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系统设计复习1234

合集下载

《教学系统设计》复习大纲

《教学系统设计》复习大纲

《教学系统设计》复习大纲1.教学系统设计的概念。

教学系统设计(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ISD)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相关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并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教学系统设计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优化学习为目的的特殊的设计活动,既具有设计学科的一般性质,又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2.教学系统设计有什么不同的层次?教学系统设计一般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层次:(1)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教学系统设计的发展最初是从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开始的,它把教学中需要使用的媒体、教材、教学包、网络教学系统等作产品来进行设计.(2)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这个层次的设计范围多指课堂教学,它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一个班级的学习者,在固定的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的条件下进行教学系统设计。

(3)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这里所指的系统特指比较大、比较综合、比较复杂的教学系统,这一层次的设计通常包括系统目标的确定,实现目标方案的建立、试行、评价和修改。

3.教学系统设计的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探究人类学习的本质及其形成机制的心理学理论。

当代学习理论分为两大学派:行为主义学派和认知主义学派。

行为主义学派主张在教学中采用小步子呈现教学信息,当学习者出现正确反应时应及时予以强化。

行为主义学派重视控制学习环境,重视外显行为与强化的思想,以及尊重学习者自定步调的个别化学习策略.认知主义学派认为学习是个体积极的信息加工过程,教学应该按照信息的心理加工顺序准备教学活动。

4.建构主义的主要内容建构主义所持的知识观是主观主义的,即人所学到的知识都是主观建构的,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认识。

建构主义关心加工结果,认为图式不但会影响信息加工的结果,而且会影响加工过程。

5.教学系统设计原则。

(1)系统性原则。

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是由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估等子系统所组成,各子系统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教学系统设计》复习题(共五则范文)

《教学系统设计》复习题(共五则范文)

《教学系统设计》复习题(共五则范文)第一篇:《教学系统设计》复习题《教学系统设计》复习题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述1、教学系统设计和系统方法的定义2、为什么教学系统设计是理论性与创造性的结合3、教学系统设计课程对你的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和意义有哪些?4、简述认知学派理论对教学设计的主要启示5、简述系统方法对教学系统设计的意义6、简述传播理论对教学设计的意义7、比较加涅和梅瑞尔的教学设计理论,指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8、解释教学系统设计过程“肯普模式”9、简述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要素10、简述主导—主体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11、简述主导—主体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特点第二章教学目标分析1、辨析教学目的、教学目标、学习目标三个概念2、用案例阐述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教学目标3、简述教学目标阐明的优点和局限性第三章学习者特征分析1、用自己的话解释“概念图”的含义2、用自己的话解释“认知结构变量”的含义3、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者有哪些新特征第四章教学模式与策略的选择和设计1、用自己的话定义教学策略这个概念2、简述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和情景-陶冶教学策略的概念及步骤3、在选择和设计教学策略时,应注意哪些问题?4、比较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和随机进入教学的共性和不同点。

5、简述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与传统教室环境中的协作学习的不同点。

6、研究性学习有哪些特点?7、实施研究性学习应注意哪些问题?8、列举你观察到的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提出相应对策。

第五章学习环境设计1、阐述学习环境的含义2、简述物理学习环境设计的主要内容3、简要评述自己所在学校的物理学习环境4、举例说明影响教学媒体选择的因素5、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如何正确地选择教学媒体6、认知工具、学习资源、课堂问题行为的含义7、分析学生在教学中交往动机不强的原因,并提出激发学生交往动机的策略8、分析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有效控制课堂问题行为的策略第六章教学系统设计结果的评价1、教学评价的涵义2、列表比较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3、为什么要对教学系统设计结果进行评价?它包括哪些内容?4、传统的教学评价存在哪些问题?针对其问题,你认为教学评价在其功能、取向和方法上应该怎样发展?5、列表分析一对一评价、小组评价的特点第二篇:教学系统设计复习题教学系统设计复习题答案仅供参考以下为陶江伟一、概念题1、教学系统设计:也称作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而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教学系统设计复习资料

教学系统设计复习资料

教学系统设计复习资料教学系统设计复习要点第1章一、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对象了解第 3 页判断选择题二、教学系统设计的概念:教学系统设计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

教学系统设计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优化学习为目的的特殊的设计活动,既具有设计学科的一般性质,又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

三、教学系统设计的学科性质和应用范围教学系统设计的学科性质1. 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桥梁性学科2. 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方法论性质的学科3. 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设计理论学科4. 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规定性理论学科四、教学系统设计的不同层次第10 页掌握1 、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媒体、材料、教学包、网络教学系统等教学作品的类型、内容和教学功能常常由教学系统设计人员和教师、学科专家共同确定。

2. 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其设计工作的重点是私分利用已有的设施和现有的教学材料,选择、开发适合的教学资源和策略来完成目标。

