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州藏医药研究院简介

合集下载

浅谈藏药的炮制与剂型

浅谈藏药的炮制与剂型
而郝.差 22 第 第 期 1 D年 2 r l 卷

题 ・厌 匡诌
残淡 藏 药 的炮 制 与剥 型
杨 宏 权 , 嫱 察 草 久 仙 加 谢 ,
甘南藏族 自治州藏 医药研究院, 甘肃 合作 7 7 0 400 [ 摘 要] 就藏医药学经典著作 ( ( 医典》 值 琉璃》《 本草 中有 关藏 药的炮制与剂型的 内容加以归 四部 及 ( 晶珠
纳, 分别从藏药的炮制与剂型概貌方面予以简要译介。
[ 关键词] 藏药学; 炮制; 剂型; 配伍; 源; 五 三因; 六味 [ 中图分类号] R 9 2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1 0— 8 2 2 1) 5 04 — 2 0 4 6 5 (02 0 — 0 5 0
OnPrp r t n a d P o e sn f b tnd u s e aai n r c sigo ea r g o Ti
材 研 为细 粉服 用 , 热剂 凉 开水 送服 , 清 祛寒 剂热 开
水 送服 。 2 1 3 丸剂 平 消药 之 三—— 丸剂 , 将研 为细 .. 是
制与剂型概貌予以简要译介, 以窥一斑, 以增进读 者对它 的初 步 了解 , 并就 正 予 同道 及各位 专家 。 l 炮制 有 人 以为藏 药多 以生药入 药 , 实为误解 。除采 集 时 的初 步 加 工 外 , 药 传 统 的 炮 制 法 , 论 水 藏 无 制 、 制 、 火 共制 , 目繁 多 , 艺 复杂 , 求严 火 水 名 工 要 格 , 作精 细 。 《 操 四部 医典》 无专 章 论述 , 散见 虽 但 于各种 注 释本 及 临床 著述 中 。 《 四部 医 典》 经 典 等 著作记 载 以“ 配方 有剂 量 的 制 , 主药 之 量须 适 当加 大 ” 等 原则调 剂 。还有 许 多炮制 法专著 , 以手抄 本形 式 多

藏医药工作情况汇报

藏医药工作情况汇报

藏医药工作情况汇报我是某市某医院藏医药科的一名医生,我在此向您汇报我们藏医药工作的情况。

一、科室概况藏医药科成立于2005年,是我市唯一的一家藏医药科室。

科室设有主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1名,护士3名。

科室下设西医药临床部和藏医药理部。

藏医药充分发挥改善民生、守护人民健康的作用,总体工作思路是:依托藏医药资源优势,深入挖掘和整理藏医药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积极推动藏医药在临床和保健中的应用。

二、医疗工作情况1. 门诊工作藏医药科门诊每天接诊量在30人左右,主要是患有风湿类、胃肠病、神经衰弱等疾病的患者。

我们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结合藏医药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接诊患者的满意度较高,我们的治疗效果得到广大患者的认可。

2. 住院工作除了门诊工作,我们还有部分重症患者需要住院治疗。

主要是一些肝脏疾病、风湿病、神经衰弱等需要进一步观察和治疗的患者。

我们通过中西医药结合的方式,有效治疗了一些患者,取得了一些进展。

3. 急诊工作在医院急诊科,我们也有一定的工作量。

每天有5-10名患者需要我们急诊治疗。

我们在急诊科配备了专门的藏医药医生,确保了患者在急诊科得到及时的治疗和救助。

三、学术研究情况1. 学术讲座为了推动藏医药的发展,我们经常举办学术讲座,邀请一些藏医药领域的专家学者来科室进行学术交流和讲座活动。

这些讲座不仅丰富了科室医生的医学知识,也加深了患者对藏医药的了解和认可。

2. 研究成果科室的医生积极参与一些科研项目,进行一些临床研究。

我们有一篇关于藏药治疗风湿病的临床研究课题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提高了科室医生的综合素质,也为藏医药的发展和推广做出了一些贡献。

四、人才队伍建设1. 医生培训为了提高医生的综合素质和临床技能,我们组织了一些内部培训和外出学习,提高了医生的临床治疗水平和服务意识。

2. 护士培训我们也注重护士的培训工作,提高了护士的专业技能和服务质量,加强了护士的责任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藏医药学概论

藏医药学概论

藏医药学概论藏医药学是一门经过千百年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形成了独特的医疗体系。

它在个人、社区和国家的健康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人们对藏医药学认同度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门学科。

