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 燃烧和灭火(学案 Word)
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导学案(郝戈庄初中王成毅)
课题1 燃烧和灭火教学案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初中2、学科:初中化学3、课时:2课时4、课前准备:(1).回忆以前所学的碳、硫、硫、铁、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写出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设计这一题目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总结燃烧的概念,对燃烧有初步的认识。
(2).回忆第二单元课题1利用红磷或白磷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的方法,写出化学方程式。
设计这一题目的目的是服务于课堂上将要进行的一个实验。
(3)、自学课本,找出燃烧和爆炸的条件,想一下这两者的关系。
设计这一题目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对课题知识有所了解二、教学课题(一)教材的编写意图和体例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课题从几幅有关燃烧的图画导入新课。
教材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通过实验7-1红磷、白磷的燃烧情况,得出燃烧的条件;通过实验7-2蜡烛的燃烧情况,得出灭火的原理以及常用的灭火的方法,然后简单介绍常见的灭火器以及使用注意事项,帮助学生树立防火意识,具备简单的火灾逃生的方法;通过实验7-3面粉燃烧的爆炸实验,探究爆炸的条件,认识到爆炸的危害性,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
(二)教材分析1、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基本要求: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条件以及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
2、本节教材蕴含的能力体系和价值体系能力体系: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学习对现象、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价值体系:增强防火防爆的安全意识,学习一些火灾逃生的常识。
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燃烧的条件,会设计实验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2).理解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知道易燃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能力目标(3)、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
教学难点:由燃烧的条件推理得出灭火的方法级原理。
三、教学方法:实验法、合作探究法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
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也屡见不鲜,那么物质燃烧到底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呢?联想生活中的有关燃烧现象并思考老师的提问。
燃烧与灭火导学案
燃烧与灭火导学案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导学案(第一课时)一、研究目标1.理解燃烧的定义、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研究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研究难点:灭火的方法。
二、自主研究一)燃烧的实质燃烧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实验中常见的现象,但你知道燃烧的实质是什么吗?请回忆以前所做的常见物质的燃烧实验并填写下表。
可燃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现象硫S + O2 → SO2 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和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木炭 C + O2 → CO2 燃烧产生火焰和灰烬铁丝4Fe + 3O2 → 2Fe2O3 燃烧产生火花和铁锈联系上表和课本,我们可以知道燃烧通常是指物质与氧气反应放出热能的过程。
二)燃烧的条件1.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7—1”,并讨论。
在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请你解决以下问题: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将一小石块和一小木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燃烧需要的条件是:可燃物、氧气和着火点燃着的两支蜡烛中的一支用烧杯罩住燃烧需要的条件是:氧气将一小木条和一小纸片在酒精灯上加热燃烧需要的条件是:可燃物、氧气和着火点2.猜想:1)燃烧需要有可燃物。
2)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3)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
3.通过实验进行探究:铜片上的红磷和白磷及水中的白磷的现象:通入氧气之后,水中白磷的现象:4)实验分析:实验操作可燃物是否达到着火点是否与氧气接触是否燃烧1) 铜片上的白磷白磷粉末是是2) 铜片上的红磷红磷粉末是是3) 热水中的白磷白磷条否是4) 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白磷条是是5)实验结论: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氧气和达到着火点。
思维拓展:4.上图演示实验与课本129页的实验有何不同?哪个实验更好?其主要优点是什么?5.根据课本129页表7-1分析,为什么生煤炉火时,需先引燃纸和木柴?6.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盛满水的纸杯,一直到水沸腾而纸杯完好无损。
请解释这一现象。
精讲点拨:1.通常所说的燃烧是物质与氧气反应放出热能的过程。
燃烧和灭火学案
