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7单元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第3讲 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学案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考向案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 生物
第七单元 考向案
角度探究:
切入角度 说明
基因突变和基 引导学生理解引起基因突变的因素、
因重组 作用机理及其对生物性状的影响;理解 三种基因重组机制及其应用
染色体变异
要求学生理解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
关注染色体组数目的变化、单倍体与 单倍体育种、多倍体与多倍体育种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 生物
丸发育的必要条件,人睾丸决定基因一般位于Y染色体 上,当含该基因的一段Y染色体转移到其他染色体上,人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 生物
第七单元 考向案
群中会出现性染色体组型为XX的男性(每20000名男子 中有1名)。
(1)材料一中鉴别男性的方法为
步骤为:获取受检者的 → →显微镜观察。若观察的结果是 男性。 (2)材料二中更为科学鉴别男性的方法为 检查,该技术的原理是
上的应
用
生型豌豆成熟后,子叶由绿 通过具体情
色变为黄色。对变异进行 境考查学生 探究 的分析能力 与实验设计 能力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 生物
第七单元 考向案
生物变 2010,
如图所示,科研小组用 Co 本题以诱变育
60
异及其 安徽卷 照射棉花种子。诱变当代 种为切入点, 在育种 ,31 上的应 用 获得棕色(纤维颜色)新性 对有关遗传、 状,诱变1代获得低酚(棉酚 变异、育种及 含量)新性状。对遗传现 象进行分析 细胞工程相关 知识进行综合 考查
水平检查,其
→ ,则为
水平 ,该
技术的关键是制备同位素或荧光标记的
的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 生物
第七单元 考向案
探针。
(3)方法二更为科学,因为它还可检测出XX染色体的男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5讲染色体变异与育种考点一染色体变异1.染色体结构的变异(1)类型(连线)(2)结果: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1)类型①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如21三体综合征。
②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如多倍体、单倍体。
(2)染色体组①概念: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②组成:如图为一雄果蝇的染色体组成,其染色体组可表示为:Ⅱ、Ⅲ、Ⅳ、X或Ⅱ、Ⅲ、Ⅳ、Y。
3.比较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1)单倍体: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2)二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3)多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
[诊断与思考]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染色体增加某一片段可提高基因表达水平,是有利变异( ×)(2)染色体缺失有利于隐性基因表达,可提高个体的生存能力( ×)(3)染色体易位不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不会产生影响( ×)(4)染色体组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增加( ×)(5)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二倍体,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是多倍体( ×)(6)单倍体体细胞中不一定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2.如图表示某生物细胞中两条染色体及其上面的部分基因。
(1)下列各项的结果中哪些是由染色体变异引起的?它们分别属于何类变异?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有哪些?提示与图中两条染色体上的基因相比可知:①染色体片段缺失、②染色体片段易位、③基因突变、④染色体中片段倒位;①②④均为染色体变异,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③为基因突变,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
(2)①~④中哪类变异没有改变染色体上基因的数量和排列顺序?提示①~④中③的基因突变只是产生了新基因,即改变基因的质,并未改变基因的量,故染色体上基因的数量和排列顺序均未发生改变。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7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课件 新人教版

使用建议
(2)育种常以某一作物的育种为背景,综合考查有关诱 变育种、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和基因工程 育种的内容,因其与实践应用十分密切,是当前考试的重 点。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解其原理,对各种育种方式的方 法、步骤、优缺点及其典型实例要多运用比较的方法加以 理解和掌握。
(3)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对比。关注热点材料、表格分析, 提高学生提取信息和准确分析图表的能力。如人类遗传病 要求学生判断其所属的遗传病类型,给出某遗传病在具体 家系中的遗传现象,要求判断该病所属的类型。
2.基因突变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并且是随机发生 的、不定向的,可以产生其等位基因。
3.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但为生物进化 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返回目录
晨读晚记
4.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 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5.基因重组主要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 和后期,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广东卷T27
天津卷T7、 广东卷 T28、浙 江卷T6
全国卷T5
返回目录
高考纵览
现代生物
江苏卷 广东卷T6、
进化理论
T6/T8、海 海南卷T23
——
及其由来
南卷T20
