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水肿 2
中医治水肿名方
中医治水肿名方
一.水肿
1.肺水
肺合皮毛,肺有水气,外感风邪,风水相搏,溢于肌肤,发为风水,亦名肺水。急性肾小球肾炎类似本型。
主症:初起头面浮肿,逐渐遍及四肢全身,按之没指,口渴,小便不利,大便鸭溏,伴头痛、发热、恶风、骨节酸疼,或咳喘。舌苔薄白,脉浮。治法:宣肺行水。
方药:越婢加术汤。
麻黄6g,石膏15g,生姜10g,大枣4枚,甘草3g,白术10g。
加减法:口不渴者,去石膏,加茯苓皮15g,生姜皮10g;恶寒无汗,脉浮紧者,去石膏,加羌活10g,防风10g;咳喘不得卧者,加杏仁10g,陈皮10g,紫苏子10g,葶苈子10g;咽痛喉肿者,去生姜、白术,加牛蒡子10g,射干10g,黄芩10g。
2.脾水
脾不输津,内蕴水气,浸渍肌肤,壅阻不行,发为皮水,亦名脾水。本型有水热壅滞和脾阳不足的不同,应分别治疗。
(1)水热壅滞
主症:全身浮肿,按之没指,皮色光亮,四肢苦重,小便难,烦热腹胀,心下痞。舌苔黄腻,脉亦浮。
治法:运脾行水。轻者五皮饮,重者疏凿饮子。方药:
1)五皮饮
陈皮10g,茯苓皮15g,生姜皮10g,桑白皮10g,大腹皮10g。
2)疏凿饮子
商陆30g,木通6g,泽泻10g,赤小豆15g,茯苓皮15g,花椒目10g,槟榔10g,羌活10g,秦艽10g,生姜10g,大腹皮10g。
(2)脾阳不足
主症:面肿,眼睑浮肿,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闷腹胀,食少便溏,小便短少。面色萎黄,神倦,四肢欠温。舌淡苔白,脉沉缓。治法:温脾行水。
方药:实脾饮。
人参10g,茯苓15g,白术10g,木香6g,木瓜10g,附片15g(久煎),大腹皮10g,厚朴15g,草果仁6g,炮姜10g,甘草3g。
《中医内科学》水肿病
中医内科——水肿
4
(二)分类及证候表现
《灵枢· 水胀》 对其症状作了详细的描述 , 如“水 始起也,目窠上微肿, 如新卧起之状, 时咳,其颈脉动 ,阴股间寒, 足腔肿, 腹乃大, 其水已成矣。 以手按 其腹, 随手而起, 如裹水之状, 此其候也” 《金匮要略· 水气病脉证并治》描述风水脉证 :“寸 口脉沉滑者,中有水气,面目肿大有热,名曰风水。” 宋代严用和将水肿分为阴水、阳水两大类。 区 分了虚实两类不同性质的水肿 , 为其后水肿病的临 床辨证奠定了基础
中医内科——水肿
8
急慢性肾炎综合症 肾病综合症 急慢性肾功能衰竭 继发性肾病
讨论范围
表现以头 面、眼睑、 四肢、腹 背、甚至 全身浮肿。
肾性水肿 心性水肿 肝性水肿 营养不良性水肿 功能性水肿 内分泌失调性水肿
中医内科——水肿
9
【病因病机】
(一)病因 1.风邪袭表:挟寒、热 2.疮毒内犯:肌肤患痈疡疮毒 3.外感湿邪:久居湿地、冒雨涉水 4.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嗜食辛辣或营养不良 5.禀赋不足 先天不足或劳倦、纵欲、生育 久病劳倦 过多,久病产后。
中医内科——水肿
21
二、治疗原则
• 基本原则: 发汗、利尿、泻下逐水
• 具体应用视阴阳虚实不同而异: 阳水以祛邪为主, 发汗、利水或攻逐, 同时 配合清热解毒、理气化湿等法; 阴水以扶正为主, 健脾温肾, 同时配以利水 、养阴、活血、祛瘀等法。 对于虚实夹杂者, 则当兼顾, 或先攻后补, 或攻补兼施。
中医治疗水肿总结
【定义】
水肿是因感受外邪、饮食失调或劳倦内伤,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使气化不利,津液输布失常,出现体内水液潴留,泛溢于肌肤,引起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等局部甚至全身浮肿为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历史沿革】
