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实验指导
免疫学实验教案
实验一凝集反应
一、目的要求
学习和掌握用试管凝集反应测定抗血清效价的方法。
二、实验说明
细菌、螺旋体、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在有适量电解质存在的情况下,抗原颗粒相互凝集成肉眼可见的凝集块,称为凝集反应。参加反应的抗原称凝集原,抗体称凝集素。
三、实验材料
1.试剂抗原、石炭酸生理盐水、阳性血清、被检血清、阴性血清。
2.器材及其他载玻片、小试管(1 cm×6.5 cm)、试管架、移液管、吸管、水浴锅。
四、方法步骤
1.玻片凝集实验
(1)在载玻片两端各滴一滴大肠杆菌菌悬液。
(2)在一端的菌悬液中加入一滴1:10稀释的大肠杆菌抗血清,另一端悬液加入一滴生理盐水。
(3)将载玻片小心地振动使混合液混匀后静置于室温,数分钟后便可观察到加抗血清的一端产生凝集块,而另一端生理盐水对照没有凝集块产生。若反应不明显,可放入培养皿中(皿内放入湿滤纸,以保持一定湿度),37℃保温30 min后观察结果。亦可将载玻片放置显微镜下,凝集块明显可见。
2.试管凝集试验
(1)抗血清的稀释抗血清稀释采取倍比稀释法。取干净小试管7支,排列在试管架上,依次注明号码,每支试管用移液管加入0.5 ml生理盐水。
(2)按下表操作用0.5%石炭酸生理盐水,将待检血清稀释成4个稀释度,5、6、7管分别设为抗原对照、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
(3)加入抗原各管中加入抗原0.5ml,充分混匀。
(4)抗原抗体反应把各管混合液振摇混匀,置37℃水浴箱中水浴4 h或在室温中过夜,观察结果。
(5)结果观察与效价判断
①生理盐水对照管中的抗原(细菌)应分散,无凝集块沉淀而呈混浊菌悬液。
免疫学实验方法
免疫学实验方法
免疫学实验方法是免疫学研究的重要部分,它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来识别、分析免
疫系统中的各种生物分子、细胞和组织,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些方法在免疫学领
域广泛应用于疾病诊断、药物研发、疫苗研究等方面,对促进免疫学的发展和应用发挥了
重要作用。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免疫学实验方法。
一、ELISA法
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一种用于检测抗体或抗原的免疫学实验方法。该方法通过将待测抗体或抗原与固相物质结合,再加入酶标记的二抗来进行标记,最后通过酶底物
的底物变色反应或荧光底物的发光反应来检测待测抗体或抗原的存在量。
二、流式细胞仪
流式细胞仪是一种用于分析和计数悬浮细胞的仪器,它利用激光照射细胞,通过细胞
膜上的特异性抗体标记来检测细胞的表面标记物和内部细胞器的性质和分布,对免疫细胞
的表型和功能进行高效的分析。
三、免疫印迹法
免疫印迹法是一种用于检测蛋白质的免疫学实验方法,通过电泳将待测蛋白分离,再
将其转移到膜上,最后使用特异性抗体和标记的二抗来检测待测蛋白的存在量和大小。
四、免疫组化法
免疫组化法是一种用于检测组织中特定蛋白的免疫学实验方法,通过将组织切片后进
行脱水、脱脂和脱水处理,再使用特异性的抗体来标记待测蛋白,并观察标记物的颜色变
化或发光情况来确定蛋白的位置和表达量。
五、免疫沉淀法
免疫沉淀法是一种用于检测蛋白相互作用的免疫学实验方法,通过将待测抗体与蛋白
结合,再使用蛋白A/G琼脂糖或磁珠等材料将蛋白抗原免疫沉淀下来,最后使用核酸酶或
质谱技术来分析蛋白的互作关系。
以上介绍的是一些常用的免疫学实验方法,它们在免疫学研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在科研领域有重要应用,同时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也有着广泛的运用。希望以上内容
免疫学实验操作流程
免疫学实验操作流程
第一次实验 双向免疫扩散试验
1、小鼠摘眼球取血,双侧均摘取,(搞眼球者和用Eppendorf 管接血者配合好,尽量不要让血液流到管外)。收集血液于Eppendorf 管中(1管/鼠)。(小鼠取血前12小时停止给固体食物,多给水)
2、待血液凝固后,用牙签剥离血块,将Eppendorf 管于37℃放置半小时后,转入4℃ 冰箱中,直至血清彻底析出(约2小时)。
3、在第一个半小时内(37℃ 孵育),解剖小鼠,观察小鼠免疫器官的状、大小、位置等。
