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哲法司义主用实的义正质实求追

合集下载

我心中的马克思主义

我心中的马克思主义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背 景 资 料
社会背景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当时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在西欧各国主要国家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无产阶 级作为 一种独立的政治力量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这就需要有一种正确地 揭示社会发展规律的哲学来指导,这就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 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社会条件。
而我所了解的马克思是他 对我们国家的政治、经济 等的巨大影响,即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言以蔽之, 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 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 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 路。
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 李大钊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 主义,李大钊就是当时在 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最早 的革命先驱者。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 恩格斯在19世纪工人运动实 践基础上而创立的理论体系, 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 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 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 和行动指南。
卡尔· 亨利希· 马克思和F弗里德里希· 恩格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是资本主义 斯创立的学说。包括科学世界观、社会 矛盾激化和工人运动发展的产物。以《共产党 历史发展学说、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以及 宣言》的问世为标志 。它吸收和改造了人类思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理论在内的科 想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特别是18世纪中叶和 19 世纪上半叶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成果。 学理论体系,工人阶级政党的理论基础 它的主要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 和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一词作为 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此外,法国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学说的总称在马 启蒙学者的思想和法国复辟时期历史学家的阶 克思在世时已经出现,在19世纪70年代 级斗争学说,也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有 末法国社会主义者的著作中曾广泛使用, 益的思想资料。19世纪科学技术的新成果,特 但内容受到歪曲,马克思对此提出尖锐 别是细胞学说的确立,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的 批评。恩格斯在80年代初开始使用“马 发现、进化论的新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奠 定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 克思主义”一词,并在1886年专门作了 说明。

外国文学重要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重要名词解释

。动活心内和界世感情的物人绘描致细�心中为情同和受 感的家作以品作� 》行旅的伤感《说小体记游的材题为闻见法旅 以的他自来是就名之义主伤感�恩特斯.斯伦劳是家作表代�3� 。辨思
念信的观乐上向持坚、二 。想思义主道人的达表要果雨是正这�归回新从魂灵的他 让�恶罪的上身让阿冉解化对爱用望希他�想思爱仁的教主着现体不无都些这�让阿冉给器 银个一多送还而反�西东的他了偷让阿冉说有没单不他�艾里米的教主为作�获抓察警被器 银的教主偷在让阿冉 �录记的显明有都处多很有 �想思义主道人些那的现表要中品作的果雨 。公不的会社个这争抗来运命的剧悲出做而�奈无的活生于迫 是都�订芳�让阿冉的里》界世惨悲《�民人的良善而苦贫情同了为是的目�狱地成变间人 让�想思义主道人的他达表来法手作写种这用运是正果雨。面暗黑的生发会社个这露揭�害 毒的民人层下对会社个这诉控而进 �平不鸣人穷些这为 �象形的人穷的万万千千表代来此以 �物人的上线亡死在活生出画描来品作过通果雨。涵内想思其着有都�里》界世惨悲《的果 雨在情事些这“弱赢童儿使暗黑�落堕女妇使饿饥�倒潦子男使穷贫“ �中》界世惨悲《在 暗黑会社诉控�难苦民人情同、一 。现体的显明了到得中 》界世惨悲《 中其 �来出现表中当品作的他从要主想思义主道人的果雨
。恶罪的来带欲情纵放味一、”为欲所为“们人下号口的放解性个在期时兴复艺文了喻隐上际 实这为因�性括概的术艺和性刻深的史历其有却�观悲激偏嫌虽识认种这。的恶丑是上义意 体本在人�的浊污暗阴是灵心的人�中眼特莱姆哈的后灭破想理在。 ”乱混“于趋就也会社 �”恶“的穷无生产会后约制的范规性理去失在欲情的人�反相�洁圣般一神如样那的扬颂所 社义主文人像不并人 �到识认他使实现的酷残 。释阐的上面层术艺和学哲在于待有还力魅术 艺及性杂复、刻深的象形特莱姆哈�是但。义意会社的刻深有具剧悲的他及以仇复的他而因 �任重史历的会社造改、”坤乾整重“任胜能不还特莱姆哈的表代级阶产资兴新为作�大强于 过力势恶邪会社的对面所他于由是�上度角学会社从�豫犹的上动行仇复在特莱姆哈�三第 。”子王的宕延“的说所上史学文是就这�豫犹 的上为行他了成造�盾矛的实现与想理种这是正”。想样这你到看以可我�中笑微的在现你 从我然虽�趣兴生产我使能不类人�么什了得算命生的塑泥个这�来看我在“�人于至”。合 结的气瘴的浊污堆大一是只�宇屋的严庄的着缀点球火的色黄金个这�幕帐的丽壮顶这�穹 苍的生众盖覆个这�岬荒的毛不个一是过不只�架框的好美座这�地大的物万载负“�变转 的性本根了有法看的界世对特莱姆哈使实现 。动震的大极到受次一再他 �时犯凶的位篡君弑 是父叔的他他诉告魂鬼的父亡当。日终可不惶惶�绵连梦噩们人”�乱混倒颠“已便界世�始 开一本剧。了灭破念信和想理义主文人的他�幻梦的日昔他了破打酷严和恶丑的实现�次其 。谊友和情爱的他导指念观 义主文人以他。”子王的乐快“个一是他时那”�长灵之物万�华精之宙宇�神天个一像么多 上慧智在�使天个一像么多上为行在�动举的雅文么多�表仪的美优么多�量力的大伟么多 �性理的贵高么多�作杰的起不了么多件一是类人“ �园花的好美座一是间世人�来看他在 。想理的好美了予寄都会社 、人 、物万地天对 �子王年青的想理义主文人满充个一是他 �初起 。象形的者义主文人的中盾矛实现与想理于处个一是特莱姆哈】题述论【

曾巩《凝香斋》赏析

曾巩《凝香斋》赏析

曾巩《凝香斋》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曾巩《凝香斋》赏析曾巩《凝香斋》赏析《凝香斋》是有“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文学家曾巩的一篇诗作。

