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
听觉叙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探析.pdf
摘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需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叙事方式进行转向。
听觉叙事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所迫切需要的话语表达方式。
借助听觉叙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促进价值理性与情感体验的交融互通,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力、影响力和引领力的重要价值。
同时,其强大的传播亲和力特质提升了大众参与、关注、认同和接纳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将听觉叙事作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新路径,需注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实现“耳视目听”;需注重经典与创新互促进,实现“耳听心受”;需注重情感与认同共融通,实现“清耳悦心”。
关键词:听觉叙事;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 当今社会,在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冲击和多种社会思潮的激荡下,思想政治教育受众的认知、心理、行为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生硬的理论灌输方式已经难以取得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效果。
为此,只有转变思想政治教育叙事方式和风格,变“显性”为“隐性”,变“刚性”为“柔性”,才能更好地引导大众,实现思政育人的目的。
听觉叙事主要是指以数字广播、有声读物、音乐、清谈、脱口秀、声音文化综艺节目等为主要呈现形式的话语表达方式,承载了互联网媒介融合下的听觉文化特有的叙事方式和叙事功能。
听觉叙事不仅具有促进价值理性与情感体验的交融互通,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力、影响力和引领力的重要价值,更因其独特的传播亲和力特质赢得越来越多大众的青睐。
为此,将听觉叙事视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深入研究其文化价值及其传播亲和力特质,并在传播层面积极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对于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听觉叙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重要价值 听觉作为人们感知世界、沟通交流、情感表达的关键渠道,具有重要的审美判断功能和文化阐释价值。
黑格尔将听觉称为“认识性的感官”,柏拉图则认为:“美是由视觉和听觉产生的快感。
”列子写韩娥善唱,“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亲和力提升的着力点
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亲和力提升的着力点收稿日期:2018-12-25基金项目:安徽省2018年度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一般项目: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共享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研究(gxyq2018178)作者简介:刘媛媛(1980-),女,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立德树人,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是改进教学的必然要求。
“所谓亲和力,是指一个人或组织在群体心目中的亲近感,以及对所在群体能够施加的影响力;亲和力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善良情怀,是以博爱心胸为依托的人与人之间的认同和尊重。
”《礼记·学记》曾指出:“亲其师,信其道。
”教师在课堂的亲和力既反映出师生心灵上的通达与投合,又成为促成教学合作,达成思想共识的推动力。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要立足中国特色,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必须通过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来实现。
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政课亲和力的指示和要求,指明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方向,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提升思想政治课堂教育亲和力上,必须坚持党性原则,结合学情期待,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思政课堂加强亲和力,使学生如沐春风,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
教学中,教师作为主导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乐于参与学习、认同思想主张,思政课亲和力是必不可少的。
提升思政课堂亲和力,必须抓好着力点,具体体现在理论、载体和方法等方面。
高校思政课教师亲和力的提升策略探析
高校思政课教师亲和力的提升策略探析一、引言思政课是高校的一门特殊课程,它既是学术课程,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受到师生关系的影响,而教师亲和力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通过对高校思政课教师亲和力的提升策略进行探析,旨在促进高校思政课的有效教学。
二、教师亲和力的内涵教师亲和力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亲近程度,是一种师生之间的融洽关系。
教师亲和力包含着教师的温暖、友善、耐心等特质,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支持,从而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教师亲和力对于高校思政课的教学非常重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教师亲和力能够打破师生之间的隔阂,增进彼此的交流和理解,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只有在良好的师生关系基础上,教师才能更好地传达思政课的内容,学生才能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
2.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亲和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思政课的关注和投入。
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支持时,他们会更愿意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效果。
3.培养学生的良好价值观:教师亲和力有助于传递正确的思想和价值观。
当教师与学生有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后,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高校思政课中,教师亲和力的提升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并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改进。
下面列举了几个常见的教师亲和力提升策略。
1.建立积极的沟通机制: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起积极的沟通机制,包括个别的面对面沟通、集体的课堂讨论和在线的交流等。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教师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支持。
2.关注学生的需求: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需求,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并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个性化教学。
教师应该耐心倾听学生的困惑和问题,并积极给予帮助和建议,使学生感到被理解和关心。
3.注重语言和肢体表达:教师的语言和肢体表达能力直接影响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如何“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如何“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作者:冯务中来源:《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19年第01期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
他在讲话中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人民日报》2019年3月19日第1版)这是一个重要论断,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只有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才能持续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才能不断增强学生的获得感,才能真正使思政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金课”。
那么,如何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一、以深入研究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政治性是思政课的首要属性,同时也是对思政课教师的首要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六个要”的要求,其中第一个就是“政治要强,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人民日报》2019年3月19日第1版)。
只有牢牢坚持政治性,思政课才能永葆其本色、不失其意义。
同时,我们不能将思政课的政治性孤立化。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思政课的政治性只有与思想性结合起来才能产生效果。
政治性犹如作料,思想性犹如食物,只有将作料与食物恰当地搭配在一起,将政治性与思想性紧密地渗透在一起,才能使学生自愿接受。
“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地吸收。
”(本报评论员:《沿用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三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12月11日第1版)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提出了“八个统一”的要求,其中第一个就是“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人民日报》2019年3月19日第1版)。
新时代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探索
新时代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探索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和社会的快速发展,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日益受到重视。
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更好地进行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对新时代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探索,以期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思路和方法。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新时代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探索,首先需要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研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扩展和深化,因此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学习并研究相关理论知识,以便更好地指导和引导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还可以借鉴和吸收国内外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进经验和理念,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体系,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