4、在4℃ 的2个小时内,要做两件事情。一是为第二天的ELISA 实验做准备,具体是包被的那一步骤;二是双向免疫扩散的实验操作。
(1) ELISA 的包被
包被是将抗原吸附于酶标板的过程。抗原的包被浓度为10ug/ml 。48孔酶标板各孔依次加包被液100ul/孔,注意设置空白对照。包被好的酶标板置于4℃ 过夜。
包被说明:设三复孔。A1-A3不包被抗原,C1-C3不包被抗原,它们用于阴性对照。
2 4
3 5 6 7 8 10 9 12
11
(2) 琼脂双向免疫扩散实验操作步骤
①制板
配制1.5%琼脂粉溶液(用生理盐水),微波炉加热至琼脂成溶胶状态(短间隔多次),室温自然冷却至50℃左右(手摸上去能忍受)将琼脂粉溶液倾倒至载玻片上,待琼脂成凝胶状态后进行下一步。(琼脂凝胶尽可能厚一些)
②打孔用打孔器在琼脂上打孔。
③为稀释抗体和抗原(倍比稀释)做准备。抗体浓度在做预实验时从原浓度开始稀释至8倍结束共3个梯度。
稀释方法:取三个EP管,分别标记为1/2、1/4、1/8。每管先加50ul的生理盐水。取血清50ul,加入标记1/2的EP管内,充分混匀后,用加样器吸出50ul,加入到标记有1/4的EP管内,再充分混匀后,再取出50ul,加入至标记1/8的EP管内,充分混匀。再将各管内的血清加入到对应的孔内,每个对应孔加25ul(见图)。
医学免疫学实验
NS
凝集颗粒
【实验材料】
1. 溶血素(1:50 )、生理盐水(NS)、1%SRBC溶液 2. 小试管、加样枪(20-200μl)、枪头、多孔 反应板、 37度恒 温箱
【实验方法】
1、取多孔反应板一块,8孔内按下表加入试剂。 2、碰匀,置37℃温箱1.5h后,取出观察结果。 对照
孔号
1 2 3 4 5 6 7 8
【实验方法】
1. 标记。取洁净载玻片1块,如下图标记。
A B
2. 采血。用酒精棉签消毒被检者手指尖端,以采 血针刺破皮肤,稍加挤压,使血液流出。收入小 试管,用吸管各取适量分别加在载玻片的两端。
A B
3. 加抗体。将抗A、B试剂分别加1滴与玻片上两 侧的血液混匀。
A
抗A
B
抗B
4. 观察红细胞有无凝集发生? 如有凝集,可见红细胞凝集成细沙样; 无凝集,红细胞呈均匀分散。
NS (ml)
溶血素 (ml)
0.2
0.2
0.2
0.2
0.2
0.2
0பைடு நூலகம்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弃去
—
0.2
稀释度
1%SRBC(ml)
1:100
0.2
1:200
0.2
医学免疫学实验教案
《医学免疫学》课程实验教案
实验一
实验名称:E-玫瑰花环形成实验计划学时:4 学时
实验目的与要求:1.掌握人T淋巴细胞形成E-花环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
2.熟悉T淋巴细胞的功能检测方法。
实验仪器、试剂:淋巴细胞分层液(Ficou)、1%绵羊红细胞、肝素抗凝人血、无钙镁Hanks液、水平离心机、0.8%戊二醛、37℃水浴箱、
显微镜、其他。
实验对象:实验同学
实验原理:体外测定人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数量的方法有多种,以玫瑰花环试验最为简易常用,T淋巴细胞数量的变化与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状态有
一定关系。人周围血液中T淋巴细胞表面有绵羊红细胞受体,与绵
羊红细胞相遇时,在其周围形成花环样细胞团,凡能结合三个以上绵
羊红细胞者称为E攻瑰花环形成细胞。正常人的花环形成率为
50~70%,大致可以代表周围血中T细胞的百分数。临床上多用于某
些疾病的诊断及疗效的观察。
操作方法:
1、取肝素抗凝血1~2ml,用分层液分出淋巴细胞并洗涤,用Hanks液调整细胞浓度为2—2.5×106ml。
2、取小试管加入l ml淋巴细胞悬液及1%羊红细胞0.l ml,混匀置37℃水浴箱5分钟。
3、800~1000 r/min低速离心5分钟,放4℃冰箱2小时。
4、轻轻旋转试管使团块混匀,加2滴0.8%戊二醛液,摇匀,室温静置10分钟,使E花环固定。
5、取悬液一滴放于载玻片上,将稀释的瑞氏染液加入玻片上染色3分钟。
6、弃去染液,待干后油镜观察,计数200个淋巴细胞中形成花环的细胞效,算出百分率。
实验现象与数据:1、淋巴细胞染成深蓝色,羊红细胞染成淡红色。
免疫学实验教案
[键入公司名称]
免疫学实验教案
研究生教育实习
潘熙萍(Y20090201)
2011/1/14
[在此处键入文档的摘要。摘要通常是对文档内容的简短总结。在此处键入文档的摘要。摘要通常是对文档内容的简短总结。]