法司文言文翻译

法司文言文翻译

法司者,国之栋梁,民之保障也。

自古以来,法司之职,重于泰山。

今吾辈译其文言,以飨后世,使法司之精神得以传承,亦为法治之繁荣添砖加瓦。

原文:法司者,国之栋梁,民之保障也。

刑名者,法之根本,法之纲纪也。

译文:法司,国之栋梁,民之保障也。

刑名,法之根本,法之纲纪也。

原文:法司者,执国之权衡,司民之善恶,定罪之轻重,审案之真伪,务使无辜者得伸,有罪者伏法。

译文:法司,执国之权衡,司民之善恶,定罪之轻重,审案之真伪,务使无辜者得伸,有罪者伏法。

原文:法司之任,莫重于天下。

刑名之用,莫大于持平。

持平者,不偏不倚,不枉不纵,使法之精神得以彰显。

译文:法司之任,莫重于天下。

刑名之用,莫大于持平。

持平者,不偏不倚,不枉不纵,使法之精神得以彰显。

原文:法司之士,当以公心为本,以诚信为基,以正直为骨,以智慧为翼。

如此,方能称职,方能不负百姓之望。

译文:法司之士,当以公心为本,以诚信为基,以正直为骨,以智慧为翼。

如此,方能称职,方能不负百姓之望。

原文:法司之审理,必先察其情,观其行,审其言,辨其真伪。

若遇疑难之案,当以理服人,以法服人,以公服人。

译文:法司之审理,必先察其情,观其行,审其言,辨其真伪。

若遇疑难之案,当以理服人,以法服人,以公服人。

原文:法司之判决,当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以民心为天平。

如此,方能公正无私,方能令天下归心。

译文:法司之判决,当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以民心为天平。

如此,方能公正无私,方能令天下归心。

原文:法司之威,不在兵戈,而在公正。

公正者,民心所向,国家之福。

译文:法司之威,不在兵戈,而在公正。

公正者,民心所向,国家之福。

原文:法司之任,重于泰山。

刑名之用,深如海。

愿后世之译者,能以此为鉴,弘扬法司之精神,为法治之繁荣添彩。

译文:法司之任,重于泰山。

刑名之用,深如海。

愿后世之译者,能以此为鉴,弘扬法司之精神,为法治之繁荣添彩。

翻译文言文,非易事也。

然法司之精神,不可磨灭。

愿吾辈译者,以古人之智慧,今人之担当,传承法司之文化,为法治之进步贡献力量。

湖南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2022】6_22

湖南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2022】6_22

湖南公务员考试《行测》通关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2022】:61:柔性领导,是指依靠领导者的非权力影响力。

实行非强制命令的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劝说力,使其自觉听从和认同,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人们自觉的行动的领导行为。

依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柔性领导的是()。

单项选择题A、总经理打算给每月全勤的员工发放奖金B、董事长作为公司创始人成为员工的偶像C、部门经理提出部门内部竞争激励制度D、公司的元老级员工老张说话很有重量2:左边的立体图形绽开后,能得到右边哪一个平面图?"单项选择题A、请选择B、请选择C、请选择D、请选择3:在抗日统一战线中,制定了“进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下列各项属于“中间势力”的是()。

多项选择题A、地方实力派B、开明绅士C、民族资产阶级D、小资产阶级4: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肯定的规律性:"单项选择题A、请选择B、请选择C、请选择D、请选择5:下列文明成就与相关国家对应正确的是()。

多项选择题A、金字塔——古埃及B、种姓制度——古印度C、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D、奥林匹克运动会——古希腊6:2022年年末,某公司高收入员工(占20%)收入是一般员工(占80%)的6倍。

将来5年实现员工总收入增加1倍,同时缩小收入差距,当一般员工收入增加1.5倍时,则高收入员工收入是一般员工的多少倍()单项选择题A. 5B. 4.5C. 4D. 37:下边给定的是立体模型,其左视图和主视图全部正确的选项是()。

"单项选择题A、请选择B、请选择C、请选择D、请选择8:软件在长期运行和使用中没有磨损、老化、用旧等问题。

任何机械、电子设备在运行和使用中,其失效率大都遵循U型曲线(即所谓“浴缸曲线”)。

那是由于刚一投入使用时各部件尚未敏捷运转,经常简单出问题。

经一段运行。

便可以稳定下来。

而当设备已经受相当时期的运转,便会消失磨损、老化等问题,会使失效率突然提高。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笔记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笔记

《中国哲学史》笔记第一篇子学时代第一章绪论一、哲学之内容二、哲学之方法三、哲学中论证之重要四、哲学与中国之义理之学五、中国哲学之弱点及其所以1.中国哲学家之哲学,比西洋以及印度哲学家之哲学,大有逊色。

但这是由于中国哲学家之不为,非尽由于中国哲学家之不能。

1)“吾欲托之空言,不如见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故中国人不十分重视著书立说;2)“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中国哲学家,多讲“内圣外王”之道。

内圣:立德;外王:立功。

立言乃为最后不得已而为之。

3)中国古代由于竹简夯重,著述立言务求简短,往往仅写结论,后人虽不受此限,但亦因仍不改。

2.中国哲学家多注重于人之是什么,不重视人之有什么。

更重视内在圣人,不重视外在知识。

3.逻辑在中国亦不发达4.中国哲学家对于宇宙论之研究,亦甚简略。

六、哲学之统一七、哲学与哲学家八、历史与哲学史二者相互影响九、历史与写的历史两回事十、叙述式的哲学史与选录式的哲学史十一、历史是进步的十二、中国哲学史取材之标准第二章泛论子学时代1.子学时代之开始1.中国之文化,至周而初具规模。

孔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而从文哉,呜呼,吾从周”在孔子眼中,周朝的典章制度,实可以“上既往圣,下开来学”。

2.孔子之前,尚无私人著书立著之事。

从前贵族统治,他们是有知识的人,有想法直接就付诸于实施了,无需著书立著。

著书立著乃是后来人想实现自己的想法却不得而不得已为之的事情。

3.孔子一生未作官亦未做他事专以讲学为生,亦是开先河4.孔子的思想是有系统的,在此之前,无有。

所以,中国哲学史可以自孔子讲起5.孔子同时代的没有人可以与孔子的系统的思想和理念6.孔子后,墨学杨学兴起所以百年之后的孟子才力推儒学,距杨墨1.子学时代哲学发达之原因自春秋至汉初,在中国历史上,是为一大解放之时代,于其时,政治制度、社会组织、经济制度,皆有根本性的改变。

具体:1. 贵族政治之崩坏。

2. 贵族政治相连带的经济制度井田制度的崩坏商人阶级亦乘时抢占势力总之,世禄井田制度破坏,庶民解放,营私产,为富豪。

是故诸法真实性胜义者远离有无二俱俱非一

是故诸法真实性胜义者远离有无二俱俱非一

【是故,诸法真实性胜义者,远离有、无、二俱、俱非一切边故,非心行境,心及言说为世俗、非胜义故。

】(“二俱”的“二”就是有和无这两个,“二俱”就是亦有亦无——又是有又是无。

“俱非”就是非有非无——不是有,也不是无。

)“是故”二字不能忽略读过。

“是”是“这”,“是故”就是以这缘故。

到底以什么缘故?就是上面所说:“假胜义是只遮实有这一边的分别心的行境,真胜义则是远离四边的现空双融,而中观应成派又是唯一着重抉择真胜义”,以这个缘故,本品开宗明义的句子——“胜义非心境,心者是世俗”应当按这样来解释:“诸法真实性”是解释胜义二字。

