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证明检测试卷

合集下载

(典型题)初中数学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三角形的证明》检测题(含答案解析)

(典型题)初中数学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三角形的证明》检测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如图,在Rt ABC △中,90,ACB AC BC ∠=︒≠.点P 是直角边所在直线上一点,若PAB △为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P 的个数最多为( )A .3个B .6个C .7个D .8个2.如图,在ABC ∆中,∠ACB =90°,∠A =30°,BC =2,点D 在AB 上,连结CD ,将ADC ∆沿CD 折叠,点A 的对称点为E ,CE 交AB 于点F ,下列结论正确的个数是( ) ①当BF =BC 时,EF =23-2;②当BF =BC 时,DEF ∆为直角三角形;③当DEF ∆为直角三角形,EF =23-2;④当DE 平行ABC ∆的边时,∠BCE =30°A .1B .2C .3D .43.如图,在ABC 中,AB =AC =6,且15ABC S =△,AD ,BE 是ABC 的两条高线,P 是AD 上一动点,则PC PE +的最小值是( )A .4B .5C .6D .84.如图,在ABC 中,点A 、B 、C 的坐标分别为(,0)m 、(0,2)和(5,3),则当ABC 的周长最小时,m 的值为( )A.0 B.1 C.2 D.35.下列各组线段a、b、c中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a=7,b=24,c=25 B.a=4,b=5,c=6C.a=3,b=4,c=5 D.a=9,b=12,c=156.如图,△ABC中,DC=2BD=2,连接AD,∠ADC=60°.E为AD上一点,若△BDE和△BEC都是等腰三角形,且AD=31,则∠ACB=()A.60°B.70°C.55°D.75°7.如图,直线AB,CD交于点O,若AB,CD是等边△MNP的两条对称轴,且点P在直线CD上(不与点O重合),则点M,N中必有一个在()A.∠AOD的内部B.∠BOD的内部C.∠BOC的内部D.直线AB上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1在x轴的正半轴上,B1在第一象限,且△OA1B1是等边三角形.在射线OB1上取点B2,B3,…,分别以B1B2,B2B3,…为边作等边三角形△B1A2B2,△B2A3B3,…使得A1,A2,A3,…在同一直线上,该直线交y轴于点C.若OA1=1,∠OA1C=30°,则点B9的横坐标是()A .2552B .5112C .256D .51329.如图,点B 是线段AC 上任意一点(点B 与点A ,C 不重合),分别以AB 、BC 为边在直线AC 的同侧作等边三角形ABD 和等边三角形BCE ,AE 与BD 相交于点G 、CD 与BE 相交于点F ,AE 与CD 相交于点H ,连HB ,则下列结论:①AE CD =;②120AHC ∠=︒;③HB 平分AHC ∠;④CH EH BH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 .4个B .3个C .2个D .1个10.如图所示,在ABC 中,90BAC ∠=︒,30ACB ∠=︒,AD BC ⊥于D ,BE 是ABC ∠的平分线,且交AD 于P ,如果1AP =,则AC 的长为( )A .1B .2C .3D .41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的坐标为()1,0,以线段OA 为边在第四象限内作等边ABO ,点C 为x 轴正半轴上一动点(1OC >),设点C 的坐标为(),0x ,连结BC ,以线段BC 为边的第四象限内作等边CBD ,直线DA 交y 轴于点E ,点E 的坐标是( )A .()0,3B .0,2x ⎛⎫ ⎪⎝⎭C .()0,3D .30,x ⎛⎫ ⎪ ⎪⎝⎭ 12.等腰三角形一腰的垂直平分线与另一腰所在直线的夹角是40°,则这一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 )A .65°B .25°C .50°D .65°或25°二、填空题13.如图,在△ABC 中,∠C =90°,以A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C ,AB 于点M ,N ,再分别以M ,N 为圆心,大于12MN 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O ,作射线AO ,交BC 于点E .已知CB =8,BE =5,则点E 到AB 的距离为_____.14.如图,等腰三角形ABC 的面积为80,底边10BC =,腰AC 的垂直平分线EF 交,AC AB 于点E ,F ,若D 为BC 边中点,M 为线段EF 上一动点,则CDM 的周长最小值为________.15.如图,DE ∥BC ,AE =DE =1,BC =3,则线段CE 的长为_____.16.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AC =BC =6,D 为BC 上一点,连接AD ,过点A作AE ⊥AD ,取AE =AD ,连接BE 交AC 于F .当△AEF 为等腰三角形时,CD =_____.17.如图,D 是等边三角形ABC 外一点,3AD =,2CD =,则BD 的最大值是________________.18.如图,80AOB ∠=︒,OC 平分AOB ∠,如果射线OA 上的点E 满足OCE △是等腰三角形,那么OEC ∠的度数为________.19.如图,在ABC 中,AB BC =,30C ∠=︒,过点B 作BD BC ⊥,交AC 于点D ,若2CD =,则AD 的长为__________.20.如图,△ABC 中,∠ABC 与∠ACB 的平分线交于点D ,过点D 作EF ∥BC ,分别交AB 、AC 于点E 、F .那么下列结论:①BD=DC ;②△BED 和△CFD 都是等腰三角形;③点D 是EF 的中点;④△AEF 的周长等于AB 与AC 的和.其中正确的有______.(只填序号)三、解答题21.如图1,直线AB :y=43x +4分别与x 轴、y 轴交于A 、B 两点,过点B 的直线交x 轴负半轴于点C ,将△BOC 沿BC 折叠,使点O 落在BA 上的点M 处.(1)求A 、B 两点的坐标;(2)求线段BC 的长;(3)点P 为x 轴上的动点,当∠PBA=45°时,求点P 的坐标.22.如图,在ABC 中,AB BC =,90ABC ∠=︒,点E 在BC 上,点F 在AB 的延长线上,且AE CF =.(1)求证:ABE CBF △≌△;(2)若75ACF ∠=︒,求EAC ∠的度数.2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应任务.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的不等关系学习了等腰三角形,我们知道:在一个三角形中,等边所对的角相等;反过来,等角所对的边也相等.那么,不相等的边所对的角之间的大小关系怎样呢?大边所对的角也大吗?下面是奋进小组的证明过程.如图1,在△ABC中,已知AB>AC>BC.求证:∠C>∠B>∠A.证明:如图2,将△ABC折叠,使边AC落在AB上,点C落在AB上的点C′处,折痕AD交BC于点D.则∠A C′D=∠C.∵∠A C′D=∠B+∠BDC′(依据1)∴∠A C′D>∠B∴∠C>∠B(依据2)如图3,将△ABC折叠,使边CB落在CA上,点B落在CA上的点B′处,折痕CE交AB于点E.则∠CB′E=∠B.∵∠CB′E=∠A+∠AEB′∴∠CB′E>∠A∴∠B>∠A∴∠C>∠B>∠A.归纳总结:利用轴对称的性质可以把研究边与角之间的不等问题,转化为较大量的一部分与较小量相等的问题,这是几何中研究不等问题是常用的方法.类似地,应用这种方法可以证明“在一个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小角对小边”的问题.如图1,已知△ABC中,∠C>∠B>∠A.求证:AB>AC>BC.下面是智慧小组的证明过程(不完整).证明:如图2,在∠BCA的内部,作∠BCF=∠B,CF交AB于点F.则CF=BF(依据3)在△ACF中,AF+CF>AC,∴AF+BF>AC,∴AB>AC;…任务一:①上述材料中依据1,依据2,依据3分别指什么?依据1:;依据2:;依据3:.②上述材料中不论是由边的不等关系,推出角的不等关系,还是由角的不等关系推出边的不等关系,都是转化为较大量的一部分与较小量相等的问题,再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或三边关系进而解决,这里主要体现的数学思想是_____________;(填正确选项的代码) A . 转化思想 B . 方程思想 C . 数形结合思想任务二:请将智慧小组的证明过程补充完整,并在备用图中作出辅助线.任务三:根据上述材料得出的结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__(将正确的代码填在横线处).①在△ABC 中,AB >BC ,则∠A >∠B ;②在△ABC 中,AB >BC >AC ,∠C =89°,则△ABC 是锐角三角形;③Rt △ABC 中,∠B =90°,则最长边是AC ;④在△ABC 中,∠A =55°,∠B =70°,则AB =BC .24.如图,已知点D 、E 是△ABC 内两点,且∠BAE =∠CAD ,AB =AC ,AD =AE .(1)求证:ABD ACE △≌△.(2)延长BD 、CE 交于点F ,若86BAC ∠=︒,20ABD ∠=︒,求BFC ∠的度数. 25.如图,在ABC 中,AB AC =,100BAC ∠=︒,AD 是BC 边上的中线,且BD BE =,CD 的垂直平分线FM 交AC 于点F ,交BC 于点M .(1)求ADE ∠的度数;(2)ADF 是什么三角形?说明理由.(3)若将题目中“100BAC ∠=︒”改为“∠BAC =120°”,且FM =4,其他条件不变,求AB 的长.26.如图,射线,ON OE OS OW 、、分别表示从点O 出发北、东、南、西四个方向,将直角三角尺的直角顶点与点O 重合.(1)图中与∠BOE 互余的角是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2)①用直尺和量角器作AOE ∠的平分线OP ;②在①所做的图形中,如果132AOE ∠=︒,那么点P 在点O 北偏东____________°的方向上(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D解析:D【分析】分为三种情况:①BP=AB,②AP=AB,③AP=BP,再求出答案即可.【详解】解:作BC、AC所在直线,然后分别以B、A点为圆心,以AB为半径作圆分别交BC、AC 所在直线于6点,再作AB的垂直平分线与BC所在直线交于2点,总共符合条件的点P的个数最多有8个,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能求出符合的所有情况是解此题的关键.2.C解析:C【分析】由勾股定理可求A C 的长,利用折叠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依次计算可得①②正确.利用直角三角形分类讨论可知EF 有两种情况,③不正确,由平行内错角角相等可知④正确;【详解】解:①∵BF =BC ,且∠ABC =60°,∴BCF ∆为等边三角形,BF =CF =BC =2,ACAB =4,∵ADC ∆沿CD 折叠,∴CE =ACEF =CE -CF ,故①正确;②当BF =BC 时,∠EFD =∠BFC =60°,∴∠DEF =∠A =30°,∠EDF =90°,∴EDF ∆为直角三角形,故②正确;③当DEF ∆为直角三角形时,此处要分情况讨论,当∠EDF =90°时,∵∠DEF =∠A =30°,∴∠EFD =60°=∠BFC ,EF =EC -CF-2,当∠EFD =90°时,∵∠ABC =60°,∠BCF =30°,∴FCEF =EC -FC ,综上所述,EF ,故③错误;④当DE 平行于ABC ∆的边时,∵DE ∥BC ,∴∠EDF =∠ABC =60°,∵∠DEC =30°,∴∠BCF =∠DEC =30°,故④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熟练掌握翻折变换的性质,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求出CA ,学会运用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 3.B解析:B【分析】连接PB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计算即可;【详解】连接PB ,∵AB AC =,BD CD =,∴AD 是等腰△ABC 底边BC 边的中垂线,∴PB PC =,∴PC PE PB PE +=+,又PB PE BE +≥,∴B ,P ,E 三点共线时,PB PE +最小,即等于BE 的长,又∵△1152ABC S AC BE ==,6AC =, ∴5BE =;故答案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结合轴对称的性质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4.C解析:C【分析】做出B 关于x 轴对称点为B′,连接B′C ,交x 轴于点A',此时ABC 的周长最小,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求∠OB'A'=∠OA'B'=45°,可求OB'=OA'=1,即可求解.【详解】解:如图所示,做出B 关于x 轴对称点为B′,连接B′C ,交x 轴于点A',此时△ABC 周长最小过点C作CH⊥x轴,过点B'作B'H⊥y轴,交CH于H,∵B(0,2),∴B′(0,-2),∵C(5,3),∴CH= B′H=5,∴∠CB'H=45°,∴∠BB' A'=45°,∴∠OB'A'=∠OA'B'=45°,∴OB'=OA'=2,则此时A'坐标为(2,0).m的值为2.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了轴对称-最短路径问题,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根据已知得出A点位置是解题关键.5.B解析:B【分析】根据判断三条线段是否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需验证两小边的和的平方是否等于最长边的平方,分别对每一项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详解】A、222724=25+,能构成直角三角形;B、22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45=416C、222+,能构成直角三角形;34=5D、222912=225=15+,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用到的知识点是已知△ABC 的三边满足222+=a b c ,则△ABC 是直角三角形;6.D解析:D【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解即可;【详解】∵60EDC ∠=︒,∴60EBD BED ∠+∠=︒,∵△BDE 是等腰三角形,∴30EBD BED ∠=∠=︒,1BD DE ==,∵△BEC 是等腰三角形,∴30EBD ECD ∠=∠=︒,∵60EDC ∠=︒,∴90DEC ∠=︒,在Rt △DEC 中,∵30ECD ∠=︒,1DE =,∴tan 30DEEC ==︒又∵AD 1, ∴AE AD DE EC =-==,∴△AEC 为等腰三角形,又∵90DEC AEC ∠=∠=︒,∴45ECA EAC ∠=∠=︒,∴453075ACB ACE ECD ∠=∠+∠=︒+︒=︒;故答案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应用,准确计算是解题的关键.7.D解析:D【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利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解决问题即可.【详解】解:如图,∵△PMN 是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对称轴一定经过三角形的顶点,又∵直线CD ,AB 是△PMN 的对称轴,直线CD 经过点P ,∴直线AB 一定经过点M 或N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轴对称,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8.B解析:B【分析】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得两条直线的解析式,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点的坐标规律,即可求解.【详解】解:∵OA 1=1,∠OA 1C=30︒,∴3 ∴点C 的坐标为(0,33-), ∵A 1、A 2、A 3所在直线过点A 1(1,0),C (0,33-, 设直线A 1A 2的解析式为3y kx =-∴30k =, ∴3k = ∴直线A 1A 2的解析式为3333y x =-, ∵△OA 1B 1为等边三角形,∴点B 1的坐标为(123, ∵B 1、B 2、B 3所在直线过点O(0,0),B 1 (12,32),同理可求得直线O B 1的解析式为y =,∵△OA 1B 1和△B 1A 2B 2为等边三角形,∴∠B 1OA 1=∠B 2 B 1A 2=60︒,∴B 1A 2∥OA 1,∵B 1 (12,∴A 2的纵坐标为2x = 解得:52x =,∴点A 2的坐标为(52, ∴B 1A 2=2,同理点B 2的坐标为(32,点B 3的坐标为(72,点B 4的坐标为(152, ,总结规律: B 1的横坐标为12, B 2的横坐标为13122+=, B 3的横坐标为171222++=, B 4的横坐标为11512422+++=, ,∴B 9的横坐标为1511124816326422+++++++=, 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点的坐标规律,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寻找点的坐标规律. 9.A解析:A【分析】利用等边三角形,ABD BCE 的性质,证明 ,ABE DBC ≌ 从而可判断①,由,ABE DBC ≌可得,EAB CDB ∠=∠ 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判断②,如图,过B 作BM AE ⊥交AE 于,M 过B 作BN DC ⊥交DC 于,N 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于高相等证明,BM BN = 从而可判断③,如图,在CH 上截取,HK HE = 连接,EK 证明EHK 为等边三角形,再证明,EHB EKC ≌ 可得,HB KC = 从而可判断④.【详解】解:,ABD BCE 为等边三角形, ,60,60BA BD ABD BC BE CE CBE ∴=∠=︒==∠=︒,,,ABD DBE CBE DBE ∴∠+∠=∠+∠ 即,ABE DBC ∠=∠(),ABE DBC SAS ∴≌,AE DC ∴= 故①符合题意;,ABE DBC ≌,EAB CDB ∴∠=∠,DGH AGB ∠=∠180,180,DHG CDB DGH ABD EAB AGB ∠=︒-∠-∠∠=︒-∠-∠60DHG ABD ∴∠=∠=︒,120AHC ∴∠=︒,故②符合题意; 如图,过B 作BM AE ⊥交AE 于,M 过B 作BN DC ⊥交DC 于,N,ABE DBC ≌,AE DC 为对应边,,BM BN ∴=HB ∴平分,AHC ∠ 故③符合题意;如图,在CH 上截取,HK HE = 连接,EK60,EHK AHD ∠=∠=︒EHK ∴为等边三角形,,60,EK EH HEK ∴=∠=︒60,60,HEK HEB FEK BEC FEK KEC ∠=︒=∠+∠∠=︒=∠+∠,HEB KEC ∴∠=∠,BE CE =(),EHB EKC SAS ∴≌,HB KC ∴=.CH CK HK BH EH ∴=+=+ 故④符合题意;综上: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应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判定,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10.C解析:C【分析】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P=BP=AE=PE=1,CE=BE=2,即可求出AC 的长度.【详解】解:∵在ABC 中,90BAC ∠=︒,30ACB ∠=︒,∴60ABC ∠=︒,∵AD BC ⊥于D ,BE 是ABC ∠的角平分线,∴30ABP DBP BAP ∠=∠=∠=︒,∴1AP BP ==,∵90BAC ∠=︒,30ACB ∠=︒,∴60EAP AEP ∠=∠=︒,∴△APE 是等边三角形,∴AP=BP=AE=PE=1,∵30DBP C ∠=∠=︒,∴CE=BE=1+1=2,∴213AC CE AE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所学的知识,正确的进行解题.11.A解析:A【分析】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O =OB =AB =1,BC =BD =CD ,∠OBA =∠CBD =60°,可证△OBC ≌△ABD ,可得∠BAD =∠BOC =60°,可求∠EAO =60°,即可求OE 3点E 坐标.【详解】解:∵△AOB ,△BCD 是等边三角形,∴AO =OB =AB =1,BC =BD =CD ,∠OBA =∠CBD =60°,∴∠OBC =∠ABD ,且OB =AB ,BC =BD ,∴△OBC ≌△ABD (SAS ),∴∠BAD =∠BOC =60°,∴∠EAO =180°−∠OAB−∠BAD =60°,在Rt △AOE 中,AO =1,∠EAO =60°,∠OEA=30°,∴AE=2 AO=2,∴OE=2221-=3,∴点E 坐标(0,3),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坐标与图形性质,灵活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本题的关键.12.D解析:D【分析】由题意可知其为锐角等腰三角形或钝角等腰三角形,不可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应分开来讨论.【详解】解:①当为锐角等腰三角形时,如图:∵∠ADE =40°,∠AED =90°,∴∠A =50°,∴∠B=∠C=180502︒-︒ =65°; ②当为钝角等腰三角形时,如图:∵∠ADE =40°,∠AED =90°,∴∠BAC =∠ADE+∠AED =40°+90°=130°,∴∠B=∠C=1801302︒-︒ =25°.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三角形外角性质,分类讨论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13.【分析】根据作图过程可知AE 平分∠CAB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根据作图过程可知:AE 平分∠CAB ∵CB =8BE =5∴CE =BC ﹣BE =8﹣5=3∵∠C =90°∴EC ⊥AC ∴点E 到解析:【分析】根据作图过程可知AE 平分∠CAB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根据作图过程可知:AE 平分∠CAB ,∵CB =8,BE =5,∴CE =BC ﹣BE =8﹣5=3,∵∠C =90°,∴EC ⊥AC ,∴点E 到AB 的距离为3.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考查了作图-基本做图,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本的作图方法和理解角平分线的性质.14.21【分析】连接ADAM 由于△ABC 是等腰三角形点D 是BC 边的中点故AD ⊥BC 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AD 的长再根据EF 是线段AC 的垂直平分线可知点A 关于直线EF 的对称点为点CMA =MC 推出MC +解析:21【分析】连接AD ,AM ,由于△ABC 是等腰三角形,点D 是BC 边的中点,故AD ⊥BC ,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AD 的长,再根据EF 是线段AC 的垂直平分线可知,点A 关于直线EF 的对称点为点C ,MA =MC ,推出MC +DM =MA +DM≥AD ,故AD 的长为BM +MD 的最小值,由此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连接AD ,MA .∵△ABC是等腰三角形,点D是BC边的中点,∴AD⊥BC,∴S△ABC=12BC•AD=12×10×AD=80,解得:AD=16,∵EF是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点A关于直线EF的对称点为点C,MA=MC,∴MC+DM=MA+DM≥AD,∴AD的长为CM+MD的最小值,∴△CDM的周长最短=(CM+MD)+CD=AD+12BC=16+12×10=21.故答案是:21.【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熟知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5.【分析】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DE=∠B由AE=DE=1可得∠ADE=∠DAE易得∠DAE=∠B可得AC=BC易得结果【详解】解:∵DE∥BC∴∠ADE=∠B∵AE =DE=1∴∠ADE=∠DAE∴∠解析:【分析】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DE=∠B,由AE=DE=1,可得∠ADE=∠DAE,易得∠DAE=∠B,可得AC=BC,易得结果.【详解】解:∵DE∥BC,∴∠ADE=∠B,∵AE=DE=1,∴∠ADE=∠DAE,∴∠DAE=∠B,BC=3,∴AC=BC=3,∴CE=AC﹣AE=3﹣1=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关键是运用性质定理得出AC=BC=3.16.2或6【分析】分两种情形:当AE=AF时如图1中过点E作EH⊥AC于H证明AH=FH=CF=CD可得结论如图2中当AF=EF时点D与D重合此时CD=BC =6【详解】解:①当AE=EF时如图1中过点E解析:2或6【分析】分两种情形:当AE=AF 时,如图1中,过点E 作EH ⊥AC 于H .证明AH =FH =CF =CD ,可得结论,如图2中,当AF =EF 时,点D 与D 重合,此时CD =BC =6【详解】解:①当AE=EF 时,如图1中,过点E 作EH ⊥AC 于H .∵EA =EF ,EH ⊥AF ,∴AH =HF ,∵EA ⊥AD ,∴∠EAD =∠EHA =∠C =90°,∴∠EAH +∠CAD =90°,∠CAD +∠ADC =90°,∴∠EAH =∠ADC ,在△EHA 和△ACD ,EAH ADC EHA C AE DA ∠=∠⎧⎪∠=∠⎨⎪=⎩,∴△EHA ≌△ACD (AAS ),∴AH =CD ,EH =AC =CB .在△EHF 和△BCF 中,EFH BFC EHF C EH BC ∠=∠⎧⎪∠=∠⎨⎪=⎩,∴△EHF ≌△BCF (AAS ),∴FH =CF ,∴AH =FH =CF =CD ,∴CD =13AC =2, ②如图2中,当AF =EF 时,点B 与点D 重合,此时CD =BC =6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CD的长度为2或6故答案为:2或6【点睛】本题考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7.5【分析】将AD顺时针旋转60°得连结可得AD=DD′=AD′可证△ABD′≌△ACD(SAS)可得BD′=CD由BD′+DD′≥BD当BD′D三点在一线时BD最大BD最大=BD′+DD′=5【详解解析:5【分析】将AD顺时针旋转60°,得AD',连结BD',可得AD=DD′=AD′,可证△ABD′≌△ACD (SAS),可得BD′=CD,由BD′+DD′≥BD,当B、D′、D三点在一线时,BD最大,BD最大=BD′+DD′=5.【详解】解:∵将AD顺时针旋转60°,得AD',连结BD',则AD=DD′=AD′,∴△ADD′是等边三角形,又∵等边三角形ABC,∴∠BAC=∠D AD',∴∠BAD′+∠D′AC=∠CAD+∠D′AC=60°,∴AB=AC,AD′=AD,∴△ABD′≌△ACD(SAS),∴BD′=CD,∴BD′+DD′≥BD,当B、D′、D三点在一线时,BD最大,BD最大=BD′+DD′=CD+AD=2+3=5.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旋转变换,等边三角形判定与性质,掌握三角形旋转变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判定与性质,用三角形三边关系确定B、D′、D共线是解题关键.18.40°或70°或100°【分析】求出∠AOC根据等腰得出三种情况OE=CEOC=OEOC=CE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即可【详解】解:∵∠AOB=80°OC平分∠AOB∴∠AOC=4解析:40°或70°或100°【分析】求出∠AOC,根据等腰得出三种情况,OE=CE,OC=OE,OC=CE,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即可.【详解】解:∵∠AOB=80°,OC平分∠AOB,∴∠AOC=40°,①当E在E1时,OE=CE,∵∠AOC=∠OCE=40°,∴∠OEC=180°﹣40°﹣40°=100°;②当E在E2点时,OC=OE,则∠OCE=∠OEC=12(180°﹣40°)=70°;③当E在E3时,OC=CE,则∠OEC=∠AOC=40°;故答案为:100°或70°或40°.【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定义,等腰三角形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应用,用了分类讨论思想.19.【分析】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判定证明BD=AD 利用直角三角形中30°角的性质计算BD 即可得解【详解】∵∴∠A=30°∠ABC=120°∵∴∠CBD=90°BD=1∴∠DBA=30°∴∠DBA=∠A ∴ 解析:1.【分析】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判定,证明BD=AD ,利用直角三角形中30°角的性质计算BD 即可得解.【详解】∵AB BC =,30C ∠=︒,∴∠A=30°,∠ABC=120°,∵BD BC ⊥,2CD =,∴∠CBD=90°,BD=1,∴∠DBA=30°,∴∠DBA=∠A ,∴BD=AD ,∴AD=1.【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性质,并灵活运用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0.②④【分析】由平行线得到角相等由角平分线得角相等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逐一判断即得答案【详解】解:∵EF ∥BC ∴∠EDB=∠DBC ∠FDC=∠DCB ∵∠ABC 与∠ACB 的平分线交于 解析:②④【分析】由平行线得到角相等,由角平分线得角相等,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逐一判断即得答案.【详解】解:∵EF ∥BC ,∴∠EDB=∠DBC ,∠FDC=∠DCB ,∵∠ABC 与∠ACB 的平分线交于点D ,∴∠EBD=∠DBC ,∠FCD=∠DCB ,∴∠EDB =∠EBD ,∠FCD=∠FDC ,∴ED=EB ,FD=FC ,即△BED 和△CFD 都是等腰三角形;故②正确;∴△AEF 的周长为:AE+EF+AF=AE+ED+DF+AF=AB+AC ;故④正确;∵∠ABC 不一定等于∠ACB ,∴∠DBC 不一定等于∠DCB ,∴BD 与CD 不一定相等,故①错误.∵BE 与CF 无法判定相等,∴ED 与DF 无法判定相等,故③错误;综上,正确的有②④.故答案为:②④.【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平行线的性质;题目利用了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及等角对等边来判定等腰三角形;等量代换的利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1.(1)A (-3,0),B (0,4);(2)BC ;(3)P (-28,0)或(47,0)【分析】(1)令0x =,求得y ,令0y =,求得x ,即可求解;(2)设OC=a ,在Rt △ACM 中,利用勾股定理列式计算可求得43a =,即可求解; (3)分点P 在点A 的右边和左边两种情况讨论,分别作出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解即可.【详解】(1)令0x =,4443y x =+=, 令0y =,4043x =+,则3x =-, ∴点A 的坐标为(-3,0),点B 的坐标为(0,4);(2)设OC=a ,由折叠的性质可知:CM ⊥AB ,OC=CM=a ,OB=BM=4,由勾股定理得:5==,∴AM=1,在Rt △ACM 中,222AM MC AC +=,∴2221(3)a a +=-, ∴43a =, ∴222244()03341BC BO CO =+=+=; (3)如图,点P 在点A 的右边时,过P 作PG ⊥AB 于G , ∵点A 的坐标为(-3,0),点B 的坐标为(0,4),∴OA<OB ,∴点P 在点O 的右边,设PO= m ,则AP=3m +,∵APB 1122S AB PG AP OB =⨯=⨯, ∴()435PG m =+, ()()()22224333355AG AP PG m m m ⎡⎤=-=+-+=+⎢⎥⎣⎦, ∵∠PBA=45°,∴△BPG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435BG PG m ==+, ∵ AG BG AB +=,∴()()3433555m m +++=, 解得:47m =, 此时点P 的坐标为(47,0); 如图,点P 在点A 的左边时,过P 作PH ⊥AB 于H ,设PO= n ,则AP=n 3-, ∵APB 1122S AB PH AP OB =⨯=⨯, ∴()4n 35PH =-, ()()()22224333355AH AP PH n n n ⎡⎤=-=---=-⎢⎥⎣⎦, ∵∠PBA=45°,∴△BPH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435BH PH n ==-, ∵BH AH AB -=, ∴()()4333555n n ---=, 解得:28n =,此时点P 的坐标为(28-,0);综上,点P 的坐标为(28-,0)或(47,0) . 【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一次函数的性质,以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题的关键是作出合适的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解.22.(1)见详解;(2)15°【分析】(1)由AB =CB ,∠ABC =90°,AE =CF ,即可利用HL 证得Rt △ABE ≌Rt △CBF ;(2)由AB =CB ,∠ABC =90°,即可求得∠CAB 与∠ACB 的度数,即可得∠FCB 的度数,又由Rt △ABE ≌Rt △CBF ,即可求得∠EAB 的度数,再得出∠EAC 的度数即可.【详解】(1)证明:∵∠ABC =90°,∴△ABE 与△CBF 为直角三角形.∵在Rt △ABE 与Rt △BCF 中,AB BC AE CF⎧⎨⎩==, ∴Rt △ABE ≌Rt △CBF (HL );(2)∵AB =BC ,∠ABC =90°,∴∠BAC =∠ACB =45°,∵∠ACF =75°,∴∠FCB =30°,∵Rt △ABE ≌Rt △CBF ,∴∠EAB =∠FCB =30°,∴∠EAC =45°-30°=15°.【点睛】此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3.任务一:①依据1: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依据2:等量代换;依据3: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或等角对等边); ②A ;任务二:见解析;任务三:②③④【分析】任务一:①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等量代换以及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性质即可写出依据;②根据分析过程渗透的思想为转化的思想方法;任务二:仿照推导AB >AC 的方法证明AC >BC 即可证明结论正确;任务三:根据结论“在一个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小角对小边,等边对等角”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详解】解:任务一:①根据推导过程可知:依据1: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依据2:等量代换;依据3: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或等角对等边);故答案为: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等量代换;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或等角对等边);②根据推导过程体现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故选:A ;任务二:智慧小组的证明过程补充如下:证明:如图2,在∠BCA 的内部,作∠BCF=∠B ,CF 交AB 于点F .则CF=BF ,(等边对等角)在△ACF 中,AF+CF >AC ,∴AF+BF >AC ,∴AB >AC ;同理,如图,在∠ABC 的内部,作∠ABG=∠A ,BG 交AC 于点G ,如图,则AG=BG在△BCG 中,BG+CG >BC ,∴BG+CG >BC ,∴AC >BC∴AB >AC >BC .任务三:①∵AB >BC ,∴∠C >∠A ,错误;②∵在△ABC 中,AB >BC >AC ,∠C=89°,∴∠C >∠A >∠B ,又∠C=89°<90°,∴△ABC 是锐角三角形,正确;③∵Rt △ABC 中,∠B=90°,则最长边是斜边AC ,正确;④∵在△ABC 中,∠A=55°,∠B=70°,∴∠C=180°﹣∠A ﹣∠B=180°﹣55°﹣70°=55°,∴∠A=∠C∴AB=BC ,正确,故答案为:②③④.【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的边与角之间的不关系的推导及其应用,涉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等腰三角形的等角对等边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命题的证明等知识,掌握在一个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小角对小边这一性质的推导过程,会利用转化的思想进行命题的证明是解答的关键.24.(1)见解析;(2)126BFC ∠=︒.【分析】(1)由SAS 证明ABD ACE △≌△即可;(2)先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的20ACE ABD ∠=∠=︒再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47ABC ACB ∠=∠=︒,则27FBC FCB ∠=∠=︒,即可得出答案.【详解】(1)证明∵BAE CAD ∠=∠∴BAD CAE ∠=∠,在ABD △和ACE △中,AB AC BAD CAE AD AE =⎧⎪∠=∠⎨⎪=⎩,∴ABD ACE SAS △≌△();(2)解:∵ABD ACE △≌△,∴20ACE ABD ∠=∠=︒,∵AB =AC , ∴1(18086)472ABC ACB ∠=∠=︒-︒=︒, ∴472027FBC FCB ∠=∠=︒-︒=︒,∴1802727126BF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5.(1)∠ADE =20°;(2)△ADF 是等腰三角形,证明见解析;(3)AB=16.【分析】(1)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 和∠C ,求出∠BDE ,即可求出答案;(2)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等边对等角可求得∠FDC ,再根据三线合一和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可求得∠DAF 和∠ADF 得出它们相等即可得出△ADF 为等腰三角形;(3)可求得∠C=30°根据30°角所对直角边是斜边的一般可得FC ,可证明△ADF 为等边三角形即可求得AF ,从而求得AC ,继而求得AB .【详解】解:(1)∵在△ABC 中,AB=AC ,∠BAC=100°,∴∠B=∠C=12×(180°-∠BAC )=40°, ∵BD=BE ,∴∠BDE=∠BED=12×(180°-∠B )=70°, ∵在△ABC 中,AB=AC ,AD 是BC 边上的中线,∴AD ⊥BC ,∴∠ADB=90°,∴∠ADE=∠ADB-∠BDE=20°;(2)△ADF 是等腰三角形,理由是:∵CD 的垂直平分线MF 交AC 于F ,交BC 于M ,∴DF=CF ,∵∠C=40°,∴∠FDC=∠C=40°,∵AD ⊥BC ,∴∠ADC=90°,∴∠DAF=90°-∠C=50°,∴∠ADF=50°,∴∠DAF=∠ADF ,∴AF=DF ,∴△ADF 是等腰三角形;(3)∵∠BAC =120°,AB=AC ,∴∠B=∠C=12×(180°-∠BAC )=30°, 又∵AD 是BC 边上的中线,∴AD ⊥BC ,∴∠DAC=90°-∠C=60°,∵CD 的垂直平分线MF ,∴∠FMC=90°,DF=FC ,∴∠FDC=∠C=30°,∴∠ADF=∠ADC-∠FDC=60°,∠AFD=∠C+∠FDC=60°,∴△ADF 为等边三角形,AF=DF=FC ,∵MF=4,∴FC=2MF=8,∴AF= 8,∵AC=AF+CF=8+8=16,∵AB=AC ,∴AB=16.【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点,能综合运用定理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26.(1)BON ∠;AOW ∠;(2)①见解析;②24︒,见解析【分析】(1)根据互余,平角的定义判断即可;(2)①作出角平分线即可;②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POE ,再求出∠NOP 即可解决问题;【详解】(1)90180AOB WOE ︒∠=∠=︒,,90AOW BOE ∴∠+∠=︒,90NOB BOE ∠+∠=︒, ∴图中与∠BOE 互余的角是BON ∠和AOW ∠;故答案为:BON ∠和AOW ∠;(2)①如图所示:②132AOE ∠=︒,OP 平分AOE ∠,1132662POE ∴∠=⨯︒=︒, 90NOE ∠=︒,906624NOB ∴∠=︒-︒=︒,∴点P 在点O 北偏东24︒的方向上;【点睛】本题考查了作图-应用与设计,角平分线的定义,方向角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初二数学图形与证明试题

