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科学实验教学登记表
教科版——小学科学实验一览表1-6年级(全)
![教科版——小学科学实验一览表1-6年级(全)](https://img.taocdn.com/s3/m/8acfee170722192e4436f60c.png)
演示
选做
教材
页码
1
1.1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水槽、砖块、木块、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小刀、透明胶带等
√
2
2
1.2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水槽、带盖的空瓶、一套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一套相同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
√
5
3
1.3
观察橡皮泥的沉浮
橡皮泥、水槽、烧杯
√
7
4
1.4
哪艘船装载的货物多
√
15
8
1.7
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滴管、烧杯、干草、鱼缸里的水
√
17
9
2.1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烧杯、黄豆、沙子、筛网、长柄金属勺、蜡烛、火柴、盘子、白糖
√
28
10
2.3
米饭、淀粉和碘酒
米饭、碘酒、淀粉、蒸发皿、滴管、土豆、萝卜、西红柿、山药
√
30
11
2.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
62
21
3.8
观察摆钟齿轮操纵器
齿轮操纵器
√
64
22
4.1
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
乒乓球、手电筒
√
73
23
4.3
摆的特点
铁架台、摆、元地盘
√
77
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实验一览表
六年级下册
序号
章节
实验名称
主要器材
分组
演示
选做
教材页码
1
1.1
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放大镜
√
2
2
1.2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精品教案全册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精品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7df253b7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92.png)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精品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观察与发现事物的特征观察方法2. 动物与植物常见动植物的认识生物的基本需求3. 空气与水空气的性质水的形态与特性4. 声音与光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光的传播与反射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观察事物的基本方法,提高观察能力。
2. 使学生了解常见动植物的特点,认识生物的基本需求。
3. 让学生了解空气与水的性质,增强环保意识。
4. 培养学生对声音与光现象的好奇心,激发科学探究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观察方法的掌握与应用生物的基本需求的理解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认识常见动植物的特点理解空气与水的性质探究声音与光现象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展示:动植物标本、空气与水实验器材、声音与光实验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2. 学具:观察记录表动植物图片实验器材:空瓶、水、镜子、音叉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观察教室内的植物,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的特点。
2. 新课内容(20分钟):讲解观察方法,让学生运用方法观察事物。
认识常见动植物,了解生物的基本需求。
介绍空气与水的性质,进行实验演示。
探究声音与光现象,讲解相关原理。
3.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方法。
4. 随堂练习(10分钟):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强调重点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观察与发现:事物的特征观察方法2. 动物与植物:常见动植物的认识生物的基本需求3. 空气与水:空气的性质水的形态与特性4. 声音与光: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光的传播与反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事物,记录其特点。
画一幅动植物画,注明其基本需求。
收集关于空气与水的资料,了解其性质。
记录生活中关于声音与光的现象。
2. 答案:观察记录表动植物画空气与水资料声音与光现象描述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教学效果。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用具配备及使用建议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用具配备及使用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ebf8c84f69eae009581becf8.png)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用具配备及使用建议一、教具:“教学工具箱”1、单元对照表2、材料配备及使用说明(1)不锈钢筛子12个,适用于“混合”和“植物的一生”单元。
在混合单元,可以用来分离沙子和豆的混合物,分离面粉和粳米的混合物,分离土壤中的小石子、草根等杂物;在植物的一生单元,可以用来筛选凤仙花等种子;用20目、13目两种筛子,可以筛选不同粗细的沙子。
(2)小苏打1瓶,适用于混合单元。
在混合单元“混合身边的物质(二)”中用于探究小苏打与醋的混合活动。
(3)泻盐1瓶。
用于混合单元“另外一些物质的混合”活动。
(4)塑料匙2个。
一只用来取小苏打,一只用来取泻盐。
注意不要混用。
(5)滤纸。
用于混合单元分离墨水的渗析实验。
也可以用于液体与固体混合物的分离。
(6)榨汁器1个。
用于混合单元的榨澄汁等拓展性活动。
(7)透明塑料方盘。
是一组多单元适用的盘子:在混合单元,用来盛放固体混合物,与筛子一起完成分离混合物的活动;在植物的一生单元用来观察各种各样的种子;在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用来盛放课堂观察用的蚕宝宝等。
(8)透明硬塑杯。