早在《内经》己有“水”、“风水”、“水胀”、“石水”等名称,并对水肿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和治则等,做了简要的论述。如《索问•水热穴论篇》论水肿的成因,曾说:“勇而劳甚则肾汗出,肾汗出逢于风,内不得入于脏腑,外不得越于皮肤,客于玄府,行于皮里,传为肘肿,本之于肾,名日风水《素问•水热穴论篇》对水肿的病机,做了明确的论述,云:“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灵枢•水胀》则对水肿的临床表现,做了具体的描述,说:“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矣。以手按其腹,随手而起,如裹水之状,此其候也。”关于水肿的治疗,《素问•汤液醪醴论篇》提出了“去苑陈……开鬼门,洁净府”的基本治则。
《内经》对于水肿的论述,一直为后世学者所宗。自《内经》以后,对水肿的理论和治疗,历代都有补充和发展。
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治》中,比较详细地论述了“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里水”、“黄汗”、“心水”、“肝水”、“肺水”、“脾水”、“肾水”等11类水肿的临床表现;论述了发汗、利尿的证治要点:“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并拟定了越婢汤、越婢加术汤、防己黄黄汤、防己茯苓汤、甘草麻黄汤等治疗水肿的有效方剂。
中医内科学——水肿
中医内科学—肾系病症:水肿
【定义】
水肿是体内水液滞留,泛滥肌肤,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表现的一类病证。严重的还可能伴有胸水、腹水等。西医学中的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等均属本病范畴,可参照本节论治。
【病因病机】
水肿的病因有风邪袭表、疮毒内犯、外感水湿、饮食不节及禀赋不足、久病劳倦;形成本病的机理为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三焦气化不利。
【病位】
病位在肺、脾、肾,而关键在肾。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1.水肿先从眼睑或下肢开始,继及四肢全身。轻者仅眼睑或足胫浮肿;重者全身皆肿,甚则腹大胀满,气喘不能平卧。
2.尿闭或尿少,恶心呕吐,口有秽味,鼻衄牙宣,头痛,抽搐,神昏谵语等危象。
3.可有乳蛾、心悸、疮毒、紫癜以及久病体虚病史。
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总量、抗核抗体、肝肾功能、血浆蛋白、心电图、肝肾B超等有助于水肿的诊断。
(二)鉴别诊断
鼓胀、饮证水肿主要影响肺、脾、肾而致水气通调失职,水泛肌肤,四肢皮色不变,发病时头面或下肢先肿,甚者全身浮肿,可有喘息但先肿后喘,多伴有尿量减少。鼓胀主要影响肝、脾、肾,脾虚木贼,湿热相乘,水聚腹腔,单腹肿胀,青筋暴露;病重时或兼下肢肿,或先积聚后成鼓胀,有时小便减少。饮证由水气射肺所致,病位在肺,水凌胸肺,久咳喘逆后面目浮肿,其形如肿,实不是肿;严重时可见身肿,先喘,久喘才成肿胀,小便初正常,后偶有不适。
【辨证论治】
(一)阳水
1.风水相搏
临床表现:眼睑浮肿,继则四肢及全身皆肿,来势迅速。可兼恶寒,发热,肢节酸楚,小便不利等症。偏于风热者,伴咽喉红肿疼痛;舌质红,脉浮滑数。偏于风寒者,兼恶寒,咳喘;
水肿课件ppt中医
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当肾脏功能受损时,水分和毒素不能及时排出体 外,导致体内水分潴留,引起水肿。同时,肾脏疾病还可能伴随蛋白尿、高血 压等症状。
水肿与心脏疾病
总结词
心源性水肿是由于心脏功能障碍导致的体循环淤血,水分和钠盐潴留在组织间隙 ,表现为水肿。
