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
河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河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1. 引言河南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省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具备卓越的旅游发展潜力。
为了促进河南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制定一份全面的河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河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背景、目标和实施措施,以期为河南旅游业的发展指明方向。
2. 背景河南位于中国中部地区,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省,拥有包括洛阳、开封在内的多个历史名城和世界文化遗产。
同时,河南还拥有壮丽多样的自然景观,如太行山、黄河等。
然而,目前河南的旅游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景区开发不均衡、旅游资源保护不到位等。
因此,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总体规划对于促进河南旅游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3. 目标本规划的主要目标是推动河南旅游业的发展,提升河南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和社会经济效益。
具体目标如下:•提升河南旅游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扩大旅游产业规模和就业岗位数量;•提高旅游业的质量和服务水平;•保护和开发好河南的旅游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4. 主要战略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规划将采取以下主要战略:4.1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河南旅游发展的关键一环。
本规划将重点加大对公路、铁路、航空、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提升交通网络的便捷性和通达性。
同时,加快建设旅游宿务、餐饮、购物等配套设施,提升旅游服务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4.2 挖掘旅游资源潜力河南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资源,但目前开发利用不足。
本规划将重点挖掘旅游资源的潜力,加强保护和修复工作,推动各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
同时,注重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提升旅游的体验感和吸引力。
4.3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旅游服务质量是影响游客满意度和推荐度的重要因素。
本规划将重点加大对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的力度,提高服务意识和专业能力。
同时,加大对旅游企业的扶持力度,推动其加强规范化管理和提升服务质量。
此外,还将加强旅游市场监管,保护游客的合法权益。
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旅游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促进经济发展、民族文化交流、加强国际交流等多重作用。
为了更好地发展旅游业,我国推出了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本文将就该规划进行详细阐述。
一、制定背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旅游产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然而在发展过程中,旅游业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如旅游资源不平衡问题、旅游品质不高问题、旅游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问题等。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并推动旅游业全面发展,我国提出了“十三五”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旨在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旅游业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发展。
二、基本内容该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将达到7.5万亿元,旅游业成为支柱产业之一,城乡旅游一体化发展持续推进,旅游文化、旅游市场、旅游法规不断完善,旅游服务质量大幅提高,游客满意度明显提升。
总体规划提出了以下重点任务:1.加大旅游资源保护力度。
通过加强资源规划管理,完善旅游资源保护机制,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旅游资源品质和保护能力,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旅游品牌。
2.加强旅游产品创新。
以文化旅游、休闲旅游、健康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等为主要发展方向,加强旅游品牌创建和市场营销,提升旅游产品的质量和含金量,丰富旅游产品供给。
3.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包括交通、住宿、餐饮、卫生、安全等方面,提升旅游接待能力,打造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精品工程”。
4.加大旅游产业投资。
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创新型旅游企业,吸引国内外投资,加强旅游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发展,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5.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加强旅游人员培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建立和完善旅游服务监管机制,保护游客权益,提高游客满意度。
三、实施意义该规划的实施将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对于旅游业发展而言,这一规划将提供政策支撑和指导方针,促进旅游业规模和质量的双重提升。
湖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
湖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1. 引言湖州市地处浙江省北部,是一座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的城市。
为了进一步挖掘湖州市的旅游潜力,促进旅游业的发展,特制定本总体规划,旨在构建湖州市旅游发展的长期规划和目标,为湖州市的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指导。
2. 规划目标2.1 旅游资源挖掘通过调查研究,全面梳理湖州市的旅游资源,制定挖掘和开发旅游资源的具体计划。
2.2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道路交通、酒店住宿、旅游服务设施等,提升湖州市的旅游服务水平。
2.3 旅游宣传推广加大旅游宣传推广力度,提升湖州市的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游客前往湖州市旅游。
3. 旅游资源挖掘3.1 自然景观湖州市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如太湖、南浔古镇、乌镇等。
在本规划中,将制定具体措施,保护和开发这些自然景观,打造更多的旅游景点。
3.2 历史文化遗产湖州市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产,如雷峰塔、南太湖湖滨旧址等。
在本规划中,将重点保护和传承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加强旅游解说服务,增加游客对湖州市历史文化的了解。