本文将探讨藏医药学的概论,并介绍其历史、特点以及一些主要的治疗方法。

一、历史藏医药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世界。

据说远古时代,一群藏北原始人,被虎咬伤后,采用了草药来治愈,首创了藏医药学。

此后,藏医药学不断发展,并形成了许多现代医学无法解决的治疗方法。

14世纪至17世纪,藏医药学在西藏大发展。

经过辗转流传,终于到达藏族。

当时,藏医药学在西藏广被应用,使得西藏成为了藏医药学的发源地。

此后,由于在治愈疾病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藏医药学得以继续发展。

二、特征藏医药学具有一些特征,这些特征是其独特的作用和效果的原因。

以下是几个比较显著的特征:1. 藏医药学主张上下调节,以治百病。

2. 藏医药学将患者作为治疗的重心,注重发现患者的问题,而不是只注重疾病本身。

3. 藏医药学结合了药物、复合体、穴位以及拔罐、刮痧等物理疗法,治疗病症。

4. 藏医药学注重和谐。

在治疗过程中,它强调了治疗者和患者之间的和谐关系。

三、主要治疗方法藏医药学以其独特的治疗方法而闻名于世。

其主要特点是药物治疗和饮食疗法。

以下是几种主要的治疗方法:1. 草药疗法藏医药学最主要的疗法之一就是草药疗法。

藏民家中种植的草药种类繁多,并含有许多有效成分。

这些草药可以治疗各种疾病,如肝脏问题、心脏问题和肺部问题等。

2. 饮食疗法藏医药学饮食疗法是一种特殊的疗法。

用食物来调理人体的基本元素,达到保健和治疗的目的。

例如,经常喝青稞酒,可以调节身体的水分和钠的含量,保持人体的平衡。

吃肉汤可以提高体力和提高血红蛋白等。

3. 针灸疗法针灸法是藏医药学的另一种治疗方法。

该方法利用针头刺激人体神经、肌肉和结缔组织,来调理身体的功能,达到治疗作用。

此外,针灸治疗还可以改善身体某些局部的循环,促进血流畅通。

藏医药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藏医药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藏医药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罗藏东珠本考拉毛加仁青当知加羊加措羊措吉(甘肃中医学院藏医学院730000)【摘要】本文对藏医药的国际国内研究的现状较深刻地分析和研究,目前藏医药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杂藏医药发展的方向等方面做全面做了较全面论述。

【关键词】藏医药研究现状发展方向藏医药学显著的治疗效果和医学内涵与优势,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与重视,同时,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也为藏医学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藏医药学的研究与开发力度也在逐步加大,藏医药产业现代化步伐正在不断加快,传统藏成药的研究及新药开发稳步推进,藏医药学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特别是作为培养高级藏医药学专门人才的高等藏医药教育机构,在不断提高办学条件下的基础上,广大藏医药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已先后为国家培养出一大批藏医药人才,教育的层次规模扩展到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博士教育并举的多元化格局,迎来了藏医药教育发展历史上的辉煌时期,成为传统民族医药学现代化发展的一大亮点。

随着贯彻落实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的步伐,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十一部委关于切实加强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国中医药发〔2007〕48号)精神,甘南州甘南发展的实际制定了《甘南藏族自治州藏医药发展条例》,提出要坚持藏西医并重的方针,充分发挥中藏医药作用。

为进一步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任务架起了平台。

不仅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层面上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并从事业发展经费上予以单列,保证一定的事业经费用于藏医药事业发展。

同时规定要在相关卫生规划中要将民族医药纳入其中,并将各藏区藏药产业已经作为资助产业,作为民族地区卫生资源和藏医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扶持、大力发展。

因此,藏医药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大好发展机遇。

藏医治疗冠心病疗效探讨

藏医治疗冠心病疗效探讨

基 础上 发 生痉 挛 、 窄 或 闭塞 , 心肌 发 生 急性 暂 狭 使 时性 的和慢 性持 久性 的缺 血 、 缺氧 。 病 多见于 4 本 0 岁 以上 的 中老年 人 ,9岁 以后 进展 较快 , 4 男性 多于 女性 , 欧 美等 发达 国家本 病 比较 常 见 。在 我 国 , 在
波群 呈 R s型 ,3V V 、4导 联 Q S波群 呈 R R s型 ,5导 V 联 O S波 群 呈 q R R型 ,lV 、3V 、5导 联 S V 、2V 、4 V T段 均 明显回 落 。继续 服药 7天后 为 了巩 固疗效 , 该 对 患 者 的 4处 心 穴 进 行 第 2次 艾 灸 , 并给 予 冠心 病
避 免 过度 疲 劳 、 张 和激 动 , 活 节奏 应 以轻 松 、 紧 生
冠 状 动 脉 粥样 硬 化 性 心 脏 病 ( 称 冠 心 病 ) 简 ,
又名 缺 血 性 心 脏 病 , 由于 冠状 循 环 改变 引起 冠 是 状 血 流 和 心 肌 需 求 之 间 不 平 衡 而 导 致 的 心 肌 损 害 。其 病理 变化 主要 是冠 状动 脉粥 样硬化 , 并在此
S T段抬 高 ,V 联 T波倒 置 ,3V aL导 V 、5导联 S 降 T段 低 、 倒置 。 T波 随后行 藏 医浩 尔麦 治疗及“ 斗阿尕 龙
中围科技 \6 十( \ b 2/— 娃m期利
而部伸匡 2 _ 2卷 8 川_ 第 期 年 第

厨 ・厌 匿钙
残论 藏 医“ 黄水 证 ”
月 后 临床 症状 有所 减 轻 。在 该 患 者 的 4处心 穴 实 施 艾灸 各 1 , 在 l 心 穴进 行 少量 放 血 , 患 次 并 处 该 者 临床 症状 得 到有 效 改 善 。心 电图示 V 2导 联Q S R

甘南州藏医药研究院简介

甘南州藏医药研究院简介

甘南州藏医药研究院简介一、基本情况甘南州藏医药研究院的前身甘南州藏医药研究所,成立于1980年。

下设行政办公室、基础理论研究所、临床研究所、药物研究所、附属藏医院和附属制药厂等机构,是甘肃省藏医药科研医疗、制剂研发、临床教学的中心基地。

2001年经甘肃省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加挂“甘肃省藏医药研究院”的牌子,一套人马两块牌子。

甘南州藏医药研究院共有编制128个,现有职工124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09人,副高职称15人,中级职称42人,初级职称52人;管理人员11人(兼专技8人);工勤人员12人。

二、工作概括甘南州藏医药研究院成立三十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历届领导班子和职工的不懈努力下,全院上下团结创新,与时俱进,从无到有、从建院到发展,经历了非同寻常的风雨历程,现已走出了一条“以临床促科研,以科研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的路子,以较为成熟的技术优势成为集科研、医疗、药品研发、教学实习为一体的综合性藏医药研发机构,在全国民族医药及藏医药界树立了良好形象,在同行业中具备较强的竞争实力。

