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概述腹前外侧壁
局部解剖学-腹部
浅筋膜的脂
肪层和膜性层之 间有浅血管、淋
巴管和皮神经。
浅动脉:
腹前壁下半
部有二条起自
股动脉的浅动 脉,较粗大:
腹壁浅动脉
旋髂浅动脉
由于行于浅筋膜的浅、深二层 之间的浅动脉与同名静脉伴行,故 临床上常在腹下部切取带蒂或游离 皮瓣。
浅静脉:
腹前壁的
浅静脉较丰
富,彼此吻 合成网。
脐以上的浅静
和腹横肌腱膜
愈合而成。
腹直肌 鞘后层
腹直肌鞘前
层包被整个腹
直肌。
腹直肌鞘 前层
腹直肌鞘后
层在脐下4~5cm
处缺如,而形成
一凸向上方的弓 形线称弓状线。
弓状线
弓状线以
下,三层阔肌
的腱膜全部转
到腹直肌的前 面构成腹直肌
鞘前层。
弓状线以
下的腹直肌 后面直接与 腹横筋膜相 贴。
半月线:
腹直肌鞘的前、 后二层在腹直肌 的外侧缘互相融 合构成一半月形
降部的毗邻:
前方: 横结肠及其系膜 后方: 右肾门及右输尿
管起始部
内侧: 胰头 胆总管 外侧: 结肠右曲
(3)十二指肠水平部
横跨第3腰椎,长约10cm 。
水平部的毗邻:
上方: 胰头 后方:右输尿管
腹主动脉
下腔静脉 前方: 肠系膜根 肠系膜上A、V
腹前外侧壁1
神经:腹前外侧壁深层的神经
有:下5对肋间N、肋下N、髂腹 下N 、髂腹股沟N。 (一)下5对肋间N(7-11) 及肋下N 于腹横肌和腹内斜肌之间走向前 下,至腹直肌外侧缘附近进入腹直 肌鞘。其感觉纤维再穿肌及鞘前壁 浅出、称前皮支,分布于中线两侧 浅层结构。侧皮支沿腋前线自神经 本干分出,穿出浅层后分布于相应 皮肤。
⑵ 起自耻骨联合和耻骨嵴, 肌束向上,止于胸骨剑突和第 5-7肋软骨的前面。 ⑶肌的全长被3~4条横向的 腱划分成多个肌腹,与腹直肌 鞘前层紧密结合,结合处常含 有血管,但与鞘后壁易于分离。 通常脐平面和剑突平面各一条, 两者之间另有一条。
腹直肌鞘
⑴ 分前、后两层: 前层:腹外斜肌腱膜与腹内斜肌 腱膜前层愈合而成。 后层:腹内斜肌腱膜后层与腹横 肌腱膜愈合而成。
二、腹前外侧壁的血管、神经和淋巴 (一)浅血管:浅A、V走行于浅筋膜内或者浅筋膜两层之间
⒈浅静脉:浅V虽小,但数量多,彼此吻合成网,尤以脐区更为明 显,具有临床意义。
向上经胸壁浅V 腋V SVC 互相沟通 脐 向下经腹壁浅V 大隐V IVC 周 胸腹壁V,始于腹股沟区,向上 腋V,也沟通了上下腔VS V 向深部 腹壁上V SVC 丛 腹壁下 V IVC 附脐V 门V左支 故当门脉高压时,门V血可经脐周V丛流向腔VS而呈现脐周V曲张。 ⒉浅动脉:腹前外侧壁的浅A来源于 ⑴ 下5对肋间A 、肋下A及四对腰A的分支,一般细小。 ⑵ 下腹部有三条较大的浅A,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腹部腹前外侧区1
弓状线以 下,三层阔肌 的腱膜全部转 到腹直肌的前 面构成腹直肌 鞘前层。
弓状线以 下的腹直肌 后面直接与 腹横筋膜相 贴。
(二)腹白线和脐环:
