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细胞生物学课件13间期细胞核0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细胞核的形态结构
核小体的结构及核小体丝的模式图解
(a) 核小体核心由146~147bp DNA缠绕核心八聚体形成, DNA的进头和出头为H1所封 闭构成了稳定的染色质小体, 含有165~166bp, 34~35bp连接DNA。(b) 核小体丝的模 式图解。染色质小体靠连接区DNA相互连接在一起,形成锯齿状的核小体丝结构。
核纤层的构件分子: ——核纤层蛋白(lamins)
核纤层蛋白
第一节 细胞核的形态结构
(a)
(b)
核纤层的免疫组织化学、电镜图像及其模式图解
(a) 核纤层的电镜图像 (自U. Aebi等,1986); (b) 核纤层是由三种核纤层蛋白交织而成的网络状结构,核纤层 一侧通过核纤层蛋白与内层核膜紧密结合在一起,另一侧为 染色质纤维提供附着位点。(自Alberts,B.,et al.,2002)
无转录活性
3个/m2(150~300个)
转录活性旺盛:数量增加 转录活性降低:数量减少
第一节 细胞核的形态结构
1. 核孔复合体的结构
在脊椎动物中:约1.25 108 dalton(核糖体的30倍) 在酵母中:0.66 108 dalton
80~120nm 9×15nm
核孔复合体结构的纤丝模型
第一节 细胞核的形态结构
复制体 复制方向
DNA复制时, 要发生核小体的局部解体和组蛋白8聚体的全保留式组装
RNA转录时核小体结构的变化
第一节 细胞核的形态结构
wk.baidu.com
DNA结合蛋白
核酸酶的超敏感位点(nuclease hyper-sensitive site):
易被DNase I 降解 非组蛋白等特异性DNA结合蛋白的识别位点 基因表达的调控
第一节 细胞核的形态结构
已知的几种核孔蛋白在核 孔复合体中的空间定位
第一节 细胞核的形态结构
2. 核孔复合体的功能
核糖体亚单位的运出
核蛋白的运进
自由扩散
RNA的运出
经由核孔复合体的核质间双向运输的路线图解
第一节 细胞核的形态结构
(1) 核蛋白的运进
亲核蛋白(karyophilic protein):
第一节 细胞核的形态结构
1. 中期染色体 结构的形成
10nm染色质丝
粗 纤 维
一级结构
二级结构
经过4级压缩,
形成了高度浓缩 的中期染色体
超 粗 纤 维
三级结构
染色质经逐级凝缩形成 染色体的模式图解
中期 染色体
四级结构
第一节 细胞核的形态结构
组蛋白在染色质结构中的组织作用
去掉组蛋白后的染色体照片
经聚阴离子葡聚糖硫酸(polyanion sulfate-PDS)处理去掉组蛋白后的中期染色体。由非组蛋白形成了2 个支架,每一染色单体占据一个支架,2支架在着丝粒处相连;支架周围为松展开的DNA丝
⑤输入蛋白β与Ran-GTP结合在一起被运回细胞质,RanGTP在细胞质中被水解为Ran-GDP,Ran-GDP随后被 运回核内,而输入蛋白 α也在核内输出蛋白(exportin)的 帮助下运回细胞质。
第一节 细胞核的形态结构
(2) 核糖体蛋白的运进和核糖体亚单位(rRNP)的运出
第一节 细胞核的形态结构
胞质环
第一节 细胞核的形态结构 核被膜
核纤层功能:
核质环
1. 维持核孔的位置和核被膜的形状;
核纤层
染色质
2. 为间期染色质提供附着位点,是染色质的结构支架; 3.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还与核被膜的解体和重建有关.
有丝分裂过程 中核纤层蛋白 磷酸化和去磷 酸化与核被膜 解体及重建的 关系
第一节 细胞核的形态结构
第一节 细胞核的形态结构
1. 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核小体(nucleosome)
由200个碱基对的DNA链结合有9个 组蛋白分子组成的重复亚单位.
连接区DNA
165bp 双链DNA 200 165 147
核心八聚体 H1及核心八聚体组蛋白在 核小体结构中的位置图解
染色质经微球菌核酸酶的逐步消化降解
染色体骨架(chromosome scaffold)
——保持着染色体的基本轮廓
第一节 细胞核的形态结构
染色质折叠/压缩的分子机制:
间期染色质压缩形成中期染色体需要凝集 蛋白(condensins)的参与。 这类蛋白能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驱
第一节 细胞核的形态结构
具有核输入信号 序列的蛋白质
亲核蛋白只有 与受体蛋白结 合后才能进入 核内!
