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人民权的实践者——《外婆的日用家当》中迪伊形象的再解读

合集下载

《外婆的日用家当》再分析

《外婆的日用家当》再分析

作者: 孙昱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版物刊名: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页码: 52-53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8期
主题词: 再分析 人物 主题 心理冲突 分裂与凝聚
摘要:�外婆的日用家当》作为美国非裔女作家艾利斯·沃克的经典名篇,已有相当丰富的分析和解读,但学界大都倾向于将其中的大女儿迪伊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而笔者认为,其他两个女性主人公妈妈和小女儿麦姬也同样呈现出了纷繁复杂、值得深入剖析的内心世界。

同时,前人普遍将小说的主题认作对美国黑人权力运动中出现的盲目寻根热潮的批判与反思,本文则指出,小说作者不仅有冷峻的批判,更有温情的呼吁;不仅有对分裂的揭露,更有对凝聚的期盼。

外婆的日用家当--伊迪

外婆的日用家当--伊迪

《日常家用》人物分析——迪伊爱丽丝·沃克的《日常家用》,不管是作为传统文化的捍卫者的母亲,还是作为传统文化继承者的妹妹麦姬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最让我想要深入了解的还是文中那个文化的“背叛者”迪伊。

作为黑人妇女中少数的能够接受大学教育的迪伊,长久以来中外读者都谴责这个世故、浅薄、俗气的,一心沉醉于追求时尚而没有真正理解到黑人的传统文化。

其写作背景是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发生在美国的黑人权利运动。

当时,“black is beauty”成为当时的口号,黑人开始自己的寻根历程。

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在这种条件下,爱丽丝·沃克塑造了迪伊这个人物形象。

对于长久以来中外读者对于迪伊的评价,我个人认为比较片面,没有全面地而彻底地阐释迪伊这个人物形象。

首先,爱丽丝·沃克赋予了迪伊思想独立,很容易接受新事物的性格特征。

在文章的最后,一句话让我对于迪伊有一种深深的源自内心的赞许。

Then, she turned to Maggie, kissed her, and said, “You ought to try to make something of yourself, too, Maggie. It’s really a new day for us. But from the way you and mama still live you’d never know it.”在黑人权利运动的背景下,她作为一名黑人妇女,也在这种时势下,自我意识也开始觉醒,而不是像以前一样模仿白人的装束(中学毕业时的黄色连衣裙和那套旧衣服改制的绿色套服,也就是当时白人中的流行服饰),也积极地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

而不是像母亲和妹妹一样继续做受人压迫的传统黑人妇女,固守传统,抱残守缺,不适应日益繁复的当代生活。

在迪伊给妈妈和妹妹读书的时候,我们可以从正面去看待迪伊的这个行为。

接受过大学教育的她,试图通过向母亲河妹妹灌输知识来唤醒她们怠惰的沉睡的自我意识,对于文中对迪伊的理解是从母亲的角度去看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母亲内心深处的自卑心理,女儿给她们读书,她只看到了女儿似乎瞧不起她们的那一方面,而没有看到女儿也许想要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唤醒她和Maggie的思想意识。

迪伊:被动的矛盾体——《外婆的日用家当》的后殖民解读

迪伊:被动的矛盾体——《外婆的日用家当》的后殖民解读

迪伊:被动的矛盾体——《外婆的日用家当》的后殖民解读许佳媛;原一川;李昌银【摘要】艾丽丝·沃克在她的短片小说《外婆的日用家当》中形象地刻画了内心充满矛盾的黑人女性形象迪伊。

迪伊从小接受了主流白人文化,白人文化在她心里的内化使她厌恶甚至看不起黑人文化。

因此,黑人文化和白人文化的碰撞所产生的不可调和的矛盾使她渐渐脱离了传统的黑人家庭。

然而,轰轰烈烈的黑人民权运动激励她去重拾象征黑人文化的百衲被,却遭到了母亲的拒绝。

白人文化在她心里潜移默化的内化使她走上了精神的不归路,对黑人传统文化的盲目追寻也暗示了她的尴尬处境。

%Alice Walker describes Dee as a black girl who is full of contradiction in her heart.Dee accepted white culture when she was young.The internalization of white culture leads her hatred and contempt to black culture.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wo different cultures in her heart makes her far away from her family.However,African American Civil Rights Movement encourages her to come back home to pursue the symbol of traditional black culture.She wanted to take the quilt away,but was refused by her mother.She goes too far away from her root because of the deep-rooted influence of white culture.The blind pursuit of black culture implies her embarrassment.【期刊名称】《长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29)001【总页数】4页(P37-40)【关键词】《外婆的日用家当》;迪伊;后殖民;矛盾;内化【作者】许佳媛;原一川;李昌银【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昆明650092;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昆明650092;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昆明65009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106.4艾丽丝·沃克是著名的美国黑人小说家和诗人。