是一组多单元使用的材料,1、2、3、4、6等单元都用到杯子。
在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当雌蚕蛾产卵的时候,用透明硬塑杯把雌蛾罩在纸上,既可以观察到蚕蛾怎么产卵,又可以保证蚕蛾的卵产在一定的范围内。
(9)塑料注射器(10毫升)。
用来完成空气单元“被压缩的空气”课题的活动。
也可以用于沉和浮单元,作为可改变体积的物体,观察沉浮的变化。
(10)塑料注射器(50毫升)。
这支较大的注射器同样用于“被压缩的空气”课题的活动。
主要供老师指导活动时演示用。
(11)平衡木条。
用于空气单元的称称空气的演示活动。
在木条两端挂上气球后,可以用粘胶带纸或橡皮泥的办法使两边的气球平衡。
(12)气球。
用于空气单元的称称空气的活动。
把称空气活动用过的气球保存起来,在冷与热单元需要用到好些气球皮。
(13)同体积小球12组。
红、绿、黄、紫4种颜色的球为1组,轻重各不相同。
(完整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目录(教科版)(1)
![(完整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目录(教科版)(1)](https://img.taocdn.com/s3/m/14feadf00b1c59eef9c7b463.png)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演示、分组实验项目
(备注,*号为选做实验)分组实验5个,演示实验3个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演示、分组实验项目
(备注,*号为选做实验)
分组实验6个,演示实验3个
(备注,*号为选做实验)分组实验6个,演示实验4个
(备注,*号为选做实验)分组实验6个,演示实验3个
(备注,*号为选做实验)分组实验6个,演示实验3个
(备注,*号为选做实验)分组实验6个,演示实验8个
(备注,*号为选做实验)分组实验7个,演示实验3个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演示、分组实验项目
(备注,*号为选做实验)分组实验6个,演示实验3个
教科版小学《科学》实验目录(试行稿)
呼图壁县小学科学研究会
2013年8月20日。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实验设计 凝结水蒸气,教科版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实验设计 凝结水蒸气,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064407d8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f6.png)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实验设计——凝结水蒸气,教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凝结现象,知道水蒸气在遇冷时会凝结成小水滴。
2. 培养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设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认识凝结现象,了解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的过程。
2.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凝结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认识凝结现象,知道水蒸气在遇冷时会凝结成小水滴。
2. 培养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设计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1.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凝结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热水、冷水、玻璃片、镜子、塑料瓶等。
2. 教学工具:PPT、教学视频等。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凝结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凝结现象。
2. 学生分享生活中遇到的凝结现象,教师总结。
二、探究水蒸气凝结现象(10分钟)1. 教师讲解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的过程,学生理解并记忆。
2.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观察凝结现象。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进行解答。
三、实验操作(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凝结现象。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四、分析实验结果(5分钟)1.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2. 学生总结凝结现象的特点,教师补充。
五、小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实验内容和观察到的现象。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教学延伸:1. 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或身边的凝结现象,并记录下来。
2. 学生可以尝试自己设计实验,探究其他物质的凝结现象。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凝结现象的知识,以及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是否得到提高。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实验计划)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实验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c0a8b4ca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e8.png)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实验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物质特性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
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5、对科学探究的认识不够,特别是制定计划的水平低。
6、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三.教材内容分析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
