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

合集下载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如画图、列表、猜想与尝试等,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思维。

本单元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掌握了基本的加、减、乘、除等运算方法和一些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

但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局限于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

因此,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引导他们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如画图、列表、猜想与尝试等;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2.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和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探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动画、实例等;2.学具:为学生准备相关的学习工具,如纸、笔、剪刀、胶水等;3.教学资源: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例和问题,以便进行教学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有趣的生活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例如,展示一幅图片,图片中有若干个相同的小正方形,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拼成一个较大的正方形。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具体的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解决问题的策略(53)-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解决问题的策略(53)-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解决问题的策略(53)苏教版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继续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今天我们将进一步探讨如何有效地解决问题。

我们使用的教材是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第53页的内容。

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解决问题时的一些常用策略,如画图、列举、猜想等。

通过这些策略,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通过课堂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遇到一些难点和重点。

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各种策略,重点则是让学生能够自主地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难点和重点,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课件等。

1. 小明有20个苹果,他想把它们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多少个苹果?答案:每份有5个苹果。

2.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宽是5厘米,求它的面积。

答案:面积为50平方厘米。

3. 请在纸上画出一个三角形,并计算它的周长。

答案:周长为10厘米。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我会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我还会鼓励学生在课后深入研究解决问题策略,尝试解决更多实际问题,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教学内容的选取和安排。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我需要确保所选材料既能够覆盖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讲解解决问题的策略时,我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我还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进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的顺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逐步建立起知识体系。

教学目标和教学难点的设定。

教学目标是指导整个教学过程的方向标,它明确了我希望学生达到的学习效果。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2.熟练掌握解决问题的常用策略;3.运用所学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解决问题的策略概述•常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实例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概述;•常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掌握;2.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童谣朗诵•举例说明问题:如何快速找到一个数列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提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2. 概念讲解•解决问题的策略概述:根据问题的不同特点,选择相应的方法或策略去解决问题。

3. 常用策略•根据问题特点选择策略:列式、画图、模拟、抽象等;•实例分析:通过几个常见的问题,分析如何选择合适的策略去解决问题。

4. 运用策略•老师提供一个实际问题;•学生们尝试使用所学策略去解决问题;•分组展示,讨论策略的可行性,汇总解决方案。

5. 练习巩固•策略练习:提供一些难度适中的问题,让学生自行运用所学策略去解决问题;•个别辅导:对于存在问题的同学进行个别指导和辅导。

6. 课堂总结•总结课上内容,提出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法;•强化策略的理解,概念的掌握以及能力的提升。

五、教学策略•展示法:通过举例、解决实际问题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诊断法:适时进行个别指导和辅导,让老师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情,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互动法:采用小组活动、师生互动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1.形成性评估•课堂练习成绩;•个别辅导成果。

2.总结性评估•给出一个难度适中的问题,让学生在班级内进行交流解决,并给出评分。

七、教学资源•五线谱 PPT 教学课件;•教学 PPT 视频资源;•电脑、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讲解了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个话题在实际教学中是一直存在的而且非常重要。

课上老师采用了多种教学策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例1)》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例1)》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例1)》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例1)》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材通过例1引导学生运用画图或其他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意在让学生体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能力,他们对数学问题有一定的分析能力,但是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只注重一种解决方法,缺乏灵活变通的能力。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

2.难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

2.准备教学课件和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例1,让学生观察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可以尝试用画图、列举等方法来分析问题。

教师在旁边给予引导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类似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尝试不同的策略,教师在旁边给予指导和反馈。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互相学习和交流。

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解决问题的方法。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教学内容:教材第27页的例1和第28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五第1~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联系不同的知识,作出不同的推理,体会策略和方法的多样性。

2.在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最优化思想。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用转化的策略解决分数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问题,确定转化后要实现的目标和转化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整理策略谈话:从三年级上册起,每一册数学都教学一种策略,你们知道我们学了哪些策略?(学生可能已经忘记,教师帮助回顾整理:依次是分析量关系的“从条件向问题推理”和“从问题向条件推理”,帮助理解题意的“列表整理”和“画图整理”,还有“枚举”“转化”“假设与替换”等策略)提问:这些策略你们都学会了吗?今天我们将合理的选择这些策略来解决新的问题,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板书课题:转化的策略)二、合作探究,运用策略1.教学例1(课件出示例1)学生读题,自主完成。