3.3 特色产业湖州市有着丰富的特色产业,如茶叶、丝绸等。
在本规划中,将挖掘这些特色产业与旅游业的结合点,打造旅游特色项目,吸引游客参观体验。
4.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4.1 道路交通加强湖州市内外的道路交通建设,提升交通便利度。
同时,加强交通信息化建设,方便游客了解和选择交通工具。
4.2 酒店住宿增加酒店住宿设施的投资,提高酒店的品质和服务水平。
鼓励开发具有湖州特色的民宿和客栈,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4.3 旅游服务设施加强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包括游客接待中心、导游服务中心、旅游巴士等,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5. 旅游宣传推广5.1 媒体推广加大媒体宣传力度,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向全国推广湖州市的旅游资源和特色产业。
5.2 旅游活动举办各类旅游活动,如旅游文化节、旅游推介会等,增加湖州市的旅游知名度。
5.3 旅游合作加强与周边地区的旅游合作,共同推广整个区域的旅游资源,形成“合力推广、共同发展”的局面。
县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
县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第一章、总体目标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发展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为促进县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高旅游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制定县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旨在推动县域旅游业的全面发展,提升旅游资源利用效益,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增强旅游业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打造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旅游目的地。
第二章、旅游资源开发1.综合利用旅游资源。
充分挖掘县域内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文化遗址等,发掘其独特之处,形成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和线路。
2.开展生态旅游。
积极保护县域的生态环境,优化生态旅游资源的布局,建设生态旅游示范区,推动生态旅游与生态农业的有机结合,打造绿色生态的旅游目的地。
3.发展特色旅游。
根据本地资源特点,培育和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家乐、特色民宿、特色美食等旅游业态,加强产品创新和宣传推广,提升县域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第三章、旅游基础设施建设1.完善旅游交通网络。
加强县域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道路、航空、铁路等交通线路的质量和运行效率,增加旅游目的地的可达性和便利性。
2.健全旅游服务设施。
增加旅游接待中心、旅游信息中心、停车场等基础设施的数量和质量,提升旅游服务的综合水平,满足游客的各项需求。
3.加强旅游安全保障。
加强旅游治安防控,完善旅游安全管理体系,提升旅游景区的安全保障能力,确保游客的安全和权益。
第四章、旅游品质提升1.加强旅游人才培养。
建立健全的旅游人才培养机制,注重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和素质提高,提升旅游服务的品质和水平。
2.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加强对旅游服务企业的监管和引导,推行旅游服务质量评级制度,对服务质量优秀的企业进行奖励和宣传,鼓励企业提供更好的旅游服务。
3.加强宣传推广。
加大对县域旅游的宣传推广力度,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打造县域旅游品牌,提升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第五章、旅游产业发展1.培育旅游新业态。
昆山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文本
昆山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文本1. 前言本文档旨在制定昆山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促进昆山市旅游业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本规划旨在通过整体规划和有针对性的措施,提升昆山市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目标。
2. 规划背景2.1 昆山市概况昆山市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下辖的县级市,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地理优势明显。
近年来,昆山市旅游业蓬勃发展,已成为该市的重要支柱产业,对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有着重要影响。
2.2 规划目的本规划的目的是建立昆山市旅游业发展的长远目标和具体发展路径,推动昆山市旅游业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提升昆山市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整体效益。
3. 规划原则3.1 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本规划将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平衡,促进旅游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3.2 市场导向和产业协同本规划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和推动昆山市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协同发展,提高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3 政府引导和支持本规划将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作用,加强政策支持和市场监管,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优质的公共服务。
3.4 景区规划设计本规划将注重景区的规划设计,力争打造一批具有独特魅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景区,提升昆山市旅游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4. 发展目标4.1 旅游业总体目标到2030年,昆山市旅游业将成为国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4.2 经济目标到2030年,昆山市旅游业年总收入达到500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不低于10%;旅游业直接带动就业人数达到20万人。
4.3 旅游设施目标到2030年,昆山市将建设一批具备国际水平的旅游设施,提供高品质且多样化的旅游服务,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4.4 品牌形象目标到2030年,昆山市将打造出一批具有独特魅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旅游品牌,提高昆山市在国内外旅游市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5. 发展策略5.1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交通、餐饮、住宿等旅游基础设施的投资,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
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1. 引言1.1 背景旅游业是一项发展迅速且潜力巨大的产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休闲观念的转变,旅游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旅游业不仅能够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还能促进文化交流和区域合作。
