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oc

合集下载

高职高专院校贫困生就业帮扶存在问题和对策探讨

高职高专院校贫困生就业帮扶存在问题和对策探讨

高职高专院校贫困生就业帮扶存在问题和对策探讨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高等教育越来越普及,高职高专院校就业也日益受到关注。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贫困生在就业方面面临的困难不容忽视。

本文旨在探讨高职高专院校贫困生就业帮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问题一:信息不对称,就业门槛高由于家庭背景等原因,一些贫困生对就业信息的获取渠道较窄,对市场需求不了解,导致平时的自我准备和对岗位的选择十分有限。

同时,许多企业由于担心贫困生素质低、能力弱,对他们要求较高,进入企业的机会很少。

解决对策:建立信息平台,拓宽就业渠道学校应做好就业信息传递工作,帮助贫困生了解就业市场、企业需求等信息,并在就业指导中重点指导贫困生,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同时,学校还应建立与企业沟通合作的平台,引导企业了解贫困生的优势和劣势,加强对贫困生的深入了解,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

问题二:专业不对口,技能不匹配贫困生在选择专业时,由于家庭背景等原因,往往选择专业较为局限,难以符合市场需求。

同时,一些学校的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教学质量不高,使得贫困生在校期间所学技能与实际岗位的要求不匹配,导致就业难度加大。

解决对策:强化专业教育,加强实践能力训练学校应加强对贫困生就业市场的分析,建立专业前景和就业形势的信息库,指导学生选择就业适合的专业。

同时,加强专业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注重实践能力的训练,提高毕业生的技能水平,切实提高贫困生的竞争力。

问题三:心理障碍,缺乏自信贫困生在就业方面常常面临自我认识不足,自信心不强等心理障碍,难以积极应对就业挑战。

解决对策:心理辅导,激发就业信心高职高专院校应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辅导工作,让他们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激发他们的就业信心,加强自我肯定,提高自我认知水平。

总结:高职高专院校贫困生就业问题的存在,需要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解决,包括加强信息传递、拓宽就业渠道,完善专业教育,提高实践能力,加强心理辅导等方面,才能更好地帮助贫困生实现就业。

新形势下高校困难学生群体就业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

新形势下高校困难学生群体就业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

新形势下高校困难学生群体就业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逐渐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校中,仍然存在着一部分困难学生群体,他们在面临就业问题时较为困难。

本文将分析新形势下高校困难学生群体就业问题的成因,并提出一些对策,以期为这一群体解决就业问题提供一些思路和帮助。

一、成因分析1. 教育资源不足困难学生通常来自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他们在接受高等教育时,由于家庭经济压力较大,可能无法获取足够的教育资源。

这使得他们在学习能力和专业技能方面与其他学生存在一定的差距,从而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2. 就业观念不足困难学生通常缺乏就业观念的培养,他们可能更多地关注自身的学业成绩和专业知识,而忽视了对职业发展规划、就业技能和职场经验的培养,这使得他们在就业过程中缺乏一定的竞争力。

3. 就业渠道受限困难学生通常由于家庭经济原因,无法进行跨地区、跨行业的就业搜索,这使得他们在就业选择上相对受限,缺乏更广阔的就业机会。

4. 就业歧视现象在就业过程中,困难学生常常面临学历歧视、社会背景歧视等问题。

一些用人单位可能会因为困难学生的家庭背景、学历来源等原因而对其选择持怀疑态度,这使得困难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更加困难。

二、对策分析1. 加强教育资源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对于困难学生群体,应该加强对其的教育资源投入,提高其学习能力和专业技能。

通过设立专门的奖学金、助学金,为困难学生提供更多的资助和帮助,改善其学习条件,从而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2. 强化就业指导,培养就业意识对困难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高其对就业市场的了解和适应能力。

可以通过开设专门的就业辅导课程、举办就业讲座等形式,引导困难学生重视就业规划和技能培养。

3. 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为困难学生拓宽就业渠道,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可以通过开展专门的就业招聘会、加强与企业合作,为困难学生搭建更多的就业平台。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大学生就业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近年来,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急剧扩大,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显。

为深入了解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原因以及对策,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现状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就业率下降: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就业市场供求失衡,导致大学生就业率下降。

许多毕业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困境,就业压力巨大。

2. 找工作周期延长:随着技术进步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许多传统的工作岗位正在被自动化取代,大学生无法适应市场变化,从而导致找工作周期的延长。

特别是对于不少专业岗位的毕业生而言,找到与之相关的工作需要更长的时间。

3. 就业素质不足:许多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中发现自己缺乏应聘所需的实际技能和工作经验。

在大学期间,以学历为主要参考标准的教育体系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存在一定的欠缺。

二、原因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教育改革滞后:当前的高等教育体系仍然以传统的应试教育为主导,忽视了对学生实际技能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学生在学校缺乏实践机会和真实工作环境,导致毕业时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2. 就业市场结构不合理:部分地区和行业的就业市场供求结构不合理,导致许多大学生在找工作时遇到了困难。

这一方面由于政府缺乏精确的就业市场预测和调控,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行业对高学历人才需求不足的情况。

3. 求职观念不合理:一些大学生求职观念存在偏差,只追求大城市和名企单位,过分追求高薪和舒适环境。

这种观念使得许多大学生放弃了一些实际就业机会,导致就业难。

三、对策研究为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需要采取多方面的对策。

1. 教育改革:推进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改革,加强学生的实践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和创新意识。