什么是胜义?就是染净显现远离生等一切相的真实体性。

现在抉择这个胜义是不是心的境?答案是:胜义由于远离了有、无、二俱、俱非这四边所摄的一切边,所以不是任何心所行的境,这就是所立的宗义。

“远离四边”点出了这里是直接说真胜义,而不是说只遮遣有边的假胜义。

诸法的真实体性又怎么说是远离四边呢?比如柱子,不落生、住、灭等有边,不落无生、无住、无灭等无边,不落生与无生二俱边等,不落生与无生俱非边等,柱子真实的体性离了这四边。

或者杂染法的因、体、果每一方面,不落有边,不落无边,不落有无二俱边,不落有无俱非边;清净法的因、体、果每一方面,不落有边,不落无边,不落有无二俱边,不落有无俱非边。

总之,每个法的真实体性(也就是它的胜义)是远离四边的(也就是不像一般所认为的:它是一种有的法,或者是一种无的法,或者是亦有亦无的法、非有非无的法,这不是诸法的真实体性。

)以诸法的真实体性或者胜义远离四边的缘故,胜义不是任何心所行的境。

最后一句“心及言说为世俗、非胜义故”,是把论中第四句“心者是世俗”解释成“胜义非心境”的能立或理由。

也就是,胜义为什么不是心的境呢?以心和言说都是世俗、不是胜义的缘故。

本论是以“心”字表示,实际包括言说在内。

经教上说“是法非语言、分别之所能知”、“离言说相、离心缘相”等,“胜义非心境”实际就是归纳这些经教的要义而说的。

读《孟德斯鸠法意》有感_读后感_模板

读《孟德斯鸠法意》有感_读后感_模板

读《孟德斯鸠法意》有感_读后感_模板读《孟德斯鸠法意》有感张树鑫朝华出版社的《清末民初文献丛刊》影印清末民初思想、学术大家名著的早期版本,结集出版,装帧精美严整,文言兼繁体,读起来困难很大,但讨论问题之广泛,思想之深刻,文笔之优美,却是让人钦佩和感叹”凡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前人都已思考过”.其中《孟德斯鸠法意》即大名鼎鼎的《论法的精神》的严复译本,以下摘录其中几段,以见历经巨变的中华学人对世事的洞察和救国路径的深刻思考:上虽取民,而民不即觉者,民惟物货乎?何则?以其有赋之实,而无赋之形故也。

为之得其术,虽取之甚厚,而其民可无所知。

其为术奈何?曰取之出货者,而不取于受货者。

彼出货者,知上之所取,非吾出也,用货者实出之,又以为价固然,不辨其中之有赋也。

虽然东西有别,但人性人心总有相通,在中国这边,早在春秋时期,管仲就认识到”寓价于税”,”取之于无形,使人不怒”,使人不禁感叹”劳心者治人”的古训不谬——这样的”术”的确是巧妙的利用了民众”朝三暮四”的心理,民智未启之时,浑然不觉。

但是,再精明的统治者也”不能在所有时刻欺骗所有的人”,把戏玩儿多了,人民也逐渐认清了统治者的用心,不过,民权未伸之日,也只有徒呼奈何。

时至今日,民主大潮浩浩汤汤,从”无代表不纳税”到税收法定,纳税人的主人翁意识已深入人心,岂是个别人的小聪明、小把戏所能蒙蔽的了的?!开征税项有无必要,如有必要,由谁负担、负担几何、何时何处征收等无一不涉及政府与人民之间、社会分野之间权利义务的划分,兹事体大,必须加以认真权衡、周密设计,否则即是为不公和动荡埋下伏笔。

多年来,我国为社会所广为诟病的税收立法行政化的确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我们提出依法治国,将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期待在此方面能迈出实质性步伐。

赋虽加,而民以为价,则所加之轻重,必与价有相准者,是故物之贱者,不可以加极重之税也。

有十数倍二十倍其本价者,则民憬然于赋之无艺矣……于廉物而加无艺之赋,欲如是而无漏卮,必官自售之,而民舍官莫由得其物而后可,不然,是为渊驱鱼之术业。

理智翻译成文言文

理智翻译成文言文

吾人欲论理智,首当明其义。

理智者,所以辨是非、别真伪、识优劣、决疑虑者也。

是故,理智之用,大矣哉!夫理智之始,源于天赋,而后赖学而益。

学以广智,智以增理,理以正心,心正则行无过。

古之君子,皆以理智为先。

孔子曰:“君子以仁为本,以理智为器。

”孟子亦云:“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此皆明理智之重要也。

夫理智之用,非独在人事,亦在天地之间。

天地之大德曰生,生之序曰理,理之用曰智。

故智者,天地之心也。

理智之明,在于是非之辨。

是者,善也;非者,恶也。

辨是与否,则必先明善与恶。

善者,人心之所向;恶者,人心之所弃。

故辨善恶,实理智之本。

理智之明,在于真伪之别。

真者,实也;伪者,虚也。

辨真伪,则必先察其实虚。

实则,事之根本;虚则,事之末节。

故察实虚,实理智之要。

理智之明,在于优劣之识。

优者,胜也;劣者,败也。

识优劣,则必先察其胜败。

胜者,理之所在;败者,理之不存。

故察胜败,实理智之极。

理智之明,在于疑虑之决。

疑者,惑也;决者,明也。

决疑虑,则必先察其惑明。

惑者,理之未明;明者,理之已明。

故察惑明,实理智之终。

夫理智之明,非一日之功。

必先博学,而后审问;审问,而后慎思;慎思,而后明辨;明辨,而后笃行。

此乃理智之四端,缺一不可。

故曰:理智者,君子之器,万事之基。

人无理智,则如舟无舵,车无辔,必致覆亡。

是以君子必求理智,以明其心,以正其行,以成其德。

夫如是,然后可以称之为人,可以立于天地之间,可以传之万世而不朽。

综上所述,理智者,心之明镜,思之指南,行之道标。

明理智,则明是非;明是非,则辨真伪;辨真伪,则识优劣;识优劣,则决疑虑。

故理智者,君子之资,国家之宝,万世之传。

吾人宜珍视之,弘扬之,使理智之光,照耀千古。

陈亚军-中国哲学史笔记

陈亚军-中国哲学史笔记

陈亚军-中国哲学史笔记第十三章清代的哲学思想1. 实事求是是分理别异的认识论范式,其具体表现为:(1)由重视思辨的通几之学中的实在问题转向学问的质测之学的实证问题(科学与哲学的二分)(2)由重视共相与殊相、主与客的问题转向天人关系来探讨上述问题(相天造命革命:王夫之)(3)重新恢复了先秦哲学中的道与理的二分法的传统(道,综合:强调世界的总体性,统一性;理,分析:强调世界的具体性,差异性,道与理的辩证同一即“哲学”)(4)由心性之学转向心性二分之学,转向了性命之学(5)从人生观和精神境界来看,由大富大贵的人生观转向觉民行道的人生观(前清颜李之学,中清乾嘉之学,有经商经历的哲学工作者戴震)(6)在哲学范式上由儒释道互补走向中西互补。