因此,制定一份全面而有针对性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对于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目的本文旨在制定一份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明确旅游业发展的目标和措施,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指导,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和提升。
2. 基本情况分析2.1 旅游资源概况•地理位置优势:本地区位于沿海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人文资源。
•自然景观:包括山水风景、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
•人文资源:包括历史文化遗址、民俗风情、传统手工艺等。
2.2 旅游市场需求•国内旅游需求: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和休闲观念的普及,国内旅游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国际旅游需求:随着国际旅游市场的开放和交流的增加,国际旅游市场需求稳步增长。
2.3 旅游业发展现状•旅游业收入增长:近年来,本地区旅游业收入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旅游业结构优化:旅游业发展逐渐从传统的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健康养生等多元化方向发展。
•旅游业设施完善:交通、住宿、餐饮、旅游设施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3. 总体规划目标3.1 旅游业发展总体目标本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总体目标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的旅游目的地,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3.2 具体规划目标•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拓宽旅游产品丰富度:通过开发新型旅游产品和体验活动,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提供多元化的旅游选择。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基础设施的品质,改善旅游规划、交通、住宿、餐饮等服务条件。
•推动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旅游业与文化、体育、农业等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互利共赢。
4. 发展策略与措施4.1 政策支持政府将出台相关旅游业发展政策和措施,提供资金支持、减税优惠、人才培训等支持措施,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旅游投资。
某某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某某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旅游已经成为大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某某市凭借其独特的自然风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具备了发展旅游产业的巨大潜力。
为了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旅游产业的竞争力,特制定本总体规划。
一、某某市旅游产业发展现状某某市拥有众多旅游资源,包括壮丽的山脉、秀美的河流、古老的建筑和独特的民俗文化。
然而,目前旅游产业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
旅游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交通网络不够完善,部分景区道路状况不佳;住宿、餐饮等服务设施的质量和数量有待提升。
旅游产品单一,缺乏创新。
主要以传统的观光旅游为主,体验性、参与性的旅游项目较少,难以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
旅游宣传推广力度不足。
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不高,缺乏有效的宣传渠道和营销策略。
旅游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部分从业人员服务意识淡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二、某某市旅游产业发展目标在未来X年内,将某某市打造成为国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实现旅游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1、旅游收入大幅增长,旅游业成为某某市的支柱产业之一。
2、提升游客满意度,打造优质旅游服务品牌。
3、丰富旅游产品体系,形成多元化的旅游格局。
三、旅游资源开发与整合1、自然资源开发加强对山脉、河流等自然景观的保护和开发,打造生态旅游区。
开发徒步、骑行、露营等户外运动项目,吸引更多游客亲近自然。
2、历史文化资源开发修复和保护古老建筑,挖掘其历史文化内涵,开发文化体验旅游产品。
举办文化节庆活动,如传统民俗节、历史文化展览等。
3、旅游资源整合整合市内分散的旅游资源,形成多条主题旅游线路,如“山水风光之旅”“历史文化之旅”“民俗风情之旅”等,方便游客游览。
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1、交通设施改善市内交通状况,建设通往主要景区的高等级公路;增加旅游专线巴士,方便游客出行。
2、住宿餐饮设施鼓励建设不同档次的酒店、民宿和特色餐馆,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
3、旅游标识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景区内的旅游标识系统,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公共厕所等公共服务设施。
马山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8-2025)·文本
第一部分文本目录规划总则 (1)第1条规划范围 (1)第2条规划期限 (1)第3条规划性质 (1)第4条指导思想 (1)第5条规划原则 (1)第6条规划依据 (1)第一章全域旅游资源评价 (3)第7条资源评价 (3)第8条创新资源 (3)第二章全域旅游市场分析 (3)第9条市场预测 (3)第三章全域旅游发展战略 (4)第10条发展理念 (4)第11条发展思路 (4)第12条定位目标 (4)第13条发展模式 (5)第四章全域旅游空间布局 (5)第14条总体布局 (5)第15条发展指引 (5)第16条项目体系 (6)第17条核心项目 (6)第五章全域旅游产品体系规划 (8)第18条旅游产品体系规划 (8)第19条全域旅游线路组织 (8)第20条全时全季产品策划 (9)第六章全域旅游基础及公共服务体系规划 (9)第21条旅游综合交通体系建设 (9)第22条咨询集散体系建设 (10)第23条旅游标识体系建设 (11)第24条旅游厕所体系建设 (11)第25条智慧旅游体系建设 (11)第七章全域旅游服务要素体系规划 (12)第26条旅游住宿体系建设 (12)第27条旅游餐饮体系建设 (12)第28条旅游购物体系建设 (12)第29条旅游娱乐体系建设 (12)第30条旅游服务体系建设 (13)第八章全域旅游乡镇体系规划 (13)第31条乡镇发展引导 (13)第32条美丽乡村建设 (13)第33条扶贫就业发展引导 (14)第九章全域旅游+产业体系规划 (14)第34条全域产业融合思路 (14)第十章全域旅游市场营销体系规划 (15)第35条旅游形象规划 (15)第36条市场营销规划 (15)第十一章全域旅游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15)第37条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5)第38条旅游环境规划 (16)第39条人文资源可持续发展规划 (16)第40条乡土环境可持续发展规划 (17)第41条全域旅游资源保护体系建设 (17)第十二章全域旅游保障体系规划 (18)第42条体制保障 (18)第43条政策保障 (18)第44条资金保障 (18)第45条人才保障 (18)第46条旅游安全保障 (18)第47条旅游合作保障 (18)第48条土地利用保障 (18)第49条全民参与保障 (19)第十三章附则 (19)第50条 (19)第51条 (19)第52条 (19)附表: (20)规划总则第1条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为马山县行政管辖区域范围,包括7个镇(白山镇、百龙滩镇、林圩镇、古零镇、金钗镇、周鹿镇、永州镇)、4个乡(乔利乡、加方乡、古寨瑶族乡、里当瑶族乡),涉及133个村和18个社区。