生物 的
进化
基因频率和 基因型频率
的计算
广东卷T27、 上海卷T8
上海卷T29
山东卷T6、 天津卷T4、 上海卷T22
生物进化与生物 多样性 的形成
上海卷T8
北京卷T3、 北京卷T4、 江苏卷T5 江苏卷T12
返回目录
使用建议
1.教学建议: 由于本单元所涉及的基本概念较多,高考中基础知识 和基本能力的考查仍为不变的主旋律,因此复习时要注意 对本单元中重点、难点、考点和疑点的理解与分析。 (1)关注主干知识点,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记忆和理 解:①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内容中最为重要的 两个概念,需充分理解掌握其概念的内容。②染色体组、 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等概念的理解及判断。③种群、 种群基因库、种群基因频率、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隔离、 物种和共同进化等基本概念的联系与比较,如地理隔离与 生殖隔离、自然选择学说各要点间的关系等。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学案(人教版)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和进化第3课时生物的进化

第3课时生物的进化课标要求 1.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
2.概述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
考点一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1.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的主要组成(1)共同由来学说:指出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进化来的。
(2)自然选择学说: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机制,解释了适应的形成和物种形成的原因。
2.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1)地层中陈列的证据——化石(2)当今生物体上进化的印迹——其他方面的证据3.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1)适应的概念①生物的形态结构适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
②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适合于该生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和繁殖。
(2)适应的特性①普遍性:适应是普遍存在的,所有的生物都具有适应环境的特征。
②相对性:适应是针对一定的环境条件而言的,是一种暂时的现象。
4.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1)拉马克进化学说①主要观点:彻底否定了物种不变论,提出当今所有的生物都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各种生物的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②评价: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但他对适应形成的解释是肤浅的,未被人们普遍接受。
(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提醒 变异在前且是不定向的,环境变化在后且是定向的。
环境只起选择作用。
(3)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①发展原因:关于遗传和变异的研究,已经从性状水平深入到基因水平,人们逐渐认识到了遗传和变异的本质;关于适应以及物种的形成等问题的研究,已经从以生物个体为单位,发展到以种群为基本单位。
②发展的结果:形成了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归纳总结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分析(1)过度繁殖⎩⎪⎨⎪⎧各种生物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可产生大量后代,相对于环境的承载能力,繁殖能力表现为“过度”(2)生存斗争⎩⎪⎨⎪⎧起因:过度繁殖与生存条件之间的矛盾斗争的方式⎩⎪⎨⎪⎧种内斗争、种间斗争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斗争的结果:优胜劣汰(3)遗传变异⎩⎪⎨⎪⎧变异是不定向的⎩⎪⎨⎪⎧有利变异不利变异遗传的作用:有利于微小有利变异的积累(4)适者生存⎩⎪⎨⎪⎧生物产生的不定向变异,由自然选择决定其保留或淘汰与环境相适应的变异类型,通过多次的选择得以保留2.拉马克与达尔文进化学说的比较项目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区别进化原因外界环境的影响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因,环境条件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外因变异方向变异是定向的,环境和器官的使用情况决定变异的方向变异是生物本来就有的,是不定向的适应性变异都是适应环境的有些变异适应环境,适者生存;有些变异不适应环境,不适者被淘汰进化方向由生物自身决定由自然选择决定联系都认为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1.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有何规律?支持达尔文的共同由来学说吗?提示在越早形成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在越晚形成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
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7单元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第3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课后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3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A组基础巩固练1.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生殖隔离的产生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C.可遗传的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答案】C 【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正确;生殖隔离的产生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B正确;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错误;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突变又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D正确。