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学习目标】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2.认识化学理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体会化学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对着火点的理解【教材分析】《燃烧和灭火》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七单元课题一的内容。
在生活中,同学们熟悉燃烧的现象;在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学习中,同学们认识了燃烧的本质——有新物质生成的化学变化。
本课题是对之前所学过“燃烧”的意义进行深入了解并且应用于实际之中。
对高中将学习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可以起到铺垫的作用。
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
知识回顾:1、写出以下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2)木炭燃烧:(3)红磷燃烧:(4)硫的燃烧:讨论:1、这些物质燃烧有什么特点?是物质和__________的反应,共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灯泡发光是不是燃烧?为什么?3、是不是什么样的物质的都能燃烧?物质要燃烧起来需要哪些条件呢?课前预习一、燃烧和灭火阅读教材P129—130,完成以下问题。
1.燃烧是可燃物与____________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燃烧必须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是:(1)__________(2)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
(缺一不可)二、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1);(2);(3)。
实验探究:共同学习实验7-11、铜片上的红磷和白磷及水中的白磷的现象:通入氧气之后,水中白磷的现象:2、实验分析:3、实验结论:燃烧的条件:(1);(2);(3)4.通过燃烧的条件对应得出灭火的方法:(1);(2);(3)所以说灭火的根本就是。
灭火原理的探究:共同认识第130页实验,并填写书上的表格:认识常用的灭火器:阅读第131页,知道常用的灭火器的使用方法、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应用新知:自我检测:一、基础演练:1.下列不属于物质燃烧条件的是( )A.狭小的空间 B.与氧气接触 C.温度达到着火点 D.物质具有可燃性.2.汽油属于易燃物,敞口放置一瓶汽油,虽然与空气接触,但未燃烧,这是由于()A.汽油具有挥发性 B.汽油的着火点低 C.与汽油接触的氧气少D.周围的环境温度低于汽油的着火点。
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导学案-word文档资料
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导学案学习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实验现象,归纳、总结出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初步了解不同物质着火的不同灭火方法,知道几种常见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并能应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生产、实验中的一些问题。
学习重点难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寄语:自信是成功的前提)1、学习任务一:探究燃烧的条件观察现象:铜片上的白磷发生_______,热水中的白磷_________,铜片上的红磷__________。
思考:1.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相同的是__________;不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铜片上的红磷和白磷相同的是_________,不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此实验得出燃烧的条件是,3.白磷与红磷相比,更容易着火的是,原因是,它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4.怎样使水中的白磷也燃烧起来?5.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
灭火时只要消除其中个条件即可。
由此推断灭火的三类方法依次是(1) (2) (3)2、学习任务二:灭火的方法[实验7-1]观察实验现象:该实验说明了什么?化学方程式是。
二、合作共建(寄语:学贵有疑,问题是思考的产物 )灭火的方法之一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这句话是否正确?为什么?三、系统总结(寄语:你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 )四、诊断评价(寄语:考考自己,我始终是最优秀的)1.白磷比煤易点燃的原因是( )A.白磷比煤跟空气接触面积大B.白磷比煤着火点高C.白磷比煤着火点低D.白磷比煤密度小2.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燃烧属于氧化反应B.燃烧属于化合反应C.燃烧一定发光放热D.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是因为空气中的氧气不与铁反应3.关于燃烧和缓慢氧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都是化合反应B.都是氧化反应C.有的是物理变化D.都发光、放热4.用扇子一扇,燃着的蜡烛立即熄灭,其原因是,用扇子扇炉火,炉火更旺,其原因是。
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学案
课题1 燃烧和灭火学习目标1.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燃烧的条件1、复习回忆已学有关物质燃烧的内容,完成下列表格:初步归纳:燃烧的定义。