实验一免疫血清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熟悉免疫血清的制备过程;
了解动物实验的基本知识。
二、实验原理
将抗原物质经适当途径,按照预先制定的免疫方案免疫动物,经过一定时间,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抗体并释放入血液,当血中抗体达到一定效价时采血,分离血清,即为特异性免疫血清(又称为抗血清)。因抗原具有多种表位,可激活多个克隆的B细胞活化产生抗体,因此,这种免疫血清又称为多克隆抗体。
本实验以绵羊红细胞(SRBC)作为免疫原,以家兔为免疫动物,制备兔抗养红细胞免疫血清(也称为溶血素)
三、器材和材料
1.动物健康成年家兔,雄性,体重2-3kg;健康成年绵羊。
2.试剂生理盐水、碘酒、75%酒精。
3.器材剪刀、镊子、无菌注射器、量筒、无菌毛细滴管、无菌试管、离
心管、三角烧瓶(200ml)、动物固定架、手术器械一套、塑料放血管等。
四、实验步骤
1.抗原制备
(1)用碘酒和75% 消毒绵羊皮肤,抽取颈静脉血液,注入含有等量阿氏液的三角烧瓶内,混匀。阿氏液既有抗凝作用,又适于储存SRBC。分装后置4℃冰箱内,可使用3周。
(2)无菌取上述绵羊血于离心管中,用无菌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2000r/min,离心5min,吸弃上清液和白细胞层,再用无菌生理盐水与SRBC混匀, 2000r/min,离心5min,重复3次。最后一次离心10min,以使血细胞沉积于管底,弃去上清液。
免疫学实验报告
免疫学实验报告
标题:免疫学实验报告
导言:
免疫学作为生物医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分支,研究人体免疫系
统发挥的作用以及免疫疾病的发生与治疗。本实验旨在通过探索
免疫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免疫反应的机制以及免疫系统的调控方式,加深对免疫学知识的理解。
第一部分:实验目的和方法
1.1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手段验证免疫系统对外界刺激的响应机制,以及不同因素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1.2 实验方法
本实验采用体外细胞培养及免疫染色等常规实验方法,基于免
疫细胞培养和激发实验介质的构建,通过检测染色试剂标记的免
疫标志物,并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相应结论。
第二部分:免疫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2.1 免疫细胞的分类
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巨噬细胞、树突
状细胞、T细胞和B细胞等。它们分别在体内扮演着清除病原体、识别抗原和产生抗体等重要角色。
2.2 免疫细胞的功能和机制
巨噬细胞通过吞噬和消化病原体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反应,树突
状细胞则负责捕获外来抗原,并将其展示给T细胞。T细胞通过
识别这些抗原并发出信号来激活巨噬细胞和B细胞,后者则产生
特异性抗体来清除病原体。
第三部分:免疫反应的机制
3.1 免疫系统的识别机制
免疫系统通过识别外来抗原来启动免疫反应。这一过程涉及T
细胞或B细胞表面的免疫球蛋白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3.2 免疫反应的启动与调控
当抗原与免疫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信号将被传递到细胞内,从而启动免疫反应。T细胞通过产生胞外信号分子来刺激其他免疫细胞,促使它们发挥抗原清除功能。
第四部分:免疫系统的调控方式
4.1 免疫系统的正调控
免疫学实验报告
免疫实验—抗血清制备及抗体效价检测
摘要:用具有抗原性的物质牛血清白蛋白(BSA)注入到健康动物例如鼠、兔的
机体后,将引起免疫应答,并会形成浆细胞,分泌抗体。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经多次免疫,使血清中的抗体量达到要求浓度,然后采集动物血液,再从血液中分离析出血清,从而获得抗血清。抗血清,是指含有免疫蛋白的血清。抗体效价指抗体的物理状态及其在体内滞留时间,以其与抗原反应的多少来表示其免疫效果。此次实验主要是进行小鼠的牛血清白蛋白(BSA)抗血清的制备过程,并通过酶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其进行抗体效价检测。
