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对美国十大误解
中国人最易误解的45句英语

中国人最易误解的45句英语1. The house is really A-1.(误译)那间房子的门牌确实是A-1号。
(正译)那间房子确实是一流的。
2.He bought a baker’s dozen of biscuits.(误译)他买了面包师做的12块饼干。
(正译)他买了13块饼干。
3.A bull of Bashan woke the sleeping child with his noise. (误译)贝兴的一头公牛弄醒了那个酣睡的孩子。
(正译)一个大嗓门的人把那个酣睡的孩子吵醒了。
4.He was a cat in the pan.(误译)他是盘子中的一只猫。
(正译)他是个叛徒。
5.A cat may look at a king.(误译)一只猫都可以看到国王。
(正译)小人物也该有同等权利。
6.Even a hair of dog didn’t make him feel better. (误译)即使一根狗毛也不会使他觉得好些。
(正译)即使是再喝解宿醉的一杯酒,也不会使他觉得好些。
7.Is he a Jonah?(误译)他就是叫约拿吗?(正译)他是带来厄运的人吗?8.Jim is fond of a leap in the dark.(误译)吉姆喜欢在黑暗处跳跃。
(正译)吉姆喜欢冒险行事。
9.A little bird told me the news.(误译)一只小鸟将此消息告诉我。
(正译)消息灵通的人士将此消息告诉我。
10.Angela is a man of a woman.(误译)安吉拉是个有妇之夫。
(正译)安吉拉是个像男人的女人。
11.Nellie is a man of his word.(误译)内莉是他所说的那个人。
(正译)内莉是个守信用的人。
12.He paid a matter of 1000 yuan.(误译)他付了1000元的货物账。
(正译)他大约付了1000元。
中外文化差异造成的十种误会

中外文化差异造成的十种误会
1. 对于礼节的误解:中国人更加重视礼节,而西方人则更加重视个人自由。
2. 对于谈话方式的误解:中国人更喜欢直接表达,而西方人则更喜欢间接表达。
3. 对于谦虚的误解:中国人更加强调谦虚,而西方人则更加强调自信。
4. 对于礼物的误解:中国人更加重视礼物的实用性,而西方人则更加重视礼物的情感价值。
5. 对于节日的误解:中国人更加重视家庭聚会,而西方人则更加重视个人独立性。
6. 对于穿着的误解:中国人更加重视穿着的正式性,而西方人则更加重视穿着的舒适性。
7. 对于职业的误解:中国人更加重视职业的稳定性,而西方人则更加重视职业的发展性。
8. 对于家庭的误解:中国人更加重视家庭的稳定性,而西方人则更加重视家庭的发展性。
9. 对于社交的误解:中国人更加重视社交的礼仪,而西方人则更加重视社交的自由性。
10. 对于时间的误解:中国人更加重视时间的实用性,而西方人则更加重视时间的质量。
中国人对美国人的刻板印象案例

中国人对美国人的刻板印象案例我们中国人对美国人、美国文化有哪些刻板印象呢?一、是关于宗教。
一谈到去教堂做礼拜,大部分中国人也许会联想到衣着严肃的人安静而有秩序地在装饰华美(哥特式建筑、彩色窗户、管风琴、蜡烛、唱诗班)的大教堂里的一排排木椅上坐着,聆听牧师讲述。
当然,这样的教堂是有的,甚至华尔街就有一个,高大气派。
但是也许现在的美国人有更实用主义的礼拜方式。
11年去美国夏令营的时候,寄宿家庭带我们去了一次礼拜,我们问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衣着?行为?他们说其实没啥,不要穿得太夸张就行了。
结果我穿了一件桃红色的体恤,而同行的另一个同学还是佛教徒。
到了教堂,发现根本和想像不一样。
那是一个挺新的建筑,简洁朴素,像一个大厂房,只有房顶上一个十字架看起来有点宗教味道。
进去之后,寄宿家庭的妈妈向会场负责人简单说了两句,负责人看起来非常高兴,问了我们的名字,拿记事贴写下来粘在我们胸口。
我们才发现所有人胸口都有自己名字的简易胸牌,也不知道到场的人认不认识,大家都热情地招呼着。
进入会场,下面几排椅子,然后是一个舞台(对,舞台!),感觉就像一个小型演唱会场。
开场是一个乐队(吉他架子鼓那种)演奏,有灯光有音效,是很好听很流行的歌,但估计还是跟宗教有关,最后大家都一块儿唱起来了。
之后,牧师,穿着敞开口的休闲体恤(对不是黑色长袍),开始跟大家讲故事。
他叽叽咕咕说了一大堆我也听不懂,但是最后让一个人诉说了自己最近的一次遭遇(似乎是丧亲之类的),然后最令我久久不能忘怀的场景就出现了:先是讲述者身边的人把手搭在他肩上,然后大家互相把手搭在对方肩上,整个会场的人都低着头搭着他人的肩膀,分担讲述者的痛苦和悲伤,鸦雀无声。
