具有怎样的特点? 山高岭连,岸伟峡险(或连绵不断,遮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一特定环境下的情景综合表现了三峡怎样的特点? 山的连高。 第一段作者采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三峡的特点?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三峡的夏水有何特点? (1)水涨(襄陵,沿溯阻绝)(2)流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写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作用是什么?这是什么写法?你由此想到了李白的哪首诗?

三峡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三峡》文言文阅读 在括号中加拼音: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本文选自________,作者是北魏的 1.我能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略无阙.处通不见曦.月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飞漱.其间夏水襄.陵 属引.凄异良.多趣味林寒涧肃.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晴初霜旦.自.非亭干夜分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袁转久绝 2. 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A.或:或王命急宣或以钱币乞之 B.故:故渔者歌曰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C.绝:哀转久绝沿溯阻绝 D.素:素湍绿潭可以调素琴 下面朗读停顿有误 ..的一项是() A、自/三峡七百里中 B、自非亭/午夜分 C、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D、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一词多义: 绝:绝巘多生怪柏()沿溯阻绝()哀转久绝() 自: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 三:巴东三峡()猿鸣三声() 属: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召令徒属曰。。。。。。() 词类活用: 回清倒影()乘奔御风()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填空:文中用“”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读了第②段的内容,你联想起李白的《朝发白帝城》中的哪一句诗 我的联想: 4. 我能根据课文内容理解填空。

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必修3 《蜀道难》知识点梳理 实词归纳 尚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尚且 尚贤使能崇尚,尊重 赵王使使视廉颇尚能饭否还 危 危乎高哉高 危如累卵危险 正襟危坐正,端正 去 去门十里以为界距,距离 阳虎去齐走赵离开 除残去秽除掉,去掉 有敢去柳下季垄而采樵者,死不赦前往,到…去 绝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可以横绝蛾眉巅越过 佛印绝类弥勒非常 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陡峭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 △解释加点的字 1.猿猱欲度愁攀援为…发愁,为动用法 2.使人听此凋朱颜使…凋谢,使动用法 3.砯崖转石万壑雷使…滚动,使动用法 4.侧身西望长咨嗟向西,名作状 5.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比 6.西当太白有鸟道面对 7.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沟通相连 8.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使动用法,使……回转;回旋 9.猿猱欲度愁攀援越过 10.青泥何盘盘多么 11.但见悲鸟号古木只 12.雄飞雌从绕林间跟随 13.连峰去天不盈尺离满 14.枯松倒挂倚绝壁靠 15.飞湍瀑流争喧豗急流 16.砯崖转石万壑雷拟声词用如动词,冲击 17.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人挡 18.所守或匪亲同“非” 19.朝避猛虎,夕避长蛇互文见义 20.锦城虽云乐虽然 21.侧身西望长咨嗟深深 《琵琶行》知识点梳理 〔1〕浔阳江:即流经浔阳境内的长江。索索:形容枫树、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2〕回灯:移灯。重:再。 〔3〕转轴拔弦:将琵琶上缠绕丝弦的轴,拧动以调音定调。 〔4〕掩抑:掩蔽,遏抑。思:读去声。 〔5〕拢:左手手指按弦向里(琵琶的中部)推。抹:向左拔弦,也称为“弹”。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六幺:大曲名,又叫《乐世》、《绿腰》、《录要》,为歌舞曲。 〔6〕大弦:指最粗的弦。小弦:指最细的弦。嘈嘈:沉重舒长。切切:细促轻幽。〔7〕间关:莺语流滑叫“间关”。幽咽:遏塞不畅状。冰下难,泉流冰下阻塞难通,形容乐声由流畅变为冷涩。 〔8〕迸:溅射。 〔9〕曲终:乐曲结束。拔:奏弹弦乐时所用的拔子。当心画:用拔子在琵琶的中部划过四弦,是一曲结束时经常用到的右手手法。 〔10〕舫:船。 〔11〕敛容:严肃矜持而有礼貌的态度。 〔12〕虾蟆陵:在长安城东南,曲江附近,是当时有名的游乐地区。 〔13〕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14〕秋娘:唐时歌舞妓常用的名字。五陵:在长安城外,汉代王个皇帝的陵墓。缠头:用锦帛之类的财物送给歌舞妓女。 〔15〕绡:精细轻美的丝织品。 〔16〕钿头银篦:镶嵌着花钿的发篦(栉发具)。击节:打拍子。 〔17〕颜色故:容貌衰老。 〔18〕浮梁:古县名,唐属饶州。在今江西省景德镇市。 〔19〕来去:走了以后。 〔20〕梦啼妆泪:梦中啼哭,匀过脂粉的脸上带着泪痕。阑干:形容流泪。 〔21〕重(读平声):重新,重又之意。唧唧:叹声。 〔22〕呕(音欧)哑(音呀)嘲(音招)哳(音扎):形容声音噪杂。 〔23〕琵琶语,琵琶声,琵琶所弹奏的乐曲。 〔24〕却坐:退回到原处。促弦:把弦拧得更紧。 〔25〕向前声:刚才奏过的单调。 〔26〕青衫:唐朝八品、九口文官的服色。 一、实词 言: 感斯人言话,名词 凡六百一十六言字,名词 自言本是京城女说,动词 数: 使快弹数曲几,表不确定的数目,数词 一曲红绡不知数数量,名词 语: 琵琶声停欲语迟说话,回答,动词 今夜闻君琵琶语曲,名词 为: 因为长句写,创作,动词wéi 初为《霓裳》后《六幺》弹奏,动词wéi 为君翻作《琵琶行》替、给,介词wèi 轻: 轻拢慢捻轻轻,形容词 商人重利轻别离轻视,动词 泣: 满座重闻皆掩泣哭泣,动词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复习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复习 《桃花源记》 【文体】记:可以是游记和碑记(或铭记)(主要的还是游记)。游记是收在文集中的记叙游览山川名胜活动、描写景物、用来抒发感情,让思想在风中飘荡的一种文体(散文)。 【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名潜,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人。东晋大诗人。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饮酒》《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有《陶渊明集》传世。 【内容写法】 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了。故事曲折回环。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意愿。【重点字词积累】 1、缘溪行() 2、落英缤纷() 3、渔人甚异之() 4、仿佛若有光() 5、才通人() 6、屋舍俨然() 7、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8、阡陌交通()10、具答之()9、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1、咸来问讯悉如外人()()1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13、无论魏晋()14、皆叹惋()15、此中人语云()16、便扶向路()17、诣太守() 18、寻向所志()19、欣然规往()20、寻病终() 21、后遂无问津者()22、渔人甚异之:()23、便要还家:() 【一词多义】 为:武陵人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 寻:寻向所志()寻病终() 乃:见渔人,乃大惊()乃不知有汉() 舍:便舍船()屋舍俨然() 得:便得一山()既出,得其船() 志:处处志之()寻向所志() 复:不复出焉、不复得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遂:遂与外人间隔()遂迷()后遂无问津者() 【成语】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 [无人问津]比喻无人探问价格或情况。津,渡口。 [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世外桃源]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重点句子翻译】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一次,渔人划着船)沿着溪水往前行,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花草鲜艳美丽,落花繁多。 复前行,欲穷其林。——渔人又向前划去,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只见那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幽美的池塘,以及桑园竹林之类。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和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人们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殷勤款待。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来打听消息。