2.通过三盏酒精灯的简单实验,引导学生初步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根据各实验得到相应的燃烧条件有:实验一:可燃物;实验二:燃烧需要空气或氧气;实验三: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演示实验7-1,同学们认真观察现象,填写下例表格并回答P129的讨论题:讨论1.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2.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3.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在通入氧气后燃烧,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点拔着火点是可燃物本身固有的属性,是一个定值,不会升高或降低。
1.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A.火柴梗着火点高B.火柴梗接触氧气少C.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D.火柴梗潮湿2.在古代,人类就掌握了钻木取火的方法。
钻木头之所以能取火是由于: ,从而使木头燃烧起来。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探究:熄灭蜡烛的方法总结方法从而得到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课堂练习3、学生分组做盖灭高矮两根蜡烛的探究实验,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1.下列灭火措施是利用了哪一种灭火原理?(1)釜底抽薪。
(2)扑灭油井大火时用炸药在大火上方爆炸。
(3)消防队员用冷水浇灭燃着的可燃物。
(4)将沙土铺洒在燃烧的化学药品上扑灭火焰。
2.同一种可燃物,在冬天比在夏天更难以点燃,其主要原因是在冬天时( )A.可燃物的着火点比夏天高B.空气中氧气含量明显比夏天低C.可燃物的着火点比夏天低D.使可燃物的温度升到着火点需要更多的热量3、根据已学知识及生活经验猜想一下燃烧与哪些条件有关?有以下仪器及材料:酒精灯、火柴、纸、小木条、玻璃棒、小石子、蜡烛、烧杯、坩锅钳。
从中选择你所需要的,设计实。
燃烧与灭火学案Microsoft Word 文档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对常见灭火事例的分析,从化学反应的角度认识燃烧和灭火.2、掌握控制燃烧的方法,学会灭火自救和逃生的方法。
3、通过探究燃烧条件,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得出事实、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4、通过对“燃烧条件”的学习,认识到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通过对“火”双面性的认识和控制,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5、通过火灾火场逃生等素材,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并且提高其社会责任感学习过程:学习活动一:认识火的两面性观看一段关于火的视频,谈谈对火的认识。
学习活动二:探究灭火原理,探究燃烧的条件。
探究灭火的原理(1)说一说视频中看到的场景中具体的灭火方法。
(2)交流日常生活中用到的具体的灭火方法。
(3)请同学们对以上灭火方法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的依据,总结灭火的原理。
探究燃烧的条件(1)根据灭火的原理请推出燃烧需要的条件(2)请各小组设计实验验证燃烧条件,这里给你提供了一些仪器和药品,蜡烛、小石子、木条、木炭、汽油、煤炭、纸张、水、少、烧杯、酒精灯、镊子、石棉网等。
(也可自己准备其他仪器药品)请用手中的仪器药品设计实验、完成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并做好汇报准备。
燃烧条件再探在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课堂上,兴趣小组同学用甲图、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我们和他们一起探究吧。
资料: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有毒,会刺激人体呼吸道(1)用甲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时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图乙两个对比实验,完成了探究过程,得到以下实验事实:①不通入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入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入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入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的事实是(填序号)______;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填序号)______.(3)图甲设计的实验比图乙的实验有一个明显的优点,这个优点是______.认识燃烧同学们结合以上内容,再回想前面学过的物质跟氧气反应的现象,与同学交流你对燃烧的理解。
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案
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⑴认识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方法⑵了解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学生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了解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教学重点】围绕课题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得出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教学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认识灭火的原理并应用于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教学方法】探究式【课时安排】2课时【教具学具准备】媒体资源:自制实验准备:⑴把玻璃棒和小木条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
⑵点燃两支蜡烛,其中一支用烧杯罩住。
⑶把一沾水的棉花和干燥的棉花分别点燃。