从《外婆的日用家当》看民权运动中黑人对自身文化认识的缺陷

从《外婆的日用家当》看民权运动中黑人对自身文化认识的缺陷
杨 家 宇
( 山东 大 学 ( 威 海 ) 翻 译学 院 , 山东 威海 摘 要 : 《 外 婆 的 日用 家 当》 是 当代 美 国黑 人 女 作 家 艾 丽 斯・ 沃 克 的 短篇 小说 精 品 。 小说 讲述 了一 个 黑人 家庭 母 女 三人 间 因 两床 被 子 引起 的 冲 突。 主人公迪伊形象鲜明, 代 表 着 上世 纪6 0 年 代 积 极 投 身 于 民权 运 动 的 黑人 。 黑人 民权 运 动 内容 广 泛, 影响深远 . 其 中一 项 则 是 提 倡 非 洲 文化 的 复 兴 。 民权 运 动 虽 引起 空前 反 响 ,但 这 一 群 体 对 自身 文化 遗 产 的认 识 仍 不 够 全 面深 刻 。 本 文从 对迪 伊 的 形 象的 解 读 , 分 析 民权 运 动 中黑人
1955年阿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黑人以全面罢乘来反对公交车上的黑白隔离措施1963年华盛顿的林肯纪念堂广场聚集二十五万群众以反对种族隔离美国民权运动马丁路德金发表著名的演说我有一个梦想将整个运动推向高潮
—匪墨
从 《 外 婆 的 日 用 家 当》看 民 权 运 动 中
黑 人 对 自 身 文 化 认 识 的 缺 陷
对 自身 文化 认 识 方 面 的 不 足
2 6 4 2 0 9 )
关 键 词 :民权 运 动
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洲 文化
认 识 缺 陷
创 立 的黑 人 觉 醒 运 动 。 这 项运 动也 鼓 舞 了一 部 分黑 人 . 他们 不 再 拉 直 头 发 或 试 图 漂 白肤 色 以减 少 自身 的黑 人 特 征 。迪 伊 回 到家 中呈 现 在 母 亲 和 妹 妹 麦 琪 眼 前 的 种种 改变 正是 这一 社会 风 气 的具 体 体 现 。 二、 迪伊 形 象 分 析 小 说 通 过 母 亲 的 视 角 ,为读 者呈 现 了外 貌 性 格 截 然 不 同 的两 姐 妹 。 大 女 儿 迪 伊 聪 明 自信 、 伶牙 俐 齿 、 美艳照人 . 远 离 家 乡接 受 高 等 教 育 : 小 女儿麦琪卑微怯懦 、 相貌 平庸 、 曾 被 大 火 烧伤 . 对 姐姐 又 羡 慕 又 敬 畏 对于迪 伊的穿着 ,作者这样描 写 : ‘ ' Ad r e s s d o w n t o t h e g r o u n d ,

大学高级英语学期论文 《外婆的日用家当》迪伊的启示

大学高级英语学期论文  《外婆的日用家当》迪伊的启示

《外婆的日用家当》迪伊的启示摘要:迪伊是美国著名的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尔在其短篇小说《外婆的日用家当》中塑造的一名年轻的黑人女子形象。

在对待黑人文化遗产这一问题上,她与其母亲及妹妹有着迥异的态度。

迪伊个性鲜明,象征意义深刻。

剖析迪伊,便于对本民族及其遗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这不仅是单针对黑人文化遗产来说的,就是对如何继承我们中华文化遗产亦有着积极意义。

关键字:黑人;文化遗产;启示一、作者与创作背景艾丽丝·沃克尔(Alice Walker,1944—)是美国女诗人、小说家及政论家,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文坛最著名的黑人女作家之一。

艾丽斯·沃克尔生于南方佐治亚州的贫苦家庭,1961年入斯帕尔曼大学学习,并投身于争取种族平等的政治运动。

毕业后继续参加争取黑人选举权的运动。

其主要作品为小说《紫色》(1982)、小说《格兰奇·科普兰的第三次生命》(1970)、小说集《爱与烦恼:黑人妇女的故事》(1973)和长篇小说《梅丽迪恩》(1976)。

艾丽斯·沃克尔鼓励女性通过争取自由平等的斗争和寻求真正的自我而获得独立和充分的人性。

艾丽斯·沃克尔擅长描写农村妇女,并特别偏重于黑人与黑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分析刻画。

她在她的小说里生动的反映了黑人女性的苦难,歌颂了她们与逆境搏斗的精神和奋发自立的坚强性格。

《外婆的日用家当》选自小说集《爱与烦恼:黑人妇女的故事》,它的创作背景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中期美国风起云涌的黑人民权运动。

这一运动的主旨是反对白人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

随着运动的不断深入,政府相继宣布黑人权利的合法性。

同时,黑人文化民族主义也在六十年代应运而生。

大批黑人开始苏醒,开始自己的寻根之旅。

也有很多人开始排斥充满苦痛的美国黑人伤痛文化史,宣扬“黑人最美”。

在当时,很多黑人对于如何给自己定位及如何对待民族文化遗产一度陷入了迷惑。

作者的这篇《外婆的日用家当》便是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对于黑人民族文化遗产的态度。

艾丽丝·沃克短篇小说《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阐释判断

艾丽丝·沃克短篇小说《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阐释判断

艾丽丝·沃克短篇小说《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阐释判断摘要艾丽丝·沃克短篇小说《外婆的日用家当》中,通过援引詹姆斯·费伦的修辞叙事理论,围绕主人公对待本族文化的态度问题、故事主题和反讽技巧的理解,解读读者做出的阐释判断。

对小说中阐释判断的解读是理解小说主题涵义和欣赏小说美学意蕴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艾丽丝·沃克《外婆的日用家当》阐释判断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艾丽丝·沃克(alice walker,1944-)是美国黑人小说家、诗人和短篇小说作家。

沃克的短篇小说集《爱情与困惑:黑人妇女的故事》荣获1974年国家文学艺术学院罗森塔尔奖,其中的《外婆的日用家当》(everyday use for your grandmama)是这本小说集中的精品之一。

