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写竹的诗

合集下载

郑板桥咏竹诗十五首

郑板桥咏竹诗十五首

郑板桥咏竹诗十五首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郑板桥是清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其中以咏竹诗最为著名。

郑板桥一生酷爱竹子,认为竹子乃文人雅士之象征,所以写了大量描写竹子的诗歌。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下郑板桥咏竹诗十五首。

1. 《竹石篇》石节竹心绝墨臼,砍求削为最胜头。

屠童细竹何名否,竹不知名犹自成。

这首诗以竹为主题,表现出竹子的坚挺和圆石有别的潦在。

雕梁画栋下家窗,再种竹根抵不枤。

脑是夜间寮,千载被春风。

此诗描述了村里的竹林,诗人把竹子比喻为村民的主人。

生活常以竹子的生长创作一些田园诗、乡村画,描绘了一幅宁静宜人的田园图画。

细亭难为当子的,揪用由礼多从社。

九华朝古倾流水,新火四时驱草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拿刀剜竹的情景,把竹看作是大自然的产物,给人以神秘和美感。

山下竹脑多铸钢,日来风月生三章。

危楼看见孤竹远,自想中心乐事惊。

这首诗刻画了竹子的孤独之美,让人感受到竹子的高雅和静谧。

5. 《题竹屋颂》君不见杜西侠,囊啮携草雩麾玉︒此诗以竹为主题,描绘了一幅宁静雅致的竹屋图画,展现了诗人对竹子的热爱和赞美。

竹殊然,若薰然而裏白︒这首诗以竹为主题,表现出竹子的洁净和纯净之美,赋予了竹子神圣的象征意义。

7. 《咏竹七律》翠空净,清风摇,十里无人竹径消。

轻云出翠绝,碧日临风飙。

自有青苔阶上传,奇园独引游,风物初归翠色酬。

泪涟连翠作,星埋落竹箫。

8. 《杨府竹林诗》竹塘挹水布天乡,竹暗笼烟湿。

这首诗以竹为主题,表现出竹林的幽静和幽美,给人一种清新、安详的感觉。

洁雾湿岚闻有涎,深风凉荦入窗扉。

竹林深处井边水,日有秋声说舞丝。

以上是《郑板桥咏竹诗十五首》的部分内容,通过这些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郑板桥对竹子的热爱和赞美,同时也让我们领略到了竹子的高雅和静谧之美。

在郑板桥的笔下,竹子成为了一种高贵的象征,象征着高尚的品格和卓越的品质。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欣赏这些诗句,更加了解和热爱竹子,感受到它们的独特魅力。

郑燮的经典诗词《新竹》赏析

郑燮的经典诗词《新竹》赏析

【导语】郑燮,即郑板桥,⼈称板桥先⽣。

尝以卖画为⽣,为“扬州⼋怪”之⼀。

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次则兰、⽯,但也画松画菊,是清代⽐较有代表性的⽂⼈画家。

