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孙权劝学 学案1(新人教版七年级下)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学案
河南学校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案15.《孙权劝学》学案班级:学生姓名:【学习目标】1. 正确解释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熟读并背诵课文。
2. 人物塑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及对比手法的运用。
3.理解刻苦治学、学无止境,提高自己学识和修养的重要意义。
【学习重点】1.正确理解文章大意,感悟课文所讲道理。
2.学习本文人物塑造法。
【学习难点】联系课文、生活,理解刻苦治学、学无止境,积极学习有益于人生发展的道理。
【学习方法】自主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课前预习】1.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卿涉邪孰遂岂2.解词。
多务: 治经:博士:涉猎:往事:以为:若:刮目相待:见事:3.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4.辨析古今异义孤(古)(今)治(古)(今)博士(古)(今)但(古)(今)往事(古)(今)5..解释“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并造句。
6.通过工具书查找作者及作品资料。
【课堂导学】一、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
1.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
2.对着课文注释和工具书来理解课文,不明白的地方相互讨论研究,自读理清课文情节。
3.再读课文,复述故事大概内容。
二、品味探究1. 孙权为什么要劝说吕蒙学习?用原文回答。
2. 孙权是怎样劝学的?体会他的语气、神态和心理。
3. 本文是怎样证明吕蒙学有成就的?采用了什么手法来证明?4. 试分析课文人物形象,并说说这则历史故事有什么深刻意义?【课后检测】一、积累·运用1.给下面的字注音。
卿()涉()邪()孰()遂()岂()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当涂掌事②涉猎③才略④大兄二、阅读·感悟鲁肃过蒙屯下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
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
”遂往诣.蒙。
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
”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
《孙权劝学》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孙权劝学》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孙权劝学》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孙权劝学》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是一篇关于教育的佳文。
它主要讲述了孙权劝诫自己的儿子,要好好学习,将来才有出息。
这篇课文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是中学生必备的素养之一。
通过对《孙权劝学》的研读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它所传达的教育理念和人生态度,将会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良好的影响。
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将这篇课文有效地传达给学生,使他们理解并领悟到其中的真谛,是我们这篇文章所要探讨的内容。
一、教材内容分析1.故事背景《孙权劝学》主要是讲述孙权劝诫自己的儿子,要好好读书,学会做人,将来才能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多的贡献。
孙权是东吴的开国皇帝,曾经在一次战役中被孔明擒获,但孔明出于忠诚,将孙权送回家。
孙权为此非常感激,于是在孔明的建议下,决定将儿子孙登送到孔明那里读书,并向孔明请教如何教育孩子。
孔明告诉孙权,要用温和的语言和孩子沟通,并要注重品德和知识的培养。
孙权在孔明的教育下,成功地将自己的儿子送到了名校读书,成为一位有理有品的人才。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教育应该从小就开始,父母和老师的爱与教育是孩子成长成才的保障。
2.文章结构《孙权劝学》文章结构简单,分三个部分,每一个部分强调了不同的教育观念。
一是通过女儿的示范,说明读书的重要性,二是通过以孙登的行为来告诫孙权要注意教育方法,三是通过孙权自己的行动来说明,只有具有扎实知识和高尚品德的人,才能够胜任天下重任。
整篇文章,简洁明了,易于理解。
3.文化内涵《孙权劝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重要价值观念和教育理念,如敬老尊师、谦虚谨慎、勤能补拙、学以致用、品德求精等等。
这些价值观念、教育理念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学生的今后成长和发展起着深远的影响。
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研读,了解古代故事《孙权劝学》的故事内容和情节。
《孙权劝学》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孙权劝学》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孙权劝学》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孙权劝学》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一、文章简介《孙权劝学》是一篇历史故事,讲述的是东汉末年,南方吴国的国君孙权,为了推荐优秀人才,劝告学习的重要性。
这篇故事载于《三国演义》的第五十一回,也可以看作是一篇劝人向学的文章。
本文通过对《孙权劝学》的导读,希望能够引导读者对中华传统文化中劝学思想的认识和学习。
二、故事情节孙权是东汉末年南方吴国的国君,他很重视人才选拔。
一次,他听闻一位萧曹的人才辈出,于是就派遣使者到萧曹去观察人才的情况,并且选拔他们到吴国来。
使者回来后,向孙权推荐了一些人才,但孙权遇到了一个问题——这些被推荐的人才有的已经接受了其他国家的招揽,而有的则是因为家庭原因不能离开萧曹,于是拒绝了孙权的邀请。
孙权对此感到非常焦虑,于是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身边的臣子。
这时,孙权的谋臣张昭出谋划策,建议制定一些精准贴近实际的政策,例如鼓励百姓上书推荐人才,或者开展义务教育等等。
但这些政策执行起来较为困难,也不一定能够取得成效。
孙权听到这些建议皆不满意,因为这些建议都是抽象的,不具体、不操作。
他思考良久后,想到了一种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鼓励百姓和士子好好学习,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才能,成为适合干吴国官职的人才,这样就不必去考虑推荐这些萧曹的人才。
三、劝学思想《孙权劝学》是一篇鼓励学习的佳作,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劝学思想。
劝学,是古人所推崇的一种伦理。
其中最有名的劝学者是礼记中的“乐正子桑”,其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读书、学习,可以把人变得更加有德行,在思想上更加高尚。
而在《孙权劝学》中,孙权也主张学习是一条成才之路,他希望百姓和士子好好学习,通过学习使自己更有才华,从而建功立业。