叙事判断是修辞叙事学的一个重要命题。

美国著名叙事修辞理论家詹姆斯·费伦认为,叙事判断主要有三种类型:对于行动的本质或叙事其它因子所做出的阐释判断;对人物或行动的道德价值所做出的伦理判断;对于叙事及其组成部分之艺术质量所做出的审美判断。

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对小说《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阐释判断进行解读,以期更加深刻地理解其主题涵义和美学意蕴。

小说主要讲述的是深受黑人权力运动(black power movement)影响的黑人女孩迪伊回到阔别已久的家里,与母亲和妹妹麦吉就以“百衲被”为代表的黑人文化遗产的继承方式产生分歧和冲突的故事。

故事篇幅不长,但是情节可谓生动细致并跌宕起伏。

三个主人公虽为母女和姐妹关系,却个性特点鲜明并极具代表性。

对三个主人公的行为和态度进行阐释判断是理解故事主题和作者创作意图的有效途径。

小说主题意义深远,对小说主题的阐释对于任何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皆具有很强的启发效应。

小说创作中运用的反讽写作技巧,是理解故事主题的又一关键因素,对反讽技巧的阐释同样不可忽视。

对小说进行阐释判断是读者阅读的主要动力,也是推动整个故事叙事进程的主要动力。

浅析小说《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女性形象

浅析小说《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女性形象

浅析小说《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女性形象作者:张夏莉来源:《读与写·中旬刊》2018年第01期摘要:《外婆的日用家当》选自爱丽丝·沃克的短片小说集《爱情与困惑:黑人妇女的故事》,这个故事的题目反应的是作者对黑人权利运动的谨慎态度。

本文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小说《外婆的日用家当》以及女性主义的研究现状。

第二部分主要一一描述了母女的性格,从中可以看出母女三人的性格存在非常大的差异。

第三部分主要叙述了母女三人对待本民族文化的不同态度:母亲是民族文化的捍卫者,姐姐是民族文化的背叛者,妹妹是民族文化的继承者。

本文也通过对母女三人的自身经历的描写来阐释她们不同文化态度原因。

本文就是从以上几个方面着手,探究小说《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女性形象。

关键词:女性形象;黑人;文化;遗产;差异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1-0218-03艾丽斯·沃克是一位美国著名的女诗人,作家和政治家,同时也是美国在上世纪70年代最著名的黑人女作家之一,艾丽斯·沃克出生在南乔治亚岛的一个佃农家庭,她的祖先是奴隶和印第安人,爱丽丝在家中是八个孩子最小的一个。

当爱丽丝8岁的时候,当她和他的兄弟们玩牛仔和印度的游戏时,她的右眼被玩具枪击中。

家庭贫困、种族歧视、社会偏见使她知道自己是黑人,尤其是美国黑人妇女的真实处境。

然而,沃克的才能在于她能在这种严酷的环境中抛开一切不利因素,勇于坚持自己的文学梦想,勇敢地走上文学道路上的荆棘之路。

起初,社会上有这样的评论:黑人妇女不可能成为伟大的作家。

沃克也曾一度心灰意冷,她几乎想放弃这个不太可能的理想。

但她仍然坚持自己的目标,同样地认为,男人在世界上是唯一有资格做伟大的作家的想法是荒谬的。

《外婆的日用家当》被视为爱丽丝最好的小说之一。

它以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黑人权力运动为背景。

该运动的主旨是反对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这也在许多黑人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流散者的困惑——重审《日用家当》中迪伊的形象

流散者的困惑——重审《日用家当》中迪伊的形象

流散者的困惑——重审《日用家当》中迪伊的形象从流散批评的视角重审《日用家当》中迪伊形象,可以看出迪伊极力趋附于白人主流文化,又盲目追寻非洲根文化,反映了她在对立与错位的黑白文化夹缝中的矛盾与迷失,凸现了美国非裔流散族的自我意识、自我认知和文化身份认证的模糊、矛盾和混乱状态,昭示着沃克对这种现状的担忧及改变对策。

标签:流散;非裔流散;文化身份;迪伊当代非裔美国作家艾丽斯·沃克生在美国,长在美国,不是直接意义上的非洲“移民”,但作为“移民”的后代,她的作品带着非洲流散的文化和政治想象。

作为美国黑人流散群体的一名文化代言人,沃克用其敏锐的意识,洞察到美国社会因种族矛盾、文化冲突带来的社会问题。

《日用家当》中迪伊的形象备受争议,我们不能过于批评她的为了自己融入白人主流社会而趋附于白人主流文化的功利行为,也不能简单地以“自私、浅薄、虚荣、专横”等特征否定她,从流散文学的视角再读《日用家当》,可以看出迪伊形象凸现了在白人主流文化冲击下,美国非裔流散族的自我意识、自我认知和文化身份认证的模糊、矛盾和混乱状态,昭示着沃克对这种现状的担忧及改变对策。

一“流散”源于希腊语,指种子或花粉散播开来。

作为史学或文化学范畴的意义,特指两次犹太战争后犹太人被迫离开巴勒斯坦地区在世界各地的散居。

在当代后殖民主义语境中,它指离开母体文化而在另一文化环境中生存,由此而引起个体精神世界的文化冲突与抉择、文化身份认同与追寻等一系列问题的文化现象。

“流散文学”是伴随着“流散”这一历史文化现象而出现的,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丰富的文化与诗学内涵,其主题围绕着某个民族因被迫放逐或主动放逐,离乡背井、客居他国,却被排挤在主流文化之外,成为主流社会的边缘人,而产生的对故国家园的种种情感。