⑷熄灭蜡烛的方法:沙土、剪刀、烧杯、湿布、水、胶头滴管、碳酸钠溶液、稀盐酸等。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录像]播放有关燃烧的镜头[引入]燃烧着的火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但是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燃烧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观看录象倾听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讲述]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现象,那么这种现象的发生需要条件吗?[指出]氧气确实是燃烧所需要的条件,但是只有氧气,燃烧能发生吗?大气中也含有氧气,可不见得到处在燃烧,可见氧气并不是燃烧的唯一条件,那么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呢?根据已有的知识,想到燃烧需要氧气由实际到理论,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一、认识燃烧的条认识燃烧需要可燃物[讨论]根据你的经验和想法谈一谈燃烧除了需要氧气外还需要什么条件?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燃烧?[展示]一些物体的图片,判断哪些能燃烧,哪些不能?教师活动思考回答: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燃烧判断学生活动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设计意图[设问]有了可燃物和氧气,燃烧是不是就能发生?例如空气中有氧气,放在空气中的火柴能燃烧吗?怎样才能使火柴点燃?摩擦起什么作用?以上事实说明了什么?[讲解]我们把可燃物开始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做着火点。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与灭火 学案(1)
新课程背景下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方式研究之—————学案。
测案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与灭火内容: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教材第124—129页学习目标: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2.了解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方法;3.能利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学习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学习难点: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习过程一、知识回顾1、[讨论]:下列反应都会伴随什么现象?C+O2CO2;4P+5O22P2O5;S+O2SO2;3Fe+2O2Fe3O4学生对这些反应进行分析讨论,让学生认识燃烧、可燃物,进而猜想燃烧的条件。
2、可燃物:_________________。
3.燃烧:_________________。
[猜想]:燃烧必须满足哪些条件呢?二、自主探究1、[演示]:将装有白磷的试管,放入热水中,观察现象。
[提问]:这个实验满足了哪些条件?如果改变其中一个条件,还能燃烧吗?[讨论]:你准备改变哪个条件?说出你的实验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实验]:选择两个方案中的一个,实验并观察现象。
[讨论]:你从实验中得出了什么结论?燃烧的三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现在,我们已经掌握了燃烧发生的条件,同学们,我们怎么熄灭火焰呢?可燃物是燃烧的基础;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三个条件同时存在,一定能燃烧。
[活动]:熄灭小蜡烛。
[讨论]:你用了哪些方法?这些方法运用了什么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演示]:用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灭火。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蜡烛为什么会熄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灭火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三、实践应用探究1.利用“降温到着火点以下”的原理熄灭蜡烛的是()。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五)总结归纳
在这一环节,我将带领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
"今天我们学习了燃烧的条件、类型、能量转换以及灭火的原理与方法。这些知识在生活中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可以帮助我们预防和应对火灾。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消化吸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
五、作业布置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燃烧条件的理解:燃烧需要氧气、可燃物和点火源三个条件,其中氧气在燃烧过程中的作用是学生容易忽视的部分,需要重点讲解。
2.燃烧类型及其特点:不同类型的燃烧现象及其特点,如扩散燃烧、预混燃烧等,学生容易混淆,需通过实例分析进行深入讲解。
3.灭火原理及方法的选择:灭火原理包括消除点火源、隔离可燃物、降低温度等,学生需要掌握不同灭火方法的应用场景和操作要领。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方面: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演示、分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2.方法方面: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燃烧与灭火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
1.燃烧条件:我将阐述燃烧所需的三个条件,即氧气、可燃物和点火源。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氧气在燃烧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2.燃烧类型:我将介绍不同类型的燃烧现象,如扩散燃烧、预混燃烧等,并通过图示和实例分析,帮助学生区分和理解它们的特点。
