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赵本山小品中方言的东北味儿

合集下载

浅谈赵本山影视剧中的东北民间文化精髓

浅谈赵本山影视剧中的东北民间文化精髓

浅谈赵本山影视剧中的东北民间文化精髓

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东北“大忽悠”赵本山将东北民间文化推广到了全国。探究其原因,不单纯是因为其炉火纯青的小品演绎,更主要基于他近年来不断推出的影视作品的影响。从电视剧《刘老根》开始,“赵家班”不断推出新作,电视剧《马大帅》(1-3部)、《乡村爱情》(1、2部)、《关东大先生》等,加之赵本山主演的电影《落叶归根》等,逐步把东北民间地域文化推广到了全国,受到了全国观众的喜爱。

赵本山的影视剧为什么能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呢?经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淳朴自然的东北气息

赵本山的每一部作品都带有一种淳朴自然的东北气息,体现在:

1.东北乡村风情的展现

主要体现在《刘老根》和《乡村爱情》系列当中,作品取材就是发生在东北乡村里的故事,散发着东北广阔黑土地的芬芳,体现了真实的乡村风貌,用其独到的艺术形式将东北乡村展现在银幕上,让很多老百姓有身在其中的感觉,而不是格格不入。《刘老根》中的龙泉山庄、《乡村爱情》中的象牙山一度成为了过惯城市生活人们眼中的“世外桃源”。

2.东北地区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两部《乡村爱情》在央视播出后,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不仅是其中的搞笑情节,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作品能够真实的反映东北地区人民的生活。它不同于时下偶像剧中演绎常人很少经历的情节,他所展现的多是真实生活的缩影,让大

在《关东大先生》这部作品中,侧面介绍了民国初期沈阳北市场一带的人民生活。并不是虚构,都是以一定的历史背景为依据,对人们了解沈阳的历史很有帮助。

二、深重浓郁的东北民间艺术特色

不知观众是否留心注意到,两部《刘老根》有一个共同的结尾方式,就是在一赵本山所饰演的刘老根吹奏的唢呐声中剧终。

二人转说口中东北方言的语言艺术

二人转说口中东北方言的语言艺术

二人转说口中东北方言的语言艺术

作者:李芳菲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19期

摘要:二人转说口语言多为东北方言,其语言类型多种多样,各具特色。赵本山小品是二人转说口的典型代表,从语音、词义、词语组合、感情色彩四个角度对赵本山小品中的东北方言进行剖析,不仅能体会中华民族的语言魅力,更能品味出二人转说口语言勾魂摄魄的独特艺术魅力。

关键词:二人转说口;东北方言;语言艺术;赵本山小品

作者简介:李芳菲,女(1990.8.1-),吉林省白城人,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2级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规范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2013)-19--02

二人转,史称小秧歌、双玩艺、蹦蹦,又称过口、双条边曲、风柳、春歌、半班戏、东北地方戏等。属走唱类曲艺,流行于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三盟,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是东北人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正如杨朴教授所说:“二人转有一种其他艺术所缺少或没有的极其强大的勾魂摄魄的艺术魅力。在东北民间,没有任何一种艺术可以像二人转那样令千千万万的观众热恋、痴迷与沉醉,没有任何一种艺术可以和二人转相抗衡、相竞争或相提并论,没有一种艺术能像二人转那样广泛普及、人人耳熟能详、老老少少都可以‘嚎他两嗓子’。”二人转这种语言艺术包括演唱与说口两部分,唱词一般是固定不变的,但是说口部分则较为灵活多变,演员可以在现场临时发挥创作。以赵本山小品为典型代表的二人转说口艺术,充分运用了东北方言这一大众化语言的各种形式,形象地发挥了东北方言贴近群众、勾魂摄魄的艺术魅力。

赵本山小品语言特色分析

赵本山小品语言特色分析

赵本山小品语言特色分析

赵本山小品自1990年入春晚以来,十几年好评如潮,成了中国喜剧小品的王牌。他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生动诙谐幽默的语言特色。通过对赵本山小品语言特色的探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东北小品。

关键字

小品这种即兴式的表演形式需要丰富的生活阅历和生动的生活语言。赵本山,他来自社会最底层,6岁丧母,8岁离父生活颠沛流离,无所依托,他铲过地种过田唱过戏。他深深地了解生活在最底层的人们的喜怒哀乐,那些从生活的沃土中提炼出来的语言,经过他的悟性,一张口就能产生极强的喜剧效应。他的小品之所以让大家百看不厌,成为每年春节晚会的一个亮点,这与他独特的语言魅力有很大的关系。

这种语言包括口语和非口语两种形式,因为赵本山小品的成功仅靠口语是达不到的,他来需要非口语这种形式作为辅助。如肢体语言、特殊的表演技巧、人物形象、化装道具等等。只有这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称之为“赵本山小品”。

从口语这种语言形式来讲,它可以分为方言语言、生活语言、包袱语言、修辞语言四种。

一.方言语言。赵本山小品最不能被忽视的就是这一点,没有东北独特的方言,赵本山小品就不会有这么大的艺术魅力,就不会赢得这么多的观众。那东北方言是怎样成就赵本山的呢?