随后,又是一次动情的大合唱。
宗教在美国得到了一种新的诠释,美国人似乎就是这样喜欢简洁方便,但同样地毫不含水分,专注而虔诚。
一个同学告诉我,她寄宿家的老婆婆说:我并不视之为宗教,它就是它,我相信的我爱的,仅此而已。
二、是关于繁华。
中国人对美国人的评价

中国人对美国人的评价中国人对美国人的评价总结四点1. 中国对人的时间资源体现出来的几乎是没有人性,下班的学习、开会、传达文件,粗暴的干涉了人的自由。
对别人时间的态度,其实就是对待人权的态度。
美国人把时间看作一个人的私有财产,而每个时间段的价格是不同的。
八个小时以外的工作,尽管你提供的劳动是一样的,但工资却可以拿1.5倍,甚至两倍,占用别人的时间,就是占用别人的个人财富,除非人家愿意,否则一定要给人家支付成本。
2. 美国人依赖邮政省时间是出了名的,有时为了把东西送到百里以外的朋友那里,往往依赖邮局。
而人们甚至根本就不用去邮局,每隔几个街区就有一个信筒。
美国的信筒和中国的完全不一样,入口的设计可以放得下特别大的包裹。
3. 美国人认为时间可以安排、节省、浪费、侵占、消磨等,他们还对时间收费,因为他们认为时间是一种宝贵资源,一种珍贵商品。
一般情况下接待来访者,美国人不会花太多时间与来访者闲聊,或者去饭店宴请宾客以建立友好合作关系。
所以,在与客人简单、礼节性地寒暄后,他们很快就会谈及正题。
由于美国人非常珍惜时间,因此他们很讨厌那些不知趣的浪费别人时间的人。
如果他们感到时间在悄悄流逝而一无所得时,便开始坐立不安,情绪激动。
4. 美国人办事喜欢计划,所以他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严格遵守日程安排。
一旦发现自己已经落后于计划,他们就会局促不安,竭力加快速度。
美国人计划一项活动时,通常会在几天或几个星期前把时间定好。
时间一旦决定,除非情况紧急,一般不会轻易改变。
但凡会议、约会、社交活动等,都需要事先通知,以便对方能早作安排。
临时通知对方参加某项活动会被认为是不礼貌的。
中美之间存在的问题是否有擦枪走火的可能

中美之间存在的问题是否有擦枪走火的可能
不太可能。
1、美国和中国都是核大国,美国和中国发生全面战争,也就意味着世界末日。
中美大战不符合美国的根本利益,也不符合资本的利益。
2、美国不可能在中国周边附近打仗。
因为无论从技术装备、后勤保障、战斗意志等方面,美国都没有取胜的本钱。
不仅不能取胜,反而会加速霸权的崩塌。
3、美国轻易不会与中国擦枪走火,一方面它可以以压促变,利用岛链军事压迫中国,恶化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制造新的冷战局面,窒息中国经济,进而破坏中国社会稳定,让中国从内部瓦解;另一方面培植代理人,打代理人战争,消耗和拖累中国,采用疲敌之计,尽量迟滞或打断中国崛起进程。
同样也可以达到为美国实现继续独霸世界的目的。
中国人经常“误解”的英语词句

中国人经常“误解”的英语词句1.日常用语类lover 情人(不是"爱人")busboy 餐馆勤杂工(不是"公汽售票员")busybody 爱管闲事的人(不是"大忙人")dry goods (美)纺织品;(英)谷物(不是"干货")heartman 做心脏移植手术的人(不是"有心人")mad doctor 精神病科医生(不是"发疯的医生")eleventh hour 最后时刻(不是"十一点")blind date (由第三者安排的)男女初次会面(并非"盲目约会"或"瞎约会") dead president 美钞(上印有总统头像)(并非"死了的总统")personal remark 人身攻击(不是"个人评论")sweet water 淡水(不是"糖水")confidence man 骗子(不是"信得过的人")criminal lawyer 刑事律师(不是"犯罪的律师")service station 加油站rest room 厕所(不是"休息室")dressing room 化妆室(不是"试衣室"或"更衣室")sporting house 妓院(不是"体育室")horse sense 常识(不是"马的感觉")capital idea 好主意(不是"资本主义思想")familiar talk 庸俗的交谈(不是"熟悉的谈话")black tea 红茶(不是"黑茶")black art 妖术(不是"黑色艺术")black stranger 完全陌生的人(不是"陌生的黑人")white coal (作动力来源用的)水white man 忠实可靠的人(不是"皮肤白的人")yellow book 黄皮书(法国政府报告书,以黄纸为封)(不是"黄色书籍") red tape 官僚习气(不是"红色带子")green hand 新手(不是"绿手")blue stocking 女学者、女才子(不是"蓝色长统袜")China policy 对华政策(不是"中国政策")Chinese dragon 麒麟(不是"中国龙")American beauty 红蔷薇(不是"美国美女")English disease 气管炎(不是"英国病")Indian summer 愉快宁静的晚年(不是"印度的夏日")Greek gift 害人的礼品(不是"希腊礼物")Spanish athlete 吹牛的人(不是"西班牙运动员")French chalk 滑石粉(不是"法国粉笔")2.