3.能量转换:我将讲解燃烧过程中化学能如何转化为热能、光能等形式的能量,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一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为了巩固本章节所学的燃烧和灭火知识,确保学生对关键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我将布置以下作业:
《燃烧与灭火》 导学案
《燃烧与灭火》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能够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培养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3、了解火灾的危害以及预防火灾的措施,增强消防安全意识。
二、学习重点1、燃烧的条件。
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三、学习难点1、对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设计和分析。
2、灭火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知识回顾1、物质通常存在的三种状态是_____、_____、_____。
2、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往往会伴随有_____、_____、_____等现象。
五、新课导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燃烧的现象,比如蜡烛燃烧、木材燃烧、煤炭燃烧等等。
那么,燃烧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在什么情况下燃烧会停止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燃烧与灭火。
六、燃烧的条件(一)实验探究实验一:分别将小木条和小石子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小木条燃烧,小石子不燃烧。
实验结论:燃烧需要可燃物。
实验二:点燃两支蜡烛,其中一支用玻璃杯罩住,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罩住的蜡烛很快熄灭,另一支蜡烛继续燃烧。
实验结论: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
实验三:将一根火柴和一张纸条同时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纸条很快燃烧,火柴需要加热较长时间才燃烧。
实验结论: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二)燃烧的条件通过以上实验探究,我们可以得出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只有同时满足,燃烧才能发生。
七、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一)灭火的原理既然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才能发生,那么灭火就是要破坏燃烧的条件,只要破坏其中一个条件,燃烧就会停止。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二)灭火的方法1、灭火器灭火灭火器是常见的灭火工具,常见的灭火器有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和水基型灭火器等。
干粉灭火器:适用于扑灭一般火灾,以及油、气等燃烧引起的火灾。
课题1 燃烧和灭火学案
课题1 燃烧和灭火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3.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学法指导在学习氧气的性质时,我们对燃烧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了缓慢氧化的概念,学习二氧化碳的制法时,我们知道了一些灭火的方法。
学习本课题内容必须联系以上知识。
这部分的知识点有燃烧的概念、燃烧的条件、缓慢氧化、爆炸、常见的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2.可燃物燃烧的一般条件(1)可燃物(2)温度达到着火点(3)与氧气接触。
以上三者缺一不可,否则可燃物不能燃烧。
我们可以从燃烧的必备条件中总结出灭火的一般原则,消除三个条件中的至少一条便可并用此来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
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3.爆炸和缓慢氧化如果急速的燃烧发生在有限的空间内,就会在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热量,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从而引起爆炸。
进行的很缓慢且不发光的氧化反应称为缓慢氧化。
4.燃烧、缓慢氧化和化学爆炸的区别和联系从发生的条件看,都是可以被氧化的物质跟氧气反应。
不同的是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
从反应的实质来看,都是氧化反应,都有热量产生。
从现象来看,燃烧是发光、发热的剧烈反应。
缓慢氧化有热量产生,但不易察觉到升温的变化。
爆炸是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而引起的。
5.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一般来说,易燃物指的是那些易燃的气体和液体,容易燃烧、自燃或遇火可以燃烧的固体,以及一些可以引起其他物质燃烧的物质等。
易爆物是指那些受热或受到撞击时容易发生爆炸的物质。
易燃物和易爆物在遇到明火、高温或撞击时,极易发生燃烧或爆炸。
因此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6.爆炸都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吗?爆炸是在有限的空间内,气体物质受热,体积急剧膨胀而产生的,爆炸产生巨大的响声。
化学变化是引起爆炸的主要原因,但并非所有的爆炸都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
《燃烧和灭火》有效课堂导学案.doc
《课题1燃烧和灭火》有效课堂教学设计(授课人:刘继能)【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重点)知道爆炸发生的条件和防范爆炸的必要牯施。
认识常见的与燃烧、爆炸冇关的图标。
2、过程与方法:探究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3、情感与态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进収心,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内容分析】燃烧是生活屮常见现象,教材屮是用几幅有关燃烧的图片引入,通过白磷来研究燃烧的条件和火火的原理。