亲核蛋白进入 核内需要有受 体蛋白的介导
第一节 细胞核的形态结构
研究表明,亲核蛋白向细胞核输入的具体过程如下:
①亲核蛋白与输入蛋白α/β异二聚体(即NBP)结合; ②形成的亲核蛋白-受体复合体与核孔复合体的胞质丝结合; ③胞质丝向核弯曲,中央栓构象发生改变,形成亲水通道, 蛋白质复合物进入核内; ④该复合体与Ran-GTP相互作用,引起复合体解体,释放 出亲核蛋白;
细胞核多位于细胞的中央,但细胞内含物的增 多可将核挤至细胞的一端。
第一节 细胞核的形态结构
间期核:核被膜、染色质、核仁、核质、核基质
核质与胞质 核 孔 之间物质运 输的通道
无定形结构的液 体物质,含有核体 核质
核基质 结构-核骨架
核内浓密小体, 合成核糖体的场所 核仁
复杂的网络
染色质
保护核内遗传物质、 控制核质之间的物质 核被膜 内核膜 外核膜 运输和信息交换
第一节 细胞核的形态结构
10nm 核小体细丝 装配
核酸酶降解
30nm 染色质纤维
30nm染色质纤维结构的模式图解
(a)螺旋管的正面观,螺旋管的每一圈由6~8个核小体围成,H1具有稳定 30nm纤维的作用; (b) 螺旋管侧面观;(c) 30nm染色质纤维的模式结构
第一节 细胞核的形态结构
2. 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
一种酸性大的核蛋白, 核质蛋白(nucleoplasmin): 与核小体的装配有关
较大的头部 不能经核孔入核 细长的尾部 能经核孔入核
能经核孔入核
第一节 细胞核的形态结构
非洲爪蟾卵母细胞中核质蛋白注射实验的图解
第一节 细胞核的形态结构
核输入信号(nuclear import signal)
又称为核定位信号(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 NLS)
二、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分子结构
染色质(chromatin)
化学组成 存在形式
染色体(chromosome)
染色质
中期 染色体
染色质在细胞 周期中会发生 周期性变化:
第一节 细胞核的形态结构
(一)染色质的分子结构
粗纤维
细纤维
染色质粗纤维(φ30nm)(a)和细纤维(φ10nm)(b)的电镜照片
30nm粗纤维为染色质的自然状态,10nm细纤维为消化处理后产生的细线状结构
第一节 细胞核的形态结构
由100多种蛋白质分子构成的分子量为0.5~1×105kDa复 杂结构——核孔复合体(pore complex)
孔膜区(pore membrane domain):近核孔处的核膜,化
学组成(其特征性蛋白为gp210)
核 孔 的 模 式 图
第一节 细胞核的形态结构
(二)核孔复合体
——胞质与核质之间进行物质运输的通道
第一节 细胞核的形态结构
核孔复合体的数量随细胞种类不同而有较大差异:
哺乳类细胞:3,000~4,000个(11个/m2)
非洲爪蟾卵母细胞:3.8×107(60个/m2)
在不同生理状态(如基因转录活性)下,核孔复合体的 数量也会改变
爪蟾成熟红细胞:
11个/m2 (3000~4000个)
遗传物质 的存在形式
间期核结构的模式图解
第一节 细胞核的形态结构
一、核被膜与核孔复合体
(一)核被膜 厚7.5nm
核被膜的超微结构
核被膜的 模式图解
第一节 细胞核的形态结构
核孔 (nuclear pore):内、外膜在一定部位相互融合 而形成的环形开口
核孔的电镜结构及其在核被膜上的规则排列
(a) 核孔的TEM照片;(b) 核被膜的冰冻蚀刻照片,示核被膜上核孔的规则排列
细胞核的大小因物种不同而不同:
高等动物的细胞核:10~15m 高等植物的细胞核:5~20m
低等植物的细胞核:1~4m
讲授提纲
第一节 细胞核的形态结构
一、核被膜与核孔复合体 二、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分子结构 三、核仁 四、核质及核体
第二节 细胞核的化学组成 第三节 核骨架
一、核基质 二、核纤层与核孔复合体系统 三、染色体骨架
第一节 细胞核的形态结构
核小体中DNA与组蛋白核心在空间和结构上的关系图解
(a)
(b)