教学内容和三年级上册一样,也属于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内容,但在探究重点上却与上学期有着本持的区别,主要是让学生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变化的规律。
相对于整个的小学科学学习过程来说是一个质的变化。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主要是将一些值得学生观注的问题如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植物的各个器官与植物的生长和功能存在什么关系;它们对于植物本身有什么作用等以风仙花为例进行研究。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主要是以认识蚕的生命周期,进而认识其它动物的生命周期,和认识人的生命周期。
第1页共79页温度与水的变化主要是认识温度,学习使用温度计,观察研究水是如何从一种状态变化为另一种状态,研究水的三态之间的变化规律。
磁铁单元主要是整理对磁铁的认识;实验研究磁铁的性质,了解人们对磁铁的应用;学习制作指南针,加深对磁现象的认识。
本册教材具有以下特点:确定了每一单元的核心概念和具体概念,并围绕这些概念的建立组织教学活动,使活动的目的更加明确。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656077a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e9.png)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五章《植物的一生》:详细学习种子的结构、种子发芽过程、植物的生长与发育。
2. 第六章《动物的适应》:探讨动物如何适应生活环境,包括动物的运动、食物、防御等方面。
3. 第七章《天气与气候》:学习天气现象、天气预报、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4. 第八章《电与磁》:了解电与磁的基本概念、简单电路、磁铁的性质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植物生长过程、动物适应特点、天气与气候知识以及电与磁的基本原理。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思考、合作等能力,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关爱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适应性的具体表现、天气与气候的区分、电与磁现象的理解。
2. 教学重点:种子发芽实验、动物适应性的观察、天气预报的制作、简单电路的搭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种子、动物模型、天气符号卡片、磁铁、导线、电池等。
2. 学具:放大镜、观察盒、画图工具、实验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身边的植物、动物、天气现象,引出教学内容。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植物生长过程、动物适应性、天气与气候、电与磁现象等。
3.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进行种子发芽实验、观察动物适应性行为、制作天气预报、搭建简单电路等。
六、板书设计1. 植物的一生:种子结构、发芽过程、生长与发育。
2. 动物的适应:运动、食物、防御。
3. 天气与气候:天气现象、天气预报、气候类型。
4. 电与磁:电的基本概念、简单电路、磁铁性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植物,描述其生长过程。
(2)举例说明动物如何适应生活环境。
(3)制作一份天气预报,并解释其原理。
(4)利用导线、电池、磁铁制作一个简单电路。
2. 答案:(1)植物生长过程: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成熟植物。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科学实验教学登记表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科学实验教学登记表](https://img.taocdn.com/s3/m/ac10429ff7ec4afe05a1dfad.png)
6
每组人数
6~4人
实验名称
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器材
温度计、玻璃杯
实验情况
通过观察,发现温度下降说明物体的热量减少;温度上升,说明物体的热量增加
器材检查
良好
器材损失
处理意见
无
实验员
签名
学生代表
签名
备注
实验教学登记表
时间
17.4.10
班别
三(2)班
科任老师
演示实验/学生实验
学生实验
分组数
6
每组人数
6~4人
实验教学登记表
时间
17.2.20
班别
三(2)班
科任老师
演示实验/学生实验
学生实验
分组数
6
每组人数
6~4人
实验名称
种植我们的植物
实验器材
透明玻璃杯、纸巾、尺子、笔记夹
实验情况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发芽,再长根;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快
器材检查
良好
器材损失
处理意见
无
实验员
签名
学生代表
签名
备注
时间
17.3.13
班别
三(2)班
科任老师
演示实验/学生实验
学生实验
分组数
6
每组人数
6~4人
实验名称
观察蚕蛹
实验器材
纸盒、笔记夹、尺子
实验情况
通过观察,发现蚕吐丝了,丝把蚕严严的包裹起来。蚕茧是白色的。
器材检查
良好
器材损失
处理意见
无
实验员
签名
学生代表
签名
备注
实验教学登记表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教科版18.09)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教科版18.09)](https://img.taocdn.com/s3/m/63f1312b0740be1e640e9a1c.png)
验
程
观察到的现象: 1、我们观察了雪松。 2、树冠圆锥形。 3、树干是直的,用手摸感觉很粗糙。 4 、树皮灰褐色,裂成鳞片。
实 验 结 论 疑 问
树都生长在泥土里,都需要水、阳光,都有树干、树冠和树根。但树冠大小, 树干粗细不同,树皮摸起来有的光滑有的粗糙,结的果实不一样,叶片不一样。
树的形状为什么各不相同?
实
我的实验步骤: 1、将水倒入水槽中。 2、把木头、塑料、橡胶块、石头、泡沫块、铁块等物体放入水中,观 察沉浮状况。 3、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填写记录表。
验
过
程
观察到的现象: 1、石头、铁块会下沉。 2、木头、塑料、橡胶块、泡沫浮在水面。
实 验 结 论 疑 问
物体在水中游的沉(石头、铁块),有的浮(木头、塑料、橡胶块、泡 沫)。
三年级小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 校 时 间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班 级 实验者 观察蚂蚁 实验名称 了解蚂蚁的身体结构,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 面包、白糖、死掉的小昆虫、放大镜、蚂蚁。
我的猜测: 蚂蚁的身体分为三部分。 实