2. 中西之学互动(1)明末清初西学的传播(2)西学中宇宙论对中学自然哲学的影响(3)《几何原本》(欧几里得—徐光启)逻辑方法对中国学人思维方式的影响。

一、章学诚3.“道因器显”《原道中》即“器明道”,人们从天下事物,人伦日常中总结提炼形成不得不然的治国方略,不为六经既成结论局限,敢于抒发一得之见,从而集腋成裘。

(“夫道因器而显,不因人而名也。

自人有谓道者,而道始因人而异其名矣,仁见谓仁,智见谓智是也。

人自率道而行,道非人之所能据而有也。

自人各谓其道,而各行其所谓,而道始得为人所有矣。

”)4.“随时撰述以究大道”《文史通义校注》章学诚以“六经皆史”论为理论基础来探讨史学出路,一方面,章学诚看到传统史学的不足,要为史学开新风,他认为所有的制度都是随时而创,即随着时势的变化而产生新的“制作”,章学诚所说的“随时撰述”的前提是“贵约六经之旨”,“六经”为依据的。

(“夫道备于六经,义蕴之匿于前者,章句训诂足以发明之。

事变之出于后者,六经不能言,固贵约六经之旨,而随时撰述以究大道也”。

)二、焦偱5.“旁通”说《易图略》(易经以对待和流行算卦)老阴老阳之变为少阴少阳,旁通是焦循用来解释卦爻次重复出现的问题,其方法是比例(方程)的方法,即先验分析,旁通的主要内涵是:六十四卦,根据六位卦形中的六个卦画皆相反的原则,可以分为三十二对六位卦形组,“旁通之卦为定偶”。

“实学”义辨

“实学”义辨

“实学”义辨导读:中国实学始于何时?其发展演变状况如何?其与中国思想史上诸学术派别之关系如何?这些都是全面认识中国实学及其价值的重要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实学范畴进行一番辨析。

一、实学之本义实本为会意字。

《说文》释实:实,富也,从宀、贯。

贯为货物。

段注:以货物充于屋下,是为实。

可见实即真实、充实不虚之意。

是则实学之本义应为切实具有的学问,亦即真才实学。

实学一说,先见诸于唐宋,然其渊自,应上溯至汉。

汉儒以先秦孔子教授学生的六种典籍:《诗》、《书》、《易》、《礼》、《乐》、《春秋》为经,六经亡其一,故有“五经”之说。

儒学至汉代逐渐被统治阶级重视。

自董仲舒上书武帝,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的主张后,儒学更受到官方支持和推广,儒家经学得到新的发展。

当时的读书人无不习经,能通一经者为儒生,能兼通五经博综众说者为通人,其被视为有实学。

《史记·叔孙通传》说“叔孙通希世度务,制礼进退,与时变化,卒为汉家儒宗。

”《汉书·刘向传》亦称董仲舒为“当世儒宗”,即有实学者。

实是与虚相对应的范畴。

实的标准,从体来说,为真实,从用来说,则为实用、实行、实功、实效、实利等。

今人吕思勉先生说:“儒术之兴,既因实政,故其学于实用颇切。

”又说:“当时之治经者,率重事实而不龂龂于简策,故其学有用而不繁。

”这即是说,儒学在汉代以经学的形式兴起的时候,注重实政、实事、堪称实学。

其后,由于经学内部的今古经文为争和董仲舒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的提出,助长了谶纬迷信之风,使儒家经学日益繁锁、诡秘、虚妄,走向了反面。

于是王充揭橥了疾虚妄的大旗。

他针对当时那种虚妄显于真,实诚乱子伪的风气,写作了《论衡》,以一个斗士的姿态进行了口诛笔伐。

他说:《论衡》之造也,起(于)众书并失实,虚妄之言胜真美也。

故虚妄之语不黜,则华文不见息,华文放流,则实事不见用。

故《论衡》者,所以诠轻重之言;立真伪之斗,非苟调文饰辞,为奇伟之观也。

江学文言文翻译

江学文言文翻译

江学文言文原文:夫天下之事,非一理可尽,非一法可通。

故圣人无常师,无常法,无常道,无常术,无常术。

是以天下之理,不可一以贯之,不可一以通之,不可一以行之,不可一以制之。

江学文言文翻译:夫天下之事,非一理可尽,非一法可通。

意谓天下之事物,非单一道理可以完全解释,非单一方法可以通达。

故圣人无常师,无常法,无常道,无常术,无常术。

意谓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没有固定的方法,没有固定的道路,没有固定的技巧,没有固定的技巧。

是以天下之理,不可一以贯之,不可一以通之,不可一以行之,不可一以制之。

意谓因此,天下之理,不能单一地贯穿,不能单一地通达,不能单一地实行,不能单一地制约。

江学文言文原文:夫学,非一事之学,非一艺之学,非一技之学,非一术之学,非一艺之学。

学也者,博学也,审问也,慎思也,明辨也,笃行也。

江学文言文翻译:夫学,非一事之学,非一艺之学,非一技之学,非一术之学,非一艺之学。

意谓学习,非单一事物之学习,非单一技艺之学习,非单一技巧之学习,非单一方法之学习,非单一技艺之学习。

学也者,博学也,审问也,慎思也,明辨也,笃行也。

意谓学习之道,在于广泛学习,审慎提问,深思熟虑,明辨是非,笃实行动。

江学文言文原文:夫学者,所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

是以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是以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怀惠以逐利。

江学文言文翻译:夫学者,所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

意谓学习是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是以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意谓因此,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则道德产生。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意谓道德产生,德行积累,事物形成,势力成就。

