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虾养殖篇---水质管理
养虾的水质管理主要技术措施
养虾的水质管理主要技术措施养殖虾类需要保持水质清洁和适宜,水质管理是虾类养殖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在水质管理方面,主要需要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水源的选择水质的好坏对虾类的生长成活非常重要,因此必须选择质量较好的水源。
优质水源应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清洁无污染;•富含氧气,有利于水中生物体呼吸和新陈代谢;•pH值适宜,一般在7.0-8.5之间最为适宜;•高硬度水源,有利于虾类体表和甲壳的生长。
在选择水源后,需要对水进行处理,将水中的杂质、氨氮、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等污染物减至最低。
水质检测对于虾塘的水质,需要进行定期的检测,这样才能更好的了解水质的变化情况。
常见的水质指标有pH值、溶解氧、氨氮、硫化氢等。
•pH值:虾类对水质pH值较为敏感,因此需要保持pH值稳定。
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对虾类的生长带来不良影响。
•溶解氧:虾类需要充足的氧气才能生长发育,如果水中溶解氧含量不足,会引起虾体无力、呼吸困难。
通常,溶解氧含量应保持在5.0mg/L以上。
•氨氮:水中氨氮含量过高会引起虾类的死亡。
通常,氨氮的含量应保持在1.0mg/L以下。
•硫化氢:水中的硫化氢过高,不仅会对水的色泽和气味产生影响,还会引起虾类不适,并且可能导致虾类的死亡。
通常,水中硫化氢的含量应保持在0.02mg/L以下。
通过对水质指标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水质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滤池和曝气设备的使用滤池和曝气设备在虾类养殖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它们可以对水质进行过滤和增氧。
滤池是虾塘中必须配置的装置之一,它可以有效地清除虾塘中的杂质和有机物,使水质更加清洁。
滤池的运行时间和清洗周期需要根据虾类的生长情况进行调整,以保持虾塘的水质恒定。
曝气设备可以加强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提高水中氧气的供应量,有利于虾类的呼吸和新陈代谢。
对于高温时期,建议增加曝气设备的数量,加强虾塘的通气,帮助降低水温,缓解虾体的热应力。
定期换水虾塘中的水依然需要定期更换,一般建议每周换水一次。
南美白对虾养殖之水环境调控
南美白对虾养殖之水环境调控【南美白对虾养殖之水环境调控】小棚养殖密度高、养殖基面小、温度调控高等特点,水环境很难把控,所以调水力度相比外塘大很多。
因此只有根据其养殖特点,才能有效的对水环境加以调控,那么对于水环境调控养殖户该如何入手了?首先要了解藻类的生长形态,然后再从养殖前期做好一系列的调控措施。
根据其养殖特点,前期水养虾,后期虾养水,水好虾好,虾好水好!的思路。
前期水养虾概括讲:前期水质调节至硅藻水或硅绿藻水,菌藻平衡,水质清爽呈淡黄或淡绿色,塘底有机质少,藻类净水能力强,无过多的氮元素沉积,氨氮问题、亚硝酸问题不突出。
万物始于初,而不在于通基础打不好,后面再去调节水质也无济于事,因此对于前期的这些养水问题,是水质调节的关键点。
水好虾好概括讲:前期水环境好,三高问题以及无藻类负生产力问题。
三高就是指的水质败坏后,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问题对虾的影响。
藻类负生产力指的是,藻类在小棚这种特殊构造环境中,藻类衰亡mdash;新生频繁轮转,给塘底带来了过多的死藻毒素,对虾摄食后,肝中毒、萎缩、肿大等一系列肝问题就会不断出现。
而且,这些死藻毒素是以绿藻为居多,绿藻种群大而密集,轮转消亡后,因其竞争力强,水体藻相达不到硅绿藻平衡,水质还是以绿藻种群为主。
然后绿藻持续轮转消亡,产生的藻毒素也是持续长久存在,它不同于硅藻种群稀疏,消亡后硅藻就会转变成硅绿藻平衡水质。
在小棚养殖模式中对于绿藻的定位,在其大量生长主导水体藻相,水体呈浓绿、浊绿,就可以定位为害藻相。
硅绿藻同时存在主导水体藻相,定位绿藻为有益藻类。
可以这么讲,小棚养殖有些问题是很矛盾的!后期虾养水概括讲:到了中后期,因养殖空间小、密度大,虾会把水搅的混浊不堪,而这些浑水正是小棚养殖中所追求的水质。
正所谓浑水养大虾,来源于此这就是小棚养殖的精髓。
浑浊的水体,绿藻因其自身生长特点,喜强光,不喜若光,刚好抑制了绿藻称霸水体藻相,败坏水质的问题。
而硅藻正好符合这种生长环境,喜弱光,不言而喻,硅藻主导水体的藻相。
小白虾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小白虾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摘要:小白虾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养殖品种,具有高产、高繁殖力和适应性强等特点。
本文将介绍小白虾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供广大养殖者参考,涵盖了池塘建设、苗种选配、饲料管理、水质调节、疾病防控等方面的内容。
正文:一、池塘建设小白虾养殖首先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池塘或水体进行养殖。
优质池塘应具备地势低洼、土壤肥沃、水源丰富、适宜日照且通风良好的特点。
在池塘施工过程中需注意池塘底部需平整、没有杂物,岸边要修整,确保水体的通畅与平稳。
二、苗种选配选择优质的苗种对于小白虾养殖成功至关重要。
应选择个体完整、体形匀称、无病无虫的苗种养殖。
在选配过程中还需关注苗种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以提高养殖效益。
三、饲料管理小白虾的饲料管理关系到养殖效益和虾艇生长的健康。
虾艇喜好食物的多样性,应提供丰富的饲料种类。
通常可使用浮游性珍宝虾饵、有机饲料等。
饲养过程中需合理控制喂食量,注意饲料给予的均匀性,以避免浪费和水质污染。