我的实验步骤: 1、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 2、观察蚂蚁的身体。 3、观察蚂蚁的运动和反应,蚂蚁爬行时会分泌一种“信息素”。
我的猜测: 纸巾会被水浸湿。 实 我的实验步骤: 1、在瓶子里装一些水,用橡皮泥将瓶口密封,将一根吸管插入水中,另一根 吸管不插入水里,然后用嘴往瓶子里吹气,观察并记录结果。 2、将一团纸巾放在一个被子的杯底,然后将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观察并记 验 录。
过
程
观察到的现象: 1、水从另一根吸管被挤出。 2、杯底的纸巾不会被水浸湿。
水没有颜色、食用油有颜色,水透明,食用油不透明。水流动快,食用油流动 实验 慢。水渗透性较弱,食用油渗透性强。 结论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用具配备及使用建议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用具配备及使用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ebf8c84f69eae009581becf8.png)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用具配备及使用建议一、教具:“教学工具箱”1、单元对照表2、材料配备及使用说明(1)不锈钢筛子12个,适用于“混合”和“植物的一生”单元。
在混合单元,可以用来分离沙子和豆的混合物,分离面粉和粳米的混合物,分离土壤中的小石子、草根等杂物;在植物的一生单元,可以用来筛选凤仙花等种子;用20目、13目两种筛子,可以筛选不同粗细的沙子。
(2)小苏打1瓶,适用于混合单元。
在混合单元“混合身边的物质(二)”中用于探究小苏打与醋的混合活动。
(3)泻盐1瓶。
用于混合单元“另外一些物质的混合”活动。
(4)塑料匙2个。
一只用来取小苏打,一只用来取泻盐。
注意不要混用。
(5)滤纸。
用于混合单元分离墨水的渗析实验。
也可以用于液体与固体混合物的分离。
(6)榨汁器1个。
用于混合单元的榨澄汁等拓展性活动。
(7)透明塑料方盘。
是一组多单元适用的盘子:在混合单元,用来盛放固体混合物,与筛子一起完成分离混合物的活动;在植物的一生单元用来观察各种各样的种子;在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用来盛放课堂观察用的蚕宝宝等。
(8)透明硬塑杯。
是一组多单元使用的材料,1、2、3、4、6等单元都用到杯子。
在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当雌蚕蛾产卵的时候,用透明硬塑杯把雌蛾罩在纸上,既可以观察到蚕蛾怎么产卵,又可以保证蚕蛾的卵产在一定的范围内。
(9)塑料注射器(10毫升)。
用来完成空气单元“被压缩的空气”课题的活动。
也可以用于沉和浮单元,作为可改变体积的物体,观察沉浮的变化。
(10)塑料注射器(50毫升)。
这支较大的注射器同样用于“被压缩的空气”课题的活动。
主要供老师指导活动时演示用。
(11)平衡木条。
用于空气单元的称称空气的演示活动。
在木条两端挂上气球后,可以用粘胶带纸或橡皮泥的办法使两边的气球平衡。
(12)气球。
用于空气单元的称称空气的活动。
把称空气活动用过的气球保存起来,在冷与热单元需要用到好些气球皮。
(13)同体积小球12组。
红、绿、黄、紫4种颜色的球为1组,轻重各不相同。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教学实录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18844ebc804d2b160a4ec095.png)
《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课堂实录一、设计理念“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和手脚,为学生准备了充足的教具和学具,并通过课前的实物导入、课中的录像介绍、课后的游戏探究等环节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科学探究中来,品味科学探究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了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的实验探究过程。
2.使学生了解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的主要方法。
3.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重点通过对几种物体在水中沉浮的探究,了解改变物体在水中沉浮的主要方法。
四、教具准备:小玻璃瓶、浮标、水槽、夹子、小石头、橡皮泥、泡沫塑料、塑料笔帽、小木片、吸管、钉子、滚珠、沙粒、铁丝、矿泉水瓶、抹布等。
五、教学过程:(实录)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模型,你们看它是什么?(出示潜水艇模型)生:潜水艇。
师:关于潜水艇的内容,你们知道哪些?生:我知道潜水艇上面有一个很厚的玻璃镜。
生:我知道潜水艇既能浮在水面,又能潜入水底,还能停留在水中。
生:我知道潜水艇是用来打仗的。
生:我还知道潜水艇中有一个能进水和排水的开关。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那么潜水艇为什么既能沉又能浮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这个问题,学习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板书课题)师:为了研究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来认识一位小客人,它是谁?(出示小玻璃瓶)生:小药瓶。
师:如果把它放入水中,它是沉还是浮?生:浮在水上。
生:沉入水底。
生:浮在水中。
师:放入水中试一试,(教师演示)师:怎么样?生:哇,浮在水面上。
师:你能使浮在水面上的小玻璃瓶沉下去吗?生:能。
师:现在给大家两分钟时间,各小组讨论一下,看一看哪一组想出的办法最多,并把它记在报告单上。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学设计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bd96dae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a2.png)
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材简析】本课是《物体的运动》单元第四课的内容。
本节课将聚焦到滑动、滚动、静止等运动情况。
为了研究滑动、滚动等运动状态必须得让物体运动起来,因此借助斜面使物体运动。
利用学生观察到不同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方式的不同和运动快慢的改变,成功引出后续对运动快慢的观察,也为最后一节课“过山车”的开展提供良好的设计基础。
本课先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不同斜面,引发学生对斜面共同点的思考,再引导学生进入“我们周围有许多斜面,物体在斜面上会怎样运动”这个问题的思考,继而带领学生进入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探究活动。
