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的武汉市生态现状研究

合集下载

新型城镇化下武汉远城区生态环境评价及发展路径研究的开题报告

新型城镇化下武汉远城区生态环境评价及发展路径研究的开题报告

新型城镇化下武汉远城区生态环境评价及发展路径研究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当前推进的城镇化战略,其目标是提高城市化质量和水平,构建协调发展的城乡关系。

作为武汉市的远郊区域,远城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面临着生态环境破坏和人口聚集等诸多挑战。

因此,针对远城区的生态环境评价及发展路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文旨在探究新型城镇化下武汉远城区的生态环境评价及其发展路径。

通过对远城区生态环境的评价,确定其发展的优势和不足,同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具体包括:1. 定量分析远城区生态环境的空间和时间特征,明确其生态环境问题和瓶颈,找出限制远城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2. 评估新型城镇化对远城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找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点。

3. 构建远城区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和模式,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实现可持续性。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武汉的城市化进程提供参考,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为远城区的发展提供指导性意见。

三、研究内容1. 远城区生态环境评价通过对远城区生态环境的定量评价,包括气候、水文、土地、植被、动物等因素进行分析,并确定其生态环境问题和瓶颈。

2. 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城镇化对远城区生态环境的影响,探讨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点,为远城区新型城镇化提供科学参考。

3. 远城区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和模式在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的情况下,构建远城区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和模式,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可持续性。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研法、定量分析法和系统分析法等多种方法,结合信息技术和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构建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分析远城区生态环境的现状和演变趋势。

五、论文结构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1.3 研究方法和框架1.4 论文结构第二章远城区生态环境评价2.1 研究区域的特点和现状2.2 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2.3 定量分析远城区生态环境的现状和演变趋势第三章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平衡3.1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3.2 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3.3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平衡点第四章远城区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和模式4.1 路径和模式的构建4.2 建立远城区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体系4.3 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第五章结论与展望5.1 研究结论5.2 展望未来研究六、预期成果1. 构建一套适用于远城区的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其生态环境的现状和演变趋势。

“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构建”研究进展

“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构建”研究进展

和 框 架 .通 过 6 步 骤 来 完 成 生 态城 市 指 标 体 系 的选 取 :( ) 定 个 1确
生 态 城 市 发 展 目标 ; () 定 指 标 分 类 框 架 ;( ) 定 指 标 选 取 标 2确 3确
本 文 旨在 介 绍 中 国城 市科 学 研 究 会 开展 的生 态 城 市 指标 体 系 构 建项 目最 新 进展 。本 指 标体 系充 分 参 考 著 名 国际 机 构 和 中 国各 部 委制 定 的 指标 体 系 ,采 用德 尔菲 法 意 见 征询 、专 家 小 组讨 论 案例 城 市 实 践等 多种 方 式 ,确 定 生 态 城市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通 过 综 合研 究 ,确 定 资源 节 约 、环境 友 好 、经 济持 续 、社 会 和 谐 、创 新 引领 5 目标层 水 资源 、能源 等2 个 专题 ,3 个 定 量指 标 9 个 8 6 个
特 别 关 注
T S eci cu he p al Fo s
■ 项 目背景
生态城 市指标体 系构建 与生态城市示范评 价
中国城 市科 学研 究 会研 究 项 目— — 《 态城 市 指标 体 系构 生
举行 的第 七 届 国 际绿 色 建 筑 与建 筑 节 能 大 会 上 举 行 了 生态 城 市 指 标 体 系构 建 与 生态 城 市 示范 评 价 年度 成 果 发 布会 ( 0 O 2 1 一 2 1 )” 。 中国城 科 会 秘 书长 李 迅 介 绍 了该 课 题 的 立题 背 景 及 01 研 究进 展 .课题 组 李 海 龙 博 士 和刘 琰 助 理 研 究 员分 别介 绍 了 生 态城 市指 标体 系 和生 态城 市示 范 案例 ( 期特 约 刊 登 )。 本
1 生 态城 市 指标体 系构 建 方法 与特 点

武汉生态发展调研报告题目

武汉生态发展调研报告题目

武汉生态发展调研报告题目武汉生态发展调研报告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生态发展成为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作为中国湖北省的省会城市,武汉在生态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旨在对武汉的生态发展进行调研,以了解其取得的成果、面临的挑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生态环境的现状1. 空气质量:近年来,武汉市在改善空气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通过限制车辆污染排放、提高工业企业的环境管理标准以及加强绿地覆盖等措施,武汉市的空气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并实现了PM2.5浓度的大幅度降低。

2. 水资源:作为长江经济带的一部分,武汉市拥有丰富的水资源。

然而,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武汉面临着水资源管理的挑战。

例如,水污染和水资源过度开发等问题,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3. 生物多样性:武汉市位于长江中游地区,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

然而,在城市快速扩张的过程中,生物多样性受到了破坏和威胁。

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不断减少,某些物种的数量和分布受到严重影响。

三、生态发展的成果1. 城市绿化:武汉市大力推动城市绿化,通过建设公园、绿地和植树造林等行动,增加了城市的绿化面积,提高了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2. 垃圾分类:武汉市积极推行垃圾分类工作,通过宣传教育和设立垃圾分类收集点等措施,提高了垃圾处理的效率,降低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3. 生态保护区建设:武汉市建立了多个生态保护区,包括湿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保护了珍稀濒危的动植物物种,维护了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四、生态发展面临的挑战1. 城市化进程:武汉市的快速城市化进程给生态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例如土地资源的消耗、水资源的过度开发以及生态环境的破坏等。