四、水质调节良好的水质是小白虾健康生长的基础。
小白虾对水质的要求较高,应控制pH值在7-8之间,水温维持在25-30摄氏度,氧化还需适当提供。
定期清洁池塘,监测水质指标的变化,如果发现异常情况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节。
五、疾病防控小白虾养殖过程中可能会遭受多种疾病的威胁,应注意疾病的诊断和防控。
可以进行定期的疫苗接种,提高小白虾的抗病能力;定期巡视池塘,若发现虾艇异常行为或体态异常等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减少疾病传播带来的经济损失。
六、小白虾养殖的盈利模式小白虾养殖是一种投入产出比较高的养殖项目,只要合理经营,不仅可以获得丰厚的经济效益,还可以带动周边农民的就业。
根据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可以选择直接销售虾苗或活虾、自建养殖基地还是与生鲜超市等企业达成合作关系等盈利方式。
综上所述,掌握了小白虾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之后,对于广大养殖者来说更加容易实现养殖的成功和盈利。
通过池塘建设、苗种选配、饲料管理、水质调节和疾病预防等方面的细致把握,可以使小白虾的养殖更加健康、高效。
养殖虾类海鲜的水质管理
养殖虾类海鲜的水质管理水质管理是养殖虾类海鲜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虾类的生长发育和产出的品质。
只有保证水质的优良,才能够提高养殖效益,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本文将详细介绍养殖虾类海鲜的水质管理要点,以期为养殖者提供参考和指导。
1. 水质指标的选择与监测在虾类养殖过程中,合理选择和监测水质指标是保证虾类健康生长的重要步骤。
常见的水质指标包括水温、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pH值以及盐度等。
合理的水质指标选择应根据具体养殖虾类的生态需求以及周边环境情况进行调整。
水质指标的监测可通过传感器和测试仪器进行,定期进行水样检测,及时获得准确的数据。
基于监测结果,养殖者可以调整养殖环境,有针对性地改善水质。
2. 水质调节技术针对不同水质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水质调节技术,对养殖环境进行调整。
常用的水质调节技术包括增氧、除氨、换水、通风等。
(1)增氧技术:虾类对氧气需求较高,保持合适的溶解氧浓度可以提高养殖效益。
增氧技术包括机械增氧、微生物增氧和植物增氧等,养户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增氧方式。
(2)除氨技术:在虾类养殖中,氨氮是常见的有害物质,高浓度的氨氮会引起虾类生长缓慢和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除氨技术包括生物除氨、化学除氨和物理除氨等,养殖者可根据自身条件选择适合的除氨方法。
(3)换水技术:适当的换水可以稀释有害物质浓度,保持水体的清洁和稳定。
合理的换水周期应根据水质检测结果来定,通常建议采用部分换水的方式,避免过多的频繁换水对虾类造成不必要的压力。
(4)通风技术:通风技术可以提高水体的溶氧量,改善水质环境。
养殖者可以通过利用通风设备或自然通风方式进行虾池的通风,确保水质的清新。
3. 养殖环境的调整养殖环境的调整是水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虾池设计、饲养密度和饲料管理等。
(1)虾池设计:合理的虾池设计可以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有利于水质稳定。
虾池大小、水深、底质选择以及虾池布局等都需要根据养殖虾类的生态需求和养殖规模进行科学设计。
白虾养殖流程
白虾养殖流程白虾养殖流程:白虾是一种常见的淡水虾类,因其味道鲜美,且营养丰富,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白虾养殖是一项相对简单的水产养殖项目,下面将介绍白虾养殖的流程及相关注意事项。
1. 场地选择:选择养殖场地是白虾养殖成功的关键之一。
一般来说,选择水质清澈、无污染的水域或人工养殖池塘,水深适中,水质清洁,有充足的阳光照射,便于排水和通风的场地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2. 池塘准备:在选定的场地中,需要进行池塘的清理和修整工作。
清理池塘底泥,确保水质清澈透明;修整池塘四周,保证池塘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搭建水泵和通风设备,确保水质循环和充足的氧气供应。
3. 种苗投放:在池塘准备好后,可以开始放养白虾种苗。
选择健康的种苗,避免携带病虫害的种苗。
种苗的投放密度要适中,避免过度密集造成竞争过大。
4. 饲料投喂:白虾的饲料主要以鱼粉、虾皮、蔬菜等为主,需按时、按量投喂,保证白虾的正常生长。
定期清理残饵和饲料残渣,避免水质污染。
5. 水质管理:水质是白虾养殖的关键因素之一,需定期检测水质,保证水质的清洁和稳定。
如有必要,可添加水质调节剂,保持水质的适宜。
6. 疾病防控:定期检查白虾的健康状况,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处理,避免疾病的传播。
定期对池塘进行消毒,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7. 收获与销售:一般来说,白虾的养殖周期为3-4个月,养殖达到一定体重和规格后,可以进行收获。
白虾的收获应注意避免损伤,保证白虾的质量。
收获后,可选择进行自留、自食或销售,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合理的销售。
综上所述,白虾养殖流程主要包括场地选择、池塘准备、种苗投放、饲料投喂、水质管理、疾病防控、收获与销售等环节。
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可以确保白虾养殖的成功,获得丰收的喜悦。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祝您的白虾养殖项目顺利!如果您对白虾养殖流程有更多疑问,欢迎继续向我咨询。