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
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旅游业是一种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产业,能够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契机。
随着全球旅游的不断发展,各国都希望能够在旅游市场中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因此,制定一份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显得尤为重要。
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是一份指导性的文件,其旨在为制定国家或地区旅游发展战略提供指导性的战略框架。
通过将各种可行的发展方案进行比较,总体规划文本旨在提供最佳的发展路径,以实现该国或地区旅游产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一份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应该包括以下要素:1. 宏观经济情况的纵向分析。
这是分析旅游发展的基础。
宏观经济情况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纵向分析可以发现当前旅游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确定旅游业的潜在增长机会。
这是旅游发展规划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2. 旅游产业的市场分析。
市场分析是了解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和整体情况的必要途径。
旅游市场是一个复杂的市场,其离散性和契约性非常强。
对旅游市场进行深入的研究,可以提供对旅游行业市场前景的准确预测,确保旅游业发展规划方案的合理性和合理性。
3. 旅游业的目标与战略。
每个国家或地区的旅游业都具有其独特性。
因此,在制定旅游业发展规划时,需要建立特别的目标和战略。
旅游发展目标应该旨在使旅游成为该国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并为国家或地区居民和游客创造更多的经济福利。
旅游战略应该重点考虑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品创新、旅游产品销售以及旅游营销和宣传等方面。
4. 旅游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将不断地变化。
因此,需要对旅游业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制定相应的长期规划。
未来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可以通过旅游营销培训、旅游产业咨询以及全球旅游大会等途径获取。
5. 旅游业的卫生、健康和安全控制。
旅游业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行业,它面临的特殊挑战和风险与其他任何行业都不同。
为此,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文本应该特别具体对卫生、健康和安全问题进行防范和控制。
惠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惠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1. 引言旅游业是惠州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为了全面推动惠州市旅游业的发展,提升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制定一份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是必要的。
本文旨在对惠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进行介绍和分析。
2. 规划目标本次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目标是实现惠州市旅游业的全面发展,提升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具体目标包括:•提升惠州市旅游业的总体水平,增加旅游业对GDP的贡献率。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旅游设施的品质和服务水平。
•挖掘和开发惠州市的旅游资源,提供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
•加强旅游品牌建设,提升惠州市的知名度和声誉。
•推动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促进旅游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3. 规划内容3.1 旅游资源开发惠州市具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
本规划将重点挖掘和开发以下旅游资源:3.1.1 自然景点•碧桂园: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生态旅游度假区。
•南昆山国家森林公园:提升公园的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增加游客体验。
3.1.2 文化遗产•惠州古城:加强古城保护与利用,打造具有历史文化韵味的旅游目的地。
•惠州地质博物馆:提升博物馆的展示效果和教育功能,吸引更多游客。
3.2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为了提升旅游设施的品质和服务水平,本规划将重点进行以下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网络:改善交通连接,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可达性。
•建设优质酒店:增加高品质酒店供给,提高住宿条件和服务水平。
•加强旅游服务人员培训: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专业水平。
•建设完善的旅游信息服务系统:提供全面准确的旅游信息,方便游客查询和选择。
3.3 旅游品牌建设为了提升惠州市的知名度和声誉,本规划将进行以下品牌建设:•打造旅游特色活动:举办各类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活动,吸引更多游客参与。
•加强旅游市场推广: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进行旅游市场推广,提升惠州市的知名度。
•建立旅游合作交流机制:加强与其他城市和地区的旅游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旅游业发展。
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是指对一个地区整体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以提升整个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实现旅游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战略性规划。
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需要综合考虑地区自然、人文和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因素,确立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以推动旅游资源的优化整合和旅游产业的协同发展。
一、规划背景1.地域特点: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应以地区特色为基础,考虑该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资源等特点,确定特色旅游项目和主题。
2.旅游资源:对地区的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和评估,明确资源的类别、数量、质量等。
同时,充分开发和利用现有旅游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3.旅游市场:了解目标市场的需求状况,包括游客的数量、类型、消费水平等。
通过市场调查和分析,制定合理的旅游公司和产品推广策略。
