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思考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趋势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趋势1. 引言1.1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趋势在当代社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日益复杂多变的挑战和变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在向社会化的方向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趋势。
社会化信息传播、互联网时代、社会化媒体、社会实践等因素的影响都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形式。
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频发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了解并探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趋势,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趋势,探讨其特点、影响及挑战,旨在为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思路。
2. 正文2.1 社会化信息传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社会化信息传播打破了信息传播的壁垒,使得大学生接触到更加全面、多元化的信息。
通过互联网等新媒体平台,大学生可以自由获取各种思想观点和政治信息,不再受到传统教育形式的限制,这有助于开阔大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社会化信息传播促进了大学生与社会的互动与交流。
在社交媒体上,大学生可以轻松地与不同背景、不同观点的人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有利于帮助他们理解社会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社会化信息传播也强化了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自主性。
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大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和思考,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机构传递的知识,这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
社会化信息传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推动了教育模式的转变,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可能性。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趋势在不断加强,教育者需要积极应对,引导大学生正确利用社会化信息传播的机会,提升他们的思想政治水平和道德情操。
对大学生社会化问题的思考

对大学生社会化问题的思考大学生处在社会化的关键时期,一方面生理上逐渐成熟,知识储备增加,了解社会的愿望很强烈,另一方面思想、观念、心理还不很成熟,极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在社会化过程中面临很多矛盾。
本文分析了影响大学生社会化的诸多因素,并提出一些对策。
标签:走学生:社会化;对策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自然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一个人的社会化过程表现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是一个人终身持续的过程,大学生的社会化指的是大学生在高等学校就读期间,通过学习、实验、实践等活动完成基本社会化的过程。
大学生的社会化过程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形成和完善的重要时期,是联接社会、走向社会的过渡时期。
是继续社会化的基础。
一、大学生社会化的内容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知识素养较高、思维活跃、辐射力强的特殊群体,是未来社会建设中的骨干力量,其社会化程度对社会发展将起着重要的作用。
大学生社会化主要体现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职业意识社会化、道德社会化等方面。
1、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可以培养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热情和能力,培养他们对某种政治制度和政治价值的认同、忠诚和责任感。
对社会系统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2、职业意识社会化:大学生时期职业意识已经比较清晰,大学生职业理想变得更加直接和具体,他们已基本摆脱了不切实际的幻想,而把职业理想扎根于现实生话。
3、道德社会化:大学生道德社会化主要是指价值目标的确立和价值目标的实现及道德关系的建立。
将道德关系逐渐内化,形成一定的信念、习惯。
用以指导和约束自身行为的过程称之为道德社会化。
大学生已摆脱了少年时期道德的模仿性和不确定性并能够从抽象角度掌握一定的道德规范,从理性高度提出一定的道德要求。
二、影响大学生社会化的因素分析(一)大学生自身的因素1、自身期望值过高。
现在的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习惯于以自我的视角,以理想化的眼光观察周围环境,认识社会并进行自身角色的定位。
当代大学生社会政治化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评析政治社会化是指人们在特定的政治关系中,通过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活动,逐步获得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和改变自己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能动过程。
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学习政治知识,提升政治素质;培养政治情感,明确政治取向;参与政治实践,掌握政治技能。
那么接下来我将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特点、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存在的问题、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对策以及网络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特点在我国现阶段,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过程是大学生获得政治知识、形成政治人格、逐步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生活的过程,是提高大学生政治素质的基本途径。
大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较多,文化层次较高,他们比一般的社会成员更关心国家大事,政治敏锐性也较强;但由于年龄和环境等因素的制约,也存在社会经验和政治经验不足等问题。
因此,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过程除了具有一般社会群体政治社会化的普遍特征之外,还具有一些独特的特征。
1.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方向选择上的可塑性。
大学生是社会群体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接受学校教育的时间长,在知识层次、修养水平和综合能力等方面明显高于同龄青年群体。