下⾯就和⽆忧考⼀起来了解下郑燮的诗词《新⽵》,欢迎阅读! 《新⽵》 清·郑燮 新⽵⾼于旧⽵枝,全凭⽼⼲为扶持。

下年再有新⽣者,⼗丈龙孙绕凤池。

【赏析】 “新⽵⾼于旧⽵枝,全凭⽼⼲为扶持”两句写“新枝”与“⽼⼲”的关系:新枝之所以能够⾼于旧枝,是依赖于⽼枝的扶持。

这两句由⽵⼦本⾝的⽣长⽣发开来,有象征的作⽤。

“新⽵”象征着新⽣的⼒量,即⼀个时代的青年晚辈;“⽼⼲”则代表着⽼⼀辈、长辈。

这两句是说,虽然“青出于蓝⽽胜于蓝”,“长江后浪推前浪,⼀代新⼈胜旧⼈”,但新⽣的⼒量却少不了⽼⼀代的积极扶持与栽培,因此,后辈不能忘却前辈的扶持教导之恩。

“下年再有新⽣者,⼗丈龙孙绕凤池”两句是对未来的展望,说来年新⽣的⽵⼦会更加茂盛,暗⽰了新⽣⼒量在⽼⼲的扶持下将会更加强⼤。

这⾸诗,现在⽤来歌咏⽼师教书育⼈的伟⼤功业,也⽤来表达对⽼师长辈的感激之情。

扩展阅读:郑板桥的⼈物评价 扬州画家李鳝(《楹联丛话》):三绝诗书画,⼀官归去来。

清代袁枚:板桥书法野孤禅也……乱爬蛇蚓,不⾜妃稀。

清代学者康有为:乾隆之世,巳厌旧学。

冬⼼(⾦农)、板桥参⽤⾪笔,然失则怪,此欲变⽽不知变者。

书画家启功(《论书绝句》):坦⽩胸襟品,神寒⾻重墨萧寥。

朱⽂印⼩⼈⼲占,⼆百年前旧板桥。

清代戏曲家、⽂学家蒋⼠铨(《题画兰》):板桥作画如写兰,波磔奇古形翩翩,板桥写兰如作字,秀叶疏花是姿致。

清代“扬州⼋怪之⼀”的⾦农:兴化郑进⼠板桥风流雅谑,极有书名,狂草古籀,⼀字⼀笔,兼众妙之长。

清末历史地理学家、⾦⽯⽂字学家、⽬录版本学家、书法艺术家杨守敬(《学书迩⾔》):板桥⾏楷,冬⼼分⾪,皆不受前⼈束缚,⾃辟蹊径。

然为后学师范,或堕魔道。

扩展阅读:郑板桥的绘画艺术 郑板桥出⾝于书⾹门第,康熙末年中秀才,雍正⼗年中举⼈,乾隆元年中进⼠,五⼗岁起先后任⼭东范县、潍县知县计⼗⼆年。

郑板桥咏竹诗十首

郑板桥咏竹诗十首

郑板桥咏竹诗十首一
画图把咏竹赋,
笔落山水一秀浴;
青松仙韵秋气深,
雨雪磨出璧碧林。


一枝拗曲盘芦花,
竹叶飞舞新颜色;
凝视,穿越千百岁,
余微蛰伏静谧处。


苍竹枝头历离离,
含热沉静融炎晖;
淡淡雅香穿碧叶,
霜霰金光动清辉。


拂竹青绀悬碧空,
萧瑟时节穿傲霜;
树影映染紫黛径,
闲步萧瑟独一聊。


翠竹抽穗正欢颜,
风轻轻把春满山;
穿行微翠千丝线,幽深凉沼欲隐藏。


独来拜访山中水,春色朝迎晚采暮;远望只见空峰傅,乍曇变换翠霞乌。


翠竹上山望遥思,清凉林间历苦寒;枝枝犹如胜峦岩,浮世无语情未定。


苍竹塘边夜潇潇,飘香竹花满松涧;满山水荡映碧波,尽随柔情到林静。


竹林屋前夏木曙,青青翠胧凝霜雪;寒江雾里弄花管,夕阳染了苍竹为。


夏日中庭穿竹竿,清风轻抚微烟浓;
仙韵融润松竹间,政宗无垠暝暝看。

竹石郑燮怎么读

竹石郑燮怎么读

竹石郑燮怎么读
竹石郑燮怎么读:竹石作者名字读郑板桥zhèng bǎnqiáo,或者郑燮zhèng xiè。

《竹石》是清代画家郑板桥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是一首咏竹诗。

竹石郑燮古诗原文如下: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

全诗语言质朴,寓意深刻。

郑燮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

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

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

“扬州八怪”之一。

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

著有《板桥全集》。

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

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

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竹石郑燮板桥的“怪”,颇有点济公活佛的味道,“怪”中总含几分真诚,几分幽默,几分酸辣。

每当他看到贪官奸民被游街示众时,便画一幅梅兰竹石,挂在犯人身上作为围屏,以此吸引观众,借以警世醒民。

郑燮《新竹》诗词赏析及译文

郑燮《新竹》诗词赏析及译文

【导语】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学家。

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

⼀⽣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

“扬州⼋怪”之⼀。

其诗、书、画均旷世独⽴,,世称“三绝”,擅画兰、⽵、⽯、松、菊等植物,其中画⽵已五⼗余年,成就最为突出。

著有《板桥全集》。

康熙秀才、雍正举⼈、乾隆元年进⼠。

中进⼠后曾历官河南范县、⼭东潍县知县,有惠政。

以请臻饥民忤⼤吏,乞疾归。

下⾯是为⼤家带来的郑燮《新⽵》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新⽵
清代:郑燮
新⽵⾼于旧⽵枝,全凭⽼⼲为扶持。