1.东北方言更接近普通话。东北普通话尽管有自己的方言地域性,但同北方其他地区相比,还是更接近与标准的普通话。在字词的读音上与现在的汉语差别不大。语言学家曾做过这样的调查比较,把官话方言八个次方言区个选一个城市为代表,即北京、哈尔滨、烟台、济南、洛阳、银川、成都、扬州。比较结果显示,东北官话比较接近北京官话。因此,东北人说的普通话更接近现代汉语普通话,那么东北普通话小品也就更能被大众所接受。[1]

浅谈东北小品的语言魅力

浅谈东北小品的语言魅力

浅谈东北小品的语言魅力

作者:李华雪

来源:《大观》2015年第04期

摘要:小品是表演艺术更是一门语言艺术。近年来,小品在社会大众中受到了群众的热烈喜爱,以贴近生活的表演与其幽默诙谐的语言为观众呈现出丰富的舞台艺术。东北小品是东北地区民族文化整合的产物,其语言当中深刻的体现了其强烈的地域特色,及东北丰富的文化内涵。以下,本文对东北小品的语言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了东北地域文化以及东北小品语言的魅力所在。

关键词:东北小品;语言;生活

一九八三年小品正式搬上春节联欢晚会,自此小品节目成为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中不可或缺的节目参与到正式演出中。并且以其贴近生活、诙谐的表演形式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受,也由此引领了各大舞台上小品表演的热潮。在小品演出热潮中,以赵本山、范伟、宋丹丹等优秀小品明星为代表的东北小品以演艺题材生活化、深度的表演形式成为观众最喜闻乐见的表演之一。东北小品之所以受到广大观众持续喜爱,与东北小品中独具地域性特色的语言是区分不开的。

一、东北小品的语言文化

与南方十里不同音的方言不同,北方的方言具有强烈的一致性。东北方言做为北方方言的次方言,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使东北方言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南方的群众也能轻易的听懂东北话。再加之东北话独具幽默感的语音特色,因此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每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全国人民最爱观看的节目。

东北小品做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态,以喜剧的精神与地域特色,符合大众审美的平凡的演绎方式,得到了广大受众的喜爱。春晚效应将东北小品带到了观众面前,2008年赵本山、宋丹丹表演的“白云黑土系列”争当火炬手,2009年央视春晚小品“不差钱”都与一年中的热门话题或社会现象有关,表现手段生活化,并且在小品演出后流出一些被观众接受的新词。东北小品以时代化的主题,以东北人特有的淳朴、豪爽的性格演绎,以贴近东北农村生活的风趣题材,加之歇后语、俗语的大量使用,在当代社会中给观众带来了轻松的快乐。

语言设置技巧论文:浅谈赵本山小品的语言设置技巧

语言设置技巧论文:浅谈赵本山小品的语言设置技巧

语言设置技巧论文:浅谈赵本山小品的语言设置技巧

【摘要】赵本山小品语言的风趣幽默特点,除了语言风格的因素外,还得益于对语言的巧妙设置。本文将运用文体分析的方法从修辞方法应用、语言层面偏离两个方面来阐述赵本山小品的语言设置技巧,从而分析出赵本山小品语言能够广泛深植于大众心中的生命力所在。

【关键词】语言设置技巧修辞偏离

1.语言设置技巧

赵本山小品语言的风趣幽默特点,除了语言风格的因素外,还得益于对语言的巧妙设置。其中大量使用了各种修辞格如押韵,比喻、反问、对偶、夸张、设问、讽刺等等,使语言生动化、形象化;运用了语言层面的各类偏离,如语音偏离、语体偏离、语义偏离等手法,利用人们对习惯思维的迷信,来惩处和捉弄他们;对语句的艺术处理,使得语言巧妙诙谐。

1.1修辞手法的应用

文艺要刻画人物,语言形象化是最基本的要求,各种修辞格的运用无疑会加强作品的人物和主题思想的表达。赵本山的小品中,经常用到各种修辞格,如:比喻、反问、对偶、夸张、设问、讽刺等等。

比喻:你咋不实话实说呢?你让大伙瞅瞅你那老脸长得跟鞋拔子似的我能上赶子追你呀?(《昨天今天明天》)

反问:她心眼儿太实,你说当时放了五十只羊,你薅羊毛偏可一个薅,薅得这家伙像葛优似的谁看不出来呀?(《昨天今天明天》)

夸张:宋丹丹:我不稀得说你那些事儿就拉倒了你,给你留着面子。我不稀得说他!你说就他吧,就好给人出去唱歌,你这嗓子能唱吗?那天呢,就上俺们敬老院给人家唱去,拢共底下坐着七个老头儿,他“嗷”一嗓子喊出来,昏过去六个。

崔永元:那不还有一个吗?