开设更多实践课程,提供更多实习机会,让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学习和实践。

2. 优化就业市场:政府应加强对就业市场的研究和预测,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引导大学生就业。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大学教育规模的扩大,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

然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本文将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供需不平衡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前,大学生扩招导致大学生数量剧增,而就业市场需求却相对较少。

许多企业招聘需求相对较低,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一定的困难。

对策:政府需要进一步引导和优化产业结构,鼓励发展新兴产业及高技术行业,提高就业市场需求。

此外,大学生也应该积极主动选择专业,选择与市场需求匹配的专业,增加就业机会。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也是导致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虽然大学教育为学生提供了理论知识和通用技能,但缺乏实践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使得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面临激烈竞争。

对策:大学应该加强实践教育培养,让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实习、社会实践等活动,提升其实际技能和工作经验。

同时,政府和企业应该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为大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平台。

三、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就业要求较高,给大学生找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更注重专业能力和工作经验,缺乏对于大学生的培养和包容。

对策:学校应该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并根据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培养方案,提高毕业生的专业能力和适应能力。

同时,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为大学生提供岗位和培训机会。

四、地域不平衡也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之一。

一线城市就业机会相对较多,吸引了大量的大学生前往就业,而其他地区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少。

对策:政府应该加强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扶持政策,鼓励企业落户和发展。

同时,大学生也应该灵活就业观念,积极考虑去二线、三线城市或农村地区就业,扩大就业机会。

五、大学生对就业形势认识不足也是导致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许多大学生对就业市场需求、行业趋势等缺乏了解,导致选择专业和就业方向不准确。

对策:学校应该加强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行业动向等信息,增强对就业市场的认识。

高职高专院校贫困生就业帮扶存在问题和对策探讨

高职高专院校贫困生就业帮扶存在问题和对策探讨

高职高专院校贫困生就业帮扶存在问题和对策探讨【摘要】本文主要围绕高职高专院校贫困生就业帮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展开讨论。

在贫困生就业困境分析中,我们发现贫困生面临着就业机会不足、竞争压力大等问题。

帮扶措施不足的原因主要在于帮扶政策不够完善、帮扶资源分配不均等。

为了提高帮扶效果,我们提出应加强政策支持,制定更有力的政策措施,同时加强校企合作,提供更多实习和就业机会。

结论部分对现状进行总结,展望未来,并建议政府、学校和企业共同努力,共同落实帮扶政策,为贫困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这些对策的实施将有助于促进贫困生就业,促进社会公平与稳定发展。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贫困生、就业帮扶、困境分析、帮扶措施、政策支持、校企合作、未来展望、共同努力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高职高专院校成为了越来越多贫困生选择的教育途径。

贫困生在就业过程中依然面临着诸多困境和困难。

一方面,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贫困生缺乏一定的社会资源和人际关系,使得他们在求职过程中处于劣势地位;高职高专院校的就业帮扶措施普遍不足,无法有效地帮助贫困生顺利就业。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贫困生个人的发展,也影响了国家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对高职高专院校贫困生就业帮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1.2 研究意义贫困生就业帮扶是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工作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对于提升贫困生就业机会、改善其生活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高职高专院校作为为数众多的贫困生就业主要渠道,其承担着培养贫困生就业能力和提升就业竞争力的任务。

对高职高专院校贫困生就业帮扶工作开展研究,对于提升贫困生就业机会、改善贫困生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研究高职高专院校贫困生就业帮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有利于深入了解目前贫困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分析帮扶措施不足的原因,探讨提高帮扶效果的对策,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和校企合作,促进贫困生就业和社会融合。

贫困大学生就业指导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贫困大学生就业指导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贫困大学生就业指导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竞争日益激烈。

仍然有很多贫困大学生在毕业后面临着就业困难,这既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教育问题。

贫困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他们个人的问题,更是教育体制和社会就业机制的问题,需要我们深入分析研究,提出对策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1. 就业信息不对等贫困大学生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往往无法接触到丰富的就业信息。

在就业指导过程中,他们往往无法获得来自各个渠道的最新、全面的就业信息,导致找工作的机会受到限制。

2. 缺乏实践经验在校期间,贫困大学生由于缺乏资金和实践机会,很难进行实习或参加各种培训,导致在毕业后无法具备足够的实践经验,这也成为他们就业困难的一大原因。

3. 缺乏职业规划和能力培养由于缺乏家庭和社会的支持,贫困大学生通常在校期间缺乏对未来职业规划的认识,也无法获得必要的能力培养,这使得他们在就业市场上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4. 社会识别不足贫困大学生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往往被社会认为是“贫困家庭出身”的人,这会给他们在就业过程中带来一定的歧视,增加了就业的难度。

二、对策研究1. 加强就业指导针对贫困大学生在就业信息不对等的问题,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就业指导工作,提供更加全面的就业信息。

可以通过举办就业讲座、招聘会等形式,为贫困大学生搭建更多的就业平台,增加他们获得就业信息的机会。

2. 加强实践机会为了解决贫困大学生缺乏实践经验的问题,学校可以积极与企业合作,为贫困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让他们能够在校期间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贫困大学生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通过开设职业规划相关的课程和讲座,帮助贫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

加强对他们的能力培养,提高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4. 促进社会认同通过宣传贫困大学生家庭的现状和他们的努力,引起社会对他们的理解与同情,减少对他们的歧视。