由腹前外侧壁3层扁肌的腱 膜在腹前正中线上互相交织形 成白线。其上宽下窄,上起剑 突,下抵耻骨联合,约在白线 中部有-脐环。在胎儿时期有脐 血管通过,是腹壁的薄弱处, 如小肠由此膨出可形成脐疝。
和睾丸而成为提睾肌。
4、腹横肌
腹横肌
起于第7-12肋内面、胸腰 筋膜、髂嵴、腹股沟韧带外 1/3,止于白线。
腹横肌的最下部肌束 及其腱膜下内侧部分,分 别参与提睾肌和联合腱的 构成。
肌学--躯干肌
与腹内斜肌、腹横肌有关的结构
腹肌前外侧群
弓状游离缘 联合腱 提睾肌
(四) 腹横筋膜
贴于腹横肌深面,在 腹股沟管深环处呈漏斗 状突出,延续为精索内 筋膜。
是髂外动脉经过腹 股沟韧带中点稍内侧 发出的分支。 走行于 腹横筋膜和壁腹膜之 间,经深环内侧穿腹 横筋膜行于腹直肌与, 腹直肌鞘。
腹壁下动脉的体表投影
腹股沟韧带中点稍内侧 与脐的连线。故腹膜腔穿刺 应在此线的外上方,以免损 伤腹壁下动脉。
(2)旋髂深动脉
约与腹壁下动脉同 一水平发自髂外动脉, 在腹膜外组织内斜向 外上方,行向髂嵴前 部上缘
(2)正中线:
腹壁上A的分支 腹壁下A的分支
腹前外侧壁的解剖
腹前外侧壁的呼吸功能
腹前外侧壁参与呼吸运动,腹 横肌和腹内斜肌在吸气时收缩, 使膈肌下降,胸腔扩大,有助
于吸气。
在呼气时,腹横肌和腹内斜 肌舒张,使膈肌上升,胸腔
缩小,有助于呼气。
腹前外侧壁的呼吸功能对于维 持正常的呼吸节奏和气体交换
具有重要作用。
腹前外侧壁的疾病与治疗
腹前外侧壁常见的疾病包括肌肉拉伤、疝气、腹膜炎等。
腹内斜肌
位置:位于腹外斜肌深面,与腹外斜肌交叉排列。 功能:使肋骨向内旋转,协助呼吸运动。
神经支配:胸神经。
腹横肌
位置:位于腹部深层,横向走行。 功能:使肋骨向下倾斜,协助呼吸运动。
神经支配:胸神经。
腰方肌
位置:位于腰部两侧,呈长方形。 功能:使肋骨向下倾斜,协助呼吸运动。
神经支配:腰神经。
03
腰神经前支
01
02
03
腰神经前支是腰神经的 分支,主要分布在腹前 外侧壁的腰部区域,支
配腰部肌肉和皮肤。
腰神经前支在腰部区域 有节段性分布,第1-3腰 神经前支支配腰部前面 的肌肉和皮肤,第4腰神 经前支支配腰部后面的
肌肉和皮肤。
腰神经前支也有浅层和 深层分支,浅层分支主 要支配皮肤,深层分支
支配肌肉。
04
腹前外侧壁的血管
腹壁浅血管
腹壁浅动脉
腹壁浅动脉是腹前外侧壁的主要血管之一,它从胸廓内动脉发出,沿着腹前外 侧壁下行,为腹前外侧壁提供血液供应。
腹前外侧壁与腹膜及腹膜腔
(一)结肠上区
• 介于横结肠及其系膜与膈肌 之间,又称膈下间隙,是易 发生脓肿的部位。
• 肝上间隙
• (以镰状韧带为界)
膈下间隙
以肝为界
肝下间隙
(以圆韧带为界)
• 右肝上间隙 (1)左肝上间隙 (4)右肝下间隙 左肝下间 隙
• 内位器官: 器官周围几乎被腹膜包绕。 • 间位器官:三面被腹膜覆盖。 • 外位器官:仅一面被腹膜覆盖。
一、腹膜形成的韧带、网膜和系膜
• 在脏层或壁层腹膜与腹腔脏器 之间的腹膜移行处,常形成韧 带ligament、网膜omentum、 系膜mesenterium、皱襞fold、 隐窝recessus。
• 在腹膜炎和脓肿手术时, 对腹腔内的沟、窦、隐 窝等应做充分吸引,Fra Baidu bibliotek 做适当引流。
• 下 课!