3. 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这里的系统指比较大、比较复杂和综合的教学系统五、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第15 页记住谁提出的加涅——“九一五矩阵”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瑞格卢斯等人——精心加工理论(Elaboration Theory ET ),也称细化理论、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框架梅瑞儿的——成分显示理论第2章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对教学活动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明确的表述,它是预先确定的、通过教学达到的并能用现有的教育技术手段测量到的教学结果。

教学目标具有客观性和主观性并存、动态性与稳定性并存、系统性、层次性和时限性等特点。

二、教学目标分类理论第34 页论述题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是20 世纪50 年代以布卢姆为代表的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

在这个理论体系中,布卢姆等人将教学活动中将要体现的整体目标分为认知、动作技能、情感等三大领域,并从实现各个领域的最终目标出发,确定了一系列的目标序列。

教学系统设计复习题及答案

教学系统设计复习题及答案

教学系统设计复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学习文件夹:“学习文件夹”又称档案袋评价,是近年来英、美、日等国教育界广泛应用的一种评价方法。

我们认为学习文件夹是由教师和学生收集的,主要用于存放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进步的各类学习成果,如文章、美术作品、文学作品、作业、试卷、评语、调查记录、照片等,可以是—学年的,也可以是一学期的。

这些学习记录按照一定的顺序形成文档,用于学习者对学习的回顾、自我评价及其他形式的外部评价。

根据学习文件夹内容的不同,又可进一步将其细分为产品文件夹、过程文件夹和进步文件夹三种类型。

2、认知发展:是指主体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时间的推移面发生变化的过程和现象,围绕认知发展,讨论得最多的问题就是发展的机制和阶段性问题。

在儿童的认知发展研究方面,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在国际上享有广泛的影响。

3、学习风格: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综合。

这里学习策略指学习方法,而学习倾向指的是学习者的学习情绪、态度、动机、坚持以及对学习外境、学习内容等方面的偏爱。

有些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会随学习任务、学习环境的不同而变化,而有些则表现出一贯性,成为一种相对稳定的个性特征,那些持续稳定的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就构成了学习看所具有的学习风格。

4、研究性学习:广义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适用于学生对所有学科的学习,狭义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5、教学系统设计:教学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而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6、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是指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环境,可以是现实的具有物质因素的如家庭、学校、课堂等构成的学习场所,也可以是虚拟的并不存在的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为平台的学习场所。

教案1234

教案1234
3.分析它们的相对位置和表面连接关系
4.综合起来想象组合的整体形状
5.请学生回答,让学生记住基本要领,以便作图中正确应用。
6.结合前面所学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7.由熟悉的概念入手,引出问题,得出结论,使学生易接受,易掌握。
教师
2005年8月30日
审签
2005年9月2日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机械制图这门课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应用形体分析法,读组合体视图。
2、能正确补画出第三视图。
教学难点
应用所学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能力,通过分析看懂组合体,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后小结
1.在反映形体特征比较明显的主视图上按线框将组合体划分为几个部分
2.利用投影关系,找出各线框在其他视图中的投影,分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想出各部分的形状
学科
机械制图
课题
读组合体视图
班级
05.7
人数
48
授课时数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周次
第三周
授课时间
2005年9月8日星期四第3、4节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1、会运用形体分析法识读组合体视图;
2、能运用形体分析法读懂组合体视图,补画出第三视图;
能力目标:
利用所学方法,灵活应用到读组合体视图上,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系统设计复习资料及答案(大全5篇)

教学系统设计复习资料及答案(大全5篇)

教学系统设计复习资料及答案(大全5篇)第一篇:教学系统设计复习资料及答案教学系统设计复习资料--习题集附答案第一章绪论二、填空题1.教学设计主要是运用______方法,将_______________的原理转换成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而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四大基本要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教学设计研究常用的方法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1.简述教学设计的学科性质。

2.谈谈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之间的区别。

3.请简要说明学习理论、教学理论、教学设计理论之间的关系。

4.试比较分析ID1和ID2的主要特点。

第二章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上)一、填空题1、学习需要是学习者学习方面_______ 与_______ 之间的差距2、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_______ 和_______ 的综合。

二、名词解释:1、学习需要2、外部参照需要分析法三、简答题1、确定学习需要的基本方法是哪两种?其主要特点和区别是什么?2、简述小学生的学习风格。

第三章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中)1.分析学习内容一般可采取下列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学习内容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下列六种,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认为:认知领域的目标是指知识的结果,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 1.教学目标 2.ABCD模式三、简答题1.组织学习内容要注意哪几方面?2.什么叫信息加工法?3.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有何共同点?第四章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下)1、填空题(1)情景—陶冶程序最具代表性的是由保加利亚心理学家_________首创的暗示教学,它主要适用于___________ 的教学目标。

