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安全感与信任度的关系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安全感与信任度的关系研究

摘要:本研究为解探究大学生安全感与人际信任的关系。采用丛中、安莉娟编制的安全感量表和Rotter〃J〃B 编制的人际信任量表对61名某师范学院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安全感量表由人际安全、确定控制感两个因子构成。人际信任量表由特殊信任和普遍信任两个因子构成。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安全感与人际信任呈弱相关关系。本研究对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安全感人际信任度 pearson相关分析

1 引言

安全感被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是决定心理健康最重要的因素, 也可以看作是心理健康的同义词, 他提出心理健康标准的第一条就是个体要有充分的安全感[1]。安全感是对可能出现的危险或风险的预感, 以及个体在应对处置时的有力/ 无力感, 主要表现为确定感和可控制感[2]。影响安全感的因素很多,如自我接纳、个人评价、个人领悟社会支持的程度和应对方式等[3]。安全感是心理健康的基础, 有了安全感才能有自信, 有自尊, 才能与他人建立信任的人际关系, 才能积极地发掘自身的潜力, 才能有人性及价值的较充分的实现。曾有研究结果表明, 大学生的安全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男生、二年级、理科、未恋爱、非独生、农村学生的安全感显著偏低[3]。这一结果提示我们, 维护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男生、二年级、理科、未恋爱、非独生、农村学生应是我们给予特别关注的群体。

人际信任就是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对交往对象的言词、承诺以及口头或书面的陈述的可靠程度的一种概括化的期望[4];人际信任是交往过程中,双方对对方能够履行他所被托付之义务及责任的一种保障感[5];同时信任也可以减少处于人际互动过程中个体间由于时空分离所造成的距离感,它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6];人际信任也是人们对他人的行为、承诺或言语的可靠性所存有的期望[7]。大学阶段是个体人际信任发展、形成的重要阶段,同时又未完全发展的成熟阶段。国内外心理学家在制定心理健康评定标准时一致认为人际关系是评定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客观因素之一[8],但对人际信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尚未见系统报道。保持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有交往双方之间的热情、信任和真诚等。

安全感和人际信任度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都有一定的心理影响。现在大学生的安全感和人际信任度的关系研究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曾有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安全感与人际信任度呈中等水平相关[9]。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被试

从某师范学院随机抽取大学生83名,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83份,收回有效问卷61份。

2.2 材料与器材

2.2.1 丛中、安莉娟编制的安全感量表。该量表共16个项目,分为“人际安全”和“确定控制感”两个维度。人际安全感主要反映个体对于人际交往过程中

的安全体验。确定控制感主要反映个体对于生活的预测和确定感、控制感。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该问卷采用5 点记分法;

2.2.2 Rotter·J·B 编制的人际信任量表(ITS)。该量表共25个项目,分为“特殊信任”和“普遍信任”两个维度。特殊信任的对象只包括有血缘或裙带关系的人,普遍信任的对象则扩展至相同的所有人。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该问卷采用5 点记分法;

2.2.3 SPSS1

3.0软件

2.3 研究方法

对被抽取的被试进行团体测试,所有被试全部匿名,要求按统一指导语独立完成。数据全部使用SPSS13.0 进行处理,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大学生安全感和人际信任现状。采用pearson 相关分析大学生安全感和人际信任之间的关系。

3 结果与分析

3.1 大学生安全感现状

表1 大学生安全感状况

项目得分范围 M(均数) SD(标准差)

人际安全感 17-36 26.72 4.43

确定安全感 15-36 25.69 4.56

总安全感 36-72 52.49 7.49

由上表知,大学生的安全感水平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与以往研究相比[9],大学生的安全感得分有稍微降低。

3.2 大学生人际信任现状

表2 大学生人际信任状况

项目得分范围 M(均数) SD(标准差)

特殊信任 27-47 37.87 4.67

普通信任 35-52 41.87 3.64

人际信任 64-97 80.00 6.88

由上表知,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与以往研究相比[9],大学生人际信任得分有稍微上升。

3.3 大学生安全感与人际信任相关分析

表3 大学生安全感与人际信任度相关分析表

特殊信任普通信任人际信任

人际安全感 -0.135 -0.112 -0.005

确定控制感 -0.180 -0.112 -0.181

总安全感 -0.203 -0.008 -0.124

由上表知,大学生安全感与人际信任呈弱相关。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9]有一定差异,具体原因还需进一步研究。

4 讨论

4.1 大学生安全感与人际信任的关系

大学生安全感与人际信任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相关,这与研究假设相一致。两者是相互影响的。有充分的安全感和较高的人际信任水平,对大学生和谐的人际关系起着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也积极的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但是,本研究与以往研究相比,大学生安全感与人际信任之间的相关程度相对较弱。说明研究过程中可能出现了一些错误:首先,我们随机抽取的被试可能不具有代表性;其次,本次被试人数太少,不可避免的增加了误差;再次,在发放问卷做调查过程中可能出现了专业性的错误,如指导语没解释清楚等,以致于是回收的有效性问卷太少等。

4.2 大学生安全感现状

大学生的安全感水平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与以往研究相比,大学生的安全感得分有稍微降低。本研究结果也表明大学生现在存在普遍的越来越有不安全感倾向, 这与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状况是有直接关系的。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 社会对个体的要求更高, 个体不但要保持较高知识结构和能力, 而且要不断更进时代发展的步伐, 以致个体时刻感受到不确定感和不可控制感,导致不安全感的产生。大学时期正是个体准备迈入社会的过渡期, 开始接收来自学校、社会、家庭各方面的相关信息,因为缺乏应对技巧, 所以面对社会所提出的严格而又不断更新的要求显得更加彷徨, 产生不安全感。

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及其分析, 建议普通高校应针对性的提高在校学生的安全感。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 1)课程教学。通过课程教学, 教授学生应对恐惧和焦虑的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增强自信心, 增加安全感; ( 2)根据一定的标准, 对安全感较低的学生, 组织团体训练或者个别咨询, 引导其直接参与模拟现状的技能培训, 以提高其安全感; ( 3) 提供学生充足的社会发展信息及学科资料以供参考查询[10]。

4.3 大学生人际信任现状

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与以往研究相比,大学生人际信任得分有稍微上升。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可能是和本次研究取样的代表性有关,被试人均取自师范类大学生,他们本身具有一定的同质性。而且师范类大学生毕业后将从事教师职业,职业性质要求他们对他人要有良好的人际信任,因此他们平时比较注重人际信任的培养。

大学生的人际信任程度高于实际常规,这是一个好的现象,也对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师以及心理工作者提了一个挑战。首先,人际信任度高,说明学生在学校是在一个相互信任的环境中,对学校的人际关系建立,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