《三峡》知识梳理

《三峡》知识梳理2017.8 【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一、文学常识 1.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 2.作者郦道元,字善长,是北魏(朝代)地理学家。他撰写了《水经注》一书,其书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具有较高文学价值。 二、解释加点字的含义 1、自.三峡七百里中:在。 2、略无 ..阙处:完全没有。 3、略无阙.处:通“缺”,空隙、缺口。 4、重岩叠嶂.:直立如屏障的山峰。 5、不见曦.月:日光,这里指太阳。 6、自非 ..亭午夜分:如果不是。7、自非亭午 ..夜分:正午。8、自非亭午夜分 ..:半夜。 9、至于夏水襄.陵:升到高处。10、沿.溯阻绝:顺流而下。 11、沿溯.阻绝:逆流而上。12、或.王命急宣:有时。 13、虽.乘奔御风:即使。14、乘奔.御风:这里指飞奔的马。 15、乘奔御.风:驾。16、不以疾也:没有这么快。 17、素湍 ..绿潭: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18、素湍.绿潭:急流。 19、回清 ..倒影:回旋的清波。20、绝巘 ..:极高的山峰。 21、飞漱 ..其间:飞速地往下冲荡。22、良.多趣味:甚、很。 23、清荣峻茂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24、清荣.峻茂:茂盛 25、每至晴初 ..霜旦:天刚放晴。26、晴初霜旦 ..:下霜的早晨。 27、林寒涧肃.:肃杀、凄寒。28、属引 ..凄异:接连不断。 29、属.引凄异:连接。30、属引.凄异:延长。 31、属引凄异 ..:凄惨悲凉。32、哀转久绝.:消失。 三、理解性默写: 1、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群山连绵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从侧面描写山岭高峻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写夏季江水暴涨、阻断交通的句子是: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从侧面写水流急速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写三峡水清澈的句子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6、描写春冬之时泉水飞流而下的动态美的句子是: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7、文中总括春冬之景的句子是:清荣峻茂。 8、表达作者对春冬之景赞叹之情的句子是:良多趣味。 9、引用渔歌,暗含作者对劳动人民同情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0、本文中与李白的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11、《与朱元思书》中用“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来形容江水湍急奔腾的气势, 1