教学系统设计期末复习题

教学系统设计期末复习题

《教学系统设计》期末复习题一、概念题(共28小题)1、教学系统设计:2、系统方法:3、认知结构:4、学习需要:5、认知发展:6、学习需要分析目的:7、认知策略:8、教学媒体作用:9、媒体内容:10、生成型教学策略:11、替代型教学策略:12、先行组织者:13、掌握学习教学策略:14、学习策略:15、抛锚式教学的主要目的:16、自主学习策略的核心:17、支架式教学策略:18、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19、认知工具:20、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四大要素:21、信息化学习环境及特征:22、有意义学习:23、“整合协调”策略:24、发现学习的特点:25、引导性材料:26、绩效技术:27、学习绩效:28、教学绩效:二、填空题(共51小题)1、教学系统设计过程中,通过系统分析技(、、)形成制定、选择策略的基础;通过解决问题的策略优化技术(、)以及评价调控技术(、、)使解决与人有关的复杂教学问题的最优方案逐步形成,并在实施中取得最好的效果。

2、教学系统设计的四大理论基础是:(、、、)。

3、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四大基本要素为(、、、)。

4、加涅将学习结果分为五种类型:( 、、、和)。

5、ID 模式的发展经历过三代,是以学习理论作为分代原则,第一代ID 模式的主要标志是以()作为理论基础,第二代ID 模式的主要标志则是以()作为理论基础,第三代ID模式的主要标志是以()作为理论基础。

6、教学系统包含了(、、和)等四个最基本的构成性要素,是系统运行的前提,并组成系统的()结构。

7、ID1的代表性模式应推肯普模式的特点可用三句话概括: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强调(),需着重解决(),要适当安排()。

8、在ID1中学习者特征分析仅仅考虑学习者的()和();而在ID2中除此之外,还应考虑学习者的()与()。

9、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 )和( )的综合。

10、学习者起点水平的分析包括(),(),()。

11、进行学习者分析,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和(),以便为后续的教学系统设计步骤提供依据。

教学设计复习重点

教学设计复习重点

一、教学系统设计概论1.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定解决他们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并对教学结果做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

2.教学系统设计的学科性质:(1)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桥梁性学科(2)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方法论性质的学科(教学系统设计的根本任务是寻求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案)(3)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设计理论学科(教学系统设计的实质是教学问题求解,并侧重于问题求解中方案的寻求与决策的过程)(4)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规定性理论科学3.教学系统设计的特征:(1)教学系统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研究、探索教与学系统中各要素之间及要素与整体之间的本质联系。

(2)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对象是不同层次的学与教的系统(3)教学系统的目的是将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基础理论的原理和方法转换成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方案。

4.系统方法:系统方法就是运用系统的思想、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

5.教学系统设计的发展经历了思想萌芽、理论形成、学科建立、深入发展四个阶段。

(1)思想萌芽大多数人认为,建立教学系统设计学的构想是来源于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

杜威在1900年提出应建立一门连接学习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桥梁学科”,其目的是建立一套系统的、与设计教学活动有关的理论知识体系,以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美国心理学家,测量学家桑代克也提出过设计教学过程的主张)杜威和桑代克的构想是建立教学设计学思想的萌芽(2)(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初期的程序教学、行为目标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孕育了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思想)20世纪50年代中期,斯金纳(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将刺激—反应(S—R)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创造了程序教学法和教学机器同时,马杰、布卢姆等对行为主义教学目标的普及以及20世纪60年代初的标准参照运动,都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教学系统设计复习

教学系统设计复习

1.教学系统设计的含义;1.教学设计是系统计划或规划教学的过程(Gagne,1992)2.教学设计是创设和开发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的技术《教学设计新宣言》(Merrill,1996)3.教学设计是一门设计科学《什么是教学设计》2.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3,教学系统设计特征。

教学系统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研究、探究教与学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及要素与整体之间的本质联系,并在设计中综合考虑和协调她们的关系,使各要素有机结合以完成教学系统的功能。

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对象是不同层次的学与教的系统。

这一系统中包括了促进学生学习的内容、条件、资源、方法、活动等,教学系统设计的过程就是针对这些影响教学效果的各个要素进行具体的计划。

教学系统设计的目的是将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基础理论的原理和方法转换成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方案,他不是为了发现客观存在的,尚不为人知的教学规律,而是运用已知的教学规律去创造性的解决教学中的问题84.教学系统设计的发展其发展过程大致分为:思想萌芽、理论形成、学科建立等几个阶段。

思想萌芽:正是这些前人的思考构成了教学设计的思想源头构想:最早提出将教学设计看作是一种理论的先驱是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J.Dewey)和美国心理学家、测量学家桑代克。

杜威在1900年曾提出应发展一门连接学习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桥梁科学”,它的任务是建立一套与设计教学活动有关的理论知识体系。