谈话:这是一个稍复杂的分数问题,除了用刚才我们做的方法来解决,你们能否用以前学的策略来思考呢?(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 小组交流方法。

汇报交流情况:(学生遇到困难可作适当的引导。

)①根据“男生人数是女生的2/3”理解2/3这个分数的意义,可以画线段图,看出男生人数是美术组总人数的2/5。

原来的问题就转化成美术组一共有35人,男生人数是总人数的2/5,女生人数是总人数的3/5,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这是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②根据分数2/3的意义,可以推理出“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2∶3”。

原来问题就转化成美术组一共有3/5人,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2∶3,男生、女生各有多少人?这是按比例分配问题。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包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对数学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分析问题的方法不够灵活,解决问题的策略不够多样。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运用不同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2.培养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并能够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际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不同的解决问题策略。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情,设计教学活动和案例。

2.学生准备:回顾之前学过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准备参与到小组讨论中。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际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小明买了一本书,原价是80元,书店搞活动满100元减30元,小明最后实付了50元,请问小明是怎么买的?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如:学校买了20盆花,其中12盆是红花,8盆是黄花,请问红花和黄花各有多少盆?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运用不同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精品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精品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教学内容六下第27页例1,第28页练一练及练习五1——3题。

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某个分数的意义,联系不同的知识,学会应用“问题转化”的方法用已有的解决问题的知识经验、思想方法来解决陌生、新颖的实际问题。

2.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体会转化的多样性。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重点:运用问题转化的思想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

学案导案【基础部分】说说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1)果园里苹果树与梨树棵数的比是4:3。

(2)一瓶果汁,喝了2/5【尝试探究】1、小组合作,围绕导学单自学自学提示:(1)认真读题,弄清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根据题中的关键句分析数量关系。

(2)独立想一想可以应用什么策略解决,试着列式解答,并进行检验。

(3)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说说解决时选择了什么策略,是怎样想的?(4)在组长的安排下,各组整理好不同的方法,准备大组交流。

2、交流学习收获,完善认知结构。

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交流各自的想法。

自由回顾并说一说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

同学间可以互相补充。

重点说说是怎样应用了转化的策略,自己选择的解决方法是联系了以前一、导入新课出示:根据下面的分数与比,你能想到些什么?要求学生由题中的已知条件展开联想,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并用分数和比等形式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

小结:能从不同的角度对数量关系进行分析,这对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揭示课题,明确今天的学习任务和目标。

二、参与探究1.出示例题,要求学生围绕导学单自主探索研究。

师巡视,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在以小组为单位全班交流时,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组织调控学生进行互相补充,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各种不同的方法。

大家可能有的方法如下:方法1:画线段图,看出女生人数占总人数的3/5,利用女生人学过的什么知识,应用了什么方法等。

【巩固练习】1.完成练一练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五的1-3题。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第1课时:解决问题策略(1)
教学内容:P27-28例1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并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选择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获得一些灵活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策略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解决问题,认识策略
1.出示例1,理解题意。
读题,说出题里的条件和问题。
2.引导分析,交流思路。
引导:想一想,“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 ”表示数量间有怎样的关系?你准备用什么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1)通过画图,可以知道男生人数有2份,女生人数有3份,可以根据女生有21人,按相应的份数列式解答。
四、全课总结,交流体会。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应用策略有了哪些认识?还有什么体会?
教学反思
教学重点:经历选择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有关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学过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教师调控
一、激活旧知,引入新课
1.理解条件
出示:下面的条件可以怎样理解?
(1)男生人数是总人数的 ;
(2)男、女生人数的比是2:3。
二、引入新课
谈话:刚才我们一起回顾了已经学过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例如从条件想起,从问题想起,画图、转化、假设等策略。那我们能不能根据问题的特点和解决问题的需要,灵活地选用这些策略解决问题呢?这节课就根据实际问题,进一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看同学们能用怎样的策略来解决。
(2)把“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 ”转化成男、女生人数的比是2:3,然后按比的知识解答,求出结果。
(3)把“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 ”转化成男生人数是女4)把总人数看作单位“1”,假设总人数有x人,列方程解答。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1课时转化的策略 (1)第2课时假设的策略 (5)第1课时转化的策略【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28页例1和随后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五第1~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体验选择合适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的过程,形成相应的策略意识。