试析高职学院贫困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

试析高职学院贫困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

较落后 , 在外语、计算机 、文体技能 、 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上 , 他们往往容易忽视 。到了大学后 ,一方面由于基础薄弱和 自身 自卑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生就业产生消极的影响。此外 ,劳动力市场 岗位的需求结构也对高职 理 ,他们不愿意参 加集体活动; 另一方 面 ,为了解决学费和生 活费问 学院贫 困生就业十分不利 。这主要 表现为在整个社会 劳动 力的岗位需 题 , 很多贫 困生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 日 参与勤工俭学 , 无暇顾及 自身 求结构 中,从事脑力 劳动的 岗位远远 “ 供大 于求” 。从宏 观来看 ,我 兴趣爱好的培养和各项综合素质的提高 ,为此失去 了很多锻炼的机会 。 国现在正处在社会转型的特定历史时期 ,我国经 济至今 尚未完全走 出 欧美经济危机 的阴影 ,政府机关、事业单 位的人 事编制从严控制 ,正

1 5 8・
商品与质量
教 育管理
试 析 高 职 学 院 贫 困生 “ 就 业 难 " 的 原 因 及 对 策
郭 环 4 1 0 0 0 0) ( 长 沙环境 保护 职 业技 术学 院 ,湖南 长 沙 【 摘
要 】高职 学院贫 困大学生是客观存在 的 ,这部 分学生就业存在 困难 ,本文主要分析 高职 学院贫 困大学生就 业 困难的原 因及 解决贫
以下几 点 。
( 二) 从 贫困大学生主体 个体 自身因素分析 ,其思想和 素 养等现实的制约因素是就业难的主客观诱 因
这突出表现为一是贫 困大学生 的就业期望值与现实需求脱节 。由 于高职 院校贫 困生大部分 来 自农村 或家庭收入不高的家庭 ,所以在毕 计 ,毕业后 期望到发达 的沿海城 市就业 的有 8 7 . 5 % ,而有意愿 去农

高职高专院校贫困生就业帮扶存在问题和对策探讨

高职高专院校贫困生就业帮扶存在问题和对策探讨

高职高专院校贫困生就业帮扶存在问题和对策探讨高职高专院校是国家重点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平台,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高职高专教育规模的扩大和贫困生比例的增加,贫困生就业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前,高职高专院校贫困生就业帮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 就业信息不对称在高职高专院校,贫困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往往无法接触到高质量的就业信息。

他们在就业过程中缺乏有效的信息渠道,导致了就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使得贫困生往往只能接触到一些低薪、劳动强度大的工作岗位,无法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

2. 缺乏职业指导许多高职高专院校存在职业指导不足的问题,贫困生在就业前缺乏系统的职业规划和职业指导,不了解市场需求和自身优势劣势,往往只是盲目地选择就业方向,导致了就业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

3. 缺乏社会资源由于家庭条件限制,贫困生在就业过程中往往缺乏社会资源的支持,例如社会关系、经济资助等,这会使得他们在就业过程中面临更大的困难。

4. 学校帮扶体系不健全一些高职高专院校在贫困生就业帮扶方面的工作存在不足,学校的就业指导、资源整合、帮扶政策等方面还不够完善,没有形成有效的支持体系,使得贫困生就业面临更多的困难。

二、对策探讨高职高专院校可以建立健全的就业信息平台,及时更新和发布各类就业信息,并通过各种渠道向学生宣传。

可邀请企业人力资源经理或就业专家来校举办职业讲座,向学生介绍就业市场的形势和需求,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就业形势。

学校可以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和指导,开设相关的职业规划课程或辅导活动,帮助贫困生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并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职业定位和就业方向的选择,提高求职的针对性和成功率。

3. 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学校可以与社会资源进行合作,建立高职高专院校贫困生就业帮扶基金,为贫困生提供就业资助,在社会资源的支持下,为贫困生搭建更多的就业机会。

高职高专院校贫困生就业帮扶存在问题和对策探讨

高职高专院校贫困生就业帮扶存在问题和对策探讨

高职高专院校贫困生就业帮扶存在问题和对策探讨
近年来,我国高职高专院校贫困生就业面临着许多问题,其中主要的问题包括就业难、就业岗位对口性不强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探讨高职高专院校贫困生就业帮扶存在问
题和对策,旨在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一、存在的问题
1.就业难问题
当前,我国高职高专院校贫困生就业难度较大,主要原因是贫困生的学历和能力相对
较低。

同时,受到经济形势不稳定的影响,许多用工单位对贫困生的招聘数量和标准有所
降低。

2.就业岗位对口性不强
由于在高职高专院校期间,学生主要学的是实用技能,与用人单位的岗位和需求不太
对口,因此,许多贫困生找到的就业岗位与专业不太相关。

二、对策探讨
1.校企合作
高职高专院校应与企业建立紧密的联系,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帮助
贫困生更好地适应用人单位所需的人才需求。

2.培训提升
针对贫困生能力不足的情况,高职高专院校应组织专门的培训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
素质,以提高学生的竞争力。

3.加强就业指导
高职高专院校应加强对贫困生的指导,帮助他们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为其提供就业
技巧和信息,提高他们的自我营销能力,更好地融入用人单位。

4.开展公益性就业
针对贫困生就业难的情况,高职高专院校可以开展公益性就业项目,将贫困生引导到
社会服务和志愿者组织,从而获得实践经验,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