南美白对虾养殖的水质调控、蜕壳,12字诀平衡生长无弱虾
南美白对虾养殖的水质调控、蜕壳,12字诀平衡生长无弱虾一、虾池水质管理1、虾塘水质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水质的好坏直接关乎养殖成败,可以说是仅次于虾苗优劣的关键因素。
养鱼户中盛行一句话:养鱼就是养水,这句话拿来用到养虾上同样适用。
虾塘、虾池若能有效地管好水质,使南美白对虾有个良好的水环境,就能其健康、快速生长。
反之,水质氨氮、亚硝等污染物经常超标,轻者引起长势欠佳和慢性中毒,导致生理机能减低,生长缓慢,严重的直接造成急性中毒而死亡。
所以,水质管理在南美白对虾养殖中非常重要。
水质好坏,又受水源、天气、密度、水生物、藻菌、残饵及生物排泄物等影响。
这些因素往往是综合相互作用,因此,对每个影响因素都要注意防控,勤巡塘,勤检测,及时发现水质变化,及时处理,稳定水质,促使对虾生长。
养虾:南美白对虾养殖的11项水体指标参数:勤测量+多巡塘+早防控=赚钱2、PH值PH值检测简便,可作为池水优劣的简易指标。
南美白对虾的不同阶段对PH值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幼虾PH值为8.0~9.2,中虾PH 值为7.5~8.8,成虾PH值为7.5~9.5。
虾塘、虾池的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大量消耗二氧化碳,这一过程还将分解水中的重碳酸盐类,产生二氧化碳和氢氧根离子,消耗酸性物特,升高PH值。
一天当中,14~16时PH值最高。
PH值降低则是因为藻类、水生物的呼吸作用,藻类老化,虾类排泄物、残饵过多,沉淀池底逐渐腐败。
虾血液中的PH值会随着PH值的降低而降低,血液运输氧的能力随之下降,造成呼吸困难,因此,在溶氧量并不低的时候,也可引起浮头,给养虾户造成损失。
全天PH值最低时段大致是在凌晨2~4时。
当PH值降至7.4以下,会直接危及南美白对虾健康,需要抓紧处理。
调控池水PH值至安全范围内。
具体调控措施有:①注意观察水色,控制藻类的繁殖数量,有机污物要及时清除。
②南方酸性土壤较多,许多土塘会在雨后出现泛酸现象,或出现上下水层PH值差异较等情况,可通过加大换水量或泼洒石灰水来调节升高。
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水质管理技术
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水质管理技术南美白对虾养殖必须根据外部环境条件,及时地调控好池塘水质环境,创造一个适合其生长的自然生态环境,以确保南美白对虾的健康生长。
现根据近几年的生长实践,针对当前山现的水质状况,着重就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过程水质管理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浅谈如下,供广大虾农参考:一、合理培养水色,保持池塘环境稳定水色是池塘中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总的反映,它们组成的种类、数量、水层分布等决定着水色的变化。
浮游植物又以藻类为主,是水体的初级生产者,它们可利用水体中的无机盐通过食物链为虾苗提供优质天然饵料。
同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大量的氧气,据研究分析,水体中90%以上的溶解氧来源于藻类的光合作用。
就南美白对虾养殖来说,其理想的水色是由绿藻或硅藻所形成的黄绿色或茶褐色。
因此,对于水质清瘦的塘,放苗前一般先施肥,肥料可选用无机肥或经发酵消毒的有机肥,建议使用水产专用生物肥,但施用量不宜过多,早期水体透明度宜控制在30~40厘米。
投苗后根据水色变化情况,及时加换新水。
养殖前期以添加水为主,可每1~2天加水6~8厘米,每次加水量小超过总水体的5%~10%,逐步提高水位至最高。
之后根据情况需要进行适当冲换水,每次换水量一般控制在总水体的10%~15%,坚决反对大排大灌,在外环境水质遭受污染或水质状况不明的情况下,尽量减少与外界水体的交换,建立封闭式内循环流转系统,保持内环境各要素的相对稳定。
二、提倡使用微生物制剂,有力改善池塘水质环境南美白对虾养殖到中后期后,饵料投喂量加大,造成池内残饵和虾类排泄物不断增多,水色变浓,水质恶化。
此时可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依靠微生物制剂中含有的活性有益菌分解掉水体从底部残留的大量有机质,使其转化为无机盐,避免有机质腐烂发臭而产生有害气体,能起到改良底质、净化水质的作用。
我区近年来大量应用微生物制剂的效果证明,合理使用有益微小物制剂是改善水质、稳定pH值、降低氨氮和亚肖酸盐及预防虾病的有效方法,这一技术的成功应亦已成为我区养虾史上的一次技术革新。
养虾的水质管理主要技术措施
养虾的水质管理主要技术措施农谚说;“要养好一塘虾,先要养好一塘水。
”水质良好则虾生长快,病也少。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养虾的水质管理主要技术措施有哪些。
①前期以肥水为主,视水色情况,可多使用光合细菌,中期水质转浓,每10天左右使用超浓缩活力菌一次,后期每隔10-15天使用硝化细菌一次,改善水质,稳定水环境。
②定期使用生右灰:每亩每次5-10千克,以调节ph值。
③改善水质、净化底质:养殖中后期,由于对虾的排泄物、残饵的积累,水中有害物质,如氨、亚硝酸、硫化物、有机物等大量产生,严重超标,影响虾类生长,甚至引发疾病。
所以应施超浓缩活力菌、调水王、石粉等生物和化学制剂来改善水质和底质。
④换水:养殖前期(1个月左右),只加水不换水,每天加水5-10厘米,养殖中后期,视水质情况,适当换水,每次不超过30%。
换水后3天必须使用生物制剂一次。
注意养殖前期水浅、过绿或发黑都容易引发病害,所以前期加水不宜少而宜多,要在放养后20-30天内加满池水。
养殖虾类的水质要求与管理技巧
养殖虾类的水质要求与管理技巧虾类是广受市场欢迎的海产之一,其营养丰富且口感鲜美。
为了获得优质的虾类产品,养殖者需要了解养殖虾类所需的水质要求以及相应的管理技巧。
本文将介绍养殖虾类所需的水质要求,并分享一些管理技巧,帮助养殖者提高养殖效益。