2. 污染治理:尽管在空气质量方面取得了进展,但武汉市仍面临着污染治理的长期挑战。

特别是水污染治理方面仍需加大力度。

3. 社会参与度:武汉市的生态发展需要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和意识改变,但目前社会参与度相对较低,需要加强社会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

基于生态足迹的武汉市城市化探究

基于生态足迹的武汉市城市化探究

∑j 1 3 毗
毗 j
第 i项 指 标 的 最
逐步成为城市 问题研究 的重要 内容 。印度学者查 英从人 口比
例 、 口密 度 、 口规 模 和 城 市 之 间 的平 均 距 离 四 个 方 面 分 析 人 人
其 中:广 第 i项指 标 的比较数值 ;, F F _人 口城市化 指数 ;


理谂视野
基 于生态足 迹 的武 汉市城 市化探 究
邵艳 红
( 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 科学学院, 华 湖北 武汉 4 0 7 ) 3 0 9
【 摘 要 】 生 态 足 迹模 型可 定量 反 映 城 市 人 类 活 动对 自然环 境 产 生 的 压 力 和 影 响 程 度 , 为城 市生 态 系统 研 究提 供 了新 的 思 路
F_经 济 城 市化 指 数 ; 生 活 方 式 城 市化 指 数 ; 一地 域 景 观 『_ 一 城 市化指 数; 厂 第 i指 标 的 实 际 数 值 ;
了城 市化水平 ; 国学者林疏鹏等运用人 口、 济、 我 经 社会和居住 环境 4 2 类 2个指标测度城市化水平 ;张耕 田从人 口集聚规模
全面高速 发展的 同时, 城市化 也直接 导致周边地 区资源 、 能源 了四 个测 度 的计 算 公 式 , 别 为 : 分 的大量耗竭 , 使环境 与生态系 统遭 到一 定程 度的破坏 , 为区域
可 持 续发 展 带 来 了严 峻挑 战 。如 何 度 量 并处 理 城 市 化 发 展 与 自
4 .

Wi


. L 一

然环境之 问的相关关系就成为城市化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

主J 毗
1 / . 3 !』 一 \ _ _ 1 / 7 F. 一些 L \

中法武汉生态城规划指标体系解读

中法武汉生态城规划指标体系解读

自然环境 人工环境 低碳交通 住区热岛效应 绿色建筑 空气环境质量
社会经济和产 业发展
规划定位 及目标
文化及城市空 间特色
低碳专题
能源基础 设施规划
垃圾处理
资源环境 承载力及生物
多样性
绿色交通 系统
水生态 环境保护
绿色建筑
[初步框架修正] 通过技术团队的多次对接,进行层层整合,初步筛选出44个指标 通过两轮问卷调查法,综合评判各指标重要程度,逐步取得相对一致的预测结果
汉江 Riviere Han
【Part 1】
构建与量化
后官湖 Lac Houguan
[构建原则]
(1)系统性原则 指标体系寻求城乡规划领域与五大发展理念的结合点,能系统指导规划编制及后续 实施建设。 (2)个性化原则 在体现生态文明理念的前提下,共性与个性相结合,指标体系要结合地方特色解决 资源和环境问题。 (3)可拓展原则 生态城指标体系立足于总体规划层面,同时考虑指标能在城市设计、控规等各个层 次上予以分解。
政考核性 质的 规划标准指标(沈清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基)
评 价 体 系 , 其 深圳光明新区绿色城 30
目 的 是 为 了 有 市建设指标体系
效加强总体规
划 实 效 , 作 为 无锡太湖新城生态城 21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指标体系
成 果 的 组 成 部 生态城市综合指标体 64
分。
系(黄光宇)
[指标因子的选取] 编制阶段树立了“指标统领”的指导思想 目标体系
”“生态型城市”基数指标
“资源节约"类指标
“环境友好”类指标
经济可持续 社会和谐 科技创新 文化融合
土地集约利用 水资源 能源 废弃物

武汉城市生态空间体系构建与保护对策研究

武汉城市生态空间体系构建与保护对策研究

武汉城市生态空间体系构建与保护对策研究2013-11-03[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武汉城市规模剧增,建设用地不断蔓延,山水生态空间不断遭受侵蚀,生态廊道被阻隔。

为保护生态空间资源环境,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空间格局,武汉市基于GIS平台的城市生态适应性评价等研究,提出“两轴两环、六楔多廊”的城市生态空间体系,并划定城市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三区,制定相应的分区空间管制政策,以引导城镇空间的有序拓展。

[关键词]生态空间体系空间管制政策武汉市21世纪,建设“生态城市”已成为世界城市发展建设的潮流。

党的十七大提出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强调指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同时将“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生态环境保护已被提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的高度。

武汉,作为华中地区的特大中心城市,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由于经济增长方式相放,城乡空间在急剧的变化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以牺牲生态空间和资源环境为代价的一系列问题。

