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旅游资源体验性评价教案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高中地理 第三章 旅游规划 旅游资源评价教案 选修高二选修地理教案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第三章旅游规划旅游资源评价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旅游活动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及旅游环境保护。
2.理解旅游资源评价的原那么、内容,针对某一实例予以评价。
(二)过程与方法
1.用详细事例分析说明旅游活动和景区建立对地理环境的负面影响,一方面形成旅游活动和景区开发对环境产生影响的认识;另一方面培养地理材料的分析才能、发现问题的才能。
2.通过详细的景区旅游资源评价,理解旅游资源评价的原那么、内容和方法,形成旅游资源评价的根本才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旅游活动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对人地关系协调的重要性的认识,建立科学的开展观、环境观,形成文明旅游的根本素质和行为标准。
2.通过详细的旅游资源的评价,强化辩证唯物观,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1.旅游活动对地理环境的负面影响
2.旅游资源评价
客源场评估
多媒体课件
2课时
第一课时。
高中地理 第二章 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第三节 旅游资源的评价同步备课课件 中图版选修3.pptx

发的时间、规模、档次和 难易程度 。
9
2.客源市场条件
(1)分析旅游资源开发所针对的 旅游者类型。
(2)正确估计旅游资源与客源地的 距离 ,旅游资源最有吸引力的
特色,旅游资源所在地的 接待能力 与交通运输能力。
3.其他开发条件:包括 投资 条件、施工条件、现有的开发条件和旅
游 服务设施
条件等。
10
【思考】 2.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与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案 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直接影响其开发价值。 优越的位置和便捷的交通,能够提高旅游区的可进入性,增加游客数量。 地理位置偏远的旅游景区,路途交通费用过多,耗时过长,出入不畅, 会增加旅游者的心理顾虑,游客相对较少。
5
2.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功能 (1)艺术、美学和观赏价值高的旅游资源,其功能主要表现在⑦ 观光方面。 (2)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高的旅游资源,其功能主要表现在⑧文化旅和游科 学考察方面。 (3)根据某一旅游资源的⑨功能,就可确定其所在地的开发方向。 3.旅游资源的组合、结构和规模 只有在一定地域和时间内,多种类型的旅游资源协调地⑩组合 起来,形 成一定的⑪结构 和⑫规模 ,才能获得较高的开发效益。
11 答案
2
互动探究区
12
探究点 旅游市场开发条件评价 探究活动
莫干山近年以“民宿”开发而蜚声中外,“民宿”是指利用农民空闲房屋, 为消费者提供配套乡野休闲、养生的新型酒店模式。莫干山民宿旅游起步 于2007年,受政府政策鼓励,逐步形成了以吸引高消费人群为主体的旅游 目的地。某民宿经营者说:“目前来乡里居住及游玩的多数来自大城市, 以家庭及情侣为主,他们不仅来吃农家饭,还喜欢和我们聊天,喜欢下田 上山体验农活。”2015年,莫干山已有民宿200多家,年营业收入达1.7亿 元。
高中地理第二章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第三节旅游资源的评价学案中图版选修3

第三节旅游资源的评价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了解旅游资源评价的主要内容。
掌握对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
学会对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针对某一实例,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旅游资源的评价1.旅游资源评价概况(1)概念:旅游资源评价是以发展旅游业为目的而对旅游资源所进行的分析、比较和评判,是在旅游资源调查基础上进行的深入性研究工作,是对一个地区发展旅游业的潜力进行评定。