2.据英国《卫报》报道,位于北极圈内的挪威班纳克气温曾高达到32 ℃。
极地高温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北冰洋海冰大面积融化,严重威胁北极熊和海豹的生存。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是指生态系统中有丰富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种生物类资源B.全球气候变暖引起海平面上升,但不会对内陆地区造成太大影响C.使用清洁能源可减少烟尘排放,因而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北极地区海冰融化情况D.就地保护可以最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答案】D 【解析】生物多样性除了包括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还包括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A错误;全球气候变暖属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会影响生物圈的稳态,对内陆地区也会造成影响,B错误;北极地区海冰加速融化的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而全球变暖是二氧化碳等气体大量排放导致的,使用清洁能源可减少烟尘排放,与减缓北极地区海冰融化情况无直接关系,C错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就地保护,D正确。
3.关于生物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随机交配使种群基因库发生改变B.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个体的表现型C.抗生素可以诱发细菌产生相应的抗性突变D.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过程【答案】B 【解析】随机交配不会改变种群基因库,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会改变种群基因库,A错误;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个体的表现型,B正确;细菌本来就存在抗性突变,抗生素对其进行了选择,C错误;协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D错误。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微讲座课件第七单元 变异与育种 (共17张PPT)

(2)基因突变导致新基因的产生;染色体结构变异未产生新的基因。 (3)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可以发生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而基 因重组只能发生于减数分裂过程中。 (4)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合称突变,突变和基因重组都属于可遗传变 异,具有随机性、不定向性的特点,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但能为 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目录
CONTENTS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
育种与进化 微讲座|变异与育种
1.基因突变的特点及应用 (1)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低频性、多害少利性等特点。 (2)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 因发生突变。 (3)基因突变的本质是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没有发生在基因 内部的碱基对改变,则不属于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该 结构指的是碱基序列而非基本结构——双螺旋结构)。
60
Co 导致相
应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________________; 60Co 处理后棉花产生棕色、 低酚等新性状,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棕色棉抗虫能力强,低酚棉产量高。从图甲诱变 1 代中选择表现型为 ________和________的植株作为亲本,利用________育种方法可以快速 获得抗虫高产棉花新品种。
[题组突破演练] 1.20 世纪 50 年代,科学家受达尔文物种进化思想的启发,广泛开展动 植物育种研究,通过人工创造变异选育新品种,这一过程被人们形象地 称为“人工进化”。图甲~丙分别表示棉花、小麦、玉米等植物的人工 进化过程,请分析回答:
(1)图甲中,棉花纤维颜色和棉酚含量出现新类型,是因为
解析: (1)图甲中, 通过诱变育种, 棉花纤维颜色和棉酚含量出现新类型, 是因为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7章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第3讲生物进化课件高三全册生物课件

12/9/2021
3.(2018 年高考·海南卷)为判断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两个种群的鸟是否属于同一物种, 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了解这两个种群所在地区之间的距离后作出判断 B.观察这两个种群个体之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现象 C.将两个种群置于相同环境条件下,比较其死亡率 D.将两个种群置于相同环境条件下,比较其出生率
12/9/2021
聚集高考
12/9/2021
(2018 年高考·海南卷)甲、乙两物种在某一地区共同生存了上百万年,甲以乙为食。下 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的进化可能与该地区环境变化有关 B.物种乙的存在与进化会阻碍物种甲的进化 C.若甲是动物,乙可能是植物,也可能是动物 D.甲基因型频率改变可能引起乙基因频率的改变
A.淘汰前,该羊群中黑色个体数量与白色个体数量相等 B.淘汰前,随着交配代数增加,羊群中纯合子的比例增加 C.随着淘汰代数的增加,羊群中 B 和 Bb 的频率均逐渐增加 D.白色羊至少要淘汰 2 代,才能使 b 基因频率下降到 25%
解析:据题意可知,B 的基因频率=0.5,b 的基因频率=0.5,由于羊群是随机交配多代, 符合遗传平衡定律的条件,则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可知,bb 的基因型频率为=0.5×0.5= 0.25,则 B_的基因型频率=1-0.25=0.75,即淘汰前,该羊群中黑色个体数量占 75%, 白色个体数量占 25%,二者数量不相等,A 错误;淘汰前,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可知杂合子 (Bb)所占比例=2×0.5×0.5=0.5,纯合子占 1-0.5=0.5=50%,由遗传平衡定律可知, 淘汰前,不管交配多少代,羊群中纯合子的比例始终为 50%,B 错误;