一、水质要求1. 温度:虾类对水温的适宜范围较窄,过高或过低的水温都会对虾类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一般而言,养殖虾类的水温应在20℃-30℃之间,虾类在这个温度范围内能够正常吸收养分、消化吸收,进而保持良好的生长发育状态。
2. 溶解氧:虾类对溶解氧的要求非常高,溶解氧不足会导致虾类窒息甚至死亡。
在养殖虾类时,应确保养殖水体中的溶解氧浓度在5mg/L以上,以满足虾类正常呼吸所需。
3. pH值:虾类对pH值的要求较为严格,过高或过低的pH值都会对虾类的生长和免疫力产生负面影响。
一般而言,养殖虾类的水质pH值应保持在7.5-8.5之间,即略偏碱性,以确保虾类生活环境的稳定性。
4. 盐度:不同种类的虾类对盐度要求不同,需根据具体虾种的要求进行调控。
一般而言,淡水虾类对盐度要求较低,养殖环境中的盐度应低于10‰;而海水虾类则对盐度较高,养殖环境中的盐度应保持在25‰-35‰之间。
5. 氨氮含量:氨氮是虾类养殖中常见的水质问题之一,过高的氨氮含量会对虾类的生长和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养殖者应定期检测水质中氨氮的含量,确保氨氮浓度低于0.5mg/L,以维持良好的养殖环境。
二、管理技巧1. 水体循环:保持养殖水体的流动和循环,有助于增加溶解氧浓度,减少有害物质积累,提高水质质量。
可通过增设水泵等设备来实现水体的循环,定期清洗过滤设备,确保水体清洁。
2. 定期换水:定期换水是保持水质稳定的重要措施之一。
养殖者应根据水质监测结果,定期更换一部分水体,以减少有害物质的积累,保持良好的水质。
3. 控制投料量:过量投喂会导致饵料残留,增加水体中有机物质的含量,进而影响水质。
养殖者应根据虾类的需求和实际养殖情况,合理控制投料量,避免浪费和水质污染。
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水质调控技术
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水质调控技术
水产养殖户在养虾中常说”养虾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饵”,”养虾先养水”,说明养虾中有效调整水质是很重要的。
1.合理放养根据虾池条件,在虾池可承受能力范围内,放养适宜密度的虾苗。
2.科学投饵准确控制投饵量。
根据具体情况决定饵料种类;在投喂过程中必须坚持”三看”(看天气、看水色、看鱼类活动和摄食量),”四定”(定质、定量、定时、定位)的科学投喂方法。
3.调控水色和透明度保持良好的水色和透明度,使池水有一定的浮游植物量。
较理想的透明度是养殖前期为30~40厘米,中后期为40~60厘米,虾池的水色受浮游生物种数和数量左右,良好的水色应是黄褐色、黄绿色,其他颜色均是非正常。
4.科学换水换水是改善水质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养虾前期主要是添水;中、后期要换水,目前不少海区由于海区富营养化、病原生物增加,因此要避免这些海水进入池内。
实践证明:为了维持池塘水环境的稳定,一般不采用大排大灌法,日换水量以总池水的10%~30%为宜。
5.增氧一般每3亩左右水面安置1台增氧机。
放苗1个月以内,通常在阴雨天及加水后开机2~3小时;以后每天夜间开机4~6小时。
阴雨天可适当延长开机时间。
6.水质改良根据具体情况或定期在池中施药物,以杀死水中的细菌或改良水质、底质。
如消毒剂、漂白粉、硝化细菌类、光和细菌等。
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水质调控技术
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水质调控技术南美白对虾,又称虾夷(P. vannamei),是一种优秀的养殖经济虾种,国内外养殖面积和出口量均逐年增加。
养殖南美白对虾需要注意水质环境的调控,保证虾类的生长和免疫力。
本文将着重介绍南美白对虾养殖中的水质调控技术。
水质污染的危害水质环境对虾类生长和免疫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水质污染会影响虾的健康状态,引起虾疾病,影响虾类的生长和繁殖力。
水质污染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养殖污染:饲料残渣、粪便等•环境污染:工厂废水、城市污水等水质污染还会导致水中溶解氧降低、pH值变化、二氧化碳超标等问题。
因此,在养殖南美白对虾时,需要对水质环境进行调控,保证良好的生长条件和免疫力。
水质调控技术养殖南美白对虾需要考虑水质调控的各个方面,如水源选择、水体循环、污染物处理、养殖环境控制等。
下面将一一介绍。
水源选择在选择养殖水源时,需要注意水的来源、浊度、颜色等方面。
水质条件良好的自然水源、自来水等都可作为水源。
但是需要注意,自来水中含有氯等消毒剂,会对虾类造成不良影响。
此外,河流、湖泊等水源可能存在杂质和污染,需要经过处理后才能使用。
因此,在选择水源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最终确定合适的水源。
水体循环对于养殖南美白对虾来说,水体循环至关重要。
良好的水体循环能够保证水质清洁、充氧,避免污染物积累。
常见的水体循环系统包括自然流动循环和人工流动循环。
自然流动循环是指将水源引入池塘(或区域),通过沟渠连接,实现水流循环。
这种方法适用于地形条件平坦、水源充足的区域。
人工流动循环是通过泵、管道等设备将水流送入池塘、缸、槽等区域,实现水流循环。
这种方法可根据需求进行调整,在温度、流速、水质等方面都比较容易实现控制。
污染物处理在养殖南美白对虾时,污染物是不可避免的。
饲料残渣、虾体代谢产物、死亡虾体等都会导致水质污染。
这些污染物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对虾类造成危害。
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物理处理和化学处理。
物理处理:通过过滤、曝气、吸附等物理方法将污染物去除。
脊尾白虾高产高效养殖技术
脊尾白虾高产高效养殖技术概述脊尾白虾(学名:Litopenaeus vannamei)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水产品,因其生长快、产量高、适应性强等特点而备受养殖业主的青睐。