下年再有新⽣者,⼗丈龙孙绕凤池。

(下年⼀作:明年)
译⽂
新长的⽵⼦要⽐旧⽵⼦⾼,它们的⽣长全凭⽼的枝⼲扶持。

下年⼜有新长出来的,会长得更⾼。

注释
龙孙:⽵笋的别称。

凤池:凤凰池,古时指宰相衙门所在地,这⾥指周围⽣长⽵⼦的池塘。

赏析
⽐喻青出于蓝⽽胜于蓝,⽽新⽣⼒量的成长⼜须⽼⼀代积极扶持。

前两句是回顾,既表达了“长江后浪推前浪,⼀代新⼈胜旧⼈”,⼜表达了后辈不忘前辈扶持教导之恩;后两句是展望,⽤以表达新⽣⼒量将更好更强⼤。

【精品作文】郑板桥写竹的诗

【精品作文】郑板桥写竹的诗
题诗二首
其一
一间茅屋在深山,白云半间僧半间。 白云有时行雨去,回头却羡老僧闲。
其二
裴相功名冠六朝,许浑身世落渔樵。 若论风月江山主,丁卯桥应胜午桥。宦海归来诗 其一
宦海归来两鬓星,故人怜我未凋零。 春风写与平安竹,依旧江南一片青。
其二
宦海归来两髩星,春风高卧竹西亭。 虽然未遂凌云志,依旧江南一片青。
初食笋呈座中 (唐 . 李商隐)
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 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金。
咏竹 (唐.郑谷)
宜烟宜雨又宜风,拂水藏村复间松。 移得萧骚从远寺,洗来疏净见前峰。 侵阶藓拆春芽迸,绕径莎微夏荫浓。 诬赖杏花多意绪,数枝穿翠好相容。
竹风 (唐.唐彦谦)
竹映风窗数阵斜,---人愁坐思无涯。 夜来留得江湖梦,全为乾声似荻花。
题诗
黄金避我竟如仇,湖海英雄不自由。 我避黄金竟如仇,老怀豪宕得自由
咏雪诗
一片二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芦花总不见。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喝道诗
喝道排衙懒不禁,芒鞋问俗入林深。 一杯白水荒途进,惭愧村愚百姓心。
题诗二首
其一
一间茅屋在深山,白云半间僧半间。 白云有时行雨去,回头却羡老僧闲。
其二
裴相功名冠六朝,许浑身世落渔樵。 若论风月江山主,丁卯桥应胜午桥。
宦海归来诗
其一
宦海归来两鬓星,故人怜我未凋零。 春风写与平安竹,依旧江南一片青。
其二
宦海归来两髩星,春风高卧竹西亭。 虽然未遂凌云志,依旧江南一片青。
郡斋左偏栽竹百余诗 (唐 . 令狐楚) 斋居栽竹北窗边,素壁新开映碧鲜。 青蔼近当行药处,绿阴深到卧帷前。 风惊晓叶如闻雨,月过春枝似带烟。 老子忆山心暂缓,退公闲坐对婵娟。

《竹》原文及赏析

《竹》原文及赏析

《竹》原文及赏析《竹》原文及赏析1原文: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诗词赏析:这首诗是郑板桥在公元1746~1747年(乾隆十一至十二年间)出任山东潍县知县时赠给包括的。

一二两句托物取喻。

第一句“衙斋卧听萧萧竹”,写的是作者在衙署书房里躺卧休息,这时听到窗外阵阵清风吹动着竹子,萧萧丛竹,声音呜咽,给人一种十分悲凉凄寒之感。

第二句“疑是民间疾苦声”,是作者由凄寒的竹子声音产生的联想。

作者由自然界的风竹之声而想到了老百姓的疾苦,好像是饥寒交迫中挣扎的老百姓的呜咽之声,充分体现了作者身在官衙心系百姓的情怀。

三、四两句畅述胸怀。

第三句“些小吾曹州县吏”,既是写自己,又是写包括,可见为民解忧的应该是所有的“父母官”,这句诗拓宽了诗歌的内涵。

第四句“一枝一叶总关情”,这句诗既照应了风竹画和诗题,又寄予了深厚的情感,老百姓的点点滴滴都与“父母官”们紧紧联系在一起。

郑板桥的这首题画诗,由风吹竹摇之声而联想到百姓生活疾苦,寄予了作者对老百姓命运的深切的关注和同情,一个封建时代的官吏,对劳动人民有如此深厚的感情,确实是十分可贵的。

《竹》原文及赏析2《斑竹》作品介绍《斑竹》的作者是刘长卿,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47卷第7首。