初二数学图形与证明试题

初二数学图形与证明试题1.如图,在△ABC中,∠A=36°,AB=AC,BD是△ABC的角平分线,若在边AB上截取BE=BC,连接DE,则图中等腰三角形共有()A.2个B.3个C.4个D.5个【答案】D【解析】在△ABC中,∠A=36°,AB=AC,求得∠ABC=∠C=72°,且△ABC是等腰三角形.因为BD是△ABC的角平分线所以∠ABD=∠DBC=36°所以△ABD是等腰三角形.在△BDC中有三角形的内角和求出∠BDC=72°所以△BDC是等腰三角形.所以BD=BC=BE 所以△BDE是等腰三角形.所以∠BDE=72°, 所以∠ADE=36°, 所以△ADE是等腰三角形.共5个.故选D.【考点】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内角和、外角和,平角的定义.2.(本题满分8分)如图,已知□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四边形OCED为菱形.(1)求证:□ABCD是矩形;(2)连接AE、BE,AE与BE相等吗?请说明理由.【答案】(1)参见解析;(2)相等,理由参见解析.【解析】(1)利用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证得结论.(2)证明AE,BE,所在的三角形:△ADE≌△BCE,证得结论.试题解析:(1)∵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AC=2OC,BD=2OD,∵四边形OCED是菱形∴OC=OD∴AC=BD又∵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BCD是矩形.(2)∵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ADC=∠BCD=90º,∵四边形OCED是菱形,∴ DE=CE,∴∠EDC=∠ECD,∴∠EDC+∠ADC =∠ECD+∠BCD,∴∠ADE=∠BCE,∴△ADE≌△BCE (SAS),∴AE=BE.【考点】1.矩形性质与判定;2.菱形性质的应用;3.证线段相等的方法.3.如图,已知△ABC的面积为24,点D在线段AC上,点F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且,四边形DCFE是平行四边形,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8B.6C.4D.3【答案】A.【解析】如图,过点A作AM⊥BC于点M,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由四边形DCFE是平行四边形可得DE=CF,又因,DE=CF可得BC=3DE,所以,即.所以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8.故答案选A.【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4.如图,在□ABCD中,AD=6,AB=4,DE平分∠ADC交BC于点E,则BE的长是()A.2B.3C.4D.5【答案】A.【解析】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AD=BC=6,AB=CD=4,再由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定义可证得∠CED=∠CDE,所以CE=CD=4,即可得BE=BC-CE=6-4=2.故答案选A.【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5.如图,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交于点O,从下列条件:①AD∥BC,②AB=CD,③AO=CO,④∠ABC=∠ADC中选出两个可使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则你选的两个条件是.(填写一组序号即可)【答案】①③【解析】根据AD∥BC可得∠DAO=∠OCB,∠ADO=∠CBO,再根据AO=CO得出△AOD≌△COB,从而得出BO=DO,最后根据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可得答案.【考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6.(3分)如图,在正方形ABCD的内部作等边△ADE,连接BE,CE,则∠BEC的度数为.【答案】150°.【解析】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D=DE,∠ADE=60°,由正方形的性质可得AD=DC,∠ADC=90°,所以DE=DC,CDE=∠ADC﹣∠ADE=90°﹣60°=30°,再根据等边对等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CED=∠ECD=(180°﹣30°)=75°,同理可得∠AEB=75°,所以∠BEC=360°﹣75°×2﹣60°=150°.【考点】正方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7.若一个正方形的面积为8,则这个正方形的边长为()A.4B.2C.D.8【答案】B【解析】正方形的面积等于正方形边长的平方,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根据题意可得:=8,则x==2.【考点】正方形的性质8.(3分)下列各组数据中,不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7,24,25B.1.5,2,2.5C.,1,D.40,50,60【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已知三角形三边的长,只要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加以判断即可.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只要验证两小边的平方和是否等于最长边的平方即可.解:A、72+242=625=252,故是直角三角形,不符合题意;B、1.52+22=6.25=2.52,故是直角三角形,不符合题意;C、12+()2==()2,故是直角三角形,不符合题意;D、402+502=4100≠602,故不是直角三角形,符合题意.故选:D.【考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9.已知E为平行四边形ABCD外一点,AE⊥CE,BE⊥DE,求证:平行四边形ABCD是矩形.【答案】详见解析.【解析】如图,连接AC、BD交于点O,连接OE,已知AE⊥CE,BE⊥DE,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得到OE=AC=BD,进而得到AC=BD,根据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即可判定平行四边形ABCD是矩形..试题解析:证明:连接AC、BD交于点O,连接OE,∵AE⊥CE,BE⊥DE,∴OE=AC=BD,∴AC=BD,∵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ABCD为矩形.【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矩形的判定.10.如图,▱ABCD的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AB⊥AC,若AB=4,AC=6,则BD的长是()A.8B.9C.10D.11【答案】C.【解析】∵▱ABCD的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BO=DO,AO=CO,∵AB⊥AC,AB=4,AC=6,∴BO=,∴BD=2BO=10,故选C.【考点】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勾股定理.11.(8分)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延长BC至E,使CE=BC,连接AC,DE,求证:AC=DE.【答案】见试题解析【解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定理即可得到结论.试题解析: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D=BC,AD∥BC,∵CE=BC,∴AD∥CE,AD=CE,∴四边形ACED是平行四边形,∴AC=DE.【考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12.长方形纸片ABCD中,AD=4cm,AB=10cm,按如图方式折叠,使点B与点D重合,折痕为EF,求DE的长.【答案】【解析】设DE=xcm,在折叠的过程中,BE=DE=x,AE=AB﹣BE=10﹣x,△ADE中,DE2=AE2+AD2,即x2=(10﹣x)2+16.∴x=(cm).【考点】勾股定理;翻折变换(折叠问题).13.如图,在平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P为线段BC上一点(除端点外),连接PO并延长交AD于点Q,延长BC到点E,使CE=BC,连接DE.(1)求证:BP=DQ;(2)已知AB=5,AC=6,若CD=BE,求△BDE的周长.【答案】见试题解析【解析】(1)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AD∥BC,OB=OD,AD=BC,CD=AB,得出∠OBP=∠ODQ,由ASA证明△BOP≌△DOQ,得出对应边相等即可;(2)先证明四边形ACED是平行四边形,得出DE=AC=6,再证明△BDE是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D,即可得出结果.试题解析:(1)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OB=OD,AD=BC,CD=AB,∴∠OBP=∠ODQ,在△BOP和△DOQ中,,∴△BOP≌△DOQ(ASA),∴BP=DQ;(2)解:∵AD=BC,CE=BC,∴AD=CE=BC,∵AD∥BC,∴AD∥CE,∴四边形ACED是平行四边形,∴DE=AC=6,∵CD=BE,∴∠BDE=90°,BE=2CD=2AB=10,∴BD===8,∴△BDE的周长=BD+BE+DE=8+10+6=24.【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14.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CD是AB边上的高,AB=13cm,BC=12cm,AC=5cm,求:(1)CD的长;(2)作出△ABC的边AC上的中线BE,并求出△ABE的面积.(10分)【答案】(1)cm;(2)15cm2.【解析】(1)由勾股定理求得AB==13cm,再由S△ABC=×BC×AC=AB•CD即可求得CD的长;(2)已知BE为△ABC的边AC上的中线,根据S△ABE =S△ABC即可得△ABE的面积.试题解析:解:∵∠ACB=90°,BC=12cm,AC=5cm,∴AB==13cm,∵S△ABC=×BC×AC=30cm2,∴AB•CD=30,∴CD=cm;如图∵E为AC的中点,∴S△ABE =S△ABC=×30=15cm2.【考点】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面积的两种表示法;三角形的中线的性质.15.如图所示,折叠长方形一边AD,点D落在BC边的点F处,已知BC=10厘米,AB=8厘米,求EC的长。