宋丹丹:还有一个是院长,拉着我手就不松开,那家伙可劲儿摇啊,“大姐呀,大哥这一嗓子太突然了,受不了哇,快让大哥回家吧,人家唱歌要钱,他唱歌要命啊!”(《说事儿》)

聊聊赵本山

聊聊赵本山

聊聊赵本山

聊聊赵本山

赵本山的文艺作品,不管是小品还是电视剧,都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弘扬了东北传统民风文化和民间艺术,造诣精深。没有赵本山的央视春晚,也似乎缺少点什么。

曾经的央视春晚之上,东北小品四巨头(赵本山、黄宏、潘长江、巩汉林),以及其他来自东北的小品演员,例如:高秀敏(已故)、黄晓娟、闫学晶等等,占据了春晚语言类节目的半壁江山。

赵本山演出的小品和出品的电视剧,在弘扬东北民俗文化,推动东北民间艺术的发展中功不可没。电视剧《刘老根儿》和《乡村爱情》,是展现东北农村民风民情的电视剧,醇厚质朴真实接地气。而二人转唱红了大江南北,遍地尽刮“东北风”,在此之中离不开赵本山的功劳。可以说是,没有赵本山就没有二人转的今天。

有人说:赵本山的小品低俗。但我认为赵本山的小品是雅俗共赏,而那些说赵本山小品低俗的人,其自身又有多么高雅呢?即便央视春晚也未必有多么的高雅,或者说并非高雅艺术的堆砌,晚会节目多以贴近大众展现民俗民风为主,而赵本山的小品能够完美的融入其中并展现别样风采,每一年的小品都是晚会的亮点。

赵本山的小品,可以说是寓教于乐,既有娱乐性,又有讽刺性,又有教育意义,在给观众带来欢笑的同时,又可以让观众在欣赏小品的同时获得一些思考和感悟。

赵本山演出的每一部小品,我都喜欢。最喜欢的小品,就是《红高粱模特队》,展现了东北农村的新风貌和新气象。而《三鞭子》也是不错,小品是对各级领导干部反腐倡廉的鞭策。《卖拐》系列带给人以深刻的教育意义,让观众看到了世间丑恶并得以警醒。

赵本山在弘扬东北民间艺术上造诣精深,在推动东北文化艺术的发展中功不可没。综合来说,赵本山是一位优秀的民间艺术家、艺术名家和大家。

谈小品中的东北方言艺术情趣

谈小品中的东北方言艺术情趣

谈小品中的东北方言艺术情趣

摘要:为什么东北的话剧小品这么受观众的青睐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表演、创作以及东北民间艺术特色之外,我认为其中一个不能被人忽视的重要因素就是它的方言艺术。可以说,没有东北独特的方言,东北小品也就不会有这么大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小品;东北方言;艺术

Essays in the northeastern dialect talk about artistic taste Abstract: Why the northeast drama skit so favored are many reasons for the audience. In addition to performing, creating and Northeast folk art, I think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that can not be overlooked is its dialect art. We can say that there is no unique dialect Northeast Northeast skit would not have so much artistic charm.

Key words: comedy; Northeast dialect; Art

目录

东北方言的形成及特征................................................................................. 错误!未定义书签。目录 .. (1)

浅析赵本山小品语言艺术的“俗”与“雅”

浅析赵本山小品语言艺术的“俗”与“雅”

69・
文 学 与 文 化研 究
浅 析 赵 本 山小 品 语 言 艺 术 的 “ 俗” 与“ 雅”
2 0 1 4 年 第 4期
表 演 中还 配 加 了乐 器 , 更 是 起 到 画 龙 点 睛 的 作 用 。在
本 沉 重 的 话题 变 得 轻 松 了许 多 . 强 化 了主 题 . 渲染 了 气氛 , 拨动 了观 众 的 心 弦 , 引起 了大 家 的共 鸣 。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 1 O - 1 0
作者简介: 平燕( 1 9 8 3 一) 女, 安徽 滁州人 , 滁 州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教 师, 安徽 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 , 主要研 究方 向: 中国语 言文学 鄢二星 ( 1 9 7 8 一 ) 男, 安徽宿州人 , 宿州学院教 师 , 文学硕士, 主要研 究方向 : 古代 文学。
渗透。

( 二) 说 唱 中 的韵 律 美 赵本 山原 有 “ 二人转” 说 唱表 演 的基 础 这 使他 的 小 品 语 言增 加 了不 少押 韵 合 律 的 “ 韵律 美 ” 。 在《 心 痫》 中. 落选 村 长 赵 大 宝 有 这 么 段 台词 “ 各 位 乡亲 、 各 位 父老 , 下面 播 送 个 广 告 : 本 人 虽说 村 长 落 选 , 但思想 T
2 0 1 4 年 1 2月 第一 } ‘ 三 卷 第 4期