在国家两型社会发展战略的统领下,构建城市生态空间体系、保护生态空间资源环境,成为武汉建设生态城市最为重要和关键的环节。

1 国际生态空间体系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趋势1.1 生态空间体系研究的理论基础关于城市生态空间体系的研究,目前尚未形成系统而成熟的理论体系与研究方法,但其所依托的生态规划思想却有着悠久的历史。

生态规划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基础可以追溯到16世纪英国人莫尔的“乌托邦”、18世纪-19世纪傅立叶的“法郎基”、欧文的“新协和村”、霍华德的“田园城”、20世纪30年代-40年代柯布西耶的“光明城”和赖特的“广亩城”。

20世纪初,生态学开始与城市规划、景园设计等学科全方位融合,格迪斯等人将生态学原理应用于城乡建设的研充奠定了生态规划的基础。

20世己60年代后,以《赠长的极限》为代表,生态学与规划学科的融合日趋加快,麦克哈格1969年出版的著作《DESIGN WITH NATURE》更是掀起生态规划思想的热潮。

武汉城市生态系统

武汉城市生态系统

武汉生态城市建设【摘要】真正的生态城市,是以社会经济走向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在循环经济理论指导下构建起一个持续、高效、良性循环的经济发展模式。

下面我以武汉为例,来简要分析武汉的城市生态系统。

关键字:武汉、生态城市、城市生态系统、分析、评价一、简析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复杂,功能多样,不同于其他生态系统,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 城市神态系统是高度人工化的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也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体,这里的生物主要是人,这里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城市环境。

在城市生态系统中,人是城市的主体。

2) 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

它是以人的社会经济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但它仍然是以自然生态系统为基础的,是自然、经济与社会复合人工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的各组成部分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3) 城市生态系统具有高度的开放性、依赖性。

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每一个城市都不断地与周边地区和其他城市进行大量的物质、能源,输出产品和废弃物。

城市生态系统的状况与周边的城市有着密切的联系。

4) 城市生态系统的脆弱性。

城市生态系统具有不稳定性和不完整性,导致了其的脆弱性。

城市生态系统受到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自然调节能力弱,主要靠人工活动调节,而人类活动具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不仅使人类自身的社会经济活动具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还因此导致了自然生态的非正常变化。

二、武汉自然环境分析地域分析:武汉位于江汉平原东部,地处东经113° 4T -115 ° 05 , 北纬29° 58’ -31 ° 22'。

最东端位于新洲区徐古镇将军山村,最西端位于蔡甸区侏儒街国光村,最南端位于江夏区湖泗镇均堡村,最北端位于黄陂区蔡店乡李冲村。

形似一只自西向东的彩蝶。

在中国经济地理圈内,武汉处于优越的中心位置,被誉为中国经济地理的“心脏”。

生态环境分析:1 、水域:全境水域面积2217.6 平方公里,覆盖率为26.10%,人均占有地表水11.4 万平方米,人均占有地表水量居世界大城市之首,是全世界水资源最丰富的特大城市及中国最大的淡水中心。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以武汉市为例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以武汉市为例
三 产 业 逐 步 外 迁 , 展 方 向 有 着 明 显 的 主 次 差 异 。 同 时各 级 地 方 扩 政 府 追 求 本 级 利 益 的 自主 意 识 也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提 高 了武 汉 市 城 市 化水平 。
城 市 化 进 程 对 城 市 大 气 环 境 的 影 响 主要 为 : 生 城 市 热 岛效 产 应 和 城 市 增 温 现 象 ; 大 气 中 排 放 二 氧 化 碳 和 氮 氧 化 物 等 有 害 向 气 体 , 成 城 市 大 气 环 境 污 染 ; 生 “ 岛 一 湿 岛 ” 象 。此 外 , 造 产 干 现
境 的 良性 互 动 , 们 必 须 走 “ 集 中 、 分 散 ” 人 口 适 度 集 中 与 我 小 大 的 分 散 有 机 统 一 的 道 路 。 人 口 向 城 市 适 度 集 中 , 小 集 中 ” 其 土 即“ ,
一 部 分 固体 垃 圾 直 接 丢 弃 , 接 的 危 害 了 土 壤 环 境 。 直 22 .4 城 市 化 对 生 物 环 境 的 影 响 .
运 行 的 污 水 处 理 厂 仅 有 两 座 , 有 3 城 镇 生 活 污 水 被 处 理 , 仅 7 其
1 武 汉 市 城 市 化 与 生 态 环 境 的 现 状 分 析 武 汉 市 总体 生 态 环 境 水 平 较 低 , 城 市 化 水 平 相 比处 在 滞 后 与 他直 接排放到河 道 中。 22 . 2 城 市 化 对 大 气 环 境 的 影 响 .
大 幅度上升 。 223 城 市 化 对 土 地 环 境 的 影 响 . .
在 城 市 用 地 不 断 扩 张 的过 程 中 , 合 理 的 土 地 利 用 加 剧 水 土 不
源 、 境 和 经 济 之 间 的 协 调 性 较 差 , 成 自然 生 态 景 观 强 烈 萎 环 造 缩 , 坏 了城市化 与生态环 境的平衡 。 破