初二数学证明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数学证明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数学证明试题答案及解析1.如图的算式中字母ABC分别表示各不相同的一个数字,则B= .【答案】6【解析】利用竖式左侧5+5+9=19,结果下面为1,也就是前面7+8+B相加后进位是2,故C=2,2+4+4=10,则7+8+B=21.解:∵竖式左侧5+5+9=19,结果下面为1,∴C=2,∵2+4+4=10,应进位1,∴7+8+1+B=22,∴B=6.故答案为:6.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推理与论证,根据加法法则分别分析得出C的值是解题关键.2.元旦联欢会上,林老师跟同学们玩猜匣游戏,礼物放在一只匣子中,谁猜中谁就可以得到这个礼物.三只匣子上都各有一句话.红匣子:礼物不在黄匣中;黄匣子:礼物不在此匣中;绿匣子:礼物在此匣中.林老师向同学们交了底:这三句话中,至少有一句是真的,而且至少有一句是假的.你猜猜看,礼物放在匣子中.【答案】红【解析】根据这三句话中,至少有一句是真的,而且至少有一句是假的,可以分别分析假设正确与否得出答案.解:根据红匣子:礼物不在黄匣中;黄匣子:礼物不在此匣中可以认为是对的,则绿匣子:礼物在此匣中,可以认为是错的.所以答案就是在红匣子.故答案为:红.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推理论证,根据已知假设命题的真伪是解题关键.3.小明同学每天早上6:00钟起床,穿衣需要5min,煮早饭需要7min,他洗脸刷牙需要5min,吃早饭需要8min,吃完早饭就去上学,小明同学从开始起床到吃完早饭仅需要min.【答案】18【解析】本题需先根据题意得出最节省时间的方法,然后即可求出最少需要多少时间.解:小明起床后先煮饭需要7分钟,在煮饭的同时穿衣服需要5分钟、再刷牙需要5分钟,这时饭已煮完,在吃早饭需要8分钟所以小明同学从开始起床到吃完早饭仅需要18分钟.故答案为18.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推理与论证,在解题时要注意统筹方法的应用.4.甲乙两个布袋中各有12个大小一样的小球,且都是红、白、蓝各4个.从甲袋中拿出尽可能少且至少两个颜色一样的球放入乙袋中,再从乙袋中拿出尽可能少的球放入甲袋中,使甲袋中每种颜色的球不少于3个,这时甲袋中有个球,乙袋中有个球(拿出时不能看).【答案】19球,5球【解析】注意满足题中的要求:从甲袋中拿出尽可能少且至少两个颜色一样的球放入乙袋中,则从甲袋拿出最少要4个;再从乙袋中拿出尽可能少的球放入甲袋中,使甲袋中每种颜色的球不少于3个,则最少要拿11个,据此求解.解:从甲袋拿出最少要4个,才可以保证至少有两个颜色一样的球.不妨设是白球拿了两个,红蓝各拿了一个,现在乙袋中有5红,5蓝,6白,一袋中有3红3蓝2白;再从乙袋中拿球保证至少有一个白球就可以保证一袋每种颜色球都不少于3个,而乙袋5红,5蓝,6白,保证至少拿到一个白球,最少要拿11个,即刚好是5红,5蓝,1白.这样最后甲袋有12﹣4+11=19球,乙袋12+4﹣11=5球.点评: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尽量满足题中的要求,即是求解的途径.5.如图,电路中有4个电阻和一个电流表A,若没有电流通过电流表A,问电阻器断路的可能情况共有种.【答案】8+3=11种【解析】要使没有电流通过电流表A,则若总路上的电阻是断开的,其它的三个电阻无论是断开,还是通的都可以,共有23=8种情况;若总路上的电阻是通的,则每一个支路都不能是通的,所以下面的电阻一定是断开的,上面的两个电阻只要有一个是断开的即可,有3种情况.故共有11种情况.解:本题分两种情况:①若主路的电阻不通,那么这个电路必为断路.因此共有2×2×2=8种可能;②若主路的电阻通电,那么两条支路必须同时为断路,因此共有3种可能.故电阻器断路的可能情况共有8+3=11种.点评:此题的学科综合性较强,能够结合物理中的知识进行分析求解是解答本题的关键.6.有一地球同步卫星A与地面四个科研机构B、C、D、E,它们两两之间可以互相接发信息,由于功率有限,卫星及每个科研机构都不能同时向两处发送信息(如A不能同时给B、C发信息,它可先发给B,再发给C),它们彼此之间一次接发信息的所需时间如右图所示.则一个信息由卫星发出到四个科研机构都接到该信息时所需的最短时间为.【答案】4【解析】首先卫星A传递信息给B用时1(秒),然后B传给C(3秒);同时卫星传给E(1秒),信息传给D和C的时候同时进行,所有动作在4秒钟内结束.解:开始的时候,时间0秒,卫星传给B(1秒)第1秒钟时候,B传给C(3秒);同时卫星传给E(1秒),第2秒钟的时候,E传给D,所有动作在4秒钟内结束,故接到该信息时所需的最短时间为4秒,故答案为4.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推理与论证的知识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卫星传递信息的同时性,此题难度不大.7.某学生连续观察了n天的天气情况,观察结果是:①共有5个下午是晴天;②共有7个上午是晴天;③共有8个半天是雨天;④下午下雨的那天上午是晴天,则该学生观察的天数n= .【答案】10【解析】他们每天上午、下午各测一次,七次上午晴,五次下午晴,共下八次雨,所以共测了20次,所以这个学生工观察了10天.解:由题意,知:这位学生每天测两次,总共测的次数为7+5+8=20;因此x=20÷2=10(天).故答案为:1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推理论证,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得到学生观察天气的规律:每天上午、下午各测一次.8.为了从500只外形相同的鸡蛋中找到唯一的一只双黄蛋,检查员将这些鸡蛋按1﹣500的顺序排成一列,第一次先从中取出序号为单数的蛋,发现其中没有双黄蛋,他将剩下的蛋的原来位置上又按1﹣250编号(即原来的2号变为1号,原来的4号变成2号,…,原来的500号变成250号).又从中取出新序号为单数的蛋进行检查,任没有发现双黄蛋,…,如此下去,检查到最后的一个是双黄蛋,问这只双黄蛋最初的序号是.【答案】256【解析】根据题意,知第一次剩下的是原来编号中的偶数,有250个,第二次剩下的4的倍数,即22的倍数,剩下125个,第三次剩下的是23的倍数,剩下62个,以此类推,最后剩下1个,则需取8次,即剩下28=256.解:根据分析,知最后剩下的是号是28=256.点评:此题要能够正确分析每一次取走的是原来的什么号数以及每一次剩下的个数.9.甲、乙、丙、丁和小强五位同学单循环比赛象棋,到现在为止甲已经赛了四盘,乙赛了三盘,丙赛了二盘,丁赛了一盘,则小强赛了盘.【答案】2【解析】根据甲赛的盘数,可知甲与乙、丙、丁和小强4人各赛了一盘.然后探究乙、丙、丁和小强4人之间赛的盘数(设小强赛的盘数为x),进而得到小强赛的总盘数.解:乙、丙、丁和小强除去与甲赛的一盘后,在他们之间赛的盘数分别是:2、1、0、x.即丁只和甲赛了一盘,没与乙、丙、小强比赛,则乙、丙、小强之间赛的盘数分别为2、1、x,假设丙与小强赛了一盘,那么乙赛的两盘都是与小强赛的,这与单循环比赛相矛盾,是不可能的,所以丙与乙赛了一场,乙又与小强赛了一盘,小强与甲也赛了一盘,故小强共赛了2盘.故填2.点评: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利用数学知识进行探讨、解答实际问题.10.10位小运动员,他们着装的运动服号码分别是1﹣10,能否将这10位运动员按某种顺序站成一排,使得每相邻3名运动员号码数之和都不大于15?【答案】不可能【解析】首先计算所有的号码之和是55,若每相连的3个号码数都不大于15,则前9个号码数的和不大于3×15=45,这样导致第10个号码必须为10;同理,后9个号码的和不大于45,可得出第一个号码必须为10,显然这是不可能的.解:不能.理由如下:因为所有号码的总和为55,如果每相连的3个号码数都不大于15,则前9个号码数的和不大于3×15=45,故第10个号码数不小于10,即只能为10.同理,后9个号码数的和不大于45,故第1个号码数不小于10,因此,也必须为10,显然这是不可能的.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能够根据总数的和以及每相连的3个号码数都不大于15,进行综合分析.11.问:在8×8的国际象棋盘上最多可以放多少个“+”字形(其中每个“+”字形占据棋盘的5个小方格),使得任意两个“+”字形不重叠,且每个“+”字形都不超出棋盘的边界?证明你的结论.【答案】8个【解析】本题可根据小“+”字形的中心来求,那么小“+”字形的中心应该在6×6的方格中,每3×3的方格中最多可放2个因此“+”字形的最多的个数为8个. 解:8个.证明:设“+”字形的中心为中间的那个方格,显然所有的中心在6×6的方格内,而每个3×3的方格内最多放2个中心, 6×6的棋盘内够有3×3的个数为6×6÷(3×3)=4, 因此最多的个数应该是4×2=8个.点评: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找到所求的量的等量关系.12. 10名棋手参加比赛,规定:每两名棋手间都要比赛一次,胜者得2分,下和各得1分,输者得0分.比赛结果表明:棋手们所得分数各不相同,前两名棋手没输过,前两名的总分之和比第三名多20分,第四名得分与后四名得分总和相等,那么前六名得分分别是多少? 【答案】17,16,13,12,11,9【解析】先设第k 名选手的得分为a k (1≤k≤10),得出a 1、a 2的值,再根据得出a 4≥12,求出a 3,再根据a 1≤a 3﹣1=12,求出a 4,最后根据a 1+a 2+a 3+…a 8+a 9+a 10=90分别求出a 5、a 6的值.解:设第k 名选手的得分为a k (1≤k≤10),依题意得:a 1>a 2>a 3>…a 9>a 10a 1≤1+2×(9﹣1)=17,a 2≤a 1﹣1=16,a 3+20=a 1+a 2,∴a 3≤13 ①,又后四名棋手相互之间要比赛=6场,每场比赛双方的得分总和为2分,∴a 7+a 8+a 9+a 10≥12,∴a 4≥12而a 3≥a 4+1≥13,②∴由①②得:a 3=13,∴a 1+a 2=33,∴a 1=17,a 2=16,又∵a 1≤a 3﹣1=12,∴a 4=12, ∵a 1+a 2+a 3+…a 8+a 9+a 10=×2=90,∴17+16+13+12+a 5+a 6+12=90,而a 5+a 6≤a 5+a 5﹣1,即:a 5≥10\frac{1}{2},又a5<a 4=12, ∴a 5=11,a 6=9,故前六名得分分别是:17,16,13,12,11,9.点评:本题考查了推理与论证;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找到所求的量的等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3. 我们的数学教材中有一个“抢30的游戏”,现在改为“甲、乙二人抢20”的游戏.游戏规则是:甲先说“1”或“1、2”乙接着甲的数往下说一个或两个数,然后又轮到甲再接着乙的数往下说一个或两个数,甲、乙反复轮流说,每次每人说一个或两个数都可以,但不能连续说三个数,也不能一个数也不说.谁先抢到20,谁就获胜.因为甲先说,你认为谁会获胜?请你分析获胜策略、推理说明获胜的道理. 【答案】第一个人必胜【解析】第一个人可以两个两个的说,也可以一个一个的说,还可以有时说一个,有时说两个,但不论第二个人怎样变化,2,5,8,11,17,20这些数的主动权都在第一个人手中. 解:第一个人必胜;因为是第一个人先说,所以主动权在第一个人,他肯定按2,5,8,11,17,20,报数,故第一个人必胜.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推理与论证,解答此题需要逆向思维,因为是抢20,故应先从20倒推,20,17,11,8,5,2的顺序.14. 成都七中学生网站是由成都七中四大学生组织共同管理的网站,该网站是成都七中历史上首次由四大学生组织共同合作建成的一个学生网站,其内容囊括了成都七中学生学习及生活的各个方面.某学生在输入网址“http :∥www .cdqzstu .com”中的“cdqzstu .com”时,不小心调换了两个字母的位置,则可能出现的错误种数是( ) A .90 B .45 C .88 D .44【答案】D【解析】“cdqzstu .com”中字母有10个.相同字母有2个.若第一个错误的字母是第一个字母c ,那么c 和它后面除c 外任何一个字母调换后都可能出现错误,则错误的种类可能有8种.若第1个错误的字母是第二个字母d ,排除和第一个字母已经计算过的错误后,可能出现的错误应该有8种,按照此种方法,错误的种类依次为:7,6,5,4,3,2,1;共有:16+7+6+5+4+3+2+1=44种.解:“cdqzstu.com”中共有10个字母;若c与后面的字母分别调换,则有:10﹣1=9种调换方法;依此类推,调换方法共有:9+8+7+…+1=45种;由于10个字母中,有两个字母相同,因此当相同字母调换时,不会出现错误.因此出现错误的种数应该是:45﹣1=44种.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时需注意:相同字母调换后结果不会出现错误.15.图中小圆圈表示网络的结点,结点之间的连接表示它们有网线相连,相连标注的数字表示该段网线单位时间内可以通过的最大信息量.现从结点A向结点B传递信息,若信息可以分开沿不同路线同时传递,则单位时间内传递的最大信息量为()A.11B.10C.8D.7【答案】C【解析】先找出从结点A向结点B传递信息可沿A﹣C﹣B和A﹣D﹣B路线同时传递,再找出每条路线通过的最大信息量,然后相加即可得到答案.解:由于信息可以分开沿不同路线同时传递,所以从结点A向结点B传递信息可经过结点D和结点B;又因为从结点A到结点D的最大信息量为5,从结点C到结点B的最大信息量为3,所以从结点A向结点B传递信息,若信息可以分开沿不同路线同时传递,则单位时间内传递的最大信息量为5+3=8.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推理与论证的方法:先分析题目所给的条件或要求,然后通过推理得到相关的结论.16.在一次1500米比赛中,有如下的判断:甲说:丙第一,我第三;乙说:我第一,丁第四;丙说:丁第二,我第三.结果是每人的两句话中都只说对了一句,则可判断第一名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B【解析】假设甲说的前半句话是正确的,即丙第一,则乙的后半句是正确的,即丁第四,则丙说的后半句应是正确的,出现矛盾,所以必须是甲说的后半句是正确的,即甲第三,所以丙说的前半句是正确的,即丁第二,所以乙说的前半句是正确的,即乙第一.解:根据分析,知第一名应是乙.故选B.点评:此类题应从假设出发,经过推理,如果得到矛盾,则假设错误,再进一步推理即可.17.某市初中12支排球队进行比赛,如果采用单循环赛制,一共举行几场比赛()A.11B.12C.66D.72【答案】C【解析】一共有12支球队,每支队伍要比赛的场数为11场,因此共需比赛(12×11)场,由于采用单循环赛制,因此需将重复的比赛场数去掉,即比赛的场数为(12×11)÷2=66场.解:由于采用单循环赛制,则一共举行的比赛场数为:(12×11)÷2=66(场).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单循环赛的规则,即:每两个队只比赛一场.18.用锯锯木,锯会发热;用锉锉物,锉会发热;在石头上磨刀,刀会发热,所以物体摩擦会发热.此结论的得出运用的方法是()A.观察B.实验C.归纳D.类比【答案】C【解析】由多种现象得到一个规律属于归纳.解:由多种现象得到一个规律属于归纳.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归纳的形成.所谓归纳,是指通过对特例的分析来引出普遍结论的一种推理形式.它由推理的前提和结论两部分构成:前提是若干已知的个别事实,是个别或特殊的判断、陈述,结论是从前提中通过推理而获得的猜想,是普遍性的陈述、判断.19.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猜测自己的数学成绩,甲说:“如果我得优,那么乙也得优”;乙说:“如果我得优,那么丙也得优”;丙说:“如果我得优,那么丁也得优”,大家都没有说错,但只有三个人得优,请问甲、乙、丙、丁中谁没有得优()A.甲B.乙C.丙D.丁【答案】A【解析】此题含有一个隐含条件,也就是丁没有说:如果我得优,那么甲也得优…解题可以从这里突破.也就是丁得优,而甲不得优.由此进行推理即可得到结论.解:∵这个题还有一个隐含条件,也就是丁没有说:如果我得优,那么甲也得优…,也就是丁得优,而甲不得优.如果甲不得优,乙可得可不得优;如果乙不得优,而丁可以得优也可以不得优;如果丁一定要得优,因为题中说有3人得优,所以按反推法,有丙也得优;如果问题是1人得优,那肯定是丁,如果2人得优,那肯定是丁、丙.如果3人得优,那肯定是丁、丙、乙.故选A.点评:此题比较麻烦,首先要找出题目的隐含条件,然后利用隐含条件进行推理才能正确得出结论.20. A、B、C、D、E五支球队进行单循环比赛(每两支球队间都要进行一场比赛),当比赛进行到一定阶段时,统计A、B、C、D四个球队已赛过的场数,依次为A队4场,B队3场,C队2场,D队1场,这时,E队已赛过的场数是()A.1B.2C.3D.4【答案】B【解析】首先利用已知得出A队必须和B、C、D、E这四个球队各赛一场,进而得出B队只能和C、D、E中的两个队比赛,再利用D队只赛过一场,得出B队必须和C、E各赛1场,即可得出E队赛过2场.解:A、B、C、D、E五支球队进行单循环比赛,已知A队赛过4场,所以A队必须和B、C、D、E这四个球队各赛一场,已知B队赛过3场,B队已和A队赛过1场,那么B队只能和C、D、E中的两个队比赛,又知D队只赛过一场(也就是和A队赛过的一场),所以B队必须和C、E各赛1场,这样满足C队赛过2场,从而推断E队赛过2场.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推理论证,利用A队比赛场数得出B队、D队比赛过的对应球队是解题关键.。

初二数学证明题(精选多篇)

初二数学证明题(精选多篇)

初二数学证明题(精选多篇)第一篇:初二数学证明题初二数学证明题1、如图,ab=ac,∠bac=90°,bd⊥ae于d,ce⊥ae于e.且bd&gt;ce ,证明bd=ec+ed.解答:证明:∵∠bac=90°,ce⊥ae,bd⊥ae,∴∠abd+∠bad=90°,∠bad+∠dac=90°,∠adb=∠aec=90°.∴∠abd=∠dac.又∵ab=ac,∴△abd≌△cae(aas).∴bd=ae,ec=ad.∵ae=ad+de,∴bd=ec+ed.2、△abc是等要直角三角形。

∠acb=90°,ad是bc边上的中线,过c做ad的垂线,交ab于点e,交ad于点f,求证∠adc=∠bde解:作ch⊥ab于h交ad于p,∵在rt△abc中ac=cb,∠acb=90°,∴∠cab=∠cba=45°.∴∠hcb=90°-∠cba=45°=∠cba.又∵中点d,∴cd=bd.又∵ch⊥ab,∴ch=ah=bh.又∵∠pah+∠aph=90°,∠pcf+∠cpf=90°,∠aph=∠cpf,∴∠pah=∠pcf.又∵∠aph=∠ceh,在△aph与△ceh中∠pah=∠ech,ah=ch,∠pha=∠ehc,∴△aph≌△ceh(asa).∴ph=eh,又∵pc=ch-ph,be=bh-he,∴cp=eb.在△pdc与△edb中pc=eb,∠pcd=∠ebd,dc=db,∴△pdc≌△edb(sas).∴∠adc=∠bde.2证明:作oe⊥ab于e,of⊥ac于f,∵∠3=∠4,∴oe=of.(问题在这里。

理由是什么埃我有点不懂)∵∠1=∠2,∴rt△obe≌rt△ocf(hl).∴∠5=∠6.∴∠1+∠5=∠2+∠6.即∠abc=∠acb.∴ab=ac.∴△abc是等腰三角形过点o作od⊥ab于d过点o作oe⊥ac于e再证rt△aod≌rt△aoe(aas)得出od=oe就可以再证rt△dob≌rt△eoc(hl)得出∠abo=∠aco再因为∠obc=∠ocb得出∠abc=∠abc得出等腰△abc41.e是射线ab的一点,正方形abcd、正方形defg有公共顶点d,问当e在移动时,∠fbh的大小是一个定值吗?并验证(过f作fm⊥ah于m,△ade全等于△mef证好了)2.三角形abc,以ab、ac为边作正方形abmn、正方形acpq1)若de⊥bc,求证:e是nq的中点2)若d是bc的中点,∠bac=90°,求证:ae⊥nq3)若f是mp的中点,fg⊥bc于g,求证:2fg=bc3.已知ad是bc边上的高,be是∠abc的平分线,ef⊥bc于f,ad与be交于g求证:1)ae=ag(这个证好了)2)四边形aefg是菱形第二篇:初二数学证明题测试例1、如图,ab∥cd,且∠abe=120°,∠cde=110°,求∠bed的度数。

初二上册数学证明练习题

初二上册数学证明练习题

初二上册数学证明练习题证明1: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三角形是平面上三个点的连接线段,我们需要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

证明:设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为A、B、C,现证明A+B+C=180度。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画一条线段,将三角形分成两个小三角形,如下图所示:A/ \/ \/____\B C对于三角形ABC,我们将其分成两个小三角形ABD和ACD。

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我们可以知道直角三角形ABD的内角B = 90度。

同样地,直角三角形ACD的内角C = 90度。

而根据全角的性质,我们知道直线AD上的所有内角之和为180度。

即,由于直线AD是三角形ABC的边,我们可以得出等式:B + A + C = 180度。

综上所述,我们证明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

证明2: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正方形是一个具有四个相等边且四个内角均为直角的四边形,我们需要证明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

证明: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a,对角线AC和BD的长度分别为d1和d2。

我们需要证明d1 = d2。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连接顶点A和顶点C,构成直角三角形ACD 和直角三角形ABC。

根据勾股定理,我们可以得到直角三角形ACD的斜边AC的长度为d1:AC² = AD² + CD²同样地,我们可以得到直角三角形ABC的斜边AC的长度为d2:AC² = AB² + BC²因为正方形的边长均为a,所以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等式:AD = CD = BC = AB = a将以上等式代入勾股定理的公式中,我们可以得到:d1 = a² + a² = 2a²d2 = a² + a² = 2a²因此,d1 = d2。

综上所述,我们证明了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

证明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平行四边形是具有两对平行的边的四边形,我们需要证明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初二数学图形与证明试题

初二数学图形与证明试题

初二数学图形与证明试题1. 如图,在△ABC 中,∠ACB=90°,∠B=30°,AC=1,AC 在直线l 上.将△ABC 绕点A 顺时针旋转到位置①,可得到点P 1,此时AP 1=2;将位置①的三角形绕点P 1顺时针旋转到位置②,可得到点P 2,此时AP 2=2+;将位置②的三角形绕点P 2顺时针旋转到位置③,可得到点P 3,此时AP 3=3+;…,按此规律继续旋转,直到得到点P 2014为止,则P 1P 2014=( ).A .2012+671B .2013+671C .2014+671D .2015+671【答案】B .【解析】从整个运动过程分析,可以判断该旋转变换在做以3为周期的周期运动,此为解题的关键性结论;由=,,…可以发现线段(n 为大于1的自然数)的长存在等差关系,运用此规律即可解决问题,而2012=670×3+2,所以=.故选:B .【考点】旋转的性质;图形的变化规律类问题.2. 如图,在△ABC 中,∠C =90°,∠BAC 的角平分线AD 交BC 于点D ,CD=2,则点D 到AB 的距离等于 .【答案】2.【解析】∵∠C =90°,AD 平分∠BAC ,CD=2,∴点D 到AB 的距离等于2,根据角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考点】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运用.3. 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的面积是32,点0是平行四边形ABCD 对角线的交点,OE ∥AD 交CD 于点E, OF ∥AB 于点F ,那么△EOF 的面积是______________.【答案】4.【解析】∵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OB=OD,∴S △BOC =S △DOC ,∵OE ∥AD,OA=OC,∴CE=DE,∴S △OCE =S △DOE ,同理CF=BF,S △BOF =S △COF ,∴S △OEF =S 四边形OFCE =S △BCD ,∵平行四边形ABCD 的面积是32,∴△BCD 的面积是16,∴S △OEF =S △BCD =×16=4.【考点】1.平行四边形性质;2.三角形中位线定理;3.三角形面积计算.4. (10分)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4cm ,BC=8cm ,AC 的垂直平分线EF 分别交AD ,BC于点E,F,垂足为点O.(1)连接AF,CE,求证:四边形AFCE为菱形。

初中数学证明题练习5套(含答案)

初中数学证明题练习5套(含答案)

初中数学证明题练习5套(含答案)(一)1、已知:如图,O 是半圆的圆心,C 、E 是圆上的两点,CD ⊥AB ,EF ⊥AB ,EG ⊥CO .求证:CD =GF .(初二)证明:过点G 作GH ⊥AB 于H ,连接OE ∵EG ⊥CO ,EF ⊥AB∴∠EGO=90°,∠EFO=90° ∴∠EGO+∠EFO=180° ∴E 、G 、O 、F 四点共圆 ∴∠GEO=∠HFG∵∠EGO=∠FHG=90° ∴△EGO ∽△FHG∴FG EO =HGGO∵GH ⊥AB ,CD ⊥AB ∴GH ∥CD ∴CD CO HG GO = ∴CD CO FG EO = ∵EO=CO ∴CD=GF 2、已知:如图,P 是正方形ABCD 内部的一点,∠PAD =∠PDA =15°。

求证:△PBC 是正三角形.(初二) 证明:作正三角形ADM ,连接MP ∵∠MAD=60°,∠PAD=15° ∴∠MAP=∠MAD+∠PAD=75° ∵∠BAD=90°,∠PAD=15°∴∠BAP=∠BAD-∠PAD=90°-15°=75° ∴∠BAP=∠MAP ∵MA=BA ,AP=AP ∴△MAP ≌△BAP∴∠BPA=∠MPA ,MP=BP 同理∠CPD=∠MPD ,MP=CP ∵∠PAD =∠PDA =15°∴PA=PD ,∠BAP=∠CDP=75° ∵BA=CD∴△BAP ≌∠CDP ∴∠BPA=∠CPD∵∠BPA=∠MPA ,∠CPD=∠MPD ∴∠MPA=∠MPD=75°∴∠BPC=360°-75°×4=60°∵MP=BP ,MP=CP ∴BP=CP ∴△BPC 是正三角形3、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M 、N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BC 的延长线交MN 于E 、F .求证:∠DEN =∠F .证明:连接AC ,取AC 的中点G,连接NG 、MG ∵CN=DN ,CG=DG∴GN ∥AD ,GN=21AD∴∠DEN=∠GNM ∵AM=BM ,AG=CG∴GM ∥BC ,GM=21BC∴∠F=∠GMN ∵AD=BC ∴GN=GM∴∠GMN=∠GNM ∴∠DEN=∠F(二)1、已知:△ABC 中,H 为垂心(各边高线的交点),O 为外心,且OM ⊥BC 于M . (1)求证:AH =2OM ;(2)若∠BAC =600,求证:AH =AO .(初二)证明:(1)延长AD 交圆于F ,连接BF ,过点O 作OG ⊥AD 于G∵OG ⊥AF ∴AG=FG ∵AB ⌒ =AB⌒ ∴∠F=∠ACB又AD ⊥BC ,BE ⊥AC ∴∠BHD+∠DBH=90° ∠ACB+∠DBH=90° ∴∠ACB=∠BHD ∴∠F=∠BHD∴BH=BF 又AD ⊥BC ∴DH=DF∴AH=AG+GH=FG+GH=GH+DH+DF+GH=2GH+2DH=2(GH+DH )=2GD 又AD ⊥BC ,OM ⊥BC ,OG ⊥AD ∴四边形OMDG 是矩形 ∴OM=GD ∴AH=2OM (2)连接OB 、OC∵∠BAC=60∴∠BOC=120° ∵OB=OC ,OM ⊥BC∴∠BOM=21∠BOC=60°∴∠OBM=30°∴BO=2OM由(1)知AH=2OM ∴AH=BO=AO2、设MN 是圆O 外一条直线,过O 作OA ⊥MN 于A ,自A 引圆的两条割线交圆O 于B 、C 及D 、E ,连接CD 并延长交MN 于Q ,连接EB 并延长交MN 于P. 求证:AP =AQ .证明:作点E 关于AG 的对称点F ,连接AF 、CF 、QF ∵AG ⊥PQ ∴∠PAG=∠QAG=90°又∠GAE=∠GAF ∴∠PAG+∠GAE=∠QAG+∠GAF 即∠PAE=∠QAF∵E 、F 、C 、D 四点共圆 ∴∠AEF+∠FCQ=180° ∵EF ⊥AG ,PQ ⊥AG ∴EF ∥PQ∴∠PAF=∠AFE ∵AF=AE∴∠AFE=∠AEF ∴∠AEF=∠PAF ∵∠PAF+∠QAF=180° ∴∠FCQ=∠QAF ∴F 、C 、A 、Q 四点共圆 ∴∠AFQ=∠ACQ 又∠AEP=∠ACQ ∴∠AFQ=∠AEP3、设MN 是圆O 的弦,过MN 的中点A 任作两弦BC 、DE ,设CD 、EB 分别交MN 于P 、Q . 求证:AP =AQ .(初二)证明:作OF ⊥CD 于F ,OG ⊥BE 于G ,连接OP 、OQ 、OA 、AF 、AG ∵C 、D 、B 、E 四点共圆 ∴∠B=∠D ,∠E=∠C ∴△ABE ∽△ADC∴DF BG FD 2BG 2DC BE AD AB === ∴△ABG ∽△ADF ∴∠AGB=∠AFD ∴∠AGE=∠AFC ∵AM=AN , ∴OA ⊥MN 又OG ⊥BE ,∴∠OAQ+∠OGQ=180° ∴O 、A 、Q 、E 四点共圆 ∴∠AOQ=∠AGE 同理∠AOP=∠AFC ∴∠AOQ=∠AOP在△AEP 和△AFQ 中 ∠AFQ=∠AEP AF=AE ∠QAF=∠PAE ∴△AEP ≌△AFQ ∴AP=AQ又∠OAQ=∠OAP=90°,OA=OA ∴△OAQ ≌△OAP ∴AP=AQ4、如图,分别以△ABC 的AB 和AC 为一边,在△ABC 的外侧作正方形ABFG 和正方形ACDE ,点O 是DF 的中点,OP ⊥BC 求证:BC=2OP (初二)证明:分别过F 、A 、D 作直线BC 的垂线,垂足分别是L 、M 、N ∵OF=OD ,DN ∥OP ∥FL∴PN=PL∴OP 是梯形DFLN 的中位线 ∴DN+FL=2OP ∵ABFG 是正方形 ∴∠ABM+∠FBL=90° 又∠BFL+∠FBL=90° ∴∠ABM=∠BFL又∠FLB=∠BMA=90°,BF=AB ∴△BFL ≌△ABM ∴FL=BM同理△AMC ≌△CND ∴CM=DN∴BM+CN=FL+DN ∴BC=FL+DN=2OP(三)1、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DE ∥AC ,AE =AC ,AE 与CD 相交于F .求证:CE =CF .(初二)证明:连接BD 交AC 于O 。

初二数学图形与证明试题

初二数学图形与证明试题

初二数学图形与证明试题1.(本小题12分)已知□ABCD,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点P在边AD上,过点P分别作PE⊥AC、PF⊥BD,垂足分别为E、F,PE=PF.(1)如图,若PE=,EO=1,求∠EPF的度数;(2)若点P是AD的中点,点F是DO的中点,BF=BC+3-4,求BC的长.【答案】(1)∠EPF=60°.(2)BC=4.【解析】(1)连结PO ,根据条件 PE⊥AC、PF⊥BD, PE=PF,可证明∠EPO=∠FPO.然后在在Rt△PEO中,利用三角函数可求出∠EPF=60°.(2)根据条件点P是AD的中点,点F是DO的中点,可证得OA=OD,然后可得出□ABCD是矩形.然后根据条件可证明□ABCD是正方形.从而得到BD=BC.BF =BD,代入BF =BC+3-4,可求出BC的长.试题解析:(1)连结PO ,∵PE=PF,PO=PO,PE⊥AC、PF⊥BD,∴Rt△PEO≌Rt△PFO.∴∠EPO=∠FPO.在Rt△PEO中,,∴∠EPO=30°.∴∠EPF=60°.5分(2)∵点P是AD的中点,∴AP=DP.又∵PE=PF,∴Rt△PEA≌Rt△PFD.∴∠OAD=∠ODA.∴OA=OD.6分∴AC=2OA=2OD=BD.∴□ABCD是矩形.7分∵点P是AD的中点,点O是BD的中点,连结PO.∴PO是△ABD的中位线,∴AB=2PO.9分∵PF⊥OD,点F是OD的中点,∴PO=PD.∴AD=2PO.∴AB=AD.10分∴□ABCD是正方形.11分∴BD=BC.∵BF=BD,∴BC+3-4=BC.解得,BC=4.12分【考点】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3.正方形的判定与性质.2.菱形具有而矩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A.内角和等于360°B.对角相等C.对边平行且相等D.对角线互相垂直【答案】D.【解析】根据菱形的性质及矩形的性质,结合各选项进行判断即可得出答案.试题解析:∵菱形与矩形都是平行四边形,A,B,C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二者都具有,故此三个选项都不符合题意,由于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每一组对角,而矩形的对角线则相等,故选D.【考点】1.菱形的性质;2.矩形的性质.3.已知菱形的周长为40cm,两条对角线之比为3:4,则菱形的面积为________.【答案】96cm2.【解析】∵菱形的周长为40cm,∴菱形的边长是10,设对角线一半的长度分别为3x,4x,+=100,x=2,∴对角线长是12,16,面积=12×16÷2=96cm2.【考点】菱形的性质及有关计算.4.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7,要使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则第三条边长是()A.B.C.或D.或【答案】C【解析】设第三条边长为x,∴当22+72=x2或22+x2=72时,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解得x=或x=.故选:C.【考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5.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3cm,其中一边长为3cm,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为()A.7cm B.3cm C.7cm或3cm D.8cm【答案】B【解析】当腰是3cm时,则另两边是3cm,7cm.而3+3<7,不满足三边关系定理,因而应舍去.当底边是3cm时,另两边长是5cm,5cm.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为3cm.【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三边关系6.如图,在△ABC中,∠C=90°,AC=BC=4,D是AB的中点,点E、F分别在AC、BC边上运动(点E不与点A、C重合),且保持AE=CF,连接DE、DF、EF.在此运动变化的过程中,有下列结论:①△DF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②四边形CEDF不可能为正方形;③四边形CEDF的面积随点E位置的改变而发生变化;④点C到线段EF的最大距离为。