详细描述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源,当心脏功能受损时,血液循环受阻,静脉回流受阻, 导致体循环淤血。心源性水肿通常从下肢开始,逐渐向上发展至全身,同时可能 伴有心悸、气短等症状。
日常保健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可能导 致水肿的疾病。
注意保暖
避免长时间处于低温环境中,注意保暖,特 别是下肢的保暖。
泡脚按摩
晚上用温水泡脚,并进行适当的足部按摩, 促进血液循环。
保持良好坐姿和站姿
正确的坐姿和站姿可以减轻下肢压力,预防 水肿。
注意事项
注意水肿的伴随症状
如出现水肿并伴随其他症状,如高血压、蛋白尿等,应及时就医。
饮食不节
过食生冷、油腻食物等损伤脾 胃,导致水湿运化不利而产生 水肿。
久病体虚
慢性疾病或长期患病导致脏腑 功能衰退,水液代谢紊乱而产
生水肿。
02 中医治疗水肿的方法
药物治疗
利水渗湿药
行气活血药
通过利尿作用,促进体内水分的排出,减 轻水肿症状。常用的利水渗湿药有茯苓、 泽泻、薏苡仁等。
《中医内科学水肿》PPT课件
水
肿
•
•
XX中医学院
• 定义
• 〔一〕定义:
• 因感受外邪、饮食失调或劳倦过度,
使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合、膀胱 气化不利,导致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 表现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 身浮肿为特征的一类疾病.别名 水胀.
• 〔二〕范围:
•
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充血性
心衰;肝硬化;内分泌性水肿;贫血,营
: 伴随症状 身重、困倦、纳呆、胸闷 脘腹满闷,神倦乏力,肢冷
便溏,皮色萎黄
舌脉
病程 治则 方药
苔白腻,脉沉缓
短 通阳化湿利水 胃苓汤合五皮饮
舌淡 苔白滑 脉沉缓
长 健脾温阳利水
实脾饮
善后调理
• 〔一〕起居: • 1、调摄寒温,避免外邪 • 2、戒房劳,勿过劳 • 3、戒怒,调摄情志
• 〔二〕饮食: • 1、忌盐,"切须忌盐",肿退亦应低盐 • 2、戒生冷,肥腻之品 • 3、戒酒
无所事,随表里寒热上下,因其势而利导之,故宜汗、 宜下、宜渗、宜清、宜燥,宜温,六者之中,变化莫拘".
• 〔7〕、近代:辨证论治 • 扶正〔健脾,温肾,益气养阴〕 • 攻邪〔清热利湿,活血利水〕.
风邪袭表 疮毒内归 感受水湿 饮食不节 劳倦体虚
二、病因病理
肺失通调
风水泛滥
水肿中医临床路径
水肿(淋巴水肿)的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西医诊断为淋巴水肿的住院患者
一、水肿的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水肿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下肢淋巴水肿(ICD-10编码:)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定《中医外科常见病诊疗指南(2012)》进行诊断。
(1)临床表现:初期患肢或患处呈凹陷性水肿,抬高局部可减轻肿胀。经过一段时间,水肿逐渐变成非凹陷性,且皮肤变厚、毛孔增大、角化粗糙。病久者肢体明显增粗或阴囊肿大,可妨碍运动功能。有的淋巴水肿可并发感染,表现近似丹毒或蜂窝织炎,有局部红肿、疼痛、皮温和(或)体温升高。。
(2)CT与MRI检查:淋巴水肿的皮下组织,呈粗糙的蜂窝样改变,尚有可能发现与淋巴水肿相关的其他病变。
参照《外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 主要临床表现:①水肿,自肢体远端向近端扩展的慢性进展行无痛性浮肿,可累及生殖器及内脏。②皮肤改变,色泽微红,皮温略高;皮肤日益增厚,苔藓状或枯皮样变;疣状增生;后期呈“象皮腿”。③继发感染,多数为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蜂窝织炎或淋巴管炎,出现局部红肿热痛及全身感染症状④。溃疡,轻微皮肤损伤后出现难以愈合的溃疡。⑤恶变。少数病例可恶变成淋巴管肉瘤。