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研究进展与经验总结

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研究进展与经验总结

嚣 马 哈 斯 马 这 羞 尔 生 生 态 态 墟 域 指 指 标 标 体 体 系 系 城 市 控 规 指 标 体 系 2 ( i D 世 S 纪 R ) 议 指 程 标 评 体 价 系 指 、 标 园 绿 林 色 域 城 市 区 指 标 体 系
体系、中国可持续发
晨指标体 幕
传 统 城 市规 划 的指 标体 系虽 然 涉 及面 较 广 .但 指 标 单一 、同
值 、 管 控 与保 障 措 施 对 生 态 城 指 标 体 系进 行 系统 构 建 。
■臣 疆一 生态城市;指标体 系;经验总结
生 态 城 市是 全 新 的 城 市发 展 模 式 它超 越 了可 持续 发展 的概 念 .追 求治 愈 城 市 存在 的 各 种 问题 。它 不 仅 包括 物 质 环 境 “ 生态 化 ” .还 包 含 社 会 文 明 ” 生 态 化 ” .同时 兼 顾 不 同 区域 空 间 、代 际 间 发展 需 求 的 平衡 。生 态 城 市 的建 设 必 然 是一 个 长 期 的 循 序渐 进 的过 程 .需 要 根 据各 城 市 的 发展 状 况 制 定 相应 的指 标 体 系进 行
1 、生 态 城 市 指 标 体 系概 述
1 8 9 8年 英 国社 会 源自 动 家 E. Ho war d 提 出的 田 园城 市 ”理 论 和1 91 6年 以 R. E. Pa r k为代 表 的 学 者 提 出 的 “ 芝 加 哥 古 典 人 类 生
指标 体蕞 制订 单位
制定


指标 涵堇生态、经济、社 会、区 涵盖生态、经济 、杜 涵蓝生 态、l 圣济、社

域协调等方面 . 体现怔硪 、 会等方面 . 体现发 展 会 等方面.体现可持 面向莱一领域或专 题研 究的指标体系 协调发展 目标 与建设基本目标 续裳 展目标 指标 提升发展性指标 基 础性指标 提升发景性指标 专业性指标 特色 联音国可持壤发展委 员会 ( U NC SD )‘ 翟 指标 中新天津生态域指标体 系 城市总规指标体 勇 i 动・ 状态一 响应力” 智慧城市指标体系

武汉市生态环境评价

武汉市生态环境评价

. . ’3 l

l1 l
t; 1 :
I 1 ’
I , I , : 3 I‘ ‘
I l l 2
模 型,包括 目标层 ,准则层A ,对象层C 、B 结构图。
占 : r
” : ,
’l B

‘ - : j 『 ,B 一
第四层C 对第三层B 的判断矩阵为:

I 8

性 ,可操作性 ,相对完备性,相对独立性及针对性的 原则,并结合武汉市实际,确定了包括环境 ,人 口,
经济 ,资源等三方面1 项指标,建立 了三层层次结构 1
: 1
, ’ , ’
I2

‘; 曰 ; .
本文利用武汉市2 1年各方面 的数据 ,建立层次 00 结构模型 ,运用层 次分析法对武汉市的生态环境做出
评价 ,根据指标确定的通用 原则 ,确定 了包括环境, 人 口,经济 ,资源等4 方面3 项 指标,然后构造判 断 2 矩 阵并作~致性检验和组合一致性检验 ,最终将通过 了一致性检验的判 断矩 阵的最大特征值所对应的归一
. 。 , .
j1



1 l ‘ ;,
。 ;
::
= { 鼠 ! ,:

。 5 i j。 1: l 4 3
三、计算权 向量并作 一致性检验
所构造的判断矩 阵只有通过 了一致性检验 ,其归

化 的特征 向量才 能作为权 向量 。 是判断矩阵所对


( 0 O 01 O2r 1 4 9 6 5
1 02 0 6 0 64
C m
03 3

武汉市生态承载力

武汉市生态承载力

运用生态足迹方法对武汉市的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分析,用于探索环境与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和生态建设的关键领域。

.1.1生态足迹生态足迹是由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William教授和Wackernagel 博士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种度量社会经济发展可持续程度的方法。

它是基于土地面积的指标,包括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两部分。

由于此方法不是采用货币化估值,具有易于理解、分析方法直观明了和可操作性强等优点,已成为一种十分流行的测度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定量方法。

它以其较为科学完善的理论基础、形象明了的概念框架、精简统一的指标体系和统一的量纲,已获得日益广泛的应用。

生态足迹指在一定人口与经济规模条件下,维持资源消费和废物消纳所必须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生态承载力则是一个区域能提供给人类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的总和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能源消费与其拥有的生态支撑能力进行比较。

若生态足迹小于生态承载力,则出现生态盈余,表明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压力处于生态承载力范围内,生态系统是安全的;否则就会出现生态赤字,表明该地区对自然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超过了供给,生态系统不安全,也不可持续。

生态承载力又叫生态容量。

生物生产性土地是指具有生物生产能力的土地或水体。

生物生产是自然资本产生自然收入的原因:由于自然资本总是与一定的地球表面相联系,因此生态足迹分析用生物生产性土地的概念来代表自然资本,各种资源和能源消费项目都被折算为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