12/9/2021
2.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比较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7单元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生物的进化第3讲生物的进化课件

向。
()
(3)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出现的3∶1性状分离比的过程可以为进
化提供原材料。
()
(4)生物进化的方向与基因突变的方向一致。
()
(5)外来物种入侵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
()
(6)生物的种间竞争是一种选择过程。
()
(7)环境发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
()
【答案】(1)√ (2)× (3)× (4)× (5)√ (6)√ (7)√
(4)通过对长颈鹿的进化历程的分析,你能否解释达尔文自然选择学 说中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提示:有差异,说明变异是不定向的 (2)提示:生存 机会不相等,颈和前肢长些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容易得到食物,从而 得以生存并繁殖,食物在决定长颈鹿变异个体的生存和淘汰过程中,起 到了选择作用 (3)提示:①拉马克观点解释:拉马克认为,长颈鹿在旱 季缺乏青草的时期就会用它的长脖子去吃高处的树叶,这样长期“使 用”,久而久之脖子就更长了(用进废退),然后遗传给了下一代(获得性 遗传)。
【答案】(1)都能。染色体数目变异必然引起染色体上基因数目的变 化,进而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也会引起种群基 因频率的变化
(2)自然选择的实质是对控制某特定性状的基因的选择。自然选择的 结果:从生物个体角度看,导致生物个体生存或死亡;从基因角度看, 导致控制某特定性状的基因的频率上升或下降
【答案】(1)提示: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①是突变和 基因重组,②是自然选择,③是地理隔离,④是生殖隔离
(2)提示:因为在生物繁衍过程中,个体有新老交替,基因却代代相 传,因此,研究生物的进化时仅仅研究个体是否与环境相适应是不够的, 还必须研究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2020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测试 第七单元 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含答案)

2020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测试第七单元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一、单选题(共20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1.如图是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一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情况,分析这些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 )A. 1950~1980年间该种群始终没有发生进化B. 1990年该生物已经进化成了两个物种C. 1960年该种群Aa基因型的频率为48%D.变异的有利还是有害取决于生物生存的环境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的实质是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但不决定新基因的产生B.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地理隔离会导致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因而也一定导致生殖隔离D.基因突变的方向与生物进化的方向保持高度一致3.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物理因素诱变处理可提高突变率B.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均可形成新的基因C.三倍体植物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D.诱变获得的突变体多数表现出优良性状4.关于基因突变是否可以遗传,有下列说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A.若发生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可以通过有性生殖遗传给后代B.若发生在体细胞中,一定不能遗传C.若发生在人的体细胞中有可能发展为癌细胞D.人类Y染色体上的基因突变,只能传给男性5.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一定能引起性状改变B.亲代的突变基因一定能传递给子代C.等位基因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D. DNA分子结构的改变都属于基因突变6.人工建立一个数量足够大的果蝇实验群体,雌雄个体数量相当且均为杂合子。
已知某隐性基因纯合致死,则预测该隐性基因频率的变化曲线是(纵坐标表示该隐性基因频率)( )A.B.C.D.7.育种工作离不开相关的生物学知识,如图为某育种过程的流程图,则下列有关该育种过程所涉及的生物学原理的叙述恰当的是( )亲本甲×亲本乙F1花药单倍体幼苗纯合子植株符合要求的植株。
人教版2019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及特点,关注一些易混知识点,如
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交叉互换 ( 基因重组 ) 与易位等。 通过材料分析掌握多倍体和单倍体在育种上的应用,通过分析 与设计实验理解“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加倍的实验”的原理。
第1讲
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
Hale Waihona Puke 高考总复习 一轮复习导学案 · 生物
课前热身 考点研析
[解析] 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 制相对性状的基因,故图示中与结肠癌有关的基因不能称为等 位基因; 由图可知, 结肠癌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 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和不定向性;图示中的基因突变发生在体 细胞中,不可能传给下一代。
高考总复习 一轮复习导学案 · 生物
课前热身 考点研析
高考总复习 一轮复习导学案 · 生物