2. CT与MRI检查:淋巴水肿的皮下组织,呈粗糙的蜂窝样改变,尚有可能发现与淋巴水肿相关的其他病变。
2.疾病分期
(1)Ⅰ期:呈凹陷性浮肿,抬高肢体可大部分或完全缓急,无明显皮肤改变。
(2)Ⅱ期:肺凹陷性浮肿,抬高肢体不能缓解,皮肤明显纤维化。
水肿中医名词解释
水肿中医名词解释
水肿是指体内的液体(水)积聚在皮肤和组织中,导致相关部位增大、松软和有弹性的现象。中医称之为“水肿”。水肿是因体内的气血运行不畅或水湿潴留所引起的体液滞留而产生的。水肿通常可以通过中药治疗、针灸和推拿等中医疗法进行治疗。
《中医内科学水肿》课件
2 草药疗法
使用中药来祛湿、活血和调理气机。
3 膏方疗法
4 推拿疗法
经典的中药外用膏方可以缓解水肿和促进血液循 环。
通过按摩和手法刺激,促进淋巴液排出和气血循 环。
水肿的预防和康复
1
预防方法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不动。
2
康复方法
配合中医治疗,积极参与锻炼和物理治疗。
体格检查
2
医生会通过触诊和听诊等方法来确定水肿的
程度和位置。
3
诊断方法
源自文库
诊断水肿通常包括病史询问、血液检查和影 像学检查等。
中医对水肿的认识和治疗原则
中医认识 治疗原则
中医认为水肿是体内湿气停滞和气血运行不畅引起 的。
中医治疗水肿的原则是祛湿、活血、通络,调理气 机平衡。
中医内科学水肿的治疗方法
1 针灸疗法
水肿的分类
水肿可分为全身性水肿和局部性水肿两种类型。
水肿的病因和机制
心脏问题
心脏疾病可以导致水肿,因为心脏 无法有效泵血。
肾脏问题
肾脏疾病会导致体液潴留,引起水 肿。
淋巴系统问题
淋巴系统的问题可能导致淋巴液排 出不畅,引起局部性水肿。
水肿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1
临床表现
水肿可导致肿胀、压痛、皮肤发亮等症状。
中医内科学水肿(案例教学法)
●处方:桑白皮15g ,大腹皮15g ,茯苓皮30g ,浮萍10g ,槟 榔15g ,陈皮10g ,广木香10g ,苍、白术各30g ,桂枝10g , 乌药10g ,白头翁15g ,桑寄生30g。10剂,病愈。
●1.辨阴水和阳水 从病程、起病上下部位、肿胀特点、伴随症状 进行辨别。但阴水与阳水可互相转化。阳水久延可转为阴水;阴 水重感外邪而发为阳水。
●2.辨外感和内伤 根据有无外感病史、发热恶寒、既往病史、体 力、病程、舌脉之象进行辨别。外感日久不愈,可转为内伤;内 伤正气不足,又易招致外感。
【治则治法】
●(3)重视脾胃虚弱病机:《诸病源候论 水肿候》重视脾胃虚弱 的作用:“肾者主水,脾胃俱主土,土性克水,脾与胃合,相为 表里,胃为水谷之海,今胃虚不能传化水气,使水气渗溢经络, 浸渍腑脏……故水气溢于皮肤而令肿也。”
●(4)水肿阴阳分类:《丹溪心法 水肿》将本病分为阴水、阳水 两大类,指出“若遍身肿,烦渴,小便赤涩,大便闭,此属阳 水”;“若遍身肿,不烦渴,大便溏,小便少,不赤涩,此属阴 水”。
【案例分解】
1.案例一 风水泛滥证
●(1)案例导入:张某,男,24岁。因感冒4天突发性全身浮肿1 周,于1998年10月15日收住院。病初面肿,后及全身。刻见: 眼睑颜面肿甚,目不能开,腹壁硬肿,压之不陷,阴囊肿亮,伴 恶寒无汗,腰痛,小便少。苔白滑,脉浮紧稍滑。尿化验:蛋白 (+++) ,红细胞(+++) ,白细胞(+) ,颗粒管型(++)。 西医诊断:急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辨证为风水相搏,肺失通调证。
中医详论“水肿”
中医详论“水肿”
中医详论“水肿”
水肿是指因感受外邪,饮食失调,或劳倦过度等,使肺失宣降通调,脾失健运,肾失开合,膀胱气化失常,导致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临床特征的一类病证。·
