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材料

合集下载

学年二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记录

学年二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记录

备课组活动计划

学科数学

组别二年级组

2014— 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

备课组2014-2015第二学期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备课组本学期将紧紧围绕学校工作计划、教导处工作计划、教科研工作计划和数学教研组教学计划,认真组织学习新课程标准,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并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树立以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标。扎扎实实做好新课标研究,积极推进集体备课的落实,实践新课程的理念,确保备课质量的稳步提高,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并依此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基本情况分析

学生情况:二年级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对于上学期的知识掌握尚可,同时也存在着个别人计算不过关、走进生活题说理不清、变化题不懂思考方法等问题。通过本册知识的学习,锻炼他们的思维、口头叙述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师情况:我们组共有5名数学教师,虽然我们组教师比较年轻,但是都是认真负责的,有一定的教学经验。我们是一个团结、积极、奋进的团体。

三、工作目标

1.认真务实开展备课组活动,实践新课程理论,提高组内教师的综合能力,教育教学的掌控能力。

2.认真开展年级组集体备课活动,在备课中抓住三个结合:与新理念相结合,与集思广益相结合,与课堂高效相结合。

3.在充分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前提下,集体商讨教学方法,共同研究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要兼顾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组将以“群策群力一教案”的指导思想为指引,建立“个人粗备、资源共享,个人加减,课后反思,教案复备”的备课制度。在步调一致、保持共性的基础上,力求各具特色、突现个性。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长度单位》集体备课主讲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长度单位》集体备课主讲稿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认识长度单位

单元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教学知识点包括: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和米、认识线段、解诀问题等。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会用尺子量线段的长度,会按给定长度画线段。

4、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三、教材分析:

在实际生活中,虽然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但不一定能进行量化比较。在明确使用统一单位的重要性,认识厘米和米的前提下,学习测量长度的方法,从而对物体的长度进行量化把握,在些基础上认识线段。厘米和米是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认识它们不仅是量化把握物体长度的基础,而且建立长度单位的表象还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以及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线段的认识,对后续知识的学习有很重要的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知道1米=100厘米,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认识线段和量线段用刻度尺画线段;学会使用不同的长度单位,判断物品的合适单位。

2、教学难点:体验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直观印象;掌握线段的特征,会分辨线段,画指定长度的线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五、单元课时安排:(共4课时)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1课时

2、认识长度单位:米————————————1课时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全册(表格式)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全册(表格式)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全册(表格式)集体备课教案年级:二年级下册科目:数学教师:学期:2022年上期

2022年上期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共4课时)

基本环节课题:第一课时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

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生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

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二次备课1及重难点用。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具准备1、小括号的使用。2、综合算式

的应用。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2、投影出示游乐

园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

吸引到画面上来。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

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设计意图]:从学生喜

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观察

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

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3、小组交流讨论。(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

的方法。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5、比较两

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

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集体备课之单元备课

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集体备课之单元备课

二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之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单元要点分析

教材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学习两步应用题的开始,先通过图文应用题来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主要以加减复合的应用题为主,适当的再出现乘加、乘减复合的应用题。在教学中可以从一步应用题出发,再慢慢的使它转变成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以便使学生更好的认识两步应用题的结构以及它与一步应用题的联系与区别。向学生介绍小括号,并能够正确的使用小括号,会利用小括号列出两步应用题的解答算式。

重、难点:

1.会分析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找出中间问题,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能够正确的使用小括号,利用小括号列出两步应用题的综合算式,而且能进行计算。

关键:会分析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列式解答应用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初步学会口述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会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用分步和综合两种方法来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学会正确的使用小括号。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单元要点分析

教材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景,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教学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分一分、摆一摆等方法,形成表像,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建立等分活动与除法的联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数学思考的能力。

1.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首先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平均分就是把总数分成

同样多的份数或每份同样多。在总数中分走同样多的几部份,也就是几个减数相同,这样用除法计算比较简便。

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2-10页的内容

二、教学分析

通过第一学期的“比长短”的学习,学习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主要特点有:

1、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3、改变了线段的编排。

三、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

米。

3、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5、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四、教学重难点:

1、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四、课时安排: 4 课时(机动 1 课时)

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集体备课之单元备课

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集体备课之单元备课

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集体备课之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单元要点分析

教材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学习两步应用题的开始.先通过图文应用题来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主要以加减复合的应用题为主.适当的再出现乘加、乘减复合的应用题。在教学中可以从一步应用题出发.再慢慢的使它转变成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以便使学生更好的认识两步应用题的结构以及它与一步应用题的联系与区别。向学生介绍小括号.并能够正确的使用小括号.会利用小括号列出两步应用题的解答算式。

重、难点;

1.会分析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找出中间问题.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能够正确的使用小括号.利用小括号列出两步应用题的综合算式.而且能进行计算。

关键;会分析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列式解答应用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初步学会口述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会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用分步和综合两种方法来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学会正确的使用小括号。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单元要点分析