关键字:牛血清白蛋白(BSA) 抗血清抗体效价免疫
实验过程:
本次实验一共分为三个分实验:
实验一:免疫
实验二:抽血、放血,分离抗血清
实验三:ELISA测定抗体效价
实验一:免疫
一、抗血清制备的原理
用具有抗原性的物质注入到健康动物的机体后,将引起免疫应答,并会形成浆细胞,分泌抗体。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经多次免疫,使血清中的抗体量达到要求浓度,然后采集动物血液,再从血液中分离析出血清,从而获得抗血清。二、目的
制备高效价的抗血清
三、实验仪器、材料和试剂
实验仪器:1mL 注射器,酒精棉球,剪刀
材料:家兔,小鼠
试剂:3%~5%苦味酸溶液或80%~90%苦味酸,牛血清白蛋白(BSA)
三、方法和步骤
1、动物编号
左前腿上部为1,左腰部为2,左后腿为3,头部为4,背部为5,尾基部为6,右侧从前至后依次为7、8、9。红色表示十位数,用黄色表示个位数。免疫前用金属编号牌固定兔耳,或用染料涂沫在动物的背部,作出明确的标记。
免疫学实验指导
免疫学实验指导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动物医学专业用
玉萍
[分组]:4人/组,实验用动物、器材以每组需要量设计
[班级] 2006生物工程、生物技术 [学生人数]:65人/58人。分16组/15组[时间] 2008年3月—2008年7月两周一次4学时。
目录
实验一、免疫学实验动物的一般操作
实验二、实验动物免疫器官、免疫细胞观察
实验三、实验动物的采血方法、动物血清及红细胞的制备方法实验四、淋巴细胞分离与E玫瑰花环形成试验
实验五、IgG的分离和纯化
实验六、玻片凝集试验(ABO血型鉴定)
实验七、环状沉淀试验
实验八、琼脂扩散试验(单向)
实验九、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试验
实验十、白细胞吞噬试验
实验一、免疫学实验动物的一般操作
[实验原理]
实验动物的基本操作是免疫学实验的基础,抗原对动物机体的免疫效果,通过实验动物进行验证,因此必须掌握实验动物的一般操作技术。
[目的要求]
1、实验材料的准备(棉球、注射器的准备与消毒)(演示)
2、了解免疫学实验常用动物的生物学特性、用途及其健康要求。[自学]
3、学习实验动物的编号、抓取、固定和几种不同的注射途径方法。
4、练习对小白鼠给药的几种不同途径的注射方法。
5、练习小白鼠的取血方法。
6、学习血涂片的制作及染色;观察动物血液中有形成分的形态结构特点。 [实验动物]小白鼠,2只/组,共需18 ~ 20只。
[试剂]
⑴ 3%来儿或3%石炭酸 100~150 ml/组;
⑵无菌生理盐水100~150ml/组;磷酸盐缓冲液20~50ml/组(带滴管、
染色用)。
⑶ 3 ~ 5% 苦味酸20~50ml/组(带滴管,编号用);
免疫学实验课实验报告
免疫学实验课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探究免疫学中各种免疫反应的发生机制,以及免疫反应对细胞和组织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免疫反应是一种抗原刺激下的生物反应,其发生是由免疫系统中的免疫细胞和抗原相互作用的结果。免疫反应可分为四个阶段:抗原识别,抗原处理,免疫应答和免疫记忆。在抗原识别阶段,免疫系统中的抗原接受细胞将抗原识别为“外来物质”,并将其传递给免疫系统中的其他细胞。在抗原处理阶段,免疫系统中的细胞将抗原分解为较小的分子,以便能够识别并识别抗原。在免疫应答阶段,免疫系统中的细胞将产生一系列免疫反应,以抵御抗原。最后,在免疫记忆阶段,免疫系统中的细胞将记住抗原,以便在未来再次接触抗原时能够更快地识别并应对。
三、实验材料和方法
1.实验材料:
(1)免疫细胞:用于检测免疫反应的免疫细胞;
(2)抗原:用于诱导免疫反应的抗原;
(3)实验设备:用于检测免疫反应的实验设备;
(4)实验技术:用于检测免疫反应的实验技术。
2.实验方法:
(1)将免疫细胞放入实验设备中,并进行抗原刺激;
(2)使用实验技术检测免疫反应的发生,并记录结果;
(3)分析免疫反应的结果,并得出结论。
四、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在抗原刺激下,免疫系统中的免疫细胞发生了明显的免疫反应,其中包括抗原识别、抗原处理、免疫应答和免疫记忆等。
五、实验结论
本实验结果表明,免疫反应是一种由抗原刺激下的生物反应,由免疫系统中的免疫细胞