霍米·巴巴阐述了流散者“混杂性”的特征:“一方面,为了生存和进入所有国的民族文化主流而不得不与那一民族的文化认同,但另一方面,隐藏在他的意识或无意识深处的民族记忆却又无时无刻不在与他新的文化身份发生冲突进而达到某种程度的新的交融”[1]。

困惑中的非裔美国文化先锋——对《外婆的日用家当》中“迪”的后

困惑中的非裔美国文化先锋——对《外婆的日用家当》中“迪”的后
安徽文学
W ENXUE 文锋
对《 外 婆 的 日用家 当》 中“ 迪” 的后殖 民分析
赵 婷 婷 贾晓云
上海理 工 大 学外语 学 院

要: 本 文从后殖 民文化理论 视 角对艾丽丝・ 沃克的短篇小说 《 外婆 的 日用家当》 进行 解读 。 在 这部短篇 小说
女儿的肤浅粗暴和这种对他者根深蒂固的遗产观, 一个
母亲觉醒了——然而 . 这种对 主 ^ 公‘ 迪’ 的分析显然过 于简单和片面。” ( 1 2 5 ) 法雷尔( 1 9 9 8 ) 写道 : “ 迪” 一定程 度上确实是无知 自私的 . 但她却为当今的非裔美国人提 供了一种新 的遗产观 。一种新的应对社会不公的策略 , 在某些方面比妈妈和麦琪的策略更为有效( 1 7 9 ) 。 二、 “ 迪” : 非裔 美国 人的 文化先 锋 ( 一) 非裔美国人 : 两种文化的混合 霍米巴巴( 1 9 9 4 ) 断言 . 当 2个或 2个 以上 的个 人 或文 化 相互 影 响 时 .第 三 空 间会 充 当一 个 模 糊 无 界 限 的区域不断发展 ( 1 9 8 )  ̄在 1 6世纪 . 成千上万 的非 洲 人. 中断与祖居地非洲的联系 , 逐渐丧失 自己的社会身 份、 地位和语言 。 被强制带到西班牙和英 国在北美的殖 民地充 当奴隶 生存在以白人为主体的社会 . 这里充斥 着对黑人的歧视和偏见 .非裔 美国人很难建构起支撑 全体 黑人心理体验 、文化价值和政治观点的共 同文化 归属 非裔美 国人有着双重性——他们既是美 国人又 是黑 人 这样 的双重性使得他们不 同于美国白人和非 洲人 . 但 又使 他 们 拥有 了只 属于 他 们 的 特质 : 非裔 美 国 人—— 两种文化的混合 ( 二) “ 迪” 们: 探索非裔美国人文化身份的先锋 在《 外婆的 日 用家 当》 中, 沃克想要表达一种非裔美 国人文化遗产观 . 即, 文化遗产是从祖先们那里经由数 代流传下来的, 它们的拥有者和传承者应该在 日常生活

《外婆的日用家当》的文学伦理学解读

《外婆的日用家当》的文学伦理学解读

《外婆的日用家当》的文学伦理学解读作者:孙喆来源:《卷宗》2017年第19期摘要:《外婆的日用家当》收录在艾丽斯·沃克的短篇小说集《爱情与烦扰:黑人妇女的故事》,一经发表便成为美国短篇小说中的经典。

该作品提出了在美国白人社会中的黑人身份认同问题,深受评论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文学伦理学的角度,对《外婆的日用家当》中女性角色所处的伦理环境、包含的伦理意识和伦理身份进行分析,进而阐释艾丽斯·沃克对黑人女性的伦理思索。

关键词:艾丽斯·沃克;文学伦理学;伦理环境;伦理意识;伦理身份作为美国妇女文学和黑人文学的优秀代表,艾丽斯·沃克和托尼·莫里森、玛娅·安吉罗一同被称为美国三大黑人女作家。

由于沃克生活的时代正处于美国民权运动时期,这给她的创作历程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参加完马丁·路德·金的演讲“I have a dream”后,沃克认为面对美国黑人的处境自己责无旁贷,决定留在南方深入民权运动,摆脱狭隘的自我,为改善黑人的生存状况和保护其传统文化而奋斗。

自20世纪80年代小说伦理批评的兴盛,西方关于文学伦理学的研究得到发展,而我国直到20世纪末期才出现有关“文学伦理学”的专业研究。

“文学伦理学批评”这一术语由聂珍钊教授于2004年提出,它既吸收了伦理学的内涵,又融合了文学的研究方法,“不仅要对文学史上的各种文学描写的道德现象进行历史的辩证的阐释,而且要坚持用现实的道德价值观对当前文学描写的道德现象作出价值判断①”。

《外婆的日用家当》讲述了一个来自美国黑人家庭的姐姐回乡探望母亲与妹妹,她与妹妹对于外婆留下的被子持不同的意见,这体现了她们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不同理解。

本文拟从文学伦理学角度重新解读《外婆的日用家当》,通过对小说中母女言行的分析,揭示小说蕴含的伦理观点。

1 伦理环境自从人类文明史上文学的出现,个体就成为其叙述的内核之一,个体的生存环境对于文学的描写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大学高级英语学期论文 《外婆的日用家当》迪伊的启示

大学高级英语学期论文  《外婆的日用家当》迪伊的启示

《外婆的日用家当》迪伊的启示摘要:迪伊是美国著名的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尔在其短篇小说《外婆的日用家当》中塑造的一名年轻的黑人女子形象。