1、科研方面。

特别是近年来我院在藏医药古籍文献的抢救整理、临床研究、药品研发、教学实习等各项工作中取得了较好成绩。

图书资料中心收藏以藏医药学为主的经典古籍3000多函(部),其中有20位高僧大德的全集木刻本系列;整理出版的藏医药名著《千万舍利》获全国少数民族优秀图书三等奖和西北西南图书联展一等奖;整理的古籍《四部医典总则释义明灯》、《藏族气象历书》及专著《文殊喜著》获甘南州科技进步三等奖;积十多年临床筛选收集320个藏药方剂而编写并出版的《藏药金方集锦》荣获西北西南图书展三等奖,编写出版的《疾病诊断明镜》、《藏医根本医典详释》均获第六届西南西北图书评比三等奖。

承担的“藏药洁白丸、八味沉香散、九味石灰华散的整理与提高”等四项科研成果,分别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甘南州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

藏药“仁青佐钛”的研制等六项课题分别获甘南州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

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公布2014年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立项课题的通知

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公布2014年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立项课题的通知

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公布2014年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立项课题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甘肃省卫生厅)•【公布日期】2014.10.11•【字号】甘卫中发[2014]415号•【施行日期】2014.10.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正文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公布2014年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立项课题的通知(甘卫中发〔2014〕415号)各市州卫生计生委(卫生局),委属各单位,兰州大学第一、二医院,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按照《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管理暂行办法》(甘卫中发〔2013〕107号)和《关于组织申报2014年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立项课题的通知》(甘卫中函〔2014〕131号),根据专家组评审意见,经研究,确定将“独一味水提取标准化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研究”等83项课题列为2014年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立项课题、共资助课题经费200万元,将“《甘肃省中医药志》编写”等7项课题列为2014年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立项不资助课题。

2014年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立项课题资助经费按附件1当年一次划拨,科研立项课题及资助经费详见附件2。

请各课题牵头单位将填好的《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任务书》(附件3,A4规格双面打印,骑缝装订,一式三份)务必于2014年10月25日前报省中医药局,电子版发送到***************。

联系人:李军联系电话:(0931)4818135地址:兰州市白银路220号邮政编码:730030附件:1.2014年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立项课题数及经费资助划拨总表2.2014年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立项课题及经费划拨表3.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任务书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4年10月11日附件1附件2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任务书课题名称:申请人:所在单位(盖章):地址:邮政编码:电话:传真:电子信箱:填报日期: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二〇一年月填写说明1.本任务书适用于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甲方为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乙方为课题牵头承担单位。

浅谈甘南藏医药学的发展与创新

浅谈甘南藏医药学的发展与创新

中国卫生产业[作者简介]尕藏加措(1980-),男,藏族,甘肃卓尼人,本科,主管藏药师,研究方向:藏医药。

藏医药学是历史上众多的藏医药学家在总结高原地区民众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经验形成的一套民间疗法的基础上,将中原地区和国外一些地区的医学文化以及佛教理论吸收起来融合发展而形成的。

藏医药学的出现,为藏族人民在生存条件艰苦的雪域高原的生存和繁衍作出了重要贡献。

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藏医药已经传承了一千多年,是中国藏医药大家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全国第一家藏医药科研机构就率先在这里成立。

因此,如何将甘南州藏医药学发扬光大并继续传承下去是一个重大命题。

1藏医药学的历史发展进程1.1藏医药学的历史发展进程藏医药学理论体系是以民间疗法为基础,把中原及国外的医学知识和宗教理论吸收进来,并根据医疗实践经验不断完善而发展起来的。

据考古学研究发现,藏医的针刺术、放血术和灸疗法最早可能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当高原地区的藏族社会步入农牧业阶段,藏族人民学会了制作酥油和酿酒。

这时人们懂得了一些简单的疗法,例如在伤口上涂抹酥油汁,用酒糟治疗外伤等等。

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建立吐蕃王朝并统一文字,引进佛教。

随着佛教的传入,印度的医学传入西藏。

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于公元641年联姻,她进藏时,带去了一些医方、医疗器械和医学论著。

这些医学论著被编译成藏文医著《医学大全》,成为吐蕃王朝藏医学最早的经典著作。

8世纪中叶,当时的藏王培养了“藏族九贤医”。

九贤医中最著名者为宇陀.元丹贡布,他广泛吸收中医和国外医学精华,在此基础上,又将自己的临床医疗实践经验总结起来,撰写出《四部医典》。

《四部医典》在藏医药学史上是一部重要的医学著作,它的成书标志着藏医药独具特色的医学体系已经确立,为后来的藏医药学发展成独立科学奠定了基础。

1787年,四川德格地区的藏医药学家帝尔玛.丹增平措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二十年的实践经验,写出《晶珠本草》一书。

这本书集藏药之大成,是在藏医药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藏药学经典著作。

藏医药对现代养生的作用

藏医药对现代养生的作用

藏医药对现代养生的作用作者:马拉毛措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版》 2016年第7期马拉毛措甘肃省甘南州藏医药研究院甘肃省合作市 747000【摘要】查询和分析有关藏医药保健养生的相关期刊文献资料,对藏医药保健养生的研究成果进行全面归纳和总结。

季节变化导致人体内各种疾病的磨增程度不同,会出现减少、盛行、紊乱的反映,根据藏医药养生理论要调节四季饮食和日常起居的方式可避免赤巴、培根、隆等疾病的发生,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