桑代克也曾提出过设计教学过程的主张和程序学习的设想。

理论形成:20世纪50年代以来,系统方法开始受到心理学专家的关注。

斯金纳(B.F. skinner)改进和发展了教学机器,创造了程序教学法。

60年代后期,引入系统方法,并在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大量的成果,使教学设计作为一个确定的研究领域得以形成学科建立:到20世纪60年代末教学设计便以它独特的理论知识体系、结构而立足于教育科学之林。

一二三四 教学设计

一二三四  教学设计

一二三四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数学四则运算入门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四则运算的概念与基本运算法则,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情境让学生理解四则运算的应用;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态度,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数学概念:四则运算的定义,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原理;2. 运算法则:加法与减法的运算法则,乘法的运算法则,除法的运算法则;3. 实际运用:应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 导入法: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2. 演示法:通过示例演示四则运算的基本方法;3.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4.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分析和解答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四则运算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第一部分:认识四则运算1. 导入(5分钟)教师给学生出示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题目:"1+2-3\*4/2=?",让学生思考这道题目应该如何解答。

2. 演示(15分钟)- 教师给学生讲解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法则,并通过例子演示加减法的计算过程。

- 教师给学生讲解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法则,并通过例子演示乘除法的计算过程。

第二部分:掌握四则运算法则1. 合作学习(20分钟)- 学生分小组,每个小组自选一个四则运算的题目,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解答问题,并向全班汇报解题过程和答案。

- 教师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进行引导和辅助,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2. 分析案例(15分钟)- 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利用四则运算解决问题,并进行分享和讨论。

- 学生分析案例,找出解题的关键步骤和方法。

第三部分:应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1. 案例分析(20分钟)- 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并引导学生利用四则运算解决问题。

-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解答,然后向全班汇报解题过程和答案。

2. 总结归纳(10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复习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法则。

教学系统设计复习资料

教学系统设计复习资料

1、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学习动机、先行组织者、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认知发展要经过四个时期:(1)感知运动阶段(0-2岁),个体靠感觉与动作认识世界。

(2)前运算阶段(2-7岁),个体开始运用简单的语言符号从事思考,具有表象思维能力,但缺乏可逆性;其思维主要特征:知觉的集中倾向性、不可逆性、自我中心主义。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出现了逻辑思维和零散的可逆运算,但一般只能对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运算。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上),能在头脑中把形式和内容分开,使思维超出所感知的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和命题运算。

学习动机:概念: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

学机与学习关系:学习动机和学习是相辅相成的,学习能产生动机,二动机又能推动学习。

学机分类:(1)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2)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先行组织者:是指安排在学习任务之前显示给学习者的引导性材料,它比学习任务具有更高一层的抽象性和包摄性。

提供先行组织者的目的就是在于用先前学过和材料去解释、融合和联系当前学习任务中的材料。

其教学策略的过程:阶段1:呈现先行组织者;阶段2:呈现学习任务和教材;阶段3:扩充与完善认知结构。

运用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需要的教学条件:1、教师起呈现者、教授者和解释者的作用;2、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教材,教师直接向学生提供学习的概念和原理;3、教师需要深刻理解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和先行组织者策略;4、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掌握观念和信息;5、个人的原有认知结构是决定新学习材料是否有意义,是否能够很好地获得并保持的最重要因素;6、学习材料必须加以组织以便于同化;7、需要预先准备先行组织者。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支架式教学策略(步骤:搭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抛锚式教学策略(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随机进入教学策略(呈现基本情境、随机进入学习、思维发展训练、小组协作学习、学习效果评价)、启发式教学策略(启发诱导,创设问题情境、探究知识的尝试、归纳结论,纳入知识系统、变式练习的尝试、回授尝试效果,组织质疑和讲解、单元教学结果的回授调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时先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又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时也不要去启发他。

备课与教学设计1234

备课与教学设计1234

备课与教学设计杨光文各位老师:大家好!我非常感谢教科所的领导给我提供这样一个向大家学习的机会,作为一名初中一线的数学教师,能就有关初中数学教学的问题,和大家进行交流,我感到十分珍贵。

首先和老师们认识一下:(自我介绍)按照安排,今天下午我和老师们探讨的是《备课与教学设计》的有关问题。

(说实在话,这个题目涵盖的范围很大,要说清楚,很难,我就自己的理解、多年教学的感受和大家作一个交流,有些观点可能有争议,希望大家一起来互相探讨)新课程从2001年秋季实施以来,广大教师最关心的话题之一是:如何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努力上好每一节课,让每一节课都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上好课,首先要备好课,搞好课堂教学设计。

那么,如何备好设计好一节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课呢?备课无论在什么时代都很重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数学学科备课的要求越来越高。

我们在备课时,必须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参与者、指导者,与学生分亨自己的感情和想法。