初二数学证明试题

初二数学证明试题

初二数学证明试题1.要判定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往往需要从命题的条件出发,根据已知的定义、公理、定理一步一步推得结论成立.这样的推理过程叫做_______.【答案】证明【解析】根据证明的概念直接填空即可。

要判定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往往需要从命题的条件出发,根据已知的定义、公理、定理一步一步推得结论成立.这样的推理过程叫做证明.【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证明的概念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证明的概念:要判定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往往需要从命题的条件出发,根据已知的定义、公理、定理一步一步推得结论成立.这样的推理过程叫做证明.2.在△ABC中,∠A+∠B=110°,∠C=2∠A,则∠A=______,∠B=_______.【答案】∠A=35°,∠B=75°【解析】根据∠A+∠B=110°,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即可求得∠C的度数,再根据∠C=2∠A 求得∠A的度数,从而得到∠B的度数。

∵∠A+∠B=110°,∴∠C=180°-(∠A+∠B)=70°,∵∠C=2∠A,∴∠A=35°,∴∠B=180°-∠A-∠C=75°.【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3.如图所示,直线a,b被直线c所截,a∥b,∠1=110°,∠2=________.3【答案】70°【解析】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得∠3的度数,再根据邻补角的定义即可求得结果。

∵a∥b,∠1=110°,∴∠3=∠1=110°,∴∠2=180°-∠3=70°.【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邻补角的定义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邻补角之和为180°.4.如图所示,AB∥CD,CE平分∠ACD并交AB于E,∠A=118°,则______.【答案】31°【解析】由AB∥CD,∠A=118°,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求得∠ACD的度数,再由CE平分∠ACD可求得∠ECD的度数,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结果。

人教版初二数学8年级下册 第18章(平行四边形)含辅助线证明 专项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初二数学8年级下册 第18章(平行四边形)含辅助线证明 专项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含辅助线证明训练一1.如图,□ABCD中,AC⊥AB,点E在线段AC上,AE=AB,BE的延长线交边AD于点F,AG⊥BC,且AG=AF,AG交BF于点O.(1)若AD=13,AC=12,求BE的长;(2)若点O恰好是线段AG的中点,连接GE,求证:AF=GE.2.已知正方形ABCD如图所示,连接其对角线AC,∠DAC的平分线AE交CD于点E,过点D作DM⊥AE于F,交AC于点M,共过点A作AN⊥AE交CB延长线于点N.(1)若AD=3,求△CAN的面积;(2)求证:AN=DM+2EF.3.如图1,已知正方形ABCD中,点E在BC上,连接AE,过点B作BF⊥AE于点G,交CD于点F.图1 图2(1)如图1,连接AF,若AB=4,BE=1,求AF的长;(2)如图2,连接BD,交AE于点N,连接AC,分别交BD、BF于点O、M,连接GO,求证:AG-BG=2GO4.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BF⊥DC交DC于点F,且BF=AB,E点是BC边上一点,连接AE交BF于G;(1)若AE平分∠DAB,∠C=60∘,BE=3,求BG的长;(2)若AD=BG+FC,求证:AE平分∠DAB.5.如图,在□ABCD中,AD上有一点E,连接BE,AH⊥BC于H,AH、BE交于点G,连接CG并延长交AB于F,且GC=CD,∠GCD=90∘.(1) 若GC=6,∠BAG=30∘,求四边形AGCD的面积;(2) 求证:DE=2BG.6.如图,▱ABCD中,点E为BC边上一点,过点E作EF⊥AB于F,已知∠D=2∠AEF.(1)若∠BAE=70°,求∠BEA的度数;(2)连接AC,过点E作EG⊥AC于G,延长EG交AD于点H,若∠ACB=45°,求AC.证:AH=AF+227.如图,▱ABCD中,DF平分∠ADC交AC于点H,G为DH的中点.(1)如图①,若M为AD的中点,AB⊥AC,AC=9,CF=8,CG=25,求GM;(2)如图②,M为线段AB上一点,连接MF,满足∠MCD=∠BCG,∠MFB=∠BAC.求证:MC=2CG.8.如图,在▱ABCD中,连结BD,点E在BD上,且DE=DC,连结CE并延长它与AD交于点F,过点C作CG⊥BD垂足为G,交AD于点H.(1)若DG=3,CG=23,求△CDE的面积;(2)若∠DFC=45°,求证:EF+2FH=CF.9.如图所示,在正方形ABCD的边CB的延长线上取点F,连结AF,在AF上取点G,使得AG=AD,连结DG,过点A作AE⊥AF,交DG于点E.(1)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且AB=2FB,求FG的长;(2)求证:AE+BF=AF.10.如图,▱ABCD中,E为平行四边形内部一点,连接AE,BE,CE.(1)如图1,AE⊥BC交BC于点F,已知∠EBC=45°,∠BAF=∠ECF,AB=5,EF=1,求AD的长;(2)如图2,AE⊥CD交CD于点F,AE=CF且∠BEC=90°,G为AB上一点,作GP⊥BE 且GP=CE,并以BG为斜边作等腰Rt△BGH,连接EP、EH.求证:EP=2EH.11.如图1,在等腰△ABO中,AB=AO,分别延长AO、BO至点C、点D,使得CO=AO、BO=BO,连接AD、BC.(1)如图1,求证:AD=BC;(2)如图2,分别取边AD、CO、BO的中点E、F、H,猜想△EFH的形状,并说明理由.12.已知,如图,▱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1)如图1,若AC=AD过点A作AE⊥BC于点E,若AE=3,BC=5,求AB边的长;(2)如图2,过点A作BD的垂线,垂足为F,且AF=BF,过点B作BC的垂线,两条垂线相交于点G,若∠BAG=∠BFC,连接DG.求证:GF=4FO13.已知,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BD,E为射线BC上一点,连接AE交BD于点F,AB=BD.(1)如图1,若点E与点C重合,且AF=25,求AD的长;(2)如图2,若点E在BC边上时,过点D作DG⊥AE于G,延长DG交BC于H,连接FH.求证:AF=DH+FH;(3)如图3,当点E在射线BC上运动时,过点D作DG⊥AE于G,M为AG的中点,点N在BC边上且BN=1,已知AB=42,请直接写出MN的最小值。

初二数学----几何证明初步经典练习题(含答案)

初二数学----几何证明初步经典练习题(含答案)

几何证明初步练习题1、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推理过程:○1 作CM ∥AB ,则∠A= ,∠B= ,∵∠ACB +∠1+∠2=1800( ,∴∠A+∠B+∠ACB=1800. ○2 作MN ∥BC ,则∠2= ,∠3= ,∵∠1+∠2+∠3=1800,∴∠BAC+∠B+∠C=1800.2.求证:在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内角大于或者等于60°。

3、.如图,在△ABC 中,∠C >∠B,求证:AB >AC 。

4. 已知,如图,AE//DC ,∠A=∠C ,求证:∠1=∠B.5. 已知:如图,EF ∥AD ,∠1 =∠2. 求证:∠AGD +∠BAC = 180°. 反证法经典例题6.求证: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7.如图,在平面内,AB 是L 的斜线,CD 是L 的垂线。

求证:AB 与CD 必定相交。

8.2一.角平分线--轴对称9、已知在ΔABC 中,E为BC的中点,AD 平分BAC ∠,BD ⊥AD 于D .AB =9,AC=13求DE的长第9题图 第10题图 第11题图 分析:延长BD交AC于F.可得ΔABD ≌ΔAFD .则BD =DF .又BE =EC ,即D E为ΔBCF 的中位线.∴DE=12FC=12(AC-AB)=2.10、已知在ΔABC 中,108A ∠=,AB =AC ,BD 平分ABC ∠.求证:BC =AB +CD .分析:在BC上截取BE=BA,连接DE.可得ΔBAD ≌ΔBED .由已知可得:18ABD DBE ∠=∠=,108A BED ∠=∠=,36C ABC ∠=∠=.∴72DEC EDC ∠=∠=,∴CD =CE ,∴BC =AB +CD .11、如图,ΔABC 中,E是BC 边上的中点,DE ⊥BC 于E ,交BAC ∠的平分线AD 于D ,过D 作DM ⊥AB 于M,作DN ⊥AC 于N .求证:BM =CN .分析:连接DB 与DC .∵DE 垂直平分BC ,∴DB =DC .易证ΔAMD ≌ΔAND . ∴有DM =DN .∴ΔBMD ≌ΔCND (HL).∴BM =CN .CBA DE FDAB C B AE DN M B DA C二、旋转12、如图,已知在正方形ABCD 中,E在BC 上,F在DC 上,BE +DF =EF . 求证:45EAF ∠=.分析:将ΔADF 绕A顺时针旋转90得ABG .∴GAB FAD ∠=∠.易证ΔAGE ≌ΔAFE .∴ 1452FAE GAE FAG ∠=∠=∠=13、如图,点E 在ΔABC 外部,D 在边BC 上,DE 交AC 于F .若123∠=∠=∠, AC=AE.求证:ΔABC ≌ΔADE .分析:若ΔABC ≌ΔADE ,则ΔADE 可视为ΔABC 绕A逆时针旋转1∠所得.则有B ADE ∠=∠. ∵12B ADE ∠+∠=∠+∠,且12∠=∠.∴B ADE ∠=∠.又∵13∠=∠. ∴BAC DAE ∠=∠.再∵AC=AE.∴ΔABC ≌ΔADE . 14、如图,点E为正方形ABCD的边CD上一点,点F为CB的延长线上的一点,且EA⊥AF.求证:DE=BF.分析:将ΔABF视为ΔADE 绕A旋转90顺时针即可.∵90FAB BAE EAD BAE ∠+∠=∠+∠=.∴F B A ∠=∠.又∵90FBA EDA ∠=∠=,AB=AD.∴ΔABF ≌ΔADE .(ASA)∴DE=DF. 平移第14题图 第15题图 第16题图 第17题图 三、平移15、如图,在梯形ABCD 中,BD ⊥AC ,AC =8,BD =15.求梯形ABCD 的中位线长.分析:延长DC到E使得CE=AB.连接BE.可得ACEB .可视为将AC平移到BE.AB平移到CE.由勾股定理可得DE=17.∴梯形ABCD中位线长为8.5.16、已知在ΔABC 中,AB =AC ,D 为AB 上一点,E为AC 延长线一点,且BD =CE .求证:DM =EM 分析:作DF∥AC交BC于F.易证DF=BD=CE.则DF可视为CE平移所得. ∴四边形DCEF为DCEF .∴DM=EM.线段中点的常见技巧 --倍长 四、倍长17、已知,AD为ABC 的中线.求证:AB+AC>2AD. 分析:延长AD到E使得AE=2AD.连接BE易证ΔBDE ≌ΔCDA . ∴BE=AC.∴AB+AC>2AD.E18、如图,AD 为ΔABC 的角平分线且BD =CD .求证:AB =AC . 分析:延长AD到E使得AD=ED.易证ΔABD ≌ΔECD .∴EC=AB. ∵BAD CAD ∠=∠.∴E CAD ∠=∠.∴AC=EC=AB.19、已知在等边三角形ABC中,D和E分别为BC与AC上的点,且AE=CD.连接AD与BE交于点P,作BQ⊥AD于Q.求证:BP=2PQ.分析:延长PD到F使得FQ=PQ.在等边三角形ABC中AB=BC=AC,60ABD C ∠=∠=.又∵AE=CD,∴BD=CE.∴ΔABD ≌ΔBCE . ∴CBE BAD ∠=∠.∴60BPQ PBA PAB PBA DBP ∠=∠+∠=∠+∠=.易证ΔBPQ ≌ΔBFQ .得BP=BF,又60BPD ∠=.∴ΔBPF 为等边三角形. ∴BP=2PQ. 中位线五、中位线、中线:20、已知在梯形ABCD 中,AD ∥BC ,E和F分别为BD 与AC 的中点,求证:1()2EF BC AD =-.分析:取DC中点G,连接EG与FG.则EG为ΔBCD 中位线,FG为ΔACD 的中位线.∴EG∥=12BC ,FG ∥=12AD .∵AD ∥BC .∴过一点G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BC,即E、F、G共线.∴1()2EF BC AD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21、已知,在ABCD 中BD AB 21=.E为OA的中点,F为OD中点,G为BC中点. 求证:EF=EG.分析:连接BE .∵BD AB 21=,AE=O E.∴BE⊥CE,∵BG=CG.∴BD EG 21=.又EF为ΔAOD 的中位线.∴AD EF 21=.∴EF=EG.22、在ΔABC 中,AD是高,CE是中线,DC=BE,DG⊥CE于G. 求证:(1)CG=EG.(2)2B BCE ∠=∠. 分析:(1)连接DE.则有DE=BE=DC.∴Rt ΔCDG ≌Rt ΔEDG (HL). ∴EG=CG.∵DE=BE.∴B BDE DEC BCE ∠=∠=∠+∠.∵DE=CD.∴DEC BCE ∠=∠.∴2B BCE ∠=∠.几何证明初步测验题(1)一、选择题(每空3 分,共36 分)1、使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A、一组锐角对应相等B、两组锐角分别对应相等C、一组直角边对应相等D、两组直角边分别对应相等2、如图,已知AB∥CD,∠A=50°,∠C=∠E.则∠C =()A.20° B.25° C.30° D.40°第2题图第4题图第6题图第7题图3、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一个三角形中不能有两个角是直角”,应先假设这个三角形中()A.有两个角是直角 B.有两个角是钝角 C.有两个角是锐角 D.一个角是钝角,一个角是直角4、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BOE=90°,OF平分∠AOE,∠1=15°30’,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2=45° B.∠1=∠3 C.∠AOD+∠1=180° D.∠EOD=75°30’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为()①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内,且都相交于一点②三角形的中线都是过三角形的某一个顶点,且平分对边的直线③在△ABC中,若∠A=12∠B=13∠C,则△ABC是直角三角形④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8和10,那么它的最短边的取值范围是2<b<18A.1个 B.2个 C.3个 D.4个6、如图,在AB=AC的△ABC中,D是BC边上任意一点,DF⊥AC于F,E在AB 边上,使ED⊥BC于D,∠AED=155°,则∠EDF等于()A、50°B、65°C、70°D、75°7、如图,已知△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90°,BD是∠ABC的平分线,DE⊥BC于E,若BC=10cm,则△DEC的周长为()A.8cm B.10cm C.12cm D.14cm8、如图,已知△ABC中,∠ABC=45°,AC=4,H是高AD和BE的交点,则线段BH的长度为()A. B. C.5 D.49、如图,正方形ABCD内有两条相交线段MN、EF,M、N、E、F分别在边AB、CD、AD、BC上.小明认为:若MN = EF,则MN⊥EF;小亮认为: 若MN⊥EF,则MN = EF.你认为()A.仅小明对 B.仅小亮对 C.两人都对 D.两人都对第9题图第10题图第11题图第12题图10、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AQ=PQ,PR=PS,PR⊥AB于R,PS⊥AC于S,•则四个结论正确的是().①点P在∠A的平分线上; ②AS=AR; ③QP∥AR; ④△BRP≌△QSP.A.全部正确; B.仅①和②正确; C.仅②③正确;D.仅①和③正确11、如图,△ABC中,CD⊥AB于D,一定能确定△ABC为直角三角形的条件的个数是()①∠1=∠②③∠+∠2=90°④=3:4:5⑤A.1 B.2 C.3 D.412、如图,过边长为1的等边△ABC的边AB上一点P,作PE⊥AC于E,Q为BC延长线上一点,当PA=CQ时,连PQ交AC边于D,则DE的长为()A.13B.12C.23D.不能确定二、填空题(每空3 分,共15 分)13、命题“对顶角相等”中的题设是_________ ,结论是___________。

初二数学证明试题

初二数学证明试题

初二数学证明试题1.老李到办公室后,他总要完成以下事情:烧开水10分钟,洗茶杯1分钟,准备茶叶和冲茶1分钟,打扫办公室9分钟,收听新闻10分钟,问老李做好以上事情至少需要分钟时间.【答案】11分钟【解析】可以同时进行的项目为:烧开水10分钟,洗茶杯1分钟,打扫办公室9分钟,收听新闻10分钟,用时10分;再加上准备茶叶和冲茶1分钟,至少需要11分钟.解:在烧水的过程种,可以同时收听新闻,洗茶杯,打扫办公室,这个过程需要10分钟;然后再准备茶叶和冲茶需1分钟;因此至少需要10+1=11分钟.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找到可以同时进行的项目及所用时间.2. A、B、C、D四人参加某一期的体育彩票兑奖活动,现已知:如果A中奖,那么B也中奖;如果B中奖,那么C中奖或A不中奖;如果D不中奖,那么A中奖,C不中奖;如果D中奖,那么A也中奖,则这四个人中,中奖的人数是人.【答案】4【解析】从最后一句话出发:如果D中奖,那么A也中奖;返回到第一句,如果A中奖,那么B 也中奖;继续判断,A已经中奖,那么“如果B中奖,那么C中奖或A不中奖”的条件中,应只考虑C中将的情况.可得到如果B中奖,那么C中奖.所以一共有4个人中奖.解:根据题意,可将已知条件大致分为三类:(为叙述方便,将中奖简写为“中”)①如果A中,则B中;②如果B中,则C中或A不中;③如果D不中,则A中且C不中;已知了A中且D中,当A中时,由①知:B也中;当B中时,由②知C也中(由于A已中奖,因此A不中的条件可以舍去);因此A、B、C、D四人都中奖了,由此可得出中奖的人数为4人.故答案为:4.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推理论证,解决本题应从所给的假设入手,然后依据题目所给的条件逐步分析判断.3.甲、乙、丙、丁和小强五位同学单循环比赛象棋,到现在为止甲已经赛了四盘,乙赛了三盘,丙赛了二盘,丁赛了一盘,则小强赛了盘.【答案】2【解析】根据甲赛的盘数,可知甲与乙、丙、丁和小强4人各赛了一盘.然后探究乙、丙、丁和小强4人之间赛的盘数(设小强赛的盘数为x),进而得到小强赛的总盘数.解:乙、丙、丁和小强除去与甲赛的一盘后,在他们之间赛的盘数分别是:2、1、0、x.即丁只和甲赛了一盘,没与乙、丙、小强比赛,则乙、丙、小强之间赛的盘数分别为2、1、x,假设丙与小强赛了一盘,那么乙赛的两盘都是与小强赛的,这与单循环比赛相矛盾,是不可能的,所以丙与乙赛了一场,乙又与小强赛了一盘,小强与甲也赛了一盘,故小强共赛了2盘.故填2.点评: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利用数学知识进行探讨、解答实际问题.4.有12名游客要赶往离住地40千米的一个火车站去乘火车,离开车时间只有3小时了,他们步行的速度为每小时6千米,靠走路是来不及了,唯一可以利用的交通工具只有一辆小汽车,但这辆小汽车连司机在内最多能乘5人,汽车的速度为每小时60千米.(1)甲游客说:我们肯定赶不上火车;(2)乙游客说:只要我们肯吃苦,一定能赶上火车;(3)丙游客说:赶上或赶不上火车,关键取决于我们自己.亲爱的同学,当你身处其境,一定也有自己的想法,请你就某位游客的说法,用数学知识以理其人,由于难度不同,请你慎重选择.选择(1)答对只能给3分,选择(2)答对可以给4分,选择(3)答对我们奖赏你满分6分.【答案】见解析【解析】(1)因为共有12人,这辆小汽车连司机在内最多能乘5人.所以当汽车首先载4位乘客时,其余乘客在原地不动,12位乘客分3批,计算所需要的时间和3小时进行比较即可;(2)在汽车每接送一批顾客的时候,剩下的顾客也要同时往前赶,计算所需的时间和3小时进行比较即可.解:选择(1)当汽车首先载4位乘客时,其余乘客在原地不动,12位乘客分3批,汽车共需时间:40×5=200千米,200÷60=>3,故肯定赶不上火车;选择(2)当汽车首先载4位乘客时,其余乘客以每小时6千米的速度前进,当汽车接第二批4位乘客,共需时:(40+40)÷(60+6)=,此时,乘客已走6×==≈7.7千米,当司机接走第二批4位乘客时,余下4位乘客在原地不动,汽车共走4×(40﹣7.7)+40=169.2千米<3小时×60千米/小时=180千米,说明能赶上火车.当司机接走第二批4位乘客时,余下4位乘客以每小时6千米的速度前进,由上可知,汽车走更少的路,说明更能赶上火车;选择(3):将选择(1)和选择(2)综合即可.点评:此题的难点在于计算第二种选择,注意在汽车所走的时间内,剩下的顾客一直在走,从而得到每一次汽车接送顾客时所走的路程.5.甲,乙,丙,丁,戊与小强六位同学参加乒乓球比赛,每两人都要比赛一场,到现在为止,甲已经赛了5场,乙已经赛了4场,丙已经赛了3场,丁已经赛了2场,戊已经赛了1场,小强已经赛了()A.1场B.2场C.3场D.4场【答案】C【解析】根据甲参赛了5场,则甲和每人参赛了一场,所以根据戊已经赛了1场,戊只和甲比赛了一场;再根据乙已经赛了4场,则乙和甲、丙、丁、小强各参赛了一场.根据丁已经赛了2场,则丁只和甲、乙进行了比赛;再根据丙已经赛了3场,则丙和甲、乙、小强各比赛了一场.所以小强比赛了3场.解:由于每两人比赛一场,因此每个人最多比5场.甲已经赛了5场,则说明甲和其他5人都比了一场;由此可知:甲与小强比了一场,戊只和甲赛了一场;乙赛了4场,除去和甲赛的一场外,还和其他三人各赛一场,因此这三人必为:丙、丁和小强;丁赛了2场,由上面两个人的比赛情况可知:丁只与甲、乙进行了比赛;丙赛了3场,除去和甲、丁的两场比赛,还剩下一场,而丁和戊都没有和丙比赛,因此丙剩下的一场比赛必为和小强的比赛.因此小强赛了三场,且对手为甲、乙、丙.故选C.点评:本题要首尾结合进行逐步推理.6.在一次1500米比赛中,有如下的判断:甲说:丙第一,我第三;乙说:我第一,丁第四;丙说:丁第二,我第三.结果是每人的两句话中都只说对了一句,则可判断第一名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B【解析】假设甲说的前半句话是正确的,即丙第一,则乙的后半句是正确的,即丁第四,则丙说的后半句应是正确的,出现矛盾,所以必须是甲说的后半句是正确的,即甲第三,所以丙说的前半句是正确的,即丁第二,所以乙说的前半句是正确的,即乙第一.解:根据分析,知第一名应是乙.故选B.点评:此类题应从假设出发,经过推理,如果得到矛盾,则假设错误,再进一步推理即可.7.已知4个矿泉水空瓶可以换矿泉水一瓶,现有12个矿泉水空瓶,若不交钱,最多可以喝矿泉水瓶()A.2瓶B.3瓶C.4瓶D.5瓶【答案】C【解析】4个矿泉水空瓶可以换矿泉水一瓶,12个矿泉水空瓶可换3瓶矿泉水,喝完后借1个空矿泉水瓶又得4个空矿泉水瓶,又可换一瓶,喝完后得一空瓶归还.所以最多可以喝矿泉水4瓶.解:12个空瓶可换12÷4=3瓶矿泉水;3瓶矿泉水喝完后借1个空矿泉水瓶又可得到4个空瓶子,可换4÷4=1瓶矿泉水,喝完后得一空瓶归还;因此最多可以喝矿泉水3+1=4瓶.故选C.点评:考查了推理与论证,本题需注意喝完3瓶矿泉水后,借1个空矿泉水瓶又可得到4个空瓶即1瓶矿泉水.8.甲、乙、丙3人从图书馆各借了一本书,他们相约在每个星期天相互交换读完的书.经过数次交换后,他们都读完了这3本书.若乙读的第三本书是丙读的第二本书,则乙读的第一本书是甲读的()A.第一本书B.第二本书C.第三本书D.不能确定【答案】B【解析】根据甲、乙、丙3人从图书馆各借了一本书,在每个星期天相互交换读完的书,得出3人交换书的所有情况,进而得出乙读的第一本书是甲读的第二本书.解:设3人分别读了a,b,c三本书,则甲:a b c乙:b c a丙:c a b,∵乙读的第三本书是丙读的第二本书,∴乙读的第一本书是甲读的第二本书.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推理与论证,根据已知得出交换书的所有情况是解题关键.9.你们曾经玩过“两人‘抢30’游戏”(游戏规则中规定每次每人只能说一个或两个数,谁先抢到30,谁得胜),若将“抢30”换成“抢20”.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1)“抢20”游戏不公平;(2)第一个报数人一开始报“1”,就掌握获胜的主动权;(3)第一个报数人,一定能抢到20;(4)第二个报数人,一定能抢到20.A.1B.2C.3D.4【答案】A【解析】因为两人都可以说1个数或2个数,所以,甲只要保证从第二次开始所说的数与乙的数的个数的和是3,第一次所说的数的个数是20除以3的余数,即可一定抢到20.解:∵20÷3=6…2,∴只要是第一个人先说2个数,然后保证下一次所说的数的个数与第二个人所说的数的个数的和是3,就一定能抢到20;所以,游戏不公平,偏向第一个人;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游戏的公平性,读懂题意,确定出甲从第二次开始保证与乙所说的数的个数的和是3是确定出第一次所说的数的关键.10.甲、乙、丙、丁四个小朋友正在教室里玩耍,忽听“砰”的一声,讲台上的花盆被打破了.甲说:“是乙不小心闯的祸.”乙说:“是丙闯的祸.”丙说:“乙说的不是实话.”丁说:“反正不是我闯的祸.”如果刚才四个小朋友中只有一个人说了实话,那么这个小朋友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C【解析】运用反证法的方法先分别假设甲说的是实话、乙说的是实话、丁说的是实话,然后推理都得出与题设相矛盾的结论,则只有丙只有一个人说了实话.解:假设甲说的是实话,“是乙不小心闯的祸.”,则丁说的也应该是实说,这与四个小朋友中只有一个人说了实话相矛盾;假设乙说的是实话,则丁说的也应该是实说,这与四个小朋友中只有一个人说了实话相矛盾;假设丁说的是实话,乙说的是假话,则丙说:“乙说的不是实话.”应该是实话,这与四个小朋友中只有一个人说了实话相矛盾;所以四个小朋友中只有一个人说了实话,这个小朋友是丙.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运用反证法的方法进行推理与论证.。