局解手术学
regional anatomy and operation
绪论
教研室人员
局部解剖学
regional anatomy
• 是研究人体各个局部层次, 各个器官的位置、毗邻,血管、 神经的走行、体表投影和常见的 变异以及各组织与各器官之间的 互相关系的科学。
手术学
operation • 是专门研究外科手术的技巧、
第一节 腹前外侧壁、腹股沟区、腹膜、腹膜腔
第一节腹前外侧壁、腹股沟区、腹膜、腹膜腔
[目的要求]
1.掌握腹壁分区及层次;各层结构特点;血管神经走行及分布;切口种类、选择原则及各
种切口评价(上下腹部层次的差异)。
2.了解腹部的境界、体表标志。
3.掌握腹股沟三角的概念、层次结构特点及临床意义。
4.掌握腹股沟管的位置,构成、体表投影及内容。
5.掌握有关韧带的概念及意义。
6.了解各种疝修补术的要点。
7.掌握腹膜的结构特点,腹膜腔的重要间隙及临床意义。
8.了解腹膜形成的网膜、系膜和韧带。
[自学内容]
(一)腹前、外侧壁
1.概念、作用和意义
2.界限、分区和层次
3.血管和神经
4.切口和切口的选择
(二)腹股沟区
1.腹股沟区的定义
2.腹股沟区腹壁的层次及有关韧带
3.直疝三角
4.腹壁的血管和神经
5.腹股沟管的四壁及内容
6.精索的三层筋膜
7.腹股沟区的薄弱因素
8.腹股沟区解剖的新发现及有关疝修补术
(三)腹膜、腹膜腔
1.腹膜的分布与结构
2.腹膜腔的重要间隙
3.各间隙的临床意义
[参考书目]
1.《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局部解剖与手术学》凌光烈科学出版社
3.图谱(彩色)
[思考题]
1.试述腹部、腹腔和腹膜腔的区别。
腹部是指上方为肋弓,下方为髂嵴、腹股沟韧带、耻骨结节和耻骨联合上缘之间的部分。腹腔是指小骨盆上口以上,由腹壁和膈围成的腔,其范围比腹部体表境界为大,它包括了左、右季肋区和左、右髂区。腹膜腔则是脏、壁腹膜之间的潜在间隙,其内仅含有少量浆液,也就是说腹腔内所有脏器实际上均位于腹膜腔之外。
2.在体表如何划出幽门平面,有哪些重要结构以此平面为标志?
在脐至剑胸结合连线的中点(亦即由耻骨联合上缘至胸骨上切迹连线的中点),为幽门平面。位于此平面上的结构,有第9肋软骨前端、胆囊底、幽门(腹前正中线右侧约4cm)、胰体大致的行程,肾门(腹前正中线旁约6cm,右肾门恰低于此平面;左侧者恰高于此平面)等。腹腔干起始点位于幽门平面上方约2.5cm。肠系膜上动脉及肾上腺中动脉起始点,紧邻于腹腔干起始点的稍下方。肾动脉的起点位于肠系膜上动脉起始点的下方约1.2cm处。
第六章腹部腹前外侧区
2)淋巴管(了解) 3)神经
下五对肋间神经和肋下神经 fig 髂腹下神经 fig 髂腹股沟神经 fig 生殖股神经
注意:临床上,常在髂前上棘内侧2.5cm处,作 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的阻滞麻醉。
7、腹前、外侧壁的层次结构 1)皮肤 2)浅筋膜 3)腹外斜肌及腱膜 4)腹内斜肌 5)腹横肌 6)腹横筋膜 7)腹膜外脂肪(筋膜) 8)壁腹膜
精索内筋膜 提睾 肌 精索外筋膜 4、临床意义:
五、腹 股 沟 三 角 inguinal triangle
腹股沟三角又称Hesselbach三角。
1、境界:fig 2、临床意义:
注意区别腹股沟斜疝、腹股沟直疝和股疝? 1)疝脱出的位置 2)临床表现
股三 角
femoral triangle
股三角的周界 fig 上 界: 下外界: 下内界:
3、腹直肌 fig 其腱划内有血管,手术时应注意止血。
4、腹直肌鞘sheath of rectus abdominis 1)位置:fig 2)构成:fig 前壁: 后壁: 3)内容:
5、腹白线 1)位置:fig 2)构成:fig 3)特点: 4)临床意义:
6、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1)动脉 (1)下五对肋间后动脉、肋下动脉 (2)腹壁上动脉: fig (3)腹壁下动脉:fig 该动脉是鉴别腹股沟管斜疝和直疝的标志 (4)旋髂深动脉: 旋髂深动脉的升支 在行阑尾手术,如向外延长切口时,注 意勿伤及该动脉的升支。
腹部概述、腹前外侧壁解剖
January, 2007
Copyright© Depart. Anatomy, School of Medicine, Lan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 reserved by YP HOU and YF SONG
皮神经:呈节段性分布 第7肋间神经—剑突平面 第10肋间神经—脐平面 第12肋间神经—髂前上 棘平面 第1腰神经—腹股沟平面
第 712 胸 神 经 前 支
January, 2007
Copyright© Depart. Anatomy, School of Medicine, Lan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 reserved by YP HOU and YF SONG
髂腹下神经:髂前上棘内侧 2~3cm处穿入腹内斜肌, 腹股沟管浅环上方3 ~4 cm 处穿出。分布于耻骨联合上 方皮肤和腹壁下部的肌肉。 阑尾手术麦氏切口强调钝性 分离腹内外肌,以避免损伤。 髂腹股沟神经:在髂腹下神 经的下方,进入腹股沟管, 行于精索上方,出腹股沟管 浅环。分布于阴囊或大阴唇 皮肤,肌支支配腹壁下部的 肌肉。
2. 神经 第7-12胸神经前支 髂腹下神经 髂腹股沟神经 生殖股神经
January, 2007
Copyright© Depart. Anatomy, School of Medicine, Lan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 reserved by YP HOU and YF SONG
腹部解剖
方叶
胆囊
肝圆韧带
肝门
右叶
左叶
下腔静脉 尾状叶 静脉韧带裂
(2)按Glisson系统和肝静脉分为五叶六段 ① 正中裂:由胆囊切迹的中点至下腔静脉左缘的连线。
② 左叶间裂:从肝静脉汇入下腔V. 入口处至肝圆韧带裂 连线。③ 右叶间裂:从下腔 V. 右缘至胆囊切迹与肝右缘 连线的右、中1/3交点的弧形线。④ 左段间裂:肝静脉主 支。⑤ 右段间裂:自横沟右方至右叶外侧缘中点。
脾动脉
脾静脉
脾
门静脉
肠系膜上V.