(下面我想从四个方面来和大家探讨:一、传统备课存在的主要问题;二、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三、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备课的一般策略;四、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有效备课与教学设计。

)一、传统备课存在的主要问题1、强调教师作用,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2、强调教学的预设性,忽视教学的生成性。

3、强调知识传授,忽视激发情感4、强调解题技巧,忽视生活运用5、强调学科本位,忽视课程整合二、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1、备课要体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2、备课要体现尊重差异性的理念3、备课要体现生活化的理念4、备课要体现课程资源整合的理念5、备课要体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转变的理念三、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备课的一般策略1、开放性备课策略教师要放开思想,从教育理念、课堂活动安排到学生回答,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让学生有一个开放的空间。

教学系统设计期末复习整理

教学系统设计期末复习整理

第一章学与教的概论1、学习的定义学习是指由经验引起的行为、思维、情感和态度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2、奥苏贝尔的学习分类从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从学习进行的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3、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包括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外部条件:学习材料本身必须满足能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联系的要求部条件: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学习者必须积极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相关知识发生相互作用。

4、教学系统的七要素教学目标、教学容、教学方法、学生、教学环境、教学信息反馈、教师5、加涅的九大教学事件(1)引起注意——首先对学生的注意进行唤起和调控。

(2)告诉学习者目标——让学生知道学习的最终结果,激起学生对学习的期望。

(3)刺激对先前学习的回忆——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是学习新知识点的重要基础。

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教师的提问或呈现某些先前的学习材料,给予学生刺激。

(4)呈现刺激材料——为学生呈现适当的学习材料。

(5)提供学习指导——教师通过各种方式给予学生指导。

(6)诱发行为——促使学生作出反应的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7)提供反馈——在学生做出反应、表现出行为之后,及时让学生知道学习结果。

(8)评定行为——促进回忆并巩固学习结果,评定方式为给学生布置作业。

(9)促进记忆和迁移——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并能将其运用到新的情景中,解决新问题。

第二章学与教的理论流派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1)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其基本公式为:S-R(S代表刺激,R代表反应);(2)学习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直至最后成功的过程;(3)强化是学习成功的关键。

代表人物和学说有: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桑代克联结主义华生行为主义学说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1)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再组织,其公式是:S-AT-R(A代表同化,T 代表主体的认知结构);(2)学习是突然的领悟和理解过程,即顿悟;(3)学习是信息加工过程;(4)学习是凭智力与理解,绝非盲目的尝试;(5)外在的强化并不是学习产生的必要因素,在没有外界强化条件下也会出现学习。

教学系统设计复习资料

教学系统设计复习资料

教学系统设计复习资料模块一一 . 教学设计的产生与与发展1)思想萌芽与早期发展杜威桑代克:猫笼实验、三条学习定律:准备率/重复率/效果率2)理论初创(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斯金纳的操作学习理论(创建程序教学法)3)纵深发展:整合化的教学设计理论(20世纪70年代至今)罗伯特·加涅:《学习的条件》、《教学设计原理》教学系统设计(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简称ISD)也称作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简称ID)是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多学科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的观点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并对其进行评价、试行和修正的一种理论和方法。

特点:1、以多种理论为基础2、目的在于促进学习者学习3、是操作规划教学活动的程序和过程4、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应用性学科5、典型的多学科交叉的团队协作活动模块二一、教学设计的层次1)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软件、声像教材、网络课程等印刷教材、学习指导手册、教师用书2)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一门课程或一个单元教学课程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3)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需求分析—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体系行业的职工培训方案二、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学习需要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目标的阐明学习评价教学模式与策略的选择与分析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第二单元模块一学习需要:指学习者目前的学习状况与所期望达到的学习状况之间的差距。

教学设计项目的论证:分析问题的性质、分析资源和约束条件、认定设计项目模块二教学内容分析的方法归类分析法、图解分析法、层级分析法、信息加工分析法、卡片法、解释结构模型发(ISM分析法)模块三学习者一般特征分析(指对学习者学习有关学科内容产生影响的心理的和社会的特点。

)1、小学生智能和情感发展的一般特征初步逻辑的或言语的思维特点从形象性思维到抽象性思维的过渡关键年龄自我意识发展较快意志比较薄弱,2、中学生智能和情感发展的一般特征通过假设进行思维思维的预计性思维的形式化自我意识和监控能力增强思维能跳出旧框框3、大学生智能和情感发展的一般特征智能上成熟价值观明显社会参与意识明显日趋稳定的人格基础4、成人学习者的一般特征学习目的明确实践经验丰富自学能力较强参与教学决策注重教学效率二、学习者认知风格分析(重点)(由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感和生理行为构成,它是反映学习者如何感知信息、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对之做出反映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式。