5.加强政策支持
政府应加强对高职高专院校贫困生就业的支持,优化公共招聘制度,减免贫困生的就业税费,加大对企业招揽贫困生的扶持力度,大力推进就业扶贫工作。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原因分析及对策探究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原因分析及对策探究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原因分析及对策探究喻春梅摘要:最近几年,由于国家对各项人才的大量需求,对大学生进行扩招,虽然高校扩大招生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实现上大学的梦想,但是事物总是呈现有利也有弊的两面,大量大学毕业生的出现,导致了就业困难问题的出现。

本文就主要分析了最近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及意见。

Key:高职院校;就业困难;对策探究一、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据资料统计,2014年我国有高校毕业生700万人次,其中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快占了一半,达到300万人次,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成为了我国的主要劳动力,因此他们合理的就业将会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是,目前由于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毕业人数太多,导致了就业率下降。

据统计,2003年底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达到70%,而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才达到55%;到2004年,由于国家的大学扩招,毕业人数增加,出现了僧多粥少的现象,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61.3%,而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降低到40%。

由此可以看出,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都远低于普通高校的毕业生。

二、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1.社会因素。

国家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还有待完善,虽然国家曾经出台了一系列增加就业的措施,但是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些政策与经济的发展还不能达到同步,社会的人才分布不均,没有做到合理化的配置。

如沿海地区及一些大中城市,人才就较为密集,而一些偏远山区,就没有人才的配置,这也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另外,社会上许多人对高职院校产生偏见,因为高职院校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所以人们会认为他们的办学能力有限,培养出来的学生素质会比较低,这也影响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选择。

大部分用人单位会选择普通高校毕业的本科生,他们对文凭很看重,认为高职院校出来的学生普遍素质较低,这也浪费了大量的高职院校毕业的人才。

2.学校因素。

除了社会因素影响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外,高职院校本身也存在很多问题。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在当前社会,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原因分析1. 产业结构转型不匹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制造业逐渐衰退,而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需求逐渐增加。

然而,大多数大学生通过学习传统专业,无法适应新经济时代的需求,导致就业难度增加。

对策:政府和学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就业的指导,提供更多与时俱进的专业培训,培养适应新经济时代需求的人才。

2. 就业观念不合理一些大学生对就业观念存在误区,追求高薪、高职位,不愿意从基层岗位做起。

然而,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初入职场的大学生面临着诸多挑战,高薪高职位的机会有限。

对策:教育部门应加强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教育,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就业,培养适应基层的意识和能力。

3. 缺乏实践经验当前大学生过于注重理论学习,但缺乏实践经验。

毕业后,很多学生在找工作时无法提供实践能力的证明,使得雇主对其能力产生怀疑。

对策:学校应加强实践教育,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实习活动,提升实践经验。

4. 校企对接不畅与企业的紧密合作与对接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

然而,目前很多高校与企业之间联系紧密度不高,企业对大学生的需求和期望无法及时传达给学校,导致毕业生与就业市场存在脱节现象。

对策: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联系,建立起有效的对接机制,及时了解企业需求,并调整教育培养计划,增加对实际岗位需求的了解。

二、对策措施1. 优化教育体系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实习实训的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职场需求。

2. 拓宽就业渠道除了传统招聘渠道外,政府和学校应积极引导大学生发展创业和自主就业。

提供创业培训和创业扶持政策,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减少就业压力。

3. 强化职业指导加强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培养,引导他们理性选择就业岗位,意识到从基层岗位做起的重要性。

加强职业规划指导,帮助大学生制定合理的职业发展目标。

高职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因素剖析及对策研究

高职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因素剖析及对策研究

高职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因素剖析及对策研究摘要:高职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是不断攀升的高校毕业生数量和相对减少的就业岗位之间存在供需矛盾,以及高校扩招、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

高职大学生普遍自身定位失衡、就业期望值偏高而整体综合素质较低、择业就业观过于单一、缺乏创业能力也是造成高职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

高职院校应采取转变人才培养结构,调整学科建设模式并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全程化就业指导课程等应对措施,以期对高职大学生成功就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指导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3.1851 高职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因素剖析1.1 经济和社会因素2013年,被喻为“最难就业年”,699万的大学毕业生规模为建国以来历史最高。

同时,受宏观经济形势等因素的影响,很多招聘企业较往年不但没有新增岗位需求、甚至下调起薪或减员。

攀升的毕业生数量和减少的就业岗位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

另外,一部分具有丰富工作经验或者持有较高学历的社会求职者也在不同程度上与高职毕业生竞争就业机会,这也加剧了高职大学生的求职难度。

1.2 自身定位、就业观念因素在节奏相对平缓的校园生活中,很多高职生自控能力不强,容易放松学业迷失自己。

自主学习能力不足、不能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而导致在激烈、残酷的求职竞争中惨遭淘汰的学生不在少数。

一些学生自身定位失衡、期望过高,不愿在较为艰苦、起薪低的基层性岗位例如生产车间就业。

用人企业普遍反映目前高职应届毕业生大部分对企业的依赖性太强、抗压能力太弱,不能适应岗位需求,他们的就业心态不符合现实就业环境的要求。

1.3 高职院校学科设置因素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学科设置缺乏特色,不能顺应就业市场需求,或者专业课设置不合理、理论与实际脱离联系或者实验设备和技术严重滞后。

笔者曾参观某美国独资世界知名药企的中国生产线,发现其拥有很多专业课老师都没有接触过的先进技术设备。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doc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doc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作者:朱伟军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9年第24期[摘要]文章从大学扩招、高校专业设置不合理、毕业生就业市场不完善、高校就业指导相对滞后、大学生整体素质降低、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误区等六个方面,探讨了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分析[作者简介]朱伟军(1972- ),男,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环境工程系党总支副书记,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分析化学和学生管理。