本病证发病率较高,中医药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
本病在《内经》中称为“水”,并根据不同症状分为风水、石水、涌水。《灵枢,水胀》篇对其症状作了详细的描述,如“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矣。以手按其腹,随手而起,如裹水之状,此其候也。”至其发病原因,《素问·水热穴论篇》指出:“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素问·至真要大论篇》又指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可见在《内经》时代,对水肿病已有了较明确的认识。《金匮要略》称本病为“水气”,按病因、病证分为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黄汗五类。又根据五脏证候分为心水、肺水、肝水、脾水、肾水。至元代《丹溪心法·水肿》才将水肿分为阴水和阳水两大类,指出:“若遍身肿,烦渴,小便赤涩,大便闭,此属阳水;“若遍身肿,不烦渴,大便溏,小便少,不涩赤,此属阴水”。这一分类方法至今对指导临床辨证仍有重要意义。明代《医学入门·杂病分类·水肿》提出疮痍可以引起水肿,并记载了“脓疮搽药,愈后发肿”的现象,清代《证治汇补·水肿》归纳总结了前贤关于水肿的治法,认为治水肿之大法,“宜调中健脾,脾气实,自能升降运行,则水湿自除,此治其本也。”同时又列举了水肿的分治六法:·治分阴阳、治分汗渗、湿热宜清、寒湿宜温、阴虚宜补、邪实当攻。分别为完善水肿的病因学说和辨证论治作出了各自的贡献。
水肿的中医辨证论治
《丹溪心法‘水肿》分阳水、阴水。“若遍身肿, 烦渴,小便赤涩,大便闭,此属阳水。”“若遍 身肿,不烦渴,大便溏,小便少,不赤涩,此属 阴水”。 《素问· 至真要大论》又指出:“诸湿肿满,皆 属于脾”
二、历史源流
《素问》指出:“平治于权衡,去宛陈莝… … …开 鬼门,洁净府”是治疗原则。
《景岳全书· 肿胀》篇指出: “凡水肿等 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
“开鬼门”、“洁净腑”、“去宛陈
莝”。
上半身肿甚——发汗,
下半身肿甚——利尿。
合并瘀血的——活血祛瘀。 阳水——祛邪:发汗、利尿、攻逐。
2.治水十法
(1)利尿法; (2)发汗法; (3)逐水法; (4)燥湿法; (5)清热利水法; (6)疏肝理气法; (7)活血祛瘀法; (8)健脾益气法; (9)温阳利水法; (10)育阴利水法。
(三)湿毒浸淫,疮毒内犯 • 肌肤疮疖肿毒,未能清解消透,疮毒内犯 肺脾,通调、运化失常,水湿泛滥成肿。
(四)饮食不节、劳倦过度 • 饮食不节或劳倦太过,损伤脾胃,脾气虚 亏、运化失司,水湿停聚成肿。
(五)劳欲太过,久病及肾 房事不节,房劳过度或久病伤肾,肾气亏 虚,不能化气行水,致使膀胱气化失常,水 液停聚成肿。
西医对应疾病参考: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慢 性肾炎急性发作 等属于风水泛滥证的。
(二)阳水--湿毒浸淫
中医关于“水肿”的证治分类
中医关于“水肿”的证治分类
一、阳水
(一)风水相搏
1.临床表现:眼睑浮肿,继则四肢及全身皆肿,来势迅速。可兼恶寒,发热,肢节酸楚,小便不利等症。偏于风热者,伴咽喉红肿疼痛,舌质红,脉浮滑数。偏于风寒者,兼恶寒,咳喘,舌苔薄白,脉浮滑或浮紧。
2.证机概要:风邪外犯,肺失通调,风遏水阻。
3.治法:疏风清热,宣肺行水。
4.代表方:越婵加术汤。
5.常用药:麻黄、杏仁、防风、浮萍疏风宣肺;白术、茯苓、车前子淡渗利水;石膏、桑白皮、黄芩清热宣肺。
若风热偏盛,加银花、连翘、桔梗、板蓝根、鲜芦根,或用银翘散加减;风寒偏盛,去石膏,加苏叶、荆芥、防风,或用荆防败毒散加减;夹有风湿,肢体关节疼痛,伸屈不利者,加羌活、独活、穿山龙,或用羌活胜湿汤加减;一身悉肿,胸闷腹满,小便不利,加猪苓、大腹皮行气利水。
(二)湿毒浸淫