教学设计复习

教学设计复习

教学设计复习第一篇:教学设计复习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论(三)简答题1、应如何理解教学设计的定义,它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2、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的发展为什么以学习理论的发展作为依据,是怎么划分的?1、教学设计是一种以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以教育传播过程为对象,应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对教学结果做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和操作程序。

在理解时应注意如下几点:(1)以分析教学需求为基础,以形成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案为目的(2)其在形成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案过程中,是一个综合运用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教学媒体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的过程(3)它是一个系统计划的过程,有具体的操作程序(4)它的产物是一个经过验证的教学系统,(5)教学设计的产物必须按照程序进行检验评价。

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取得教育和教学的最优化,在教育教学中具极其重要的地位,只有在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系统科学理论指导下经过系统设计的教学,即在教学设计理论指导下的设计的教学才能达到这种教育教学的效果。

2、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四个组成部分:系统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

在这四种理论中,系统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近30年来的发展相对稳定,惟有学习理论,自50年代以来,历经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等不同发展阶段,对教学系统设计发展的影响特别显著,因此,可以根据学习理论的对教学系统设计的发展进行分代划分。

第一代教学设计是以行为主义的联结学习理论基础的,具有代表性的教学设计模式是“肯普模型”,第二代教学设计是以加涅的“联结—认知”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的,具有代表性的教学设计模式是“史密斯—雷根模型”。

随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产生了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

(一)填空题1、教学设计是应用()方法分析和研究(),确定解决它们的(),并对教学结果做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

《教学系统设计》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教学系统设计》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教学系统设计复习题(课程代码262290)一、名词解释1、系统方法2、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3、认知发展4、学习风格5、学习需要分析6、教学策略7、支架式教学策略8、最邻近发展区9、抛锚式教学策略10、研究性学习11、“先行组织者”12、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二、简答题1、简述加涅的信息加工论。

2、简述梅格卢斯的细化理论。

3、简述克内克的学习风格研究中对学习者的情况分析,举例说明。

4、简述分析学习需要的基本步骤。

5、简述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原则。

6、简述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环节。

7、简述设计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原则。

8、简要分析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的特点。

9、试述教学设计的定义,并简述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10、简要叙述网络教学评价的过程。

11、应如何理解教学设计的定义,它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12、简述网络教学评价的特点。

13、简述布卢姆的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

14、简述抛锚式教学策略的步骤。

15、简要说明学习评价的基本内容。

17、简述基于WEB的学习环境设计的主要内容。

18、简述随机进入教学策略的步骤。

19、请简述奥苏伯尔的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并说明其基本教学过程。

20、说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并以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过程为例,说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模式。

21、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的发展为什么以学习理论的发展作为依据,是怎么划分的?22、简述维果斯基的 "最邻近发展区"理论,并用它解释自主学习中的支架式教学策略。

23、简述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24、简述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的含义及其区别。

三、论述题1、试述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策略与设计内容。

2、试述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教学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3、结合所学内容,归纳总结网络课程/课件脚本的“主导—主体”教学设计的流程。

4、列举某一“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教学模式,说明其特点及其具体的教学设计过程。

5、结合你的实践经验,试述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开发的过程。

教学系统设计复习重点(推荐五篇)

教学系统设计复习重点(推荐五篇)

教学系统设计复习重点(推荐五篇)第一篇:教学系统设计复习重点《教学系统设计》复习重点概念及问题(填空、简答)1、教学系统设计: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的“过程”或“程序”。

教学系统设计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优化学习为目的的特殊设计活动,既具有设计学科的一般性质,又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

2、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以系统方法为核心的设计学科,它具有系统性、具体性、设计活动的理论性与创造性以及设计过程的计划性与灵活性等特点。

3、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是在教学设计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套程序化的步骤,其实质是说明做什么,怎样去做,而不是为什么要这样做。

它指出了以什么样的步骤和方法进行教学的设计,是关于设计过程的理论。

4、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设计:在兼取以教为主教学系统设计和以学为主教学系统设计两者优点的基础上提出的。

其理论基础是在我国最有影响的两种“学与教”理论的结合,也是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的理论和建构主义的“学与教”理论两者的结合。

5、教学系统设计的意义:(1)有利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2)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能够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3)有利于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4)有利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化,促进教育技术的发展6、教学系统设计应用的三个层次:(1)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2)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3)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7、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活动后能够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明确的表述,它是预先确定的、通过教学可以达到的并且能够用更有技术手段测量的教学结果。

8、教学目标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归类分析法、层级分析法、信息加工分析法、解释结构模型法(ISM分析法)。

9、对于行为目标描述所使用的ABCD模式表示在描述行为目标时需要从对象、行为、条件和标准四个方面来描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系统设计:是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

系统方法:就是根据系统的观点,从整体出发,辩证地处理整体与部分、结构与功能、系统与环境、功能与目标的关系,找到既使整体最优,又不使部分损失过大的方案,作为决策的依据,实现整体最优化的方法。