(江苏徐州221140)[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09)36-0052-01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引起学校及社会各界的关注。

大学生就业事关国家的发展、稳定以及高校的生存,因此,认真分析、研究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以及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1.大学毕业生数量大幅增加,待业人数逐年增多。

近年来,高等教育的规模快速膨胀,导致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加,具体如表所示。

据教育部统计,2009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量达到611万的历史新高,比2008年增加了52万。

①与大学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多相对,受当前国际、国内社会经济形势的影响,劳动力的社会需求增长缓慢,这势必造成一部分学生难以就业。

由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合作完成的“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6000多名应届本科毕业生中,截至2006年5月底,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还没有签约的占49.81%,不想马上就业的占15.02%,而没有找到工作的比例为27.25%。

②2.部分高校专业设置不够合理,缺乏远见。

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是培养人才,高校能否把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当做衡量教育质量高低的主要标准,这在相当程度上维系着高校的生存与发展。

③部分高等院校在专业设置上缺乏远见,部分专业专业性太强,适用面较窄,这就导致毕业生在择业时选择面较小。

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随着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但是大学生就业率却越来越低,就业难已经成为了当前许多高校毕业生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围绕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探讨解决之道。

难题所在:就业市场萎缩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在于就业市场的萎缩。

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放缓的趋势,许多企业开始进行裁员,对于大学生的录用也变得更加苛刻。

此外,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传统行业需要的专业技能和技术已经淘汰,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难点分析:教育质量不够高除了就业市场萎缩,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还在于教育质量不够高。

传统的教育方式过于理论化,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无法满足企业雇主的需求。

在实践中,学生缺乏实践经验,不具备较强的职业素养,也使得企业对于毕业生的录用产生了犹豫。

对策探讨:深化教育改革、加强校企合作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需要深化教育改革、加强校企合作。

针对教育质量不高的问题,教育部门应加强对高校教学质量的监督和评估,确保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学校也应该注重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帮助学生掌握职业技能。

与此同时,校企合作也应得到重视。

加强校企合作可以让学生接触实际工作并提升职业能力,为其找到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

对策探讨:调整就业结构、加强人才培养另外,对于就业市场萎缩的问题,需要调整就业结构和加强人才培养。

政府应该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进入新兴产业从事创新创业。

同时,高校也应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更多的创业人才。

此外,政府和高校还应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提高其社会责任感和综合素质,为其未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在于就业市场的萎缩、教育质量不够高等方面。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深化教育改革和加强校企合作,调整就业结构和加强人才培养。

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变得更加乐观和光明。

试析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的困境及改善措施

试析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的困境及改善措施

试析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的困境及改善措施【摘要】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面临诸多困难,主要表现在就业渠道狭窄、就业率低下等方面。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学历观念落后、专业能力不足等因素。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建议加强实习实训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作经验,同时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在未来,希望高职院校能够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加强产学研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通过这些努力,将能够有效解决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困境,实现学校和社会的共赢局面。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困境、原因分析、改善措施建议、实习实训、学生就业竞争力、总结、展望未来。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近年来在大学生就业方面面临诸多挑战与困境。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业竞争日益激烈,高职院校的学生往往面临着就业困难的问题。

深入分析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原因,并提出有效改善措施,对于帮助这些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实现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困境主要体现在就业率较低、就业质量不高、就业岗位不稳定等方面。

学生们在面对求职时,常常遇到企业要求经验丰富、技能过硬等问题,而高职院校学生往往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和与时俱进的技能,导致他们很难获得心仪的职位。

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学生的实习实训是提高他们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实践锻炼,学生可以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增加就业时的竞争优势。

学校还应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开展校企合作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岗位选择,从而有效缓解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困境。

2. 正文2.1 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困境分析1. 就业率低下:由于高职院校毕业生数量增加,而企业需求并未相应增长,导致供大于求的局面,使得部分毕业生难以找到理想工作。

2. 薪资待遇不佳:很多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起薪普遍较低,甚至低于他们的预期,这让他们感到失望和沮丧。

高职高专院校贫困生就业帮扶存在问题和对策探讨

高职高专院校贫困生就业帮扶存在问题和对策探讨

高职高专院校贫困生就业帮扶存在问题和对策探讨高职高专院校贫困生就业帮扶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贫困生就业帮扶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就业岗位匮乏、信息不对称、刻板印象等,这些问题使得贫困生面临就业的困难和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对策。

要加大对贫困生的培训力度。

贫困生在求职过程中可能会面临技能不足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举办技能培训班、职业培训班等方式,提高贫困生的就业竞争力。

还可以加强对贫困生的职业规划、自我认知等方面的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要加强对贫困生就业岗位的匹配。

众所周知,就业市场可以说是信息不对称的市场,贫困生往往由于缺乏就业信息的渠道和能力,导致他们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

我们可以通过与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建立合作关系,打通贫困生就业信息的渠道,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要加强与劳动力市场的对接,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贫困生提供更准确的职业指导。

要解决贫困生就业中的刻板印象问题。

由于贫困生的社会地位较低,存在就业歧视的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对用人单位的引导和沟通,改变他们对贫困生的刻板印象,提高他们对贫困生的了解和认同。

可以加强对贫困生的社会支持,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就业挑战。

要加强对贫困生就业帮扶政策的落实和监督。

贫困生就业帮扶政策的落实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政策执行不到位、利益输送等问题。