教材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景.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教学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分一分、摆一摆等方法.形成表像.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建立等分活动与除法的联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数学思考的能力。

1.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首先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平均分就是把总数分成同样多的份数或每份同样多。在总数中分走同样多的几部份.也就是几个减数相同.这样用除法计算比较简便。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表格式)集体备课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表格式)集体备课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表格式)集体备课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第一单元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课时第1课时备课人数学教研组

一、教材内容分析

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目标: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能力目标;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情感目标: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以学生观看课件情境主题,根据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出现不同的解题策略,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初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形式:讲授式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自制课件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记录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记录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记录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学生进一步进解除法意义,熟练计算除法算式。

2、进一步恰当念、写下万以内数。

3、熟练计算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及估算。

4、能用所学生数学知识化解直观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备考乘法意义与排序:

1、出示书上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

2、怎样排序?

3、为什么用除法?说说什么情境下要用除法计算?

4、学生列式排序。

5、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6、师出具一些乘法口算,学生开火车展开口算。

二、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

1、师出具、、、、、、使学生读数。

2、说说万以内数的怎样的?

3、师出具:四千三百六十九、三千零三、五千七百等数,使学生说一说万以内数的读法就是怎样的?

4、师出示书上第120第5题,说说哪一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

5、举例说道说道生活中哪些就是精确数,哪些就是对数数?

三、复习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1、学生单一制顺利完成书上第6、7题。

2、交流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四、备考估计:

1、学生独立完成书第三者121页第8题,要求用估臬的方法完成。

2、小结:只要做出恰当的推论,估计的方法可以相同。

五、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二)”的整理与复习。

备考课不好上,提出诉讼搞练,同学就迷茫的不得了。是不是方法使同学在备考课中也感受到欢乐呢?心中存有了这个见解,我就将课定位为“欢乐乘法。”

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是:

1.

通过系列活动,让同学自主参与除法练习,体验除法计算的意义和价值;

2.

在做练习的过程中,提高同学的计算能力和区分能力;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单元集体备课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单元集体备课

《混合运算》课时备课
课时备课 四环节
1、备重难点及突破措施 2、备当堂练习 3、备当堂检测 4、备单元考点
备重难点及突破措施
例1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 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 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 人?
重点: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难点: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感谢聆听
措施:1.注重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解题思路和过程。 2.注重脱式计算过程书写的示范。
备重难点及突破措施
例2 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 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理解数学上对于混合 运算的运算顺序进行规定的 合理性。
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措施:1.用好学生资源,通过设置冲突理解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 引导学生完善运算顺序的表述。 2.充分运用学生的错误资源,加深对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的理解。
《混合运算》 单元集体备课
单元集体 备课环节
1、教材结构 2、教学内容 3、学情分析 4、教学目标 5、教学重难点 6、教学建议
单元教材结构
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例1

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例2



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例3
解决问题 例4
教学内容
教材第47——58页

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二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解决问题》这一内容,课本设置了三个例题。学生对这三个例题所呈现的各个量的关系并不陌生。因为在上学期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出现需要两步才能解决的问题,这个学期重点是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化、小括号的正确使用以及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在二年级上册中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中学生已接触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但在教学中并没有强调必须列综合算式。在学习本单元时,部分学困生,还停留在一步计算来解决问题的思维上,有的甚至读不懂题的意思,教学难度较大。只有个别学生能列出综合算式进行计算。尤其是对于小括号,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但在解决问题时总是不知道该不该添小括号。如碰到先乘再减,并且乘号在后面时,本来不用添括号的,可好多学生一想到后面的要先算,就把括号加上去了。所以在解决问题时,学生对小括号的使用并不真正熟练掌握。我就在练习课中,增加对小括号的专题训练,从而进一步巩固小括

号的正确使用。我出示一些分步算式,然后让学生把两个分步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通过专项训练,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列出综合算式,并且能正确使用小括号。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材料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材料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材料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从学生熟悉的游乐园场景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生活情境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经历从生活问题到数学问题的抽象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分析、解决现实问题,从而激发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探索的精神,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首先,主题图以学生熟悉的“游乐园”为背景,提供了丰富的活动情境,使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提出不同的问题。同时,从图中还可以得到其他信息,为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其次,每个例题的情境或是主题图的一个局部,或是主题图中某一情节的发展,使学生在一个比较完整的情境中学习不同的内容,感受知识间的联系,提高学习兴趣。

第三,对于每一例题中的问题,教材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解决。使学生感受到不只是单纯的计算题有不同的算法,对于一个实际问题也可以有不同的解答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容易理解或比较喜欢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建议

1.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篇一:王屯小学数学集体备课记录

王屯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记录

第一单元《位置》集体备课教案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位置)

单元教材分析:“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儿童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的情况,使学生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也就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汽车站牌、左右手的作用教室的座位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觉“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在亲身经历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的知识应用于生活,

1

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观念。

单元教学要求: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单元教学重、难点: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各一课时

NO:1

教学内容:上下(位置)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全册(表格式)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全册(表格式)集体备课教案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共4课时)