初二数学证明(含答案_证明题有过程)

初二数学证明(含答案_证明题有过程)

18-9AB E FC D23.(本题8分).如图,已知:△ABC 中,AD 是∠BAC 的平分线,AD 的垂直平分线交AD 于E,交BC 的延长线于F.求证:FD 2=FB.FC.24.(本题8分)已知ABC △,延长BC 到D ,使CD BC =.取AB 的中点F ,连结FD 交AC 于点E .(1)求AE AC的值; (2)若AB a FB EC ==,,求AC 的长.25.(本题8分)如图:已知△ABC 中,AB=5,BC=3,AC=4,PQ ∥AB ,P 点在AC 上(与A 、C 不重合),Q 在BC 上.(1) 当△PQC 的面积等于四边形PABQ 面积的31,求CP 的长. (2)当△PQC 的周长与四边形PABQ 的周长相等时,求CP 的长.(3)试问:在AB 上是否存在一点M ,使得△PQM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不存在,请简要说明理由:若存在,请求出PQ 的长.23、连接FA,证明FAC Δ∽FBA Δ,由于FD FA ,命题获证。

24、法一:连接AD FC ,;法二:过F E 或者 做平行线,命题获证,在命题获证的基础上第二问求出。

25、(1)用相似CPQ Δ∽CAB Δ(2)设出x PC 表示出CQ ,利用周长列出方程,求出PC(3)当∠PQM=90°时(画图)过P 作PN ⊥AB 于N设PQ=QM=PN=MN=a∠QMB=∠ANP=90°∠B=90°-∠A=∠APN∴△MQB ∽△NAP ∽△CAB∴AN:PN=AC:BC ,BM:QM=BC:BC∴MB=3/4a ,AN=4/3a∵AB=AN+NM+MB∴3/4a+4/3a+a=5∴PQ=a=60/37当∠QPM=90°时同理有PQ=60/37当∠PMQ=90°时过P 作PN ⊥AB 于N,过Q 作QR ⊥AB 于R,过M 作MS ⊥PQ 于S设PN=QR=a则PQ=MN=2a类似前两种情况可得△RQB ∽△NAP ∽△CAB∴RB=3/4a,AN=4/3a∵AB=AN+NM+MB∴3/4a+4/3a+2a=5∴a=60/49 ∴PQ=2a=120/4926、(1)1 ::0.8=X :4.08 求出甲树高X=5.1米(2)先求墙壁上的影长展开在地上的距离 1 :0.8=1.2:X 求出X=0.96米得出落在地面上的影长一共为0.96+2.4=3.36米则 1:0.8=X:3.36 求出乙树高X=4.2米(3)台阶高0.3米投影到地面则影长为1:0.8=0.3:X 求出X=0.24 则在水平面上的总影长为0.24+0.2+4.4=4.84米则1:0.8=X:4.84求出丙树高X=6.05米(4)1.6:2=X:3.2求出X=2.56米则1:0.8=2.56:X 求出斜面上的影子落在水平面上的影长X=2.048米则丁树在水平面上的总影长为2.048+2.4=4.448 则1:0.8=X:4.448 求出丁树高X=5.56米。

初二数学《证明》期末测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数学《证明》期末测试题答案及解析

2010年期末复习水平测试(二)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填空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1.命题“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是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结论是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考点:命题与定理。

分析: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解答:解:“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是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结论是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点评:本题考查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的叙述.2.一个人从A地出发沿北偏东60°方向走到B地,再从B地出发沿南偏西20°方向走到C 地,那么∠ABC=40度.考点:方向角;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

分析:根据方位角的概念,画图正确表示出行驶的过程,再根据已知转向的角度结合三角形的内角和与外角的关系求解.解答:解:如图,A沿北偏东60°的方向行驶到B,则∠BAC=90°﹣60°=30,B沿南偏西20°的方向行驶到C,则∠BCO=90°﹣20°=70°,又∵∠ABC=∠BCO﹣∠BAC,∴∠ABC=70°﹣30°=40°.点评:解答此类题需要从运动的角度,正确画出方位角,再结合三角形的内角和与外角的关系求解.3.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为130°,则它的两个锐角是40°,50°.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

分析:先根据三角形内角与外角的关系求出与已知外角不相邻的一个锐角的度数,再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另一个内角的度数即可.解答:解:∵直角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为130°,∴与已知外角不相邻的一个锐角的度数为130°﹣90°=40°,∴另一个锐角的度数为90°﹣40°=50°,∴它的两个锐角是40°,50°.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内角与外角的性质,即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之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4.如图,AD∥BC,∠A=110°,∠C=40°,则∠B+∠D=210度.考点:平行线的性质。

初二数学图形与证明试题

初二数学图形与证明试题

初二数学图形与证明试题1.如图,在菱形ABCD中,已知菱形ABCD的周长是40,AC=12,则菱形ABCD的面积为.【答案】96.【解析】连接BD,设与AC交点为O,∵菱形四边相等,对角线垂直平分,∴AO=6,AB=10,∴BO=8,∴BD=16,菱形ABCD的面积=16×12÷2=96.【考点】菱形性质与计算.2.如图,在□ABCD中,DE平分∠ADC,AD=6,BE=2,则□ABCD的周长是()A.16B.14C.20D.24【答案】C【解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求出∠CDE=∠CED,再根据等角对等边的性质可得CE=CD,然后利用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求出CE=4的长度,再求出ABCD的周长=2×(AB+AD)=20.故选C【考点】平行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3.如图,在△ABC中,AB=BC,将△ABC绕点B顺时针旋转α度,得到△A1BC1,A1B交AC于点E, A1C1分别交AC,BC于点D,F,下列结论:①∠CDF=α;②A1E=CF;③DF=FC;④BE=BF.其中正确的有()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答案】C.【解析】在△ABC中,AB=BC可得∠A=∠C,由旋转的性质可得∠C=∠C1,∠A=∠A1,BC=BC1,∠ABA1=∠CBC1=α,在△CDF和△FBC1中,∠C=∠C1,∠CFD=∠BFC1,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CDF==∠CBC1=α;再由AB=BC1,∠ABA1=∠CBC1,∠A=∠C1,根据ASA可判定△ABE≌△C1BF,所以BE=BF,又因A1B=BC,所以A1E=CF,故正确的结论有①②④三个,所以答案选C.【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旋转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4.(3分)如图,BD平分∠ABC,DE⊥AB于E,DF⊥BC于F,AB=6,BC=8.若S△ABC=28,则DE= .【答案】4【解析】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可得DE=DF,然后由AB=6,BC=8,根据=AB•DE+BC•DF=×6DE+×8DE=28,解得DE=4.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列式可知S△ABC【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5.(2分)如图,△ABC和△DCE都是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点B、C、E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BD,则BD的长为()A. B. C. D.【答案】D.【解析】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以发现∠BDE=90°,再进一步根据勾股定理进行求解.已知△ABC和△DCE都是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DCE=∠CDE=60°,BC=CD=4.再由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可得∠BDC=∠CBD=∠DCE=30°,即可得∠BDE=90°.在Rt△BDE中,由勾股定理可得BD=.故答案选D.【考点】勾股定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6.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D,∠1=∠2,求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答案】详见解析.【解析】根据已知易证∠DAC=∠ACB,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可得AD∥BC,AB∥CD,由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即可判定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试题解析:证明:∵∠1+∠B+∠ACB=180°,∠2+∠D+∠CAD=180°,∠B=∠D,∠1=∠2,∴∠DAC=∠ACB,∴AD∥BC,∵∠1=∠2,∴AB∥CD,∴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考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7.(3分)下列三条线段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1、、2B.C.5、12、13D.9、40、41【答案】B.【解析】A、因为12+()2=22,故是直角三角形,不符合题意;B、因为()2+()2≠()2,故不是直角三角形,符合题意;C、因为52+122=132,故是直角三角形,不符合题意;D、因为92+402=412,故是直角三角形,不符合题意;故选B.【考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8.如图,△ABC中,AB=AC=14cm,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D,△DBC的周长是24cm,则BC= _________cm.【答案】10.【解析】∵C△DBC =24cm,∴BD+DC+BC=24cm①,又∵MN垂直平分AB,∴AD=BD②,将②代入①得:AD+DC+BC=24cm,即AC+BC=24cm,又∵AC=14cm,∴BC=24﹣14=10cm.故答案为:10.【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9.将下列长度的三根木棒首尾顺次连接,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1,,B.,,C.6,8,10D.5,12,13【答案】B.【解析】A.,能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B.,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符合题意;C.,能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D.,能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故选B.【考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10.(本题7分)△ABC中,∠C是最小内角.若过顶点B的一条直线把这个三角形分成两个三角形,其中一个为等腰三角形,另一个为直角三角形,则称这条直线为△ABC的关于点B的伴侣分割线.例如:如图1,△ABC中,∠A=90°,∠C=20°,若过顶点B的一条直线BD交AC于点D,且∠DBC=20°,则直线BD是△ABC的关于点B的伴侣分割线.(1)如图2,△ABC中,∠C=20°,∠ABC=110°.请在图中画出△ABC关于点B 的伴侣分割线,并注明角度;(2)△ABC中,设∠B的度数为y,最小内角∠C的度数为x.试探索y与x应满足什么要求时,△ABC存在关于点B的伴侣分割线.【答案】(1)答案见试题解析;(2)当y=90°﹣x或y=90°+x或x=45°且y>x或y=135°﹣或y=135°﹣x时△ABC存在伴侣分割线.【解析】(1)首先了解伴侣分割线的定义,然后把角ABC分成90°角和20°角即可;(2)设BD为△ABC的伴侣分割线,分以下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BDC是等腰三角形,△ABD是直角三角形;第二种情况:△BDC是直角三角形,△ABD是等腰三角形分别进行分析.试题解析:(1)如图所示:(2)设BD为△ABC的伴侣分割线,分以下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BDC是等腰三角形,△ABD是直角三角形,易知∠C和∠DBC必为底角,∴∠DBC=∠C=x.当∠A=90°时,△ABC存在伴侣分割线,此时y=90°﹣x,当∠ABD=90°时,△ABC存在伴侣分割线,此时y=90°+x,当∠ADB=90°时,△ABC存在伴侣分割线,此时x=45°且y>x;第二种情况:△BDC是直角三角形,△ABD是等腰三角形,当∠DBC=90°时,若BD=AD,则△ABC存在伴侣分割线,此时180°﹣x﹣y=y﹣90°,∴y=135°﹣,当∠BDC=90°时,若BD=AD,则△ABC存在伴侣分割线,此时∠A=45°,∴y=135°﹣x.综上所述,当y=90°﹣x或y=90°+x或x=45°且y>x或y=135°﹣或y=135°﹣x时△ABC存在伴侣分割线.【考点】1.作图—应用与设计作图;2.分类讨论.11.如果D是△ABC中BC边上一点,并且△ADB≌△ADC,则△ABC是()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答案】D【解析】因为△ADB≌△ADC,所以AB=AC,所以△ABC是等腰三角形,所以选:D.【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2.如图,已知 MB=ND,∠MBA=∠NDC,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M≌△CDN的是()A.∠M=∠N B.AM="CN"C.AB=CD D.AM∥CN【答案】B【解析】因为在△ABM和△CDN中,MB=ND,∠MBA=∠NDC,所以当添加条件∠M=∠N后,可利用ASA判定△ABM≌△CDN;当添加条件AM=CN后,因为∠MBA和∠NDC不是边MA与MB,NC与ND的夹角,所以不能判定△ABM≌△CDN;当添加条件AB=CD后,可利用SAS判定△ABM≌△CDN;当添加条件AM∥CN后,∠A=∠NCD,所以可利用AAS判定△ABM≌△CDN;所以选项A、C、D正确,B错误,故选:B.【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3.已知:如图,直线l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C、D是l上任意两点(除AB的中点外).求证:∠CAD=∠CBD.【答案】证明见解析.【解析】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知CA=CB,DA=DB,加上CD=CD,可证明△ACD≌△BCD,可得到∠CAD=∠CBD.试题解析:∵MN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且C、D在MN上,∴CA=CB,DA=DB,在△ACD和△BCD中,,∴△ACD≌△BCD(SSS),∴∠CAD=∠CBD.【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14.已知:如图,E是BC上一点,AB=EC,AB∥CD,BC=CD.求证:AC=ED.【答案】参见解析.【解析】先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出∠BCD=∠B,再根据已知条件利用SAS证明△ABC≌△EDC,最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得出结论.试题解析:∵AB∥CD,∴∠BCD=∠B(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又因为BC=CD,AB=EC,所以△ABC≌△EDC(SAS),所以AC=E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考点】1.平行线的性质;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5.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P是∠ABC的平分线BD上一点,PE⊥AB于点E,线段BP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F,垂足为点Q.若BF=2,则PE的长为.【答案】【解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EBP=∠QBF=30°,根据BF=2可得:BQ=,根据点Q为中点可得:BP=2BQ=2,则PE=.【考点】直角三角形的性质16.多边形每一个内角都等于150°,则从此多边形一个顶点发出的对角线有().A.7条B.8条C.9条D.10条【答案】C.【解析】∵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都等于150°,∴每个外角是30°,∴多边形边数是360°÷30°=12,则此多边形从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共有12﹣3=9条.故选C.【考点】1.多边形内角与外角;2.多边形的对角线.17.如图为6个边长等的正方形的组合图形,则∠1+∠2+∠3= °.【答案】135°.【解析】观察图形可知:△ABC≌△BDE,∴∠1=∠DBE,又∵∠DBE+∠3=90°,∴∠1+∠3=90°.∵∠2=45°,∴∠1+∠2+∠3=∠1+∠3+∠2=90°+45°=135°.故答案为:135.【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18.如图所示,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分别为和,如果,,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_____.【答案】20.【解析】试题解析:根据题意可得,阴影部分面积为两个正方形面积和减去空白面积,即(a2+b2)--=(a2+b2-ab)=(a2+b2+2ab-3ab)= [(a+b)2-3ab];代入a+b=10,ab=20可得阴影面积为(10×10-20×3)÷2=20【考点】代数式求值.19.如图,在Rt△ABC中,∠A=90°,点D为斜边BC上一点,且BD=BA,过点D作BC的垂线交AC于点E.求证:点E在∠ABC的角平分线上.【答案】证明见解析.【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性质和角平分线的性质解题,做题时,要根据情况作辅助线是必须的,也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可通过证明Rt△ABE≌Rt△DBE从而得到结论.试题解析:证明:连接BE,∵ED⊥BC,∴∠BDE=∠A=90°.在Rt△ABE和Rt△DBE中∵,∴Rt△ABE≌Rt△DBE(HL).∴∠ABE=∠DBE.∴点E在∠ABC的角平分线上.【考点】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0.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4和8,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A.16B.18C.20D.16或20【答案】C.【解析】分两种情况:①若4是腰,则另一腰也是4,底是8,但是4+4=8,故不构成三角形,舍去.②若4是底,则腰是8,8.4+8>8,符合条件.成立.所以三角形的周长为:4+8+8=20.故答案选C.【考点】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21.把命题“等边对等角”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如果,那么.【答案】如果三角形的两边相等,那么这两条边所对的角相等.【解析】试题解析:“等边对等角”改写为“如果三角形的两边相等,那么这两条边所对的角相等”.【考点】命题与定理.22.一个多边形截去一个角后,形成另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2520°,则原多边形的边数是()A.15或17B.16或15C.15D.16或15或17【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多边形的内角和可以表示成(n-2)•180°(n≥3且n是整数),一个多边形截去一个角后,多边形的边数可能增加了一条,也可能不变或减少了一条,根据(n-2)•180°=2520°解得:n=16,则多边形的边数是15,16,17.故选D.【考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23.如图把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线b上,若∠1=40°,则当∠2= 度时,a∥b.【答案】50.【解析】试题解析:当∠2=50°时,a∥b;理由如下:如图所示:∵∠1=40°,∴∠3=180°﹣90°﹣40°=50°,当∠2=50°时,∠2=∠3,∴a∥b;【考点】平行线的判定.24.四边形的各顶点坐标(x,y)变成(x+1,3y),四边形的面积会变为原来的倍.【答案】3.【解析】试题解析:∵四边形的各顶点坐标(x,y)变成(x+1,3y),∴四边形先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沿y轴方向伸长3倍,∴四边形的面积会变为原来的3倍.【考点】坐标与图形性质.25.(2015秋•句容市月考)如图:在△ABC中,AB=AC=,BC=4,AD是△ABC的中线,AE是∠BAD的角平分线,DF∥AB交AE的延长线于点F,则DF的长为.【答案】1.【解析】首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D⊥BC,再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AD长,然后再证明AD=DF可得答案.解:∵△ABC是等腰三角形,D为底边的中点,∴AD⊥BC,∵BC=4,∴BD=2,∵AB=AC=,∴AD===1,∵AE是∠BAD的角平分线,∴∠DAE=∠EAB,∵DF∥AB,∴∠BAF=∠F,∴∠DAE=∠F,∴AD=DF=1,故答案为:1.【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26.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4,12,6B.3,8,4C.13,20,8D.9,17,8【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A、4+6<12,不能组成三角形;B、3+4<8,不能组成三角形;C、13+8>20,能够组成三角形;D、8+9=17,不能组成三角形.故选C.【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27.如图,将纸片△ABC沿DE折叠,点A落在点F处,已知∠1+∠2=100°,则∠A的度数等于【答案】50°.【解析】根据翻折不变性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角平分线的性质解答.∵∠1+∠2=100°,∴∠ADF+∠AEF=360°-100°=260°,∴∠ADE+∠AED=130°,∴∠A=180°-130°=50°.【考点】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2.翻折变换(折叠问题).28.如图,点D在△ABC的AB边上,且∠ACD=∠A.作∠BDC的平分线DE,交BC于点F(用尺规作图法,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1)作∠BDC的平分线DE,交BC于点E(2)在(1)的条件下,判断直线DE与直线A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必考题)初中数学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平行线的证明》检测卷(含答案解析)