成语类pull one's leg 开玩笑(不是"拉后腿")in one's birthday suit 赤身裸体(不是"穿着生日礼服")eat one's words 收回前言(不是"吃话")an apple of love 西红柿(不是"爱情之果")handwriting on the wall 不祥之兆(不是"大字报")bring down the house 博得全场喝彩(不是"推倒房子")have a fit 勃然大怒(不是"试穿")make one's hair stand on end 令人毛骨悚然-恐惧(不是"令人发指--气愤")be taken in 受骗,上当(不是"被接纳")think a great deal of oneself 高看或看重自己(不是"为自己想得很多")pull up one's socks 鼓起勇气(不是"提上袜子")have the heart to do (用于否定句)忍心做....。
浅析中美文化差异

浅析中美文化差异【篇一:浅析中美文化差异】2017 年第 2 期周刊(下转第 69 页)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和重视,但是由于不同文化间存在着方方面面的差异,而文化差异正是影响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主要障碍,人们对于这些差异的了解甚少或仅有一些成见,因此文化冲突在所难免。
中美两国作为东西方文化的典型代表,了解中美文化差异体现在哪些主要方面及差异背后的原因,是促进中美间跨文化交际顺利、有效进行的助推器。
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东方大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而美国是只有两百多年历史的国家,其主导文化为欧洲文化。
由于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发展过程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美两国文化间存在巨大的差异。
一、美国文化的特点文化开放、文化包容、文化进取是美国文化的三大特征,也是美国文化的优势。
美国文化的开放性,有利于美国现代化的推进;美国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美国多元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有利于美国文化的丰富多彩;美国文化的进取性,有利于美国人民战胜困难不断追求美好的生活。
总之,美国文化的优势是美国发展的动力。
(一)美国文化开放的基本形式。
1. 通过人员流动而实现的文化交流。
2. 报刊、印刷品和音像制品是进行文化交流的最普遍形式。
3. 学校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是实现文化开放的基本方式。
4. 计算机网络、卫星通信系统、电话的广泛运用,正成为文化开放的最有发展前途的形式。
(二)美国文化包容体现在三个方面。
1. 各种政治思想可以在美国存在。
2.美国容纳了各国文化之精华,且各种文化互相渗透、彼此交融。
在美国,常见的有欧洲文化、亚洲文化、拉美文化、非洲文化、印第安文化等。
3. 美国文化具有宽容兼纳的一面,美国的宗教和难民政策就是一个很好的体现。
(三)美国文化进取性的特征。
1. 美国人敢于探险,体现为对地理考察、对企业的风险投资。
2. 美国人对权利和优越的追求,体现为美国人对公民权利及美国梦的追求。
中外文化差异造成的十大误会

中外文化差异造成的十大误会作者:梁小明来源:《中学生英语·教师版》2015年第05期你和老外闹过笑话或者误会吗?中西文化差异会造成两方人对某些事情的态度和做法的不同。
加强沟通,理解万岁。
为了让你和老外轻松相处,我们总结出经常发生的10种误会及其解决方法。
1. 赞美西方人乐于赞美别人,同时也乐于接受别人的赞美。