通过进行“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的探究活动,发现不同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是不同的,且与它的形状有一定的关系,同时引导学生对生活中更多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展开探究,激发学生浓烈的探究欲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将斜面坡度增大,观察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的变化,发现斜面越高,物体运动速度越快,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方式或许面临改变。
【学情分析】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能够简单判断出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意识到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
他们知晓了运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感受到了探究生活中各种物体运动方式的乐趣。
同时他们也可以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将物体的运动简单地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在日常的生活中,他们感受过滑滑梯、滑草、滑沙的快乐,体会过盘山公路的便捷,看到过卡车卸货的方式,因此对物体在斜面的运动是有一定感受的。
本课就是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模糊感受,转化为具体的实验探究活动,研究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物体的运动。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不同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知道不同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是不一样的。
通过对物体形状的观察,知道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与它的形状存在一定的关系。
科学思维:用比较的方法,区别出物体的各种不同形状和摆放方式,并对物体的运动方式进行预测。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表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表](https://img.taocdn.com/s3/m/cc359a7b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6d.png)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表科学实验列表1. 实验名称:水的沸点实验- 描述:了解水的沸点并观察水从液态到气态的变化过程- 所需材料:水、烧杯、热板、温度计- 实验步骤:1. 将水倒入烧杯中。
2. 将烧杯放置在热板上,开启热板并调整温度。
3. 使用温度计监测水的温度。
4. 当水开始沸腾时,记录下水的沸点温度。
- 结论:水的沸点为100摄氏度。
2. 实验名称:磁铁的吸引力实验- 描述:观察磁铁的吸引力和磁性物质的互作用- 所需材料:磁铁、铁钉、纸片、其他磁性物质- 实验步骤:1. 拿起磁铁并观察其吸引力。
2. 将磁铁靠近铁钉并观察二者之间的吸引力。
3. 尝试使用磁铁吸引其他磁性物质(如纸片)并观察结果。
- 结论:磁铁具有吸引铁质物体的特性,并且可以吸引其他磁性物质。
3. 实验名称:植物的生长实验- 描述:观察植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所需材料:种子、土壤、花盆、水- 实验步骤:1. 将土壤放入花盆中。
2. 在土壤中插入种子。
3. 给种子适量的水。
4. 将一部分花盆放在阳光下,另一部分放在阴暗处。
5. 观察并记录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 结论:植物在充足的阳光照射下生长更好。
科学知识点总结水的沸点- 水的沸点是指水从液态变为气态的温度。
- 在通常的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
磁铁的吸引力- 磁铁具有吸引铁质物体的能力。
- 磁铁的两极是北极和南极,北极和南极之间会产生吸引力。
植物的生长- 植物需要光线、水分和适量的营养物质才能生长。
- 充足的阳光照射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以上是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表和相关知识点总结。
希望能帮助到您!。
2020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2020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https://img.taocdn.com/s3/m/f4c075707cd184254a353550.png)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通过两年多的科学学习,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在进行观察、记录、实验、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也得到培养。
受年龄的限制,学生的思维依旧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
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
另外,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二、教材分析1.整体情况三年级下册教科书由“物体的运动”“动物的一生” 和“太阳、地球和月球”三个单元组成。
每个单元各有 8 个教学内容,共计 24 个教学内容。
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需 10 课时左右,预计一学期共需 30 课时。
本册的三个单元虽然属于不同的领域,但都强调学生建构科学模型。
例如,“物体的运动”单元引导学生建构机械运动中质点的模型,“动物的一生”单元引导学生建构动物生命周期的模型,“太阳、地球和月球”单元引导学生建构日地月的天体模型这些科学模型的建立,有利于学生用科学的观点系统地认识世界。
特别要注意的是,修订后的教科书采用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双螺旋协同发展的编写理念模型,表现为“大单元”的组织形式和“四个板块”的呈现方式。
其中大单元的组织形式,是为了体现科学概念的连贯性和综合性,挖掘科学探究中的思维和认知发展过程,将新课标中的每一个具体知识条目以最优的方式组织到一起。