(必考题)初中数学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平行线的证明》检测卷(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将一副学生用三角板(一个锐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一个锐角为45°的直角三角形)如图叠放,则下列4个结论中正确的个数有( )①OE 平分AOD ∠;②AOC BOD ∠=∠;③15AOC CEA ∠-∠=︒;④180COB AOD ∠+∠=︒ A .0B .1C .2D .32.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 A .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B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相等 C .同旁内角互补D .同位角相等3.下列命题中,属于假命题的是( ) A .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B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C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D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4.下列选项中,可以用来证明命题“若,a b >则a b >”是假命题的反例是( ) A .1,0a b ==B .1,2a b ==-C .2,1a b =-=D .2,1a b ==-5.下列命题的逆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 A .3的平方根是3 B .5是无理数 C .1的立方根是1D .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6.如图,AD 平分∠BAC ,AE ⊥BC ,∠B=45°,∠C=73°,则∠DAE 的度数是( ).A .22°B .16°C .14°D .23°7.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要得到AB CD ∥,只需要添加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可以是( )A .13∠=∠B .24∠∠=C .B D∠=∠D .12180B ∠+∠+∠=︒8.已知下列命题(1)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 (2)平行四边形相邻的两个角都相等;(3)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 (4)底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 其中原命题和逆命题均为真命题的有( )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9.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A .相等的角是对顶角B .内错角相等C .任何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是非负数D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10.如图,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AD ∥BC 的是( )A .∠1=∠3B .∠2=∠4C .∠EAD=∠BD .∠D=∠DCF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同位角相等B .相等的角是对顶角C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D .互补的两个角一定有一个锐角 12.在ABC 中,若+,A B C ∠=∠∠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形状是( )A .等腰三角形B .等边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D .钝角三角形二、填空题13.如图,Rt △ABC 中,∠ACB =90°,∠A =52°,将其折叠,使点A 落在边CB 上A′处,折痕为CD ,则∠A′DB 为_____.14.如图,25AOB ∠=︒,点M ,N 分别是边OA ,OB 上的定点,点P ,Q 分别是边OB ,OA 上的动点,记MPQ α∠=,PQN β∠=,当MP PQ QN ++的值最小时,βα-的大小=__________(度).15.把命题“等角的余角相等”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为______.16.如图,AB ∥CD ,EF 交AB 、CD 于点G 、H ,GM 、HM 分别平分∠BGH 、∠GHD ,GM 、HM 交于点M ,则∠GMH =_________.17.如图,已知:AB ∥CD ,DB ⊥BC ,∠1=40°,求∠2的度数.完成下面的证明过程: 证明:∵AB ∥CD ( ), ∴∠1=∠BCD =40°( ). ∵BD ⊥BC , ∴∠CBD = .∵∠2+∠CBD+∠BCD = ( ), ∴∠2= .18.如图,已知AD ∥BC ,∠1=∠2,∠A=112°,且BD ⊥CD ,则∠C=_____.19.如图,AB ⊥BC ,AE 平分∠BAD 交BC 于点E ,AE ⊥DE ,∠1+∠2=90°,M 、N 分别是BA ,CD 延长线上的点,∠EAM 和∠EDN 的平分线交于点F .下列结论:①AB ∥CD ;②∠AEB +∠ADC =180°;③DE 平分∠ADC ;其中结论正确的有______________20.数学课上,同学提出如下问题:老师说这个证明可以用反证法完成,思路及过程如下: 如图1,我们想要证明“如果直线AB ,CD 被直线所截EF ,AB ∥CD ,那么∠EOB=EO D '∠.” 如图2,假设∠EOB≠EO D '∠,过点O 作直线A'B',使EOB '∠=EO D '∠,可得A B ''∥CD .这样过点O 就有两条直线AB ,A B ''都平行于直线CD ,这与基本事实_________矛盾,说明∠EOB≠EO D '∠的假设是不对的,于是有∠EOB=∠EO D '∠.小贴士反证法不是直接从命题的已知得出结论,而是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由此经过推理得出矛盾,由矛盾断定所作假设不正确,从而得到原命题成立.在某些情形下,反证法是很有效的证明方法.请补充上述证明过程中的基本事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解答题21.如图,AD BC ⊥于点D ,EG BC ⊥于点G ,若1E ∠=∠,试说明:23∠∠=.下面是推理过程,请将推理过程补充完整.∵AD BC ⊥于点D ,EG BC ⊥于点G (已知), ∴90ADC EGC ∠=∠=︒ ∴//AD EG ( ) ∴12∠=∠( ) ∵1E ∠=∠(已知), ∴E ∠=_______(等量代换) 又∵//AD EG (已证), ∴______3=∠( ) ∴23∠∠=(等量代换).22.如图,//AD BC ,∠1=∠C ,∠B =60°,DE 平分∠ADC 交BC 于点E , 试说明//AB DE .请完善解答过程,并在括号内填写相应的理论依据.解:∵//AD BC ,(已知) ∴∠1=∠ =60°.( ) ∵∠1=∠C ,(已知) ∴∠C =∠B =60°.(等量代换) ∵//AD BC ,(已知)∴∠C +∠ =180°.( )∴∠ =180°-∠C =180°-60°=120°.(等式的性质) ∵DE 平分∠ADC ,(已知) ∴∠ADE =12∠ADC =12×120°=60°.( ) ∴∠1=∠ADE .(等量代换) ∴//AB DE .( )23.如图所示,已知,A F ∠=∠,C D ∠=∠.(1)求证: //BD CE ;(2)已知:2:3ABD DEC ∠∠=,求DEC ∠的度数. 24.在ABC 中,ABC ∠与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 .(1)如图①,如果80A ∠=︒,求BPC ∠的度数;(2)如图②,作ABC 外角MBC ∠,NCB ∠的角平分线,且交于点Q ,试探索Q ∠,A ∠之间的数量关系;(3)如图③,在图②中延长线段BP ,QC 交于点E 若BQE △中存在一个内角等于另一个内角的2倍,求A ∠的度数.25.如图已知12B C ∠=∠∠=∠,,求证://AB CD . 证明:∵12∠=∠(已知), 且14∠=∠(__________),∴24∠∠=(__________). ∴//BF 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 又∵B C ∠=∠(已知), ∴_____________(等量代换). ∴//AB CD (__________).26.在数学课上,学习了角平分线后,王老师给同学们出了如下题目:已知直线MN ⊥直线PQ ,垂足为O ,点A 在直线PQ 上运动,点B 在直线MN 上运动.(1)如图①,AE 、BE 分别是BAO ∠和ABO ∠的平分线,点A 、B 在运动的过程中,AEB ∠的大小是否会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请说明变化的情况;若不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并求AEB ∠的大小.王老师又让各小组经过认真思考后,改编题目中的条件,提出问题,并解答.以下是两个小组提出的问题,请同学们继续解答.(2)创新小组:如图②,点F 是BAP ∠和ABM ∠的角平分线的交点,点A 、B 在运动过程中,F ∠的大小是否会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请说明变化的情况;若不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并求出F ∠的大小.(3)探索小组:如图③,点F 是平面内一点,连接AF 、BF ,将F ∠沿直线CD 翻折后与E ∠重合,已知AB 与CD 不平行,问E ∠、BCE ∠,ADE ∠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结论,不必证明).【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 1.D 解析:D 【分析】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AOC=∠BOD ;根据角的和差关系可得∠COB+∠AOD=180;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即可得出∠AOC-∠CEA=15°. 【详解】解:∵∠DOC=∠AOB=90°, ∴∠DOC-∠BOC=∠AOB-∠COB , 即∠AOC=∠BOD ,故②正确; ∵∠AOB=∠COD=90°,∴∠COB+∠AOD=∠AOB+∠COD=180°,故④正确; 如图,AB 与OC 交于点P ,∵∠CPE=∠APO,∠C=45°,∠A=30°,∠CEA+∠CPE+∠C=∠AOC+∠APO+∠A=180°,∴∠AOC-∠CEA=15°.故③正确;没有条件能证明OE平分∠AOD,故①错误.综上,②③④正确,共3个,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余角与补角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知余角与补角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A解析:A【分析】对照平行线的性质和定理,逐一判断即可.【详解】∵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选项A正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选项B错误;∵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选项C错误;∵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选项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熟记性质和判定的条件和结论是解题的关键.3.A解析:A【分析】利用对顶角、三角形内角和、平行线的性质等分别判断后即可确定正确的选项.【详解】解:A、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原命题是假命题;B、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是真命题;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是真命题;D、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真命题;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对顶角、平行线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难度不大.4.B解析:B 【分析】需要证明一个结论不成立,可以举反例证明; 【详解】∵当1a =,2b =-时,1<2-,∴证明了命题“若,a b >则a b >”是假命题; 故答案选B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命题与定理,准确分析判断是解题的关键.5.C解析:C 【分析】根据把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互换就得到它的逆命题,先得出逆命题,再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A 3的逆命题是:3的平方根,是假命题;B C 、1的立方根是1的逆命题是:1是1的立方根,是真命题;D 、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的逆命题是:周长相等的三角形全等,是假命题; 故选:C . 【点睛】此题考查了命题的真假判断及互逆命题的知识,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条件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又是第二个命题的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另一个命题的逆命题,判断命题的真假关键是要熟悉各知识点的性质定理.6.C解析:C 【分析】根据∠DAE=∠DAC-∠CAE ,只要求出∠DAC ,∠CAE 即可. 【详解】解:∵∠BAC=180°-∠B-∠C ,∠B=45°,∠C=73°, ∴∠BAC=62°, ∵AD 平分∠BAC , ∴∠DAC=12∠BAC=31°,∵AE⊥BC,∴∠AEC=90°,∴∠CAE=90°-73°=17°,∴∠DAE=31°-17°=14°,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7.B解析:B【解析】A不可以;∵∠1=∠3,∴AD∥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不能得出AB∥CD,∴A不可以;B可以;∵∠2=∠4,∴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B可以;C、D不可以;∵∠B=∠D,不能得出AB∥CD;∵∠1+∠2+∠B=180°,∴AD∥B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不能得出AB∥BC;∴C、D不可以;故选B.8.B解析:B【分析】根据逆命题的概念分别写出各个命题的逆命题,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直线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定理判断即可.【详解】解:(1)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是真命题,逆命题为:三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是真命题;(2)平行四边形相邻的两个角互补,但不一定相等,本说法是假命题,逆命题为:相邻的两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是真命题;(3)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是真命题,逆命题为:到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是真命题;(4)底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本说法是假命题,逆命题为:两个全等的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是真命题;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命题的真假判断、逆命题的概念,正确的命题叫真命题,错误的命题叫做假命题.判断命题的真假关键是要熟悉课本中的性质定理.9.C解析:C【分析】根据对顶角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算术平方根的定义、点到直线距离的定义逐一分析即可.【详解】解:A.对顶角相等,但是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该项为假命题;B.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该项为假命题;C.任何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是非负数,该项为真命题;D.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该项为假命题;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判断命题的真假,掌握对顶角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算术平方根的定义、点到直线距离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10.B解析:B【分析】根据各选项中各角的关系及利用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分别分析判断AD、BC是否平行即可.【详解】解:A、∵∠1=∠3,∴AD∥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B、∵∠2=∠4,∴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但不能判定AD∥BC;C、∵∠EAD=∠B,∴AD∥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D、∵∠D=∠DCF,∴AD∥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正确识别“三线八角”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是正确答题的关键,不能遇到相等或互补关系的角就误认为具有平行关系,只有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才能推出两被截直线平行.11.C解析:C【分析】直接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判定以及对顶角的定义、补角的特征分别判断得出答案.【详解】A 、两直线平行,同位才能角相等,此项错误;B 、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此项错误;C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此项正确;D 、互补的两个角不一定有一个锐角,有可能是两个直角,此项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判定以及对顶角的定义等,掌握平行线与相交线的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12.C解析:C【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到180A B C ∠+∠+∠=︒,则180B C A ∠+∠=︒-∠,变形得180A A ︒-∠=∠,解得90A ∠=︒,即可判断△ABC 的形状.【详解】解:∵180A B C ∠+∠+∠=︒,∴180B C A ∠+∠=︒-∠,又∵+A B C ∠=∠∠,∴180A A ︒-∠=∠,解得:90A ∠=︒,∴△ABC 为直角三角形.故选:C .【点睛】本题考察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二、填空题13.14°【分析】根据∠A =52°可求∠B 由折叠可知∠DA′C=52°利用外角性质可求【详解】解:∵∠ACB =90°∠A =52°∴∠B=90°-52°=38°由折叠可知∠DA′C=∠A =52°∠A′DB解析:14°【分析】根据∠A =52°,可求∠B ,由折叠可知∠D A′C=52°,利用外角性质可求.【详解】解:∵∠ACB =90°,∠A =52°,∴∠B=90°-52°=38°,由折叠可知∠D A′C=∠A =52°,∠A′DB=∠D A′C -∠B=52°-38°=14°,故答案为:14°.【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轴对称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题关键是灵活运用三角形的性质和轴对称性质建立角之间的联系.14.50【分析】作M 关于OB 的对称点N 关于OA 的对称点连接交OB 于点P 交OA 于点Q 连接MPQN 可知此时最小此时再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和平角的定义即可得出结论【详解】作M 关于OB 的对称点N 关于OA 的对称点 解析:50【分析】作M 关于OB 的对称点M ',N 关于OA 的对称点N ',连接M N '',交OB 于点P ,交OA 于点Q ,连接MP ,QN ,可知此时MP PQ QN ++最小,此时OPM OPM NPQ OQP AQN AQN ''∠=∠=∠∠=∠=∠,,再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和平角的定义即可得出结论.【详解】作M 关于OB 的对称点M ',N 关于OA 的对称点N ',连接M N '',交OB 于点P ,交OA 于点Q ,连接MP ,QN ,如图所示.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此时MP PQ QN++最小,即MP PQ QN M N ''++=, ∴OPM OPM NPQ OQP AQN AQN ''∠=∠=∠∠=∠=∠,,∵MPQ PQN αβ∠=∠=,, ∴11(180)(180)22QPN OQP αβ∠=︒-∠=︒-,, ∵QPN AOB OQP ∠=∠+∠,25AOB ∠=︒, ∴11(180)25(180)22αβ︒-=︒+︒- , ∴50βα-=︒ . 故答案为:50.【点睛】本题考查轴对称-最短问题、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等知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是解题的关键,综合性较强.15.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的余角相等【分析】把命题的题设写在如果的后面把命题的结论部分写在那么的后面即可【详解】解:命题等角的余角相等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为:如果两个角是相等角的余角那么这两个角相 解析: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的余角相等【分析】把命题的题设写在如果的后面,把命题的结论部分写在那么的后面即可.【详解】解:命题“等角的余角相等”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为:如果两个角是相等角的余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故答案为:如果两个角是相等角的余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点睛】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判断事物的语句叫命题;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错误的命题称为假命题;经过推理论证的真命题称为定理.16.90°【分析】由平行线性质可得到再由角平分线定义可得到【详解】解:∵AB ∥CD ∴∠BGH+∠GHD=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又GMHM 分别平分∠BGH ∠GHD ∴∠MGH+∠GHM=90(角平解析:90°【分析】由平行线性质可得到180BGH GHD ∠+∠=︒,再由角平分线定义可得到90GMH ∠=︒.【详解】解:∵AB ∥CD∴∠BGH+∠GHD=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又GM 、HM 分别平分∠BGH 、∠GHD ,∴∠MGH+∠GHM=90︒(角平分线的定义)∴ ∠GMH=180︒-(∠MGH+∠GHM )=180︒-90︒=9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故答案为 90°.【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内角和、角平分线及平行线的综合应用,熟练掌握有关性质、定义和定理是解题关键.17.已知;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90°;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50°【分析】由平行线的性质和垂线的定义可得∠1=∠BCD =40°∠CBD =90°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2的度数【详解】∵AB ∥CD解析:已知;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90°;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50°【分析】由平行线的性质和垂线的定义可得∠1=∠BCD =40°,∠CBD =90°,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2的度数.【详解】∵AB∥CD(已知),∴∠1=∠BCD=40°(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BD⊥BC,∴∠CBD=90°.∵∠2+∠CBD+∠BCD=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2=50°.故答案为:已知,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90°,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50°.【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垂线的定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练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本题的关键.18.56°【解析】解:∵AD∥BC∴∠2=∠ADB又∵AD∥BC∠A=112°∴∠ABC=180°-∠A=68°∵∠1=∠2∴∠1=∠2=∠ADB=34°∵BD⊥CD∴∠2+∠C=90°∴∠C=90°﹣解析:56°【解析】解:∵AD∥BC,∴∠2=∠ADB.又∵AD∥BC,∠A=112°,∴∠ABC=180°-∠A=68°,∵∠1=∠2,∴∠1=∠2=∠ADB=34°,∵BD⊥CD,∴∠2+∠C=90°,∴∠C=90°﹣34°=56°,故答案为56°.点睛:此题综合运用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两条直线平行,则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19.①③【分析】先根据AB⊥BCAE平分∠BAD交BC于点EAE⊥DE∠1+∠2=90°∠EAM和∠EDN的平分线交于点F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AB⊥BCAE⊥DE解析:①③【分析】先根据AB⊥BC,AE平分∠BAD交BC于点E,AE⊥DE,∠1+∠2=90°,∠EAM和∠EDN的平分线交于点F,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AB⊥BC,AE⊥DE,∴∠1+∠AEB=90°,∠DEC+∠AEB=90°,∴∠1=∠DEC,又∵∠1+∠2=90°,∴∠DEC+∠2=90°,∴∠C=90°,∴∠B+∠C=180°,∴AB∥CD,故①正确;∴∠ADN=∠BAD,∵∠ADC+∠ADN=180°,∴∠BAD+∠ADC=180°,又∵∠AEB≠∠BAD,∴AEB+∠ADC≠180°,故②错误;∵∠4+∠3=90°,∠2+∠1=90°,而∠3=∠1,∴∠2=∠4,∴ED平分∠ADC,故③正确,故答案为:①③.【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角平分线的性质,熟知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是解题的关键.20.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分析】直接利用反证法的基本步骤以及结合平行线的性质分析得出答案【详解】解:假设∠EOB≠∠EOD过点O作直线解析: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分析】直接利用反证法的基本步骤以及结合平行线的性质分析得出答案.【详解】解:假设∠EOB≠∠EO'D,过点O作直线A'B',使∠EOB'=∠EO'D,依据基本事实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A'B'∥CD.这样过点O就有两条直线AB,A′B′都平行于直线CD,这与基本事实: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矛盾,说明∠EOB≠∠EO'D的假设是不对的,于是有∠EOB=∠EO'D.故答案为: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点睛】本题考查了反证法,正确掌握反证法的基本步骤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1.见解析【分析】根据垂直的定义得到∠ADC=∠EGC=90°,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得到AD∥EG,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到∠1=∠2,等量代换得到∠E=∠2,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到∠E=∠3,等量代换即可得到结论.【详解】∵AD⊥BC于点D,EG⊥BC于点G(已知),∴∠ADC=∠EGC=90°(垂直的定义),∴AD∥EG(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E=∠1(已知)∴∠E=∠2(等量代换)∵AD∥EG,∴∠E=∠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3(等量代换).【点睛】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垂直的定义,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22.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ADC;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ADC;角平分线性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分析】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角平分线的性质去进行填空.【详解】解∵//AD BC,(已知)∴∠1=∠B=60°.(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C,(已知)∴∠C=∠B=60°.(等量代换)∵//AD BC,(已知)∴∠C+∠ADC=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ADC=180°-∠C=180°-60°=120°.(等式的性质)∵DE平分∠ADC,(已知)∴∠ADE=12∠ADC=12×120°=60°.(角平分线性质)∴∠1=∠ADE.(等量代换)∴//AB DE.(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23.(1)见解析;(2)∠D EC =108°【分析】(1)由AC//DE可得∠D=∠ABD,根据等量代换得到∠C=∠ABD,从而可证BD//C E;(2)设∠ABD=2x,∠D EC=3x,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求解即可.【详解】(1)证明∵∠A=∠F,∴AC//DE,∴∠D=∠ABD,∵∠D=∠C ,∴∠C=∠ABD ,∴BD//C E ;(2)∵BD//C E ,DF//BC ,∴∠ABD =∠C ,∠D EC +∠C=180°,∵∠ABD :∠DEC=2:3,∴设∠ABD=2x ,∠D EC=3x ,则2x+3x=180°,∴x=36°,∴∠D EC =3x=108°.【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能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③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反之亦然.24.(1)130︒;(2)1902Q A ∠=︒-∠;(3)A ∠的度数是90°或60°或120° 【分析】(1)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角平分线的定义,首先求出∠PBC+∠PCB ,进而求出∠BPC 即可解决问题;(2)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分别表示出∠MBC 与∠BCN ,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求得∠CBQ+∠BCQ ,最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解;(3)在△BQE 中,由于∠Q=90°12-∠A ,求出∠E=12∠A ,∠EBQ=90°,所以如果△BQE 中,存在一个内角等于另一个内角的2倍,那么分四种情况进行讨论:①∠EBQ=2∠E=90°;②∠EBQ=2∠Q=90°;③∠Q=2∠E ;④∠E=2∠Q ;分别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详解】(1)∵80A ∠=︒,∴100ABC ACB ∠+∠=︒,又∵点P 是ABC ∠和ACB ∠的平分线的交点,∴50PBC PCB ∠+∠=︒,∴()180********P PBC PCB ∠=︒-∠+∠=︒-︒=︒;(2)∵外角MBC ∠,NCB ∠的角平分线交于点Q , ∴12QBC MBC ∠=∠,12QCB NCB ∠=∠, ∵180ABC MBC ∠+∠=︒,180ACB NCB ∠+∠=︒,∴180MBC ABC ∠=︒-∠,180NCB ACB ∠=︒-∠, ∴()12QBC QCB MBC NCB ∠+∠=∠+∠()13602ABC ACB =︒-∠-∠ ()1360180-2A =︒-︒∠⎡⎤⎣⎦ ()11802A =︒+∠ 1902A =+∠︒, ∴()180Q QBC QCB ∠=︒-∠+∠1180902A ⎛⎫=︒-︒+∠ ⎪⎝⎭1902A =︒-∠; (3)延长BC 至F ,∵CQ 为△ABC 的外角∠NCB 的角平分线,∴CE 是△ABC 的外角∠ACF 的平分线,∴∠ACF=2∠ECF ,∵BE 平分∠ABC ,∴∠ABC=2∠EBC ,∵∠ECF=∠EBC+∠E ,∴2∠ECF=2∠EBC+2∠E ,即∠ACF=∠ABC+2∠E ,又∵∠ACF=∠ABC+∠A ,∴∠A=2∠E ,即∠E=12∠A , ∵∠EBQ=∠EBC+∠CBQ=12∠ABC+12∠MBC =12(∠ABC+∠A+∠ACB ) =90°.如果△BQE 中,存在一个内角等于另一个内角的2倍,那么分四种情况:①∠EBQ=2∠E=90°,则∠E=45°,∠A=2∠E=90°;②∠EBQ=2∠Q=90°,则∠Q=45°,∠E=45°,∠A=2∠E=90°;③∠Q=2∠E ,则∠E=30°,解得∠A=2∠E=60°;④∠E=2∠Q ,则∠E=60°,解得∠A=2∠E=120°.综上所述,∠A 的度数是90°或60°或120°.【点睛】本题是三角形综合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外角的性质,角平分线定义等知识;灵活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外角的性质进行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25.见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解答.【详解】解:证明:∵∠1=∠2(已知),且∠1=∠4(对顶角相等),∴∠2=∠4(等量代换),∴BF ∥EC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C=∠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B=∠C (已知),∴∠3=∠B (等量代换),∴AB ∥CD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26.(1)AEB ∠的大小不变,理由见解析;135AEB ∠=︒;(2)AFB ∠的大小不变,理由见解析;45F ∠=︒;(3)2ADE BCE E ∠+∠=∠.【分析】(1)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结合角平分线性质解题;(2)由邻补角的定义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得270BAP ABM ∠+∠=︒,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12EAB OAB ∠=∠,12EBA OBA ∠=∠,据此整理解题; (3)由翻折的性质,得到F E ∠=∠,FDC EDC ∠=∠,FCD ECD ∠=∠,再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结合角的和差解题即可.【详解】解:(1)结论:AEB ∠的大小不变,理由:∵90AOB ∠=︒,∴OAB OBA 90∠+∠=︒,∵AE 、BE 分别是BAO ∠和ABO ∠角的平分线, ∴12EAB OAB ∠=∠,12EBA OBA ∠=∠,∴1()452EAB EBA OAB OBA ∠+∠=∠+∠=︒, ∴18045135AEB ∠=︒-︒=︒. (2)结论:AFB ∠的大小不变,理由:∵90AOB ∠=︒,∴OAB OBA 90∠+∠=︒,∴270BAP ABM ∠+∠=︒,∵AF 、BF 分别是BAP ∠和ABM ∠的平分线, ∴12FAB PAB ∠=∠,12FBA MBA ∠=∠, ∴1()1352FAB FBA PAB MBA ∠+∠=∠+∠=︒, ∴180()18013545F FAB FBA ∠=︒-∠+∠=︒-︒=︒; (3)2ADE BCE E ∠+∠=∠,理由如下:∵将F ∠沿直线CD 翻折后与E ∠重合,∴F E ∠=∠,FDC EDC ∠=∠,FCD ECD ∠=∠,∵180E ECD EDC ∠+∠+∠=︒,∴180ECD EDC E ∠+∠=︒-∠,又∵1802ADE EDC ∠=︒-∠,1802BCE ECD ∠=︒-∠,∴3602()ADE BCE ECD EDC ∠+∠=︒-∠+∠()36021802E E =︒-︒-∠=∠.【点睛】本题考查翻折变换、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性质等知识,是重要考点,难度较易,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

初二数学试卷证明题

初二数学试卷证明题

题目:已知三角形ABC中,∠BAC=90°,AB=4cm,AC=3cm,求证:BC²=16cm²。

证明:步骤1:作辅助线。

在三角形ABC中,过点C作CD⊥AB于点D。

步骤2:证明四边形ABCD为矩形。

由于∠BAC=90°,CD⊥AB,所以∠ACD=90°。

又因为∠ADC=90°(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所以四边形ABCD是一个矩形。

步骤3:证明CD=AB。

由于四边形ABCD为矩形,所以CD=AB=4cm。

步骤4:证明AD=AC。

由于四边形ABCD为矩形,所以AD=BC(矩形的对边相等)。

步骤5:证明三角形ADC为直角三角形。

由于∠ACD=90°,∠ADC=90°,所以三角形ADC是一个直角三角形。

步骤6:应用勾股定理。

在直角三角形ADC中,根据勾股定理,有AD²+CD²=AC²。

步骤7:代入已知数据。

将步骤3和步骤6中的数据代入,得到AD²+4²=3²。

步骤8:求解AD。

将步骤7中的方程进行变形,得到AD²=9-16。

步骤9:求解AD。

由于AD²=9-16,所以AD=√(-7)。

由于AD为线段长度,不能为负数,因此这个方程无解。

步骤10:结论。

由于步骤9中的方程无解,所以原命题不成立。

即不能证明BC²=16cm²。

答案:原命题不成立,不能证明BC²=16cm²。

初二上册数学证明题试卷

初二上册数学证明题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1. 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D为BC的中点,则AD的长度是:A. AB的长度B. AC的长度C. BC的长度D. 无法确定2. 若一个数的平方等于它本身,则这个数是:A. 0或1B. 0或-1C. 1或-1D. 0或23. 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90°,若AB=10,AC=8,则BC的长度是:A. 6B. 8C. 10D. 124. 若∠A=30°,∠B=45°,则∠C的度数是:A. 45°B. 60°C. 75°D. 90°5. 一个正方形的对角线长度是10cm,则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A. 50cm²C. 50πcm²D. 100πcm²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6. 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90°,若AC=3,BC=4,则AB的长度为______。

7. 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8cm,腰长为10cm,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cm。

8. 在梯形ABCD中,AD∥BC,AB=CD,若AB=6cm,BC=8cm,则梯形的高为______cm。

9. 若一个数的平方根是3,则这个数是______。

10. 在等边三角形ABC中,若AB=AC=BC,则∠B的度数是______。

三、解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证明: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12. 已知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AD为底边BC的中线,证明:BD=CD。