和抗原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发生分为四个阶段:抗原识别、抗原处理、免疫应答和免疫记忆。
免疫学十大经典实验
免疫学十大经典实验
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的科学,它关注的是人体如何识别、应对和清除外来病原体以及自身异常细胞的过程。在免疫学的发展历程中,通过一系列经典实验的探索,我们逐渐了解了免疫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机制。下面列举了十个免疫学的经典实验。
1. 阿尔密特实验(Almroth Wright's Experiment)
阿尔密特实验是免疫学的开创性实验之一,他通过注射不同剂量的破伤风毒素来研究机体对破伤风的免疫反应。实验结果表明,注射较小剂量的破伤风毒素可以引起机体免疫反应,产生保护性抗体,从而提高机体对破伤风的抵抗能力。
2. 杰奇-梅特克夫实验(Jules Bordet and Octave Gengou's Experiment)
杰奇-梅特克夫实验是用来检测补体的经典实验,补体是一组血浆中的蛋白质,可以识别和破坏病原体。实验中,研究者将红细胞与抗原结合,然后加入血清,通过观察红细胞的溶解来判断补体的活性。
3. 布瓦尔-杜塞特实验(Paul Ehrlich and Emil von Behring's Experiment)
布瓦尔-杜塞特实验是研究抗体的经典实验,抗体是免疫系统产生的一种特殊蛋白质,可以识别和结合病原体,从而协助机体清除病原体。实验中,研究者注射不同剂量的破伤风毒素到动物体内,观察
抗体产生的情况。
4. 阿夫拉螺旋体实验(Alexander Fleming's Experiment)
阿夫拉螺旋体实验是研究抗生素的经典实验之一,通过观察抗生素对细菌生长的影响来评估抗生素的效果。实验中,研究者将阿夫拉螺旋体接种在培养皿中,然后在不同区域施加抗生素,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
免疫学实验
免疫学实验
免疫学实验是研究生物体对抗病原体或其他异物的免疫反应过程
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免疫系统的基本原理、免疫应
答的机制,以及各种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生和治疗方法等。本文将介绍
免疫学实验的一般步骤和常用技术,以及它们在免疫学研究和临床应
用中的重要性。
免疫学实验的一般步骤通常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材料准备、实
验操作、数据分析和结果讨论等环节。首先,研究者需要根据研究目
的和问题,设计一系列能够回答问题的实验方案。实验设计应该明确
实验的假设、实验对象和实验过程中可能涉及的参数,以及实验结果
的预期。接下来,研究者需要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包括实验动物、
抗原、抗体、试剂和仪器设备等。实验材料的选择和准备要根据实验
的具体需求和方法进行,并确保实验所需的材料的质量和纯度。
实验操作是免疫学实验的核心部分。根据实验的具体目的和方法,研究者可以选择不同的实验技术进行操作。常用的免疫学实验技术包括:免疫组化、流式细胞术、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免疫印迹、免疫沉淀、免疫荧光和细胞毒性实验等。这些实验技术可以用来检测
和分析抗原和抗体的相互作用、细胞免疫应答、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
和调控等免疫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在实验操作中,研究者需要严格
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注意实验条件的控制和操作细节的注意。
实验数据的分析和结果的讨论是免疫学实验的最后一步。研究者
需要对实验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据此得出可靠和有效的实
验结果。实验数据的分析方法和统计学原则应根据实验的具体需求和
数据的特点来选择。在结果讨论中,研究者应该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免疫学实验的流程