2.使学生在选择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数量关系的经验,体会画图、转化等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增强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自觉性,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愉悦体验,逐步形成乐于和同伴合作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用转化的策略解决分数问题的方法。

难点:根据具体问题,确定转化后要实现的目标和转化的具体方法。

【教学过程】一、准备出示:根据下面的分数和比,你能想到些什么?1.果园里苹果树与梨树棵数的比是4∶3。

2.一瓶果汁,喝了25。

引导学生由题中的已知条件展开联想,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并用分数和比等形式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

小结:能从不同的角度对数量关系进行分析,这对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在解决问题时,经常需要选择合适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选择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揭示课题:选择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二、新课1.教学例1。

出示例1,指名说一说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提问:根据“美术组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25”,你能想到什么?启发:同一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

根据对题中数量关系的理解,你觉得这道题可以用不同的策略来解答吗?你准备用什么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先自己试一试,再把你的想法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

学生按要求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小组讨论,并对有困难的学生作个别辅导。

反馈:你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的?学生中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方法:(1)用画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想到可以先求美术组的总人数,再求男生人数。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苏教版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3章第1节“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用假设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中给出了两个例题,分别是“鸡兔同笼”问题和“相遇问题”。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假设的策略,并能够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能够通过画图、列式等方式,表达和交流解题过程。

3. 学生能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假设”的策略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假设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2. 学具:练习本、笔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个实际问题:“小明有30元钱,他想买一本书,每本书的价格是8元,请问小明最多可以买几本书?”2.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引导学生用假设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例题讲解(10分钟)1. 教师出示教材中的例题:“鸡兔同笼”问题。

2. 教师引导学生用假设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并解释假设的步骤。

三、随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类似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2. 学生解答,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相遇问题(10分钟)1. 教师出示教材中的例题:“相遇问题”。

2. 教师引导学生用假设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并解释假设的步骤。

五、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相遇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2. 学生解答,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5分钟)1.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步骤。

七、作业设计(5分钟)1. 请学生用假设的方法解决教材中的练习题。

作业题目:1. 教材P44第6题:甲、乙两地相距120千米,小明从甲地出发,骑自行车前往乙地,每小时行驶15千米。

小红从乙地出发,乘公共汽车前往甲地,每小时行驶40千米。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六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课题为“解决问题的策略”,使用的教材是苏教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的第三章第一节,即“解决问题的策略”。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如何运用策略来解决问题,并通过具体的例题来展示和讲解这些策略。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2. 能够运用所学的策略来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难点则是如何将这些策略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以及一些实际问题的小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通过一个实际问题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如果有5个人排队,每个人之间都有一定的距离,那么第5个人和第1个人之间的距离是多少?”让学生尝试解决这个问题,引发学生对问题解决策略的思考。

2. 讲解:然后我会在黑板上展示一个类似的问题,并引导学生一起思考和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我会通过讲解和示例,向学生介绍和讲解一些常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如画图、列举、推理等。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会列出本节课的主要解决问题的策略,例如画图、列举、推理等,并通过例题来展示和解释这些策略的使用。

七、作业设计例题: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宽是5厘米,求它的面积是多少?答案:面积 = 长× 宽 = 10厘米× 5厘米 = 50平方厘米2. 请学生思考和讨论,还有哪些其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学生对解决问题的策略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在课堂上,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练习,能够运用所学的策略来解决实际问题。