基本环节课题:第一课时解决问题二次备课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生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具准备1、小括号的使用。

2、综合算式的应用。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

2、投影出示游乐园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板书:(1)22+13-6 (2)22-6+13

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集体备课记录

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集体备课记录

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集体

备课记录

___数学低段教研组于3月7日在三、四教室进行了集体备课活动,主要讨论了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内容。

在教材分析中,教研组指出本单元是在研究了10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万以内数的认识,是认数范围的一次扩展。因此,本单元的研究内容在整个小学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的要求方面,教研组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目标三个方面。其中,知识与技能包括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万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和“万”,并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及顺序,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会读、写万以内的数,能够用语言和符号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知道用算盘可以表示多位数,会用算珠表示数;初步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正确地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及几千几百加减几百。

在教学重点、难点方面,教研组指出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千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计数单位“千”、“万”的认识。以及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教学难点有两个:一是数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千数时,下一个整千数应是多少;二是理解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在教学措施方面,教研组提出了引导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读写万以内的数;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研究新知识等方法。同时,教师也要注意避免抛开现实情境单纯地进行读数、写数训练。

逐步形成清晰透彻的数的概念。教师要注重操作与演示,让学生亲身经历数的概念的形成过程。例如,教师可以借助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百位、千位、万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以及计数单位“百”、“千”、“万”的意义,让学生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从而形成数的概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集体备课分析主讲稿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集体备课分析主讲稿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备课人:陈景雅

单元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最新教材二年级下册《数据收集整理》第2~6页。

单元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学情分析: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做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本单元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的校服、讲故事比赛、春游的人数情况统计等,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

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下《数据收集与整理》大单元教学设计集体备课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下《数据收集与整理》大单元教学设计集体备课

(3)如果这个班定做班牌,选择()色合适。全校选这种颜色做班牌合适吗?为什么?

生1:因为全班喜欢蓝色的人数最多,所以如果这个班定做班牌,选择蓝色合适。

生2:但是全校选择这种颜色做班牌不一定合适,因为全校学生不一定喜欢蓝色的最多,应该再调查其他班级同学喜欢什么颜色的人数最多,最后比较全校学生喜欢哪种颜色的人数最多,从而确定全校学生做哪种颜色的班牌。

师:你们真的很厉害,看来一个班级的喜好不能代表全校班级的想法,要想得到答案,还得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分析。

[设计意图:教师设计一些探索性、合作性活动,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研究知识,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探究调查的方法,通过讨论体会抽样调查方法的合理性,学会进行抽样调查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使学生在探究中体会统计的价值。]

【环节三:实践应用,随堂检测。】

师:同学们,下面老师请你们用刚才学到的知识解决数学书中的相关问题,你们敢挑战吗?

1. 基础练习

完成练习一的第1小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并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第1题的表格图。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共同填表格。

(2)根据表格内容回答问题。

参加()小组的人数最多,参加()小组的人数最少。

我们班参加计算机小组的有()人。

我喜欢()小组,喜欢这个小组的有()人。

天气晴天雨天阴天

天数

2. 综合练习

下面是小明记录的6月的天气情况。

天气晴天雨天阴天

把你喜欢的方法说给大家听一听,要说出喜欢这种方法的理由。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统计中收集数据以及简单的统计表的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中数据统计的方法。揭示课题【统计数据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材料

主备人:古丽扎丹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从学生熟悉的游乐园场景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生活情境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经历从生活问题到数学问题的抽象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分析、解决现实问题,从而激发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探索的精神,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首先,主题图以学生熟悉的“游乐园”为背景,提供了丰富的活动情境,使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提出不同的问题。同时,从图中还可以得到其他信息,为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其次,每个例题的情境或是主题图的一个局部,或是主题图中某一情节的发展,使学生在一个比较完整的情境中学习不同的内容,感受知识间的联系,提高学习兴趣。

第三,对于每一例题中的问题,教材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解决。使学生感受到不只是单纯的计算题有不同的算法,对于一个实际问题也可以有不同的解答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容易理解或比较喜欢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建议

1.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通过师生共同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参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教材中设计的场景均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比较密切的,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教师既可以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也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表述中去采集数学信息,寻找数学问题,从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创设了开放性的思维空间,在解决问题时应着眼于让学生自主地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题思路。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寻找答案,对于学生有道理的阐述,教师要积极鼓励,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逐步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

四、教时分配

本单元可用4课时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教具准备:游乐园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

2、投影出示游乐园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 (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

4、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以及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面包房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昨天我们去游乐园,今天,我们去面包房看看,看看那里有什么好看的,想吗?

2、投影出示游乐园面包房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还剩多少个面包?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还剩多少个面包?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还剩多少个面包?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54-8=46(个)46-22=24(个)

方法二、8+22=30(个)54-30=24(个)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还剩多少个面包?,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54-8-22 (2)54-(8+22)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第二种综合算式有困难教师进行点拨指导。特别强调计算时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