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已开始接触社会,接触和认识一些社会政治现象,具有一定的政治鉴别力,初步具备了选择政治社会化方向与内容的能力,开始把政治社会化与实现个人的政治理想结合起来。
2.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环境的校园群体性。
环境对人们的成长起着非常大的影响,相似的环境会对大致相同的人群有着相似的影响,而且在一个知识层次、兴趣、爱好大致相同的人群中,人们之间相互影响。
3.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方式和途径具有系统性和多元性。
随着大学生知识能力的不断发展、生活视野的扩大以及接受社会教化主动程度的增加,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途径也从单一转向立体多元。
首先,大学校园是对学生进行系统教育的地方。
其次,通过举办形势政策教育和社情报告会、学术讲座等,加强学生与社会的沟通和联系,增强他们对社会的认识,提高他们的政治认知水平,促进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
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趋势-最新教育文档

的现实社会关系的社会规范, 把自身塑造成为具有社会主义社会 新型社会本质的合格的社会成员,也就是说,把自己培养成为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大学生 是生活在现实社会关系中的大学生,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既要 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重要作用, 更要发 挥全社会在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中的重要作用, 努力形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合力。也就是说,促进大学生的社会 化,客观上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否则,很难把大 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需要的合格建设者与可 靠接班人。 其次,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必然产 物。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发生了 深刻的变革,正在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高等教育的大众 化使高等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更加紧密, 高等学校的教育环境和社 会环境更加开放,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也日益深刻,高校 和社会的互动日益频繁和深化。大学是社会的晴雨表,社会是大 学的影响源。大学总是折射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社会的每一深刻 变化也总是会在大学有所反映, 尤其是在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上必 然有所反映。解决大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规范大学生的社会行 为,仅在学校内部是难以真正做到的,必须置于开放的社会环境 中加以分析、研究和解决。俗话说,猪圈岂养千里马,花盆难育 万年松。当代大学生承担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社
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趋势
社会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趋势。 大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社会化趋势主要体现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益走向开放、 走向社会、走向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思 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合力不断增强。深刻分析和把握这一趋势,是 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需要。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趋势的产生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发展趋势的产生是不以人的意 志为转移的客观的、必然的历史发展进程,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 社会历史原因。 首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是人的社会化的客观需 要。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 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人总是生活在一 定的现实社会关系中的,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现实 社会关系不断发展变化,人的社会化程度也不断提高。人的社会 化,就是认识、选择和体现一定现实社会关系的根本要求,内化 一定的社会规范,形成人的社会本质,提高人的社会化程度,实 现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变, 把人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合格 的社会成员的过程。实现人的社会化,对于大学生来说,就要教 育和引导大学生在开放的社会环境中,认识、把握、选择和体现 社会主义社会的现实社会关系的根本要求, 内化以公有制为基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思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思考大学生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社会群体,是形成稳定的政治观念以及政治心理的关键时期。
注重对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的过程,是促进学生形成主流价值观念并成为主流政治文化接受者的重要任务。
高校政教要引导学生进行民主型的政治观念的形成,不断的提高政教的实践和实效性,积极发挥党团组织的重要作用,并构建政治实践过程中的大学生保障体系,在最大程度上加强以及改进高等院校的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社会观念,实现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
1 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的发展现状1.1 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加强,但是缺乏相应的公民意识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处在一种思想自由以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他们在看待社会问题的过程中,更多是运用批判以及审视的态度从不同的角度去分辨和解析,脱离了盲目的服从以及个人崇拜的政治心态;在对待重大的政治时事以及政治理论的问题上,具有明显的独立思考的意向,更多的通过理智对事物进行分析,这是大学生主体意识加强的重要表现,还是大学生在实现政治社会化过程中一个重要方向。
1.2 大学生的政治价值取向更加偏向功利化,同时自我倾向严重在市场经济进行转型的今天,市场经济中存在的趋利性以及西方思潮的影响,加上家庭和学校教育的不足,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极大地变化,新型的利益观念以及竞争观念已经形成,进一步追求物质利益。
在当前的大学生中,大部分学生更多的是追求物质的实用性以及个人的喜好,在学习以及择业和工作的过程中更多的是从自身的利益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出发,存在严重的自我倾向以及功利价值的倾向。