【关键词】藏医;医药保健;养生疗效1 概述藏医养生观点认为自然气候条件的变化会导致人体机能和身体发育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藏医认为自然界的万物与人体机能出现的变化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关联。

藏医养生观念要根据季节性和临时性两个方面安排日常起居,将青藏高原地区的季节分为孟冬、季冬、孟春、季春、暑季、秋季六个季节,与我国传统的四季划分不一样。

以上六个季节的变化导致人体出现不同的致病因素,导致“培根”、“隆”、“赤巴”等疾病盛行、减少[1]。

现从藏医对日常饮食起居行为的指导,综述藏医药对现代养生的作用。

2 太阳位置变化与体内疾病变化关系藏医经中指出太阳的移动位置与体内疾病的变化有直接的关系,当太阳向北运行时,导致土和太阴功效受损,人们精力会表现为衰退趋势;当太阳向南运行时,太阴之力明显增加,导致人体内会发生改变。

季冬具有湿润、寒冷的特点,培根病在人体内处于潜伏之中,难以发作,到了孟春之后外周环境得以回暖,培根病得以外露,夏季时因气候粗粝的影响,使人体内的培根病得到控制。

在孟冬季节,外部温度较低并且相对干燥,人体内的隆病发生蓄积但不发病,在进入夏季后随着外周温度的升高和雨水的加大,导致人体内隆病发作,在进入秋季后隆病又会痊愈。

夏季是万物茂盛时期,外部环境相对湿润,人体内的赤巴正在潜伏不会发作,当秋季到来,气候干燥使人体内的赤巴快速发展,在孟冬寒冷的季节中,人体内的赤巴因环境原因得以控制[2]。

甘南州藏药产业发展设想

甘南州藏药产业发展设想

在 省 内外 市 场 销 售 外 ,其 余 的都 在 本 省 和 本 地 销 售 使 用 。另 外 , 曲县 黄 河 首 曲 药 源 开 发 有 限公 司 , 一 家 玛 是
利 用 藏 药 材 生 产 保 健 品 的 企 业 。 生 产 的 “ 治 雅 ” 香 百 牌 巴 拉 珍 宝 胶 囊 , 得 了 国 家 食 品 药 品 监 督 管 理 局 颁 发 的 获 保 健 食 品 批 准 文 号 , 产 品 经 省 上 有 关 部 门 评 为 国 内 领 该 先 技 术 成 果 产 品 , 是 我 州 取 得 的 第 一 个 保 健 食 品 批 准 也 文 号 。 该 公 司 藏 药 “ 一 味 ” 材 流 浸 膏 ( ) 通 过 初 独 药 粉 已
部 门 、科 研 单 位 、高 等 院 校 和藏 医 医疗 机 构 之 间 的 合 作 , 充分 发 挥 各 自的 人 才 、 备 、 理 等 方 面 的 优 势 , 要 设 管
在 新 药 研 发 和 剂 型 改 造 上 功 夫 ,努 力 提 高 研 发 水 平 , 研 发 出 适 应 现 代 人 们 需 求 和 口 味 的 藏 药 , 新 产 品 、 剂 用 新 型 占 领 市 场 , 正 将 资 源 优 势 转 化 成 产 业 优 势 和 经 济 优 真 势 。 在 新 产 品 的 研 发 上 , 参 考 “ 正 消 痛 贴 ” 的 研 发 可 奇 等 思 路 。 “ 正 消 痛 贴 ” 就 是 在 藏 药 基 础 处 方 中 加 入 现 代 奇 透 皮 技 术 , 生 了 相 当 好 的 效 果 , 良 好 的 质 量 、 便 产 其 简 易 行 的 用 法 、应 用 的 广 泛 等 受 到 了 患 者 的 普 遍 接 受 , 从 而 创 出 了 高 效 益 , 向 了 快 速 发 展 之 路 。 同 时 还 要 借 鉴 走 中 西 药 结 合 的 研 发 思 路 , 中 西 药 结 合 研 发 的 “ 黄 连 如 双 针 ” “ 开 灵 注 射 液 ” 这 些 中药 西 制 的 新 品种 临 床效 、清 ,

藏药“五味麝香丸”药效学实验研究

藏药“五味麝香丸”药效学实验研究

藏药“五味麝香丸”药效学实验研究贡布东智;阿召;何强;任远;马骏;吴国泰【期刊名称】《西部中医药》【年(卷),期】2013(000)008【摘要】目的:观察五味麝香丸对模型动物的抗炎镇痛作用。

方法:制造大鼠、小鼠炎症模型和疼痛模型,观察五味麝香丸的抗炎镇痛作用。

结果:五味麝香丸0.021 g/kg和0.010 g/kg两个剂量对组织胺所致大鼠足趾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五味麝香丸0.030 g/kg和0.015g/kg两个剂量组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壳肿胀和冰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有明显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五味麝香丸0.030 g/kg和0.015 g/kg两个剂量组对冰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有明显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五味麝香丸0.030 g/kg剂量组对小鼠热板痛阈值有明显提高作用,其作用在给药后60分钟和90分钟时较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五味麝香丸具有明显的抗炎和镇痛作用。