四、腹腔脏器的动脉
腹腔脏器的血供来自腹主动脉的三条不成对脏
支:腹腔动脉(干)、肠系膜上、下动脉。
(一)腹腔动脉
胃左、右动脉 腹腔动脉
胃短动脉胃左动脉
肝固有A.
肝总动脉
脾动脉
胃十二指肠 动脉
胃网膜 右动胃脉右A.
脾动脉
胰十胃二网指膜 肠上右动动脉脉
胃网膜 左动脉
(二)肠系膜上动脉
1. 腹膜内器官:
指肠
食管腹部、胃、十 二指肠上部、空肠、 回肠、盲肠、阑尾、 乙状结肠、脾等。
网膜囊 横结肠 系膜
横结肠
2. 腹膜间位器官: 肝,升、降结肠。
3. 腹膜外位器官:
小肠 系大膜网膜
肾、肾上腺、胰、
十二指肠降部和下部 乙状结
等。
腹前外侧壁-解剖学
椎棘突尖 幽门平面 脐与剑胸
结合的连线中点 ..….
2. 腹部分区
左、右季肋区
腹上区
左、右腰区(外侧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脐区
左、右腹股沟区
肋弓下缘最低点
腹下区
两侧髂结节连线
腹股沟韧带中点垂直线
腋后线以前的腹壁部分
3 腹前外侧壁层次
• 1) 皮肤 • 2) 浅筋膜 superficial
• 腹前外侧壁主要切口
弓状线以上
弓状线以下
*皮肤切口
1.从剑突 耻骨联 合纵切皮肤
2.从髂前上棘 耻 骨联合,沿腹股 沟斜切皮肤
*观察浅筋膜并去 掉浅筋膜
*切并翻肌---如图
fascia
(1)分层(脐平面以下)
脂肪层Camper’s fascia (浅) 膜性层Scarpa’s fascia(深) (2) 浅血管,皮神经,
淋巴管
• 腹壁浅动、静脉
• 旋髂浅动、静脉
• 下6对肋间血管和 神经的分支
髂腹下N和髂腹股 沟N
• 脐周静脉丛(网)
• 浅淋巴管 Lymphatic vessels:
• 腹内斜肌 Internal oblique
• 腹横肌 Transversus abdominis
腹外斜肌
• 3扁肌的浅层
医用局部解剖学第五章腹部第一节腹前外侧壁
2.浅动脉 上半部有细小的肋 间后动脉的分支,脐以下有较 大的两条浅动脉。
⑴ 腹壁浅动脉:起自股动 脉,穿筛筋膜浅出,越过腹股 沟韧带的中、内1/3交界处, 垂直上行于浅筋膜浅、深两层 之间。腹壁浅动脉多数可分为 内、外侧两主支,经股动脉起 点下方2.5 cm处向上作一垂 线,线的内侧为内侧支,外侧 为外侧支。
腹横筋膜在腹股沟管深环处随睾丸下降延续为精索内 筋膜。
㈤ 腹膜外组织
又称腹膜外筋膜或腹膜外脂肪,是腹横筋膜与壁腹膜之间的疏松结 缔组织,上腹部比较薄弱,向下脂肪组织较多,将腹横筋膜与壁腹膜 分隔,形成一潜在性的腹膜外间隙,与后方的腹膜后间隙,盆部的腹 膜外间隙(盆筋膜间隙)相延续。当这些间隙发生炎症时,脓液可互相 蔓延,常向下方形成髂窝脓肿。
2) Scarpa筋膜:深层,富有弹 性纤维的膜样层,又称膜性层。此 层在前正中线附着于白线,两侧则 向下于腹股沟韧带下方约1.5 cm 处附着于股部阔筋膜;在耻骨联合 及耻骨结节之间向下连接阴囊肉膜, 并与浅会阴筋膜(Colles筋膜)相延 续。
Scarpa筋膜与腹前外侧壁肌层 之间的间隙与会阴浅隙相交通。尿 道球部断裂时,尿液渗到会阴浅隙, 亦可蔓延到同侧的腹前外侧壁 Scarpa 筋 膜 的 深 面 , 但 不 能 越 过 中线至对侧和进入股部。
2) 右下腹部斜切口(McBurney 切口):右髂前上棘至脐连线的外、 中1/3交点处作与该线垂直的切口, 上1/3在连线的上方,下2/3在连 线的下方。
医学-腹前外侧壁的解剖人体解剖
胸外侧静脉 大隐静脉
腋静脉 股静脉
三、深筋膜 四、腹前外侧壁的肌肉
1.腹直肌
2.腹外斜肌 腹外斜肌腱膜
腹外斜肌形成的结构:
腹股沟管浅环 腹股沟韧带 腔隙韧带 耻骨梳韧带
3.腹内斜肌
腹内斜肌形成的结构:
腹股沟镰 提睾肌
4.腹横肌
腹横肌形成的结构:
腹股沟镰 提睾肌
5.腹直肌鞘
(1)构成 (2)弓状线
腹前外侧壁的解剖
Fra Baidu bibliotek
腹 部 的 一、四分法 境 界 与 分 二、九分法 区
腹上区 右季肋区 左季肋区 脐区 右外侧区 左外侧区 腹下区 右腹股沟区 左腹股沟区
一、皮肤 二、浅筋膜
脐平面以下分为两层:
浅层:Camper筋膜 深层:Scarpa筋膜
1.皮神经 来自7-11对肋间 神经、肋下神经、
髂腹下神经的前 皮支与外侧皮支。
胸神经前支在胸、
腹壁皮肤的分布 呈节段性:
T2—胸骨角平面 T4—乳头平面 T6—剑突平面 T8—肋弓平面 T10—脐平面 T12—耻骨联合 与脐连线中点平 面
2.浅动脉
肋间后动脉、肋下动脉、 腰动脉、腹壁上动脉、 腹壁下动脉的分支以及 旋髂浅动脉和腹壁浅动 脉。
3.浅静脉
脐周静脉网
胸腹壁静脉 腹壁浅静脉 旋髂浅静脉
注意区分腹股沟 直疝和斜疝
局部解剖学-腹部
腹股沟区
(一)腹股沟管
内有精索或子宫圆韧带通过, 有两口四壁。
腹股沟区
两口:
腹股沟管内口(深环、腹 环) 腹股沟管外口(浅环、皮 下环)
腹股沟区
四壁:
前壁(腹外斜肌腱膜和管外 侧1/3的腹内斜肌) 后壁(腹横筋膜和内侧1/3 联合腱) 上壁(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 游离下缘及联合腱) 下壁(腹股沟韧带和内侧腔 隙韧带)
腹前外侧壁
4.腹横肌
上部腱膜形成腹直肌鞘的 后壁,下部参与前壁的形成。 腹横肌与腹内斜肌下缘,至 于尺骨梳,形成联合腱。
腹前外侧壁
肌层间的血管和神经
行于腹内斜肌与腹横机之间, 在腹直肌外侧缘进入腹直肌 腹壁下动脉 旋髂深动脉 髂腹下神经 髂腹股沟神经 生殖股神经
腹前外侧壁
解剖方法:
沿胸大肌下缘,肋弓,腋中线 切开腹外斜肌筋膜至髂前上嵴 内侧,剥离筋膜,暴露腹外斜 肌。 自腹直肌外侧缘与肋弓的交点 沿肋弓向外侧切开腹外斜肌至 腋前线,再沿腋前线和髂嵴切 至腹直肌外侧缘,将腹外斜肌 翻向内侧,显露腹内斜肌,观 察腹内斜肌的纤维走行及移行 为腱 膜的位置。
腹部
腹前外侧壁
一.境界与分区
(一)境界
概述
上界:胸部下界境界 下界:耻骨联合上缘,耻骨结 节、腹股沟,髂嵴至第五腰椎 棘突
腹前外侧壁
(二)分区
九分法 四分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弓状线以上平面
弓状线以下平面
腹直肌鞘形成的结构
1. 白线 linea alba
位臵、形成 特点 --上宽下窄 --坚韧而少血管 --约在中部有脐环 临床意义---脐疝
2.半月线 Semilunate line
⑤精索外筋膜 External spermatic fascia
--由腹外斜肌腱膜表面的薄层深筋膜自浅环向下延续, 被覆于精索表面而形成
精索外筋膜
4. 腹内斜肌
5. 腹横肌 特点 :两肌的下缘均呈弓状 ,称弓状下缘 两肌共同形成的结构 •提睾肌 Cremaster m. •腹股沟镰Inguinal falx(联合腱 conjoined tendon)
2.腹股沟斜疝与直疝的主要鉴别点
斜疝Indirect hernia 直疝
脱出部位 腹股沟管深环 腹腔内容物→腹股沟 外侧窝→深环→腹股 脱出途径 沟管(全长)→浅环 →阴囊
脱出方向 由外上向内下
Direct hernia
腹股沟三角 腹腔内容物→腹股沟内 侧窝→腹股沟三角→腹 股沟管(一段)→浅环 (一般不降入阴囊)
3. 弓状线 Acuate line
位于脐下4~5cm处,是 腹直肌鞘后层的游离下缘, 呈凸向上方的弓形。 此线以下鞘的后层全部
转移至腹直肌的前面参与