(2)评价内容:资源本身、资源环境、开发条件.2.旅游资源本身的评价(1)旅游资源的特色:是评价某地区旅游资源对旅游者吸引力大小的重要因素,也是旅游资源可行性开发的决定条件之一。
(2)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功能①价值:包括艺术、美学、观赏、历史文化和科学等方面的价值,旅游资源的功能是与其价值相呼应的.②功能:a。
艺术、美学和观赏价值高的旅游资源,其功能主要表现在观光方面;b.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高的旅游资源,其功能主要表现在文化旅游和科学考察方面。
(3)旅游资源的组合、结构和规模:只有在一定地域和时间内,多种类型的旅游资源协调组合,形成一定的结构和规模,才能获得较高的开发效益。
3.旅游资源环境的评价(1)环境容量状况①概念:指在单位时间内,在不破坏生态环境前提下,旅游资源所在地容纳旅游者数量的能力。
②影响因素:旅游资源地规模大、景象艺术特征显著、内容丰富、游程较长、布局合理、质量上等,其环境容量就大。
环境容量还受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功能和自然要素(如地形、水源)影响.(2)环境质量状况:具备空气清新、水质洁净、幽静舒适等条件是对旅游资源所在地环境质量的基本要求。
(3)社会经济环境①含义:a。
主要指一个地区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所具有的整体形象。
b。
也可以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数量与素质、当地居民对旅游者数量和行为容忍的最大限度等几个方面进行考察。
②影响:有的旅游资源本身的旅游观赏价值并不高,但结合其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进行综合评价时,就可能得出很有旅游价值的结论,如上海.4.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1)区位条件:包括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
第三节旅游资源体验性评价教案

第三节旅游资源体验性评价◆目的:旅游规划和管理◆方法:基于对旅游者或专家体验的深入分析,建立规范化的评价模型◆特点:评价结果多具有可比性的定性尺度或数量值关于自然风景的视觉质量评估,目前较为公认的有四个学派:专家学派、心理物理学派、心理学派、现象学派1.专家学派:●评价系统☐美国林务局风景管理系统(1976,1979)☐美国土地管理局风景资源管理系统(1984,1986)●评价原理:☐凡是符合形式美原则的自然风景就具有较高的风景质量☐对风景进行基于线条、形体、色彩和质地四个元素的分析☐强调多样性、奇特性、协调统一性等形式美原则在风景质量分类分级中的主要作用●美国林务局风景管理系统☐划分风景类型☐评价风景亚型的质量根据山石地形、植被类型、水体形态的多样性,将风景质量划分为3个等级A级-特异风景B级-一般风景C级-低劣风景☐风景质量评价方法选定7个风景质量因子进行分级评分,将7个单项因子的得分值相加作为风景质量总分值,最后将风景质量归入3个等级A级-评价总分>19分B级-12~18分C级-0~11分2.心理物理学派:●理论基础:将风景与风景审美理解为一种刺激-反应关系,把心理物理学中的信号检测引入到风景质量评价中●方法:通过测量公众对风景的审美态度,获得一个反映风景质量的量表,然后将该量表与风景的各组成成分之间建立确定的数学关系●基本思想☐人类具有普遍一致的风景审美观,可以将这种普遍的、平均的审美观作为风景质量的衡量标准☐人们对于自然风景质量的评估,可以通过风景的自然要素来定量表达☐风景审美是风景和人之间的一种作用过程,风景质量评估实质是指建立反映这一作用关系的定量模型●主要工作☐测量公众的平均审美态度,以照片或幻灯片为工具,获得公众对于所展示的风景的美感评价☐确定构成所要展示的风景基本成分(自然风景要素)☐建立风景质量与风景的基本成分(自然风景要素)之间的相关模型☐将所建立的数量模型用于同种类型风景的风景质量评估之中实例☐西黄松林风景质量评估(施罗德、丹尼尔,1982)3.心理学派(认知学派):●理论基础☐了望-庇护理论(阿普尔顿)用人的生存需要解释、评价风景:人在风景审美过程中,总是以“猎人”和“猎物”的双重身份出现,作为“猎人”需要看到别人,作为“猎物”又不希望别人看到自己☐风景审美理论模型(卡普兰夫妇)以进化论为前提,从人的生存需要出发,提出风景信息论并逐步完善人在风景审美过程中既注重风景中易于辨识和理解的特性(易解特性),又对风景中蕴藏的具神秘感的信息感兴趣(神秘特性),具备两个特性的风景质量高4.