但是我认为用白磷来做这样的实验,从安全和环保的角度来讲都是不合理的,首先白磷有毒,着火点较低,取口磷和实验后处理都可能会导致不安全的因素,燃烧时产牛的烟尘会污染空气等。
因此,该实验必须改进或替换。
本内容第七单元是上册教材的最后一个知识教学点,它既是对化学变化中具体知识传授模式的继承,乂是对其的丰富和完善。
本节知识位于第七单元第一节,上承我们身边的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等知识,下接第八单元金属与矿物,对于前而学过的知识是一种补充和完善,对于后而的知识起铺垫的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
木单元在内容的安排上注意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并通过活动与探究等形式,培养学牛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情分析】虽然木知识点较为简单,但可能会出现以下问题:首先,对“着火点”可能理解不清,当灭火时可以降低温度,有学生会误认为是降低对燃物的着火点。
其次,对“爆炸”的认知出错,认为凡是爆炸都是化学变化,然而爆炸还存在物理变化,如气球爆炸。
【教学思路】提出问题,引起思考一联系实际,讨论与交流,初步悟出燃烧的条件一学生观察演示实验并在讨论与交流的棊础上进一步得出燃烧的条件f实验探究讨论与交流得出“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 Z间的内在联系f联系实际,了解家庭火灾时的一般灭火方法以及如何从火场屮逃生的技巧一自主学习灭火器原理,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常见灭火器的使用方法以及常见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教学方法】口主、合作,引导探索实践法【教学策略】问题导学式教学策略【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坏节一:复习旧课【知识回顾】(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学习到有关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有哪些?氧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毒具有可燃性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 ;氧化反应指0【检查预习】(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常所说的燃烧,指可燃物与所发生的、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和灭火(1)学案
7.1 课题1 燃烧和灭火学案(1)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2)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在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1)运用比较、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2)运用主动探究的方法,设计实验,学习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2)树立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学习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学习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500mL烧杯、100mL烧杯、薄铜片、硬纸片、酒精灯、热水、白磷、红磷、镊子、火柴、蜡烛、碳酸钠、盐酸。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视频短片(燃烧造福于人类,燃烧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分析]火能造福于人类;火也能给人类带来灾难。
人类发展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上说的就是一部用火的历史。
燃烧与我们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燃烧与灭火的有关知识。
二、学案引导,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自主预习教材第124-129页的内容,并完成以下内容。
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一氧化碳燃烧:,这个反应的可燃物是,能支持燃烧的物质是,反应条件是。
2、燃烧是指可燃物与发生的一种、的剧烈的反应,着火点是指,白磷的着火点是。
3、常见的灭火器分为、、其中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的失火应选用灭火器。
4、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迅速膨胀而引起,这种爆炸是变化。
[板书] 课题1 燃烧与灭火三、合作探究,点拨升华(一)1、实验探究教师演示实验7-4,7-5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填写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是:2、小组讨论后完成:(1)铜片上的的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说明燃烧需要:。
课题1 燃烧与灭火 教学设计 Microsoft Word 文档
课题1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一、教学课时1课时二、教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与灭火三、对教材的理解本节内容与日常生活生产联系较多,学生对课题亲切又熟悉,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
在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学习中,同学们认识了燃烧的本质——有新物质生成的化学变化。
本课题是对之前所学过“燃烧”的意义进行深入了解并且应用于实际之中。
对将要学习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可以起到铺垫的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