构成鞘的前层,此线以下 缺乏鞘后层,腹直肌直接 与腹横筋膜相贴。
(四)腹横筋膜 Transverse fascia
贴于腹横肌和腹直肌内面。 在上腹部较薄,在腹股沟区增厚。 (五)腹膜下筋膜 Extraperitoneal fascia
向前
Indirect hernia
斜疝
Direct hernia
直疝
3.查体时如何鉴别直疝与斜疝?
Put pressure over the deep ring and ask patient to cough. Is it controlled?
4.手术如何鉴别腹股沟斜疝与直疝?
鉴别标志★——腹壁下动脉 Inferior epigastric artery
•腹股沟韧带内侧半
•腹直肌外侧缘 •腹壁下动脉围
2. 临床意义
--若腹腔内容物经 此三角突出称腹股
--
沟直疝
(六)腹股沟疝 Inguinal hernia
1. 概述
由腹腔内容物经腹股 沟区的薄弱处突出至 皮下形成 分斜疝和直疝两种, 以斜疝多见,约占95% 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男∶女=15∶1) 右侧斜疝较左侧多见 --右侧睾丸下降比左侧 晚,鞘突闭锁较迟
(3)髂腹股沟神经 Ilioinguinal n.
亦起自腰丛。 在髂腹下神经下方一横指与之伴行(可共干),向下入腹 股沟管,最后经腹股沟管浅环浅出。 分布于阴囊(大阴唇)前部的皮肤。
(4)生殖股神经生殖支Genital branch of genitofemoral
为腰丛的分支。 向下入腹股沟管(位于精索内侧),经浅环浅出。 分布于提睾肌、阴囊(大阴唇)皮肤。
四、腹部的分区 Regions of
abdomen
九分法
四分法
五、表面解剖 Surface anatomy
(一)骨性标志
(二)软组织标志
六、体表投影 Surface projection
Section 2 Anterolateral abdominal wall
Contents
腹前外侧壁的基本层次 腹前外侧壁的血管、神经 常用手术切口及层次 腹股沟区
•脐内侧襞
--含脐外侧韧带(脐动脉遗迹)
•脐外侧襞
--含腹壁下血管
3对窝
•腹股沟内侧窝(对向腹股沟三角和腹股沟管浅环) • 腹股沟外侧窝(对向腹股沟管深环) • 膀胱上窝
(三)腹股沟管★ Inguinal canal
1. 位置、形态
•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 •由外上斜向内下 •是肌与筋膜形成的潜在性裂隙
脐周静脉网 胸腹壁静脉 腹壁浅静脉 旋髂浅静脉
3. 皮神经 --第7-12胸神经前支的 前皮支和外侧皮支
(二)深层的血管、神经★
1.血管:动、静脉伴行
①下5对肋间后动脉 行于腹内斜肌与腹横肌之间, ②1对肋下动脉 分布于腹壁肌。 ③4对腰动脉 ④腹壁上动脉 Superior epigastric artery
•又称腹膜外脂肪、腹膜外组织、腹膜外筋膜 •是介于腹横பைடு நூலகம்膜与壁腹膜之间的一层疏松结缔组织
(六)壁腹膜 Parietal peritoneum 贴于腹膜下筋膜内面。 向上移行为膈下筋膜,向下与盆腔壁腹膜延续。
Fig
二、腹前外侧壁的血管和神经
(一)浅层的血管、神经 1. 浅动脉 腹壁浅动脉 旋髂浅动脉 2. 浅静脉
临床医学本科《局部解剖学》
Department of Human Anatomy Luzhou Medical College
Contents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腹前外侧壁
第三节 腹膜和腹膜腔
第四节 结肠上区
第五节 结肠下区
第六节 腹膜后隙