在对待黑人文化遗产这一问题上,她与其母亲及妹妹有着迥异的态度。

迪伊个性鲜明,象征意义深刻。

剖析迪伊,便于对本民族及其遗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这不仅是单针对黑人文化遗产来说的,就是对如何继承我们中华文化遗产亦有着积极意义。

关键字:黑人;文化遗产;启示一、作者与创作背景艾丽丝·沃克尔(Alice Walker,1944—)是美国女诗人、小说家及政论家,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文坛最著名的黑人女作家之一。

艾丽斯·沃克尔生于南方佐治亚州的贫苦家庭,1961年入斯帕尔曼大学学习,并投身于争取种族平等的政治运动。

毕业后继续参加争取黑人选举权的运动。

其主要作品为小说《紫色》(1982)、小说《格兰奇·科普兰的第三次生命》(1970)、小说集《爱与烦恼:黑人妇女的故事》(1973)和长篇小说《梅丽迪恩》(1976)。

艾丽斯·沃克尔鼓励女性通过争取自由平等的斗争和寻求真正的自我而获得独立和充分的人性。

艾丽斯·沃克尔擅长描写农村妇女,并特别偏重于黑人与黑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分析刻画。

她在她的小说里生动的反映了黑人女性的苦难,歌颂了她们与逆境搏斗的精神和奋发自立的坚强性格。

《外婆的日用家当》选自小说集《爱与烦恼:黑人妇女的故事》,它的创作背景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中期美国风起云涌的黑人民权运动。

这一运动的主旨是反对白人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

随着运动的不断深入,政府相继宣布黑人权利的合法性。

同时,黑人文化民族主义也在六十年代应运而生。

大批黑人开始苏醒,开始自己的寻根之旅。

也有很多人开始排斥充满苦痛的美国黑人伤痛文化史,宣扬“黑人最美”。

在当时,很多黑人对于如何给自己定位及如何对待民族文化遗产一度陷入了迷惑。

作者的这篇《外婆的日用家当》便是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对于黑人民族文化遗产的态度。

论《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创伤解读

论《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创伤解读

外国文学论《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创伤解读李佳慧湖南科技大学摘要:著名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的短篇小说《外婆的日用家当》以黑人家庭的传统日常用品为展开,刻画了三位性格鲜明的黑人女性形象。

本文拟以创伤理论为研究视角,从个体创伤以及种族创伤两个角度对母亲、迪伊和麦姬这三位女性进行分析,发现个体创伤和种族创伤的表征及其缘由,从而使得身处多种现代创伤下的读者对于创伤获得更深刻的理解,进而减少创伤现象的发生。

关键词:艾丽丝•沃克;《外婆的日用家当》;创伤艾丽丝•沃克(1944-)是当代美国杰出的黑人女性小说家、诗人以及社会运动人士。

《外婆的日用家当》出自于沃克的短篇小说集《爱与烦恼》,是一篇极为优秀的短篇小说。

这篇小说虽然短小,但凝练精悍,讲述的是约翰逊母女三人对待美国黑人文化传统不尽相同的态度与行为。

借此,沃克表达出了她对黑人历史文化传承的看法。

国外对这部小说的分析主要体现在女性主义、象征主义、人物塑造以及叙述视角四个方面。

其中,Susan Farrel认为以母亲为全文的唯一叙述视角具有过强的主观性,无法准确判断人物的真实性格以及事实真相;同时,她对迪伊坚决果断、勇于为黑人传统文化发声的行为表示认同。

Sam Whitsitt则认为母亲代表的就是沃克本人,她想要百纳被的艺术价值被呈现,但同时不能忽视其实用价值。

Joe Sarnowski以理想主义与实用主义为切入点,分析了母亲和迪伊对待百纳被的态度,认为母亲虽保证了历史的传承,但无法发扬传统;迪伊虽动机不纯,但其对传统的发扬精神无可厚非。

Jennifer Martin从象征主义出发,认为百纳被是美国黑人女性表达姐妹情谊、权力意识以及沟通自然的创造性体现。

而在国内的研究,除上述研究视角外,还包括文化身份认同、创作心理分析以及新历史主义三个角度。

其中,钟馨、杨敏从身份认同角度出发,分析了美国黑人的民族文化身份二重性,认为文中的母亲跟麦姬是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以及传承者,而迪伊却是黑人传统文化的叛逆者。

论《外婆的日用家当》中迪依的象征意蕴

论《外婆的日用家当》中迪依的象征意蕴

第29卷第3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5月 Vol. 29 No.3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May 2007──────────收稿日期:2006-09-25作者简介:韩艳萍(1970-),女,唐山师范学院外语系讲师,文学硕士。

- 20 -论《外婆的日用家当》中迪依的象征意蕴韩艳萍,裴志权,孙金莲(唐山师范学院 外语系,河北 唐山 063000)摘 要:《外婆的日用家当》通过刻画一个家庭中三个女人在面对文化遗产时的不同态度,反映了作家艾利斯·沃克对待美国黑人遗产的看法。

作家赋予主要人物之一的迪依身上的象征意蕴对于揭示文章主题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关键词:《外婆的日用家当》;文化遗产;象征意蕴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07)03-0020-02《外婆的日用家当》是美国著名的黑人女作家艾利斯·沃克的一部短篇小说。