1.临床表现:眼睑浮肿,延及全身,皮肤光亮,尿少色赤,身发疮痍,甚则溃烂,恶风发热,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滑数。
2.证机概要:疮毒内陷,肺脾失调,水湿内停。
3.治法:宣肺解毒,利湿消肿。
4.代表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前方宣肺利湿,后方清热解毒。
5.常用药:麻黄、杏仁、桑白皮、赤小豆肺利水;金银花、连翘、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清热解毒;丹参凉血活血。
若脓肿毒甚者,重用蒲公英、紫花地丁清热解毒;疮痍糜烂流水者,加土茯苓、萆薢、石韦、苦参利湿解毒;皮肤瘙痒者,加白鲜皮、地肤子、蝉蜕、白蒺藜祛风除湿止痒;疮疡色红肿痛或小便红赤者,加丹皮、赤芍、生地黄、泽兰等凉血化瘀;大便不通,加大黄、萃葶苈子通腑泄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肿
【定义】
水肿是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引起以头面、眼睑、四肢,甚至全身浮肿等为临床特征等的一类病证。
【病因病机】
本病有风邪袭表、疮毒内犯、外感水湿、饮食不节及禀赋不足、久病劳倦,形成本病的机理为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三焦气化不利。
【望、闻、切诊重点内容】
一、望诊重点:
水肿部位(头面部为主、下肢为主、单腹胀大等);
水肿程度(轻者仅眼睑或足胫浮肿,重者全身皆肿);
水肿处皮肤绷急光亮抑或皮肤松弛、晦暗少华;
是否有腹壁青筋暴露;
是否有乳蛾;
是否身有疮毒,甚则溃烂;
是否身有紫癜;
是否气喘不能平卧。
二、闻诊重点:
是否口有秽味,是否气喘明显。
三、切诊重点:
脉象之浮沉、濡缓、细涩等各种情况;
水肿按之凹陷即起抑或按之凹陷不易恢复。
四、病史采集基本项目,问诊重点
1、起病时间:包括本次发病时间和整个病程时间;
2、诱发因素:乳鹅、疖疮、饮食不当、劳累过度、长期纳差、长期腹泻等。
3、主症特点:
①水肿起始部位(从眼睑开始及至全身还是从下肢开始及至全身);
②水肿性质(按之凹陷不起还是按之即起);
③水肿的程度(水肿膝以下为轻度、水肿过膝为中度、伴有胸腹水为重度);
④水肿出现与伴发症状关系(感冒、腹痛腹泻、乳鹅或疖疮发病一、二周出现水肿还是发病三天后出现水肿,长期胸闷心悸或尿浊、尿血后出现水肿等);
4、加重/缓解的因素(如感受外邪、疮毒浸淫、饮食劳倦、房劳过度等);
5、症状演变(水肿部位、程度的变化,病变脏腑变化,虚实的演变等);
6、伴随症状(感冒、咽痛、腹痛腹泻、尿浊、尿血、胸闷心悸、消瘦、斑疹等);
7、诊疗经过:发病后何时何地诊断为什么病、什么证,是否治疗,给予什么法、什么方药治疗,结果如何,症状如何变化等;
8、刻下症状及中医十问。
9、过去史,过敏史,个人史,家族史等。
【以水肿为主要表现的常见疾病】
一、急慢性肾小球肾炎
本病多为β溶血性链球菌“致肾炎菌株”感染后所致。常在上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猩红热等链球菌感染后发生。
症状:突发的血尿、蛋白尿、高血压,部分病人表现为一过性氮质血症。患者病情轻重不一,轻者可无明显临床症状,仅表现为镜下血尿及血C3的规律性变化,重者表现为少尿型急性肾衰竭。
体征:75%以上患者会出现高血压,咽红,颜面浮肿或伴有上下肢水肿,严重者可伴腹水和全身水肿。出现心功能衰竭是可表现为颈静脉怒张、奔马律、呼吸困难和肺水肿。
辅助检查:尿检可见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蛋白尿。尿红细胞多为畸形红细胞;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可正常或升高,血沉在急性期常加快;肾小球滤过率在急性期可有所下降;咽拭子和细菌培养长提示A组链球菌感染;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滴度上升;疾病早期C3下降,8周内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