我们要加强对政策的监督,确保政策落地生根。

要建立健全贫困生就业帮扶的长效机制,制定明确的责任分工和工作流程,确保贫困生的就业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高职高专院校贫困生就业帮扶存在问题,但通过加大培训力度、加强就业岗位匹配、解决刻板印象问题以及加强政策落实和监督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促进贫困生就业问题的解决,推动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可持续发展。

高校贫困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

高校贫困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

高校贫困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大学校园,但是,高校贫困生的就业问题却越来越突出。

那么,高校贫困生就业难的原因是什么?又该如何解决呢?
一、原因
1.家庭背景
高校贫困生的家庭背景普遍较为贫困,缺乏社会资源和人脉关系,这使得他们在就业市场上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

2.学历不足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一些高校贫困生在大学期间可能会因为经济原因而辍学,这使得他们的学历不足,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3.缺乏实践经验
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一些高校贫困生在大学期间可能会因为经济原因而无法参加实习或者社会实践活动,这使得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缺乏实践经验,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二、对策
1.加强政策支持
政府应该加大对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力度,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同时,加强对他们的就业指导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2.加强学校管理
学校应该加强对高校贫困生的管理,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实践机会,同时,加强对他们的心理疏导和职业规划,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就业
市场。

3.加强社会支持
社会应该加强对高校贫困生的关注和支持,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实
践机会,同时,加强对他们的心理疏导和职业规划,帮助他们更好地
适应就业市场。

总之,高校贫困生的就业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学
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只有通过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才能让高校贫困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高职高专院校贫困生就业帮扶存在问题和对策探讨

高职高专院校贫困生就业帮扶存在问题和对策探讨

高职高专院校贫困生就业帮扶存在问题和对策探讨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高专院校在职业教育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多个因素的影响,高职高专院校贫困生就业仍存在诸多问题,给他们的人生之路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本文将从各方面分析高职高专院校贫困生就业问题,提出对策以期解决这一问题。

一、问题分析1.缺乏实践经验许多贫困生在高职高专院校学习期间没有机会获得实践经验,没有为未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而且由于不能轻松地获得实践机会,他们与其他学生相比确实很难获得支持和认可,就业面临很大的压力。

2.信息不对称贫困生来自不同的地区和背景,他们对就业信息的获取往往比其他学生更加困难。

而且有一些信息可能无法从学校或社会渠道获得,而这些信息却是就业成功的关键。

3.职业规划不足由于对就业市场的认识不够深入,贫困生往往缺乏必要的职业规划,不知道自己要从事什么工作或行业。

这使得他们不能专注于某个方向,也不能全面了解相关领域的情况。

4.缺乏强有力的支持系统贫困生来自不同的地区背景,常常缺乏强有力的支持系统,如导师或可以提供工作机会的认识。

这会导致他们在就业方面错失机会。

二、对策1.提供实践机会为了解决缺乏实践经验的问题,高职高专院校需要注重实践教育的培养,积极与社会各界合作,为贫困生提供实践机会。

这些实践机会可能包括参观不同的企业、实习或工作经验。

学校还可以通过特殊的活动,如创业比赛或实践课程,激发学生的创新和创业意识,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和拓扑能力。

2.提供有关就业信息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必须为贫困生提供更广泛和准确的就业信息。

学校应鼓励经济发展强的地区企业到学校招聘,同时能够多渠道向学生提供有关就业市场的信息。

通过各类媒体、名校招聘会、企业网站等途径,提供组织培训、猎头服务等一系列面向贫困生的服务,提高贫困生的就业率。

3.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在指导贫困生进行职业规划时,学校应该为他们提供详细的职业咨询,并帮助他们发掘自身的潜力和优势。

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一)

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一)

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一)【摘要】近年来,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数目明显呈上升趋势,高校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进一步严峻。

贫困大学生就业已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难点问题。

文章阐述了探讨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意义,并从外部环境和自身影响两方面分析了贫困生“就业难”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实现贫困生充分就业的五大对策。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就业;对策;就业近年来,随着我国大众化高等教育的逐步实现,高校的连年扩招使在校大学生数量日益庞大。

与此同时,来自“老、少、边、山、穷”地区和城镇下岗职工家庭的贫困大学生人数也逐渐增多,逐步形成了“贫困大学生群体”。

据国家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数字统计,目前高校中贫困生的比例为20%,特困生的比例为8%,农林师范类学校贫困生比例超过30%,特困生比例超过15%1]。

大部分贫困生由于受家庭经济的困扰和自身心理障碍的影响,表现在性格和生活行为等方面往往比较脆弱,成为受人关注的“弱势群体”,尤其是在就业问题上,贫困生的弱势尤为明显。

一、解决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意义(一)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个人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就业是高校贫困生改变家庭贫困状况的直接途径之一,而严峻的就业形势无疑给他们带来极大的精神压力。

再加上大部分贫困生自身心理的长期“贫困”,种种压抑感、紧张感和矛盾感在面临就业时更显得情绪化、激烈化,极易诱发各种心理问题、信用问题甚至治安问题2]。

(二)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有效实施和高校本身的可持续性发展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为使广大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而利用金融手段进行资助的一项重大举措。

但目前,贷款的高校贫困生由于大学毕业后“就业难”而引发了“还贷难”,造成了银行“多贷多损失,少贷少损失”的错觉,从而引发银行不愿发放学生助学贷款的情况。

贫困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间接关系到国家助学贷款的良性运行,同时,良好的就业率也是一个学校办学声誉和社会认可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关系着一个学校的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贫困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近年来,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曾经困扰广大学生、家长的贫困生入学难、在校读书难的现象已有较大改观。