【总页数】3页(P55-57)【作者】贡布东智;阿召;何强;任远;马骏;吴国泰【作者单位】甘南州藏医药研究院,甘肃甘南 747000;甘南州藏医药研究院,甘肃甘南 747000;甘南佛阁藏药有限公司;甘肃中医学院;甘肃中医学院;甘肃中医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5【相关文献】1.藏药“五味麝香丸”药效学实验研究 [J], 贡布东智;阿召;何强;任远;马骏;吴国泰;2.三种藏药十五味乳鹏丸、十味乳香散与五味麝香丸抗痛风作用研究 [J], 黄亚敏;陈旅翼3.基于"味性化味-网络靶点-分子对接"的藏药五味麝香丸治疗"真布"病的作用机制研究 [J], 文成当智; 张云森; 仁真旺甲; 才让南加; 贡保东知; 切尼项毛; 才让吉; 刚焕晨雷; 张艺4.舒适护理在藏药三十五味沉香丸联合曲美他嗪、介入治疗冠心病中的应用效果[J], 骈美玲5.藏药五味麝香丸与香乐软膏外用药对痔疮治疗的效果 [J], 次旦南卓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位一体”的现代医疗体系

“三位一体”的现代医疗体系

“三位一体”的现代医疗体系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医疗情况调查报告目录田野地点的选择及概况 3 甘南州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状描述 4 甘南州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现状 4公共医疗的概况 4藏医药的成长 6乡村医生的发展 9 甘南州三位一体的医疗模式简探 11甘南州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12 附页“艾”在高原 15“三位一体”的现代医疗体系——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医疗情况调查报告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问题,一直是一个广为人们关注的领域。

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医疗问题,是医学界的研究热点。

作为一个关注社会公益事业的社团,我们爱知社一行四人在爱源汇的指导下,于2006年7月8日到16日奔赴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进行了为期一个星期的医疗调查活动。

本次调查我们把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的知识和观念转化成了实地调查研究的实践行动,在进行田野调查过程中综合的运用了医学人类学的相关知识。

其中民族医学的相关知识,为我们这次调查的顺利完成提供了理论的支持。

我们通过对甘南州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系统调查研究,尝试理出一套可资借鉴的适合民族地区实际情况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为民族地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公共卫生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一、田野地点的选择及概况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甘肃省西南部,是距离内地最近的藏区。

它西靠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西南与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接壤,北依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向东面向属于黄土高原文化圈的陇中地区。

历史上曾是沟通甘青藏区和中原的重要的通道,是中原文明和藏文明交流的前沿。

特殊的地理位置,古朴的高原风光,神秘的佛教文化和浓郁的民俗风情相映生辉,使这片土地成为整个藏区不容忽视的一个坐标点。

甘南总人口66.43万,有藏、汉、回、蒙、土、撒拉、保安、东乡等24个民族,其中藏族占51.8%。

自治州辖合作、夏河、碌曲、玛曲、舟曲、迭部、卓尼、临潭七县一市,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是一座焕发着勃勃生机的草原新城。

2023年藏药学专业特色简介

2023年藏药学专业特色简介

2023年藏药学专业特色简介藏药学是中国藏医药学科的重要分支之一,是继藏医学、藏草学和藏文化研究之后,我国藏区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藏药学的研究对象是藏药,即藏区传统药材资源以及藏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其研究内容包括藏药学基础理论、藏药鉴定、藏药提取和制备工艺、藏药质量控制等多个方面。

藏药学是中国特有的学科体系,其研究成果和药品治疗效果已经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和临床医学领域的广泛肯定和应用。

藏药学专业的特色在于:一、丰富的藏药资源藏区地域辽阔,植被丰富,加之高寒气候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地貌与气候条件,造就了丰富的藏药资源。

藏区传统药材的种类达到2000余种,其中不乏稀有、珍贵的药材,如青钱柳、冬虫夏草、丹参牛黄丸等,其物种、药效与临床应用均具有独特的特点。

在藏药学专业中,不仅学习这些常见的“藏药”,更研究那些稀有的“珍草”,并研究其在医学中的应用价值,为保护和发掘藏区传统药物资源提供技术支持。

二、传统经验和现代科学相结合藏药是藏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自古代藏区居民长期的实践经验与观察总结。

藏医药学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历经时间和民族的不断演变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基础理论。

藏药学专业既要继承和发扬藏区传统医学的宝贵经验和文化,又要根据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结合生物化学、药物学、分子生物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科学地验证藏药的药效,探寻藏药的药理机制,开发新的藏药成方,不断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三、综合性的学科交叉藏药学专业涵盖了中草药学、药物学、中药化学、药剂学、中医学、民族医学等多个学科。

除了传统的中草药学基础课程外,还包括药物学、药理学、药物分析、药物制剂、临床医学等现代医药学的学科知识。

同时,还需要掌握专业化的藏文语言和藏医医理知识,以更深刻地了解藏区传统医学的文化背景。

多学科的融合,为藏药学专业的发展提供了通达性与开放性,能够培养出具有广泛学科视野、深厚医学专业技能和扎实藏药学理论基础的人才。

筹建成立藏医药研究院新建项目立项申报申请报告

筹建成立藏医药研究院新建项目立项申报申请报告

筹建成立藏医药研究院新建项目立项申报申请报告【申请人:XXX(单位名称)】【项目名称:藏医药研究院的筹建与新建项目立项申报报告】一、项目背景和意义藏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对保障和促进人民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目前对藏医药研究的系统性和规模化推进仍存在许多不足。

因此,筹建和成立一所藏医药研究院,旨在加强对藏医药的科学研究、传承与创新,全面提升藏医药的研究水平和应用价值,推动我国传统医学的发展。

二、研究院的目标和任务1.目标:通过筹建成立藏医药研究院,全面提升藏医药的研究水平和应用价值,进一步推动藏医药的发展与传承,为改善人民健康贡献力量。

2.任务:(1)开展系统性和规模化的藏医药科学研究,深入挖掘和总结藏医药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为传统医学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2)推动藏医药的现代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提升藏医药诊疗技术和药物质量控制水平;(3)加强藏医药的传承与创新,培养高素质的藏医药专业人才,建立藏医药研究团队;(4)推动藏医药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藏医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三、项目内容1.筹建藏医药研究院:建立研究院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制定相关制度和规范,确立研究院的功能和职责。