二、肾病综合症
症状: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高脂血症为主要临床特征。
体征:颜面浮肿或伴有上下肢水肿,严重者可伴腹水和全身水肿。
辅助检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3.5g/d;血浆白蛋白<30g/l;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可伴有低密度脂蛋白及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升高。
三、右心衰竭
症状: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等(消化道淤血相关症状);肾功能减退,白天尿少,夜尿增多(肾脏淤血引起);右上腹饱胀不适,肝区疼痛;呼吸困难。
体征:周围性发绀;心脏增大(右心室、右心房,合并左心衰时可出现全心扩大);胸水、腹水相关体征(患侧肺下界移动度减小,呼吸音减弱;移动性浊音阳性,液波震颤阳性等);肝颈静脉反流征;肝肿大,肝区压痛;全身性、对称性、凹陷性水肿;
辅助检查:心电图提示心房、心室肥大、心肌劳损等;V1ptf反应左心功能减退的指标;心超测量LVEF、LVESV等;X线可见不同程度心影增大。
四、门脉性肝硬化
病毒性肝炎、慢性酒精中毒、药物或工业毒物中毒等均可引起。
症状:食欲减退、乏力、腹胀、腹痛、腹泻、体重减轻、出血倾向、内分泌系统失调(男性性功能减退、乳房发育,女性闭经及不孕)。
体征:慢性病面容,面色黝黑,面部毛细血管扩张;蜘蛛痣、肝掌;(男性)乳房发育;胸、腹壁皮下静脉可显露或曲张,静脉上可闻及血管杂音;肝硬化中期可出现黄疸;晚期可出现胸腔积液、肝性腹腔积液、下肢水肿。
辅助检查:脾功能亢进时出现贫血,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肝细胞损伤引起黄疸时尿胆原增加;肝功能异常(胆红素升高、白蛋白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ALT、AST、γ-GT、ALP升高,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升高等);B超可见肝表面不光滑或凹凸不平,肝叶比例失调,肝实质回声不均匀增强,脾肿大、门静脉扩张和门腔侧支开放等。CT所见与B超类似;上消化道钡餐摄片:可见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征象,食管静脉曲张呈现出蚀状或蚯蚓状充盈缺损,胃底静脉曲张呈菊花样缺损。另外放射性核素显像、MRA都有门脉高压的评估意义。
五、内分泌失调(甲状腺功能减退)
症状:疲乏,行动迟缓,嗜睡,记忆力减退(低代谢症状),面容虚肿苍白,粗糙,少光泽,厚而凉,毛发干燥、稀疏,睫毛、眉毛、阴毛脱落。
体征:心动过缓、呼吸减慢、低温、血压降低;皮肤呈陈旧性象牙色;心音低弱,可有心脏扩大;四肢肌肉松弛;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辅助检查:甲状腺功能(T3T4下降TSH升高);心功能检查(心肌收缩力下降,射血分数减低,左室收缩时间间期延长;心电图提示低电压、窦性心动过缓、T波低平或倒置等);影像学检查可见异位甲状腺;TRH兴奋实验;病理检查。
附:甲状腺功能亢进部分患者可见小腿胫前1/3处粘液性水肿(对称性皮肤损害)。
六、营养不良(低蛋白)
症状:全身水肿,以下肢更为明显,头晕,乏力,皮肤干燥,头发脆,易折断。
体征:贫血面容,肝肿大,可伴有胸水、腹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