本文将介绍一套脊尾白虾高产高效养殖技术,帮助养殖者提高虾苗养殖效益。
水质管理良好的水质是脊尾白虾健康生长的基础,因此养殖者应重视水质管理。
以下是几点值得注意的事项:1.水质检测:定期对养殖池水质进行全面检测,包括pH值、氨氮、溶解氧等关键指标,以确保水质处于适宜的范围内。
2.水质调控:根据检测结果,及时调节水质。
例如,通过添加生物酶、活性炭等对水质进行调理,提高水质稳定性。
3.水体通气:保持充足的水体通气,有利于氧气的溶解和二氧化碳的排出,维持水体中氧气含量的充足。
4.水质保洁:对养殖池进行定期清洁,清除废弃物、避免各类污染物对虾类健康的不利影响。
虾苗选种选用优质的虾苗是脊尾白虾高产养殖的先决条件。
以下是关于虾苗选种的一些建议:1.苗龄选择:选择适宜的虾苗苗龄。
一般建议选择10-20天的虾苗,此时虾苗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生长潜力较强。
2.体型选择:选择体型均匀、个体健康的虾苗,避免选择畸形、弱小的苗种。
3.疾病防控:在选购虾苗时,要注意检查虾苗的健康状况,避免携带疾病的虾苗入池。
4.苗源选择:选择可靠的虾苗供应商,确保苗源的质量和可靠性。
饲料管理合理的饲料管理是脊尾白虾养殖成功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饲料管理的技巧:1.合理饲喂量:根据虾类生长阶段和水质条件,确定适宜的饲喂量。
过量饲喂会导致饵料残留和水质恶化,而饲喂不足则会影响虾类的生长。
2.饵料选择:选择适合虾类生长需求的饵料,包括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营养均衡的饲料。
3.饵料投喂时间:根据虾类的饵料获取习惯,准确掌握投喂时间,避免饵料的浪费和水质的恶化。
4.饵料比例:根据虾类生长阶段的需要,调整饲料中的蛋白质、脂肪等比例,确保虾类获得全面的营养。
生物安全保障脊尾白虾养殖的生物安全是养殖者的责任,以下是一些生物安全的管理要点:1.防疫措施:建立完善的防疫制度,包括定期检疫、隔离新投入的虾苗、避免引入病原体等。
养殖南美白对虾池塘水质调控技术
养殖南美白对虾池塘水质调控技术水质调控是养殖南美白对虾的中心环节,因此,养虾就是养水,养水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各种因素,贯穿到放苗量要合理、饲料质量勿劣质、投喂勿超量、换水量勿多、水色和透明度、池底塘面清洁度、水质理化因子的各个环节。
营造良好生长环境,水质调控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
一、良好水质的理化因子指标1.水色黄绿色或茶褐色。
2.透明度30cm~45cm。
3.水温18℃~40℃,最适28℃~35℃。
4.盐度0~40‰,最适5‰~25‰,日变化不得超过5‰。
在淡水中可养殖,但虾苗必须经过淡化。
5.pH7.4~9.0,最适8.2~8.6,日变化不超过0.5个单位。
6.溶解氧高位池5mg/L以上,普通池塘4mg/L以上。
夜间生物呼吸作用使溶解氧下降,容易缺氧产生浮头现象。
7.总氨态氮<0.6mg/L(非离子浓度小于0.01mg/L)。
8.硫化氢<0.1mg/L。
9.亚硝酸态氮<0.1mg/L。
10.化学耗氧量<5mg/L。
11.其它成分符合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
二、南美白对虾养殖的水质调控1.选择潮流畅通、无工业和农业污染的地方,提供优良水源。
2.池塘面积要小,水要深。
池塘面积3亩~4亩,水深2.5m~3m,中央排污,池塘小且水深有利于水环境的稳定。
同时,放苗量要合理,高位池水深2m~2.5m时放苗量8万尾/亩~12万尾/亩,有增氧机的泥(沙)塘水深1.5m~1.8m时放苗量4万尾/亩~7万尾/亩,无增氧机的普通池塘水深1.5m~1.8m时放苗量1.5万尾/亩~3万尾/亩,无增氧机的池塘水深1.3m~1.5m时放苗量1万尾/亩~1.5万尾/亩。
3.要建沉淀净化池,海水经沉淀净化后可降低病原菌及宿主数量,净化水质。
4.有条件的池塘池底要铺地膜,以隔绝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创造优良水质。
5.各生长期池塘水深依次是:养殖前期1.5m、养殖中期2m~2.5m、养殖后期2.5m~3m。
深水养大虾,并增强对虾防御外界因素(如大雨、台风、高温、寒潮等)影响的能力,有利于保持优良水质持续的局面。
南美白对虾养成期管理水质管理
南美白对虾养成期管理水质管理
养成期间应定期对养殖池池水和底质的理化因子和生物因子进行监测,变化较快的指标应每天监测。
同时还应该参考当地的历史资料进行预测,以便提前做好调节水质的准备。
南美白对虾养成期间常规水质监测标准为:
最适水温:22~30℃渐变范围16~34℃亦可生长
盐度:0.5~40‰(渐变幅度)均可良好生长
pH值:最适7.6~8.3 在7.3~8.6范围内可生长
溶解氧:3mg/L以上
化学耗氧量:5-30 mg/L
营养盐;磷酸盐0.1-0.3 mg/L,硅酸盐2.0 mg/L,氨氮(NH3+-N 计)0.2mg/L以下,
池底硫化氢:不超过0.1mg/L
池底表土有机质含量:不大于5mg/L
异养菌:103-4CFU/ml
重金属离子浓度: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
透明度和水色:透明度25~35cm,水色要结合生物优势种群的观测来确定。
一般为硅藻(反映为浅褐色)、绿藻(反映为浅绿色)、二者共同作用(反映为深浅不同的黄绿色)。
如果投放各种底质保护剂或水质保护剂,其颜色也会反映到水色中。
因此水色不是一个单一的指标,要结合生物学监测观察和调节。
通常,一个地区有特定的生
物组成,而且有较固定的时间变化。
因此,应尽可能地了解本地区以前的资料。
养成期间调节水质的方式很多,尤其是蓄水池和增氧机的配备使养成期的水质控制有了切实的保证。
养殖者要根据自然条件和成本核算选择合理的方式。
但使用时要顺序渐进,切忌造成较大幅度的快速波动和资源浪费。
白虾养殖方法
白虾养殖方法
白虾是一种具有极高经济价值的海洋生物,在全球市场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它们的肉质细嫩,不仅十分可口,而且具有多种营养价值,因此成为人们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由于白虾的风靡,养殖业者也越来越多地种植白虾。
那么,怎样才能养殖白虾呢?