而中国人为了显示谦恭,常常会“拒绝”他人的赞美。
这种“拒绝”会让老外觉得莫明其妙,好像你不领他的情似的。
还有,中国人出于礼貌,或者想跟人套近乎,总是愿意说些关心人的话。
为了献殷勤,我们常喜欢对客人说,“You must be tired?Have a good rest.”然而,普通的问候之语却有可能让西方人误解为你对她的身体状况表示担忧。
他们很喜欢别人夸他们年轻、强壮,如果你质疑他们的身体健康,他们甚至会发怒的。
2. 致谢中国人认为对家里人或者好朋友的帮助是one’s own obligation, no need to thank or be thanked,彼此根本不必说谢谢,说了反而显得关系生分。
而老外对家人或者朋友的帮忙都习惯说谢谢,他们期待polite expressions like “please”,“thank you”, etc.。
所以,和老外相处,千万不要吝啬“谢谢”两个字。
“谢”少了只会让老外觉得你羞涩且不懂礼貌。
3. 出游中国人结伴出游的时候,如果买什么东西,花钱的那个人一般都会先统计有几个人,然后按照人头购买东西,即便有人之前客气地说不要,中国人还是会给他买上一份。
When a Chinese offers refreshments or drinks to his colleague, his colleague often declines the offer politely,because he doesn’t want to trouble the person who offers and it also shows his politeness. Normally the person who offers still prepares or buys refreshments or drinks, and this will be expected by his colleague. Sharing food and drink when going out together is common among colleagues and friends.然而和老外结伴出游,如果你客气地推说不需要某样东西,那么对方真的就不会给你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对美国十大误解:美国根本没有素质教育
2014年07月22日15:09 教育专栏作者:方帆我有话说(2,410人参与)评论中大奖(2,410人参与)
随着中国的开放,其实中国人对美国的了解,比美国人对中国的了解要多得多,全面得多。
但是,中美毕竟相隔一个太平洋,中国人对美国的了解,还有很多扭曲的地方的。
下面就来数一下:中国人对美国最大的误解,是以为移民[微博]到美国的中国人全是有钱人:要么是“贪官”或者家属,要么是无良商人,赚足了中国老百姓的血汗就跑到美国去。
其实,在1990年代以前,移民到美国的中国人全是因为在美国有亲属关系申请到美国的,有资格投资移民的中国人极少。
即使是现在,每年移民到美国的中国人中,也有差不多一半是依靠亲属关系的移民,还有百分之二十多是职业移民,投资移民的不到一成,连通过“政治庇护”拿到绿卡的中国人都比拿钱投资到美国的中国人要多。
美国的移民法规定,美国人的父母,子女,配偶,兄弟姐妹,都可以通过亲属关系申请移民,一分钱都不用投资的;另外,持有绿卡的人的配偶,子女,也可以通过亲属关系申请移民。
因此,很多中国人传说中的“有钱就移民到美国去”,其实并不正确。
在美国的华人中,占绝大部分是通过亲属关系移民过去的,或者在美国出生的。
而且,“美国公民”不等于“美国绿卡”:持有美国绿卡的中国人,仍然是中国公民。
中国人对美国的第二个误解,是以为美国只有白人跟黑人。
从19世纪开始,就有中国人到美国的记录,华裔美国人在美国已经有很长的历史。
因此,在美国,一个长着中国人脸孔的人,可能已经是在美国的第五,第六代了。
华裔在美国仍然是少数族裔,可是却是一个飞快成长的族群。
在美国,另外一个成长得很快的族群是拉丁美洲裔,已经占美国人口超过百分之二十了。
所以,美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并不只有白人跟黑人。
中国人对美国的第三个误解,就是某人说“美国如何”,就以为全美国都这样。
其实,这是错的。
美国是一个联邦制的国家,每一个州就好像一个小国家一样,有自己的传统,有自己的法律,有自己的政府,只不过把外交权和宣战权交给联邦中央政府而已。
因此,在一个州看到的东西,未必等于在美国全国各地都能看到。
比如,有人认为美国人不炒房的原因是他们的房产税每年都顺着房价涨,而且房产税要百分之五。
可是,在加州,房产税是不可以随着市场跟市场价挂钩来涨的,而且也不会百分之五那么多,最多只有百分之一点多。