作为美国当代文坛黑人文学的领军人物,沃克以描写黑人妇女的命运而见长,她热切地歌颂她们顽强的生命力和在逆境中奋斗的坚强意志,把她们称为“最迷人的创造物”。

而“遗产”是作家在毕生的创作中一直关注的主题,就像《外婆的日用家当》所讲述的那样,一床用旧布缝制的被子在作者笔下显然象征着黑人的文化遗产,而发生在母亲和两个女儿迪依与麦琪之间的故事则反映了黑人自身对待遗产的不同态度。

象征手法在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其中大女儿迪依作为“黑人权力运动”的代表更是文章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随着战后美国黑人运动冲破非暴力主义的藩篱,进入以暴抗暴斗争的新阶段,黑人运动在思想上和组织上有了相应的变化。

越来越多的黑人摒弃族合一种的思想,而接受黑人民族主义和黑人分离主义。

不可否认,这次声势浩大的“黑权运动”对唤醒美国黑人民众争取人身自由及公民权利的意识上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广大黑人群众反对种族歧视和压迫的觉悟不断提高,黑人运动也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了。

从《外婆的日用家当》看民权运动中黑人对自身文化认识的缺陷

从《外婆的日用家当》看民权运动中黑人对自身文化认识的缺陷

从《外婆的日用家当》看民权运动中黑人对自身文化认识的缺陷作者:杨家宇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97期摘要:《外婆的日用家当》是当代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短篇小说精品。

小说讲述了一个黑人家庭母女三人间因两床被子引起的冲突。

主人公迪伊形象鲜明,代表着上世纪60年代积极投身于民权运动的黑人。

黑人民权运动内容广泛,影响深远,其中一项则是提倡非洲文化的复兴。

民权运动虽引起空前反响,但这一群体对自身文化遗产的认识仍不够全面深刻。

本文从对迪伊的形象的解读,分析民权运动中黑人对自身文化认识方面的不足。

关键词:民权运动非洲文化认识缺陷艾丽斯·沃克,普利策奖得主、小说家、诗人和社会运动人士。

她热爱黑人文化,并为捍卫黑人妇女的合法权利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迪伊是积极参与民权运动的新时代黑人女性,但读者从她身上看到的多为她的自负、冷漠和其对本民族文化遗产的肤浅认识,并非是民权运动倡导者一贯给人的良好印象。

一、非裔美国人民权运动非裔美国人民权运动是美国民权运动的一部分,兴起于上世纪50年代,直至上世纪70年代基本结束,是美国黑人为争取与白人同等地位而发起的群众性斗争运动。

非洲黑人最初被引进美国,主要是在南方农场当农奴,弥补当地劳动力短缺。

理论上,林肯总统在1863年的解放宣言中,已经让他们获得了自由。

但美国黑人境遇依然悲惨。

1954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判定教育委员会种族隔离的学校违法,1955年阿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黑人以全面罢乘来反对公交车上的黑白隔离措施,1963年华盛顿的林肯纪念堂广场聚集二十五万群众以反对种族隔离,美国民权运动马丁·路德·金发表著名的演说《我有一个梦想》,将整个运动推向高潮。

民权运动的领袖,如A.菲利普·伦道夫、马尔科姆和斯托克利卡迈克尔都表示反对美国种族隔离的社会现状,并呼吁种族平等。

“黑即是美”是由非裔美国人于上世纪60年代发起的一场文化运动。

黑暗中的舞者——《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黑暗中的舞者——《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2017.04文黑暗中的舞者○王含冰摘 要:《外婆的日用家当》是美国黑人文学第三次文艺复兴的代表作家艾丽斯•沃克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之一,讲述大女儿迪伊回乡探望母亲和妹妹的“寻根”之旅,表现了长期受到歧视、压迫的黑人文化在白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中所受到的强烈冲击。

本文通过对三位黑人女性形象的分析解读,探讨了在白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中黑人文化的传承问题。

关键词:艾丽斯•沃克 《外婆的日用家当》 女性形象 黑人文化艾丽斯•沃克是美国当代小说家、散文家、诗人和社会运动人士,亦是美国当代黑人文学中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

她的小说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描写了黑人,尤其是黑人妇女的爱恨情仇与喜怒哀乐,以及她们的梦想与期待、希冀与失望,歌颂了黑人女性身处逆境却顽强奋斗的坚强意志。

其弘扬黑人女权主义的代表作《紫色》一举荣膺普利策文学奖、美国国家图书奖及全国书评家协会奖,描述一位深受传统思想束缚的黑人女性破茧成蝶的蜕变和成长过程,充分展现了黑人女性深受性别和种族双重压迫的政治状况和生活境遇,以及对这种双重压迫的反抗和对完善自我及完美生活的渴望与追求,深刻反映了作者的妇女主义思想。

《外婆的日用家当》是艾丽斯•沃克短篇小说中的精品,描述了黑人女孩迪伊回乡探望母亲和妹妹以及由此引发的母女和姊妹之间的矛盾冲突。

作者通过对三位黑人女性的生存现状以及矛盾冲突的展现,探讨了在白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中黑人文化的保留问题,“揭示了由白人强势文化冲击所造成的黑人心灵文化迷失的现象,生动准确地反映了占主导地位的白人文化与处于弱势地位的黑人文化之间的冲突。

”[1]本文主要分析小说中三位黑人女性的性格特征以及她们所代表的黑人女性群体,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妇女主义思想。