二、发展目标1.基本目标: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基本目标是提升地区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水平,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进步。
2.具体目标:根据地区情况和旅游发展的需要,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包括旅游产业增加值的提高、旅游业收入和就业的增长、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的改善等。
三、规划原则1.综合性: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需要考虑各个领域的因素,将旅游发展与地区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相结合,实现全面发展。
2.可持续性:规划应注重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防止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3.多元性:规划应充分利用地区多元的旅游资源,推动多种旅游形式和业态的发展,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4.公平性:规划应注重社会公平和公正,让更多居民从旅游发展中受益,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四、重点任务1.旅游资源整合:根据地区的特点,将分散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形成整体的旅游产品和线路,提高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效率。
2.旅游设施建设: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包括交通、住宿、餐饮、景区服务等。
提高旅游设施的质量和服务水平,满足游客的需求。
永州市旅游规划
目录第一章规划总纲 (1)第一条规划范围 (1)第二条规划时序 (1)第三条规划性质 (1)第四条规划原则 (1)第五条指导思想 (1)第二章基础分析 (3)第六条背景分析 (3)第七条资源分析 (4)第八条市场分析 (4)第九条产业分析 (5)第十条核心问题研判 (6)第三章战略定位与目标 (8)第十一条总体定位 (8)第十二条目标定位 (9)第十三条阶段性目标 (10)第十四条发展战略 (10)第四章优化空间布局 (11)第十五条做强一个中心 (11)第十六条打造两个旅游核 (11)第十七条建设潇水河旅游休闲景观带 (12)第十八条构筑古城名山生态文化旅游圈 (12)第十九条提升三大旅游功能区 (12)第二十条区域联动 (13)第五章升级人文山水旅游产品 (14)第二十一条加快开发三大核心旅游产品 (14)第二十二条优先开发三大主题产品 (15)第二十三条重点打造八大新业态旅游产品 (16)第二十四条打造四大系列精品旅游线路 (17)第六章打造古城名山秀水旅游名片 (20)第二十五条重点打造零陵古城旅游名片 (20)第二十六条重点提升三张名山旅游名片 (20)第二十七条加快开发两张秀水旅游名片 (21)第二十八条提升建设四张经典旅游名片 (22)第二十九条创新开发六大新兴旅游名片 (23)第七章推进两大突破工程 (25)第三十条积极建设四类自驾车营地 (25)第三十一条加快乡村旅游扶贫 (25)第八章建设城镇村全域旅游体系 (29)第三十二条推进五大美丽县城建设 (29)第三十三条加快十五个旅游休闲小镇建设 (29)第三十四条引导三十个特色旅游村建设 (29)第九章促进产业融合 (33)第三十五条优化提升产业要素 (33)第三十六条重点打造六大融合产业链 (34)第十章完善特色交通建设 (36)第三十七条推进旅游快速通道建设 (36)第三十八条推进旅游特色风景道建设 (37)第三十九条推进“绿道+骑行公路”慢行系统建设 (37)第十一章旅游市场开发与营销 (39)第四十条塑造旅游品牌形象 (39)第四十一条明确市场总体定位 (39)第四十二条加快市场营销 (39)第四十三条市场推广策略 (40)第四十四条市场推广四大行动 (40)第四十五条举办四季旅游节事活动 (41)第十二章提升旅游配套及服务环境 (42)第四十六条建设“智慧永州” (42)第四十七条升级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体系 (42)第四十八条提升旅游安全保障服务体系 (43)第四十九条提升旅游交通便捷服务体系 (43)第五十条完善旅游便民惠民服务体系 (44)第五十一条建设旅游集散服务网络 (44)第五十二条推动旅游厕所革命 (45)第五十三条完善旅游标志标识工程 (46)第五十四条完善旅游停车场 (46)第十三章生态环境和文化保护规划 (48)第五十五条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 (48)第五十六条重视文化资源的传承与保护 (48)第十四章综合保障 (50)第五十七条加大机制体制改革 (50)第五十八条完善统筹规划创新 (50)第五十九条加强重大项目建设 (50)第六十条发力整合精准营销 (50)第六十一条提升市场监督管理 (51)第六十二条积极引进旅游人才 (51)第一章规划总纲第一条规划范围本规划范围为永州市所辖行政区域,涵盖零陵区、冷水滩区二区及双牌县、祁阳县、东安县、道县、宁远县、新田县、蓝山县、江永县、江华瑶族自治县九县,包括回龙圩管理区、金洞管理区和永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共2.24万平方公里。
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
45
Ⅱ级
画眉峰、斩断尾门、三竂奇垄、莫干湾石林、二仙峰(两仙对奕)、石天窗、一线天、石堑(石水槽)、石城街、万壑笙钟、东海一柱、打铁礁、横舟巨礁、万象壁画、牛北岬北天都石柱、棋盘宝台、竹屿岛、小檑山岛、后麂山岛、稻挑山岛、门屿、东洞、卧虎洞、双龙洞、梵音洞、碧溪、碧溪古渡、知音涧湖、王公湖、赤岩天然泳池、梅雨瀑、逸仙瀑、银坑瀑、阴阳瀑(含圆瀑)、天门瀑布(含双潭)、双瀑、鼻息井、林海白霞、满田林场、苏步青旧居榕抱枇杷、观音洞寺(慈云古刹)、龙岩寺、宝胜寺双塔、南麂列岛海洋生物保护区碑、林景熙墓、南雁荡山摩崖、联安-亭子古街、腾蛟古街、冠尖、马头岗中共浙江省第一次党代会会址、山门小学浙闽边区抗日干校、苏步青旧居、天师岩观景地。险口。
第三条本次规划的年限为2002年至2020年,其中近期到2005年,中期到2010年,远期到2020年。
第四条温州平阳县旅游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平阳县旅游资源调查评价为基础,以培育我国东南沿海旅游示范基地及平阳县自身产业更新替代的需要为切入点,在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区内旅游资源,以及保护和改善其环境的前提下,将平阳县建设成为浙江省重要的、独具特色的、综合性的旅游区之一。规划建设遵循突出特色、整体优化与有力开发、功能布局合理完整、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和项目开发与建设具有弹性等原则。
某景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某景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引言某景区位于中国某省某市,是该地区最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随着人们对于旅游的需求不断增加,该景区的游客数量也在逐年增长。
为了更好地满足游客的需求,提升景区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制定一份全面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某景区旅游发展的总体规划,包括目标、战略、措施等内容,以提供参考和指导。
景区发展目标1.提升景区知名度:通过加强营销推广、加大宣传力度等手段,将该景区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2.提高景区服务质量:通过完善景区设施设备,加强员工培训等措施,提供更高水平的旅游服务,提升游客满意度。
3.促进景区经济发展:通过旅游业的带动,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推动相关产业的繁荣。
景区发展战略1.多元化产品开发:依托景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推出多种不同类型的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例如,开发文化主题旅游产品、体验式旅游产品等。
2.提升景区服务质量:加强员工培训,提高服务水平;完善景区设施设备,提升游客的体验感。
3.加强营销推广:通过多种渠道和媒体进行宣传推广,增加景区的知名度和曝光度,吸引更多游客。
4.拓展旅游渠道:与旅行社、在线旅游平台等建立合作关系,拓展旅游市场,增加游客流量。
5.加强景区管理:加强对景区的综合管理,提高运营效率,确保景区的安全和秩序。
景区发展措施1.加大旅游投资力度:增加对景区的投资,用于改善景区设施设备、培训员工、推广营销等方面。
2.开展市场调研:深入了解游客需求,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景区产品,提供更符合游客需求的旅游体验。