1.设计养殖方法
白虾为半陆水养殖物种,最好以淡水、海水混合或者海水为主来养殖。
白虾对水温要求较高,最佳水温为22-28度,以及正常水质条件。
除了水质,饲料也是影响白虾生长繁殖的一个重要因素。
选择优质饲料,保证充足的营养,能够有效的提高养殖的成活率和产量。
2.建立控制措施
白虾养殖操作中,还需要设置防疫防治措施,以防止病害扩散。
防疫应尽早进行,有时需要持续多轮,确保防御次数正确。
同时建立适宜的抗药措施,严格控制养殖抗药病毒的使用,以及定期进行监测,以减少白虾病害的发生。
3.清理水塘
白虾养殖中,水塘保持干净整洁十分重要。
建议每隔一段时间就对水塘进行清理,以去除残留的废弃饲料、污染物以及其它废弃物。
同时应定期更换水塘中的水以保持新鲜,避免水质变质,从而影响白虾生长繁殖。
4.使用加料
为提高白虾的免疫力,也可以在饲料中添加抗性和微量元素等,使白虾对环境变化更加适应能力更强,从而更好的适应养殖的环境,同时也能够缓解白虾嫩病、病毒感染等病害,提高白虾的养殖成活率,成为一种经济高效的养殖方法。
白虾养殖是技术性较强的农业活动,要想在白虾养殖中获得良好的收益,就必须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养殖管理系统,这样才能确保白虾健康快速繁殖,从而收获丰厚的收益。
小白虾怎么养 小白虾的管理要点
小白虾怎么养小白虾的管理要点【常见问题】小白虾怎么养?【专家解答】小白虾在我国沿海地区多见,也叫迎春虾,但是在养殖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管理,如果没有细心的管理,会使得降低经济效益等等问题,但是在养殖的时候要在呢么管理呢。
一、勤肥水,培饵料保持20~30公分,保证在前期不投料的情况下,能够提供种虾饵料,并对部分提前孵化出的虾苗提供开口饵料。
肥水组合:“藻润”或“藻得力”+“活力源-肥水型”+“绿藻源”。
尽量减少磷肥、粪肥、碳铵、复合肥的使用,预防甲藻、纤毛虫等的爆发。
二、勤调水,保稳定保证水要肥,水色要稳定,且不出现恶劣水质。
水清、“倒藻”容易引起白虾发病。
定期使用多元有机酸(“上水”或“好水解毒宝”)、“氧生源”、“速立安”、乳酸菌和EM菌,对水质进行调节。
乳酸菌发酵液发酵方法:“肠轻松”1包+“润肽”1包+“好又多”1包+“生力菌”1瓶+“水产健胃酵母”2包+5斤红糖+100斤水,密闭发酵5~7天。
EM菌发酵液发酵方法:“生力菌”4瓶+“活力源-肥水型”4包+“水产健胃酵母”4包+5斤红糖+100斤水,发酵7~10天。
可定期进行泼洒,调节水质。
若出现水浓时,可将发酵液+“神力碳”+“活力源(净霸)”。
三、勤改底,防缺氧改善底质恶化,减少底部毒素和底部耗氧物质,可定期使用“底润”、“底安”或“新底安”,安全有效,提高池塘肥力,有利于种虾潜于水底,降低由于底质污染引起的种虾发病率。
四、勤消毒,防继发定期使用噬菌蛭弧菌“至尊99”或“至尊95”,减少致病菌数量,预防细菌感染。
五、勤内服,重营养1)选料①首先选择口碑好,大厂家生产的饲料。
膨化料要好于硬颗粒料。
②看颜色:好料的颜色为黄色,因为鱼油的颜色就是黄色的,一般发黑的饲料为乌贼膏,是品质较差的。
③闻味道:品质好的饲料,有新鲜鱼粉的味道,不刺鼻。
用水浸泡过后,发臭、分散得越快,品质越差;品质较好的饲料最后不但不臭,还会有乳酸菌发酵液的味道。
④尝味道:膨化料要好于硬颗粒料。
秀丽白虾(太湖白虾)
秀丽白虾(太湖白虾)秀丽白虾又名太湖白虾,肉味鲜美,经济价值高。
秀丽白虾的池塘养殖,一般是指对一周龄虾苗及其以后的秀丽白虾进行的育成养殖。
根据我们2000年以来的试验与观察,借鉴其他淡水虾养殖方法,结合秀丽白虾的生物学特征,把秀丽白虾的池塘养殖技术介绍如下:1、池塘条件要求水源充足,排灌方便,面积在2亩以上,水深在1.3米以上的为适宜。
对池塘底质并没有非常严格要求。
经验表明,秀丽白虾正常生长要求的溶氧为3mg/L以上,因此,进水不方便的池塘需要有增氧设备。
2、清塘和水质培育清塘和水质培育的时间在放苗前的12-15天。
池塘需要彻底清塘,亩用生石灰150-200KG,也可用漂白粉清塘;抽回水时需用80目以上网过滤,池塘水深度50CM以上,对于不同的池底,需要我们在控制水质和投放饵料时,采取不同方法:比如在淤泥较厚的池塘,以培养浮游生物为主,时刻注意水中氨基氮和亚硝基氮的存量,利用光合细菌或者其他措施将它们控制在0.5PPM以下;在淤泥很少的池塘,根据水质施有机肥或者无机肥(尿素、过磷酸钙或者经发酵的有机肥)来培养水质。
3、放养密度秀丽白虾由于自身比较娇嫩,应以单养为宜。
在池塘中,春夏(一般3-4个月育成)一般放养8万尾/亩,秋季(一般8-9个月育成)一般放养10万尾/亩以上,可以依水源和增氧条件调整放养的数量。
4、饲养方法秀丽白虾属于杂食性水生生物,喜食浮游动植物、昆虫幼体、螺蚬类、蚌肉、各种草、菜类、豆饼、麸皮、米糠和人工配合饲料等。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对饵料的品种、质量要求并不高,应因地制宜地投放适当的饵料;投喂时要注意多样化,避免长时间投喂单一饲料;另外由于秀丽白虾夜间活动频繁,傍晚及夜间投喂非常重要。
我们在湖州锦山鱼场主要投喂螺蛳鲜肉和配合饲料;在安吉主要通过种植水草和投人工配合饲料;在省淡水所苗种基地,主要是利用淤泥较厚培育浮游动植物,通过光合细菌来控制水质,10月投人工配合饲料。
5、水质控制从实践看来,秀丽白虾的养殖池水质要避免激烈变化,保持相对稳定,使其始终处于“肥、活、爽、嫩”。
南美白对虾养殖中水质和底质技术管理措施