现象学派(经验学派):●理论基础☐把人对风景的审美评判看作是人的个性和文化历史背景、志向和情趣的表现●研究方法☐考证文学艺术家们关于风景审美的文学,艺术作品,考察名人的日记等,以之来分析人与风景的相互作用及某种审美评判所产生的背景☐通过心理测量,调查,访问等形式,记叙现代人对具体风景的感受和评价●特点☐侧重分析风景价值所产生的环境和背景,并非对风景质量的直接量度四个学派的关系:●专家学派与心理物理学派☐共同点:通过量测风景的各构成成分来评价风景的整体质量☐不同点:测量的风景要素选取、测量方法、研究的空间尺度四个学派☐专家学派认为风景是独立于人的客体,人在风景欣赏中和自然风景的关系是简单的单向作用关系(风景独立,人看风景)☐心理物理学派把人的普遍审美观作为风景价值的衡量标准☐心理学派从人的生存需要出发解释人的风景审美过程(风景美是因为能满足人的需要)☐现象学派把人在风景审美评判中的主观作用提高到绝对高度,是人的个性和文化历史背景、志向与情趣的表现(景由心造)。
高中地理选修3第2章第3节旅游资源的评价教案

旅游资源的评价——以黄梅县禅文化旅游区为例教学目标:1、以黄梅县禅文化旅游区为案例,让学生了解旅游资源评价的基本内容(教学重点)。
2、以黄梅县禅文化旅游区为案例,对其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进行评价,并归纳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一般思路(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湖北省黄梅县是我们的家乡,黄梅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山青水秀,为了开发黄梅旅游资源,黄梅县政府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建立了黄梅县禅文化旅游区。
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旅游资源的评价相关内容,知道旅游资源本身评价包括资源特色、资源价值和功能、资源组合、结构和规模等。
其中旅游资源的价值评价是核心,因为价值决定其功能和特色,价值越多,其功能越多;价值越大,其特色越显著;另外,资源组合、结构和规模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旅游资源的价值。
这节课,我们就以黄梅县禅文化旅游区为实例具体分析旅游资源的评价。
我们先阅读《黄梅县禅文化旅游区的旅游资源介绍》的资料。
思考1、黄梅县禅文化旅游区设立的背景是怎样的?2、黄梅县禅文化旅游区旅游资源有哪些特点?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社会经济环境村民善良、好客黄梅县禅文化旅游区的旅游资源具有这些特征,那么是否具有开发的条件?学生阅读《黄梅县禅文化旅游区的旅游资源介绍》中的《黄梅县交通图》,思考:黄梅县禅文化旅游区的旅游资源具有开发的条件怎样?学生回答,教师讲解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是评价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条件之一黄梅县禅文化旅游区位于湖北省黄梅县长江以北,在鄂、赣、皖交界处,地理位置优越,看黄梅县交通图,对外交通便利,有105国道、G70高速和京九铁路及在建的京九高铁、合九高铁,距离武汉只有200多公里,距离上海也只有800公里,这样能确保游客进得来、出得去。
客源地市场:客源地的形成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需求,是人们在吃、穿、住、行等多种基本需要之后才产生的。
一个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居民基本的生活需要尚不能满足的区域,是不可能成为客源地的。
高二地理 第二章第三节《旅游资源的评价》教案 中图版选修3

北京市房山区房山中学高二地理第二章第三节《旅游资源的评价》课后小结: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境内,是白水沟上游白河的支沟,以有九个藏族村寨(所以又称何药九寨)而得名。
九寨沟海拔在2千米以上,遍布原始森林,沟内分布一百零八个湖泊。
九寨沟,一个五彩斑斓、绚丽奇绝的瑶池玉盆,一个原始古朴、神奇梦幻的人间仙境,一个不见纤尘、自然纯净的“童话世界”!她以神妙奇幻的翠海、飞瀑、彩林、雪峰等无法尽览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成为全国唯一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两顶桂冠的圣地。
九寨沟客源市场主要集中在四川和重庆。
去九寨沟的游客,大多取道成都。