13. 在梯形ABCD中,AD∥BC,AB=CD,E是AD上的一点,BE=CD,F是BC上的一点,BF=AD。

证明:四边形BEFC是平行四边形。

四、综合题(每题15分,共30分)14. 在三角形ABC中,AB=AC,D为BC的中点,E为AD的延长线上的一点,且BE=AC。

(1)证明:∠BEC=∠ABC;(2)若BE=2AC,求∠A的度数。

人教版初二数学8年级下册 第18章(平行四边形)证明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初二数学8年级下册 第18章(平行四边形)证明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证明题专题训练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F是对角线AC所在直线上的两点,且AE=CF.求证:四边形EBFD 是平行四边形.2.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是BC,AC的中点,延长BA至点F,使得AF= 1AB,连接DE,AD,EF,DF.2(1)求证:四边形ADEF是平行四边形;(2)若AB=6,AC=8,BC=10,求EF的长.的对角线AC的垂直平分线与边AD,BC分别相交于点E,3.如图所示,ABCDF.求证:四边形AFCE是菱形.AC BD交于点,O过点O任作直线分别交4.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B CD于点E F,、.求证:OE OF =.5.已知:如图,在ABCD 中,,E F 是对角线BD 上两个点,且BE DF =.求证:.AE CF =6.已知:如图,矩形ABCD 中,O 是AC 与BD 的交点,过O 点的直线EF 与AB 、CD 的延长线分别相交于点E 、F .(1)求证:△BOE ≌△DOF ;(2)当EF 与AC 满足什么关系时,以A 、E 、C 、F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并给出证明.7.如图,菱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BE AC ,//AE BD ,OE 与AB 交于点F .(1)求证:四边形AEBO 的为矩形;(2)若OE =10,AC =16,求菱形ABCD 的面积.8.已知:如图,在ABC 中,中线,BE CD 交于点,,O F G 分别是,OB OC 的中点.求证:(1)//DE FG ;(2)DG 和EF 互相平分.9.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C 是对角线,且AB =AC ,CF 是∠ACB 的角平分线交AB 于点F ,在AD 上取一点E ,使AB =AE ,连接BE 交CF 于点P .(1)求证:BP =CP ;(2)若BC =4,∠ABC =45°,求平行四边形ABCD 的面积.10.如图,AB,CD相交于点O,AC∥DB,OA=OB,E、F分别是OC,OD中点.(1)求证:OD=OC.(2) 求证:四边形AFBE平行四边形.11.如图所示,在菱形ABCD中,E、F分别为AB、AD上两点,AE=AF.(1)求证:CE=CF;(2)若∠ECF=60°,∠B=80°,试问BC=CE吗?请说明理由.12.已知:如图,在矩形ABCD中,M、N分别是边AD、BC的中点,E、F分别是线段BM、CM的中点.(1)求证:△ABM≌△DCM;(2)当AB:AD的值为多少时,四边形MENF是正方形?请说明理由.13.如图,在矩形ABCD中,过对角线AC的中点O作AC的垂线,分别交射线AD 和CB于点E,F连接AF,CE.(1)求证:OE=OF;(2)求证:四边形AFCE是菱形.14.如图,BD是△ABC的角平分线,过点作DE//BC交AB于点E,DF//AB交BC 于点F.(1)求证:四边形BEDF是菱形;(2)若∠ABC=60°,∠ACB=45°,CD=6,求菱形BEDF的边长.15.如图,在边长为6的正方形ABCD中,E是边CD的中点,将△ADE沿AE对折至△AFE,延长EF交边BC于点G,连接AG.(1)求证:△ABG≌△AFG;(2)求∠EAG的度数;(3)求BG的长.16.如图,在Rt△ABC中,∠ACB=90°,过点C的直线MN∥AB,D在AB边上一点.过点D作DE⊥BC,交直线MN于E,垂足为F,连接CD、BE.(1)求证:CE=AD;(2)当点D在AB中点时,四边形BECD是什么特殊四边形?说明你的理由.17.如图,在△ABC中,AB=AC,点D为边BC上一点,以AB,BD为邻边作▱ABDE,连接AD、EC.(1)求证:△ADC≌△ECD; (2)若BD=CD,求证:四边形ADCE是矩形.18.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BF=DE,AE⊥BD,CF⊥BD,垂足分别为E、F.(1)求证:△ABE≌△CDF;(2)若AC与BD交于点O,求证:AO=CO.19.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E在AD边上,连接BE、CE,EB平分∠AEC,(1)如图1,判断△BCE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如图2,若∠A=90°,BC=5,AE=1,求线段BE的长.20.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CB=CD,E是CD上一点,BE交AC于点F,连接DF.(1)求证:∠BAC=∠DAC,∠AFD=∠CFE;(2)若AB∥CD,试证明四边形ABCD是菱形;(3)在(2)的条件下,试确定E点的位置,使∠EFD=∠BCD,并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解:证明:如图,连接BD交AC于点O,∵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OA=OC,OB=OD,又∵AE=CF,∴OA-AE=OC-CF,即OE=OF,∴四边形EBFD是平行四边形.2.(1)证明:∵点D,E分别是BC,AC的中点,∴DE是△ABC的中位线,∴DE∥AB,DE=12 AB,∵AF=12 AB,∴DE=AF,DE∥AF,∴四边形ADEF是平行四边形;(2)解:由(1)得:四边形ADEF是平行四边形,∴EF=AD,∵AB=6,AC=8,BC=10,∴AB2+AC2=BC2,∴△ABC是直角三角形,∠BAC=90°,∵点D是BC的中点,∴AD=12BC=5,∴EF=AD=5.3.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E FC ,AO CO =,∴EAC FCA ∠=∠,∵EF 是AC 的垂直平分线,∴EF AC ⊥,在AOE △与COF 中,EAO FCO AO COAOE COF ∠=∠⎧⎪=⎨⎪∠=∠⎩∴()ASA AOE COF ≌△△,∴EO FO =,∴四边形AFCE 为平行四边形,又∵EF AC ⊥,∴四边形AFCE 为菱形.4.解: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D ∥BC ,OA =OC ,∴∠EAO =∠FCO ,在△AEO 和△CFO 中,OAE OCF OA OCAOE COF ∠=∠⎧⎪=⎨⎪∠=∠⎩,∴△AEO ≌△CFO (ASA ),∴OE =OF .5.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B =CD ,AB ∥CD .∴∠ABE =∠CDF .在△ABE 和△CDF 中AB CD ABE CDF BE DF =⎧⎪∠=∠⎨⎪=⎩∴△ABE ≌△CDF (SAS )∴AE =CF .6.(1)证明:∵四边形ABCD 是矩形,∴OB =OD ,∵AE //CF ,∴∠E =∠F ,∠OBE =∠ODF ,在△BOE 与△DOF 中,E F OBE ODF OB OD ∠=∠⎧⎪∠=∠⎨⎪=⎩,∴△BOE ≌△DOF (AAS );(2)当EF ⊥AC 时,四边形AECF 是菱形. 证明:∵△BOE ≌△DOF ,∴OE =OF ,∵四边形ABCD 是矩形,∴OA =OC ,∴四边形AECF 是平行四边形,∵EF ⊥AC ,∴四边形AECF 是菱形.7.解:(1)证明:∵//BE AC ,//AE BD ,∴四边形AEBO 为平行四边形,又∵四边形ABCD 为菱形,∴BD AC ⊥,∴90AOB ∠=︒,∴平行四边形AEBO 为矩形;(2)∵四边形AEBO 为矩形,∴AB =OE =10,又∵四边形ABCD 为菱形,∴AO =12AC =8,∴90AOB ∠=︒,∴6BO ==,∴BD =2BO =12,∴菱形ABCD 的面积=12121696⨯⨯=.8.(1)在△ABC 中,∵BE 、CD 为中线∴AD =BD ,AE =CE ,∴DE ∥BC 且DE =12BC .在△OBC 中,∵OF =FB ,OG =GC ,∴FG ∥BC 且FG =12BC .∴DE ∥FG(2)由(1)知:DE ∥FG ,DE =FG .∴四边形DFGE 为平行四边形.∴DG 和EF 互相平分9.解:(1)设AP 与BC 交于H ,∵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D ∥BC ,∴∠AEB=∠CBE,∵AB=AE,∴∠ABE=∠AEB,∴∠ABE=∠CBE,∴BE平分∠ABC,∵CF是∠ACB的角平分线,BE交CF于点P,∴AP平分∠BAC,∵AB=AC,∴AH垂直平分BC,∴PB=PC;(2)∵AH垂直平分BC,∴AH⊥BC,BH=CH=12BC=2,∵∠ABH=45°,∴AH=BH=2,∴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4×2=8.10.证明:(1)∵AC∥DB,∴∠CAO=∠DBO,∵∠AOC=∠BOD,OA=OB,∴△AOC≌△BOD,∴OC=OD;(2)∵E是OC中点,F是OD中点,∴OE=12OC,OF=12OD,∵OC=OD,∴OE=OF,又∵OA=OB,∴四边形AFBE是平行四边形.11.(1)证明:∵ABCD是菱形,∴AB =AD ,BC =CD ,∠B =∠D ,∵AE =AF ,∴AB ﹣AE =AD ﹣AF ,∴BE =DF ,在△BCE 与△DCF 中,∵BE DF B D BC CD =⎧⎪∠=∠⎨⎪=⎩,∴△BCE ≌△DCF ,∴CE =CF ;(2)结论是:BC =CE .理由如下:∵ABCD 是菱形,∠B =80°,∴∠A =100°,∵AE =AF ,∴180100402AEF AFE ︒-︒∠=∠==︒由(1)知CE =CF ,∠ECF =60°,∴△CEF 是等边三角形,∴∠CEF =60°,∴∠CEB =180°﹣60°﹣40°=80°,∴∠B =∠CEB ,∴BC =CE .12.(1)证明:∵四边形ABCD 是矩形,∴AB =DC ,∠A =∠D =90°,∵M 为AD 中点,∴AM =DM ,在△ABM 和△DCM ,AM DM A D AB CD =⎧⎪∠=∠⎨⎪=⎩,∴△ABM ≌△DCM (SAS );(2)解:当AB :AD =1:2时,四边形MENF 是正方形,理由:当四边形MENF 是正方形时,则∠EMF =90°,∵△ABM ≌△DCM ,∴∠AMB =∠DMC =45°,∴△ABM 、△DCM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M =DM =AB ,∴AD =2AB ,即当AB :AD =1:2时,四边形MENF 是正方形.13.解:(1)∵四边形ABCD 是矩形,∴//AD BC ,∴∠EAO =∠FCO ,∵AC 的中点是O ,∴OA =OC ,在EOA △和FOC 中,AOE COF AO COEAO FCO ∠=∠⎧⎪=⎨⎪∠=∠⎩,()EOA FOC ASA ∴ ≌,∴OE =OF ;(2)∵OE =OF ,AO =CO ,∴四边形AFCE 是平行四边形,∵EF ⊥AC ,∴四边形AFCE 是菱形.14.证明:(1)∵DE ∥BC ,DF ∥AB ,∴四边形DEBF 是平行四边形,∵DE ∥BC ,∴∠EDB =∠DBF ,∵BD平分∠ABC,∠ABC,∴∠ABD=∠DBF=12∴∠ABD=∠EDB,∴DE=BE,又∵四边形BEDF为平行四边形,∴四边形BEDF是菱形;(2)如图,过点D作DH⊥BC于H,∵DF∥AB,∴∠ABC=∠DFC=60°,∵DH⊥BC,∴∠FDH=30°,DF,DH,∴FH=12∵∠C=45°,DH⊥BC,∴∠C=∠HDC=45°,∴DC DH=6,∴DF=,∴菱形BEDF的边长为15.(1)证明;在正方形ABCD中,AD=AB=BC=CD,∠D=∠B=∠BCD=90°,∵将△ADE沿AE对折至△AFE,∴AD=AF,DE=EF,∠D=∠AFE=90°,∴AB=AF,∠B=∠AFG=90°,又∵AG=AG,在Rt △ABG 和Rt △AFG 中,AG=AG AB=AF ⎧⎨⎩,∴△ABG ≌△AFG (HL );(2)∵△ABG ≌△AFG ,∴∠BAG =∠FAG ,∴∠FAG =12∠BAF ,由折叠的性质可得:∠EAF =∠DAE ,∴∠EAF =12∠DAF ,∴∠EAG =∠EAF +∠FAG =12(∠DAF +∠BAF )=12∠DAB =12×90°=45°;(3)∵E 是CD 的中点,∴DE =CE =12CD =12×6=3,设BG =x ,则CG =6﹣x ,GE =EF +FG =x +3,∵GE 2=CG 2+CE 2∴(x +3)2=(6﹣x )2+32,解得:x =2,∴BG =2.16.(1)证明:∵DE ⊥BC ,∴∠DFB =90°,∵∠ACB =90°,∴∠ACB =∠DFB ,∴AC ∥DE ,∵MN ∥AB ,即CE ∥AD ,∴四边形ADEC 是平行四边形,∴CE =AD ;(2)解:四边形BECD 是菱形,理由是:∵D 为AB 中点,∴AD =BD ,∵CE =AD ,∴BD =CE ,∵BD ∥CE ,∴四边形BECD 是平行四边形,∵∠ACB =90°,D 为AB 中点,∴CD =BD ,∴四边形BECD 是菱形.17.(证明:(1)∵四边形ABDE 是平行四边形(已知),∴AB ∥DE ,AB =DE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B =∠EDC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AB =AC (已知),∴AC =DE (等量代换),∠B =∠ACB (等边对等角),∴∠EDC =∠ACD (等量代换);∵在△ADC 和△ECD 中,AC ED ACD EDC DC CD =⎧⎪∠=∠⎨⎪=⎩,∴△ADC ≌△ECD (SAS );(2)∵四边形ABDE 是平行四边形(已知),∴BD ∥AE ,BD =AE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AE ∥CD ;又∵BD =CD ,∴AE =CD (等量代换),∴四边形ADCE 是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在△ABC 中,AB =AC ,BD =CD ,∴AD ⊥BC (等腰三角形的“三合一”性质),∴∠ADC =90°,∴▱ADCE 是矩形.18.证明:(1)∵BF=DE ,∴BF EF DE EF -=-,即BE=DF ,∵AE ⊥BD ,CF ⊥BD ,∴∠AEB=∠CFD=90°,在Rt △ABE 与Rt △CDF 中,AB CD BE DF =⎧⎨=⎩,∴Rt ABE Rt CDF ∆∆≌(HL );(2)如图,连接AC 交BD 于O ,∵Rt ABE Rt CDF ∆∆≌,∴ABE CDF ∠=∠,∴//D AB C ,∵=D AB C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O CO =.19.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BC ∥AD ,∴∠CBE=∠AEB ,∵EB 平分∠AEC ,∴∠CBE=∠BEC ,∴CB=CE ,∴△CBE 是等腰三角形;(2)如图2中,∵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90°,∴四边形ABCD 是矩形,∴∠A=∠D=90°,BC=AD=5,在Rt △ECD 中,∵∠D=90°,ED=AD-AE=4,EC=BC=5,3AB CD ∴====,在Rt AEB 中,∵∠A=90°,AB=3.AE=1,BE ∴===20.(1)证明:在△ABC 和△ADC 中,AB AD CB CD AC AC =⎧⎪=⎨⎪=⎩∴△ABC ≌△ADC(SSS),∴∠BAC=∠DAC ,在△ABF 和△ADF 中,AB AD BAF DAF AF AF =⎧⎪∠=∠⎨⎪=⎩∴△ABF ≌△ADF(SAS),∴∠AFB=∠AFD ,∵∠CFE=∠AFB ,∴∠AFD=∠CFE ,∴∠BAC=∠DAC ,∠AFD=∠CFE ;(2)证明:∵AB ∥CD ,∴∠BAC=∠ACD ,∵∠BAC=∠DAC ,∴∠DAC=∠ACD,∴AD=CD,∵AB=AD,CB=CD,∴AB=CB=CD=AD,∴四边形ABCD是菱形;(3)BE⊥CD时,∠BCD=∠EFD;理由如下:∵四边形ABCD是菱形,∴BC=CD,∠BCF=∠DCF,∵CF=CF,∴△BCF≌△DCF,∴∠CBF=∠CDF,∵BE⊥CD,∴∠BEC=∠DEF=90°,∴∠BCD=∠EFD.。