而四个板块的呈现方式,是借鉴学习周期的策略,将探究活动的组织过程显性化,目的是让儿童亲身经历和体验问题解决的系列科学实践。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babb26ff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f9.png)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科学实验报告单班级实验名称观察植物的种子小组成员实验器材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实验目的观察各种植物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
实验原理不同植物的种子特点不同1、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实验过程2、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实验现象或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外形、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实验结果指导教师时间1科学实验报告单班级实验名称种植我们的植物小组成员1、饱满没受伤的种子2、玻璃杯实验器材3、纸巾4、土壤学习掌握播种技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适宜的实验,观察种子的实验目的萌发过程。
实验原理种植凤仙花种子并观察它的生长情况。
播种凤仙花的方法是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实验过程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研究的观察活动,要做好管理、观察和记实验现象或实验结果录等工作。
要随时观察记录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
指导教师时间2科学实验报告单班级实验名称研究根的作用小组成员实验器材带根的植物、试管、水、植物油实验目的激发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树立科学是讲求实证的意识。
实验原理种植凤仙花种子并观察它的生长情况。
1、(观察活动)观察植物根的生长2、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实验过程植物的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植物的根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物质。
实验现象或实验结果指导教师时间3科学实验报告单年级实验名称观察温度计小组成员体温计一支、气温计一支、水温计(刻度范围-20?——110?) 实验器材两支实验目的认识温度计,会正确读出温度计上的刻度实验原理液柱的热胀冷缩实验过程实验现象或实验结果评定等级(时指导教师间)4 年级三年级实验名称测量水的温度小组成员4杯不同冷热的水(自来水、温水、热水、热水瓶里刚倒出的烫水),实验器材4支水温计(刻度范围在-20?——110?)会根据不同的测量范围和使用需要选择不同的温度计和正确使用实验目的温度计实验原理测量物体温度时要根据不同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实验过程实验现象或实验结果评定等级(时指导教师间)科学实验报告单5科学实验报告单年级实验名称水结冰了小组成员观察用冰块及盛放冰块的浅盘,保温杯1只、冰块1杯、试管1支、实验器材8毫升纯净水(或自来水)、水温计1支。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1-22)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1-22)](https://img.taocdn.com/s3/m/a23f2e8d2af90242a895e5d7.png)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第一1.运动和位置【教材简析】《运动和位置》是三年级下册《物体的运动》单元的起始课。
为落实“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及“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两个科学概念,课文安排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是学生通过观察与讨论学会利用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是否发生了位置变化,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
第二个是借助方向盘和软尺,学习采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这样的方法来描述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聚焦板块通过观察一张小女孩喂鱼的图片,引出研究当我们站在地面观察物体时,怎样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
探索板块,学生先通过独立观察图片、进行判断并思考依据,再全班交流的方式,发现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的依据。
学生再通过借助方向盘、软尺等工具小组合作探究方式,会发现同时用方向和距离来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可以认识到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变了,是运动的;位置没变,是静止。
同时认识到需要同时用方向和距离来准确描述位置。
拓展板块,本活动是告知方向和距离,标画物体所在位置。
其实质也是在应用中进一步帮助学生认识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学情分析】对于运动,学生并不陌生,他们有着许多生活经验。
但是学生对于物体的运动还有一些不完善甚至错误的认识,例如他们往往无法判断自动上升的扶梯上的人是否在运动,其原因是缺少“参照物”的概念。
在本课中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与讨论学会利用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是否发生了位置变化来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
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会使用前后左右、东南西北、远近等描述物体所处位置和方向。
在本课中将借助方向盘和软尺来帮助学生采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这样的方法,对于物体某个时刻的位置进行描述。
学生通过活动能意识到方向和距离共同决定物体某个时刻的位置。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
2.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记录表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记录表](https://img.taocdn.com/s3/m/6fc851b2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3d.png)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记录表实验名称:利用饮料瓶制作水力车实验目的:通过制作水力车,了解水压力的作用及原理。