课前热身 考点研析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高考总复习 一轮复习导学案 · 生物
课前热身 考点研析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发现变异、育种和进化的相关内
容考查常与生产实践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考查内容上看,主要
是各种生物变异与人类遗传病的产生原因、特点以及相关原理 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多种育种方式比较;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6) (2014·安徽卷·6C)突变体若为基因突变所致,则再经诱
变不可能恢复为敏感型。( × ) [ 解析 ] 为敏感型。 由于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突变体可以恢复突变
高考总复习 一轮复习导学案 · 生物
课前热身 考点研析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2. 如下图所示为结肠癌发病过程中细胞形态和部分染色体
上基因的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B )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7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第3讲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课件

2.原理: 基因重组 。
3.过程:选择具有
不同优良性状 的亲本→ 杂交 ,获得
F1→F1 自交 →获得 F2→鉴别、选择需要的类型→优良品种。
完整版ppt
2
4.优点:操作 简便,可以把多个品种的 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
5.缺点 (1)只能利用已有的基因进行 重组,不能创造 新基因 。 (2)杂交后代会出现 分离 现象,育种进程 缓慢 。
完整版ppt
3
二、诱变育种 1.定义:利用 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 基因突变。
2.原理: 基因突变 。 3.过程:选择生物→ 诱发基因突变→选择理想类型→培育。
4.特点 (1)可以提高 突变率 ,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
(2)大幅度地改良某些性状。
(3)具有盲目性,需大量处理材料。
完整版ppt
15
3.农业科技工作者在烟草中找到一抗病基因,现拟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该基因 转入棉花,培育抗病棉花品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要获得该抗病基因,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为了能把抗病基因转 入棉花细胞中,常用的运载体是________。
(2)要使运载体与该抗病基因连接,首先应使用________进行切割。假如运载体被
知
识
当
梳
堂
理
验
收
第3讲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考
点 突
[考纲导学] 1.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Ⅱ)
分 层
破
限
2.转基因食品的安全(Ⅰ)
时
跟
方
踪
法
练
技
二
巧
十
类
二
5
完整版ppt
高考生物总复习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第3讲人类遗传参件

思考辨析 1.判断正误。 (1)不携带致病基因的个体有可能患病。( ) (2)人类致病基因的表达不受环境的影响。( ) (3)男患者与正常女性婚配,建议生女孩。( ) (4)哮喘病、青少年型糖尿病都属于多基因遗传病。 () (5)先天性疾病就是遗传病。( ) (6)近亲结婚可增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风险。( )
(2)若不考虑 X 染色体和 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则单 基因遗传病可以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染色体隐性 遗传病、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 病和伴 Y 染色体遗传病。
从遗传系谱图看,该家系中有女患者却无男患者,可 排除伴 Y 染色体遗传的可能;父母正常孩子患病,可排 除显性基因遗传的可能;若为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女患者的父亲及儿子一定是患者。故若该病为单基因遗传 病则该病的遗传方式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6)√
2.根据人类遗传病系谱图中各世代个体的表现型分 析下列有关问题:
(1)图甲一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遗传病,判 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致病基因不可能位于____ 染色体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2)× 提示:人类致病基因的表达受环境条件的影 响。 (3)× 提示:若是常染色体遗传病,后代男女患病 概率一致,若为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父病女必病。 (4)√
(5)× 提示:先天性疾病不全是遗传病,比较典型 的例子是母亲在妊娠 3 个月内感染风疹病毒,引起胎儿先 天性心脏病或先天性白内障。
②________________,可排除显性基因遗传的可能。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排除伴 X 染 色体隐性遗传的可能。 (3)从发病率低且多为散发型,患者多为老年人分析, 该病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新高考)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单元训练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B卷)