但是,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仍然缺乏逻辑思维和条理性,这是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的。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一、教学内容1. 理解问题的定义和组成;2. 学习如何分析问题,确定问题中的关键信息;3. 掌握如何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4. 学会如何执行计划并检查结果。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理解问题的定义和组成;2. 学生能分析问题,确定问题中的关键信息;3. 学生能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4. 学生能执行计划并检查结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如何确定问题中的关键信息,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2. 重点:理解问题的定义和组成,学会分析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2. 讲解问题的定义和组成: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问题的定义和组成。

3. 分析问题:让学生练习找出问题中的关键信息,并讨论如何解决问题。

4. 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引导学生根据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

5. 执行计划并检查结果:让学生分组练习执行计划并检查结果。

六、板书设计1. 问题的定义和组成;2. 分析问题:找出关键信息;3. 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4. 执行计划并检查结果。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小明有3个苹果,小华给了小明2个苹果,小明现在有多少个苹果?答案:小明现在有5个苹果。

2. 题目: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cm,宽是5cm,求长方形的面积。

答案:长方形的面积是50cm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理解问题的定义和组成,学会分析问题,并尝试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

在课后,学生可以尝试解决更多的生活中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生也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思维。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解决问题的策略(20)-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解决问题的策略(20)-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解决问题的策略(20)-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运用关键词解决问题。

能够通过研究问题的关键词,得出问题类型。

能够分类解决问题。

能够总结应用解决问题的策略。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合作精神、自主学习意识。

培养学生对待问题积极认真的态度,严谨的思维方式,勇于探究的精神。

\t ## 二、教学重难点3.教学重点问题的关键词及其运用。

解决问题的分类和策略。

4.教学难点让学生真正掌握关键词的应用技巧。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解决问题的分类和策略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回顾前面学过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并且将这些方法组合起来,解决几个小问题。

2.讲解新概念(15分钟)接下来,老师向学生介绍解决问题的关键词,例如“正在做的事情”、“想象”、“重复或步进”、“表格、图表、模型”等等。

老师也可以列出一份关键词列表,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些词汇的应用方法。

3.练习(30分钟)在练习阶段,老师可以先让学生看到一个问题,然后让学生思考使用哪些关键词来解决这个问题,最后让组内的学生分享他们的策略、思路。

老师还可以自行设计解决问题的思考题目供学生练习,或者提供同步练习题目。

4.总结(10分钟)在本节课的总结环节中,老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分类解决问题的形式,并介绍几个常用的分类方法。

然后,让学生回顾所有讲解并掌握的解题方法及其策略,并且总结出哪些方法在哪些情况下更有效。

最后,老师可以鼓励学生自行应用解题方法和策略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

四、课堂作业1.把自己不能解决的数学问题列成清单,并且自行分析这些问题,找出关键词并运用自己讲解的策略解决问题。

2.在家完成同步练习题目,分析题目使用的关键词和解题策略,并且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思考过程。

五、教学反思本堂课中,老师通过让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入了本节课的主题:关键词和策略。

然后,老师通过词汇表和练习环节加深学生们的理解。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习问题解决的基本策略——了解问题、找出问题的关键词,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思维能力;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恒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概念讲解引入问题: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那么你们知道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吗?解释问题解决策略: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多种,也有基本的解决问题策略,为了让大家更好地解决问题,我们今天要学习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2. 理解问题,找关键词解释理解问题的方法:解决一个问题,首先要理解问题。

但是有些问题看似很简单,实际上并不容易理解,这时候你们就需要使用一些方法来帮助你们理解问题。

教师示范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让学生跟着做:问题:一个班有36个学生,其中男生比女生多8人,那么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1)读懂问题:一个班有多少人?(2)找出关键词:男生、女生、多少人。

(3)理解问题:男生的人数比女生多8人,所以女生的人数就是男生的人数减去8,即女生=男生-8。

(4)解答问题:女生=男生-8,男生+女生=36。

根据这两个式子,可以得到男生的人数是22,女生的人数是14,因为22+14=36。

3. 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解释适当的选择方法:当我们理解了问题,然后找出了问题的关键词,就能更好地知道解决问题需要用到哪些数学知识。