《斑竹》原文斑竹作者:唐·刘长卿苍梧千载后,斑竹对湘沅。

欲识湘妃怨,枝枝满泪痕。

《斑竹》注释①斑竹:一种茎上有紫褐色斑点的竹子,也叫湘妃竹。

晋张华《博物志》卷八:“尧之二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帝崩,二妃啼,以涕挥竹,竹尽斑。

”②湘沅:湘江、沅江,均在湖南境内。

《斑竹》作者介绍刘长卿 (709~786),字文房,唐代诗人。

宣城(今属安徽)人。

以五言律诗擅长,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42年1月~756年7月)进士。

唐肃宗至德年间(公元756年7月~758年2月)任监察御史、长洲县尉,贬岭南巴尉,后返,旅居江浙。

后来唐代宗任命他为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诬再贬睦州司马。

郑板桥写竹的诗句

郑板桥写竹的诗句

郑板桥写竹的诗句
郑板桥,原名郑燮,是清代著名的画家、文学家,其写竹的诗句充满了深意和韵味。

以下是一些郑板桥写竹的著名诗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石》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竹》
“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

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题画竹》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 / 墨竹图题诗》。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原文、赏析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原文、赏析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出自清代郑燮的《竹石》
原文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坚劲一作:韧)
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

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

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

“扬州八怪”之一。

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

著有《板桥全集》。

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

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

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创作背景:
译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

注释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郑燮《竹石》原文、译文、赏析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郑燮《竹石》原文、译文、赏析

郑燮《竹石》原文、译文、赏析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作者简介]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生于1693年,卒于1765年,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

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

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画擅兰竹。

板桥先世,三代都是读书人,曾祖新万,庠(xiang)生;祖父清之,儒官,父立本,字立庵,廪(lin)生。

1693年癸酉,康熙三十二年十月二十五日生于兴化城东门古板桥。

4岁母汪夫人去世;5岁父继聚郝夫人。

14岁继母郝夫人卒。

少时读书真州毛家桥约于是年前后,20岁从兴化前辈陆种园先生写词。

23岁与周邑人徐氏成婚,24岁中秀才,26岁开始教馆。

30岁父郑立庵卒,31岁约于本年卖画扬州,陆续约十年时间。

其子亦约于本年夭折。

39岁1731年辛亥雍正九年,妻徐氏卒。

40岁1732年,壬子雍正十年,秋赴南京参加乡试,中举人,作《得南闱捷音》,43岁二月扬州北郊与饶五姑娘定情,题《西江月》一阙。

44岁,1736丙辰,乾隆元年,二月至三月,在京应考,中二甲第八十八名进士。

45岁,乳母费氏卒,复得程羽宸资助,纳饶氏。

50岁,1742壬戌,乾隆七年,春为范县县令,兼暑朝城县。

52岁妾饶氏生子。

54岁由范县改任潍县,连任七年。

60岁年底,卸去县官职务。

63岁与李禅、李方膺合作《三友图》。

73岁4月作《竹石图》,5月3日作《修竹新篁图》。

1765年乙酉之年(乾隆三十年)的十二月十二日,病逝于兴化城内升仙荡畔拥绿园中,身后无子,以郑墨之子郑田过继,葬子城东之管阮庄(今大垛镇管阮村)。

板桥《闲居》云:“荆妻拭砚磨新墨,弱女持笺学楷书”。

传说板桥学书,夜间误以指在徐氏体肤上毕恭毕敬练习,徐氏云:“人各有体”。

这句话触动了板桥,于是从古人的书体中学一半,撇一半,创立了“六分半书”。

《七歌》述徐氏生二女一子,30岁后又一女。

作为“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曾当过十二年七品官,他清廉刚正,在任上,他画过一幅墨竹图,上面题诗:“衙斋卧听潇潇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郑板桥的《竹石》全诗

郑板桥的《竹石》全诗

郑板桥的《竹石》全诗郑板桥的《竹石》全诗内容为: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译文: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她扎在岩石缝中。