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在教学设计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套程序化的步骤,其实质是说明做了什么,怎么去做,而不是为什么要这样做。

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设计:是"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这两种教学系统设计相结合的产物,综合两者优势。

系统设计:是新系统的物理设计阶段。

根据系统分析阶段所确定的新系统的逻辑模型、功能要求,在用户提供的环境条件下,设计出一个能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上实施的方案,即建立新系统的物理模型。

教育目标:就是指所培养的人才应达到的标准.这个目标可高可低按需而定(教育目标是培养人的方向和规格)。

教学目的:是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是对教学意图进行的概括或总的说明,是由一系列有递阶关系的教学目标组成的系统。

教学目标:指学生通过学习后,能够达到的最终结果(包括外显的行为和内部心理的变化)认知结构变量:奥苏贝尔把学习者认知结构的三方面特性称为三个认知结构变量,他们是:可利用性——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是否存在可用来对新观念起固定、吸收作用的观念。

可分辨性——这个起固定、吸收作用的原有观念与当前所学的新观念间的异同点是否清晰可辨,愈清晰,愈有利于有意义学习的发生与保持。

稳固性——这个起固定、吸收作用的原有观念是否稳定、牢固,愈稳固,愈有利于有意义学习的发生与保持。

概念图:一种知识结构的表现方式。

知识可以被看作是由各种概念和这些概念所形成的各种关系,其组合形式是一种等级结构。

学习动机: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

学习风格: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

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长时的学习课程),选择教材、指导在教室和其他环境中教学活动的一种计划或范型。

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为达到课程目标而采取的一套特定的方式或方法。

教学方法: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

1、简述教学系统设计的主要理论基础以及这些理论对教学系统设计的影响答:教学系统设计的主要理论基础有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系统方法和传播理论。

学习理论指导教学者从学习理论的视角提出教学设计的问题,为教学设计提供了解答问题的方式,以学习理论的措辞方式建构教学设计的措辞方式,从而促进教学设计研究方式的转变;教学理论则在理性与创造性之间找到了平衡点,具有简单而新颖的设计特色,提出基于核心概念、生成性话题及综合主题设计的任务分析法;系统方法为教学系统设计模式的形成提供了方法论基础及系统方法论的取向的反思;人们对传播理论的研究由早期的“枪弹论”模式发展到现在的“交互模式”,使得教学设计由先前的“单向灌输”的理念逐渐转变为现在“多向交互”设计理念。

2、举例说明教学系统设计应用的三个不同层次答:教学系统设计应用的三个不同层次分别为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以及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

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如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它把教学中需要使用的媒体、材料、教学包、网络教学系统等当做产品来设计,教学产品的类型、内容和教学功能常常由教学系统设计人员和教师、学科专家共同确定,有时还吸收媒体专家和媒体技术人员参加,对产品进行设计、开发和测试、评价;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如信息化教学教案的设计,它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固定的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的条件下进行教学系统设计,其设计的重点是充分利用已有的设施和现有的教学资料,选择、开发适合的教学资源和策略完成目标,这个层次的教学系统设计一般由教师自己来完成,必要时,也可由教学设计人员辅助进行。

当然,教师需要学习和掌握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如企业培训方案的开发,这一层次的设计通常包括系统目标的确定,实现目标方案的建立、试行、评价和修改等,由于系统设计涉及内容面广,设计难度较大,而且一旦完成就要投入范围很大的场合去使用和推广,因此,这一层次的设计需要由教学设计人员、学科专家、教师、行政管理人员等来共同完成。

3、有人提出根据学习理论将教学系统模式划分为以教为中心、以学为中心和主导——主体教学设计模式,也有人认为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只是各个要素的不同组合形式,没有必要如此划分,浅谈你对此的看法?主导——主体(学教并重)教学系统设计模式和其他经教学系统设计模式一样,涵盖了教学系统设计过程的基本要素,只是这种教学系统设计模式既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结构情况灵活地支持以教为主或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也可以利用其公共部分和相互跳转特性实现主导——主体的教学系统设计,在实际教学中可以灵活运用以教为主的教学策略和以学为主的教学策略。

4、有人认为“在运用现行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进行教学系统设计时,易使设计的教学机械,呆板,流于形式”,试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看法。

在运用线性教学设计模式进行教学设计时,我持中立的态度。

我认为它呆板,机械,流与形式,这是毫无疑问的。

它抑制了学生主观性的发挥,创造性的发挥,个性的发挥,从而使大多数学生的思维局限化,机械化,扼杀了学生的个性,不利于学生能够从各个方面发展。

并且,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吃力,学生在整个过程也枯燥,乏味。

从什么方面来看,都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但是,我们也不能全部否定这种线性教学设计模式也有它的优点。