1.3 大学生政治理想出现动摇,缺乏足够的政治兴趣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以及多元化思想的不断冲击,一部分大学生的政治理想出现了动摇的迹象,加之政治体制以及运作存在的一些问题,学生的政治理想信念出现了摇摆,主要政治的兴趣大大减少,同时还产生了一部分公众信任危机的负面情绪。
2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中存在的问题2.1 大学生缺乏对政治实践环节的参与大学生活中的政治实践环节是实现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关键,大学生对政治的参与能力以及理解能力,是以政治实践活动为基础的。
对当代人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的思考

对当代人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的思考【摘要】当代社会中,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备受关注。
本文通过分析社会化途径的变化、政治社会化的难点、教育体制的改革、网络时代的挑战以及社会角色的认知,探讨了当代学生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困惑。
结论部分强调了加强教育引导的重要性,探索多元化途径,并呼吁政府与家庭间的合作。
在当代社会背景下,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问题也在所难免。
教育体制需要不断改革,网络时代带来新的挑战,社会角色的认知也需要加强。
通过全社会的努力和协作,才能有效解决当代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培养更加积极向上的公民意识和价值观。
【关键词】现代社会背景、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性、问题的存在、社会化途径的变化、政治社会化的难点、教育体制的改革、网络时代的挑战、社会角色的认知、加强教育引导的重要性、多元化途径的探索、政府与家庭的合作。
1. 引言1.1 现代社会背景当代社会背景下,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学生政治社会化已不再是简单的传统教育问题,而是涉及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和未来的重要议题。
现代社会呈现出多元化、信息化、全球化的特点,这对学生的政治社会化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在这样一个充满变革和动荡的时代,学生必须具备开放的思维、辨别真伪信息的能力以及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
对当代学生的政治社会化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不仅是为了实现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更是为了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需要认真探讨学生政治社会化中存在的问题,寻求有效的解决途径,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政治社会化教育。
1.2 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性学生政治社会化在当代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变革,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其政治社会化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稳定。
学生政治社会化是培养未来公民素质和参与政治的重要途径。
只有深入了解和参与政治生活,学生才能逐渐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念和态度,提高政治素养和参与度。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趋势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趋势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在不断地走向社会化。
这是因为社会已经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空间,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大学生接触到的不仅仅是校园里的知识和信息,还有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各种观点和声音。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趋势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发展方向。
一、社会化背景社会化是指一个人在社会中接受并适应社会文化的过程。
在当代社会中,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社会化过程更加复杂和全面。
大学生在校园内外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和观点,这些信息和观点可能来自于互联网、社交媒体、新闻媒体、社会组织等多种渠道。
这些信息和观点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使得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再仅仅停留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而是需要更多地融入到社会化的过程之中。
二、发展趋势1. 网络化教育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教育已经成为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网络教育,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获取到各种政治和思想方面的知识,并且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讨论和交流。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拓宽大学生的思想视野,还可以促进大学生的互动和交流,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社会化。
2. 社交媒体教育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了大学生获取信息和交流观点的一个主要平台。
通过社交媒体,大学生可以获取到各种热点问题的信息和观点,还可以和其他同学或者老师进行交流和探讨。
这种社交媒体教育不仅能够增加大学生的信息来源和思想交流,还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批判思维能力。
3. 课外实践教育课外实践教育是指大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来获取思想政治教育,这些实践活动可能包括社会志愿服务、社团组织、文化艺术活动等多种形式。
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大学生不仅可以了解社会的实际情况,还可以锻炼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领导能力。
这种课外实践教育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贴近实际社会,更加丰富多彩。
三、面临的挑战1. 信息安全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信息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没有例外。
论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问题

论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问题摘要:人的政治社会化是社会化的重要内容。