是以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怀惠以逐利。

意谓因此,君子安居乐业以等待命运,小人怀着恩惠以追求利益。

江学文言文原文:夫天下之理,无往而非道,无往而非德。

是以君子之道,无所不在,无所不至。

是以君子之德,无所不有,无所不备。

江学文言文翻译:夫天下之理,无往而非道,无往而非德。

文化偏至论

文化偏至论

文化偏至论中国既以自尊大昭闻天下,善诋諆者,或谓之顽固;且将抱守残阙,以底于灭亡。

近世人士,稍稍耳新学之语,则亦引以为愧,翻然思变,言非同西方之理弗道,事非合西方之术弗行,挖击旧物,惟恐不力,曰将以革前缪而图富强也。

间尝论之:昔者帝轩辕氏之戡蚩尤②而定居于华土也,典章文物,于以权舆,有苗裔之繁衍于兹,则更改张皇,益臻美大。

其蠢蠢于四方者,胥蕞尔小蛮夷耳,厥种之所创成,无一足为中国法,是故化成发达,咸出于己而无取乎人。

降及周秦,西方有希腊罗马起,艺文思理,灿然可观,顾以道路之艰,波涛之恶,交通梗塞,未能择其善者以为师资。

洎元明时,虽有一二景教父师③,以教理暨历算质学于中国,而其道非盛。

故迄于海禁既开,皙人踵至④之顷,中国之在天下,见夫四夷之则效上国,革面来宾者有之;或野心怒发,狡焉思逞者有之;若其文化昭明,诚足以相上下者,盖未之有也。

屹然出中央而无校雠⑤,则其益自尊大,宝自有而傲睨万物,固人情所宜然,亦非甚背于理极者矣。

虽然,惟无校雠故,则宴安日久,苓落以胎,迫拶不来,上征亦辍,使人苶,使人屯,其极为见善而不思式。

有新国林起于西,以其殊异之方术来向,一施吹拂,块然踣傹⑥,人心始自危,而辁才小慧之徒,于是竞言武事。

后有学于殊域者,近不知中国之情,远复不察欧美之实,以所拾尘芥,罗列人前,谓钩爪锯牙,为国家首事,又引文明之语,用以自文,征印度波兰⑦,作之前鉴。

夫以力角盈绌者,于文野亦何关?远之则罗马之于东西戈尔⑧,迩之则中国之于蒙古女真,此程度之离距为何如,决之不待智者。

然其胜负之数,果奈何矣?苟曰是惟往古为然,今则机械其先,非以力取,故胜负所判,即文野之由分也。

则曷弗启人智而开发其性灵,使知罟获戈矛,不过以御豺虎,而喋喋誉白人肉攫之心,以为极世界之文明者又何耶?且使如其言矣,而举国犹孱,授之巨兵,奚能胜任,仍有僵死而已矣。

嗟夫,夫子盖以习兵事为生,故不根本之图,而仅提所学以干天下;虽兜牟⑨深隐其面,威武若不可陵,而干禄之色,固灼然现于外矣!计其次者,乃复有制造商估立宪国会之说⑩。

A类《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台前县2024年事业单位考试深度预测试题含解析

A类《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台前县2024年事业单位考试深度预测试题含解析

A类《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台前县2024年事业单位考试深度预测试题一、常识判断1.DNA双螺旋结构是谁提出来的?()A、孟德尔B、达尔文C、沃森和克里克D、巴甫洛夫2.下面关于气候变化与绿色碳汇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由于排放过多二氧化碳气体造成的B、全球变暖会造成山地冰川消融、全球海平面上升、全球水循环过程加强C、全球变暖主要是自然因素形成的D、森林碳汇是指森林生态系统通过光合作用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机制3.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公民通过网络参与政治生活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以网络为媒介的“政府一民间”互动模式已成为我国政治文明的重要元素。

“政府一民间”互动模式()。

A、方便了公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B、保障了人民群众对政府的质询权C、拓宽了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渠道D、有利于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4.“醋”在生活中广受欢迎,下面的描述中有错的一项是()。

A、醋的种类很多,主要有米醋、熏醋、香醋、白醋等B、醋拌生姜可以治疗关节炎,姜通阳,醋有很强的渗透能力,所以坚持吃对关节炎有作用C、每天吃点醋,坚持一段时间对便秘有很好的作用D、醋有消毒杀菌作用,可以预防感冒、驱邪治病5.下列关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B、其内容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C、体现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与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D、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步建立起来的6.为督促和支持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依法行政,推进我国义务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按期分赴黑龙江、湖北、云南等省对当地义务教育法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这表明()。

多项选择题A、最高行政机关必须向全国人大负责B、国家机关必须贯彻依法治国原则C、全国人大具有执法和检查职能D、人大常委会是人大最高权力机关7.首先提出“无为而治”主张的是()。

A、孔子B、孟子C、老子D、庄子8.红外线是太阳光线中众多不可见光线的一种,由德国科学家霍胥尔于1800年发现。

曾巩《咏柳》全诗翻译赏析

曾巩《咏柳》全诗翻译赏析

曾巩《咏柳》全诗翻译赏析曾巩《咏柳》全诗翻译赏析《咏柳》是北宋文学家曾巩的一篇诗作。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曾巩《咏柳》全诗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解①倚--仗恃,依靠。

狂--猖狂。

这两句形容柳树在春天绿得很快:柳条似乎还没有发黄,但趁着东风吹暖,一下子便飞快地变绿了。

②解把--解得,懂得。

飞花--柳絮。

③这两句的意思是:不要只看到柳絮飞扬,遮天蔽日,要知道还有清霜临降、柳叶飘零的时候啊![1]翻译杂乱的柳枝条还没有变黄,在东风的吹动下狂扭乱舞。

把它的飞絮想蒙住日月,但不知天地之间还有秋霜。

赏析:这首诗由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大家曾巩所作。

它是继唐代诗人贺知章咏柳诗之后,又一描写春柳的力作。

这首诗把柳絮飞花的景色写得十分生动。

柳絮在东风相助之下,狂飘乱舞,铺天盖地,似乎整个世界都是它的了。

抓住了事物的特色。

使之性格化了,使人看到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形象。

“未变初黄”,准确地点出了早春季节,此时柳树枝上刚吐新芽,正是“且莫深育只浅黄”的新柳。

第一、二句写凌乱柳枝凭借东风狂飘乱舞,第四句以“不知”一词,对柳树的愚蛮可笑加以嘲讽。

诗中把柳树人格化的写法,以及诗人对柳树的明显的贬抑与嘲讽,使这首诗不是纯粹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

咏柳而讽世,针对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

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含义深长,令人深思。

拓展阅读:作者介绍概述曾巩,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散文家。

他家境贫寒,有一个哥哥,四个弟弟,十个妹妹(其中一人夭折),父亲被罢官,身体也不好,所以肩负起养家的重任。

曾巩自称“家世为儒”(曾巩《上欧阳学士第一书》),祖父作过尚书户部郎中,父为太常博士。

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非常强,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与兄长曾晔一道,勤学苦读,自幼就表现出良好的天赋。