赵本山喜剧语言风格的社会文化影响

赵本山喜剧语言风格的社会文化影响

赵本山喜剧语言风格的社会文化影响

赵本山的喜剧小品可以说是中国喜剧小品的王牌。赵本山以他机敏幽默、别具一格的语言风格和独具特色的表演受到大众的好评,推动了东北地域文化在全国的广泛传播。

标签:赵本山喜剧语言风格社会文化

别具一格、幽默俏皮的语言风格和那特有的粗犷、质朴、爽直的语言文化气质使赵本山喜剧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审美心理需求。从1990年开始,赵本山连续多年在全国春节联欢晚会上推出的小品台词,不断走进大众生活,其中很多成了某一时期的流行语。随着这种幽默风趣、独具特色的语言风格在媒体上的传播,社会上出现了一种“赵本山热”,刮起了一股强劲的“东北风”。

一、社会上出现“赵本山热”

赵本山的喜剧小品在市场上极受欢迎,观众百看不烦,千听不厌。本已很熟,甚至已经能够背下来的台词,观众也要等着赵本山亲口说出来,这是一种等笑的心理使然,这种等笑心理的产生,恰恰说明了赵本山小品的艺术魅力之大。同样的台词经赵本山一说观众就爱听,他的语调、语气、动作让人忍俊不禁。曾有报道说赵本山早年在演出《大观灯》时,许多观众看得入了迷,一场下来没看够,接着买票又看下一场。由于赵本山的表演场场翻新,新口新哏,无穷无尽,引得观众一场一场地看下去。甚至有位观众阑尾炎手术刚痊愈,本想看场《大观灯》解解闷儿,没想到赵本山一张口,就把他笑喷了,刚长好的刀口给笑崩开了,散场后只得手按刀口上医院重新缝合。

从1990年小品《相亲》登上春晚舞台到2010年小品《捐助》,赵本山十四次荣获小品类节目一等奖,每一部春晚小品都能产生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台词。在新的一年里,这些台词被人们反复地引用,甚至成为流行语。诸如“我叫不紧张”“上顿陪、下顿陪,终于陪出胃下垂!”“猫走不走直线,完全取决于耗子。”“下来了,因为啥呀,腐败啊?”“我追求了一辈子幸福,到老了,明白了,幸福是什么?答,幸福就是遭罪!”“脑袋大,脖子粗,不是大款就伙夫”等等。

赵本山喜剧小品中用词特点探析

赵本山喜剧小品中用词特点探析

赵本山喜剧小品中用词特点探析

作者:赵莹莹

来源:《北方文学》2017年第11期

摘要:赵本山表演的小品中较多地使用了东北方言词语,小品主要使用了方言拟声词、儿化韵词以及AABB式重叠词。这些词语为小品增添了幽默搞笑的喜剧效果的同时也赢得了全国人民的喜爱。

关键词:赵本山喜剧小品;拟声词;儿化音;AABB重叠式形容词

众所周知,东北方言是我国七大方言之一,在方言中占据重要位置。东北方言具有简洁生动、形象喜人、富有节奏感的特点,这些与东北人本身所具有的豪迈、幽默、直率、风趣等性格特点有很直接的关系。而在赵本山的喜剧小品中较多地使用了大量的东北方言词语,其独特的词汇形式与其中镶嵌的文化背景相互映衬,展示了东北人独特的生命气息,同样也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我们共考察了赵本山往期小品十三部:《卖车》《相亲》《策划》《三鞭子》《拜年》《火炬手》《不差钱》《功夫》《说事》《钟点工》《卖拐》《小崔说事》和《捐助》。除此之外,还参考了万菁的《赵本山春晚小品中东北方言运用刍议》、王莹雪的《试论东北方言小品中的言语幽默》、阮明慧的《从东北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错位角度看喜剧小品》等几篇论文,他们主要研究了赵本山喜剧小品台词中的语音和语法。本文以赵本山喜剧小品为研究对象,收录方言拟声词、儿化韵词、以及AABB重叠式形容词共263个,研究其小品中方言词使用的效果。

一、赵本山喜剧小品中方言拟声词的应用

语言中以语音形式对自然界的声音进行模拟而形成的词为拟声词,而方言拟声词在赵本山喜剧小品中的应用极为常见,使小品更加形象生动,富于表现力、感染力,成为其小品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分别从《卖车》《相亲》《策划》《拜年》和《三鞭子》中选取了七个典型的拟声词进行分析探究,探析其所展现的效果,以便更好的研究赵本山喜剧小品中方言拟声词的使用。例如:

浅谈赵本山小品中的修辞手法

浅谈赵本山小品中的修辞手法

浅谈赵本山小品中的修辞手法

【摘要】近年来,赵本山的小品好评如潮,赢得了无数观众的掌声,赵本山也因此多次获得春晚的“小品王”。这一方面与赵本山本身的表演才华密不可分,另一方面也与他的小品语言采用的修辞方法有很大关系。文章在分析赵本山小品的修辞格的基础上,多列举文艺作品用例,浅谈小品中的修辞手法。

【关键词】赵本山小品东北方言修辞手法

一、赵本山小品中东北方言的应用

赵本山的小品中运用了大量的东北方言词汇,此中包含有各类东北地区当下正风行的口头语,另有各类东北传统辞汇。不仅增长了小品的诙谐幽默意义,在这同时也将东北方言推向了全国。