2、取待检样本(矿泉水三种),原液 各一毫升,加样至培养皿中间。 3.60℃ 水浴中取出培养基,倾注到培养 皿中(约1/4~1/3高度),将培养基与样 本轻轻混匀,自然冷却 注意:要 将瓶口用 火烤一下, 以防止空 气中的细 菌进入
Baidu Nhomakorabea
4、做好标记,从超净做台取出,放 入培养箱,37℃ 培养24小时。
免疫学实验的流程
固定培养基配制步骤
1、称量 7.6g—200ml
2、溶解
3、加塞、包扎
3、高压蒸汽灭菌
空气水中微生物检测
准备:高压蒸汽灭菌器 无菌培养皿 普 通琼脂培养基 一毫升无菌枪头 一毫升 移液器 恒温培养箱
步骤
1、配制普通琼脂培养基,高压灭菌 后用,使用前溶解,然后放入60℃ 水 浴保温。
5、观察菌落结果计数
实验得出3号样品细菌最多,4 号最少细菌。
提醒我们不能吃开封过久的 食物,不然会对身体不好哦。
谢谢
常见免疫学试验技术
免疫学实验
实验一与免疫相关的细胞形态的观察目的要求:
观察与免疫相关的几种细胞的形态,了解它们在机体免疫反应中的作用。
实验器材:
显微镜
血液涂片(瑞氏染色)
结缔组织切片
方法:
油镜观察
一.血涂片的观察
(A)红细胞:淡红色,无核的圆形细胞,因红血球为双凹形,故边缘部分染色较深,中心较浅,直径7—8微米。
(B)颗粒白血球
嗜中性颗粒白血球:体积略大于红细胞,细胞核被染成紫色分叶状,可分1—5叶,核叶之间联以染色质细丝,染色质染成粉色,其中充满细小的大小均匀的颗粒被染成紫红色。直径10—12微米。
嗜酸性颗粒白血球:略大于嗜中白血球,细胞核染成紫色,通常为2叶,胞质充满嗜酸性大圆颗粒,被染成鲜红色。直径10—15微米。
嗜碱性颗粒白血球:体积略小于嗜酸性白血球,细胞质中有大小不等被染成紫色颗粒,颗粒数目较嗜酸性白血球的颗粒少,核为1—2叶染成淡兰色。直径10—11微米。
(C)无颗粒白血球
淋巴细胞:涂片中可观察到中、小型两种。小淋巴细胞与红血球大小相似,圆形。其中含致密的核,染成深紫色。周围仅有一薄层嗜硷性染成淡蓝的细胞质。中淋巴细胞较大,有较宽层的细胞,核圆形。6-8微米。
单核细胞:体积最大,细胞圆形。胞质染成灰蓝色。核呈肾形或马蹄形,染色略浅于淋巴细胞的核。直径14-20微米。
二.肥大细胞的观察(示教)
胞体较大,呈卵圆形,胞质内充满粗大均等的嗜硷性颗粒。其中含肝素、组织胺等物质。常成群地分布于血管的周围。
三.浆细胞的观察(示教)
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胞质丰富,呈嗜硷性。核圆形,着色深,多偏于细胞的一侧,染色质核膜呈车轮分布。正常组织浆细胞少,慢性炎症时增多。浆细胞合成和分泌抗体,对免疫有重要意义。
医学免疫学实验
3. 酸碱度:抗原-抗体反应适应的酸碱度为PH6~8。
(一)凝集反应
定义:是颗粒性Ag(如完整的细菌、细 胞)与相应 Ab,在适当条件下,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物现象。 方法:直接凝集(玻片凝集、试管凝集)
间接凝集
1、直接凝集
①玻片凝集:定性实验,已知Ab测未知Ag
用于细菌和血型鉴定 玻片凝集反应是在玻片上将抗体直接与颗粒 性抗原物质(如细菌、红细胞等)混合,在有适 当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如两者对应便发生特异 性结合而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物,即为阳性;如 两者不对应便无凝集物出现,即为阴性。
血清(mL)
抗原(mL) 稀释度 结果
0.5
0.5
0.5
0.5 1.0 1:40 +++
0.5
0.5 1.0 1:80 ++
0.5
0.5 1.0 1:160 ++
0.5
0.5 1.0 1:320 +
0.5
0.5 1.0 1:640 -
弃0
0.5 1.0 盐水对照 -
终体积(mL) 1.0
1:20 ++++
而提高了试验的敏感性(提高10~20倍),并缩短 了反应时间(与双向琼脂扩散相比)。同双扩, 可定性确定抗原含量。
电场力
电渗力
免疫组化实验具体步骤及说明
免疫组化实验具体步骤及说明
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是一种用于检测组织部分
或特定分子的表达、定位和定量的技术。它基于抗原抗体相互作用的原理,通过特异性的抗体与目标分子结合形成复合物,再通过染色反应显示出目
标分子的位置和数量。IHC广泛应用于癌症诊断、疾病研究和药物开发等
领域。
以下是免疫组化实验的具体步骤及说明:
1.标本制备:
首先,取得切片的组织标本,通常是经过固定和包埋的组织。然后,
将组织切片取下玻片,用去离子水处理。最后,将切片分别置于乙醇溶液