影响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因素有社会、学校、家庭、大众传媒等,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存在诸如政治冷漠、政治功利化等现象。
本文从社会、学校和学生等方面剖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从社会、学校、课堂、学生等方面提出促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措施。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合格公民是高度政治社会化了的人。
1957年,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讲到:“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对于国家的政治稳定和政治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努力促使学生参与政治生活,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观点,养成正确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提高其政治社会化水平,使学生成为现行政治体系的支持者和维护者,从而成为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力量。
政治社会化是指人们在特定的政治关系中,通过社会政治生活和实践活动,逐步获得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和改变自己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能动过程。
[1]包括政治认知、政治态度、政治能力等方面的内容。
一、影响政治社会化的因素家庭。
家庭是一个人最初的、影响最为直接的政治社会化的媒介。
学校。
学校是传播文化的专门机构,是系统的、强有力的社会化途径,因此在确立一个人的政治价值观念、培养其政治态度和政治情感方面,学校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大众传播媒介。
网络、电视、广播、报纸等大众传播工具的宣传是现代社会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它通过直接宣传政治事件、政治观念、政治态度和政治情感,不仅在传播政治文化、形成共同的政治意识方面,而且在改造政治文化、引导社会政治方向方面都发挥着重大的作用,进而也对人们的政治社会化过程产生着极大的影响。
特定的政治符号。
特定的政治符号如国旗、国徽、国歌、政治人物的肖像等,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政治象征意义和代表意义。
因此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政治文化传递作用,尤其对人的政治心理来说,更具有直观的刺激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果大 学生 政治社 会 化 出了问题 , 政治 方 同不 明确 , 政 治素 质不 高 , 治立 场不 坚定 , 政 将直 接关 系到 国家政
治体 系的有 序性 和 政 治 发展 的持 续 性 , 而有 序性 和 持续 性是 政治稳 定 的本质 特征 。 ( ) 国 家安 全战略 上 看要 求大 学生提 高 自身 二 从 政 治素质
用一切 手 段 在 青 年 中竭 力 宣 扬 资 产 阶级 的 民主 自
定程 度上 关 系到社会 的稳 定 。
大 学生政 治社 会化 的重 要意义 ( ) 维护社 会稳 定上 看要 求 大学 生政治 合格 一 从
一
、
由, 传播 资产 阶级 的政 治观 、 生观和 价值观 。这 一 人 争 夺 的主战 场在 高 等 学 校 , 要 对象 是 大 学 生 。国 主 内外 也有 一些 人打 着 “ 民主 、 等 、 平 人权 ” 的旗 号 , 与
大学 生政 治社会 化是 指大 学生在 大 学期 问的成
会主义 事业 中去 , 为 社会 主义 建 设 的 主力 军 。如 成
长过程 中较 为 系统 地 接受 马克 思 主 义 教育 , 受政 接 治文 化教化 , 习政 治 知 识 , 握 政 治技 能 , 化政 学 掌 内 治规 范 , 形成 马 克思 主 义 的政 治观 , 形成 政 治 情 感 、 政 治态度 和价值 取 向 , 断提 高 自身政 治 素质 , 不 积极
s cNi f n a d tk e u ie t td n o i z f n c aa tr t s a b e kh o g it ce r a o tt e u ie i td n l is o i z i n a e t nv mi s e ts c ̄i i h rce i i a ra tr u h p n , la b u nv m t s e tp i c ao h y u ao sc o h y u o t
入社会的适应性, 乃至关 系到社会 的稳定。 因此 , 重视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意义 , 认识 大学生政 治社 会化 的特征 , 以大 并 学生社会化的特征为切 入点, 明确大学 生政 治社会化 的途径成 为高校 思想政 治工作 的重要课题 。
关 键 词 : 学 生 政 治 社 会 化 ; 征 ; 径 大 特 途 中 图 分类 号 :6 1 文 献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8 6520 )1 09 3 G4 A 10 —70 {0 80 —03 一o
维普资讯
第 1年 1 20 期 (月 11 ) 0 8 总第 3 期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Ju a o h n o gY u d ns a v a r o r l f a d n o t A miபைடு நூலகம்t t eC de n S h iri s
建设社会 主 义政 治 文 化 , 最终 成 为 符 合 社会 主义 政 治要求 的社 会成 员 的过 程 。政 治 社会 化 成 功 与 否 , 直接影 响着大 学生 今 后 步 人社 会 的适 应 性 , 至 在 甚
一
我们 要 清醒看 到西 方 国家 始 终 没放 弃 “ 和平 演 变” 的政 策 , 重要 途径 之 一 是 争 夺青 年 一 代 , 其 即利
Jn 2 0 a ,0 8 N . a N .3 o 1Jn. o 1 1
新 时期 大 学 生政 治 社 会 化 的 思 考
李 木柳
(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 , 广东 汕尾 560) 1 0 6
摘要 : 大学 阶段是处在青春 阶段的大学 生政治社会化 的关键 阶段。政治社会化成功 与否 , 直接影响着大学 生今 后步
Ab t a t T e u ie s y s g s te k y sa e fr te c l g td ns t e o oi c o i i t n. h t e oic o i ie sr c : h n v ri t e i h e tg o h ol e s e t o b c me p li s sca z i W eh r p lis sca zs t a e u t la o t l s c e s l rn t i f c e u ie s y s d n rh scey’ o p t it a d e e i e t e s ce e s bly u c sf l o ,w l a e t t nv ri t e tt mac o it s c m ai ly, n v n w l rl e t t o it t t it . u yo l h t u o bi l a o h yh a i
T e f ee jain es n eneo t nvm ̄ s dn pl e s ii tn nw teui rt s dn t hrc rt h c hr r,mhs i t i f ac fh ui i t et ots o az i ,k e h nv sy t et ecaatii p fs e o z gh gi e e u i c la o i e i u h e sco i
s caiain ae b c mig t et e i o ra ttpi o nie t o g tp lt a r o ilz t r e o n h mp tn o c fru v mi t u h ic lwo k. o h yh o i
k y wo d : i ri t d n lis scai f n C a a tr t ; o eme s r e r s Unv s y su e tp ie o il a o ; h ceii C t r au e e t o t zi r sc m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