同时,孙权还提醒了大家:“如今世道变异,故不可再行过去之事”,意思就是说现在的世道有所变异,我们不能再沿用以前的做法,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更加适合的做法。
七年级语文下册 3.15《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孙权劝学》教学目的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3.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教学重难点重点:1.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难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导语: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
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
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
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简介作者司马光及《资治通鉴》(1)司马光,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事,“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世之得失。
”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3)文中主要人物简介孙权(181-252),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
他从兄长孙策遇害身亡之日起,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内据有江东。
其最大功绩就是开发了东南地区,促进了东南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
陈寿对其评价为:“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
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
” 《三国志》 ; 曹操则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吴历》吕蒙(178-219) ,东吴国大将,字子明,汝南富陡(今安徽阜阳)人。
少年时不读书,以胆气称,后接受孙权劝告,读了许多兵书、史书,智勇双全。
跟随孙权打仗有功,官拜虎威将军。
倍受孙权,鲁肃的信赖。
鲁肃死后,掌管东吴军事,率军暗袭荆州,擒杀关羽父子,名扬三国。
杀关羽后不久病死。
鲁肃(172-217),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县)人。
三国时吴王的得意谋臣,倍受赏识。
从小丧父,靠祖母抚养。
他少有大志,轻财好施,喜欢习武骑射。
《孙权劝学》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孙权劝学》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理解积累文言文词汇。
2. 了解关于《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3.学习古人的学习精神,通过不断地努力学习来完善和充实自己。
【教学重点】1.品味鲁肃、吕蒙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2.联系生活,真正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与完善。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的确,乱世出英豪。
三国,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涌现了一大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东吴名将吕蒙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
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
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北宋大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宋神宗赵顼元丰八年(1085)卒,宋哲宗赵熙即位,高太皇太后听政,司马光入京主政,为相8个月后于次年病逝。
他主编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内容丰富,叙事简练,是富有一定文学价值的历史名著。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讫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
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历时19年完成。
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
书名“资治”,说明本书编撰的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三、文中人物简介1、孙权(182-252)即吴大帝。
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字仲谋,吴郡富春人。
公元200年,兄孙策死后,他18岁,便继承了孙氏政权,据守江东。
208年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
222年夷陵战役,吴军大败蜀汉军队。
229年称帝于武昌,后迁都建邺 230年派将军卫温到达夷州(今台湾),加强了与夷州的联系。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了解《孙权劝学》的文化背景,阐释文章主题。
2. 掌握古汉语中的词语和用法。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文献分析能力。
4. 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孙权劝学》的文化背景及文章主题。
2. 词语的解释、用法及相关文化内涵。
3. 文献分析方法及文章评价。
4. 道德教育及自我约束、自我激励。
三、教学步骤1. 课前导入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和他人的学习状态和习惯,讨论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2. 文本阅读与解析(1)师生共读《孙权劝学》,讨论文章主题和情节,尝试解释古语词语。
(2)请学生自主分组阅读,分析文章结构和语言特点,讨论文章的文献价值和评价。
3. 词语与语言运用(1)导入关键词——勤学、自强不息、立志远大、崇尚佳声。
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出处及文化内涵。
(2)学生利用电子工具,搜索相关的文献资源,加深对相关词语的理解。
(3)学生在小组内,采取角色扮演或是小型辩论等方式,主动运用新学词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4. 道德教育(1)让学生通过阅读孙权的“劝学”描写,进一步了解到尽职尽责和责任意识的重要性。
(2)让学生分别列出自己的长期和短期学习目标,并制定可行的执行计划,鼓励学生通过自我激励以及约束行为,稳步提高学习水平。
四、教学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对于孙权的劝学理念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也更加懂得了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法。
可以从教学收获中发挥出实际的作用。