史称巩“十二岁能文,语已惊人”。

其弟曾肇在《亡兄行状》中称其“生而警敏,不类童子”,而且记忆力超群,“读书数万言,脱口辄诵”。

韩非子显学篇原文及译文

韩非子显学篇原文及译文

韩非子显学篇原文及译文韩非子显学篇原文及译文如下:《韩非子·显学》【原文】世之显学,儒、墨也。

儒之所至,孔丘也。

墨之所至,墨翟也。

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

自墨子之死也,有相里氏之墨,有相夫氏之墨,有邓陵氏之墨。

故孔、墨之后,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取舍相反不同,而皆自谓真孔、墨,孔、墨不可复生,将谁使定世之学乎?孔子、墨子俱道尧、舜,而取舍不同,皆自谓真尧、舜,尧、舜不复生,将谁使定儒、墨之诚乎?殷、周七百余岁,虞、夏二千余岁,而不能定儒、墨之真;今乃欲审尧、舜之道于三千岁之前,意者其不可必乎!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弗能必而据之者,诬也。

故明据先王,必定尧、舜者,非愚则诬也。

愚诬之学,杂反之行,明主弗受也。

墨者之葬也,冬日冬服,夏日夏服,桐棺三寸,服丧三月,世主以为俭而礼之。

儒者破家而葬,服丧三年,大毁扶杖,世主以为孝而礼之。

夫是墨子之俭,将非孔子之侈也;是孔子之孝,将非墨子之戾也。

今孝、戾、侈、俭俱在儒、墨,而上兼礼之。

漆雕之议,不色挠,不目逃,行曲则违于臧获,行直则怒于诸侯,世主以为廉而礼之。

宋荣子之议,设不斗争,取不随仇,不羞囹圄,见侮不辱,世主以为宽而礼之。

夫是漆雕之廉,将非宋荣之恕也;是宋荣之宽,将非漆雕之暴也。

今宽、廉、恕、暴俱在二子,人主兼而礼之。

自愚诬之学、杂反之辞争,而人主俱听之,故海内之士,言无定术,行无常议。

夫冰炭不同器而久,寒暑不兼时而至,杂反之学不两立而治。

今兼听杂学缪行同异之辞,安得无乱乎?听行如此,其于治人又必然矣。

今世之学士语治者,多曰:“与贫穷地以实无资。

”今夫与人相善也,无丰年旁入之利而独以完给者,非力则俭也。

与人相善也,无饥馑、疾疚、祸罪之殃独以贫穷者,非侈则堕也。

侈而堕者贫,而力而俭者富。

今上征敛于富人以布施于贫家,是夺力俭而与侈堕也,而欲索民之疾作而节用,不可得也。

法教义学的逻辑_古斯塔夫_拉德布鲁赫

法教义学的逻辑_古斯塔夫_拉德布鲁赫

王 朴将 它 理解 成




同上
同上




1 13
页 页





1 1



1 9 8



古 斯塔夫

拉德布鲁 赫



法 教 义学 的逻 辑
因为
法 国 民 法典 是这 样 说 的


并 对 所 有 其 他 的 法典 不 予 理 睬

根据这些托词



如法律不适用 于 这个案件

法 律不 清楚 和 难


理解等

拒绝作

判决 的 法官
我们 可
控 告他拒 绝 承 担 司 法 职 责





在 谈 到 古希腊 的 立 法 者梭 伦 时
古 希腊 立法者


王 朴先 生 这 样 翻 译
的 立 法 机器 之 后




其 本人 涉 猎异 常广 泛


在著作 中神 学

文学

政治学


美学

心理 学

伦理 学等 方面 的 材 料 引 用 俯拾 皆 是
一 一
有 时 甚 至 直 接 引 用 拉 丁文


法 语原 文

因 此 在 翻 译 过 程 中 免 不 了 要 査 考各 种 相 关 资 料

新编中国哲学史笔记

新编中国哲学史笔记

第一编先秦时期的哲学第一章孔子创立的儒家哲学在孔子看来,周礼是夏商周“三代之治”的总结,是国家及社会管理的典范,人们只有奉行周礼,才能得以成就有教养的君子;国家只有按照周礼去做,才能得以永享太平.“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礼乐制度又从何谈起呢?由此,孔子创造性的提出“仁”的范畴,并借“仁"及“命”的分立,凸显了人的价值的主体性;进而把“仁”同“德”相联系,建立起自己的道德学说;再把“德”及“治"相联系,阐发了自己的治国理念。

“命”——“仁”—-“德”——“治"四者的特征联系,构成孔子哲学的基本进路。

第一节“及命及仁"的观念结构一·从“天”到“命”的观念变化天:1、指天帝,人们想象中的万物主宰着2、中国古代唯心主义哲学家所说的世界的精神本原3、泛指物质的客观的自然命:一、天命:1、上天的意志和命令,能致命于人,决定命运2、自然的必要性3、先天自然的禀赋二、指凶吉祸福,寿夭贵贱等命运“命"、“天命"、不同于“时命”:“时命”是盲目的,“天命”却是有目的指向性的;“时命”构成人的一种外在限制,“天命”却成为人的价值信念的终极根源.在孔子看来,生活在时命不济的年代,是不可以不承认的,不接受外在条件的限制的,这是一种理智的态度,就是君子的态度,孔子称“不知命,不足以为君子也",就是这个意思.自己的主张(“道")及“命”的关系?1、命对确当的主张没有同情感、认同感。

显见,它只是一种盲目的客观必然性,即“时命”,由时势、时运决定的“命”2、然而,孔子认为这种状况的出现是暂时的,偶然的。

他坚信天道是公正的,具有终极支配意义的。

而且,暂时的、偶然的变化,刚好使人从中得到磨炼,因而,它还是成就人的,而非坑害人的.3、“天道”即被赋予了道德的价值的品格;作为公正的“天道",其终极的支配地位不可逆转,这也是“命”、“天命"。

哲学:中国哲学史必看考点(最新版)

哲学:中国哲学史必看考点(最新版)

哲学:中国哲学史必看考点(最新版)1、名词解释以辞抒意正确答案:后期墨家指以判断表达思想。

《墨子•小取》:“以辞抒意”。

辞,相当于判断,意,事物的种种关系在人这里形成的思想。

以辞抒意,必须在名实相符的基础上,所下的判断才是正确(江南博哥)的。

《大取》强调:“夫辞,以故生,以理长,以类行者也。

”立不明此三者,必然“妄也”、“困矣”。

荀子也有类似思想:“辞也者,兼异实之名以论一意也”(《荀子•正名》)。

2、问答题简述黄宗羲《明夷待访录》中的启蒙思想。

正确答案:《明夷待访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地阐述民主主义思想的著作,是17世纪启蒙思潮的代表作。