1.抒发情感的东北方言

(1)宋丹丹:“哎哎,你干啥呀,你这着急忙慌的,你跑啥啊。”

赵本山:“你快点的吧,马上就宣布你当奥运会火炬手了,抓紧!”2008春晚小品《火炬手》

“着急忙慌”形容一人很是焦急并且火烧睫毛地去做某件事。可以理解为平凡话中的“仓促忙活”。运用近似语汇,使小品布满白话颜色,越发接近生活。(2)宋丹丹:“我很长时间都在寻思,为啥我火急火燎地降临了人世,为啥我与火结下了深厚感情,今天我终于明白了,我就是为奥运火炬手而生的! 08年春晚小品《火炬手》

“火急火燎”——形容很是焦急。可以遐想到被火燎着的人冒死逃跑时的焦急情绪。而放在这里,将小品演出者的生人形容为“火急火燎”,布满戏谑颜色,使人觉得诙谐活泼。

2.表现举动动作的东北方言

(1)白云:“唉!你说这小崔咋还不来呢?太不拿人当腕儿了!搁铁岭台人家等咱俩钟头,这中央台得瑟的你说,这玩意……

(2)白云:“还有一个是院长,拉着我手就不松开了,那家伙可劲儿摇啊,“大

浅探赵本山小品语言的喜剧性策略

浅探赵本山小品语言的喜剧性策略

浅探赵本山小品语言的喜剧性策略

浅探赵本山小品语言的喜剧性策略

作为当今着名的电视喜剧小品演员,赵本山已经成为一面招牌,他以一个个“憨厚而略带狡黠、木讷而有爆发式的灵敏,土俚而窥悉时尚、愿意向人申诉又乐于略作自嘲性格的形象”给无数观众带来无尽的欢笑。赵本山的表演风格是独特而本色的,其小品强烈的喜剧色彩源于内在的机智活泼的情节设计与外在的诙谐幽默的语言表达。仅就其语言而言,我们可以看到,赵本山小品采用了典型而丰富的喜剧性策略。概而言之,大体有以下几种。任何喜剧都是写人的,而一个正常的个体应该灵活舒展,富有弹性。可是当这个有生命的正常的个体突然像一个不由自主的机械在运转,其表现就必然是可笑的。所以柏格森说:“镶嵌在活的东西上面的机械的东西”,必然给人以滑稽可笑之感。而且“人体的体态、姿势和动作的可笑程度和这个身体使我们联想起一个简单机械装置的程度恰恰相当。”赵本山小品中随处可见故作机械的语言《钟点工》赵本山的定场白:“睡得腰生疼,吃得直反胃,脑袋直迷糊,瞅啥啥不对,追求了一辈子幸福,追到手明白了,幸福是什么,答:幸福就是遭罪。”《昨天、今天、明天》赵本山的发言:“九八九八不得了,粮食大丰收,洪水被赶跑。百姓安居乐业,齐夸党的领导。尤其人民军队,更是天下难找。国外比较乱套,成天勾心斗角。今天内阁下台,明天首相被炒。闹完金融危机,又要弹劾领。综观世界风云,风景这边独好。”这样的语言方式是赵本山从富有民间气息的二人转的“说口”中借鉴而来的,以其强烈的节奏感和琅琅上口的音乐性带给观众以轻松愉悦的审美快感。它之所以是可笑的,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此时的人物像一只调好了发条的钟表一样,将设定好的语言程序释放出来。《钟点工》中赵本山不自觉地对宋丹丹说:“那老太太长得比你还难看呢!”马上意识到说错话了,赶紧连连解释:“我是说啊,她没你难看,你比她难看。”真

赵本山小品语言的幽默艺术

赵本山小品语言的幽默艺术

赵本山小品语言的幽默艺术

第一篇:赵本山小品语言的幽默艺术

赵本山小品语言的幽默艺术

二、赵本山小品中东北方言词汇的添加1.表达感情的东北方言词汇的添加:

(1)宋丹丹:哎哎,你干啥呀,你这着急忙慌的,你跑啥啊。赵本山:你快点的吧,马上就宣布你当奥运会火炬手了,抓紧!——08春晚小品《火炬手》

“着急忙慌”——形容一个人非常着急并且迫不及待地去做某件事。可以理解为普通话中的“匆匆忙忙”。使用类似语汇,使整个小品充满口语色彩,更加生活化。

(2)白云:哎呀,俺们呀,就是揪心你这没有觉啊。

崔永元:哎呀,大叔大妈还关心我这睡觉问题哈。你们二老睡眠质量怎么样?