最新《三峡》比较阅读及答案

三峡比较阅读 (一)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三峡》节选 (乙)江水又东径狼尾滩而历人滩。袁山松曰:“二滩相去二里,人滩水至峻峭。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嶔崯,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因名曰人滩也。” 1.解释加点的词语。 沿溯阻绝 ..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 2.翻译下面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 3.用原文句子填空。 甲文中第一段描写三峡夏季的景色,侧面描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是“”以船行之快烘托水流之急。乙文选段说明的对象是人滩,说明其得名的原因的句子是,介绍人滩得名原因的句子是“”。 4.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高地厚华夏情。 5.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己过万重山。这是诗人李白在被流放途中遇赦写下的《朝发白帝城》。请说说其中后两句诗与文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异同。 (二) 【甲】(《三峡》全文) 【乙】江水又东,迳①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②,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③,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 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江水》) 【注释】①迳: 取道,经过。②纡曲:迂回曲折。③形容:形态。④践跻:登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略无阙.处(2)常闻峡中水疾. (3)每至晴初霜旦.(4)泠泠不绝.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 3.阅读下列【甲】文中的语句,并从【乙】文中找出与其内容相近的句子来。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4.请简要概括【甲】文中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 5.请用恰当的成语或俗语,概括乙文“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一句的含义。 一.阅读《三峡》和《小石潭记》的选段,回答问题。(10分)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第三单元文言文知识点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学期2020年最新 9《三峡》知识点 一、1、文学常识:①本文作者是郦道元,他是我国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散文家。他所著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②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2、中心:作者通过对三峡形势和四季景色的描绘,显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秀丽,表现了他热爱祖国河山的深厚感情。 3、写作特点: (1)结构严谨,布局巧妙。采用先合后分的方法,先总写三峡总体形势,后分写三峡四季不同景色,层次分明。(2)善于通过具体事物来描写三峡特点,着墨不多而境界全出。(3)语言精炼准确,清新优美。 4、重点字词: 1、[略无]毫无。略,几乎。 2、[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 [亭午]正午,中午。亭,正当。 [夜分]半夜。[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3、[嶂(zhàng)] 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4、[襄(xiāng)]漫上。 5、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 [溯(sù)]逆流而上。 6、[或]有时。 [宣]传达。 7、[虽]即使。 [御]驾,乘。[疾]快。 8、[素]白色。[湍]:急流或急流的水。[回]回旋。 9、[巘(yǎn)] 险峻的山峰。10、[漱(sh ù)]冲刷。11、清[荣]茂盛。[峻]高而陡峭。[良多]很多。良,很。 12、[属(zhǔ)引]连续不断。属,连续。引,延长。 13 、[曦]阳光或日光。14、[旦]早晨。 [肃]寂静。15、[哀]悲哀。 [转(zhuǎn)]婉转。16:[沾]沾湿。三声:几声,[三]表示概数。5、通假字:阙;同“缺”,空缺。 6、一词多义 绝①沿溯阻绝(隔绝)②哀转久绝(消失)③绝巘多生怪柏(极) 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从、由,在)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属①属引凄异(连续)②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以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认为)②能以径寸之木(用) 阙①略无阙处(“阙”通“缺”空缺)②不知天上宫阙(宫殿) 或①或王命急宣(有时)②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的人) 清①回清倒影清(清波)②清荣峻茂(水清) 7.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飞奔的马。) 2、林寒涧肃(寒:形容词用作动词,清凉)(肃:形容词用作动词,寂静) 3、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4、素湍绿潭(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急流的水) 5、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8、重点句翻译: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在三峡七百里的(沿途)中,两岸群山连绵,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 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③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到了夏天江水上涨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绝了,不能通航。④素湍绿潭,回清倒影: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⑤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悬泉瀑布在山峰间飞流冲荡 ⑥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⑦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在秋天,每到初晴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⑨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空旷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⑩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如有皇帝命令急需传达,(则)有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荆州, ⑾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这中间间隔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着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也没有这样快。 (12)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极高的山峰上长着许多长着奇怪形状的柏树,悬挂着的泉水瀑布,从它们中间冲荡下来, (13)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常常有一些高处的猿猴拉长了声音在叫,叫声连续不断,音调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9、理解性背诵: 1、文中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文中侧面写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写三峡全景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4、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5、写山高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6、由三峡水流汹涌湍急联想到李白的诗歌是:《早发白帝城》 7、作者写了春冬之时八种景物的特点和给予作者的感受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8、文章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也描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9、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10、写山高峻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 11、写夏水的句子①写水势凶险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②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12、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3、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表现秋季凄清萧瑟的句子是: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4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引用渔歌作用: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季肃杀、凄凉气氛)。 10、结构。结构:文章先总写三峡地貌,(总写)(第一段),再写三峡四季壮丽景色,(分写)(第二段) 11运用: (1)2003年6月,世界人民见证了“三峡蓄水315”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象,郦道元所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三峡秋日的凄凉景象将一去不复返。 (2)由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一诗句,你想到《三峡》中与此意境相同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二、问题研究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答: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2、结合文章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三峡的景色特点:雄奇险峻,清幽秀丽 3、第一段作者采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三峡的特点? 答: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写出了三峡山高岭长峡窄的特点。 4、写“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作用是什么?这是什么写法?你由此想到了李白的哪首诗?