一、母亲——黑人文化遗产的捍卫者小说以第一人称视角平铺直入地娓娓道来:“我就在这院子里等候她的到来。

”[2]表现了一个母亲静候离家多年的大女儿造访的心情,没有泪水涟涟的激动,只是平静地和小女儿打扫卫生准备“迎客”,为故事的进一步发展埋下了伏笔。

《外婆的日用家当》中迪的自由追寻

《外婆的日用家当》中迪的自由追寻

或 相信任 何 行为 并选 择行 动 。意识 自由 , 但 选 择 之 后所 产 生 的行 为 后 果 需 选 择 者 为 之买 单 。为 此 , 萨 特 提
出责 任 观作 为此 种 自由的限制 。总之 , 从“ 他被投 进 这个 世界 的那 一刻 起 , 就要 对 自己的一 切 行 为负 责 ” 。 l 5 自由和 责任 互相 牵制 , 使人 类 约束 自我 并 实现 自我 价值 。 二、 《 外 婆 的 日用 家 当》 中迪 的 自由观
的 日用 家 " 5》 - 中母 亲 、 迪和 麦 吉的 选择 反 映 出母 女 三 人 对 现 实和 自我 的 态度 并 导 致 各 自不 同 的
命 运 。迪 的标新 立异 、 特 立独 行体 现 了她 对 自由 的追 求 以及 强烈 的 自我 意识 。但 迪 的 自由使 其
背 离了黑人 文化 的传 统 , 增 加 了她 与母 亲和 妹妹 之 间的 隔 阂 , 这也 正是 自由选择 的代 价 。
关键 词 : 存在主义; 《 外婆 的 日用 家 当》; 自由观
中 图分类 号 : I 1 0 6 . 4 文献 标 志码 : A 文章 编号 : 2 0 9 5— 4 4 7 6 ( 2 0 1 5 ) 1 0— 0 0 6 0— 0 3
让 一 保罗 ・ 萨特 ( J e a n—P a u l S t a t r e , 1 9 0 5 -1 9 8 0 ) 的存 在主 义哲 学思 想 在二 战 后成 为现 当代 人 追求 自我 的心灵 慰藉 。萨特强 调个 体 的 自我意 识 和 自由选 择 及 选 择 之 后 的责 任 。作 为 美 国当代 黑 人 文 学 与 妇 女 文 学 的重 要代 表 , 艾丽 斯 ・ 沃克 ( 1 9 4 4 一 ) 的短篇 小说 《 外 婆 的 日用 家 当》 被 视 为 文化 传 承 的 聚焦 , 其 中主要 人

对麦琪和迪伊人物形象的分析

对麦琪和迪伊人物形象的分析

对麦琪和迪伊人物形象的分析《外婆的日用家当》是当代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的短篇小说精品。

这篇小说讲述了由家里的两床被子引起的黑人母亲、大女儿迪伊和小女儿麦琪之间的冲突,赞扬麦琪忠诚地守护自己的种族身份和文化传统,谴责迪伊是本族文化传统的叛逆者。

艾丽丝•沃克在美国当代文坛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她在1982年出版的长篇小说《紫颜色》得到众多学者的好评。

事实上她的短篇小说也在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她早在1973年就出版了她的第一部短篇小说《爱的烦恼》,1973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荣获国家文学艺术学院罗森塔尔奖,《外婆的日用家当》是这本小说集中极为优秀的作品。

这篇小说讲述了由日用家当引起的黑人母亲、大女儿迪伊和小女儿麦琪之间的冲突。

艾丽丝•沃克是一个坚定的黑人女权主义者。

关于她强烈的黑人女权主义和妇女主义观点,在艾丽丝•沃克的论文集《寻找我们母亲的花园》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

她曾说过:“这个世界已丑陋不堪,我们应该努力纠正它”。

再者,沃克坚定支持妇女所应该得到的一切权利。

对待文化传统保持的必要性,她更是不惜余力地去保护和发扬光大。

《外婆的日用家当》正是一篇宣扬艾丽丝•沃克探索如何帮助黑人女性找寻黑人女性真正的自我和实现自我的小说佳作,同时它也是一部宣扬如何保护和传承黑人民族文化传统的优秀文学作品。

故事一开始,母亲和小女儿麦琪就在干净的庭院里等待大女儿迪伊从外地回来。

受过高等教育的迪伊在母亲和妹妹的眼中简直就是知识和高贵的象征,受到母亲和妹妹的敬畏和羡慕。

母亲在小说的开头就表露出迪伊在她心中占有着位置:“我就在这院子里等候她的到来。

我和麦琪昨天下午已将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地面上还留着清晰的扫帚扫出的波浪形痕迹”在母亲的心目中,大女儿迪伊不是一个乖女儿,而且缺少人情味。