南美白对虾养殖中水质和底质技术管理措施概述南美白对虾是一种重要的养殖物种,其生长和发育过程中,水质和底质的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南美白对虾养殖中水质和底质技术管理的措施,旨在帮助养殖者提高虾苗的存活率和生长速度。
水质管理措施水质监测定期监测水质是南美白对虾养殖的关键步骤之一。
以下是常见的水质参数,养殖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监测: - pH 值:水体的酸碱度,影响虾对养分的吸收和消化。
- 温度:水体的温度对虾的生长和代谢有直接影响。
- 溶解氧:水体中的溶解氧供给虾的呼吸和生物活动。
- 盐度:水体中的盐度对虾的耐受性和生长有影响。
- 氨氮和亚硝酸盐:监测水体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以防止毒性的积累。
- 水体浑浊度:浑浊度高可能影响虾的摄食和生长。
水质调控根据监测结果,养殖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调节水质: - pH调节剂:根据需要,添加合适的pH调节剂来控制水体的酸碱度。
- 温度控制:根据虾的需求和气候条件,采取加热或降温措施。
- 氧气供应:通过增加氧气供应设备,提供足够的溶解氧。
- 盐度调节:根据虾对盐度的要求,进行合适的盐度调节。
- 氨氮和亚硝酸盐处理:定期更换或处理水质,以降低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含量。
- 水质过滤与净化:使用适当的过滤和净化装置,保持水体的清洁和透明度。
水质净化与处理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水质净化和处理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水质净化和处理方法: - 生物过滤:利用生物过滤器去除有害的氨氮和亚硝酸盐,提高水质的稳定性。
- 濾材曝气:通过使用合适的过滤材料和曝气装置,去除水体中的有机废物和污染物。
- UV杀菌:使用紫外线杀菌装置以消除水体中的病原体和细菌。
- 活性碳处理:使用活性碳处理水体中的异味和有害物质。
底质管理措施底质选择选择合适的底质是南美白对虾养殖中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底质选择: - 沙子:具有良好的通气性和透水性,适合虾苗活动和底质菌群生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虾养殖篇
-------水质管理
水质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工程技术,虾农养虾过程中常说“养虾有收无收在于水”、“养虾先养水”,说明有效调整水质在养虾中是很重要的,关系到养殖的成败。
何谓优质水:即藻类、菌类、浮游动物三者动态平衡,为虾提供天然饵料;透明度适中,抑制丝藻及青苔的滋生;即有利于虾防御敌害,又可避免阳光照射、便于荫蔽,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水中溶解氧浓度高;亚硝酸、氨氮等有害物质含量低;可抑制病菌的繁殖。
优质水色通常呈茶色、茶褐色;淡绿色、翠绿色;浓而不浊的浓绿色或黄绿色。
一、养虾水质前期管理:
1.清淤消毒
清塘、挖泥挑沟、泼洒漂白粉、晒塘是养殖池塘排水后采取的一系列改良池塘底质的措施。
既可以延缓池塘老化,使底泥呈微碱性,提高塘水肥度和COD利用率,又能杀死池底许多害虫、寄生虫和一些致病菌,消除有害的还原性中间产物,提高池塘肥力,为下一轮的养殖做好准备。
每年养虾结束后,抽掉池内残水,必须将塘底晒干至龟裂,也可将表层淤泥冲洗干净再晒,清除池底过多的黑色淤泥,使池底软淤泥不超过10厘米。
下苗前一个月左右,先用含氯在30%以上的漂白粉,每亩5~6公斤,在池塘内积水处干撒,隔日进水20-30厘米(双向均用80-100目网袋过滤),再用强氯精或二氧化氯以每亩0.3-0.5公斤兑水化开全池泼洒,7天后加塘水至80-100厘米。
隔日全水体泼洒茶麸每亩10-15公斤可杀死野杂鱼同时还能起到肥水的作用。
注意消毒剂的用量一定要足,泼洒要均匀,消毒要彻底,以免除其它杂鱼和病菌的繁殖。
2.肥水育菌
清淤消毒后,开始施肥培养水质,为虾苗入池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和充足的适口饵料。
投苗前7~10天开始肥水,先全塘施放单细胞藻类生长素每亩2公斤,隔2~3天施水产藻源每亩3公斤加上培藻基每亩1公斤,使塘水透明度达到30~40厘米,ph值在8.0~8.5之间。
追肥培菌、调节水质时常用光合细菌、EM菌霸配合培藻基营养素,培养优势藻类种群以绿藻、硅藻为主,培养水色以翠绿色或淡绿色或茶褐色为最佳水色,肥水期间每天中午开增氧机1~2小时,让藻类有充足的生长氧份,有利于藻类繁殖。
新池塘使用发酵后的生物肥为好,老池塘采用化肥为宜,最好采用水产专用生物肥,其肥水效果显著,相对比较经济。
3.保持水质
养殖前期只进水不排水,大约放苗后30-40天开始加入新水,一般第一次加水只能加3-5厘米即可。
第二次加水可加5-15厘米,第三次以后每5~7天添加一次,每次20厘米左右,进水时间选择在晴天上午8~10点,并用80-100目网袋过滤。
每天坚持早上7:30之前或下午16:30 之后检测养殖虾塘水体的pH值、氨氮、亚硝酸盐。