有的人去过旧金山湾区,以为全美国都像旧金山地区那样到处是亚裔面孔的人,结果一到中西部,才发现想见个亚洲面孔的人是多么困难。
中国人对美国的第四个误解,是以为美国人都讲英文。
其实,美国从来都没有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官方语言,因此,英语并非美国的官方语言。
不仅如此,只有美国公民才能参与投票的选举,选票上也经常有三种语言:英语,汉语和西班牙语。
你跑到旧金山的唐人街,通用的语言是广州话或者台山话,有些老华侨一辈子都不会讲英语,只会说台山话。
到了米慎街,可能会说西班牙话就足够了。
中国人对美国的第五个误解,是以为美国有“素质教育”,孩子读书轻松,全跟玩似的,就轻而易举进入那些世界名牌大学了。
其实,美国连“素质教育”这个词都没有,完全是中国人意淫给美国人的。
进入世界名校的那些孩纸,假如不是靠拼爹进去的,没有一个不是经常通宵开夜车读书,没有一个不是从小就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和各种艺术活动,天天下午要家长[微博]开车送去这里那里参加联赛,没有一个不是去这里当义工,那里当研究员,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又要准备测验了(因为美国的大学不止看一次的考试成绩,要看学生四年的成绩的)。
读书轻松的孩纸,其实长大以后全在搬砖。
只不过美国的蓝领工人收入跟白领相差不会太远,搬砖油漆扫地的人,也能买得起奔驰宝马,也能过得不错就是了。
中国人对美国的第六个误解,是以为美国既然是头号帝国,肯定也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所有东西都比中国要发达。
其实,有好多东西美国比中国要落后的。
比如,手机是美国人一直落后于中国的,假如不是苹果手机的出现,恐怕现在好多美国人都不知道原来手机除了打电话还能做那么多的事情。
记得我第一次从香港带了支彩屏能照相的手机到美国,同事们都被吓呆了。
还有,类似于中国公交通那样的东西,
旧金山湾区比中国要晚出现差不多十年。
马英九当台北市长的时候,把这个东西带到旧金山,告诉硅谷的科学家们,台北人可以用这个东西刷卡坐公交,买饮料,引起了旧金山湾区的市长们和硅谷的科学家们极大的震动,因为他们从来都没见过这样发达的东西。
到了现在,我在深圳可以用手机刷卡坐公交,可是在旧金山还是不行。
中国人对美国的第七个误解,是以为美国人天天吃汉堡,吃牛排。
其实,美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一个民族有自己的食物,而且都能保持自己喜欢的饮食传统。
在中国移民聚居的地方,华人完全保留了自己的饮食习惯,甚至连中国的饮食集团也强势进入美国。
比如,我们在旧金山湾区,就能吃到原汁原味的来自同一个饮食集团的“海底捞”,“小肥羊”,“毛家菜馆”,“沸腾鱼乡”,“厨房制造”,“85度C”等。
中国人对美国的第八个误解,是既然美国的工资比中国人高,物价又比中国便宜,美国人肯定人人都买很多奢侈品了。
其实,正因为美国人的购买力是正常的,因此,不会像中国人那样需要靠一些叫“奢侈品”的东西来获得幸福感或者表示自己比别人厉害。
美国人不需要拥有在自己阶层以外的物品来表达什么。
所以,我们会看见美国人都比较实在,两万美元的车能用,绝对不会买四万美元的,即使买得起。
我们反而会看到美国人为了自己真正的爱好而购物。
比如爱好跑车的人会花十万美元买一台好跑车,不是为了显摆,而是真喜欢。
中国人对美国的第九个误解,是以为美国人全都对流行文化很了解。
这个误解,是基于中国人自己的经验,因为在中国,热播的电视节目比如《中国好声音》,或者《爸爸去哪儿》之类,火爆全国,几乎人人都知道。
于是,觉得美国人也应该知道“美剧”,“美歌星”。
谁知道,美国有好多人从来不看NBA,从来不看美剧,知道的明星还不如中国人知道得多,那些以为所有美国人都知道LadyGaga的,可以失望了。
中国人对美国的第十个误解,是美国人都廉洁奉公,没有贪污腐化,不走后门,因为“只有中国的贪官和老婆孩子逃跑去美国,没有美国贪官把老婆孩子送到中国的”。
首先,“美国的贪官不把老婆孩子送到中国”根本就不成立,因为中国基本不接受外国移民。
就等于说“为什么你不从一堵墙走进院子里”一样无稽。
其次,在美国找工作要靠后门,要靠熟人推荐,要拼爹,拼干爹,根本就是常识。
中国在商业活动中很多的走后门和行贿的作法,其实是学美国的,只不过美国的制度管得比较严,不容易做而已。
美国姓“公”的机构,不时也会出现很严重的贪污腐化现象。
没有制度的制约,不会有天生的廉洁奉公的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