从成都到九寨沟的九寨环线已改造竣工,九寨环线由东西线构成环状,全长913公里。
东西两线行程均为400多公里,干道线为水泥路面,区内为柏油路面,单线行程需8小时。
九黄机场位于九寨沟、黄龙、牟尼沟三大景区三角形的中心位置。
九寨沟机场距九寨沟景区沟口88公里,距黄龙43公里。
从九黄机场坐车到九寨沟沟口大约需要两个小时。
目前开通的航班包括:成都至九寨沟、重庆至九寨沟、西安到九寨沟、上海到九寨沟等多条线路。
淡季(11月16日到3月31日)部分航班停运。
1984年国务院将九寨沟划为国家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时,沟内供电严重不足,交通、通讯条件十分落后,为此历届县委、县政府都将改善我县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列为工作重点,采取多种优惠政策和融资手段加快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
经过20年的不懈努力,使全县的旅游基础设施得到基本改善。
从1997起投入近上亿资金,先后完成了交通、通讯、能源、旅游服务配套设施等建设,使我县旅游业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大大提升了我县旅游的可进入性。
读资料回答:同为世界遗产,简述九寨沟相对于与武夷山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优劣。
湘教版选修三第三章3.2旅游资源评价教案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复习发展旅游业的意义
学生回答。
巩固旧知识,辩证分析旅游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知识点一
1.旅游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探究活动:
旅游环境污染现象有哪些?
旅游环境遭到破坏的现象有哪些?
3.例题或练习
根据学生习题解答情况进行点拨
学生自主学习,归纳总结:
1.水资源良性平衡受到破坏。
5.环境承载力
本课小结
本节课主要辩证地分析旅游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同学们注重知识的整理与归纳;重点用实例分析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板书设计
3.2旅游资源评价
一、旅游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旅游资源评价
1.原则
2.评价内容:三大旅游开发价值评估
六大开发条件评估
教学反思
采用有益于学生接受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归纳,补充,总结,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2旅游资源评价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旅游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了解旅游资源的价值表现,理解旅游资源的价值对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
3.理解旅游资源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客源市场对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
二、教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旅游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教学难点: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2.大气污染严重
3.固体废弃物的污染。
4.珍贵自然遗产面临威胁。
5.良性生态平衡受到破坏。
6.文物古迹遭毁损。
知识点二
1.旅游资源评价。
2.探究活动:实例分析开发旅游资源的条件
3.例题或练习
第三节旅游资源的评价教学设计

源环境的 展示图片:九寨沟旺季游人众多
评价
展示材料:四川省推出了“预约旅游”模式;
以具体实
1、环境容 2001 年,九寨沟实行了每日 12000 人的限 读资料,思考, 例 帮 助 学
量状况 量进沟的政策。
回答
生理解抽
引导学生思考:1、什么是旅游环境容量?
象定义
2、旅游环境容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2、环境质 3、旅游活动的规模与旅游环境容量的关
量状况
系?