一、位置与境界
腹部属躯干的一部分 位于胸部与盆部之间 分为腹壁与腹腔2部 其中轴骨为脊柱腰段 表面境界 •上界——胸廓下口 •下界 --自耻骨联合上缘-耻骨 嵴-耻骨结节-腹股沟韧 带-髂嵴-第5腰椎连线
ligament
③耻骨梳韧带 Pectineal
igament
④腹股沟管浅环(皮下环)Superficial inguinal ring
位置:耻骨结节外上方 形态:三角形 •内侧脚 --裂隙内上部纤维 --止于耻骨联合 •外侧脚 --裂隙外下部纤维 --止于耻骨结节 •脚间纤维 --为连于两脚间的横行纤维
Scarpa 筋膜的附着与续连
(三)肌层★ 1. 三层扁肌
排列 名称 肌纤维方向 移行为腱膜的部位 浅层 腹外斜肌 由外上斜向内下 三肌均在腹直肌外 中层 腹内斜肌 由外下斜向内上 侧移行为腱膜 深层 腹横肌 由外侧横行向内侧
3层扁肌不同方向的交错排列,可增强腹 壁对内脏的保护作用,防止腹壁疝的发生。 外科手术分离肌层时应循肌纤维方向进行。
n.
临床意义
行腹股沟疝修补术时要注意勿损伤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 神经及生殖股神经生殖支,以免所支配的肌瘫痪、萎缩, 导致疝复发。
Home
三、腹前外侧壁常用手术切口及层次
(一)选择手术切口的原则
能充分暴露并易于
接近要手术的器官 损伤的结构尤其是 血管、神经少 操作简便并可根据 需要扩大或延长切口 切口缝合后张力小, 利于术后愈合
二、腹壁Abdomina wall
以腋后线为界分为
腹前外侧壁和腹后壁2 部分
除后正中部以脊柱
腰段作支柱外,大部 分为肌性成份 因腹壁大部柔软宽 阔,故便于触摸腹内 脏器,执行诊断、治 疗及开腹手术
三、腹腔 Abdominal cavity
是由腹壁围成的腔
境界
•上界
--随膈穹隆高达第4 (右侧) 和第5(左侧)肋间隙水平 •下界:小骨盆上口 •前外侧界:腹前外侧壁 •后界:腹后壁 特点与意义 •其实际范围比表面范围大 •胸下部贯通伤可同时损伤胸部 与腹上部器官;反之腹上部器 官损伤可合并胸下部器官损伤
•直疝:经动脉内侧突出 •斜疝:经动脉外侧突出
腹前外侧壁思考题
1.解释:腹直肌鞘、海氏三角、白线 2.腹前外侧壁的基本层次?腹股沟区层次?3种常用切 口层次? 3.腹前外侧壁三层扁肌及腹横筋膜形成的结构分别有哪 些? 4.腹前外侧壁深层的血管与神经有哪些?其中行于腹内 斜肌与腹横肌之间的血管、神经分别有哪些? 5.腹直肌鞘内有哪些血管、神经? 6.腹股沟管的位臵、形态、构成、内容、临床意义? 7.通过腹股沟管的神经有哪些?
(二)常用手术切口及层次★
2. 经腹直肌切口
① 弓状线以上
皮肤 浅筋膜 腹直肌鞘前层 腹直肌 腹直肌鞘后层 腹横筋膜 腹膜外筋膜 壁腹膜 ②弓状线以下 --上述层次中去除腹直肌鞘后层
1. 腹前壁正中切口
•皮肤 •浅筋膜 •白线 •腹横筋膜 •腹膜下筋膜 •壁腹膜
3.右下腹斜切口(阑尾切口、麦氏切口) 皮肤 浅筋膜 腹外斜肌及其腱膜 腹内斜肌 腹横肌 腹横筋膜 腹膜外筋膜 壁腹膜
精索、睾丸被膜与腹前外侧壁层次的关系
• 后天性腹股沟斜疝
A acquired indirect inguinal hernia
•
先天性腹股沟斜疝
A congenital indirect inguinal hernia
隐睾术前
隐睾术后
(五)腹股沟三角★(Hesselbach三角、海氏三角)
1.境界
2.神经
①第7~12胸神经前支
•在…与…之间向前下
•在腋中线附近发外侧皮支
•在腹直肌外侧入腹直肌鞘 •其终支自白线两侧浅出名 前皮支 •分布于腹前外侧壁的肌、
皮肤及壁腹膜
(2)髂腹下神经 iliohypogastric n.