但是问题可能有多种解决方法,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解决。

示范一个实例:问题:一共有32张纸,其中14张是红色的,其余的都是白色的,这些白色的纸有多少张?(1)读懂问题:有32张纸。

(2)找出关键词:14张是红色的,剩下的都是白色的。

(3)理解问题:一共有32张纸,其中14张是红色的,那么白色的纸就有32-14=18张。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为大家讲解的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第五章——解决问题的策略。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体会画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优势。

我们将学习如何通过画图来分析问题、建立模型,并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画图策略,能够主动运用画图来解决问题。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建立模型的能力。

3. 通过对问题的解决,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画图策略的运用,解决问题的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画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优势,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建立模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今天我们在课堂上要解决一个问题:小明有12个苹果,他想把这12个苹果分给他的4个朋友,每个朋友至少得到1个苹果,请问如何分配?2. 自主探究:请同学们先自己思考一下,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尝试画图来帮助思考。

3. 合作交流:现在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分享你们的解题方法。

我们可以互相学习,看看别人的方法是否更有效。

4. 讲解例题:通过同学们的讨论,我发现有几种不同的分配方法。

我们来看一下这些方法:每个朋友得到3个苹果,总共分配完。

三个朋友各得到2个苹果,另外一个大朋友得到4个苹果。

两个朋友各得到3个苹果,另外两个朋友各得到2个苹果。

5. 随堂练习:现在请同学们尝试解决一个问题:小华有15个糖果,他想把这15个糖果分给他的5个朋友,每个朋友至少得到1个糖果,请问如何分配?6. 板书设计:画出一张图,展示小明分配苹果的不同方法。

7. 作业设计请同学们回家后,尝试解决一个问题:小丽有20个橘子,她想把这些橘子分给她的6个朋友,每个朋友至少得到1个橘子,请问如何分配?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如何运用画图策略来解决问题。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秋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秋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六年级下册数学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这部分内容是苏教版秋季教材的一部分。

我们将会深入探讨如何有效地解决问题,并通过各种实例来理解并掌握这一策略。

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能够独立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对解决方案进行评估和优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这些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已经准备好了相关的教具和学具,包括PPT、实例问题、以及各种解决问题的工具。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然后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并通过实例来演示这些策略的应用。

在讲解过程中,我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六、板书设计我会在课堂上进行板书,将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进行直观的展示,以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作业将会是本节课学习内容的一个延伸,我会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的策略来解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看看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进行拓展延伸,尝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这就是我对于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的设计。

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们一定能够有效地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学设计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是本节课的重点。

我选择了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第七章“解决问题的策略”作为主要学习内容,这一章节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们能够理解问题的本质,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这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都是非常有用的。

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是一个难点。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数与代数2解决问题的策略、式与方程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数与代数2解决问题的策略、式与方程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数与代数2 解决问题的策略、式与方程苏教版教案内容: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将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来设计这份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主要复习了数与代数2章节中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式与方程部分。

具体内容包括:解决问题的策略,包括画图、列表、猜想与尝试等;式与方程的解法,包括代数法、图解法等。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并能够灵活运用;能够理解和运用式与方程的解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式与方程的解法;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策略和解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PPT、问题解决实例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将以一个实际问题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式与方程的解法。

2. 讲解与演示:我将通过PPT展示和讲解解决问题的策略,包括画图、列表、猜想与尝试等,并给出实例进行演示。

3. 练习与讨论:我将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和解决,然后进行讲解和解析。

4. 巩固与拓展:我将给出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进一步巩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式与方程的解法。

六、板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我将根据讲解的内容进行板书设计,包括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式与方程的解法的关键步骤和方法。

七、作业设计:1. 请列举出你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个问题,并尝试用画图、列表、猜想与尝试等策略解决。

2. 请选择一道练习题,运用代数法或图解法解决,并写出解题步骤和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式与方程的解法方面有一定的掌握,但仍需要进一步的练习和应用。