第7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B)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共同点是()A.都可以产生新的基因 B.都对生物体有利C.均可增加基因的数目 D.都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2.某闭花授粉植物,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Bb,在一定剂量的射线处理下,子一代中出现白花植株,这种现象的出现不可能是()A.基因突变 B.染色体变异 C.基因分离 D.基因重组3.下列有关单倍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B.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有可能是单倍体C.单倍体生物都不能产生正常配子D.体细胞中只含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4.右图是某二倍体动物细胞的分裂示意图,其中字母表示基因。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8个DNA分子B.此动物体细胞的基因型一定是AaBbCcDdC.此细胞发生的一定是显性突变D .此细胞既发生了基因突变又发生了基因重组5.下列关于生物的变异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杂交育种都需要经过纯合化的过程B.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可发生基因重组C.基因突变可发生在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D.三倍体无籽西瓜的性状为不可遗传变异6.下面为某种生物的部分染色体发生了两种变异的示意图,图b中①和②、③和④互为同源染色体,则图a、图b所示的变异()A.均为染色体结构变异 B.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均发生改变C.均使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 D.均可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7.油菜物种甲(2n=20)与乙(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讲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知识整合一、杂交育种1.概念: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________,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2.原理:________________。
3.过程:选择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亲本→________,获得F1→F1________→获得F2→鉴别、选择需要的类型,优良品种。
4.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应用:培育性状重组型优良品种。
二、诱变育种1.概念:利用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________________,从而获得优良变异类型的育种方法。
2.原理:________________。
3.过程:选择生物→诱发基因突变→选择________→培育。
4.优点:①可以提高________,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
②大幅度地改良某些性状。
5.应用:培育具有________的品种。
考点突破考点1几种育种1.常见育种方法比较2.育种方式的选择(1)根据育种目的和提供的材料选择合适的育种方法①集中不同亲本的优良性状:a.一般情况下,选择杂交育种,这也是最简捷的方法;b.需要缩短育种年限(快速育种)时,选择单倍体育种。
②培育果实较大或植株较大或营养物质含量较高的新物种——多倍体育种。
③提高变异频率,“改良”“改造”或“直接改变”现有性状,获得当前不存在的基因或性状——诱变育种。
④若要培育隐性性状个体,可选择自交或杂交育种,只要出现该性状即可。
(2)根据育种流程图来辨别育种方式①杂交育种:涉及亲本的杂交和子代的自交。
②诱变育种:涉及诱变因子,产生的子代中会出现新的基因,但基因的总数不变。
③单倍体育种:常用方法为花药离体培养,然后人工诱导染色体加倍,形成纯合子。
④多倍体育种: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⑤基因工程育种:与原有生物相比,出现了新的基因。
3.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及植物细胞工程育种的几个易错点(1)单倍体育种一般应用于二倍体植物,因为若为四倍体植物,通过单倍体育种形成的个体不一定是纯合子。
(2)用秋水仙素处理植株使染色体数目加倍,若操作对象是单倍体植株,属于单倍体育种;若操作对象为正常植株,叫多倍体育种,不能看到“染色体数目加倍”就认为是多倍体育种。
(3)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都需用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单倍体育种在幼苗期处理,多倍体育种在种子萌发期或幼苗期处理。
(4)单倍体育种和植物细胞工程育种,都运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例1 如图是利用玉米(2n=20)的幼苗芽尖细胞(基因型BbTt)进行实验的流程示意图。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基因重组发生在图中②过程,过程③中能够在显微镜下看到染色单体的时期是前期和中期B.秋水仙素用于培育多倍体的原理是其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C.植株A为二倍体,其体细胞内最多有4个染色体组;植株C属于单倍体,其发育起点为配子D.利用幼苗2进行育种的最大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植株B纯合的概率为25%1.如图是高产糖化酶菌株的育种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出发菌株X射线处理,F挑取200个,单细胞菌株初筛,F选出50株复筛,F选出5株X 射线处理,F多轮重复筛选A.通过如图筛选过程获得的高产菌株未必能作为生产菌株B.X射线处理既可以引起基因突变也可能导致染色体变异C.如图筛选高产菌株的过程是定向选择过程D.每轮诱变相关基因的突变率都会明显提高2.图A、B分别表示两种培育新品种的原理、方法。
据图回答:a(1)A图所示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_,育种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2)B图所表示的育种方法叫________,育种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如果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F2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如果要缩短育种年限,可采用________育种方法。
(3)上述两种育种方法中,能产生新基因的方法是________,能产生丰富基因类型的方法是________。
例2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是真核生物可遗传变异的两种来源。
回答下列问题:(1)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所涉及到的碱基对的数目不同,前者所涉及的数目比后者________。
(2)在染色体数目变异中,既可发生以染色体组为单位的变异,也可发生以________为单位的变异。
(3)基因突变既可由显性基因突变为隐性基因(隐性突变),也可由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显性突变)。
若某种自花受粉植物的AA和aa植株分别发生隐性突变和显性突变,且在子一代中都得到了基因型为Aa的个体,则最早在子________代中能观察到该显性突变的性状;最早在子________代中能观察到该隐性突变的性状;最早在子________代中能分离得到显性突变纯合体;最早在子________代中能分离得到隐性突变纯合体。