实验材料:1. 一个空的饮料瓶2. 一根塑料吸管3. 一根细长的针4. 一把剪刀5. 一些颜料和毛笔6. 一小块河边的泥土7. 一套塑料车轮实验步骤:1. 用剪刀将饮料瓶的底部剪掉,使其成为一个平底的圆筒状容器;2. 在饮料瓶的一侧上,用针在中间位置扎一个小孔,孔的大小要适中,太大了会流失水,太小了压力会不够;3. 将塑料吸管插入孔中,用胶水密封,确保吸管不会漏水;4. 在泥土中挖一个小坑,使制作好的饮料瓶吸水的一端可以直接放到小坑中;5. 用毛笔将水力车的外部装饰一下,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用颜料涂饰;6. 最后将塑料车轮装在饮料瓶的底部。
实验过程:1. 将制作好的水力车放到水中,确保吸管的一端浸入水中;2. 当吸管浸入水中后,用手按住饮料瓶上的吸管,然后放开,观察水力车的运动;3. 可以观察到水力车会因为水的压力而向前运动;实验结果:通过观察实验过程,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当吸管浸入水中封闭,然后放开吸管,水的压力会推动饮料瓶向前运动。
这就是水的压力作用的实例。
实验思考:在制作水力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水的压力是如何推动着水力车向前运动的。
这让我们对水的性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使我们对水力的应用有了更直观的体验。
也让我们对科学实验有了更大的兴趣,希望以后能进行更多的科学实验来探究更多有趣的科学现象。
教师评价:这个实验通过简单的材料和步骤,让学生们对水的压力和水力原理有了直观的体验和了解。
通过动手制作水力车的过程,也锻炼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希望学生们在未来的学习中能够更加热爱科学,勇于探索未知。
3. 实验总结:通过这次利用饮料瓶制作水力车的实验,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了水的压力对物体的推动作用。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简单的材料和步骤,制作出了一个可以利用水力推动的小车,让我们对科学的原理有了直观的体验。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1—4课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1—4课](https://img.taocdn.com/s3/m/12b2f8451eb91a37f0115c1f.png)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1.温度和温度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
2、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注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过程与方法:1、观察和研究作为测量工具的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
2、识读温度计刻度上的数字,并把刻度上的数字与更热或更冷的温度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测量工具使用规定的意义,并愿意遵守这些规定。
教学重点:摄氏温度的读与写。
教学难点:识读零下温度。
教学准备:小烧杯4支,为每组准备体温计1支,热水等。
教学过程:一、比较水的温度1、引入:同学们,在生活中用手触摸过冷水和热水吗?有什么感觉?2、出示冷热不同的两杯水,请学生用手触摸感知一下,哪一杯温度高,哪一杯温度低,回答后指导:温度是感知物体的冷热程度的。
板书:温度讲述:温度的单位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我们可以通过皮肤等触觉器官感知、比较物体的冷热情况。
3、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实验,有四杯水(1号杯内装的是凉水,2号、3号杯内装的是温水,4号杯内装的是热水)。
老师请两位同学来完成下列活动:先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1号杯和4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然后马上将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2号杯和3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
4、汇报。
(预设:4号杯的水热,1号杯的水冷;3号杯的水比2号杯的水冷。
)5、我们再来一次,这次的要求是先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2号杯和3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然后马上将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1号杯和4号杯,比较他们的冷热。
(预设:2号和3号杯的水温度差不多,1号杯的水冷,4号杯的水热)6、同样的四杯水,由于实验顺序不同,手指获得的感觉是不同的,那有什么办法可以准确地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呢?板书:温度计7、认识各种各样的温度计二、观察温度计1、出示温度计并用多媒体展示问题:(1)这支温度计的单位什么;(2)每一大格是多少,每一小格是多少;(3)最高温度是多少,最低温度多少;(4)除此之外,你还有什么新发现?我们要正确使用温度计,首先必须要认识这个温度计,了解它有哪几个部分组成?2、分发温度计,提示:观察时注意温度计要小心拿放,谨防破裂。
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3—6年级实验目录(2020年整理).pptx
![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3—6年级实验目录(2020年整理).pptx](https://img.taocdn.com/s3/m/85e2a4c33b3567ec112d8a42.png)
4-2
4-3
实验内容
所需仪器
观察植物的种子 播种
玉米、花生、凤仙花、红豆、绿豆、芝 麻、蚕豆、小麦等植物的种子、放大镜 花盆、土壤、铲子等种花工具、透明塑 料杯、餐巾纸、凤仙花的种子、蚕豆种 子
植物根的生长
透明杯中不同位置放置的种子
研究根的作用
试管、带根的小植株、植物油
分组*
6
2-1
过滤食盐、沙、面粉的混合物
漏斗、烧杯、铁架台、搅拌棒
演示*
7
2-2 高锰酸钾的溶解
玻璃杯、搅拌棒Βιβλιοθήκη 高锰酸钾、药匙、食盐、面粉、沙
分组*
玻璃杯、水、胶水、洗发液、搅拌棒、小
8
2-3 胶水和洗发液是怎样溶解的 匙
分组
醋、酒精和食用油是怎样溶解
9
2-3 的
试管、醋、酒精、食用油、试管架
分组
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
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温度计