在课后,我建议学生多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整个单元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整个单元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整个单元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用画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理解画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对画图策略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能还不能很好地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他们更好地运用画图策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用画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用画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难点:如何在实际操作中,引导学生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

2.合作学习法: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画图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2.练习题:准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课后练习。

3.画图工具:准备一些画图工具,如白板、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小明买饮料”的情境,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用画图策略解决。

如:“小明买饮料”的问题,让学生画图表示数量关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独立解决呈现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小组讨论,共同解决一些类似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画图策略。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自主寻找生活中的问题,尝试用画图策略解决,并分享解答过程。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转化的策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已经熟练掌握。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对于复杂的问题不知道如何下手。

因此,在这一章节中,学生需要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来掌握转化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转化的思想方法,能够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转化的思想方法,能够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发现法”和“实践操作法”进行教学。

教师通过引导发现,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转化的策略;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掌握转化的策略。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动的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转化的策略。

例如: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哪个面积更大?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出转化的策略。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几个实际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如何运用转化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例如:一个复杂的图形,如何通过切割和拼接,转化为简单的图形来计算面积。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几个练习题,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问题解决的基本策略和方法;2.了解数学运算和应用中遇到问题如何解决;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教材分析本单元教育重点是教会学生如何解决数学问题,并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用知识,必须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注意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在开展学生实际操作和解题活动的同时,讲解学生遇到困难应该如何解决问题。

同时,本章节还把数学中的问题分为验证问题、构造问题、运用问题三种类型,以此增强学生对问题的敏感性,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策略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注意在“讲”和“练”之间平衡,做到“讲一遍,示范一遍,练一遍”。

在教学中融入游戏化元素、问题导向、探究式等多种教学策略,增加学生的兴趣,探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和应用的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随机在班上抽取两位同学,由他们讲述自己在数学课上遇到的任何问题,并介绍自己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2.教师引导学生,讲解如何解决问题。

–先仔细读懂问题,搞清楚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找出其中的重点;–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执行方案;–检验解答是否正确。

第二步:讲解知识点1.在讲授前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入教材,让同学们猜测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

2.讲解验证问题、构造问题、运用问题三类,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典型问题,让学生了解问题的类型,以及不同类型问题的解决方法。

3.在讲解中,引导学生思考,根据所学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提高学生的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三步:讲解案例1.教师现场以1+2+3+4+……+100这道题为例,详细讲解构造问题和验证问题的解答方法。

2.通过多个题型的讲解,解决学生在大量掌握知识点时容易出现的疑惑和难点。

第四步:小组分组活动1.学生分小组合作,通过讨论,进一步了解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方法,解决造成困扰的关键问题。

2.学生同桌间相互讨论与交流,对于自己或同桌还存在的问题,听取老师的意见与讲解,寻求解决方法并再次进行讨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问题的策略
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数与代数领域的实际问题。

重在凸显“转化”的优势,让孩子进一步体验转化策略的价值!探究是形成策略的重要保障,策略不可能由我们简单的告诉孩子,它需要孩子们的主动探究和自主建构。

对于例2,孩子们是完全有能力去自主探究的。

所以,出示例2后,我就直接让孩子们独立思考了,要求用多种方法去解决。

然后我去巡视,发现孩子们的思路有这样几种:
(1)35×3/2+3=21(人)。

(2)解:设女生有X人。

X+2/3X=35 X=21 。

(3)35÷(2+3)×3 =21(人)。

显然,孩子们的已有认知中,已经渗透着转化了。

这是契机,也是知识的生长点。

我先让孩子们在
小小组内解释自己的想法,然后进行全班交流,孩子们都能抓住关键句子“男生人数是女生的”进行转化,数量关系理解起来也的确不难,这种结果也是在我预料之中的。

但是我觉得此刻不该让孩子就一味地陶醉在解题成功的喜悦中,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们对刚才提出的几种解题方法进行比较,从而感受到:将一些条件适当转化,会使解决问题的方法变得简单。

在这样的比较中还可以引导孩子反思,让他们的思维走向深刻。

我以为:那才是点睛之笔,也是本节课的价值所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