.1.3 生态足迹计算模型生态足迹计算模型:生态足迹主要是用来计算一定的人口和规模条件下维持资源消费和废弃物所必需的生物生产空间。

它从需求上计算生态足迹,从生态供给上计算生态承载力,并通过两者比较来判断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

其计算公式为:∑=⨯⨯=⨯=61i iij P C r N ef N EF ------(1) ∑=⨯⨯⨯=⨯=61j j j j a y r N ec N EC ------(2)公式(1)中:EF 为总的生态足迹(hm 2);N 为人口总数;ef 为人均生态足迹(hm 2/人);i 为消费商品和投入的类型;r j 为均衡因子;j 为生物生产性土地类型,j=1,2,3,4,5,6;C i 为i 种商品的人均消费量;P i 为i 种消费商品的平均生产能力。

基于集对分析的城市生态足迹预测_以武汉市为例

基于集对分析的城市生态足迹预测_以武汉市为例
[2 ,3 ]
,
使得研究对象表现出宏观上确定 、 微观上不确定的 特征 。因此 ,采用微分数学方法建立模型将研究对 象影响因子间存在的不确定性问题转化为确定性来 处理 ,将忽视或人为地消除不确定性信息 。模糊预 测和灰色模型
[9 ,10 ]
。因此 ,对复杂生态系统中各因子关系
建模 ,并在此基础上正确把握生态环境状态与社会 经济发展的动态关系 , 是城市生态系统研究的一个 重要问题 。 自然生态环境是城市生态系统赖以生存和发展 的重要物质基础 。生态足迹 ( Ecological Footprint , 简 称 EF) 作为生态环境承载状态测度的指标 , 受到社 会、 经济 、 人口等多种因子的影响 , 表现出时空动态 性和不确定性等特征 。近年来 , 国内外学者对生态 足迹问题作了大量的研究 , 在生态足迹动态化探索 方面取得一定进展

j=1
ω ∑
k
= 1 。则加权联系度矩阵表示为 :
2 集对分析动态模型
集对分析是由我国学者赵克勤 1989 年提出的 一种关于确定 、 不确定系统同 、 异、 反定量分析的系 统分析方法
[11 ]
μ ω ω ′= Q ・ ′+ R ・ ′ j
( 4)
( 2) 样本检验 。设样本观测值为 G = ( g1 , g2 , …, gm ) ,依据 ( 4 ) 式得到待检验系统 Y 与参照系统
式中 : dij = α d0 ; cij =
x ij
γ c0
x ij
; x ij 为影响因子 xj 对应
于 B i 种分类的平均值 ( i = 1 ,2 , …, n ; j = 1 ,2 , …,
m) ;α为参照系统 C 的同一度 ;γ 为参照系统 C 的

武汉市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

武汉市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

武汉市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彭威;陈明;袁胜平;金清霞;冯群超【摘要】以武汉市为研究对象,基于P-S-R模型构建指标体系,确定武汉市生态承载力的定量指标,进而构建城市生态承载力评价模型,包括城市生态支持力模型、城市生态压力模型、城市生态承载力模型,利用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综合评价了2005-2014年武汉市生态系统承载力状况.结果表明,2005-2014年,武汉市生态承载力综合水平先在一个良好的状态下保持稳定,然后下降到很低的水平,最后有缓慢回升的趋势.其中,2005-2010年,武汉市生态承载力综合水平稳定在一个良好状态;2011-2014年,生态承载力表现为超负荷,随后武汉市积极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生态系统得到一定修复,生态承载力有了回升的趋势.%Taking Wuhan c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based on the P-S-R (Pressure-State-Response) model, the quantitative indicators of the ecological capacity in Wuhan city was determined,and then the urban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evaluation model was build, including urban ecological support model,urban ecological pressure model,urban ecological capacity model. Then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model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ecosystem in Wuhan form 2005 to 2014. The results showed that,from 2005 to 2014,the comprehensive level of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of Wuhan was sta-ble in a good state,then dropped to a very low level,and finally had a tendency to rise slowly. From 2005 to 2010,the com-prehensive level of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of Wuhan was stable in a good condition. From 2011 to 2014,the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showed overload,then Wuhan actively changed the mode of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djusted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the ecological system was fixed,and the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had a tendency to rise.【期刊名称】《湖北农业科学》【年(卷),期】2018(057)003【总页数】6页(P36-40,80)【关键词】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可持续发展;武汉市【作者】彭威;陈明;袁胜平;金清霞;冯群超【作者单位】青海锦西土地规划咨询有限公司,西宁810001;青海省国土规划研究院,西宁810000;青海锦西土地规划咨询有限公司,西宁810001;咸宁市城市管理局,湖北咸宁437100;湖北大学,武汉4300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826生态承载力是生态系统在一个区域正常发展过程中对社会经济协调关系的可持续承载,是生态系统自我维持、自我调节以及自我发展的能力,并且是制约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1]。

武汉生态发展调研报告

武汉生态发展调研报告

武汉生态发展调研报告武汉是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生态环境的发展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近年来,武汉市政府积极推动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本文将对武汉的生态发展进行调研,并撰写相关报告,以期对武汉市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提供参考和建议。