同时,也希望学生在学习《孙权劝学》的过程中,能够探究出文化背景与语言特点之间的关系,并将文化内涵和人生启示内化为自己的日常处世方法和学习态度通过本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在深入了解《孙权劝学》的同时,也增强了自身的学习动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在读物阅读与解析环节中,学生通过讨论和解释古语词语,深入挖掘了文本背后的文化内涵,进一步提升了阅读和文献分析能力。
《孙权劝学》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孙权劝学》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孙权劝学》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孙权劝学》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为《孙权劝学》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三国时期东吴君主孙权的生平事迹,鼓励大家勤奋努力,以此为例启发学生用心学习。
二、教学目标1.学习并理解《孙权劝学》的内涵;2.了解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对于孙权的人物形象有个全面的了解;3.通过阅读《孙权劝学》,鼓励学生勤奋好学,增强学习意愿。
三、教学重难点1.学习《孙权劝学》的内涵,理解其中所表达的鼓励学生勤奋好学等思想;2.解读语言符号,表达对于孙权的人物形象的看法。
四、教学手段1.课前通过教学视频、图片等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文本解读,提取核心内容,给学生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五、教学步骤1.教师演示分析阅读过程,模仿思考技巧,启发学生的思考;2.介绍三国时期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于孙权的好学精神的认知;3.阅读文章,带领学生找出精华,进一步体会文章内涵;4.针对文章,教师普及孙权的生平事迹及其表现出来的具体思想,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及背后的含义;5.对“日无暇晷,事无巨细”的句子进行讲解,鼓励学生以此为反思,进一步加强学习意识。
六、教学策略1.强调教师的引领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2.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包括图像、视频、壁报、互动等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以讨论、研究、解说等方式展开教学,以帮助学生了解孙权生平及其思想,鼓励学生增强学习意愿。
七、教学评价1.课堂讨论,通过引导学生的发言以检测其理解能力与阅读能力;2.以作业的形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估他们对于课程的掌握程度;3.通过对学生读、说、听、写等能力的综合评价,以确认学生课程学习效果本节课以孙权的好学精神为主题,通过阅读文章,了解三国时期背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技巧,引发学生对孙权及其思想的认知。
《孙权劝学》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孙权劝学》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班级:学习小组:姓名:第一局部:预习案一、热身训练1、选自,该书是(朝代)(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记载了从到共1362 年间的史事,是我国古代。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 ” ;《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 ” ;《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 ” ;《孙权劝学》的成果是:“ ” (以上均填原句)。
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文末的“ ”(原文)更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点。
4、文中可以提炼的一个成语是:。
5、关于四书五经:四书:五经:二、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卿()涉猎()孰()遂()三、解释加点词。
1、当涂掌事2、蒙辞以军中多务3、治经为博士邪4、但当涉猎5、见往事耳6、蒙乃使就学7、卿今者才略8、即更刮目相看四、翻译以下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5、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五、自主探究1、全文几个人物?几次对话?2.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吕蒙承受了孙权的建议吗?(用原文答复)4.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习的效果的?5.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6..概括情节:7.思考: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第二局部:探究案一、【合作探究】(抢答题,团结就是力量,看看哪个小组力量最强大)1.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用原文中的话答复)2.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3.孙权劝吕蒙学习的目的是什么?(用原文中的话答复)4.吕蒙推辞的原因是什么? 5.你知道那个成语出自于这个故事吗?写出来,解释一下。
6.文中那句话说明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二、【精讲点拨】(动动脑,快速答复).1、本文是怎样表现人物性格的,三个人物性格是怎样的? 2.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3、“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怎样的心态? 5、“卿言多劳,孰假设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孙权劝学》导学案一等奖(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引导学生了解 《孙权劝学》 的背景与目的
帮助学生理解 《孙权劝学》 中的道理与意
义
培养学生的阅 读能力和思考
能力
引导学生树立 正确的学习态
度和价值观
文本解读:引导学生理解文 本内容,把握文章结构
导入:通过故事导入,激发 学生学习兴趣
重点词句解析:对重点词句进 行解释和辨析,加深学生对文
本的理解
拓展延伸:结合 课文内容,进行 拓展延伸,让学 生了解更多相关 知识,拓宽视野。
重点字词: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如“治经”、“博士”、“涉猎”等。 理解文意:理解课文的基本含义,把握文章的主旨。 体会人物形象: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行动等,体会人物形象的特点。 思考启示:引导学生思考《孙权劝学》所带给人们的启示,如学习的重要性、如何学习等。
教材:《孙权劝学》
教具:PPT课件、 教学视频、教学图 片等
辅助材料:学生用 书、练习册等
拓展资源:相关网 站、文献资料等
教材:《孙权劝学》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笔、课本 教学资源:网络资源、图书馆资源
添加文档副标题
目录01.Fra bibliotek02.