因此,在对本节教学资源的选取上注重源于生活,这样,老师在此基础上的情景创设,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于指导学生提炼出本节的教学目标。
四、教学方法1.引导探究法:这节课的主要教学方法是引导探究法。
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等活动来实现教育目标。
其模式为: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归纳总结——联系生活。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既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又能将探究的方案,讨论的情景提前准备好,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动手、思考、讨论。
五、设计思路本节课着重体现化学学习内容的现实性,让学生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应用意识。
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化学知识积累,对燃烧的现象也有一定的了解,对学习特别是实验探究有较浓厚的兴趣。
因此在解决本节课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这两个重点问题上,主要采用启发、实验探究的教学策略。
通过设置问题任务,创设情景,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参与、合作,给每位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展示的空间,力求让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研究学习,体验到学科学的乐趣,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在此后的消防安全教育中,则通过多媒体采用讨论、谈话法等来增强学生消防安全意识。
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2.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在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3. 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实际联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
课题1 燃烧和灭火(导学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学习目标:1、能通过观察“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分析归纳出燃烧须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
2、能利用反推法得出灭火的原理并能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视频了解处理失火事件时的基本方法重点:1、物质燃烧的条件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难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在生活中的运用。
学习过程:一、复习引入:1、二氧化碳是色味的体,密度比空气,溶于水。
2、二氧化碳既不也不支持。
3、一氧化碳是色味的体,密度比空气,一氧化碳溶于水。
4、一氧化碳的可燃性:一氧化碳能燃烧,放出,产生的火焰。
化学方程式。
二、合作探究:(一)、燃烧:1、燃烧的概念:通常情况下,与发生的一种、的的反应叫做燃烧。
2、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要的,叫做该物质着火点。
着火点是可燃物本身的固有属性,是不能改变的。
3、燃烧的条件:4、自燃:一些可燃物在空气中发生,如果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失,就会越聚越多,如果温度达到该可燃物的,就会自发燃烧起来。
这种自发燃烧现象叫做自燃。
自燃一定由引起,但不一定引起自燃。
(二)、灭火:1、灭火的原理:根本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之一:(1)清除可燃物,或者是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或);(3)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以下。
2、常见的灭火器:(1)、干粉灭火器:隔绝空气,适应于一般失火。
(2)、二氧化碳灭火器:降温和隔绝空气,适用于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失火。
(3)、水基型灭火器:隔绝空气,适用于非水溶性物质和固体材料失火。
3、二氧化碳灭火的原因:二氧化碳既不也不支持,且密度比空气。
.4、火灾自救知识:见课本P132(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1、爆炸:(1)爆炸的含义:爆炸是可燃物在的空间内燃烧,就会在短时间那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而引起的现象。
(2)爆炸极限:可燃性气体达到发生爆炸时的含量范围就叫做爆炸极限。
2、易燃物:一般指易燃的气体和液体,容易燃烧、自燃或遇火可以燃烧的固体,以及容易引起其他物质燃烧的物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学案
问题探究 [提出问题]
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燃烧与我们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那么,物质燃烧时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猜想与假设]
甲生:燃烧时需要氧气(或空气)。
因为物质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
乙生:燃烧既需要氧气,还需达到一定的温度。
像镁条常温下在空气中不燃烧,但点燃后却能在空气里燃烧。
丙生:物质如果不能与氧气反应,即不是可燃物就不会发生燃烧现象:如石头在氧气中达到很高的温度也不燃烧。
[实验探究]
设计下面的实验方案,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方案一:在500mL 的烧杯中注入400mL 的沸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
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如左下图)观察现象。
方案二:用导管对着方案一中所述烧杯中的白磷吹气(或通氧气)如右上图,观察现象。
[记录现象]
实验现象