一、武汉的自然资源优势武汉位于长江中游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首先是水资源,长江和汉江两大江流经武汉市,供应了城市的生产和生活用水。

其次是地质资源,武汉市的地下资源丰富,包括煤炭、铁矿、岩盐等。

再次是森林资源,武汉市郊区拥有广大的森林和山地,具备良好的生物多样性。

这些自然资源为武汉的生态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二、武汉的生态环境状况尽管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武汉的生态环境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是水资源污染,由于城市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一些污水排放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入江河,导致水质污染。

其次是大气污染,武汉市的交通拥堵和工业排放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

此外,城市的扩张也对土地资源产生了压力,一些农田被迅速转变为工业用地。

三、武汉生态发展的成果为了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武汉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首先是加强水资源管理,建设污水处理厂和提升污水处理能力,有效减少了污水直排的情况。

其次是加强大气污染治理,提高了交通管理和工业排放标准,改善了城市的空气质量。

此外,武汉市政府还大力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保护农田和农业生态,加强生态农业的科技支持。

四、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的建议尽管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需进一步完善武汉的生态环境。

首先,应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环境污染行为,使环境污染者付出高昂的代价。

其次,应加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合理规划城市的扩张,保护好农田和生态环境。

此外,还需加大对生态农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民发展绿色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总之,武汉市政府在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方面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武汉市主城湖泊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及对策

武汉市主城湖泊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及对策
其 环 境 功 能 严 重 衰退 。
13 受 纳城 区污 水 量 大 .
根 据 水 务 部 门调 查 , 汉 主城 3 武 8个 湖 泊 共 有 24个 各 类 排 污 口 , 20 2 仅 0 2年 直 接 人 湖 生 活 污 水 量 约为 1 0 322万 t ,人 湖 工业 废 水量 约 54 5万 t 6 , 见 表 3 由 于城 市 规模 不 断 扩 大 , 口增 加 , 济 。 人 经
收稿 日期 :o 7 0 一 6 2 0 — 3 l 作者 简介 : 胡晓 彬 ( 9 1 , , 17 一) 男 湖北 鄂 州 人 , 高级 T 程 师 , 从
3 8个湖泊 中, 除严东湖 、 汤逊 湖为 Ⅲ类水体 , 杨春 湖 为Ⅳ类水体外 ,其余 3 5个湖泊 中 3 均为 V 个 类 ,2 为劣 V类水体 。 3个 由于湖泊水体严重污染 ,
0 前 言
武 汉市 城 区 内 江河 湖 泊 众 多 , 渠 交 织 , 港 是一 座 具 有 滨 江 、 湖 景 观 特 色 的文 化 名 城 。据 20 滨 05 年 统 计 ,武 汉 主城 区现 有 湖 泊 3 8个 , 自 2 0世 纪 8 O年 代 以来 , 快 速 的 城 市 化 进 程 中 , 在 由于 城 市 建设 规 模 扩 大 , 口增 加 , 市 污 染 不 断 加 剧 , 人 城 致
行政 区域 序Leabharlann 湖泊名称 个数
1 武汉 主城 湖泊 生态 环境 现状 及分 析
1 1 湖 泊 萎 缩 、 占现 象 严 重 . 填 武汉市古为云梦泽 , 由长 江 、 江 河 口泛 滥 区 汉
年 份 20 年 o1 20 o 2年 20 o 3年 20 0 4年
违填 事件数

城市生态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城市生态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城市生态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近年来,城市的生态问题日益引起广泛关注。

城市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许多问题,如水土流失、空气污染、垃圾囤积等。

因此,评价城市生态系统的指标体系研究也变得尤为重要。

城市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是指用于评价城市生态环境状况的一系列指标的集合。

这些指标不仅可以根据城市环境的本身特点而设计,而且可以针对不同的城市进行不同的选择……城市生态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个是客观条件,即城市环境的自然条件;另一个是主观条件,即城市环境的人为调整和管理情况……常用的城市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土地利用、水资源、大气环境、生物多样性、噪声环境和废物排放等……1.土地利用土地利用是指土地已被人类利用的方式和目的。

城市土地利用的评价指标主要有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效率、人均土地面积以及土地利用变化、土壤污染等。

2.水资源城市生态系统的水资源指标包括城市供水、污水处理和水污染治理等。

城市的水资源可分为地面水和地下水……3.大气环境城市大气环境是指城市中空气的质量状况,如二氧化碳浓度、颗粒物浓度,以及臭氧、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等……4.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在物种、基因和生态系统层面上的多样性。

城市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不仅涉及到生物种类的数量,还包括它们在城市中的分布和生存状况……5.噪声环境城市噪声污染是指城市环境中由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产生的过高声音,对人类健康和精神造成的危害……6.废物排放城市废物排放涉及到各种废弃物的产生、转运、利用及处理等环节,包括固体废弃物、污水和其他污染性废物。

以上是城市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常用指标,但不同城市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特征是不同的,也会影响城市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和应用。

总之,城市生态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是城市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的重要部分。