03.
04.
05.
06.
背景:三国时期吴国君臣对孙权劝学故事的记载 目的:通过讲述孙权劝学故事,强调学习的重要性,鼓励人们努力学习 故事情节:孙权劝吕蒙学习,吕蒙开始不情愿,但后来接受劝告努力学习,最终成为吴国名将 故事意义:强调学习的重要性,鼓励人们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孙权劝学》中的情节和人物心理
激发兴趣:通过 生动有趣的导入 和情境创设,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积极性。
孙权劝学教案1
孙权劝学教案孙权劝学教案11、掌握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揣摩人物形象3、理解文章所揭示的道理。
1、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2、刻苦治学,提高修养的重要性。
一、导语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意思是生命有限,学海无涯。
而智出学海。
从古至今哪位能人智者不是从学海脱颖而出的?这就是说,一个人的才能是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获得的,今天我与同学们一起探究一篇关于劝学的文章:(板书)孙权劝学二、及文中人物简介1、: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2、孙权(182~252)字仲某,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3、吕蒙(178~219)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
4、鲁肃:字子敬,三国时吴国军师。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以史实为纬,以年月为经,按时代顺序记录了上起战国、下至五代长达一千三百六十多年的历史,书名是宋神宗所赐,有鉴于往事,资以治道的意思,主要是为皇帝提供统治人民的历史阅历。
三、读课文1、老师范读(或放录音)。
2、重点强调下列字的读音与写法卿qīng 岂qǐ 涉猎shè 孰shú3、找学生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线词所表示的语气①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语气)②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限制语气)③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感叹语气)教学生反复朗读这些句子,指读、齐读、读出这些句子的语气。
4、理解课文大意结合文下解释,具体说说本文写的一件什么事(翻译)。
大胆说,说错了也不要紧,同学可以相互补充(学生解决不了的地方,老师指导进行)。
提示:① 通假字:“邪”同“耶”,语气词。
② 重点词:权谓吕蒙曰(对……说)孰若孤(谁、比得上)5、出自本文的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看四、精读课文1、整体感知课文第一层: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
第二层:写鲁肃“与蒙议论”,“结友而别”。
2、同学们自导自演三位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3、文中侧面表现出吕蒙进步之快的一句是: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5《孙权劝学》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15 孙权劝学精彩开篇词“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可以改变人,知识能够塑造人。
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吕蒙就是一例。
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及重要的文学常识,积累成语,翻译课文。
2.理解文章内容,背诵课文,理解文章主旨。
3.反复朗读课文,逐步深入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4.明白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勉励同学重视学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
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
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
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认为自己是一介武夫,读书于他没有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给下面的生字注音卿(qīnɡ)岂(qǐ)邪(yé)孰(shú)遂(suì)更(ɡēnɡ)2.解释下面的成语。
(1)吴下阿蒙:吴下指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2)刮目相待:刮目指擦眼睛,意思是改变旧看法,用新眼光看人。
3.作者链接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属山西省)涑水乡人,也称涑水先生。
谥号文正,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史学家。
政治上他反对王安石的新政,力主祖宗之法不可变。
作为史学家,他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4.作品介绍《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编年体通史。
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
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1.注意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孤/凯欲卿/治经为博士邪?(3)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4)自以为/大有所益(5)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理解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15《孙权劝学》学案1(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15《孙权劝学》学案1 (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2•借助课本注释和工具书弄清文章的意思,积累文言字词。
【自学检测】1.听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学生朗读。
提醒学生注意字音。
2.给加点字注音卿()涉()猎岂()邪()孰()遂()【整体感悟】学法提示:用心朗读课文,注意朗读要求(准确、流利、有感情),理解翻译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学生就文中字词提出质疑,并小组讨论解决。
【拓展提升】积累勤奋好学的名句。
【当堂分层检测】B类练习题:解释词语。
初:谓……曰:以岂:但:耳孰若所益:就:议论:士: 三日之:遂:A类练习题:翻译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课题:15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字词,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2.学习孙权的劝说艺术。
【自学检测】1.解释古今异义词语。
但:往事:过:2.解释一词多义的词语。
以蒙辞以军中多务()自以为大有所宜()见见往事耳()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合作探究】学法提示:再读课文,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合作完成下列题目。
1.孙权劝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请问他怎样劝学的?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现已演变成一耳熟能详的成语。
请问这一成语带给你哪些启示?【拓展提升】解释成语,并造句。
①吴下阿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刮目相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堂分层检测】B类练习题:翻译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权劝学》教学案
教学目标
1、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3、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4、使学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目标2、3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导语设计老师这几天遇到个难题,同学们愿不愿意帮我想个办法?(愿意。
)是这样的,有个同学总是不肯下功夫学习,我劝他应该好好学习,他说自己的事很多,况且又不想考什么清华北大,学不学无所谓。
我很想好好跟他讲讲道理,可又不知该怎么说,大家看看我应对他说些什么呢?(生回答)其实,东汉时吴国的国君孙权也遇到这种情况,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15课《孙权劝学》,看看他是怎么做的?