中进行脱水,再用苯酚或其他抗氧化剂处理,以保护切片的蛋白质结构。2.去蜡:
将切片置于细胞清洗液中,用搅拌器在室温下搅拌,去除蜡层。然后,分别使用乙醇降级脱水和再次用去离子水处理,以去除残留的蜡。
3.抗原检出:
使用特定的抗体来检测目标分子。首先,在切片中添加抗原修复溶液,进行退火和抗原修复,以恢复抗原的免疫原性。然后,用PBS洗涤切片,
去除剩余的抗原修复液,并将切片与蛋白质阻断剂孵育,以防止非特异性
结合。最后,将切片与特异性的初级抗体孵育,以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4.特异性结合检测:
添加特异性的二级抗体,如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抗鼠IgG,与初级抗体特异性结合。此外,还可以使用荧光标记的二级抗体,以便通
过显微镜直接检测目标蛋白质的荧光信号。完成二级抗体与抗原复合物的结合后,用PBS洗涤切片。
5.信号放大与检测:
对于HRP标记的二级抗体,使用辣根过氧化物酶底物,如DAB(二氨基苯类胺)或TMB(3,3',5,5'-四甲基联苯胺)。这些底物在酶作用下会形成可见的棕色沉积物。对于荧光标记的二级抗体,在显微镜下直接检测荧光信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免疫球蛋白的粗提(盐析法)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免疫球蛋白的粗提方法
2、实践IgG分离纯化过程
3、了解分离纯化抗体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
随着免疫学的发展和需要,免疫球蛋白的纯化和其成分的提纯成为必不可少的手段。纯化的方法很多,有单一法,常用盐析法、凝胶柱层析、离子交换剂层析以及免疫亲和层析等技术对血清抗体进行分离纯化。但大多数采用二步法以上相结合的方法,特别是以硫酸铵提纯为基础,再经过透析或层析柱的方法来提高免疫球蛋白及其各成分的纯度最为常用。硫酸铵溶液能使蛋白质胶体脱水并中和其电荷而使之沉淀下来(称为盐析)。不同浓度的硫酸铵盐析蛋白成分不同,利用这一原理提取所需的免疫球蛋白成分。盐析只能粗提,为了获得纯化的免疫球蛋白成分,必须进一步采用层析的方法进行分离。
水膜与同性电荷的排斥作用是蛋白质胶体稳定的基础,在蛋白质胶体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H4)2SO4或Na2SO4盐类,使溶液中大部分自由水分子转变为离子水化分子,降低蛋白质极性基团与水分子的相互作用,破坏蛋白质水膜,蛋白质溶解度也随之降低。蛋白质由于分子质量和携带的电荷不同,可在不同浓度的高盐溶液内分级析出。33% (NH4)2SO4为沉淀IgG的最适饱和度。
二、实验材料与试剂配制
1.人全血清(购买商品)
2.硫酸铵饱和溶液
硫酸铵800g~850g
H2O 1 000ml
加热至绝大部分溶质溶解为止,趁热过滤,置室温过夜,然后以28%NH4OH 调pH至7.0(不调pH值也可以)。
注:硫酸铵以质量优者为佳,因次品中含有少量重金属对蛋白质巯基有影响。如次品必须除去重金属,可在溶液中通入H2S,静置过夜后滤过,加热蒸发H2S即可。
3.0.01Mol/L pH7.4 PBS液
A液:0.10Mol/L NaH2PO4液
NaH2PO4·2H2O 15.60g
加H2O至 1 000ml
B液:0.10Mol/L Na2HPO4液
Na2HPO4·12H2O 35.80g
加H2O至1 000ml
取A液19ml,B液81ml加水至1 000ml即可。
4.0.50 Mol/L的HCl液和0.50 Mol/L的NaOH液
三、实验步骤
1、取免疫血清0.25 mL置于1.5ml离心管中,加0.25mL 生理盐水/PBS
2、逐滴加入饱和(NH4)2SO4 0.5 mL(此时为50%饱和度),4℃,静置20 min,3000 r/min 离心20 min
3、弃上清,取沉淀溶于1 mL 生理盐水/PBS中
4、逐滴加入饱和(NH4)2SO4 0.5 mL(此时为33%饱和度),4℃,静置20 min,3000 r/min 离心20 min
5.重复步骤3~4,2次
6.取沉淀溶于0.5 mL 生理盐水中,-20摄氏度保存备用
四、注意事项
1、盐析时注意饱和硫酸铵加入血清中的速度和方式,边加边缓慢摇动,并避免产生气泡。
2、注意区别前后2次盐析所采用的饱和硫酸铵的终浓度。
五、实验报告
1、记录实验步骤结果
2、思考题:分离纯化IgG时,为什么硫酸铵的饱和度先调至50%,然后调至33%?加入硫酸铵溶液时,为什么要一滴滴地加?