首先,黄宗羲对封建专制主义的君权展开猛烈的批判。

其次,黄宗羲提出以学校为议政机关的政治理想。

再次,黄宗羲在经济上提出一系列“工商皆本”、重定田赋,改革币制等“富民”的改革方案。

3、名词解释贵无论正确答案:魏晋玄学的一种主要哲学思想。

创始人为何晏、王弼。

主要观点是以“无”作为宇宙的本体,认为万物(有)以无为存在的根据,贵无论促进了中国古代本体论哲学的发展,但错误地以空洞的抽象观念为宇宙万物的本体,故受到后来以裴頠为代表的崇有论的批判。

4、名词解释达道正确答案:人所共由的准则,有普遍真理的含义。

语出《中庸》:“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

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

五者,天下之达道也。

”朱熹注:“达道者,天下古今所共由之路,即《书》所谓五典。

孟子所谓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是也。

”(《四书章句集注》)5、名词解释通幾正确答案:方以智用语,与质测相对,指研究事物变化的深微根源的学问,即哲学。

原出《易&b ull;系辞上》:“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惟幾也,故能成天下之务。

”方以智《物理小识•自序》:“寂感之蕴,深究其所自来,是曰通幾。

”即“所以为物之至理也。

”并认为通幾与质测的关系是“质测即藏通幾者也”,通幾又“护质测之穷”,两者“不相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追求实质正义的实用主义司法哲学王焰本杰明•内森•卡多佐是美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法律家和法律理论家之一。

1870年,他出生于纽约市的一个犹太人家庭,其一生历任纽约最高法院法官,纽约上诉法院法官,纽约上诉法院首席法官以及联邦最高法院的法官。

卡多佐的法律观体现在他的一系列著作以及大量的司法意见中。

他的法学著作主要有《司法过程的性质》、《法律的生长》和《法律科学的悖论》。

其中,最能体现其法学思想的是他1921发表的《司法过程的性质》。

该书是美国法律实务界与法学理论界最为广泛引用和学习的著作之一,也是美国的法律哲学和司法哲学的代表作之一。

在该书中,作者表现出明显的追求实质正义的实用主义司法哲学观。

在这本书中,卡多佐这样解读司法过程的性质:一、法官的角色和职责卡多佐认为,法官兼有法律解释者与立法者的双重角色,承担着双重的职责。

首先,当存在制定法、宪法、法律,且当它们真的可以解决实际问题时,法官应当按照遵从它们的原则解释与适用法律。

“法官从哪里找到体现在他判决中的法律?这些渊源有时很明显。

适合此案的规则也许是由宪法或制定法提供的。

如果情况如此,法官就无须在费力追寻了。

这种对应一经确定,他的职责就是服从。

宪法高于制定法,而一个制定法——如果与宪法一致——则高于法官的法。

在这个意义上,法官制定的只是第二等的法律,并且他从属于立法者的制定的法律。

” 如果没有制定法的规范,法官应该依照遵循先例的原则“从普通法中寻找适合案件的规则”,将“他眼前的案件通一些先例加以比较”,从最相契合的案件中找出可以适用的规则。

然而,如果制定法出现了空白、漏洞而又无先例可循,法官应该从哪里找到体现在他判决中的法律呢?这就到了卡多佐所说的法官的第二个职责,即创立新的规则,新的先例。

“‘然而,更重要的是这个系统的所服务的第二相工作,即,填补那或多或少地见之于每一个实在法中的空白’,如果你愿意,也可以称这一过程为立法。

” 不光如此,法官创立新的规则还存在于先例虽已经提供了判案的规则,但此种规则适用的社会条件已经发生了变化,如果继续适用此类规则将会导致不正义。

这时,法官就要对先例进行重新阐释,赋予其新的含义,这一过程的实质在卡多佐看来也是一项立法工作。

在书中,卡多佐多次强调遵循先例是一个原则,但又并非是绝对的原则。

他说,先例要接受实践的检验,在实践面前,有些先例也是要被改造和废弃的。

“在经验的检验标准面前,那些不能证明自身价值与生命的先例会被毫不留情地牺牲掉,抛入废物之列。

普通法的运作并不是从一些普适的和效力不变的前定真理中演绎推导出结论。

它的方法是归纳,是从具体中得出它的一般。

”卡多佐还引用芒罗•史密斯的话说:“判例法的规则从来也没有被当作终极真理,而是可资利用的假说,他们在那些重大的法律实验室——司法法院——中被不断重新检测。

……如果一个规则不断造成不公正的结果,那么它将被重新塑造。

……如果从一个原则中推演出来那些规则不大起作用,那么,这个原则本身就最终一定会受到重新考察。

”同样,如果适用制定法规则的社会条件已经发生了变化,如果继续适用此类规则将会导致不正义,法官应当对其进行修正解释,使其符合实质正义。

卡多佐认为,司法过程的最高境界并不是发现法律,而是创造法律,应该赋予法官发现实体真是的更大自由裁量权,虽然这种权力有可能被乱用,但这种授权仍属必要。

因为,“从长远看,‘除了法官的人格外’,‘没有其他东西可以保证实现正义”。

对于法官意识深层的一些力量,“喜爱和厌恶、爱好和偏见、本能’情感、习惯和信念的复合体”这些下意识的因素,都是不可干预的纯粹理性的问题,他乐观的相信各个法官的这些下意识因素会在具体案件的司法裁决中相互平衡。

显然,卡多佐认为法官不可能完全成为一个表达立法意图的工具,也不可以固守一切过去的创造,他将法官的工作性质定位在同时反叛一种制定法的传统与一种绝对遵循先例的传统。

但是卡多佐所说的法官的创造也不是无条件的,在追求实质正义的实用理性的指导下,他认为只有在制定法留下空白,并且在已故去的影子(先例)中没有寻找类比的可能,才可以循着一定的路径创造新的规范。

而新的规范又会被不断检验,如果到了某一天它不公正,就又会被新的规则取代,如此循环不断。

总之,卡多佐视野中的法官的工作在本质上是一种平衡的艺术,不单是具体方法,具体利益的平衡,也是当下和传统的平衡,法律的力量就产生于平衡之中。

而这正是其追求实质正义的司法哲学观的体现。

二、司法过程的方法在社会法学的影响下,卡多佐对司法过程进行了敏锐透彻的分析。

他认为,具体的司法过程可分为两步:第一步,起点是法官必须从一些先例中抽象出基本原则,即判决理由,第二步,就是“确定该原则将要运行和发展——如果不是衰萎和死亡——的路径和方向。