3.加强与相关部门合作:与当地政府、旅游局、文化局等合作,共同推动景区发展,协调资源,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4.引进专业机构咨询:邀请专业旅游咨询机构对景区进行评估和规划,提供专业的建议和意见,为景区发展提供指导。
5.加强环境保护:采取措施保护景区的自然环境,倡导游客文明旅游,维护景区的整体形象。
结论某景区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将有助于提升景区的知名度、加强服务质量、促进经济发展。
北京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北京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1. 引言北京市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心,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人口增长,北京市的旅游资源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压力。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市内的旅游资源,北京市制定了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提升游客体验。
2. 目标与原则本规划的目标是在保护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提升北京市旅游业的竞争力,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本规划遵循以下原则:•保护旅游资源:保护和恢复北京市的自然景观、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同时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管理。
•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提供更好的游客体验。
•持续创新发展:鼓励创新和科技应用,推动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旅游产品。
•促进合理开发:合理规划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避免过度开发和过度经营,保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3. 规划内容3.1 旅游资源保护与管理北京市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规划将加强对这些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具体举措包括:•加强文物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并制定相应的修缮和管理计划。
•加强对自然景观的保护与恢复,保护北京市的山水生态环境。
•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推动相关研究与学术交流。
3.2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北京市将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改善游客的出行环境。
具体举措包括:•建设更多的公共厕所和垃圾处理设施,提升旅游景区的卫生环境。
•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加强交通枢纽的规划与建设,方便游客的出行。
•加强旅游信息服务设施的建设,提供准确、及时的旅游信息。
3.3 旅游产业发展北京市将积极推动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旅游产品。
具体举措包括:•支持旅游业与文化、体育等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旅游节庆活动的举办和文创产品的开发。
•鼓励旅游业与农业的合作,推动农村旅游的发展,提供农家乐、采摘等农业体验项目。
•加强旅游业的国际合作,推动跨境旅游的发展,吸引更多的境外游客。
达州市通川区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一)2024
达州市通川区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一)引言概述:达州市通川区位于四川省中部,是四川省的重要旅游目的地之一。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通川区面临着旅游资源整合和旅游产品创新的挑战。
为了进一步促进通川区旅游业的发展,提高通川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特制定了《达州市通川区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进行阐述,包括旅游资源整合、旅游产品创新、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市场开拓以及旅游管理与服务,旨在为通川区全域旅游发展提供指导。
正文内容:一、旅游资源整合1. 深入调研通川区旅游资源的现状和潜力2. 指导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3. 优化旅游资源的整合策略,提升旅游产品品质4. 加强与周边地区旅游资源整合合作5. 提高旅游资源的绿色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旅游产品创新1. 发掘通川区独特的文化、历史和自然资源2. 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3. 促进旅游产品的多元化发展,满足不同需求4. 创新旅游线路设计,提升游客的体验感5. 加强旅游产品宣传和推广,提高市场认知度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1. 分析旅游基础设施的现状和不足2. 制定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和目标3. 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4. 完善旅游交通网络,提升通达性5. 提高旅游设施的便捷性和舒适度四、旅游市场开拓1. 研究通川区旅游市场的需求和特点2. 制定市场开拓策略和目标3. 扩大旅游市场推广渠道4. 加强与旅行社、酒店等旅游业相关企业的合作5. 提高产品竞争力,吸引更多游客五、旅游管理与服务1. 完善旅游管理体制和法规2. 建立健全旅游监管和服务机制3. 增加旅游警察和志愿者的力量4. 加强游客信息管理和安全保障5.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塑造良好的旅游形象总结:达州市通川区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通过整合旅游资源、创新旅游产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拓旅游市场以及提升旅游管理与服务水平,旨在推动通川区旅游产业发展,提升通川区的综合竞争力和知名度,从而实现通川区全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行业)都江堰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版本
都江堰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第一章旅游环境条件区位条件一、综合概况都江堰市位于成都平原西北,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水利名城。
早在2200百多年前,秦国尚未统一全国之前,就已派蜀郡太守李冰在这里“凿离堆”,创修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市因此而得名。
东汉末年,张陵在青城山传道,形成道教的重要教派――天师道,使青城山成为中国道教的发祥地之一。
唐朝为防御从西北而来的吐蕃的骚扰,在这里修筑了“川西锁钥”玉垒关。
北宋初年,茶农王小波、李顺在泰安乡首举起“均贫富”的义旗,发动了震撼全国的农民大起义。
都江堰建市前,有过灌口(汉)、永康军(宋)、灌县(明)等名称、历来隶属成都府。
新中国成立后,属温江专区。
1983年,地、市合并,属成都市。
1988年3月,撤县并市,都江堰市正式成立。
到1999年底,都江堰市共有12个镇、16个乡、1个工业区,332个村,人口总数58.04万,居成都市第七位。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旅游兴市、工业强市、农业化富农村”的发展思路,实现了都江堰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目前,都江堰市已获得:“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综合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绿化达标城市”等荣誉称号。