早上和下午pH值变化差不超过0.3,pH值波动大说明养殖虾池水体中的藻类不稳定,容易倒藻,施用降碱平衡液或农用石灰或小苏打来稳定水质,保持透明度25~40厘米。
虾苗入池后半个月左右,由于虾苗摄食浮游动物,再加上浮游植物本身的老化,使水中生物组成发生变化,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量逐渐减少,透明度变大。
此时要根据水色和天气情况适时适量追肥培藻、调节水质,用培藻基每亩1kg或用光合细菌每亩3kg,加水浸泡1-2小时后,全池泼洒,并在每天中午12:30~14:00使用增氧机,5~10天使用一次EM菌霸或活菌素来保持塘水的肥、活、嫩、爽。
二、养虾水质中后期管理:
投放虾苗二个月后,对虾主要摄食人工配合饲料,由于人工饵料的不断投入,残饵和对虾的排泄物不断积累,令塘水肥起来。
此阶段的调控方法主要是:排出部分老水添加新水,使水活起来;定期消毒,然后施用有益微生物制剂降解和转化塘中有机物。
1.定期换水、消毒
在稳定塘水的基础上,视塘水状况适量换水,降低对虾粪便、残饵、死亡生物尸体等有机质造成的污染,减轻虾塘负荷,改善塘水生态环境。
换水用80-100目网袋过滤,避免换水量过大,防止对虾产生应激反应,反之若换水量过小,达不到目的,因此每次换水量控制在塘水总量的20%左右。
一般养殖60~100天,5~7天加水一次,每次加水前先排出底层老水5-10厘米,然后再缓慢加水15~20厘米。
进入高温季节6月以后,每15~20天对塘水质进行一次消毒或根据塘水状况、对虾发病情况,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消毒预防。
常用药物有:中草药、碘制剂、季铵盐、氯制剂和溴制剂等。
2.稳定藻相
藻类不但能产生氧气,而且还可以稳定水质的物理、化学要素、消除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
如藻类大量繁殖,水色过浓,透明度小于20厘米,一般用净水的生物制剂来调节水色,也可用碘制剂。
如水色过清,透明度大于60厘米,除适量换水外,还要向塘中引入藻相较好的藻液,适量施培藻基,形成有益藻相。
养殖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连阴雨天或大雨过后藻相变化,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修复藻相。
3.应用有益微生物制剂改良水质
芽孢杆菌、硝化菌、光合菌、酵母菌等生物制剂可有效吸收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分解大分子有机物,抑制有害细菌的大量繁殖,是目前较多采
用的改水方法,也是今后推广无公害养殖必须采取的重要措施。
水质恶化,藻相较差时,应尽快使用芽孢杆菌或光合菌,硝化菌繁殖较慢,应提前投放。
但都要避开消毒药物,一般消毒药施用4-5天后方可施用活性生物制剂。
通常15天左右施用一次,酌情用量,但谨防过量。
三、常见水质现象对策
1.亚硝酸盐、氨氮的调控
⑴培养有益浮游藻类,发挥其强大的氨吸收功能;或在池塘水面小区域内种殖水生植物,高温季节,他们能表现出强大的氨吸收功能。
⑵施培藻基应根据水体肥瘦程度,遵循“少施勤施”的原则,避免亚硝酸盐、氨氮升高。
⑶出现亚硝酸盐、氨氮升高时可在市面上购买到专业的降低亚硝酸盐、氨氮的产品,如:硝化细菌、绿威宝等。
⑷高温季节,中午光照强烈时,开动增氧机,搅动水体,使有毒氨从水体中溢散出去。
这种措施不但能很好地除有毒氨,也可增加底层水体的溶氧量。
2.治理劣质水色
⑴黄色:含有大量甲藻、金藻等鞭毛藻。
水温低、氧分不高,大量有机物被异养细菌分解,PH下降。
对策:每亩施培藻基1~2公斤加活菌素1公斤加水产酶250~500g,即可使藻种和水色转变,为增强效果可隔3天再一次使用。
⑵靛蓝、蓝绿色:水中蓝藻或微囊藻大量繁殖,并成为优势种群,水较浓而浊,水表层往往有少量的绿色悬浮细末。
对策:每亩施溶藻菌250ml加水产酶250~500g,在72小时内将养殖水体中的蓝藻溶解到最低限度。
施用溶藻菌加水产酶的第三天,用培藻基1公斤/亩加20倍塘水全池泼洒培养出各种绿藻、硅藻等有益单胞藻为优势种群的优质水色。
出现蓝藻结团变白浮上水面后及时人工打捞,第二天使用净水宝1000克/亩直接干撒,净化水体悬浮细末和分解因部分死藻沉底造成的底部有机质。
⑶暗绿、灰绿色:有害藻类占优势,而且处于生长衰亡期,水面出现浮油污物,水质浓、混浊、水质发粘,开启增氧机打出泡沫,不易消失。
对策:施用净水宝1000克/亩,24小时后用活菌素1000克/亩培藻基1公斤/亩浸泡3小时后全池泼洒。
2天后藻类开始繁殖水色变化,逐步转为优质水色。
3.恶劣天气的水质维护
⑴台风暴雨前,提高虾水位,增强虾体防御功能,投放颗粒氧可增强塘底的溶解氧,减少应激;在饲料中添加护肝冰芪维C、胃康素等,提高虾的抗应激能力。
⑵台风暴雨过后,排掉池塘表层雨水,及时开动增氧机,搅拌池塘上、下层水体,使之混合。
投放一次生物制剂或底质改良剂,保持水质稳定良好。
四、总结
在水产养殖上,虾农是比较早进行水质管理的,但在管理水平上还参差不齐,专业性质的虾农管理水平相对比较高,养虾时间长、对水质比较重视、做事认真的虾农的管理水平也不错,但还有很多普普通通的虾农对水质管理就时好时坏,非常不稳定,这就是普遍的状况。
认为养虾就是靠天吃饭、靠运气,这给养虾业的发展进步带来很大的阻力。
希望上述水质管理技术能帮助众多虾农解决一些生产中的水质问题,同时也为虾农带来比较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