她嫌弃母亲不够完美、家庭不够富裕、房子不够漂亮。

当她亲眼看见自己家的房子被大火烧毁时,竟无动于衷,因为她“厌恶这间房子”。

迪伊在语言和服饰上刻意模仿,盲目追赶潮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问 , 林肯发表 了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 摧毁了奴 隶制度 , 但这一行 为并 没有彻底解放黑人 。事 实 上, 美 国黑人在 以白人 占主导地位 的社会 中依 旧 是处在社会底层 , 资产阶级依 旧猖獗地实施着种 族 隔离 和歧 视政 策 。为 了 消 除 日益严 重 的种 族歧
在男 性人 物几 近 缺失 的前 提下 如 何 突 显黑 人 女性
话语 。 E z ] 文 化 身 份 认 同视 角则 是 分 析美 国黑 人 的
民族文化身份二重性的问题 , 得 出“ 母 亲是传统文 化 的捍卫者 , 麦姬是传统文化 的继承者 , 迪伊是传 统 文化 的背离 者 ” 的结论 。 l 3 人 物 塑造 和 遗 产继 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美 国黑人 民权 运动 的相 关背 景
从 1 6世 纪 初 西 班 牙 殖 民 者 将第 一批 非 洲 黑 人奴 隶运 到北 美 大 陆起 ,黑 人 就 开始 了他 们 漫 长 而艰 难 的反 抗 奴役 和压 迫 的英 勇斗 争 。南 北 战 争
g o ) 分别对应迪伊 、 母亲、 麦姬o [ 6 3 文本修辞手法分
自己的 实践行为来表达对追 求黑人权 利平等的渴望。
关键词 : 《 外 婆 的 日用 家 当 》 ; 美 国 黑人 民权 运 动 ; 迪 伊 中 图分 类 号 : I 2 0 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3 — 1 7 9 4 ( 2 0 1 3 ) 0 3 — 0 0 6 7 0 5
作者简介 : 黄丽 丽, 安徽 大学英语语 言文 学硕士 生, 研 究方 向: 美 国文学( 合肥 2 3 0 6 0 1 ) 。
基金项 目 : 安徽 大学研 究生学术创 新研 究项 目: 艾丽斯 ・ 跃 克的《 外婆 的 日用家 当》 研究( 0 1 0 0 1 7 7 0 -1 0 1 1 7 7 0 0 2 3 7 )
对两 位女 儿 在 认 识 上 的醒 悟 。但 必 须 指 出 的是 , 小说 发生 的语 境 涉 及 到 美 国 2 0世 纪六 七 十 年 代 风 风 火 火 的 黑 人 民权 运 动 ( B l a c k P o we r Mo v e — me n t ) 这 一历 史 大背景 , 而 接受 了高等 教 育 的迪 伊 正是 这一运 动 的 雷 厉 风 行 者 , 因此 笔 者 意将 文 本 置之 于更广 阔 的社 会 、 历 史 和 文 化 语 境 下 进 行 探 究, 为 之前 在 各 大 批 评 中广 遭 否 定 的迪 伊 进 行 申 辩, 以新 历史 主 义批 评 的 视 角 以期 带 给 读 者 不 一 样 的 阅读 效果 。新历 史 主义 强 调 文学 文 本 所产 生 的历 史语 境 , 在 阅读 文 学作 品 时 要 结 合 文 学 产 生 时 的社会 和 文 化 。因此 首先 要 介 绍 于 2 0世 纪 5 0
第 1 5 卷 第3 期
2 0 1 3年 6月
滁 州 学 院 学 报 J ( ) U R N A J L 0 F C H U Z H O U U N I V E R S I T Y
V 0 _ 1 . 1 5 No. 3
J u n .2 0 1 3
黑 人 民权 的实 践 者
家 当》 ( “ Ev e r y d a y U s e ” ) 发表 于 1 9 7 3年 , 刚 问世 时并 没有 在 评 论 界 引 起 多 大 关 注 。直 到 她 因 《 紫 色》 ( “ T h e C o l o r Pu r p l e ” , 1 9 8 2 ) 获 得 普 利 策 文 学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1 — 0 9
艾 丽斯 ・ 沃克( Al i c e Wa l k e r ) 的《 外 婆 的 日用
部小 说 主要 表 现 了大 女 儿 迪 伊 的肤 浅 和错 误 , 小
女儿 麦姬 对 黑 人 文 化 遗 产 的深 刻 理 解 , 以及 母 亲
分 析 视角则 是 解读 三位 女 性 人 物形 象 以及 讨论 谁
年代兴起 、 6 O 年代达到高潮的美 国黑人 民权运动
的概 况 。

是 美 国 黑人 家 族 文 化 遗产 的真 正 继 承 者 。 [ 4 ] 创 作 心 理分 析视 角 则 是 分 析 作 者 沃 克 的创 作 心 理 , 认 为 她 是 通 过 其 创 作 来 宣泄 自己 的焦 虑 情 绪 , l 5 ] 还 有 以弗 洛伊 德 的人格 理 论 来分 析 小 说 中三个 主要 人物, 以“ 本我” ( i d ) “ 自我” ( e g o ) “ 超我” ( s u p e r e —
奖, 国内外才渐渐开始关注沃克 的作品。 [ 1 ] 关 于这
篇 小说 , 国 内 的评 论 大 多 是 从 以下 几 种 视 角 进 行 研究 : ( 1 ) 女 性 主义批 评视 角 ; ( 2 ) 文 化 身 份认 同分 析视 角 ; ( 3 ) 人物 塑造 和遗 产 继 承 分 析视 角 ; ( 4 ) 创 作 心理 分析 视角 ; ( 5 ) 文 本 修 辞手 法 分 析 。女 性 主 义批 评 主要 是 根 据 沃克 的“ 妇女主义” 思想 , 分 析
析视角则是从小说 中大量 的修辞手段人手 , 或是
《 外婆 的 日用 家 当》 中迪 伊形 象 的再 解读
黄 丽 丽

要: 关 于 艾 丽斯 ・ 沃 克 的 短篇 小说 《 外 婆 的 日用 家 当》 , 以 往 评 论 对 于 其 中 的 姐 姐 迪 伊 多是 冠 以 消极 否 定 之 辞 。本 文
结合 小说 发生的社会历 史背景—— 美国黑人 民权运动 , 重新 审视 了迪伊在 整篇 小说 中的 角色, 肯 定 了她在 民权运 动 中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