3.为获得纯合高蔓抗病番茄植株,采用了如图所示的方法,图中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
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过程①的自交代数越多,纯合高蔓抗病植株的比例越高B.过程②可以取任一植株的适宜花药作培养材料C.过程③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过程D.图中筛选过程不改变抗病基因频率例3 现有两个纯合的某作物品种:抗病高秆(易倒伏)和感病矮秆(抗倒状)品种,已知抗病对感病为显性,高秆对矮秆为显性,但对于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所知甚少。
回答下列问题:(1)在育种实践中,若利用这两个品种进行杂交育种,一般来说,育种目的是获得具有________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2)杂交育种前,为了确定F2代的种植规模,需要正确预测杂交结果。
若按照孟德尔遗传定律来预测杂交结果,需要满足3个条件:条件之一是抗病与感病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分离定律;其余两个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确定控制上述这两对性状的基因是否满足上述3个条件,可用测交实验来进行检验,请简要写出该测交实验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甲、乙表示水稻两个品种(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①~⑧表示培育水稻新品种的过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过程②中逐代自交,那么自交代数越多纯合植株的比例越高B.⑤与⑧过程的育种原理不同,③过程表示单倍体育种C.育种过程②⑤⑥中需要进行筛选,筛选不会改变任何一个基因的频率D.经过①和⑦过程培育的品种和甲、乙品种基因型不同,但是仍然属于同一个物种请根据下列关键词的提示,归纳构建本课时知识体系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随堂演练1.A、a和B、b是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1号和2号这一对同源染色体上,1号染色体上有部分来自其他染色体的片段,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第1题图A.A和a、B和b的遗传均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B.可以通过显微镜来观察这种染色体移接现象C.染色体片段移接到1号染色体上的现象称为基因重组D.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后可能产生4种配子2.某男子表现型正常,但其一条14号和一条21号染色体相互连接形成一条异常染色体,如图甲。
减数分裂时异常染色体的联会如图乙,配对的三条染色体中,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任一极。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第2题图A.图甲所示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B.观察异常染色体应选择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C.如不考虑其他染色体,理论上该男子产生的精子类型有8种D.该男子与正常女子婚配能生育染色体组成正常的后代3.如图表示利用某种农作物品种①和②培育出⑥的几种方法,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第3题图A.过程Ⅵ是用秋水仙素处理正在萌发的种子B.培育品种⑥的最简捷的途径是Ⅰ→ⅤC.通过Ⅲ→Ⅵ过程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D.通过Ⅱ→Ⅳ过程育种最不容易达到目的4.如图所示,将二倍体植株①和②杂交得到③,再将③做进一步处理。
对此分析错误的是( )第4题图A.由⑤得到⑥的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B.图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是使染色体数目加倍C.若③的基因型是AaBbdd,则⑨的基因型可能是aBdD.③至④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变异都有利于生产5.假设A、b代表玉米的优良基因,这两种基因是自由组合的。
现有AABB、aabb两个品种,为培育出优良品种AAbb,可采用的方法如下:方法一:AABB×aabb→F1(自交) →F2→AAbb方法二:AABB×aabb→F1→取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AAbb下列有关此育种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方法一是杂交育种,要获得AAbb,需要进行不断自交直至不发生性状分离B.方法二所用原理是染色体变异,该方法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C.方法二中还需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单倍种子或幼苗D.用X射线、紫外线综合处理AABB或aabb也可获得优良品种AAbb6.(多选)常见的育种方法有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等,下列对这些育种方法说法正确的是( )A.涉及到的原理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B.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过程中都可能用到秋水仙素C.上述四种育种方法的原理均不相同D.现仅有aabb的品种,欲培育出AAbb的品种,最合适的育种方法为诱变育种7.如图甲、乙为几种不同育种过程的示意图。
图甲图乙第7题图Ⅰ.小麦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E)对易染病(e)为显性,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请据图甲回答培育小麦新品种的相关问题。
(1)②③过程的目的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手段获得纯合新品种。
(2)让所有被选择保留下来的F2植株自交,单株收获种子,将每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可得到一个株系。
在所有株系中,理论上有________株系的F3植株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3)④过程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其间必然发生的变异是________。
Ⅱ.黑麦适合在高寒地区生长,但产量不高、品质不好,而普通小麦的产量高、品质好,但不适合在高寒地区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