分组*
2
1-3
气温的测量
温度计
分组*
3
1-4
制作风向标
吸管、硬纸板、铅笔、大头针、透明胶带、剪刀、 分组*
本单元中要记录天气日历、画日期气温柱状图、气温统计表、云和风的统计
每人
4
2-1
食盐在水中溶解了
玻璃杯、水、食盐、沙、搅拌棒
分组*
5
2-1
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玻璃杯、水、面粉、搅拌棒
备注
分组
演示和分组
演示* 演示* 演示* 分组
分组 分组 分组 分组 分组
演示 分组* 分组* 分组* 演示* 演示* 分组* 分组 演示 演示 演示或分组 演示 演示 分组*
新教科版(2020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分组实验报告单(原创、全册)
![新教科版(2020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分组实验报告单(原创、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ec575ad716fc700aba68fc47.png)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2020版原创、全册)
必做实验目录: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磁铁、小钢珠、别针(若干)
实验情况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器材检查
良好
器材损失
处理意见
无
实验员
签名
学生代表
签名
备注
实验教学登记表
时间
17.5.8
班别
三(2)班
科任老师
演示实验/学生实验
学生实验
分组数
6
每组人数
6~4人
实验名称
磁极的相互作用
实验器材
磁铁
实验情况
时间
17.3.13
班别
三(2)班
科任老师
演示实验/学生实验
学生实验
分组数
6
每组人数
6~4人
实验名称
观察蚕蛹
实验器材
纸盒、笔记夹、尺子
实验情况
通过观察,发现蚕吐丝了,丝把蚕严严的包裹起来。蚕茧是白色的。
器材检查
良好
器材损失
处理意见
无
实验员
签名
学生代表
签名
备注
实验教学登记表
时间
17.3.20
班别
三(2)班
实验情况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磁铁与其他磁铁吸在一起,磁力会变大,把两个相互排斥的两个磁铁结合在一起,磁力会变小。
器材检查
良好
器材损失
处理意见
无
实验员
签名
学生代表
签名
备注
实验教学登记表
时间
17.5.22
班别
三(2)班
科任老师
演示实验/学生实验
学生实验
分组数
6
每组人数
6~4人
实验名称
观察指南针
实验器材
指南针
实验情况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指南针由天池、内盘、外盘组成。我们还学会了指南针定方向的方法。
器材检查
良好
器材损失
处理意见
无
实验员
签名
学生代表
签名
备注
实验教学登记表
时间
17.6.5
班别
三(2)班
科任老师
演示实验/学生实验
学生实验
分组数
6
每组人数
6~4人
实验名称
做一个指南针
实验器材
钢针、铁钉、磁铁、玻璃皿、
实验教学登记表
时间
17.2.27
班别
三(2)班
科任老师
演示实验/学生实验
学生实验
分组数
6
每组人数
6~4人
实验名称
研究根的作用
实验器材
试管、马克笔、笔记夹
实验情况
通过观察,发现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分。
器材检查
良好
器材损失
处理意见
无
实验员
签名
学生代表
签名
备注
实验教学登记表
6
每组人数
6~4人
实验名称
观察磁铁
实验器材
磁铁
实验情况
通过观察,发现磁铁能够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磁铁隔着一
无
实验员
签名
学生代表
签名
备注
实验教学登记表
时间
17.4.24
班别
三(2)班
科任老师
演示实验/学生实验
学生实验
分组数
6
每组人数
6~4人
实验名称
磁铁的两极
科任老师
演示实验/学生实验
学生实验
分组数
6
每组人数
6~4人
实验名称
观察温度计
实验器材
温度计、玻璃杯
实验情况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及玻璃泡上连着的细的玻璃管。
器材检查
良好
器材损失
处理意见
无
实验员
签名
学生代表
签名
备注
实验教学登记表
时间
17.4.3
班别
三(2)班
科任老师
演示实验/学生实验
学生实验
实验教学登记表
时间
17.2.20
班别
三(2)班
科任老师
演示实验/学生实验
学生实验
分组数
6
每组人数
6~4人
实验名称
种植我们的植物
实验器材
透明玻璃杯、纸巾、尺子、笔记夹
实验情况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发芽,再长根;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快
器材检查
良好
器材损失
处理意见
无
实验员
签名
学生代表
签名
备注
实验名称
观察水和水蒸气
实验器材
勺子、蜡烛、
实验情况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水加热会变成水蒸气,跑入空气中。河流和大海的水一直在蒸发,因而空气中充满了看不见的水蒸气。
器材检查
良好
器材损失
处理意见
无
实验员
签名
学生代表
签名
备注
实验教学登记表
时间
17.4.17
班别
三(2)班
科任老师
演示实验/学生实验
学生实验
分组数
良好
器材损失
处理意见
无
实验员
签名
学生代表
签名
备注
时间
17.3.6
班别
三(2)班
科任老师
演示实验/学生实验
学生实验
分组数
6
每组人数
6~4人
实验名称
观察蚕的生长变化
实验器材
纸盒、笔记夹、尺子
实验情况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蚕是生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蚕一生要蛻好几次皮。
器材检查
良好
器材损失
处理意见
无
实验员
签名
学生代表
签名
备注
实验教学登记表
分组数
6
每组人数
6~4人
实验名称
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器材
温度计、玻璃杯
实验情况
通过观察,发现温度下降说明物体的热量减少;温度上升,说明物体的热量增加
器材检查
良好
器材损失
处理意见
无
实验员
签名
学生代表
签名
备注
实验教学登记表
时间
17.4.10
班别
三(2)班
科任老师
演示实验/学生实验
学生实验
分组数
6
每组人数
6~4人
实验情况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铁钉、钢针被磁铁接触或摩擦后,有时会具有磁性,还发现同样用磁石摩擦,钢针比铁钉、铁片具有的磁性强一些。
器材检查
良好
器材损失
处理意见
无
实验员
签名
学生代表
签名
备注
实验教学登记表
时间
班别
三(2)班
科任老师
演示实验/学生实验
学生实验
分组数
6
每组人数
6~4人
实验名称
实验器材
实验情况
器材检查
通过观察,发现磁铁的北极指北,南极指南。两个相同的磁极叫同极,不同的磁极叫异极。
器材检查
良好
器材损失
处理意见
无
实验员
签名
学生代表
签名
备注
实验教学登记表
时间
17.5.15
班别
三(2)班
科任老师
演示实验/学生实验
学生实验
分组数
6
每组人数
6~4人
实验名称
测量磁力大小
实验器材
磁铁、玻璃杯、木条、别针(若干)、笔记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