《三峡》《河水龙门》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文言文比较阅读(16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此石经始禹凿①;河中漱广②,夹岸崇深③,倾崖返捍④,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⑤。其水尚奔浪万寻⑥,悬流千丈,浑洪赑怒⑦,鼓若山腾⑧,浚波颓垒⑨,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⑩。 (选自郦道元《河水龙门》) 【注释】①经始:开始。禹:治水的大禹。②广:开阔。③崇深:高深。④捍:捍卫。⑤深:深处。悸:惊动。魄:心魂。⑥寻:古代八尺为一寻。⑦浑洪:水势浩大。籲(bi):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像龟。⑧鼓:鼓荡。山腾:像山腾起。⑨浚(jCin)波:大的波浪。⑩慎子:慎到,战国时人,著有《慎子》,说:“河下龙门,其流,驶如竹箭,驷马追之不及。” 1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4分) (1)沿溯阻绝( ) (2)哀转久绝() (3)河中漱广( ) ⑷窥深悸魄 ( ) 12.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 (2)水流交冲,素气云浮。 译文: 13. 侧面描写是两文共有的写作手法,请从两文中各找一句,并说说其作用。(4分) 答: 14. 甲乙两文都写了水,试比较两文中水的特点的异同。(4分) 答: 答案: (三)文言文比较阅读(16分) 11. (1)逆流而上(2)消失(3)冲击,冲荡(4)看,望 12.(1)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2)水流交汇冲击,白色的水汽像云一样飘在空中。 评分樯准:4分。每句2分,第一句扣住“奔”、“疾”翻译,译错一字扣1择,语句通顺即可;第二句扣住“素”、“云”翻译,译错一字扣1分,语句通顺即可。 13.甲文: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作用:突出山的高峻、连绵。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作用:突出水的湍急。“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目沾裳”作用:突出三峡秋景的萧瑟、凄凉的特点。 乙文:①“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作用:突出水流急,水雾大。 ①“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作用:突出水的湍急。 评分标准:4分。例句2分,作用2分。 14.答案示例:①相同点:两文中的水都有急、大的特点。 不同点:甲文中除了写出夏水急、大的特点外,还写出了春冬之水清静(清澈)的特点。 评分标准:4分。相同点2分,扣住“急”“大”两个特点即可;不同点2分,扣住 “清”的特点即可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_八上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知识点

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知识点 《桃花源记》 1、作者:陶渊明,朝代:晋宋诗人,散文家。本文选自《陶渊明集》。还学过他的文章有:《归园田居》(其三)《饮酒》《五柳先生传》等 2、文章知识: (1)线索:渔人(武陵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发现——访问——离开——再寻,贯穿起来。 (2)顺序:时间先后 3、重点字词、 (1)通假字:要通“邀”,邀请。 (2)古今异议:交通,交错相通。无论:不要说,要不必说。妻子:妻子和儿女。绝境:与世隔绝之地。鲜美:鲜艳美丽 (3)一字多义:志:处之志之;标记,寻向所志。 (4)重点词:欲穷其林穷:穷尽。具答之具:详尽。悉如外人,全部、完全。咸来问讯咸,都。黄发(老人)垂髫(小孩),并怡然自乐,都。 4、成语:(1)世外桃源:与世隔绝,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后用此成语指虚构的超脱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地方。(2)豁然开朗:豁然,开阔明亮的样子。形容有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也比喻心理突然4悟出道理而感觉明朗。(3)无人问津;津:渡口。没有人来问渡口。后用此成语比喻没有人过问受到冷遇。(4)落英缤纷;落英:落花。缤纷:繁多凌乱的样子。鲜花纷纷飘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也指花儿凋谢的暮春天气。 5、理解背诵; (1)本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5)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6)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7)本文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8)交代桃源人来历的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6、思考、(1)本文中第三段描写了桃花源人社会风尚的哪两个方面?(简答):生活幸福;民风淳朴。 (2)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 7、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不希望外面的人来打扰他们幸福美好