一、资料简介
1、《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命名。
2、关于司马光: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3、关于孙权: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国君。
本文写的是孙权劝说吕蒙(三国时吴国的名将)要浏览群书,广泛学习的事。
4、关于五经:《春秋》《诗》《书》《礼》《易》
二、认定目标
三、导学达标
(一)一读课文,读准字音、停顿
1、老师先给大家朗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注意字音及停顿。
(师背读)
2、同学们想不想像老师一样流利的背诵课文?(想)其实这很简单,只要我们把文章的字音、停顿、文意弄清楚了,再加上反复诵读,相信同学们会比老师背得都好。
大家有没有这个信心?好,下面就从第一步开始,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
)
3、下面我请一位同学来读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听,为他在读音、停顿方面作出评价。
(指名学生读课文。
)
4、刚才大家评价的不错,接下来我们再一块儿读一遍这篇课文。
(齐读课文)(二)、二读课文,读懂文意
1、大家读得很好,下面请大家借助课下注释来了解课文内容,要求独立完成,大家可以一边读一边翻译,有不会的先标出来。
2、看一遍了吗?请大家把自己不会的内容前后桌讨论一下,看能不能解决?
3、大家还有不会的吗?提出来咱们共同探究一下。
(可让学生互相解答解决疑难句子。
(要把关键字词译出来。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怎样解释(调)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留)③“但当涉猎”怎样解释?(替)
④孰若孤?(替)⑤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补)
提示:文言文翻译五字法:留:国号、年号、地名、人名、官名、书名。
替:用现代汉语词替换古代文言词。
调:调整句子次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说
法。
补:补充出句中省略的内容。
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4、翻译了一遍课文,接下来我们一起把课文朗读一遍,再体味一下文意。
(三)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1、读懂文意,这是学习古文的基础。
而真的要把一篇文章流利的吟诵出来,还需要读出文章的语气。
对于不同文章,我们读出语气的方法和途径是不同的。
本文是一篇写人叙事的文章,我们要读出语气,就应该在人物的语言上多下功夫。
下面就请看孙权的的这几句话,大家结合孙权的身份,结合句中的标点符号和语气词体会一下并试读出来。
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点拨:“不可不学!”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卿言多劳,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自豪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
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斑然可见。
)2、我们说言为心声,语言是人物内心的展现,我们通过孙权对吕蒙的这一番既严厉要求又饱含关怀、苦口婆心的劝告,可以看出孙权这个人有什么特点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孙权的性格特点:孙权关爱部下,好学、善劝
3、接下来请同学们按照刚才老师提示的方法,注意人物的身份,结合文中的标点符号和语气词,体会一下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又应该是怎样的语气呢。
鲁肃:爱才、敬才惊讶吕蒙:听取别人意见自豪
四、联系课文,延伸拓展
1、学与不学,使吕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今天学习《孙权劝学》以后,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呢?可不可以跟大家说说?
2、(老师为大家搜集了几则关于读书的名言,请同学们读一读并记住它)
积累有关读书的名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修身莫如寡欲,至乐无如读书.书到用时方恨少,是非经过不知难。
立品定须成白壁,读书何止到青云鸟要高飞先振翅,人要成才早读书。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五、积累巩固
学习文言文,我们还要把它积累下来,让它成为自己的知识储备。
下面利用最快的时间把这篇短文背下来,看谁记的最快?开始!
六、小结课文,布置作业
我们学过《方仲永》,大家一定还记得那个天才少年,方仲永与吕蒙相比,恰恰相反,一是幼年不学,毫无所成,一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请同学们大胆设想一下,假如有一天方仲永巧遇吕蒙,他们会演绎出怎样的一段故事呢?请以《方仲永巧遇吕蒙》为题,展开想象,写篇作文,文体、字数不限,只要你觉得表达出你的意思就行。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希望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让好书伴大家健康快乐的成长。
板书孙权劝学
孙权劝吕蒙赞鲁肃
关爱部下能听取爱才、好学善劝别人意见敬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