起于腰丛 行于腹内斜肌与腹横肌之间,在髂前上棘内侧约2.5cm 处穿腹内斜肌至腹外斜肌腱膜深面,最后经浅环上方约 2.5cm浅出。 皮支分布于耻骨联合上方的皮肤;肌支支配腹前外侧壁 下部的肌。
睾丸降入阴囊后,腹膜鞘突上部闭锁,形成鞘韧带; 而下部不闭锁,围绕睾丸形成睾丸鞘膜,其脏、壁 两层之间的腔隙的腔称鞘膜腔。 如未降入阴囊而停滞于腹腔或腹股沟管内,则形成 隐睾(→不育;恶变为睾丸肿瘤)。 如腹膜鞘突不闭锁,则可导致先天性腹股沟斜疝、 睾丸鞘膜积液。
Fig
Descent of Testes
6. 腹横筋膜 Transverse fascia
特点 --在腹股沟区明显增厚 形成的主要结构★
•腹股沟管深环(腹环)
Deep inguinal ring --位置?
•精索内筋膜 Internal
spermatic fascia
7. 腹膜下筋膜 8. 壁腹膜 5条皱襞 •脐正中襞
--由膀胱尖至脐 --含脐正中韧带(脐尿管遗迹)
四、腹股沟区 Inguinal region
位臵与境界
腹股沟区的层次
腹股沟管
睾丸下降与腹股沟斜疝的关系 腹股沟三角 腹股沟疝
(一)位置、境界
(二)腹股沟区的层次★
1.皮肤 2.浅筋膜(分两层) 3.腹外斜肌腱膜 腱膜形成的结构★
①腹股沟韧带 Inguinal
ligament
②腔隙韧带 Lacunar
临床 意义
Fig
2. 腹直肌Rectus abdominis
•位臵 --白线两侧、腹直肌鞘内 •形态 --是上宽下窄的带形多腹肌 --有3~4条腱划,此处常有 血管通过 •与腹直肌鞘结合特点 --鞘前层结合紧密(尤腱划 处),但与腹直肌鞘后层 结合疏松
3. 腹直肌鞘 Sheath of rectus abdominis
2. 通过结构
3. 构成---两口、四壁
内口 --腹股沟管深(腹)环 外口 --腹股沟管浅(皮下)环 上壁 --…与…的弓状下缘 下壁 前壁 --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 肌(外侧1/3) 后壁 腹横筋膜+联合腱(内 侧1/3)
(四)睾丸下降与腹股沟斜疝的关系(了解)
胚胎早期,睾丸位于腹后壁、脊柱两旁。 在睾丸下降之前,从睾丸下端至阴囊底有一条间充 质形成的带,称睾丸引带。 在相当成人腹股沟管腹环处,腹膜向外突出成一囊 袋,称腹膜鞘突。 腹膜鞘突不断延伸,经腹股沟管穿过腹壁,再经耻 骨前方伸入阴囊;腹前壁的其余各层也随浆膜向外 膨出,形成睾丸和精索的各层被膜。 睾丸沿腹后壁下降,至胚胎第3月末达髂窝,第4~ 7月,下降至腹股沟管深环处,出前生降入阴囊。
--起于胸廓内动脉,向下入腹直肌鞘,行于…与…之间
⑤腹壁下动脉 Inferior epigastric artery
•起于髂外动脉 • 经腹股沟管深环内侧、向内上入腹直肌鞘 • 约在脐平面与腹壁上动脉吻合,营养腹直肌
Fig
⑥ 旋髂深动脉 Deep iliac circumflex artery
•于腹股沟韧带中点附近起于髂外动脉 •经腹股沟韧带外侧半深面行向髂嵴 •营养髂嵴及邻近肌
一、腹前外侧壁的基本层次
(一)皮肤 Skin
薄,富于弹性 除腹股沟区外,移动性与伸展性较大
(二)浅筋膜★ Superficial fascia
1.含大量脂肪,但脐处无脂肪 2.在脐平面以下分为两层
①浅层——脂肪层(Camper筋膜) ②深层——膜性层( Scarpa筋膜)
•向内侧:附着于白线 •向外下:在腹股沟韧带下方一横指处附着于阔筋膜 •向内下:经耻骨结节与耻骨联合之间与阴茎浅筋膜、 会阴浅筋膜(Colles筋膜)及阴囊肉膜续 连(F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