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

赏析:首句用拟人手法形容竹子的扎根于散乱、破碎的岩石之中,不怕土薄石坚,基础不牢,却像锋牙利齿一般,一旦咬定就不放松。

“咬定”写其坚定不移的形态。

第二句“立根”言其本性孤高而不随俗,可见其扎根之深且稳。

“原”字有推其根源之意,正因为此竹“立根原在破岩中”,以青山为家,才生长得更为坚劲挺拔。

这就生动地刻画出了竹子坚劲、顽强的性格。

第二句既为第一句作了解释,又为后两句张本。

有了前两句的铺垫,自然地引出了第三、四句,第三句“还”字有仍然之意,又有反而之意。

第四句,一年四季的霜打雪冻,千般磨折,万般打击,它反而更苍劲挺拔,坚韧不移,顽强不屈。

这就进一步描绘了竹子无视环境压力的豪放气概。

这既是竹子的天赋禀性,也是诗人所憧憬和所追求的。

诗人用“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可以说全诗的意境至此顿然而出。

诗人在赞美竹子的坚定顽强中,隐寓出自身的刚劲风骨。

创作背景:题画诗滥觞于六朝,成熟于唐,勃兴于宋,元、明、清三代皆有发展,尤其至清代达到繁盛,各体兼备,数量浩繁。

在清政府统治的政治高压和文化专制下,文人不得不遁逃于艺术的小天地中,挥毫弄墨,抒发胸臆。

自然山水、花鸟野趣,往往成为文人、画家遣兴娱怀、托物言志的对象,大多数清代文人或画家都有题画诗。

这首诗是郑燮晚年之作,在他的多幅《竹石图》上都题有此诗,落款内容与时间各有不同,且文字也略有差异。

“破岩”时为“乱岩”“乱崖”“破崖”,“万击”又作“万折”,“坚劲”又为“坚净”,“东西南北风”曾为“东南西北风”“颠狂四面风”。

可见他对此诗非常喜爱,常应邀作画题诗赠友,旨在表情达意、借物抒怀,因而时时随兴而为、挥写自如。

竹石古诗——精选推荐

竹石古诗——精选推荐

《⽵⽯》是清代画家郑燮创作的⼀⾸七⾔绝句。

这⾸诗是⼀⾸咏⽵诗。

诗⼈所赞颂的并⾮⽵的柔美,⽽是⽵的刚毅。

下⾯⼩编为⼤家提供了⼀些优秀的⽵⽯古诗相关⽂章,欢迎⼤家欣赏。

⽵⽯古诗1 ⽵⽯ 郑燮 咬定青⼭不放松,⽴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释 1.《⽵⽯》是⼀⾸题画诗。

2.咬定:⽐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不松⼝⼀样。

3.磨:折磨。

坚劲:坚定强劲。

4.尔:那。

这句意思说:随那东南西北风猛刮,也吹不倒它。

作者简介:郑燮(⾳谢)(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今江苏省兴化县)⼈,清代著名书画家。

赏析 这是⼀⾸寓意深刻的题画诗。

⾸⼆句说⽵⼦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

次⼆句说任凭各⽅来的风猛刮,⽵⽯受到多⼤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

作者在赞美⽵⽯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隐寓了⾃⼰风⾻的强劲。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常被⽤来形容⾰命者在⽃争中的坚定⽴场和受到敌⼈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本⽂中基本包含了考试中考察古诗的⼤体内容,在准备考试时,可以做复习材料看看,有助于语⽂考试诗词类题。

⽵⽯古诗2 教学⽬标 1.学习郑燮的《⽵⽯》,理解诗中“咬定、青⼭、⽴根、原、破岩、千磨万击、坚劲、任尔”等词。

2.能⽤⾃⼰的话解释《⽵⽯》,体会⽵⼦⽴场坚定、决不动摇、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

3.了解诗⼈郑燮,联系他的⽣平事迹体会诗中表露的诗⼈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坚忍不拔、刚毅正直的胸襟。

重点体会⽵⼦⽴场坚定、决不动摇、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

难点体会诗中表露的诗⼈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坚忍不拔、刚毅正直的胸襟。

教学过程 ⼀、导⼊: 知道郑板桥吗?学⽣交流,⽼师适时补充。

(1)江苏兴化⼈,扬州⼋⼤怪之⼀…… (2)写过“难得糊涂”(原意是“⼀粥⼀饭,当思来处不易”) (3)他很喜欢⽵⼦。

故事:⼀天,郑板桥听说镇江江⼼有座焦⼭,风景优美,栽了许多⽵⼦。

于是他每天逛⽵林,摊开纸作画,画上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形象。

郑板桥竹子的诗

郑板桥竹子的诗

郑板桥竹子的诗郑板桥是明朝末年至清初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书法家和画家。

他的诗歌以清新、清丽、清雅著称,其中以描写自然景物的诗篇最为出色。

其中,他的《竹子》诗,更是被誉为他的代表作之一。

本文将以《郑板桥竹子的诗》为标题,探讨这首诗的内涵、意义及其艺术价值。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首诗的全文: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首诗共七句,每句都写得简练有力,却又别有情趣。