但与此同时, 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据教育部公布的数字, 到上世纪末, 我国高校内的贫困生和特困生分别占学生总数的20%和10%, 而现在全国大学生贫困生的比例将近30%, 其中特困生比例达到10% ~15%。

[ 1]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大规模的扩招使贫困大学生的绝对人数在急剧增多, 成为大学生就业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群体。

一、高职贫困大学生就业现状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 贫困大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 其就业难问题表现得更为突出。

与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比, 贫困大学生大多来自穷乡僻壤或城镇低保家庭, 没有可恃的经济基础, 没有可依靠的/ 人脉0 , 能靠自身奋斗。

就业时, 既要面对不菲的就业成本, 又背负着个人的夙愿、家庭的期望,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

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联合开展的2001~ 2002 年/ 新学子调研0 中, / 就业压力大0以68. 29% 的比例成为在校大学生排在第一位的人生烦恼, 而就忧虑程度而言, 经济状况欠佳的农村籍学生以70. 84% 高出城市籍学生将近五个百分点。

[ 2] 因此, 在就业行为取向上, 贫困大学生普遍显示出迫于生计、更为务实的特点。

( 一) 对毕业后发展的选择。

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原因, 贫困生更趋向尽快分担家庭重担, 回报自己的家人。

因此, 贫困生毕业后大多数都选择了直接就业, 很少有人考虑继续升学考研。

曾有人针对大学生毕业后发展的选择问题, 对华中地区10 所高校做过专题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 应届贫困毕业生考研的比例比非贫困生低40%左右。

( 二) 对就业单位的选择。

受家庭经济条件的影响, 贫困大学生普遍存在着/ 怕风险、求稳定0 的择业观念。

与非贫困生不同的是, 贫困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去比较稳定的党政机关与事业单位。

然而, 在目前我国经济改革的关键时期, 贫困生所追求的所谓/ 稳定0单位都在做重大调整。

如大型国有企业在机制转换和深入改革过程中大量减员, 不断缩减就业岗位;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 党政机关不断精简; 事业单位也在不断调整, 使传统的精英岗位越来越少, 从而增加了贫困大学生就业的难度。

( 三) 对就业地的选择。

大多数贫困生迫于生计,往往对争取留在大中城市不抱过高奢望, 期望值较低。

据调查: 贫困生在大中城市求职成功的比例明显低于非贫困生, 而到西部地区和基层单位就业, 包括参加省资教行动计划的比例明显高于非贫困生。

( 四) 对工种的选择。

贫困大学生为尽快解决就业问题, 往往对工种要求不高。

调查显示: 在工种选择上, 有近八成( 78. 8%) 的贫困生对/ 白领0、/ 蓝领0 持无所谓态度, 其中认为/ 蓝领0 更能发挥自己才能的占贫困生总数的72. 7%。

可见, 贫困大学生更倾向于从基层干起, 更加务实。

二、贫困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贫困大学生是指零就业家庭、城镇低保家庭、农村贫困家庭和残疾人家庭培养出来的大学生,这些家庭的经济状况同非贫困家庭相比先天的差距,使得来自于此类家庭的大学生不仅仅在经济方面成为贫困生,而且他们的贫困还表现为机会的缺乏和心理上的贫困。

一些贫困大学生在毕业时还表现出在就业人格、就业观、自身综合素质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

他们求职过程中,除了会遭遇大学生普遍面对的竞争压力、择业劣势,还会由于其群体的特殊性而面临更加困难的求职问题。

1、就业观念落后,是导致其就业难的根本因素据有关调查和统计资料显示,贫困生大都来自于农民阶层,小部分来自于城镇中低收入阶层,他们在择业时普遍表现为:都市情结严重,择业预期过高。

可以看出,贫困生生长的环境与他们的就业观念反差鲜明。

(1)都市情结严重大部分贫困生是长于农村,却在城市中上大学,他们深深地体会到城市与农村,无论在社会生活环境、教育环境、医疗养老保障制度建设,还是在工资收入、工作条件、培训发展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距,所以,他们向往在城市生活与工作,甚至宁愿在城市失业,也不愿回乡工作。

这种求职地域的局限性,使他们凭借极少的竞争优势,在求职队伍中挣扎,无形中加大了他们的求职成本,使就业变得更加困难。

(2)择业预期过高对于贫困生而言,由于生长在偏远农村,或是社会的下层,他们对大学充满了离奇幻想,从小就期待着上了大学后,可以出人头地,对他们而言,大学生还是"时代精英、天之骄子"。

这种观念促使他们在择业时普遍存在着期望值过高的现象。

多数贫困生将就业目标定位在大都市,薪水较高的外资、合资企业或待遇、福利、社会地位和稳定性较高的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

而这些单位每年提供的岗位是极其有限的,几百或几千名符合条件的人选竞争一个岗位,竞争之激烈可见一斑。

仅凭就业激情与较好的学习成绩参与这些残酷的竞争中的贫困生们,基本上是十进十出,无一幸免,这种残酷的现实,对于他们本来就很脆弱的心灵造成的打击是巨大的,而且落后的就业观念,使他们错过了那些真正适合他们的就业机会,沦为失业大军中的一员,择业预期值过高与残酷的现实之间的落差,有可能使他们个性封闭、自暴自弃,这种由贫困而引起的心理困境经长期累积,就会在择业过程中表现为就业人格上的不适应,成为制约贫困生顺利就业的瓶颈,因此,择业预期高是贫困生就业难的直接因素。