” 在确定一个原则将要运行和发展的路径和方向时,有四种可供选择的方法,即哲学的、历史的、习惯的、社会学的方法。

而当没有决定性先例时,法官就要依据这四种方法来创造新的规则。

他认为,对司法过程意义认识的关键不在其本身,而是在于通过司法达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要想通过司法活动取得预期的效果,关键在于法官选择正确的司法方法:1.哲学方法,也即传统的逻辑推理方法。

这种方法首先以法律为大前提,后以事实为小前提,在运用形式逻辑的严格推理而得出的判决结果,也就是三段论。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现实中法律案件总是数量巨大,并且有很多案件在主题上是相关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法律规范具有一种对称性。

“如果有一组案件所涉及的要点相同,那么各方当事人就会期望有同样的决定。

”这是一种法律客户的感情倾向,“它的大大强化是由于人们在智识上强烈的爱好司法的逻辑性,爱好形式与实质的对称。

”“如果想让诉讼人确信法院司法活动是公平的,那么坚持先例必须是一个规则而不是一个例外。

” 所以逻辑的方法有一定的优势,但卡多佐只把它当作工具中的一种。

2.历史的方法,即沿着历史发展趋势处理,卡多佐称之为“进化论方法”,也就识判例的方法。

对此,卡多佐作了四点说明:(1)司法中运用判例与运用成文法规相比应该说是第二位的,其本身是一种例外;(2)历史的方法与逻辑的方法并不矛盾,而且通过历史判例能更好说明立法的逻辑,“经常的情况是历史的影响为逻辑扫清到路”;(3)力历史的方法对于解决立法中无明确规定的案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4)为了法律的稳定,首先要坚持遵从先例的传统原则。

“奉行先例应当是原则,而不应是例外。

”但在遵从先例明显不符合正义感和社会福利的情况下,法官可以不受此项规则的约束。

他指出,确定性的需求,在某种程度上必须同进步的需求相协调,“在对过去的崇拜与对现实的赞扬之间,人们可以找到一条安全之路。

”3.习惯的方法,即沿着社会习惯处理,又称“传统的方法”。

如果逻辑的方法与习惯的方法都不能对案件作恰当的指引,习惯的方法就会取而代之。

习惯包括社会生活习惯与司法习惯,司法习惯往往来自于社会生活习惯。

卡多佐认为甚至法律中关于主体权力义务的精致安排往往是来自习惯。

无数的商业习惯与其他社会生活习惯都是法官在司法过程中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有时可以作为判决的可靠依据,或作为检验判决是否正确的合理标准。

4.社会学方法。

卡多佐说:“沿着公正、风尚和社会福利的几条线,即按现今习俗道德去努力,这一点,我称之为社会学方法,”这是今天和今后变得最重要的司法方法。

在这里,社会福利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

所谓的社会福利,一是指公共的善,另一是指坚持某种社会行为标准带来的社会的利益。

“法律的终极原因是社会福利。

未达到其目标的规则不可能永久性的证明其存在是合理的。

” 这也就是说,法律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进步,体现社会的正义。

而社会正义是一种多元的复杂的不断变化的混合体,它包括社会道德、正义的观念、社会条件的变迁、公共政策的变化、社会利益的平衡、社会舆论的倾向等等。

为了法律的实效,法官在判案中,绝对离不开对社会因素的考虑,而这种考虑的前提则决定于法官本人的学识水平、心理偏好等主观因素。

社会学方法对法律的认识采取一种或然的立场,即对法律的确定性内涵表示疑义。

评价法律的标准在于实效。

即,只有将司法与社会实际紧密结合,才能体现司法的本质和目的。

卡多佐在没有轻视逻辑推理在法律解释与法律适用过程中作用的条件下得出结论说,在审判过程中,对社会政策的考虑颇为重要。

司法过程既包含创造的因素也包含发现的因素。

法官必须经常对相互冲突的利益加以权衡,并在两个和两个以上可供选择的、在逻辑上可以接受的判决中作出抉择。

在作这种抉择时,法官必须平衡他的哲学、历史、习惯、权利意识等因素。

卡多佐确信存在着公认的社会标准和客观的价值模式,这使得法律具有一定程度的统一性与自恰性,即使在案件审理的过程中仍不可避免法官个人的和主观的判断。

为了说明法官在司法活动中应当具有的创造性以及社会利益对选择司法方法的最终决定作用,卡多佐在书中列举了一些案例。

如里格斯诉帕尔默案。

根据普通法立遗嘱人依据普通法处置其财产所立遗嘱具有约束力。

但在这个案件中衡平法院却对该原则进行了修正,确立了不允许一个遗嘱财产继承人——他谋杀了立遗嘱人——享有遗嘱收益的原则。

衡平法院认为,不允许罪犯从犯罪中获利所服务的社会利益比维护并强制执行法定所有权所服务的社会利益更为重大,因此,谋杀者由于谋杀而失去遗嘱继承权。

显然在本案中法官没有应用哲学的方法,而是选择了社会学的方法。

类似的案例在书中还有很多。

对此,卡多佐说“当社会的需要要求这种解决办法而不是另一种的时候,这时,为了追求其它更大目的,我们必须扭曲对称、忽略历史和牺牲习惯。

” 通这些案例以及相关的论述,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作者所具有的高超的平衡艺术,以及隐藏这种艺术背后的追求实质正义的实用主义司法哲学观。

虽然普通法系与大陆法系无论在法律体系还是司法运作方式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卡多佐的司法哲学观与方法论仍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

笔者认为,启示主要有两点:第一,解释法律应始终坚持以正义的理念为指导,在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发生冲突时,实质正义具有优先的地位,但也要掌握好二者间的平衡。

立法是将正义理念与可能发生的事实相对应,从而形成法律规范,司法是将现实发生的事实与法律规范相的对应,形成法律判决。

作为司法工作者,心中应当永远充满正义,目光不断往返于规范与事实之间。

惟此,才能实现法律的正义性、安定性与合目的性。

例如,刑法193条规定了贷款诈骗罪,但没有规定单位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

对于现实中发生的单位贷款诈骗的行为,有人机械的理解罪刑法定主义,认为不成立任何犯罪。

其实,尽管立法没有规定单位为本罪的犯罪主体,根据罪刑法定不能对其追究,固然可以说是一个疏漏,但对直接负责的主管的人员与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完全可以自然人犯罪论处,只有这样才符合社会一般正义观。

第二,在司法活动中,法官不应只僵硬机械的适用法律,而应充分发挥其自由裁量权,对现行一些不合理的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定作一定程度补缺补漏的修正解释与创新解释,从而促进法律的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