2.培养高素质人才:建立完善的藏医药人才培养体系,吸引、培养和留住具有藏医药背景、专业素养和研究能力的人才。

3.科学研究与创新:开展藏医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探索藏医药的疾病防治机制、药物作用机制和药效评价等关键科学问题。

4.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组织和参与国内外藏医药学术会议、讲座、研讨会等学术交流活动,加强与国内外相关学术机构的合作与交流。

四、项目预算和资金保障1.项目预算:根据研究院的规模和任务需求,预计需要投入X万元用于设备购置、人才引进与培养、科研经费等方面。

2.资金保障:除申请相关政府专项资金支持外,还将积极争取企业、基金会等社会资本的参与和支持,进行多方面筹集资金,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甘南州藏药材资源保护及合理开发

甘南州藏药材资源保护及合理开发
青 藏 高原 是 藏 医 药 起 源 与 发 展 的摇 篮 。包 括 青 海 、
及 高 山 森林 带 ( 括 迭 部 、 曲 两 县 及 卓 尼 洮 河 以南 地 包 舟
区 )藏药植物 代表种类多为 : 古特 瑞香 、 潘 乌头 、 , 唐 松 红 花 角蒿 、 花 党 参 、 贝母 、 味 子 、 碎 补 、 榧 、 绿 川 五 骨 粗 天 麻 、 马拉 雅 紫 茉 莉 、 臼 、 辛 、 门 冬 、 师 麻 等 。 喜 鬼 细 天 祖 () 中 部 山 地 丘 陵 区 。 该 区 属 半 阴 湿 亚 高 山 草 甸 及 林 草 3、 交 错 带 ( 括 临 潭 、 尼 及 夏 河 东 部 ) 藏 药 植 物 代 表 种 包 卓 ,
种植 是 不断发展 的藏 药产业 所必 需的 , 是不 断恶 化的 生态环境 所要 求的 。而 藏药材 的G P 植 是 实现 藏药 材人 工种植 也 A 种
科 学 化 、 准 化 、 业 化 、 际 化 的 必 要 条 件 , 过 藏 药 材 G P的 研 究 , 定 符 合 G P 求 的 标 准 操 作 规 程 (O ) 并 应 用 高 标 产 国 通 A 制 A要 SP, 效 液 相 色 谱 等 现 的 指 纹 图谱 , 定 原 产 地 标 准 , 做 确 申请 原 产 地 品 种 保 护 , 藏 药 材 使 种 质 资 源 得 到 合 理 开 发 和 保 护 。本 文从 藏 药 材 资 源 概 况 及 分 布 特 点 、 药 材 资 源 开 发 现 状 、 源 保 护 的 重 要 性 、 源 保 护 藏 资 资
是 大 西北 和大 西 南 的结 合 部 , 会 传 统 、 化 背 景 等 方 社 文
面 与 藏 、 、 等 地 共 同 构 成 了 我 国 以 藏 文 化 为 主 体 的 青 川

浅论藏医“黄水证”

浅论藏医“黄水证”

中老年 患 者每 餐不 宜 吃得 过饱 , 一般 七 八成 即可 。 过 量饮 酒包 括 含有 酒 精 的饮 料 ,有 引起 心 肌梗 塞 的危险 。烟 中 的尼古 丁不 仅会 导致癌 症 的发 生 , 还 是 导致血 管硬 化 的罪魁 祸 首之 一 。有资料 表 明 , 大 量 吸烟 比不 吸 烟 者 的 冠 心 病 发 病 率 高 26倍 以 . 上, 心绞痛 发 生率 高 3 6倍 以上 。藏 医倡 导人 们应 .
系列 藏 药 ( 然纳 桑 培 1g与“ 玛 尼 阿 ” 西 1 g隔 日交 替 服 用 , 午“ 玛 雷骄 日哇 ” , 上“ 哉 阿 尔 上 博 1 晚 g 众 佳 ” ) 1 口服 ,5 为 1 g 1天 个疗 程 , 疗程 后 临床 治 3个
愈 。因基 层 医院 条件有 限 , 无法 作 一些 如冠 状动 脉 造 影 和 超 声 心 动 图 、 态 心 电图 (o t r心 电 图) 动 H le 检 查 及 血 心 肌 坏 死 物 测 定 等 诊 卷 8 川_ 第 期 年 第

厨 ・厌 匿钙
残论 藏 医“ 黄水 证 ”
阿 召
甘 南州藏 医药研 究院 , 甘肃 甘南 77 0 400 [ 摘 要 ] 对藏 医药名著 ( 《 医典》 四部 所载的“ 黄水证” 从病因、 分类 症状 治则等方面作 一比较及 系统 的探 寻, 让更多的人 了 解博 大精 深的藏医药文化 。
A Z a ho
Istt o a nnTbtnMe in ,a nnG nuC i 4 0 0 ntue fG n a i a dc e n a as hn 7 70 i e i G a
A s r t T x lr a g h ih n n k r y tmai erh fo t e c u eca sf ain b t  ̄ o e p oe Hu n S uZ e g a d ma e a moe sse t sac r m h a s ,lsi c t , c i o