——06年春晚小品《小崔说事》

“ 揪心”——形容放不下心;担心;挂心。普通话中常常用“担心”代替其作用。

(3)赵本山:当时没有征兆,那是不可能的——当时这个鸡——心里特别矛盾,一个公鸡,居然它要下蛋,不是它的活它要干。大公鸡怎么看?鸭子怎么看?大鹅怎么看?跟它好过的小母鸡怎么看?当公鸡孵出鸡仔后,别人管它叫啥?叫爸,叫妈,还是叫姑,叫大姨?有蛋不下又憋得慌,于是乎……

宋丹丹:它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下自己的蛋,让别人说去吧。——07年春晚小品《公鸡下蛋》

“憋得慌”——形容由于心里有疑团不能解除或其他原因而感到不舒服、不顺畅;感到憋闷。可以将其着急、烦恼、恐惧等等心理表现的淋漓尽致。

(4)宋丹丹:我多少时间都在寻思,为啥我火急火燎地来到了人间,为啥我与火接下了不解之缘,今天我终于明白了,我就是为奥运

火炬手而生的!

——08年春晚小品《火炬手》

“火急火燎”——形容非常焦急。可以联想到被火燎着的人拼命逃跑时的焦急情绪。而放在这里,将小品表演者的出生形容为“火急火燎”,充满戏谑色彩,令人感觉幽默生动。

真相解密:大红大紫的赵本山为什么突然没了消息?

真相解密:大红大紫的赵本山为什么突然没了消息?

真相解密:⼤红⼤紫的赵本⼭为什么突然没了消息?每到春节,总会想起⼀个⼈。

赵本⼭。

可掐指⼀算,本⼭⼤叔已经告别春晚九年。最近⼀次进⼊⼤众视野,还是B站上疯传的⿁畜视频

《念诗之王》。

看到下跪拜师的那⼀幕,我想起来⼀个⼩故事。

2010年1⽉5⽇,赵本⼭再启拜师仪式,喜剧演员⼤鹏成为他第53位弟⼦。

有了靠⼭,⼤鹏很快得到了辽宁卫视主持⼈的机会。

第⼀次录完节⽬,节⽬组就塞给⼤鹏⼀个信封。打开⼀看⼤鹏就傻了,劳务费远超业内标准。

节⽬组说,这是本⼭⽼师交代的。

师⽗告诉⼤鹏:“都拿着吧,别乱花,攒点⼉钱过⽇⼦。”

但在⾼秀敏丈夫何庆魁眼中,⼀切都不是这么回事。

有⼀年,赵本⼭和范伟去四川演出了7场,赵本⼭拿了42万,只给了范伟7000块。

⾼秀敏为范伟鸣不平:“哥呀,你太⿊了,你给⼈范伟两万也好啊。”

赵本⼭说:“他在我这⾥成名了,还想挣钱?成名了上别的地⽅挣钱去。”

凯撒⼤帝写过⼀本书,《内战记》。⾥⾯有这样⼀句话:

没有⼈愿意看到事实的全部,⼈们往往只希望看到⾃⼰想看的事实。

就像这两个故事⼀样,回⾸这位中国的⼩品之王,加之于⾝的赞誉和批评居然⼀样多。

没有⼈关⼼过,那个活在故事背后的赵本⼭,⾃⼰是怎么想的?

01

娘死爹远⾛,活得不如狗

1957年,赵本⼭出⽣在贫穷的东北农村。

6年之后,母亲离世,⽗亲带着哥哥姐姐去了北⼤荒讨⽣活。不满6岁的他留守农村,⼏乎成了

孤⼉。

多年后回忆童年岁⽉,赵本⼭说:娘死爹远⾛,活得不如狗。

为了⽣存,赵本⼭跟着盲⼈⼆叔拉琴卖艺。靠挖野菜、讨百家饭度⽇,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

“我当时最⼤的理想,就是能有⼝吃的。”

赵本山小品语言表达手段略述

赵本山小品语言表达手段略述

赵本山小品语言表达手段略述

赵本山小品语言表达手段略述

赵本山是中国的一位著名小品演员,他的小品在不同年代都备受欢迎,其原因就在于他独特的语言表达手段。下面就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一、夸张比喻

赵本山的小品中经常出现夸张比喻的手法。比如在《卖拐》中,他说:“我的拐卖得比卖馒头的都快,一天能卖100多只。”这个比喻夸张了卖拐的数量,使得观众忍俊不禁,同时也加深了角色形象。

二、小人物生活

赵本山的小品极度关注小人物的生活场景,通过这些情景并充分展现

了小人物的独特魅力,同时,也呈现出社会的特征。在《卖拐》中,

赵本山塑造的拐杖老头就是一个非常生动的小人物形象。

三、口胡子

赵本山在小品中往往使用口胡子的语言表达方式,这种方式可以让观

众更好地理解角色人物的内心感受和情感状态。例如,他在《小品》

中就说:“南侠东邪西毒,讲究的是一个大小跌宕起落的感觉。”这个

语言风格也是赵本山一大特色。

四、多语言混搭

赵本山的小品中可以听到汉语、英语、广东话以及各种方言的使用。这种多语言混搭的手法可以让观众不仅仅是吸收幽默内容,同时也可以了解到地域文化的差异。在小品中,这些语言多样性组合起来,让观众的笑声不断。