实验二琼脂糖免疫电泳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免疫电泳的原理和用途。
2、掌握免疫电泳的操作过程和方法。
3、掌握免疫电泳实验结果的分析方法,并对粗提的蛋白进行检测。
二、实验原理
免疫电泳为区带电泳与双向免疫扩散的结合。先利用区带电泳技术将不同电荷和分子量的蛋白抗原在琼脂内分离,然后在与电泳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开槽,加入抗血清。37℃下使两者扩散,各区带蛋白在相应的位置与抗体反应形成弧形沉淀线。免疫电泳原理见图。
三、实验材料和试剂配制
人全血清、粗提蛋白、兔抗人血清、琼脂糖、0.05mol/L巴比妥缓冲液(PH8.6)、电泳槽、电泳仪、载玻片、毛细管、塑料吸管
四、实验步骤
1、配制1.5%的琼脂糖,加热使之融化,(巴比妥缓冲液配制)
2、吸取4-5 mL琼脂糖溶液,均匀涂布到载玻片上,注意要马上用吸管尖
把琼脂表面整平,若有气泡立刻除去,并立即于中间横放一根毛细管,待凝,制成2mm的琼脂板。
3、打孔及开槽,挑去孔内的琼脂,槽内琼脂暂不挑出。(打一个孔即可)。于酒精灯上小心烘烤,使琼脂与玻璃板贴紧。
4、用微量加样器加入10-20uL的粗提蛋白和人全血清,不要溢出(可加
入指示剂)。
5、把载玻片放到电泳槽中,倒入巴比妥缓冲液,琼脂板两端用滤纸与缓冲
液搭桥,接通电源,电压10-12v/cm电泳1-2h。
6、样品中有蓝色染料,当蓝色接近另一端时,终止电泳,小心取出载玻片。
7、用刀片在胶体的中央,划两道平行线。刀刻要深及底部,两道平行线间
隔不可大于3 mm。用大头针挑去琼脂。
8、加入兔抗人血清,放入湿盒中,37 ℃下扩散24h。
9、观察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
观察沉淀弧的位置和条数,并画出沉淀弧。
五、注意事项
1、抗原与抗体浓度比例应适当,否则会使某些成分不出现沉淀线。当蛋白
质抗原浓度高于20g/L,应用缓冲液稀释后再进行电泳和扩散。
2、浇板时要求厚度均匀,无气泡。
3、打孔挖槽时要求外壁整齐,防止琼脂破裂。
4、扩散过程中需要在不同时间进行结果观察,做好记录。
5、每次电泳后应倒换正负电极或将两槽缓冲液混合后再使用
实验三酶联免疫吸附(ELISA)夹心法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
一、实验目的
1.熟悉ELISA的原理、夹心法。
2.了解免疫标记技术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
免疫酶技术是将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与酶的高效催化作用有机结合的一种方法。它以酶作为标记物,与抗体(或抗原)联结,与相应的抗原(或抗体)作用后,通过底物的颜色反应作抗原抗体的定性和定量,亦可用于组织中抗原或抗体的定位研究,即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目前应用最多的免疫酶技术是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它是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吸附于固相载体上,加入酶标抗体(或抗原)与吸附在载体上的抗原(或抗体)结合,形成酶标记复合物,再加入酶底物时,即可显色。颜色反应的深浅与相应的抗体或抗原量相关。常用的酶有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和碱性磷酸酶(AP),相应的底物分别是邻苯二胺(OPD)和对硝基苯磷酸盐。实验方法有间接法、夹心法和竞争法。
在本次实验中,采用多克隆抗-HBs包被反应板,加入待测标本,同时加入单克隆抗-HBs-HRP,如待测标本中含有HBsAg时就与包被抗-HBs、抗-HBs-HRP 结合形成复合物,加入TMB底物产生显色反应,反之就无显色反应。
三、实验材料
1.乙肝病毒HBsAg酶联免疫诊断试剂盒(包含以下部分)。
预包被微孔条(用纯化的抗-HBs包被)。
酶联试剂(用HRP标记的抗H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