方案一 铜片上的白磷冒白烟,放出热量,发出黄色的光,红磷和水中白磷无现象 方案二 水中白磷出现火星
[现象分析]
水中的白磷 铜片上的红磷 铜片上的白磷 是否为可燃物 是 是 是 是否与氧接触 不是 是 是 温度是否达到着火点 是 不是 是 是否发生燃烧现象
不是
不是
是
[实验结论]
物质燃烧需要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
发现总结
发现新知
1.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2.燃烧需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3.灭火原理: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绝。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4.常见的灭火器和适用范围:
归纳小结
1.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注意:爆炸可能由物理变化引起,如锅炉由于操作不当引起的爆炸;也可能是化学变化引起的,如炸药爆炸。
2.点燃可燃性的气体或可燃性的粉尘(如面粉、炭粉等)与空气的混合物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3.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地方应标有“严禁烟火”的图标或字样。
如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等场所。
4.生产、运输、使用、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5.认识和了解几种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如下图)。
研讨应用
[例1]某地商场发生火灾,消防人员用高压水枪灭火,水在灭火中的主要作用是
( )
A.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
B.防止燃烧产物污染空气
C.降低温度到燃烧物的着火点以下
D.水分解出不能助燃的气体
思路导引
灭火通常从三个方面来考虑:设法降低火焰温度,使之在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设法切断火与可燃物接触;设法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用水灭火只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它的着火点以下,但不能改变它的着火点。
答案:C
方法技巧
浇水只能改变外界温度而不能使可燃物的着火点改变。
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会改变。
[例2]在宇宙飞船上划燃火柴,火焰会立即熄灭,是因为( ) A.舱内氧气不够
B.达不到着火点
C.宇宙飞船上的温度低
D.在失重的情况下,空气不对流
思路导引
宇航员能够在舱内生活和能够将火柴划燃,说明舱里有充足的氧气。
火柴不能继续燃烧的原因是在失重条件下,空气不对流,火柴划着后因供氧不够而熄灭。
答案:D
思维误区
用地球上可燃物不能燃烧的原因来理解失重条件下可燃物不能燃烧的原因。
[例3]如右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从温度、着火点和与空气接触三个方面比较:
①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相同的
是;不同的
是;
②铜片上的红磷和白磷相同的是;不同的
是
;
(2)实验时可观察到哪些现象。
(3)试总结出物质燃烧的条件。
(4)如果用吸管对着水中的白磷吹气,能观察到什么现象?试说明原因。
思路导引
白磷和红磷都是可燃物,但它们的着火点不同,跟空气接触的情况不同,因而在上述条件下会出现不同的现象。
通过红磷与白磷、水中白磷与空气中白磷产生现象所具备的条件进行分析,总结出燃烧的条件。
答案(1)①温度和着火点;与空气接触②温度与空气接触;着火点
(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而水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
(3) ①可燃物;②氧气;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4) 水中的白磷能燃烧并冒火星,因为白磷与氧气接触并且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
方法技巧
运用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来解释上述问题和现象。
随堂练习
1.烧柴禾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原因是( )
A.温度易达到着火点
B.散热的速率快
C.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D.使柴禾和空气充分接触
2.下列情况下所采取的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锅盖盖上
B.用电器短路起火时,用水浇灭
C.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里的火灾
D.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
3.下列措施中,符合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管理要求的是( )
A.为了安全,存放易燃物的仓库要尽可能封闭,不让风吹进来
B.为了节约运费,把乙醇和鞭炮等物品同时装在一辆货车上运送
C.只要不影响工作,面粉加工厂的工人可以在车间里吸烟
D.生产乙醇的车间里,所有的照明设备均采用隔离和封闭装置
4.熄灭蜡烛火焰最简单的方法是,熄灭酒精灯火焰的科学方法是,这两种灭火方法的主要原理分别是
和。
5.擦燃一根火柴,火柴头朝上放置,一会儿火柴就熄灭了,火柴熄灭的主要原因是( ) A.火柴梗太潮湿
B.缺乏氧气
C.热量散失且温度没有达到火柴梗的着火点
D.火柴梗不可燃
6.当发现身上着火时,应立即采取的措施是( )
①用手拍打②跑去找水③就地打滚④用厚重衣服覆盖压灭火
A.只用①B.只用②
C.只用③D.③和④都可以7.有一种新型炸弹叫“燃气炸弹”.这种炸弹爆炸时先释放出大量可燃性气体。
后引燃气体,当遇到燃气炸弹的袭击时,躲在防空洞里的人即使不被炸死,也会死亡。
原因
是。
8.下列①一④的变化中,属于燃烧的是;属于爆炸的
是;属于缓慢氧化的是;属于因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然的是。
(填序号)
①面粉厂的车间内遇明火②酒的酿造③夏季把白磷露置于空气中④照相时用镁光灯。
9.当通过浓烟区逃生时,可采用下列方法中正确的是。
①用湿衣服披裹身体;②用湿布捂住口鼻;③尽可能贴近地面快速撤离;④跳楼;⑤不采用任何措施,只用最快速度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