初二数学图形与证明试题

初二数学图形与证明试题

初二数学图形与证明试题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C的坐标分别是A(-2,5),B(-3,-1),C(1,-1),在第一象限内找一点D,使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那么点D的坐标是.【答案】(2,5).【解析】由题意可知BC平行x轴,且BC=4,因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所以AD=BC=4,A点横坐标是-2,所以D点横坐标是2,D点纵坐标与A点纵坐标相同,是5,所以D(2,5).【考点】平行四边形性质.2.(8分)如图,已知△ABC.(1)作边BC的垂直平分线;(2)作∠C的平分线.(要求: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答案】见解析【解析】分别以B、C为圆心,大于BC的一半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M、N,MN就是所求的直线;以点C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AC,BC于两点,以这两点为圆心,大于这两点的距离为半径画弧,交于一点E,作射线CE交AB于D即可.试题解析:如图所示:【考点】作图—复杂作图3.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110°,则这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应该为.【答案】70°,55°,55°或70°,70°,40°.【解析】分两种情况,•当顶角的外角是110°时,则这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应该为70°,55°,55°;‚当底角的外角是110°时,则这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应该为70°,70°,40°.所以这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应该为70°,55°,55°或70°,70°,40°.【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邻补角的定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4.(10分)如图,在□ABCD中,点E是DC的中点,连接AE,并延长交BC的延长线于点F.(1)求证:△ADE和△CEF的面积相等;(2)若AB=2AD,试说明AF恰好是∠BAD的平分线.【答案】(1)详见解析;(2)详见解析.【解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证得∠DAE=∠F,又因点E是DC的中点可得CE=DE,利用AAS可证△AED≌△FEC,即可得△ADE和△CEF的面积相等;(2)由△AED≌△FEC可得∠DAE=∠F,AD=CF,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AD=BC=C,又因AB=2AD,所以AB=2BC=BF,即可得∠BAF=∠F,所以∠BAF=∠DAE,即AF是∠BAD的平分线.试题解析:(1)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DAE=∠F,∵点E是DC的中点,∴CE=DE,在△AED和△FEC中,∴△AED≌△FEC(AAS),∴△ADE和△CEF的面积相等;∵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AED≌△FEC,∴AD=CF,∴AD=BC=CF,∵AB=2AD,∴AB=2BC=BF,∴∠BAF=∠F,又∵∠DAE=∠F,∴∠BAF=∠DAE,即AF是∠BAD的平分线.【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5.(9分)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AC是∠BAD的角平分线.求证:△ABC≌△ADC.【答案】见解析.【解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DAC=∠BAC,然后根据AB=AD,AC=AC,从而利用SAS 可判定全等.试题解析:∵AC是∠BAD的角平分线∴∠DAC=∠BAC,在△ABC和和△ADC中,,∴△ABC≌△ADC(SAS).【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6.甲、乙两艘客轮同时离开港口,航行的速度都是40m/min,甲客轮用15min到达A,乙客轮用20min到达B.若A、B两处的直线距离为1000m,甲客轮沿着北偏东30°的方向航行,则乙客轮的航行方向可能是()A.北偏西30°B.南偏西30° C.南偏东60° D.南偏西30°【答案】C【解析】甲的路程:40×15=600米,乙的路程:20×40=800米,∵6002+8002=10002,∴甲和乙两艘轮船的行驶路线呈垂直关系,∵甲客轮沿着北偏东30°,∴乙客轮的航行方向可能是南偏东60°,故选:C.【考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方向角.7.若长为5cm,12cm,a cm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恰好围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则a的值是.【答案】13或【解析】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的长度求第三边,分两种情况,较大的边为直角边或斜边,然后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解答.当边长为12cm的线段为直角边时,根据勾股定理得;,解得;a=13;边长为12cm的线段为斜边时,根据勾股定理得:,解得:a=.【考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8.如图,▱ABCD中,BD⊥AD,∠A=45°,E、F分别是AB,CD上的点,且BE=DF,连接EF交BD于O.(1)求证:BO=DO;(2)若EF⊥AB,延长EF交AD的延长线于G,当FG=1时,求AD的长.【答案】(1)证明见解析,(2)2.【解析】(1)通过证明△ODF与△OBE全等即可求得.(2)由△AD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出∠A=45°,因为EF⊥AB,得出∠G=45°,所以△ODG 与△DFG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从而求得DG的长和EF=2,然后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得.试题解析:(1)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DC=AB,DC∥AB,∴∠ODF=∠OBE,在△ODF与△OBE中∴△ODF≌△OBE(AAS)∴BO=DO;(2)解:∵BD⊥AD,∴∠ADB=90°,∵∠A=45°,∴∠DBA=∠A=45°,∵EF⊥AB,∴∠G=∠A=45°,∴△OD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CD,EF⊥AB,∴DF⊥OG,∴OF=FG,△DF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ODF≌△OBE(AAS)∴OE=OF,∴GF=OF=OE,即2FG=EF,∵△DF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F=FG=1,∴DG==DO,∴在等腰RT△ADB 中,DB=2DO=2=AD∴AD=2.【考点】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3.等腰直角三角形.9.如图,已知∠1+∠2=180°,∠3=75°,那么∠4的度数是()A.75°B.45°C.105°D.135°【答案】C【解析】如图:∵∠1+∠2=180°,∠1+∠5=180°,∴∠5=∠2,故a∥b.∴∠3+∠6=180°,∴∠6=180°-∠3=180°-75°=105°,又∵∠4=∠6,∴∠4=105°.故选C.【考点】1.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2.对顶角、邻补角.10.如图,△ABC是不等边三角形,DE=BC,以点D、E为两个顶点作位置不同的三角形,使所作的三角形与△ABC全等,这样的三角形最多可以画出_______个.【答案】4.【解析】如图,能画4个,分别是:以D为圆心,AB为半径画圆;以C为圆心,CA为半径画圆.两圆相交于两点(DE上下各一个),分别于D、E连接后,可得到两个三角形;以D为圆心,AC为半径画圆;以E为圆心,AB为半径画圆.两圆相交于两点(DE上下各一个),分别于D、E连接后,可得到两个三角形.因此最多能画出4个【考点】作图题.11.下列命题的逆命题正确的是()A.平行四边形的一组对边相等B.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相等D.邻补角互补【答案】C.【解析】A、逆命题为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此逆命题为假命题,所以A选项错误;B、逆命题为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为正方形,此逆命题为假命题,所以B选项错误;C、逆命题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此逆命题为真命题,所以C选项正确;D、逆命题为互补的角为邻补角,此逆命题为假命题,所以D选项错误.故选C.【考点】命题与定理.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全等三角形是指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B.全等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分别相等C.全等三角形是指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D.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是全等三角形【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A、全等三角形的形状相同,但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是全等三角形.故该选项错误;B、全等三角形是指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则全等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一定相等,故B正确;C、全等三角形面积相等,但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是全等三角形.故该选项错误;D、两个等边三角形,形状相同,但不一定能完全重合,不一定全等.故错误.故选B.【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应用.13.如图,顺次连接矩形四边的中点得到四边形,然后顺次连接四边形的中点得到四边形,再顺次连接四边形四边的中点得到四边形,…,已知,按此方法得到的四边形的周长为.【答案】5.【解析】顺次连接矩形各边的中点得到中点四边形是菱形,矩形的周长为28,利用勾股定理可得菱形的边长为5,其周长为20,根据题目的规律可得,每一个矩形是前一个矩形周长的一半,每一个菱形是前一个菱形周长的一半,根据这个规律可得四边形是菱形,其周长为=5.【考点】矩形、菱形的性质;规律探究.14.如图,在△ABC中,∠ABC=66°,∠ACB=54°,BE是AC上的高,CF是AB上的高,H 是BE和CF的交点,求∠ABE、∠ACF和∠BHC的度数.(12分)【答案】∠ABE=30°,∠ACF=30°,∠BHC=120°.【解析】在△ABC中,∠ABC=66°,∠ACB=54°,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A=180°﹣∠ABC﹣∠ACB=180°﹣66°﹣54°=60°.又因BE是AC边上的高,所以∠AEB=90°,即可得∠ABE=180°﹣∠BAC﹣∠AEB=180°﹣90°﹣60°=30°.同理即可得∠ACF=30°,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BHC=∠BEC+∠ACF=90°+30°=120°.试题解析:解:∵∠ABC=66°,∠ACB=54°,∴∠A=180°﹣∠ABC﹣∠ACB=180°﹣66°﹣54°=60°.又∵BE是AC边上的高,所以∠AEB=90°,∴∠ABE=180°﹣∠BAC﹣∠AEB=180°﹣90°﹣60°=30°.同理,∠ACF=30°,∴∠BHC=∠BEC+∠ACF=90°+30°=120°.【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15.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6,底边上的中线长为4,它的腰长为.【答案】5【解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底边上的中线垂直于底边,且平分底边.则根据勾股定理可得三角形的腰长为5.【考点】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16.如图,在△ABC中,∠ABC、∠ACB的平分线交于O点.(每空2分,说明理由6分,共14分)①当∠A=20°时,∠BOC= ;②当∠A=40°时,∠BOC= ;③当∠A=60°时,∠BOC= ;④∠A=n°时,猜测∠BOC= ,并用所学的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把④进行说明.【答案】①100°;②110°;③120°;④90°+n°.【解析】(1)首先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得∠ABC+∠ACB,再由∠BOC=180°﹣(∠ABC+∠ACB)求出即可;(2)首先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得∠ABC+∠ACB,再由∠BOC=180°﹣(∠ABC+∠ACB)求出即可;(3)首先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得∠ABC+∠ACB,再由∠BOC=180°﹣(∠ABC+∠ACB)求出即可;(4)首先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得∠ABC+∠ACB,再由∠BOC=180°﹣(∠ABC+∠ACB)求出即可.试题解析:解:(1)∵∠A=20°,∴∠ABC+∠ACB=180°-∠A=160°,∵∠ABC、∠ACB的平分线交于点O,∴∠OBC=∠ABC,∠OCB=∠ACB,∴∠OBC+∠OCB=(∠ABC+∠ACB)=80°,∴∠BOC=180°﹣∠OBC﹣∠OCB=180°﹣80°=100°,故答案为:100°;(2)同(1)可得∠BOC=180°﹣(∠ABC+∠ACB)=180°﹣(180°-40°)=110°,故答案为:110°;(3)同(1)可得∠BOC=180°﹣(∠ABC+∠ACB)=180°﹣(180°-60°)=120°,故答案为:120°;(4)同(1)可得∠BOC=180°﹣(∠ABC+∠ACB)=180°﹣(180°-n°)=90°+n°,故答案为:90°+n°.【考点】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2.三角形的外角性质.17.如图,直线l经过等边三角形ABC的顶点B,在l上取点D、E,使∠ADB=∠CEB=120°.若AD="2" cm,CE="5" cm,则DE= cm【答案】3.【解析】试题解析:∵△ABC是等边三角形,∴∠ABC=60°,AB=BC,∴∠ABD+∠CBE=60°,∵∠ADB=∠CEB=120°,∴∠ABD+∠BAD=60°,∴∠BAD=∠CBE,在△ABD和△BCE中,,∴△ABD≌△BCE(AAS),∴BD=CE=5cm,BE=AD=2cm,∴DE=BD-BE=3cm.【考点】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18.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4cm、4cm、9cm B.4cm、5cm、6cmC.2cm、3cm、5cm D.12cm、5cm、6cm【答案】B【解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可得A、4+4<9,不能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B、4+5>6,能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C、3+2=5,能够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正确;D、6+5<12,不能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故选:B【考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19.如图,已知AE∥BD,∠1=130°,∠2=30°,则∠C=________度.【答案】20【解析】根据AE∥BD可得∠2=∠AED=30°,然后由∠1=130°,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可得∠C=180°-∠1-∠AED=180°-130°-30°=20°.【考点】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20.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D,E分别在边BC,AC上,DE∥AB,过点E作EF⊥D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1)求∠F的度数;(2)若CD=2,求DF的长.【答案】30°;4.【解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60°,根据DE∥AB得出∠EDC=60°,根据垂直得出∠DEF=90°,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F的度数;根据∠ACB=∠EDC=60°得出△EDC为等边三角形,则ED=DC=2,根据∠DEF=90°,∠F=30°得出DF=2DE=4.试题解析:(1)∵△ABC是等边三角形,∴∠B=60°,∵DE∥AB,∴∠EDC=∠B=60°∵EF⊥DE,∴∠DEF=90°,∴∠F=90°﹣∠EDC=30°(2)∵∠ACB=60°,∠EDC=60°,∴△EDC是等边三角形.∴ED=DC=2,∵∠DEF=90°,∠F=30°∴DF=2DE=4.【考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21.如图,△ABC中,AB=AC,∠A=36°,AC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E,D为垂足,连结EC.(1)求∠ECD的度数;(2)若CE=12,求BC长.【答案】(1)36°;(2)5.【解析】(1)ED是AC的垂直平分线,可得AE=E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ECD=36°;(2)△ABC中,AB=AC,∠A=36°,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B=72°,又∠BEC=∠A+∠ECA=72°,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即可得BC=EC=5.试题解析:(1)∵DE垂直平分AC ,∴CE=AE,∴∠ECD=∠A=36°;∵AB=AC,∠A=36°,∴∠B=∠ACB=72°,∵∠ECD =36°,∴∠BEC=∠A+∠ECA=72°,∴∠BEC=72°=∠B,∴BC=EC=5.【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22.如图(1),A、E、F、C在一条直线上,AE=CF,过E、F分别作DE⊥AC,BF⊥AC,若AB=CD,试证明BD平分EF,若将△DEC的边EC沿AC方向移动变为图(2)时,其余条件不变,上述结论是否成立?请说明理由.【答案】(1)证明见试题解析;(2)成立.【解析】(1)先利用HL判定Rt△ABF≌Rt△CDE,得出BF=DE;再利用AAS判定△BFG≌△DEG,从而得出FG=EG,即BD平分EF;(2)结论仍然成立,同样可以证明得到.试题解析:(1)证明:∵DE⊥AC,BF⊥AC,∴∠DEG=∠BFE=90°,∵AE=CF,AE+EF=CF+EF,即AF=CE.在Rt△ABF和Rt△CDE中,∵AB=CD,AF=CE,∴Rt△ABF≌Rt△CDE(HL),∴BF=DE.在△BFG和△DEG中,∵∠BFG=∠DEG,∠BGF=∠DGE,BF=DE,∴△BFG≌△DEG(AAS),∴FG=EG,即BD平分EF;(2)FG=EG,即BD平分EF的结论依然成立.理由:如图2,连接BE、FD.∵AE=CF,FE=EF,∴AF=CE,∵DE垂直于AC,BF垂直于AC,∴∠AFB=∠CED,BF∥DE,∴在Rt△ABF和Rt△CDE中,∵AF=CE,AB=CD,∴△ABF≌△CDE(HL),∴BF=DE,∴四边形BEDF是平行四边形,∴GE=GF,即:BD平分EF,即结论依然成立.【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2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3和7,则它的周长是()A.17B.15C.13D.13或17【答案】A【解析】当3为腰时,则3+3=6<7,不能构成三角形,则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7,底为3,则周长为:7+7+3=17.【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4.到三角形三个顶点距离相等的点是()A.三边高线的交点B.三条中线的交点C.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D.三条内角平分线的交点【答案】C【解析】如图,根据题意可知:由OA=OB,可得点A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由OB=OC,可得O在线段BC上;同理可由OA=OC,可得O在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上;因此可知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的点,是这个三角形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故选C【考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25.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BC边上,且BD=AD,DC=AC.求∠B的度数.【答案】36°.【解析】先设∠B=x,由AB=AC可知,∠C=x,由AD=BD可知∠B=∠DAB=x,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知∠ADC=∠B+∠DAB=2x,根据AC=CD可知∠ADC=∠CAD=2x,再在△ABD中,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求出x的值即可.试题解析:设∠B=x,∵AB=AC,∴∠C=∠B=x,∵AD=BD,∴∠B=∠DAB=x,∴∠ADC=∠B+∠DAB=2x,∵AC=CD,∴∠ADC=∠CAD=2x,在△ACD中,∠C=x,∠ADC=∠CAD=2x,∴x+2x+2x=180°,解得x=36°.∴∠B=36°.【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6.如图,在中,已知,,,直线,动点D从点C开始以每秒2cm的速度运动到B点,动点E也同时从点C开始沿射线CM方向以每秒1cm的速度运动.(1)问运动多少秒时,,并说明理由.(2)设运动时间为秒,请用含的代数式来表示的面积.(3)运动多少秒时,与的面积比为3:1.【答案】(1)2;(2)9-3x;(3)1.2.【解析】(1)当E在射线CM上时,D必在CB上,当BD=CE时,又因AB=AC,∠B=∠ACE=45°,可判定.设运动x秒时,由题意可知,CE=x,BD=6-2x,由此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2)过点A作AF⊥BC于点F,根据已知求得AF的长,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出结论;(3)过点A作AG⊥CM于点G,,可得四边形AFCG为矩形,根据矩形的性质可得AF=AG,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和已知条件可得BD:CE=3:1,由此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试题解析:解:(1)当E在射线CM上时,D必在CB上,当BD=CE时,又因AB=AC,∠B=∠ACE=45°,可判定.设运动x秒时,,由题意可知,CE=x,BD=6-2x∴x=6-2x∴x=2∴运动2秒时,.(2)过点A作AF⊥BC于点F,∵,,,∴AF=3cm.由(1)得,BD=6-2x,∴(3)过点A作AG⊥CM于点G,,可得四边形AFCG为矩形,∴AF=AG,∵,与的面积比为3:1,∴BD:CE=3:1,由(1)得,CE=x,BD=6-2x,∴(6-2x):x=3:1,解得x=1.2.∴运动1.2秒时,与的面积比为3:1.【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方程思想的运用.27.如图:DE是△ABC中AC边的垂直平分线,若BC=8厘米,AB=10厘米,则△EBC的周长为()厘米.A.16B.18C.26D.28【答案】B.【解析】已知DE是△ABC中AC边的垂直平分线,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AE=CE,即可得AE+BE=CE+BE=10,所以△EBC的周长=BC+BE+CE=10+8=18.故答案选B.【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28.如图,一个直角三角形纸片,剪去直角后,得到一个四边形,则∠1+∠2= °【答案】270°.【解析】如图,根据题意可知∠5=90°,∠3+∠4=90°,所以∠1+∠2=180°+180°-(∠3+∠4)=360°-90°=270°.【考点】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平角的定义.29.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为55°和65°,这个三角形的外角不可能是()A.115°B.120°C.125°D.130°【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可得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为55°、65°和60°,则外角的度数分别为:120°、115°和125°.【考点】三角形外角的计算30.如图,BE⊥AC、CF⊥AB于点E、F,BE与CF交于点D,DE=DF,连接AD.求证:(1)∠FAD=∠EAD;(2)BD=CD.【答案】见解析【解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以得出AD平分∠BAC,从而得出答案;根据题意得出Rt△ADF≌△Rt△ADE,从而得到∠ADF=∠ADE,然后结合∠BDF=∠CDE得出∠ADB=∠ADC,从而说明△ABD≌△ACD,得出答案.试题解析:(1)∵BE⊥AC CF⊥AB DE=DF ∴AD是∠BAC的平分线∴∠FAD=∠EAD (2)∵△ADF与△ADE是直角三角形,DE=DF,AD=AD ∴Rt△ADF≌△Rt△ADE ∴∠ADF=∠ADE∵∠BDF=∠CDE ∴∠ADF+∠BDF=∠ADF+∠CDE 即∠ADB=∠ADC 又∵∠FAD=∠EAD AD=AD∴△ABD≌△ACD ∴BD=CD【考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31.三角形中到三边距离相等的点是()A.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B.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C.三条中线的交点D.三条高的交点【答案】B【解析】首先确定到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位置,再确定到另外两边的位置,根据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它的平分线上,O为三个角平分线的交点.∵OD=OE,∴OC为的平分线.同理,OA为的平分线,为的平分线.所以,到三角形三边距离相等的点是三角形三个角平分线的交点,故选B【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32.如图,长方体的长为15 cm,宽为10 cm,高为20 cm,点B距离C点 5 cm,一只蚂蚁如果要沿着长方体的表面从点A爬到点B,需要爬行的最短距离是 cm.【答案】25.【解析】如图:(1)AB===25;(2)AB===;(3)AB===.所以需要爬行的最短距离是25.【考点】1.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2.压轴题.33. 如图所示的一块地,∠ADC =90°,AD =12m ,CD =9m ,AB =39m ,BC =36m ,求这块地的面积.【答案】216(连AC 不证∠ACB =90°)【解析】连接AC ,根据直角△ACD 可以求得斜边AC 的长度,根据AC ,BC ,AB 可以判定△ABC 为直角三角形,要求这块地的面积,求△ABC 与△ACD 的面积之差即可.试题解析:连接AC ,已知,在直角△ACD 中,CD=9m ,AD=12m ,根据AD 2+CD 2=AC 2,可以求得AC=15m ,在△ABC 中,AB=39m ,BC=36m ,AC=15m ,∴存在AC 2+CB 2=AB 2,∴△ABC 为直角三角形, 要求这块地的面积,求△ABC 和△ACD 的面积之差即可,S=S △ABC -S △ACD =AC•BC -CD•AD=×15×36-×9×12=270-54=216m 2.答:这块地的面积为216m 2.【考点】勾股定理的应用;三角形的面积34. 一个长方体木箱的长、宽、高分别是12、4、3,则能放进此木箱中的木棒最长为______ . 【答案】13m . 【解析】如图,由勾股定理可得,侧面对角线BC 2=32+42=52,即CB=5m ,再由AC=12m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B=m ,所以空木箱能放的最大长度为13m.【考点】勾股定理.35.如图所示,已知△ABC的周长是20,OB、OC分别平分∠ABC和∠ACB,OD⊥BC于D,且OD=3,则△ABC的面积是.【答案】30.【解析】试题解析:如图,连接OA,∵OB、OC分别平分∠ABC和∠ACB,∴点O到AB、AC、BC的距离都相等,∵△ABC的周长是20,OD⊥BC于D,且OD=3,∴S=×20×3=30.△ABC【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36.能将三角形面积平分的是三角形的()A.角平分线B.高C.中线D.外角平分线【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只要两个三角形具有等底等高,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根据三角形的中线的概念,故能将三角形面积平分的是三角形的中线.故选C.【考点】1.三角形的中线;2.三角形的面积.37.如图,在△ABC中,P、Q分别是BC、AC上的点,作PR⊥AB,PS⊥AC,垂足分别为R、S,若AQ=PQ,PR=PS,则下列四个结论:①PA平分∠BAC;②AS=AR;③QP∥AR;④△BRP≌△CSP,其中结论正确的的序号为(请将你认为正确的序号都填上)【答案】①②③.【解析】∵PR⊥AB于点R,PS⊥AC于点S,且PR=PS,∴点P在∠BAC的平分线上,即AP平分∠BAC,故①正确;∴∠PAR=∠PAQ,∵AQ=PQ,∴∠APQ=∠PAQ,∴∠APQ=∠PAR,∴QP∥AB,故②正确;在△APR与△APS中,,∴△APR≌△APS(HL),∴AR=AS,故③正确;△BPR和△QSP只能知道PR=PS,∠BRP=∠QSP=90°,其他条件不容易得到,所以,不一定全等.故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②③正确.故答案为①②③.【考点】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②角平分线的性质.38. 如图,用圆规以直角顶点O 为圆心,以适当半径画一条弧交两直角边于A 、B 两点,若再以A 为圆心,以OA 长为半径画弧,与弧AB 交于点C ,则∠AOC=_________度.【答案】60°【解析】根据图形可知:用圆规以直角顶点O 为圆心,以适当半径画一条弧交两直角边于A 、B 两点,可得OA=OB ,然后以A 为圆心,以OA 为半径画弧,与弧AB 交于点C ,可得OA=AC ,即OA=OB=OC=AC ,所以可得△AOC 为等边三角形,即∠AOC=60°.【考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39. (2015秋•宁远县期末)如图,三角形ABC 中,D 为BC 上的一点,且S △ABD =S △ADC ,则AD 为( )A .高B .角平分线C .中线D .不能确定【答案】C【解析】三角形ABD 和三角形ACD 共用一条高,再根据S △ABD =S △ADC ,列出面积公式,可得出BD=CD .解:设BC 边上的高为h ,∵S △ABD =S △ADC ,∴,故BD=CD ,即AD 是中线.故选C .【考点】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40. (2015秋•端州区期末)如图,电信部门要在公路m ,n 之间的S 区域修建一座电视信号发射塔P .按照设计要求,发射塔P 到区域S 内的两个城镇A ,B 的距离必须相等,到两条公路m ,n 的距离也必须相等.发射塔P 建在什么位置?在图中用尺规作图的方法作出它的位置并标出(不写作法但保留作图痕迹).【答案】见解析【解析】作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再作直线m 与n 的夹角的角平分线,两线的交点就是P 点.解:如图所示.【考点】作图—应用与设计作图;角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41.在△ABC中,AC=5,中线AD=4,那么边AB的取值范围为()A.1<AB<9B.3<AB<13C.5<AB<13D.9<AB<13【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延长AD至E,使DE=AD=4,连接BE.则AE=8,∵AD是边BC上的中线,D是中点,∴BD=CD;又∵DE=AD,∠BDE=∠ADC,∴△BDE≌△ADC,∴BE=AC=5;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得AE-BE<AB<AE+BE,即8-5<AB<8+5,∴3<AB<13;故选B.【考点】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2.三角形三边关系.42.(2015秋•官渡区期末)在下列长度的各组线段中,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5,5,10B.1,4,9C.5,12,6D.3,4,5【答案】D【解析】根据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进行分析即可.解:A、5+5=10,不能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B、1+4<9,不能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C、5+6<12,不能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D、3+4>5,能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正确.故选:D.【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43.(2010•红桥区二模)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F∥AD,GH∥AB,EF、GH相交于点O,则图中共有个平行四边形.【答案】9【解析】首先根据已知条件找出图中的平行线段,然后根据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来判断图中平行四边形的个数.解:∵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D ∥BC ∥EF ,AB ∥GH ∥CD ;所以是平行四边形的有:▱AEOG 、▱EOHB 、▱OFCH 、▱GDFO ;▱ADFE 、▱EFCB 、▱AGHB 、▱GDCH ;▱ABCD ;共9个.故答案为9.【考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44. 如图,ABCD 是一张矩形纸片,AD=BC=2,AB=CD=10,在矩形ABCD 的边AB 上取一点M ,在CD 上取一点N ,将纸片沿MN 折叠,使MB 与DN 交于点K ,得到△MNK .(1)若∠1=70°,求∠MKN 的度数;(2)当折痕MN 与对角线AC 重合时,试求△MNK 的面积;(3)△MNK 的面积能否小于2?若能,求出此时∠1的度数;若不能,试说明理由.【答案】(1)∠MKN=40°;(2)5.2;(3)不能,见解析【解析】(1)根据矩形的性质和折叠的性质求出∠KNM ,∠KMN 的度数,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即可求解;(2)当折痕MN 与对角线AC 重合时,此时△AKC 为等腰三角形,设MK=AK=CK=x ,则DK=10﹣x ,在Rt △ADK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D 2+DK 2=AK 2,即22+(10﹣x )2=x 2,求得x=5.2,所以MK=AK=CK=5.2,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解答;(3)不能,过M 点作ME ⊥DN ,垂足为E ,通过证明NK≥2,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MNK 的面积不可能小于2.解:(1)∵四边形ABCD 是矩形,∴AM ∥DN , ∴∠KNM=∠1, ∵∠KMN=∠1, ∴∠KNM=∠KMN , ∵∠1=70°, ∴∠KNM=∠KMN=70°, ∴∠MKN=40°;(2)如图1,折痕即为AC ,此时△AKC 为等腰三角形,设MK=AK=CK=x ,则DK=10﹣x ,在Rt △ADK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D 2+DK 2=AK 2,即22+(10﹣x )2=x 2,解得:x=2.6,∴MK=AK=CK=5.2,S △MNK =S △ACK =×2×5.2=5.2,∴△MNK 的面积的为5.2;(3)不能,如图2,理由如下:过M点作AE⊥DN,垂足为点E,则ME=AD=2,由(1)知,∠KNM=∠KMN,∴MK=NK,又∵MK≥ME,ME=AD=2,∴MK≥2,=NK•ME≥2,又∵S△MNK即△MNK面积的最小值为2,∴△MNK的面积不能小于2.【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45.(2015秋•西昌市期末)已知,Rt△ABC中,∠ACB=90°,AC=BC,∠ABC的角平分线交AC于E,AD⊥BE于D,求证:AD=BE.【答案】见解析【解析】延长AD和BC交于F,求出∠CBE=∠CAF,AC=BC,证△EBC≌△FAC,△ABD≌△FBD,推出BE=AF,AD=DF,即可得出答案.解:如图延长AD和BC交于F,∵Rt△ABC中,∠ACB=90°,∠BAC=45°,∴∠ABC=45°=∠BAC,∴AC=BC,∵∠ACB=90°,∴∠BCE=∠ACF=90°,∵BE平分∠ABC,∴∠ABD=∠EBC,∵BD⊥AD,∴∠BCE=∠ADE=90°,∵∠BEC=∠AED,∴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DAE=∠CBE,在△BCE和△ACF中,,∴△BCE≌△ACF(SAS),∴BE=AF,在△ABD和△FBD中,,∴△ABD≌△FBD(ASA),∴AD=DF,即AF=2AD,∴AD=AF,∴AD=BE.【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46.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则它的顶角为.【答案】60°或120°.【解析】等腰三角形的高相对于三角形有三种位置关系,三角形内部,三角形的外部,三角形的边上.根据条件可知第三种高在三角形的边上这种情况不成了,因而应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解:当高在三角形内部时,顶角是120°;当高在三角形外部时,顶角是60°.故答案为:60°或120°.【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47.等边三角形的一条中线长为,则这个三角形边长等于.【答案】2【解析】据等边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等边三角形一条边上的中线就是这边的高,再根据等边三角形的高等于边长的倍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等边三角形一条边上的中线长为,∴它的一条高的长为,设等边三角形的边长=x,∴=x,解得x=×,故答案为:2.【考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48.如图,C为线段AE上一动点(不与点A、E重合),在AE同侧分别作正△ABC和正△CDE,AD与BE交于点O,AD与BC交于点P,BE与CD交于点Q,连接PQ.以下五个结论:①AD=BE;②PQ∥AE;③AP=BQ;④DE=DP;⑤∠AOB=60°.恒成立的结论有.(把你认为正确的序号都填上)【答案】①②③⑤【解析】由已知条件运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三角形全等,进而得到更多结论,然后运用排除法,对各个结论进行验证从而确定最后的答案.解:①∵正△ABC和正△CDE,∴AC=BC,CD=CE,∠ACB=∠DCE=60°,∵∠ACD=∠ACB+∠BCD,∠BCE=∠DCE+∠BCD,∴∠ACD=∠BCE,∴△ADC≌△BEC(SAS),∴AD=BE,∠ADC=∠BEC,(故①正确);②又∵CD=CE,∠DCP=∠ECQ=60°,∠ADC=∠BEC,∴△CDP≌△CEQ(ASA).∴CP=CQ,∴∠CPQ=∠CQP=60°,∴∠QPC=∠BCA,∴PQ∥AE,(故②正确);③∵△CDP≌△CEQ,∴DP=QE,∵△ADC≌△BEC∴AD=BE,∴AD﹣DP=BE﹣QE,∴AP=BQ,(故③正确);④∵DE>QE,且DP=QE,∴DE>DP,(故④错误);⑤∠AOB=∠DAE+∠AEO=∠DAE+∠ADC=∠DCE=60°,(故⑤正确).∴正确的有:①②③⑤.故答案为:①②③⑤.【考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49.如图,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了三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A.带①去B.带②去C.带③去D.带①和②去【答案】C.【解析】此题可以采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以及排除法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最后的答案.解:A、带①去,仅保留了原三角形的一个角和部分边,不能得到与原来一样的三角形,故A选项错误;B、带②去,仅保留了原三角形的一部分边,也是不能得到与原来一样的三角形,故B选项错误;C、带③去,不但保留了原三角形的两个角还保留了其中一个边,符合ASA判定,故C选项正确;D、带①和②去,仅保留了原三角形的一个角和部分边,同样不能得到与原来一样的三角形,故D选项错误.故选:C.【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应用.50.如图,在△ABC中,AC=4,BC边上的垂直平分线DE分别交BC、AB于点D、E,若△AEC的周长是14,则直线DE上任意一点到A、C距离和最小为()A.28 B.18 C.10 D.7【答案】C【解析】利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已知的周长计算.解:∵DE是BC的中垂线,∴BE=EC,则AB=EB+AE=CE+EA,又∵△ACE的周长为14,故AB=14﹣4=10,直线DE上任意一点到A、C距离和最小为10.故选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数学证明检测试卷
八年级下第十一章证明(一) 练习
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32分)
1.以下关于判断一个数学结论是否正确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
A.只需观察得出
B.只需依靠经验获得
C.通过亲自实验得出
D.必须进行有根据地推理
2.通过观察你能肯定的是 ( )
A.图形中线段是否相等
B.图形中线段是否平行
C.图形中线段是否相交
D.图形中线段是否垂直
3.以下问题用到推理的是 ( )
A.根据x=1,y=1 得x=y
B.观察得到四边形有四个内角
C.老师告诉了我们关于金字塔的许多奥秘
D.由公理知道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4.以下句子中,是命题的是 ( )
A.今天的天气好吗
B.作线段AB∥CD
C.连结A、B两点
D.正数大于负数
5.以下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 )
A.如果两个角不相等,那么这两个角不是对顶角
B.两互补的角一定是邻补角
C.如果a2=b2,那么a=b
D.如果两角是同位角,那么这两角一定相等
6.判断以下命题:①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②假设a1且
b1,那么a+b③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的平分线相等;④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其中逆命题正确的有 ( )
A.1个
B.2个
C.3个
D.0个
7.以下四个命题:(1)假设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与4,那么第三边长是5;(2) ;(3)假设点P(a,b)在第三象限,那么点Q(-a,-b)在第一象限;(4)两边及第三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其中正确的选项是 ( )
A.只有(1)错误,其他正确
B.(1)(2)错误,(3)(4)正确
C.(1)(4)错误,(2)(3)正确
D.只有(4)错误,其他正确
8.如图,如果AB∥CD,那么角、、之间的关系式为 ( )
A.++=360
B.-+=180
C.++=180
D.+-=180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8分)
9.将命题内错角相等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为,
它的逆命题是__________ ______ __ _.
10. 命题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条件是:___________ _____,
结论是:_____________ ______.
11.1、2、3分别是△ABC的3个外角,那么2+3=_______.
12. 如图,BDC=1420,B =340,C=280,那么A= .
13.有一正方体,将它各面上分别标出a、b、c、d、e、f。

有甲、乙、丙三个同学站在不同角度观察结果如图,问这个正方体各个面上的字母的对面各是什么字母,即a的对面为,b的对面为

c的对面为 .
14.某参观团依据以下约束条件,从A、B、C、D、E五个地方选
定参观地点:
(1)如果去A地,那么也必须去B地; (2)D、E两地至少去一处; (3)B、C两地只去一处; (4)C、D两地都去或都不去;
(5)如果去E地,那么A、D两地也必须去。

依据上述条件,你认为参观团只能去__________________。

15.如图,DB平分ADE,DE∥AB,CDE=82,那么EDB= ,A= .【三】解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6.请把下面证明过程补充完整:
:如图,DE∥BC,BE平分ABC.求证:3.
证明:因为BE平分ABC(),
所以1=___ ___( ).
又因为DE∥BC(),
所以2=__ ___( ).
所以3( ).
17.如图:A=65,ABD=DCE=30,且CE平分ACB,求BEC.
18. 如图,在△ABC中,CH是外角ACD的角平分线,BH是ABC 的平分线, A=58.求H的度数.
19.对于同一平面内的三条直线a,b,c给出以下五个论断:(1) a∥b;(2)b∥c;(3)a(4)a∥c;(5)ac,以其中两个论断为条件,一个论断为结论,组成一个正确的命题(至少写出5个),并选择其中一个命题,画出图形,给出证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