从客观环境和主观管理两个方面来考量,选择适合城市自身发展的指标,并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将有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018.生态视角下的城乡空间特征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018.生态视角下的城乡空间特征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图 2 武汉市 1996、2001、2006、2011、2015 年三大类用地分布
图 3 1996-2015 年武汉市城乡三大类用地面积比例 1996-2015 年,武汉市建设用地发展格局由原先的沿两江四岸发展转变为呈指状逐渐扩 大发展(图 2),呈现出生态用地面积逐渐减少下降,建设用地面积逐渐上升,未利用地面 积总体保持不变的发展态势,至 2015 年,武汉市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占比达 15.5%,生态用 地占比降至 83.4%。
2.2.2 城乡生态用地效能特征
生态视角下的城乡空间特征,亦关注城乡生态用地的功能与效用—生态用地效能[3-4]。 生态用地效能,是生态用地作为土地空间载体所发挥的功能和效用的表征,是对生态用地的 规模结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景观格局的综合反映。城乡生态用地效能大小决定着该区域 生态环境本底的状况,反映了城乡生态用地的生态作用,是城乡生态用地对城乡空间的影响 程度的直观体现。因此生态用地效能对判别城乡生态空间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表征意义。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升,实现从温 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然而在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城市建设用地的快速 扩张,生态空间不断被压缩,我国城乡生态环境面临巨大压力,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 失衡等环境问题频发,城乡生态系统趋向失衡。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综合、系统的工程,既要实现城乡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 共同发展,更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城乡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 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既关注资源保护、环境治理和节能减排,也关注 生态环境的空间特征及其所发挥的效能作用。因此从生态视角出发,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中城乡生态环境问题,保护城乡生态空间格局,增强城乡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资源利用效 率,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最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 求。

武汉生态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武汉生态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武汉生态发展调研报告范文武汉市生态发展调研报告一、引言生态文明建设是总书记在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大发展理念之一。

在当前全球环境变化不断加剧、生态环境破坏日益严重的形势下,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

武汉市作为中国内陆大城市,其生态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武汉市生态发展的现状、问题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调研目的和方法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武汉市生态发展的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改进和提升的建议。

通过实地考察、访谈和数据分析等方法,全面了解武汉市的生态发展状况。

三、调研结果分析1. 生态保护与修复:武汉市积极推行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建立了一系列生态保护红线和生态补偿机制。

但是,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态面临严峻挑战,部分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生物多样性丧失严重。

2. 污染治理:武汉市在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控制、土壤污染整治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但是,由于前期积累的环境问题较多,治理工作仍存在一定困难,尤其是水环境污染仍然相对严重。

3. 绿色发展:武汉市致力于绿色发展,推进生态农业、清洁能源、绿色建筑等领域的发展。

但是,绿色发展的进程还不够顺利,仍然存在资源浪费、能源消耗高等问题。

4. 生态教育和意识提升:武汉市加强了生态环境教育和宣传,提高了公民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但是,在具体实施方面仍然存在局限,人们的环保行为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四、改进和提升建议1. 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城市规划,合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严禁违建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加强生态补偿机制,推动生态产品的开发和利用。

加大对生态修复工程的投入和支持。

2. 深入污染治理:加强大气、水和土壤等环境污染的治理工作,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标准和监管措施,加强执法力度。

加大对生态环境污染的整治力度,确保武汉市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3. 推动绿色发展:加强能源和资源的节约利用,促进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应用,提出具体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和措施。

武汉生态发展调研报告

武汉生态发展调研报告

武汉生态发展调研报告武汉市生态发展调研报告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武汉市的生态发展状况,分析其生态保护措施的有效性以及面临的挑战,为进一步促进武汉市的生态建设提供建议和指导。

调研方法:调研团队采取了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并与当地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以及企业代表进行了座谈交流,以获取全面且准确的数据和信息。

调研结论:一、生态保护措施的有效性:在调研中我们注意到,武汉市近年来在生态保护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城市绿化覆盖率和湖泊水质得到了显著改善,生态环境逐渐得到了保护和恢复。

特别是在污水处理和垃圾分类方面,武汉市的管理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二、面临的挑战:然而,调研中也发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

首先,城市建设过程中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仍然存在,需要加强对土地利用的规划和管理。

其次,水污染和空气质量问题也仍然突出,需要加大治理力度。

最后,社会公众对生态建设的认识和参与度有待提高,需要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生态保护氛围。

三、建议和指导:为进一步促进武汉市的生态建设,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指导:一是加强生态环保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强化对生态破坏行为的惩处力度。

二是提升水污染治理和大气污染防控能力,加大投入力度,引进和推广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

三是加强公众环保意识的培养,组织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众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

结语:总的来说,武汉市的生态发展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希望通过本次调研报告的撰写和呈现,能够为武汉市的生态建设提供有益的信息和意见,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

(注:以上内容仅为AI生成,非真实调研报告。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L主 王
Ⅸ £ }

t mi

值 ( D G P) 氧化 =
后 在 目 内
* * K 日 日 可
碟 排 放 2 5年 F降 40% ~45 。 00 % 究 蚺 潮
建 水 较 为领 先 的城 市 中选取 . 以便 通过 刘 _ ,拉 武汉市 现咱±怠 城市建 设中的 不足 r - 北京 自2 0 年实 施 04 则 和详细 的 成 型阶段 。 海作 全 经 济文 化重 锁 20年遘 03 海
彭建东 陈 洁
P n J e g i d an on g Ch n J e l e
中图分 类 号
文 献标 识 码
rj }4 L 2 i