中考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三峡》

2019 年中考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三峡》(五)《三峡》(郦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1、文学常识:作者:郦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三峡》一文出自《水经注》这是记叙我国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书。 2、实词:自:在。自非:如果不是。曦月:太阳,月亮。曦,日光,这里指太阳。空谷传响: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襄:上。漱,这里是冲刷的意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御:驾。巚:山峰。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良:实在、真。肃:寂静。属:(zh J连续。 引:延长。绝:消失。素:白色;旦:早晨。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朝:早晨。 3、特殊用法:奔:飞奔的马。湍:急流。三声:几声。 三,这里不是确数 4、注意区别:属:属引凄异(连接)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绝:久绝(消失)。绝 (山峰):极。阻绝:断。自三峡……(在)。自非……(如果) 5、通假字:阙;同“缺”,中断。 6、重点句翻译: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上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③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到了夏天江水上涨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

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绝了,不能通航。 ④素湍绿潭,回清倒影: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⑤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悬泉瀑布在山峰间飞流冲荡 ⑥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⑦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在秋天,每到初晴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⑧常高猿长啸,属引凄异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 ⑨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空旷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 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7、理解性背诵: 1)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写山高峻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写夏水的句子:(1)写水势凶险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2)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 4)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5)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6)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归纳积累(练习答案) 一.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2.具以沛公言报项王/良乃入,具告沛公(“具”通“俱”,全部) 3.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4.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 5.不可不蚤来(“蚤”通“早”) 6.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7.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8.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否则) 9. 皆为龙虎,成五采.(“采”通“彩”,彩色) 1.范增说项王曰(说:古义:劝说,劝告;今义:说话) 2.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 3.亡去不义(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4.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固:古义:本来;古义:坚固) 5.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游:古义:交往;今义:游往,游览) 6.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寿:古义:敬酒并祝人长寿;今义:祝寿。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 系) 7.所以遣将守关者(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的连词) 8.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 9.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今人: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 对) 10.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河北:古义:黄河以北;今义:指河北省。河南:古义:黄河以南;今义:指河南省)

11.而听细说(细说: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详细说来) 1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鱼肉:古义:鱼和肉;今义:鱼的肉) 13.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走:古义:逃跑;今义:步行) 14.再拜献大王足下(再: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 三词类活用(指出下列有活用现象的词并分析。) 1.沛公军霸上(军: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2.沛公欲王关中/秦地可尽王也(王:名词用作动词,统治,称王) 3.籍吏民,封府库(籍:名词用作动词,登记在册) 4.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言:名词用作动词,告诉) 5.范曾数目项王(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示意) 6.若入前为寿(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 7.寿毕,请以剑舞(寿:名词用作动词,敬酒并祝人长寿) 8.樊哙侧其盾以撞(侧:名词用作动词,偏过) 9.道芷阳间行(道:名词用作动词,取道。间: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10.刑人如恐不胜(刑:名词用作动词,处罚) 11.项伯乃夜驰之公军(夜:名词作状语,连夜) 12.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13.日夜望将军至(日夜: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夜) 14.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 15.头发上指(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16.此其志不在小(小: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 17.沛公今事有急(急:形容词用作名词,危急之事) 18.君安于项伯有故(故:形容词用作名词,老交情) 19.此亡秦之续耳(续:形容词用作名词,后续者) 20.拔剑撞而破之(破:形容词用作动词,击碎、击破) 21.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近:形容词用作动词,接触,沾染) 22.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用作动词,与……交好) 23.项伯杀人,臣活之(活:动词使动用法,使……活) 24.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动词使动用法,使……跟从,率领) 25.交戟之士欲止不内(止:动词使动用法,使……止,阻止) 26.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 四一词多义 1 军:1)沛公军.霸上/封闭宫室,还军.霸上解释:名词作动词,驻军 2)为击破沛公军./项王军.在鸿门上解释:军队 3)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沛公已去,间至军.中解释:军营 2 得:1)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解释:能够 2)吾得.兄事之解释: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