甘南州藏药资源及开发研究

甘南州藏药资源及开发研究

甘南州是 以藏族 为主 的多 民族聚居区 , 是大西北和大西南 的 结 合 部 , 会 传 统 、 化 背 景 等方 面 与 藏 、 、l 地 共 同构 成 了 社 文 青 J等 I
我 国以藏文化为主体的青藏高原文化体系。 藏医药是该文化体系 l 化栽 对藏木香 、 翼首草 、 马拉 雅紫茉莉 、 喜 马尿 的重要组成部分 。甘南州 委 、 州政府把藏药确定为我州优势资源 ril 培试验研究 , 鬼 花锚 、 独一味等大宗藏 药和分布稀少 的濒危 紧缺品种进 和特色产业 , 成为甘南州五大优势资 源之 一 , 也是甘南州很有潜 泡 、 臼、 藏木香 、 首草、 翼 喜马拉雅 紫茉莉 、 花锚等 品种取得 力的经济增长点之一 , 藏药种植业将成 为甘南农业产业结 构调整 行系统研究 , 成果 , 并通过了省级鉴定 , 成果为国内领先 。 和农牧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新途径 。
摘 要 : 述 了甘 南 州 藏 药 资 源 的 分 布 特 点 , 出 了如 何 合 理 论 提 开发 . 高 经济 效 益 , 高农 牧 民收入 的 思路 。 提 提 关 麓 词 : 南 州 藏 药 资 源 分 布 开 发 甘 上, 由天 然物 质 构 成 的 药 品 已 占约 3 %。我 国 驯化 栽 培 成 功 的 约 0 有 20余 种 , 中 10多 种 已 大面 积 推 广 种 植 , 国 药 材 种 植 面 0 其 0 全 积超 过 5 0万 亩 , 材 生 产基 地 6 O多 个 , 量 3 吨 。在 藏 药 8 药 O 产 5万 种植方面 , 正藏药集团在西藏米林地 区建立 了较大规模的保护 奇 基 地 , 对 红 景天 、 红 花 等 品 种 进 行人 工栽 培 , 得 了成 功 。青 并 藏 取 海高原生物研究所对藏茵陈类植物獐芽菜 、 湿生扁蕾等人工栽培 也取得了成果 。 甘南州科技开发交流中心多年从事野生藏药 的人

探讨藏医药发展的新思路

探讨藏医药发展的新思路

2021年11月 第24期综合医学论坛探讨藏医药发展的新思路尕藏校郎甘肃省藏医药研究院理论研究所,甘肃 甘南 747000【摘要】藏医学是藏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四大传统医学之一,是一门具有完善理论和临床疗效极为丰富的医学理论体系。

任何一门学科都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和文明发展而发展的,藏医学也不例外。

因此,藏医学的发展与提高,既重继承,又重发扬,藏医学重点平台建建设,才能使藏医学事业振兴和不断发展。

为适应新的形势,全面加强藏医药罕见古籍挖掘而整理,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科学研究和管理方面达到较高水平,并突出特色。

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不断发展,特别注意有利于形成学科群和交叉、新兴学科,使学科结构有利于下个世纪世界科技、产业发展的要求。

而且在藏医学继承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藏医药;发展途径;展望未来[中图分类号]BJ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2-0221-021 藏医药发芽的途径在千年文化传承发展中逐步形成的藏医药学是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藏民族所创造的自然学科,在人类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劳动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正因此人们才逐步认识到药用植物、动物和矿物的性能,才获得更多的医疗经验[1]。

但却并不能绝对化,劳动也不仅仅是生产劳动,也不可忽略了其它因素的作用。

青藏高原是藏医药的发祥地,藏医学是藏民族优秀文化的愧宝,是藏族人民防病治病经验的高度总结,是中华民族传统医学宝库中一颗璀璨明珠[2]。

藏医的传承性极强,几千年来,口口相传,继承了藏医药也传承了静心观性、返观内求的内证实践和修持方法。

在藏医药文化的传承发展中,涌现出了西博赤西、玉托尼玛云丹贡保、素卡娘尼道吉、强巴南杰扎桑、帝斯桑杰加措等德修深厚、医术高明的藏医药学者。

无数的文史资料证明的藏医,当他面对病人时,望就能知道对方是否有病,病在那个阶段,是否形成器质性病变,这便是具有了上工的本领,切包含了进入的意思,不单单是把手指搭在脉上,而是进入气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南州藏医药研究院简介
一、基本情况
甘南州藏医药研究院的前身甘南州藏医药研究所,成立于1980年。

下设行政办公室、基础理论研究所、临床研究所、药物研究所、附属藏医院和附属制药厂等机构,是甘肃省藏医药科研医疗、制剂研发、临床教学的中心基地。

2001年经甘肃省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加挂“甘肃省藏医药研究院”的牌子,一套人马两块牌子。

甘南州藏医药研究院共有编制128个,现有职工124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09人,副高职称15人,中级职称42人,初级职称52人;管理人员11人(兼专技8人);工勤人员12人。

二、工作概括
甘南州藏医药研究院成立三十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历届领导班子和职工的不懈努力下,全院上下团结创新,与时俱进,从无到有、从建院到发展,经历了非同寻常的风雨历程,现已走出了一条“以临床促科研,以科研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的路子,以较为成熟的技术优势成为集科研、医疗、药品研发、教学实习为一体的综合性藏医药研发机构,在全国民族医药及藏医药界树立了良好形象,在同行业中具备较强的竞争实力。

1、科研方面。

特别是近年来我院在藏医药古籍文献的抢救整理、临床研究、药品研发、教学实习等各项工作中取得了较好成绩。

图书资料中心收藏以藏医药学为主的经典古籍3000多函(部),其中有20位高僧大德的全集木刻本系列;整理出版的藏医药名著《千万舍利》获全国少数民族优秀图书三等奖和西北西南图书联展一等奖;整理的古籍《四部医典总则释义明灯》、《藏族气象历书》及专著《文殊喜著》获甘南州科技进步三等奖;积十多年临床筛选收集320个
藏药方剂而编写并出版的《藏药金方集锦》荣获西北西南图书展三等奖,编写出版的《疾病诊断明镜》、《藏医根本医典详释》均获第六届西南西北图书评比三等奖。