二、地理区位都江堰市位于:东经103°25ˊ42″-103°47ˊ、北纬30°44ˊ54″-31°22ˊ09″之间,居成都平原的西北边缘。
幅员面积:东西宽34公里,南北长68.4公里,总面积1211.19平方公里,居成都第四位(见图1--1)。
都江堰地处岷山上游与成都平原的结合部,岷江穿越群山峡谷,直泻成都平原,居于成都平原乃至四川盆地的“上风上水”,历来有“天府之源”的美誉。
三、交通区位都江堰市域东距成都48公里,自古以来就是成都至松潘、成都至金川的交通要道,有松茂古道和“小西路”之称。
旅游区发展总体规划
旅游区发展总体规划1. 引言旅游业是我国最具发展潜力和竞争优势的产业之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内外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旅游区的发展规划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针对旅游区的发展进行总体规划,以实现旅游区可持续发展,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2. 规划目标本次旅游区发展总体规划的主要目标如下:•实现旅游区内旅游业年均增长率不低于10%;•提升旅游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优化旅游区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提高游客满意度;•促进旅游区与周边地区的互动合作,实现共赢发展;•保护和传承旅游区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3. 发展战略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制定了以下发展战略:3.1 拓展旅游资源通过开发和整合旅游资源,增加旅游区的吸引力。
我们将重点发展旅游区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独特资源,提升旅游区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3.2 提升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我们将引入先进的旅游管理和服务理念,培训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改善旅游设施和设备,提升游客的满意度。
3.3 推动旅游与文化融合旅游与文化是紧密相关的。
我们将推动旅游与文化的融合,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和节庆活动,增强旅游区的文化魅力,提高游客的体验和参与度。
3.4 加强旅游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旅游区的发展需要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和支持。
我们将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开发旅游资源,共建旅游品牌,实现区域旅游的互相促进。
3.5 加强旅游区的管理和规范良好的管理和规范是旅游区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我们将建立健全旅游区的管理机制,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监督,加强旅游设施和环境的维护与保护。
4. 发展计划为达成上述发展战略,我们制定了以下发展计划:4.1 旅游资源开发计划•研究挖掘旅游区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确定开发方向;•完善旅游资源调查和评估,建立资源数据库;•制定旅游资源开发规划,明确开发重点和时间节点;•加大投入力度,推进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整合。
南部县全域旅游总体规划
南部县全域旅游总体规划1. 引言南部县位于中国南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人文景观。
为了充分发挥其旅游资源的潜力,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居民生活水平,南部县决定制定全域旅游总体规划。
本文档旨在提出南部县全域旅游总体规划的具体方案。
2. 研究目的和意义通过制定全域旅游总体规划,南部县的目标是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利用旅游资源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吸引更多游客到访南部县。
•保护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实现可持续发展。
•提升居民生活水平,改善基础设施建设。
3. 规划范围和内容南部县全域旅游总体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3.1 旅游资源评价在本阶段,我们将对南部县的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和分析。
包括自然景点、文化遗产、民俗风情等方面的资源。
通过评价旅游资源的特色和潜力,确定未来发展的方向。
3.2 旅游市场分析通过对南部县旅游市场的分析,了解游客的需求和偏好。
包括游客的人口结构、消费水平、旅游偏好等方面的数据。
通过市场分析,我们可以确定目标客户群体,为他们提供更满意的旅游服务。
3.3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南部县在旅游基础设施方面还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需要进行改善和完善。
本阶段将包括交通、通信、酒店、餐饮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提升基础设施,为游客提供更便捷、舒适的旅游环境。
3.4 旅游产品开发根据旅游资源评价和旅游市场分析的结果,南部县将开发一系列的旅游产品。
包括自然景点的开发、文化体验项目的设计等。
通过丰富的旅游产品,吸引更多游客到访南部县。
3.5 旅游宣传和营销在旅游产品开发完成之后,南部县需要进行全面的宣传和推广。
本阶段将制定宣传方案,包括线上线下宣传渠道的选择、宣传材料的设计等。
通过有效的宣传和营销,提高南部县的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
4. 实施计划和措施4.1 实施计划南部县全域旅游总体规划将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实施。
第一阶段为规划准备阶段,主要包括资源评价和市场分析。
第二阶段为建设阶段,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和产品开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温州平阳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是在《浙江省旅游业“十五”计划与至2020年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浙江省旅游局2001年)和《温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浙江省旅游科学研究所、温州市旅游局2000年)指导下编制而成的规划文件,在温州平阳县旅游发展和建设中具有法规性。
第二条本次规划的地域范围包括温州平阳县的全部行政地域范围,包括县境陆域面积1051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7万平方公里。
第三条本次规划的年限为2002年至2020年,其中近期到2005年,中期到2010年,远期到2020年。
第四条温州平阳县旅游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平阳县旅游资源调查评价为基础,以培育我国东南沿海旅游示范基地及平阳县自身产业更新替代的需要为切入点,在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区内旅游资源,以及保护和改善其环境的前提下,将平阳县建设成为浙江省重要的、独具特色的、综合性的旅游区之一。
规划建设遵循突出特色、整体优化与有力开发、功能布局合理完整、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和项目开发与建设具有弹性等原则。
第二章旅游资源特点及评价第五条《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中规定的旅游资源共有74种基本类型。
平阳县具有其中的42种,占全国基本类型的比例为56.76%。
按照县市一级区域的旅游资源基本类型所占比例标准,平阳旅游资源属于中等偏上丰富地区。
第六条平阳旅游资源基本类型分属于6大类,包括了全国旅游资源的全部大类。
但各大类所含的基本类型数量有很大差别。
其中,地文景观类有7种,水域风光类有5种,生物景观类有5种,古迹与建筑类旅游资源在数量上占有明显优势,其次是地文景观类、水域风光类和生物景观类,消闲求知健身类和购物类处于明显的劣势。