1 研究背景
碹若我 目城市 化进程 不断加 深.城市 在过 高速发展 过程 中暴本出亲 的生态 艟 问 题 起人 *注。 目前目 内大多数 城市郭 遵渐
1 去掉 一些 目前 未进行 统} 或 法谨 过 - _ 有统 计 资料 算 的指 标选 项 如 应 实施 强 制1 清洁 生 产 【 过骑 收的 例 、单 位工 业 通 增加 值新 鲜 水耗 、农 业潜 水 有效 利月 系数 等
于 此娄
3 研究步骤
31 现状 数 据
现 状 评 价 、 指 出 不 足 并 提 出 赢 繁。
海 ± 型 城市建 设进行 , 较为深 ^的研 究 市 发展 的步伐。
甘 博会 的举办 进一步促 进 , 海朝着 生态型 城 上 自2 0 年 来 深 g 就 实 施 恕 优 先 垃 0 4 l
略 , 出 奇 ± 态 市 建 没 、 定 生态 拧制 线 、
城 乡规划 ・ 园林 景观
Ur n P n i Ga e sL nsa e a l n g・ r n a dcp b a n d
基于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的武汉市生态现状研究
R viw c -on ii n W uh n B s d on E o— i n i a or y t e e on E o- c dt on i a a e c ct I d c t S sem y
减 的 目 如 T -
并 向新 加 坡等 内 外先 进城 市学
谴 过 目 家 环 境 保 护 模 范 城 r 、 S
深 先后
目 京 卫 生
城市

荣获
中 十 佳 绿 色城 市

家 态 林 范城 市 ’、保 护 奥氧层 示 范 市 等荣 誉。 综上所 进 , 京、 北 海、深 圳=市 发展 成 就 在国 内有 日 睹,同 也是我 目走存 圭怠城 市 其 建 设前列 的大城 市,目 此本次研 选取 这三十 较 发 选 城 市与武 市衄状 进行 。
过 目 家 日林 城 市 验 收 20 年 有 学 者 就 盯 05
*娃
^学 & 日

武涩 城市 型
i 家确 的 首个 试骑 F.
‘ 资源 节约
体 规 提出特 北 京 起步 阶段步 ^
环境友 好型社 会
确将资 节约 *探 索,世
建 设成 生 城 市 目 标。 月时还 制 7建设的原 表. 目 刚 前
女 《 目 t 0
开 始朝着集 约化、 生态化、 捞凋化 的方向 发展。 存哥 本哈根 举行的 世界能源 大会 .我 政府承 谱 2 2 年单 位 目内生 O0
掀拉 股生 态城市
2 2 对 比城 市 的选 取 在选取 城 市时 ,±要考 虑在经 济 城 市
2 根 据研 究纳 ^辑 城市 境 统计公 报 中的

数 据 来 源 为 《2 8 中 目 城 市 统 计 年 O 年 0 鉴 ,、 { 0 8 2 0 全 城 市环 境管理 综 台 计公 报、 年 度报 告 、 北 京、上 海、深 圳、 武汉口市 艟统 及 * 的京 深 识 口 官方 站公布 地 的 数据 。2 0 年 公布 的各 项 意 现状 指标 数怕 08
柏 黄统计 指标。 如 建 成 绿地 率、万 ^拥 城市 境基础 设施建 设丰年 完成
有公交 牟数
投资额 等。
3 纳 ^ 年 ± 态城 市 研 究 普遍 关注 的
盘表 1 口 所
l 5 『 ∞ 2

3 2 指 标 极重 的 确 定
确 定指标权 法 般 井 ± 观 赋 杈 和
2 研 究 方 法 21 指标 项 的 选取 本文所列 指标 项丰要H 目家 ±恋市建 设指 标 所驯 的 1 项指 标 基础 ,根 据研 究过 程中 9 遇 到的实际 情况进 行增减。 且遵榍 其分类准 则 , 把 指标项分 箍济 发展、生 态 境 状况和社 会进 步 =种娄型 。对 ? 目家 态 市建设 指标 , 行增 进
与 环境 友好作 建 设 主题。 武汉 市 自 0 3 2 0 年起 开 展7 列生态 城市建设 方 行 7武汉 城市生 态 境窑 研究 、武 市 城市 气候 善与 宜居 磕优化研 究等多 A方向 的课题 研 究。丰研 究的 目的,在 通过与 n个目 内发选 城讳 的数槲 比较分析 ,得 出武 市 生态城市 建设
镕 ∞ { 句
指 标 如 R &D 费 占GD 经 PM重 、
¨ 等 例
文…行
文 章编 号
# 要

】} 79 (1 c 3 3X 2 1—
t 一 女# # № * 女
由 于本 i 竞选取 城市 中 海、 深圳 和 F f 武双皆 非强制 l 采暖地 ,欹 呆暖地 集中供 f e 热 普厦率 驶不 十承月。
o’ — 0_二 I 。0 一 — _ _ 埘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