(b) 缠绕在组蛋白核心上的DNA的结构 (a) 核小体中DNA与组 蛋白核心的空间位置关 特点,示DNA中AT丰富区靠近组蛋白核 系图解,示DNA缠绕在 心、而GC丰富区背向组蛋白核心。 组蛋白核心的外围; 核小体中DNA与组蛋白核心在空间和结构上的关系图解
核 孔 复 合 体 的 超 微 结 构 及 其 模 式 图 解
第一节 细胞核的形态结构
八 重 对 称 分 布 的 跨 膜 的 辐 射 状 结 构
第一节 细胞核的形态结构
核孔复合体结构的模式图解 (Alberts等, 2002)
胞质丝
射辐状结构
环亚单位 胞质环
核质环 环亚单位
核质丝
端环
第一节 细胞核的形态结构
第一节 细胞核的形态结构
形状:球形或卵球形 杆状 物种和细胞类型不同 多叶状 枝状 带状
大鼠肝细胞的球形细胞核
细胞核的形状往往会受到细胞形状的影响(多角 形、立方形和圆形细胞的核多呈圆形)
第一节 细胞核的形态结构
细胞内含物的增多也会影响核的形状
液泡 脂肪滴
细胞核 (扁盘状)
动物脂肪细胞
细胞核
植物细胞
在间期和早前期中,染色质仍 处于凝缩状态的那些区段
异染色质
♀
常染色质
♂
人口腔粘膜细胞的细胞核
第一节 细胞核的形态结构
在各种细胞中总处于凝缩状态,最 恒定型异染色质 后进行复制。亦称组成型异染色质
异染色质
(constitutive heterochromatin)
兼性异染色质
只是在几种细胞中或在一定的发育 时期和生理条件下可变为异染色质
第十三章 间期细胞核和染色体
Chapter 13 Interphase Nucleus and chromosomes
一般,真核细胞均具有细胞核,失去核后、很快就要死亡
特例: 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120天) 植物韧皮部的筛管(若干年)
细胞核数量:
一般,一个细胞只有一个细胞核
多核白细胞:多个核
特殊细胞 纤毛虫:两个核(生殖核,营养核)
核孔复合体
膜间隙
外层核膜 内层核膜 染色质
核纤层
核孔复合体在进化上高度保守
跨膜的N-连接糖蛋白; 具有信号肽和两个疏水性序列; 作用:将核孔复合体铆连到核膜上
Gp210
核孔蛋白
(nucleoporin)
O-连接糖蛋白
8~10种糖蛋白,构成核孔蛋白家族; 作用:构成胞质丝和核质丝,直接参 与胞质和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
需要消耗ATP来提供能量。
第一节 细胞核的形态结构
(三)核纤层
位于内核膜内表面和染色质之间
胞质环
核被膜
核质环
由中间丝相互交织而形成的一层 蛋白质网络结构 核纤层的厚度随细胞种类不同 而有差异: 一般10~20nm,最厚可30~100nm
核纤层
染色质
第一节 细胞核的形态结构
(b) 利用核纤层蛋白荧光抗体染色后所显示出的核纤层的立体图象 (a) 红色为核纤层; (b) 白色为核纤层.
(faculative heterochromatin)
异染色体(heterochromosome): 完全由异染色质组成的染
色体(如许多物种的性染色体)
人类女性细胞的细胞核
核被膜内侧有巴氏小体 (Barr body), 图中箭头所指
第一节 细胞核的形态结构
(二)中期染色体的结构
分裂中期高度凝缩染色体的形态
由4~8个氨基酸构成的一段特殊的氨基酸序列,富含
Lys、Arg和Pro等带正电的氨基酸 此信号与信号肽不同:它可以定位在亲核蛋白的不同部 位,而不仅仅是位于N-末端;且在进入核后也不被切除. SV40的T抗原:“Pro-Lys-Lys-Lys-Arg-Lys-Val” Thr 失去核输入信号的作用
核输入信号结合蛋白(nuclear import signal-binding protein, NBP)
(3) 成熟mRNA和scRNA的运出
5‘-端m7G帽
RNA运出细胞核的模式图解(a)及其电镜照片(b) mRNA以mRNP的形式经核孔被运出核
tRNA的运出:也是一个蛋白质介导的过程
第一节 细胞核的形态结构
小 结
核孔复合体对亲核蛋白的运进和各种RNA 和核糖体亚单位的运出均具有高度选择性,运 输过程既涉及主动运输又存在有被动运输。其 主动运输是一个信号识别与载体介导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