承担的“藏药洁白丸、八味沉香散、九味石灰华散的整理与提高”等四项科研成果,分别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甘南州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

藏药“仁青佐钛”的研制等六项课题分别获甘南州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

目前正参与、主持实施的重大项目国家科技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民族医药发展关键技术示范研究”课题中的“藏医治疗萎缩性胃炎、脑中风后遗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藏药佐钛、寒水石特色炮制技术及其安全性评价研究”、“民族名老专家医技医术的抢救性传承研究”等三项子课题已顺利结题,这标志着我院正式参与和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发挥了研究院的科研优势;承担实施的甘肃省科学技术攻关计划项目“藏药传统保健方剂康速能补胶囊的开发与研制”课题,该项研究结合临床实际,选题新颖、设计合理、试验规范、数据翔实,达到了同类研究的国内领先水平,通过科技成果鉴定;承担实施的甘肃省中医管理局“常用藏药制剂质量标准的研究与提高——藏药二十五味鬼臼丸”课题,通过了省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项目鉴定结题,该项研究成果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通过科技成果鉴定;由我院上报的甘肃省委组织部“陇原青年创新人才扶持项目——藏药金灯降脂片的研究与开发”,已经获得审批和项目资助,各项工作正在顺利实施。

2010年申报立项的甘肃省重点中医药科技项目“藏药仁青佐钛的炮制工艺及质量标准的研究”正在实施阶段。

2、临床方面。

附属藏医院根据医院发展规划和现状,提出了“以病人为中心,以藏医药专科特色为中心”、“以医院特色文化建设为
基础,以提高服务质量为基础,以建立内外培训体系为基础”、“以现代诊疗手段为辅助”、“以创新管理为特点”、“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的“23112”的办院方针。

现设藏医内科、外科、妇儿科、藏医外治科、五疗科等八个科室,住院部设病床120张,年门诊人次23000多人次,住院总人数648人次。

2004年鉴于藏医药对治疗消化道系统疾病的优势,经积极申报附属藏医院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审批为“藏医胃病重点专科基地建设项目”,该项目2006年通过评审验收,2010年参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胃病诊疗方案的专家点评及筛选,制定了三个病种的诊疗方案,同时上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胃病专科协作组。

建立了胃病专科专线视频平台,并同北京藏医院协作达建了五省区藏医药远程会诊、网络讲座平台,填补了我州的藏医药无远程会诊网络空白,为医务人员提供了学习交流平台,为患者提供了多省区、名专家会诊的平台。

藏药浴中心的“风湿病专科”已通过省卫生厅专家验收审批为省级专科重点基地建设项目。

医院等级达标评审是每个医院发展建设的目标,也是提升医院服务质量管理的基础,研究院附属藏医院已经对医院等级评审做了较充分的准备工作,将争取实现二级甲等藏医医院的评审通过。

医院已经全面实现了计算机系统管理。

医技诊断设备主要有500毫安X光机(配有DP-404-14多功能数字遥控电视系统)、PLX8200型数字化U型臂X光机、AC-9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德国爱芬道付ECOM-F6124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东芝TOSHIBA、SSA-325A型超声诊断仪(配备JY-2210型超声工作站)、日本东芝SSA—580型彩色超声诊断仪、日本福田十二导联多功能心电工作站、日本奥林巴斯GIF TO型电子胃镜等。

各医技医师分别曾多次在省内外综合医院进修深造,应用技术娴熟、诊断分析
准确。

3、制剂方面。

制剂实验药厂已完成GPP标准十万级净化改造《制剂许可证》的换证工作,按照GPP规范要求健全了规章制度,有一批技术过硬的专业人员和较为先进的工艺和设备,已经成功完成藏药尖端技术“仁青佐”的研制十二批次,研制藏成药方剂能力380多种,共有丸剂、散剂、胶囊剂、片剂、颗粒剂等五种剂型,其中305种取得藏药院内制剂批号、“二十五味松石丸”等四种重点产品获国家中药保护品种。

下设重点制剂实验室通过二级实验室达标。

三、学术交流
近年来,甘南州藏医药研究院专家、学者撰写并发表在省级以上刊物的论文近百篇,出版专著十余部,参加全国学术研讨会20余人次,省级学术研讨会100余人次;院领导多次参加国内相关民族医药政策性重要会议;举办学术研讨会和培训班多次,其中十次为甘肃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组织全院职工或相关人员前往西藏、青海、四川等地藏医药机构及省内中医院学习、交流多次。

研究院还作为“甘南州藏医药学会”的挂靠单位,恢复并规范了学会各项活动,发展个人会员150人,团体会员8个,已成功举办了二届六次年会暨学术研讨会,活跃了甘南藏医药学术气氛,树立了甘南藏医药良好形象。

我院不仅有一支热爱并致力于藏医药工作的、生机勃勃的青年藏医药专业技术队伍,更有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教授、著名藏学专家赛仓〃罗桑华尔旦却吉多杰大师,西藏藏医学院院长、中国民族医药会常务副会长、国家级藏医药专家措如〃次郎教授的常年业务指导,特别是著名藏医药专家、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副会长、主任医师旦科教授担任名誉院长,常年指导业务工作,甘南州名老藏医
慈智木副主任医师、副教授承担了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工作。

近年来,研究院先后获得“全省卫生系统医德医风建设先进集体”、“全州文明单位”、“州级青年文明号”、“甘南州五四红旗团委”、“全州各级青年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全州第六届“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荣誉称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