2、贫困生的就业心理存在着羊群效应就业市场上,用人单位与求职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求职者对于用人单位的了解,渠道有限,内容很少,缺乏公正性,大都是在与用人单位第一次接触时,通过单位的宣传海报或是网上的简单介绍来了解的。

求职者真正在乎的用人单位规模、未来的发展、薪资待遇等情况是很难了解到实际情况的,因此,在这种非对称信息下,就业市场中的求职者普遍存在着羊群行为,而对于信息闭塞的贫困家庭及贫困大学生而言,这种羊群行为表现得更加突出,具体表现为从众、模仿、攀比三种心理状态支配的行为。

贫困大学生存在着心理与行为不一致的现象,他们内心中自知自己来自于信息闭塞的家庭,自己对社会的了解不多,许多事情都是在与同学接触中了解到的,但他们在行为表现上,却总在掩饰着这种社会阅历的不足,表现出与其他同学一样的生活价值取向。

平时积累的生活习惯导致了贫困生在就业时会表现出与其他同学一样的就业观取向,这就是就业的从众心理。

他们会认为,一些经济条件好的同学想去的单位就一定是好单位,这种对就业信息的非理性选择,导致了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经常处于不利地位。

同寝室的同学,由于经常接触,相互之间渐渐形成了许多相同的习惯,这一方面是由于互相之间作息习惯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由于互相之间生活习惯的模仿。

当然,这种模仿一般情况下,都是以经济条件好,社会活动能力强的学生为对象的。

在大学生择业过程中,由于每个人生活的环境、家庭背景以及能力和性格、所碰到的机遇是不尽相同的,因而在择业目标上是不具模仿性与可比性的。

当代大学生作为充满梦想的一代年青人,他们血气方刚,不论来自农村,还是城市,也不论之前所经历的生活有多么千差万别,他们都是争强好胜,虚荣心极强的,因此,在择业过程中,贫困生作业一个弱势群体,却忽视了自身特点,对自我缺乏客观正确的分析,不从自身实际出发,不考虑所选单位是否适合自己,而是盲目从众、模仿、攀比,不屑到基层工作,进而使得大部分贫困生成为城市中的失业人员。

3、自身综合素质欠缺,影响了贫困生就业竞争力贫困毕业生大部分来自农村,由于农村的教育资源有限,教育观念落后,学生的培养目标单一,就是为了考大学、跳"农门",因此,大部分贫困生除了学习成绩优秀外,计算机与英语的运用水平、文体技能等综合素质的培养都被忽视了。

虽然在大学四年中这些不足有所弥补,但是相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尤其在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沟通交际能力方面表现得更加突出,而这些综合能力正是用人单位在选拔人员时最看重的,由此,综合素质的欠缺使得贫困毕业生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4、经济与社会资源匮乏延缓了贫困生就业进程在就业竞争激烈的今天,学生无论是考研、考公务员还是参加人才交流会,到企业面试所支付的费用是越来越高。

中国人民大学于2004年4月份对北京市18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花费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的平均求职花费是1079元,其中不包括为求职而花费的考证费用。

求职成本的高昂,给贫困毕业生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也加大了他们的就业难度,有些贫困生为考虑费用的支出只能坐失良机,望职兴叹。

随着毕业生就业体制的改革,人才市场上资源配置的方式已发生了显著变化,但在公平竞争用人机制尚未健全的今天,各种人为因素对就业的影响仍然很大,比如说,有些单位的用人信息是不对外公布的,这就需要有一定的人际关系才能获取到。

再比如,同等条件上,熟人比陌生人更容易得到竞争的岗位,这也是贫困生在求职时总会面临的无能为力的状况。

据有关数据调查显示,毕业生家庭背景越好,毕业时的工作落实率和工作质量相对越高。

贫困家庭毕业生严重缺乏来自家庭和社会关系方面的经济和"关系"支撑,从而延缓了他们的就业进程。

三、贫困大学生实现就业的途径对策高校贫困生就业工作的改进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到国家政策的制定,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而且还涉及到贫困生就业环境的改善,贫困生自身素质的提高,以及高校对贫困生就业指导的加强等,因此说,贫困生就业难状况的改善需要政府、社会、高校、贫困生四方的相互配合,共同努力。

1、政府方面:加强宏观引导与政策支持目前,国家制定的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频频出台,但这些对于大学生就业队伍中的弱势群体-贫困大学生而言,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国家应在出台的所有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中,给予贫困大学生以特殊待遇,以示对其的特别帮扶。

贫困大学生由于自身具有肯吃苦,好钻研,熟悉艰苦环境的特性,他们如能到基层发展,一定能很快适应并且可以大有作为,因此,国家应加大力度缩小城乡两地就业市场的差别,并且扩大"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毕业生基层志愿服务团"的规模,积极吸引和鼓励贫困大学生去农村基层和国家西部工作。

为加快解决贫困毕业生就业问题,政府部门除了在宏观政策方面给予引导和偏斜外,还应主动为贫困生创造各种形式的就业机会,辽宁省在解决贫困生就业方面就出台了实质性的措施:首先为每位贫困生提供500元的求职补助,然后,为找到实习岗位的贫困生提供每月600元的见习补助,最后,为没有找到实习岗位的贫困生提供专场招聘会,只要与用人单位达成实习意向,就可以享受到每月600元的见习补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