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如何打通民生新闻报道痛点.docx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如何打通民生新闻报道痛点

如何打通民生新闻报道痛点

新闻从它诞生的那刻起,就不可避免地跟民生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民生类新闻报道的优劣、深浅,直接关系着一张报纸的质量和受xx程度。从《生活》周刊到《民生报》,民生报道一直是新闻领域的一面重要的旗帜。由此可以看出,民生报道不仅仅再是新闻报道的一个类别、一个视角,而更多的是在彰显专业媒体人的价值取向和新闻理念。

然而,随着新型融合媒体时代的到来,民生新闻的传播形式也随之改变,题材显现得更为社会化和大众化,地域性特征日益凸显。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过于注重感性,却缺乏深度而导致娱乐化现象严重等诸多问题,使得民生新闻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没有真正发挥出来。再加上大众文化浪潮的全面席卷和媒介融合理念的大力推动,原本发展起点较低的民生新闻逐渐陷入了迷茫期。如何顺应时代需求,打通民生新闻报道痛点成为了当下新闻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新媒体背景下民生新闻生产传播格局变迁

如今,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曾经我们熟悉的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介也发生了明显的变革,也可以说,这是一种不得不变的变革,不变即意味着被时代所淘汰。新型融合媒体时代的到来,可以说,改变了传统媒体的格局,并且重构了新型传媒生态。在当前新型媒介融合理念的推动下,民生新闻的传播格局必然也随之发生改变。

首先,由于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新型融合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手段也变得更为便捷和丰富,不论是官方媒体,还是自媒体,都在快速搭建具有自身特色的新闻网站、xxxxxxxx、微博等信息交流平台,使得民生新闻在传播的速度、内容以及方式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大众已然成为新闻线索的关键,媒体和

大众可进行双向交流且能够参与信息共享。

其次,新型融合媒体时代的到来,也意味着传统媒体信息传播“一家独大”“我说了算”的垄断格局将被很快打破。新闻受众对信息的选择和喜好呈现多元化,截然不同于过去传统媒体高高在上的“把关人”身份,分享信息过程中的自由和平等显得尤为突出,媒介格局中的垄断与控制相对就逐渐消减了。当下,各类新闻的受众不再是一个被动接受者,而是快速转变为主动参与者,甚至可以说,每个人都有一个麦克风,每个人都可以是一个没执照的发布单位。自主、开放、互动,这些特点能将身边实时发生的新闻快速传播与分享出去。再加上,民生新闻本就于大众生活,且联系紧密,这种特点就更为凸显了。

二、新型融合媒体时代民生新闻的价值定位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生产者开始对新闻传播率表现出越来越高的渴求。除了在摸索中,不断尝试提升民生新闻的品质和更新内容生产手段,的确存在有部分新闻生产者为了获取高利益,在内容上一味追求新奇和古怪,表现出过度追求娱乐化,刻意突出一些非常态化存在的个别事件,且报道方式倾向于夸张,刻意营造特殊的感官冲击,这就是对民生新闻价值的错误定位和解读。

同时,为了吸引受众眼球,偏好从网络上去搜罗一些脱离本土实际的,自以为新奇新闻去填充内容,这就有失专业精神了。如若在求奇求新的道路上走得过久,就会忽视了新闻的真实性。从这个角度来看,新型融合媒体时代的迅猛发展,间接催化了民生新闻报道中的功利性。

在本人看来,民生新闻的魅力在于来自生活、贴近民众、反映民生所向,它最重要的使命就是能客观地反映民众的真实生活,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能起到揭露或者抑制社会生活中的不良因素和影响的作用。一个媒体人倘若放弃了对真实性的追求,那无疑是放弃对新闻传播崇高目标及社会责任的深刻把握。

还有,很多人会认为民生新闻首当其冲的特点就应该是,在所难免会成为陷入平凡无奇,甚至庸俗化和娱乐化的借口。虽然,民生新闻相较其它新闻报道,具有平民化的“软”性特征,但是严肃和公正的新闻态度不可或缺,调侃等情绪化的表达并不恰当,很容易降低新闻的权威性。

那么,如何才能深刻把握民生新闻的本质?归根结底,还是要落在“民生”和“新闻”两个关键词上。首先,“民生”二字就表明了其应当xx的内容范围和采取的应对姿态,民生新闻的价值体现对象很鲜明,就是民,那么民的生存状态、存在价值、心灵情感,以及人性特点、尊严和权利都是我们必须xx的,自然也成为新闻传播中的重要内容。其次,“新闻”二字,则是要求我们在创作过程中必须恪守新闻原则和彰显新闻本质。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可以说,民生新闻是个富矿,所能表现的题材内容极其广泛和丰富。如何让民生新闻能够成为一枚直面社会现实,引领社会风尚的旗子?或许,以人文关怀作为新闻工作者创造的价值追求,在xx民生、了解民情、传达民意上多下功夫,善于适应新型融合媒体的传播方式,以内容为主导,传播积极的、普遍的、正能量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这才是民生新聞的价值定位。

三、用追踪报道撞开民生新闻瓶颈

从新闻大数据就可以看出,民生新闻一直占据着新闻领域吸引读者眼球生力军的位置。然而,近几年来由于其过于娱乐化的表达方式、庸俗琐碎的内容、浅尝辄止的报道习惯,传播效果出现了“滑铁卢”现象。

民生新闻如果缺乏对社会的恳切xx,仅仅停留在新鲜有趣的层面,那么民生新闻所展示的问题就容易流于表面,看似生动亲近的话语却掩盖不了空洞的本质。那么,这个瓶颈该如何打开?下面用几个简单的例子来阐述。

在20xx年9月25日,《华商报》报道了题为《6岁女孩多处伤痕死亡母亲承认曾打过孩子》的新闻,文中仅是对现有线索进行了简单交代,留下诸多悬疑。9月26日,《华商报》紧接着对这起事件进行了追踪报道。报道以事件回顾、邻居视角、老师视角、老家村民印象、母亲自述和最新进展把整个事件的脉络描述得十分清楚。追踪、再追踪,一直追踪到底,才是追踪报道的宗旨和态度。而且我们不难发现,这篇报道的追踪跨度只有两天,记者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就把各个读者有可能感兴趣的相关内容都摸排清楚,既能抓住读者研究,又不会让新闻在追踪中不断变冷。

在一次采访报道中,笔者也尝试使用了这种方法。20xx年7月14日,呼和浩特市红山口村驻村第一书记在网上发布大杏难卖的求助信息,笔者得到这一新闻线索后,立刻赶赴现场,获取信息。7月15日,《xxxx日报》率先推出报道,刊发《销售渠道单一呼市红山口5万多斤大杏难卖》的消息和图片,很快就受到了很多市民和商家的支持。之后,本人对该新闻进行了追踪报道,于7月17日刊发《红山口大杏滞销引发青城爱心共振》,7月21日继续刊发《红山口大杏已经售出3万斤》。稿件见报后,一周之内,大杏难卖事件就得到了解决,整个氛围传递出满满的正能量,也引起了当地种植户和政府对种植结构和销售途径的反思。

由此可见,从传媒的价值导向上来看,把观众的注意力从xx于琐碎的生活小事或者矛盾冲突之中转移到其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同样重要。这就提醒新闻工作者应当妥善处理好新闻传播与娱乐表达之间的关系,正确引导舆论导向,适时的xx和思考必须并肩同行,如此,才能打通民生新闻报道痛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