全诗的主题是以竹子为主题,描写了春江、蒌蒿、河豚、烟笼、月沙、秦淮和商女等多个景物,通过对这些景物的描绘,诗人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妙和人类生活的真实。

首先,诗人用“竹外桃花三两枝”来开篇,这一句句意明显,用简单的词语勾勒出了春天的景象,也暗示着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对春天的期盼。

接下来,诗人又用“春江水暖鸭先知”来描写江水的变化,将自然景物与生命息息相关的动物相结合,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受。

接下来,诗人用“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来描写春天的野草和河豚的生长状况,语言简练,却生动形象。

这一句中,诗人用“满”和“短”这两个形容词,形象地描绘出了草木的生长状态,使读者产生了一种清新、清丽的感受。

随后,诗人用“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来描写夜晚的秦淮河畔,这一句中蕴含了浓郁的江南诗意,让人感受到江南水乡的清幽和神秘。

同时,这一句也暗示了诗人对人类生活的关注,对夜晚的生活和文化的热爱。

最后一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则是揭示了诗人对历史和人文的关注。

商女虽然不知道国家的危难,但她依然唱着后庭花,这一句不仅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沉重,也让人感受到人性的轻盈。

总的来说,郑板桥的《竹子》诗,以其简练、清新、清丽、清雅的风格,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妙和人类生活的真实。

这首诗的艺术价值不仅在于其语言简练、形象生动,更在于它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这首诗的描写,我们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到自然和人文的关系,感受到生命的生机和美好。

《竹石》郑燮

《竹石》郑燮

竹石郑燮〔清代〕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译文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

注释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诗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立根:扎根,生根。

原:本来,原本,原来。

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磨:折磨,挫折,磨炼。

击:打击。

坚劲:坚强有力。

任:任凭,无论,不管。

尔:你。

鉴赏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

是一首赞美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

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和它顽强的生命力;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才长就了一身英俊挺拔的身姿,而且从来不畏惧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的击打。

郑燮不但写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在他笔下的竹子竹竿很细,竹叶着色不多,却青翠欲滴,并全用水墨,更显得高标挺立,特立独行。

所以这首诗表面上是写竹,实际上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风傲骨。

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在石缝中的竹子一样刚强勇敢,体现了爱国者的情怀。

这首诗里竹有个特点,它不是孤立的竹,也不是静止的竹,而是岩竹,是风竹。

在作者郑板桥的诗画中,竹往往是高尚品行和顽强意志的象征,而风则往往是恶势力的代表。

诗人用”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可以说全诗的意境至此顿然而出。

这时挺立在我们面前的已不再是几杆普通的竹子了,我们感受到的已是一种顽强不息的生命力,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而这一切又都蕴涵在那萧萧风竹之中。

这首诗的语言简易明快,却又执著有力,具体生动地描述了竹子生在恶劣环境下,长在危难中,而又自由自在、坚定乐观的性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竹石
清;郑板桥
淡烟古墨纵横,写出此君半面,
不须日报平安,高节清风曾见。

清;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福楼拜的名言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清;郑板桥空间名称大全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效李艾山前辈体
(清)郑板桥
秋风何自寻,寻入竹梧里;
一片梧阴,何处秋声起?
和学使者于殿元枉赠之作
(清)郑板桥
十载杨州作画师,长将赭墨代胭脂。

写来竹柏无颜色,卖与东风不合时。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清)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篱竹
(清)郑板桥
一片绿阴如洗,护竹何劳荆杞?
仍将竹作芭篱,求人不如求已。


(清)郑板桥
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
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绿。

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绿,
莫被风吹散,玲珑碎空玉。


(清)郑板桥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题画
(清)郑板桥
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
满堂皆君子之风,万古对青苍翠色。

有兰有竹有石,有节有香有骨,
任他逆风严霜,自有春风消息。

题画
(清)郑板桥
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 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笋竹二首
题画
(清)郑板桥
一阵狂风倒卷来,竹枝翻回向天开。

扫云扫雾真吾事,岂屑区区扫地埃。

(清)郑板桥
江南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分付厨人休斫尽,清光留此照摊书。

笋菜沿江二月新,家家厨房剥春筠,此身愿辟千丝篾,织就湘帘护美人。

题画
(清)郑板桥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竿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题画
(清)郑板桥
我有胸中十万竿,一时飞作淋漓墨。

为凤为龙上九天,染遍云霞看新绿。

题画
(清)郑板桥
画根竹枝扦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

虽然一尺让他高,来年看我掀天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