五、典故引用

赵本山的小品中经常使用典故引用的方式,让故事情节具有更高的文化内涵。例如他在《卖艺》中使用了《梁祝》故事,通过这个人物故事进行情感故事的呈现。这种方式可以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故事情节彰显的情感。

总体而言,赵本山小品的语言表达手段丰富多样,他的小品不仅仅是为了让观众大笑,更多的是让观众感受到生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他塑造的角色都是有血有肉的,不会简单地停留在表面。这些都使其成为中国小品艺术的代表。

浅析赵本山小品的语言特色

浅析赵本山小品的语言特色

浅析赵本山小品的语言特色

赵本山的小品故事新奇,语言精妙,字字珠玑,句句笙歌,是“警示语”,也是“开心果”。比如,《策划》中“一、二”,“三,你省点力气吧,就拿这仨数吓唬我一辈子。”“狗窝”“狗仔”“有蛋不下他憋得慌”,《拜年》中“你让潘长江去吻郑海霞——他根本就够不着嘴”,《牛大叔提干》中“扯蛋扯蛋就是搁这儿来的。”“不认字呀。”等等。他的表演神态自如,动作滑稽,令人回味无穷,不失为“春晚”小品类节目中的经典之作。

赵本山的小品之所以成为经典,之所以让观众百看不厌,除了具备这些脍炙人口的语言特点之外,还缘于五大特色。

一、诙谐的生活化语言

小品利用了很多形象化的比喻、歇后语、谜语、脑筋急转弯、智力测验等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简洁的语言口语化、生活化、方言化,其最大的特点在于语气流畅,有排山倒海之势,有一气呵成之酣畅感。

二、故事内容有新奇感

人人都有好奇心,人人都有探究心,在这种猎奇心理的支配下,人们往往喜欢听奇闻怪事,喜欢传轶闻趣谈。听了,传了,就获得了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就觉得无比的兴奋。2007“春晚”中的《策划》,一切入主题便是“公鸡下蛋”,一下子就把观众的好奇心给激了起来,紧接着是公鸡下蛋前的思想矛盾、心理上的压抑与焦虑,以及因下蛋而一夜成名的公鸡身价倍增,一个接一个的故事高潮把观众的好奇心也托上了云天,忽而上浮忽而下沉。《卖车》《牛大叔提干》《卖拐》《卖轮椅》等小品,无一不是赢攫了观众的好奇心。

三、故事内容具真实性

小品故事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实实在在的大众化艺术,而不是纯粹的为艺术而艺术,观众觉得亲切无比,就像发生在自己的身边、自己的身上一样,很多情节是人们生活中切身经历过、或者亲眼目睹过、或者亲耳听到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报告

论文题目浅谈赵本山小品中方言的东北味儿

姓名黄智奎

学号 1011021103 所在学院外国语学院

专业班级 10对外汉语班

指导教师胡波莲老师、李莉老师

日期2012-6-11

浅谈赵本山小品中方言的东北味儿

【摘要】

方言词语是喜剧小品幽默语料的来源之一,它是实现小品语言生活化、乐音化、陌生化和个性化的重要手段。赵本山小品语言具有典型的东北方言色彩,蕴含着浓浓的东北味儿。赵本山小品中东北味十足的“忽悠”,足以夸张地表现东北地方词汇的喜剧色彩,给小品带来了五彩纷呈的语言艺术。小品语言中透露出来的那股东北味儿,逗翻了大江南北的观众,那是从生活的沃土中提炼出来的语言精华,植根于东北方言,具有质朴、实在、粗犷、质感等特点,同时还诙谐、幽默、俏皮,使亿万观众领略到浓郁的原汁原味的东北乡土气息。在他的小品中,我们很轻易的体会到他高超的语言表达技巧和丰富的地方语言词汇,具有典型的东北方言色彩。赵本山以自己丰富的生活阅历和生动的生活语言借小品这种娱乐方式把东北方言推向全中国。

【关键词】

赵本山小品语言东北方言

【正文】

近20多年来,赵本山的小品越来越火,作为当今最著名的电视喜剧小品演员,赵本山已经成为东北的一面招牌,他以一个个“憨厚而略带狡黠、木讷而有爆发式的灵敏,土俚而窥悉时尚、愿意向人申诉又乐于略作自嘲性格的形象”给无数观众带来无尽的欢笑。从1990年首次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相亲》节目到2012年春晚因身体健康状况欠佳退出春晚,连续21年(1994年除外)赵本山以自己丰富的生活阅历和生动的生活语言借小品这种娱乐方式把东北方言推向全中国。赵本山小品语言中透露出来的那股东北味儿,逗翻了大江南北的观众,那是从生活的沃土中提炼出来的语言精华,植根于东北方言,具有质朴、实在、粗犷、质感等特点,同时还诙谐、幽默、俏皮,使亿万观众领略到浓郁的原汁原味的东北乡土气息。

一、东北方言的形成及特征

方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形成普通话的基础,在特定场合里具有独特的使用价值和文化价值。现代汉语的多数方言的形成,既有外部的因素,也有内部的因素。外部因素主要社会、历史、地理大牛股,比如社会分化、人口迁徙、环境封