第七条平阳429个旅游资源基本类型实体的聚集状况在实体数目上存在很大的失衡,其各自拥有的实体数目差别很大。
在总数429个实体中,数量为110处的有1个基本类型(奇特与象形山石),30—20处的有3个基本类型,19—10处的有9个基本类型,9—5处的有14个基本类型,5处以下的有15个基本类型。
有13种基本类型(奇特与象形山石、瀑布、洞穴、宗教建筑与礼制建筑、蚀余景观、小型岛屿、名山、桥、风景河段、特色城镇与村落、湖泊、树林、风景建筑)的实体合计数达307处,占总数429处的72%。
其中就有5种属于地文景观类型,古迹与建筑、水域风光类型和生态景观分别为4种、3种和1种。
而其余2种旅游资源基本类型的实体总数只有122处,占29%。
第八条平阳县旅游资源实体421处(不含购物类8个地方产品)可分为5个等级,从1-5级分别有45处、54处、87处、149处、86处,分别占全部旅游资源实体的10.69%、12.83%、20.66%、35.39%、20.43%,在数量分配上较为和谐,属“菱形”结构,即优良级(一级和二级)和一般级(五级)的旅游资源实体数量较少,中等级(三级和四级)的旅游资源实体数量较多,其组合数量分别为99处,236处和86处,分别约占全部旅游资源实体的23.51%,56.06%和20.43%。
平阳县旅游资源基本类型实体质量等级统计(共421处)第九条平阳县旅游资源中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两大体系在质量等级上存在着差别。
自然旅游资源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人文旅游资源,两者的比例为65:35。
在优良级旅游资源的数量上,自然旅游资源比人文旅游资源占据较大优势,分别是18.53%和4.99%,超出了13.54个百分点。
中等级的旅游资源中,自然旅游资源的数量也远远比人文旅游资源多,分别达到38%和18.05%,超出了19.95个百分点。
两大旅游资源的一般级旅游资源数量却相差不多,分别是8.79%和11.64%。
第十条在三个旅游资源集合区中,南雁荡山集合区的优良级旅游资源所占的比重最大,达到全县优良级旅游资源总数的53.6%。
其次是南麂列岛集合区,为32.3%,昆鳌城镇集合区所占比重最小为14.1%。
第十一条平阳县旅游资源单体的地域组合开发先后排序是:以南雁荡山风景名胜区和腾蛟—赤岩山风景区组成的山水文化旅游资源地域组合群;整个南麂列岛及附近水域形成的海岛海洋旅游资源地域组合群;以昆鳌两镇为核心和依托,包括南雁门、西湾和龙戏潭组成的滨海城镇旅游资源地域组合群。
第十二条平阳县旅游资源类型开发的优选排序是:山水及海岛环境资源、宗教文化旅游资源、海岛生物景观、岩石景观、沙滩海水旅游资源、水域风光、民俗街区风情、特色城镇与村落、山地旅游资源、革命纪念地、娱乐旅游资源、历史文化遗产。
其中环境旅游资源和宗教文化、海岛生物景观、沙滩海水旅游资源是平阳县的主体旅游资源,是平阳县旅游开发和建设的主要基础,具有稳定的旅游效应。
第十三条平阳县旅游资源开发应致力解决的约束主要有:改善平阳县整体与浙江省和以上海为中心的东南沿南的主要客源市场的通达性。
主要包括对外交通与通讯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使这种通达性覆盖平阳县的各主要旅游景区;配套建设旅游景区档次合理的公共服务设施,加快不同质量等级的旅游资源的开发;通过有目的地发展重点城镇吸引居民流动,从根本上改变与过多居民活动共存的旅游资源外生环境质量下降的局面;海岛旅游资源的生态敏感性较差,应采取减少岛上居民人口数量来扩大旅游接待容量,其旅游开发的方式和强度也应加以较大限制;海岛景区环境容量较小,开发成本较大,其旅游开发所需的经济门槛过高,各景区对专门化市场的确定和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项目策划应制定较为苛刻的约束条件。
第十四条与浙江省老牌和新崛起的著名景区景点相比,在自然景致和宗教文化特色以及知名度的影响上,平阳的旅游资源面临着较大的竞争。
但是,从区域旅游来看,南雁荡山秀溪幽洞的山水景观和儒释道三教荟萃的宗教文化以及南麂列岛的优质环境、海岛形胜、金沙碧海、崖岸奇石、神工奇画、天然草坪、野生水仙花和和丰富的海洋贝藻类资源,仍使平阳的旅游资源独具特色。
尤其在温州南部地区,其旅游资源更是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同时,温州南部地区的旅游资源对平阳县旅游资源多具有互补作用。
因此,在旅游资源开发上,将平阳县与温州南部各县市连在一起考虑,应是平阳县旅游开发需要采取的主要战略之一。
第三章指导思想及目标第十五条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以培育我国文化山水与海洋岛屿兼备的旅游示范基地及平阳县自身城镇化推进的需要为切入点,实施政府主导的快速超前的旅游发展战略,基于资源,面向市场,大胆运作,强化投入,实现五年成为温州南部地区重要的旅游中心,十年建成全省新兴的旅游经济强县的发展目标,二十年内使平阳建成为我国东南沿海独县特色的著名生态旅游休闲地区之一。
第十六条规划分近、中、远期三个阶段,近中期和远期,平阳县将以“快速超前”和“适度超前”为指导,旅游产业发展速度将明显高于全县国民经济发展速度。
第十七条近期为飞速发展期,以创建全省优秀旅游示范区为目标,按照优秀旅游示范区的标准以及本规划的要求,落实期内项目。
到2005年,全县建成两处完整的旅游景区,通过国家4A级旅游景区验收,成为全省优秀旅游示范景区。
加快以道路交通和服务接待设施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初步构建进出入快捷、吃住行方便的旅游网络,消除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制约。
大力加强各类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建设力度,全部完成编制和修编各旅游区的总体规划,理顺并建立强有力的旅游管理体制,实现全县旅游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现代化,使旅游产业收入相当GDP比重的水平在2001年水平的基础上提高近60%,由只有温州市2001年水平的31%提高到近51%,平阳县成为温州市南部重要的旅游中心。
第十八条中期为快速增长期。
立足建成全省旅游经济强县的目标基本形成本规划要求的旅游城镇和旅游空间网络体系,树立平阳旅游在浙江省的总体形象,力争与国际旅游紧密接轨,实现全县旅游产业化、规模化、综合化,其整体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旅游环境良好,内部结构分工合理,外部区域协同发展。
到2010年,平阳旅游产业收入相当GDP 比重的水平达到温州市2000年的水平(6.08%),平阳以两个浙江省优秀旅游城镇和两大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为主体形象成为浙南旅游建设的样板。
第十九条远期为稳步增长期,在近中期发展的基础上,全面落实并不断完善本规划的内容,旅游业发展进入一个更高而良性的新层次,旅游特色鲜明,旅游形象完善,国内外旅游蓬勃发展,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高度统一。
到2020年旅游产业收入相当GDP比重的水平位达到温州市远期目标水平,昆鳌组合城市成为全国著名优秀旅游城市。
平阳将成为我国东南沿海独具特色的著名生态旅游休闲地之一。
第二十条根据平阳县旅游业发展条件和旅游市场分析,规划确定平阳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经济目标是:1、旅游总收入相当国内生产总值比重2005年: 3.50%2010年: 6.08%2020年:9.01%2、接待海外旅游者总人次2005年:接待0.082万人次,年均增11%2010年:接待0.145万人次,年均增12%2020年:接待0.328万人次,年均增8.5%3、旅游创汇2005年:创20.9万美元,平均年增8.4%2010年:创37.0万美元,平均年增12.1%2020年:创139.4万美元,平均年增14.2%4、国内旅游接待人次2005年:94.92万人次,平均年增9.8%2010年:139.86万人次,平均年增8.1%2020年:299.67万人次,平均年增7.9%5、国内旅游收入2005年:4.04亿元,平均年增22.9%2010年:14.56亿元,平均年增29.5%2020年:51.06亿元,平均年增13.1%6、旅游总人数2005年:95万人次,平均增长9.8%2010年:140万人次,平均增长8.1%2020年:300万人次,平均增长7.9%7、旅游总收入2005年:4.06亿元,平均增长22.9%2010年:14.59亿元,平均增长29.5%2020年:51.18亿元,平均增长13.1%第四章旅游市场开拓第二十一条平阳旅游市场作为较次一级的区域旅游目的地市场将与其以上级别目的地的旅游市场协调同步发展。
具体地说,将受浙江省旅游市场的影响,而作为温州旅游市场的组成部分,与温州旅游市场发展将有着十分相似的特征。
因此,平阳旅游市场的开拓必须依托浙江省,尤其是温州市旅游市场。
第二十二条平阳的旅游市场将以国内旅游市场为主体部分。
虽然国际旅游市场的数量随着旅游的开发会不断增长,但是其结构份额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将保持较小的比例,国际市场的发展趋势将与温州市相同。
第二十三条包括平阳在内的温州本地人将是平阳旅游发展不可忽视的主要市场基础,温州城镇居民周边游和浙江省居民区域游将是平阳国内旅游市场的主流。
上海、苏南等长江三角洲地区和其它华东地区是平阳省外国内旅游市场开拓的主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