引导学生思考:九寨沟发展生态旅游的意
3、社会经 义
思考,回答
济环境
既可以保护世界自然遗产,又能增加吸引
力,通过发展旅游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向学生简要说明四川的历史、文化、经济
发展状况、交通等对其旅游资源开发的影
响
及时小结
三、旅游资 小结:旅游资源环境的评价是从旅游资源
源开发条 所在地的环境容量、环境质量、社会经济
课题 学校 教材
第 二 章 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第 3 节 旅游资源的评价 北京准 1、结合实例,简述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2、针对某一实例,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过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的知识,在此基础上,本节学习旅 游资源的综合评价,为后面学习旅游景区的规划、旅游活动的设计,以及 旅游业对区域发展的关系打下基础。本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学会 对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理论性较强,学生可能感觉无从下手,所以通 过具体事例的分析,目的是易于学生理解接受。
读图,思考, 从 材 料 中
说明以上旅游资源具有的价值和功能。 回答
提取信息,
总结:根据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功能就可以
分析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旅游资源体验性评价
◆目的:旅游规划和管理
◆方法:基于对旅游者或专家体验的深入分析,建立规范化的评价模型
◆特点:评价结果多具有可比性的定性尺度或数量值
关于自然风景的视觉质量评估,目前较为公认的有四个学派:专家学派、心理物理学派、心理学派、现象学派
1.专家学派:
●评价系统
☐美国林务局风景管理系统(1976,1979)
☐美国土地管理局风景资源管理系统(1984,1986)
●评价原理:
☐凡是符合形式美原则的自然风景就具有较高的风景质量
☐对风景进行基于线条、形体、色彩和质地四个元素的分析
☐强调多样性、奇特性、协调统一性等形式美原则在风景质量分类分级中的主要作用
●美国林务局风景管理系统
☐划分风景类型
☐评价风景亚型的质量
根据山石地形、植被类型、水体形态的多样性,将风景质量划分为3个等级
A级-特异风景
B级-一般风景
C级-低劣风景
☐风景质量评价方法
选定7个风景质量因子进行分级评分,将7个单项因子的得分值相加作为风景质量总分值,最后将风景质量归入3个等级
A级-评价总分>19分
B级-12~18分
C级-0~11分
2.心理物理学派:
●理论基础:将风景与风景审美理解为一种刺激-反应关系,把心理物理学中的信号
检测引入到风景质量评价中
●方法:通过测量公众对风景的审美态度,获得一个反映风景质量的量表,然后将
该量表与风景的各组成成分之间建立确定的数学关系
●基本思想
☐人类具有普遍一致的风景审美观,可以将这种普遍的、平均的审美观作为风景质量的衡量标准
☐人们对于自然风景质量的评估,可以通过风景的自然要素来定量表达
☐风景审美是风景和人之间的一种作用过程,风景质量评估实质是指建立反映这一作用关系的定量模型
●主要工作
☐测量公众的平均审美态度,以照片或幻灯片为工具,获得公众对于所展示的风景的美感评价
☐确定构成所要展示的风景基本成分(自然风景要素)
☐建立风景质量与风景的基本成分(自然风景要素)之间的相关模型
☐将所建立的数量模型用于同种类型风景的风景质量评估之中
实例
☐西黄松林风景质量评估(施罗德、丹尼尔,1982)
3.心理学派(认知学派):
●理论基础
☐了望-庇护理论(阿普尔顿)
用人的生存需要解释、评价风景:人在风景审美过程中,总是以“猎人”和“猎物”的双重身份出现,作为“猎人”需要看到别人,作为“猎物”又不希望别人看到自己☐风景审美理论模型(卡普兰夫妇)
以进化论为前提,从人的生存需要出发,提出风景信息论并逐步完善
人在风景审美过程中既注重风景中易于辨识和理解的特性(易解特性),又对风景中蕴藏的具神秘感的信息感兴趣(神秘特性),具备两个特性的风景质量高
4.现象学派(经验学派):
●理论基础
☐把人对风景的审美评判看作是人的个性和文化历史背景、志向和情趣的表现
●研究方法
☐考证文学艺术家们关于风景审美的文学,艺术作品,考察名人的日记等,以之来分析人与风景的相互作用及某种审美评判所产生的背景
☐通过心理测量,调查,访问等形式,记叙现代人对具体风景的感受和评价
●特点
☐侧重分析风景价值所产生的环境和背景,并非对风景质量的直接量度
四个学派的关系:
●专家学派与心理物理学派
☐共同点:通过量测风景的各构成成分来评价风景的整体质量
☐不同点:测量的风景要素选取、测量方法、研究的空间尺度
四个学派
☐专家学派认为风景是独立于人的客体,人在风景欣赏中和自然风景的关系是简单的单向作用关系(风景独立,人看风景)
☐心理物理学派把人的普遍审美观作为风景价值的衡量标准
☐心理学派从人的生存需要出发解释人的风景审美过程(风景美是因为能满足人的需要)
☐现象学派把人在风景审美评判中的主观作用提高到绝对高度,是人的个性和文化历史背景、志向与情趣的表现(景由心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