闭、山川阻隔而导致交流不畅;内部因素主要是语音、语汇、语法诸方面再个地域发展的不平衡,与外族语言的接触等造成各具特色的方言。

东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随着东北各民族300多年的互相融合,逐渐形成了今天的情形,其中,至今还保存着很多反映当地少数民族风俗文化的词语,从而使东北方言呈现出别具一格的特色。在地理环境上,广袤的东北大地,交流沟通的直接无碍,形成独特的东北方言。东北方言的历史成因是由当地各民族语言文化相互融合而产生的,同时东北方言深受俄、日、韩等周边国家语言和文化的影响。根据现代汉语的方言分区,东北方言属于“官话”,即北方方言,作为北方方言的次方言——东北方言,其简洁、生动、形象,富于节奏感,与东北人豪放、直率、幽默的性格相当吻合。不难看出,东北方言是由历史的熔铸和自然的陶冶而形成的独特的文化现象。

二、赵本山小品语言中的方言色彩

方言词语是喜剧小品幽默语料的来源之一,它是实现小品语言生活化、乐音化、陌生化和个性化的重要手段。赵本山小品语言具有典型的东北方言色彩,蕴含着浓浓的东北味儿。赵本山小品中东北味十足的“忽悠”,足以夸张地表现东北地方词汇的喜剧色彩,给小品带来了五彩纷呈的语言艺术。在他的小品中,我们很轻易的体会到他高超的语言表达技巧和丰富的地方语言词汇,具有典型的东北方言色彩。

1、关于热词“忽悠”---2002年央视春晚,小品《卖车》

经典台词:忽悠,接着忽悠。

在2001央视春晚上,赵本山就在小品《卖拐》中连蒙带骗地这么一“忽悠”,就把拐卖给了双腿健全的范伟,看的全国观众前仰后合。此后一发不可收拾,相继推出了《卖车》《功夫》等一系列“忽悠”小品。通过小品隐约可以感到“忽悠”不是个好词,但是人们还并不能完全理解它的意思。

“忽悠”是个东北方言词,《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上注明了它的原义:晃动。例如:旗杆被风吹得直晃悠。从赵本山的小品中,广大群众了解到了这个东北方言“忽悠”,但是后来经过现实人们的传播和广泛引用,又给它附上了新的涵义。东北人常说的“忽悠”意思是:给人摆迷魂阵,使人神魂颠倒,忽忽悠悠的。在赵本山的小品表演中的引用,再加上后来新闻报道媒体的使用,这些形

形色色的“忽悠”,就附加上甚至改变为“欺骗、蒙人”的意思了。原本上“忽悠”是个中性词,可是人们偏爱把它当作贬义词来使用,以下是几例:(1)少拿“喝油漆”忽悠消费者(《中国妇女报》2005年7月19日)

(2)“忽悠”退休老干部普通邮册被吹成具有收藏价值(《都市消费报》2005年8月4日)

2、关于“拔凉”---2003年央视春晚,小品《心病》

经典台词:我的心哪,拔凉拔凉地。

“拔凉”是个典型的东北方言词,意思是:心凉了,失望了。这是东北人口语中常用的方言词,在这个小品的使用中,贴切生动的表现了范伟当时的心态。小品《心病》中关于这个词的经典台词经过赵本山那么一“整”,很快就风靡全中国了。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伤心失望的事情时,“整”出这么一句来,很有自嘲幽默的味道。以下是几个例子:

(1)一说到期中考试,我的心就拔凉拔凉的;

(2)一条让心拔凉拔凉的新闻。

来自东北黑土地的农民演员赵本山长期生活在东北乡村,对东北方言幽默、诙谐的特点有着深刻的体会,在其作品中引用东北方言信手拈来。它的作品在展现小品语言的生活化特征之外,很好的宣传了东北方言。

毫无疑问,喜剧笑星赵本山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获得国人最多笑声和掌声的小品演员,甚至有人把他称为中国的“卓别林”。他的喜剧小品的语言是生活化的语言,与普通话相比,方言的生活色彩更绚烂,乡土气息更浓郁。在喜剧小品中运用方言词语,更显示了小品语言生活化的特色,使其充满了民间的、平民的、言语交际的人情味儿。如在《拜年》中,养鳖老汉老蔫以为范乡长下台了,直言不讳地发问:“下来了? 因为啥呀,腐败啊! ”;还有像“你别整三岁小孩的,有能耐你整四岁的”《卖车》;“心拔凉拔凉地”(《心病》) ,“整、啥、拔凉”这些在东北人口语中常用的方言词,反映了日常口语的特点,很有生活味儿。逼真的语言氛围给小品染上了十分浓厚的生活化色彩,人们觉得它不是装出来的,不是模仿出来的,而是东北民间生活中真实语言的呈现,是东北真正的本土性的东西。

三、赵本山小品语言的东北味儿

东北方言与北京话关系密切,是最接近普通话的北方方言之一,但是它在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