面对我国现在处于的应试教育阶段,教育过程中够是一种填鸭式的教育方式,这种教学设计模式完全有利于我们所面临的形式,它虽然有很多的不适于学生,但是它以教师为主,教师是权威者,能控制整个教学过程,它有利于教师的授课,教师能够把握整个教学中的大方向,从而能够进行更好的教学。

事物具有两面性,教学设计模式也是如此的。

有我们值得弃其的一面,但也有值得我们借鉴的一面。

第二章教学目标分析1、用自己的语言和案例来阐述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

布卢姆1、认知技能类教学目标按智力特性复杂程度,目标从低级到高级分为六个层次知识(Knowledge)——知道、记忆领会(Comprehension)运用(Application)分析(Analysis)综合(Synthesis)评价(Evaluation)2、情感领域⑴接受或注意⑵反应——乐意以某种方式加入某事以及做出反应⑶价值判断⑷组织⑸形成品性3、动作技能领域⑴知觉:运用感官获得信息的指导动作⑵准备:为特定的行为做预备性调整或准备状态⑶指导下的反应⑷自动化:经过一定的练习使成为习惯的习得反应⑸复杂的外显反应:能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表现复杂的动作技能⑹适应:改变动作活动以适应环境条件及要求的变化⑺创作:在动作技能领域中形成的理解力、能力、技能4、人际关系技能领域⑴寻求和提供信息(双方)⑵提议:提出一个新观念、建议或行动方案、让人接受⑶支持与扩充:支持他人的想法,并以此为基础发展的能力⑷引导和阻止发言⑸异议:表达不同意见的能力⑹概括:总结讨论的内容要点2、简评各种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比较1.相同点均描述了学习结果,包含基本的心理过程(由简单事实学习向高智力水平的学习的累积发展过程)——教学要重视不同层次的目标!2.不同点:布——着重人类认知过程和思维的内在机制,每类目标伴随着特定的学习条件和评价。

加——用可观察到的学生行为术语表示,不偏重揭示教学内在机制,偏重于评价,偏重与各种人员之间的沟通。

霍恩斯坦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和布卢姆、加涅的教学目标分类方法的不同之处•1、两种理论表现在领域数和类别数不同:霍恩斯坦的教学目标分类框架内领域详细,概括的更加全面。

(例如:增加了“评估”“显示”“模仿”等方面)•2、理论基础不同:•霍恩斯坦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是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布鲁姆的是以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 加涅的是在布卢姆理论基础之上的认知主义心理学理论基础。

• 3、两种理论在“人的行为”的整体性与片面性方面不同。

霍恩斯坦的教学目标分类体现了人的行为的整体性,布卢姆、加涅的分类分裂了人的行为。

• 4、两种分类目标最重要的不同之处在于“过程性”突出强弱方面,霍恩斯坦的分类理论更突出了这一点。

3、教学目标分析的方法有哪些?用案例来说明其适用范围。

1、归类分析法• 对信息进行分类的方法,旨在鉴别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学习的知识点。

– 如:一个国家的省市名称可按地理区域的划分归类。

人体外表各部位的名称可有上向下分类等。

2、图解分析法• 是一种用直观形式揭示学习内容要素及其相互联系的内容分析方法。

3、层级分析法是用于揭示教学目标所需掌握的从属技能的内容分析方法。

是一个逆向分析的过程。

如:教学目标为--小学数学计算两位数的加法。

摄影课教学目标--能正确曝光。

4、信息加工分析法• 是将教学目标要求的心理操作过程揭示出来的任务分析方法。

• 如:计算算数平均数。

录像机的放像操作。

等5、解释结构模型法• 步骤:• 抽取知识元素,确定教学子目标• 确定各个子目标之间的直接关系,做出目标矩阵• 利用目标矩阵求出教学目标形成关系图 不同种类的苹果 不同种类的桃 不同种类的 李苹果桃李水 果营养价值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4、你认为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术语来描述学习目标有何优缺点?答:教学目标(或学习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学习后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的、明确的表述,用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术语来描述学习目标是系统研究方法的重要的特点之一。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学习目标都是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主义者强调用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描述学习目标,有其合理的一面,能使得对于教学目标的评价具有可行性。

但是认知主义者却强调用内部心理过程来描述学习目标,我们认为,两者之间应该相互补充、相互借鉴。

第三章学习者特征分析1、简评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集体归属感、简单的逻辑性)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上内省性、具体向逻辑过渡)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学说表明,学习者的认识和思维发展过程都是从具体到抽象。

根据该观点:教学系统设计中应将具体的事物或概念作为认识抽象事物的基础,引导学习者的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发展。

2、简述奥苏贝尔的学习动机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1、认知内驱力•认知驱力是成就动机三个组成部分中最重要、最稳定的部分,它大都是内在于学习任务本身之中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