二、注重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在新时代,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更多地注重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传统的教育方式往往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因此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教育方法。
可以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思想政治教育讨论会、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等方式,来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使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提高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三、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科技手段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
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教学平台、智能教学设备等现代科技手段,来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还可以利用社交媒体、网络平台等渠道,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增强亲和力和吸引力。
四、加强师生交流,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推进在新时代,师生之间的交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
教育工作者需要注重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生也需要主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与教育工作者进行深入的交流和学习。
高校思政课教师亲和力的提升策略探析
高校思政课教师亲和力的提升策略探析高校思政课作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重要任务。
而高校思政课教师作为思政课的主要承担者,其亲和力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亲和力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高校思政课教师亲和力的提升策略。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高校思政课教师提升亲和力的基础。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与学生建立起亲切的师生关系。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立学生心理咨询时间、开展师生座谈会等方式,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及时发现问题,做出针对性的帮助和引导,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
二、注重教师个人魅力的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亲和力也与教师个人的魅力息息相关。
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魅力,通过丰富的知识储备、独特的教学风格、亲切的笑容等方式,让自己在学生心目中拥有更高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参加各种专业培训和教师交流活动,不断丰富和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和教学理念,从而吸引更多学生的关注和认可。
三、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亲和力的提升也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使教学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讲座、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多媒体演示等多种形式,以增加课堂活跃度和学生的参与度。
教师还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分享一些生活中的感人故事、幽默的笑话等方式,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更加愿意和教师沟通和交流。
四、拓宽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教师还应该不断拓宽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使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需求。
通过引入一些前沿的思想政治理论、热点的社会问题、现实的案例分析等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教师的学识渊博、见解独到,从而增加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亲和力。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研究
作者: 方世南[1];徐雪闪[2]
作者机构: [1]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 [2]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版物刊名: 思想政治课研究
页码: 13-18页
年卷期: 2017年 第1期
主题词: 思想政治教育 亲和力 针对性
摘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人文性和实效性的关键。
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具有内在的紧密联系,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建立在针对性的基础上,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离不开亲和力。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需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素质,把真理的力量和人格力量统一于行动,树立以人为本理念,确立主体际思维,倡导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怀,探索育人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艺术和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和吸引力,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真理性、科学性、人文性和生动性打动人、吸引人、塑造人和培育人,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以“四力”提升思政课铸魂育人实效——基于湖南7_所高校思政课亲和力的调查与思考
收稿日期:2023-04-26基金项目:湖南省社科思政项目“切实提升高校思政课亲和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9B10)。
作者简介:郑立新,男,湖南汨罗人,湖南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周志辉,女,湖南汨罗人,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副院长。
以“四力”提升思政课铸魂育人实效———基于湖南7所高校思政课亲和力的调查与思考郑立新周志辉(湖南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岳阳414006)摘要:提升高校思政课亲和力是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关键,也是提升思政课针对性、实效性的关键。
近年来关于思政课亲和力的研究成为热点,但关注“教”的亲和力的多而关注“学”的亲和力的少,定性分析的多而定量研究的少,研究课堂内的多而研究课堂外的少,难免存在“偏”“虚”“窄”的问题。
基于湖南7所高校思政课亲和力的调查分析表明,只有以说服力、吸引力、导引力、影响力为中心增强高校思政课亲和力,才能提升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温度、效度、力度。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亲和力;铸魂育人中图分类号:G4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6365(2023)05-0017-09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1]330思政课的“三性一力”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其中“一力”是关键。
亲和力原是一个物理化学概念,指原子之间相互吸引发生物理反应和化学反应的力度,用以描述原子活跃性、敏感性等物理化学特性,现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用以描述组织或人与人之间的亲近程度,特别是思想、情感上的共识、共鸣。
思政课的亲和力,就是学生与其思想性、理论性产生思想共振、价值共频、情感共鸣,从而将外在的思想理论内化为自身的思想观念、价值准则,进而成为他们行动的动力、原则。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提升研究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提升研究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提升研究随着新时代的到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教学方法的单一、内容的单调以及学生个体差异的忽视等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教育中常常面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效果不够理想的问题。
为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我们需要进行相关研究和探索。
一、认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提升问题1.1 亲和力的概念与重要性亲和力是指一个事物与他人之间的亲近程度,即人们对某种事物的喜好和认同程度。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亲和力体现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喜欢程度,并愿意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
亲和力的提升不仅可以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进行有效塑造,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1.2 现状及问题分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一些学校存在以下问题:(1)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板书讲解和被动听课模式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亲和力;(2)课程内容单调,过于理论化和抽象化,无法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3)忽视学生个体差异,缺乏针对性的教学措施,使得学习效果不够理想。
二、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策略与实践为了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策略与实践。
2.1 创新教学方法针对传统的板书讲解和被动听课模式,可以采用多媒体互动教学、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创新的教学方法。
多媒体互动教学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生动展示课程内容,增加学生的参与感;案例教学可以将抽象的理论联系到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小组讨论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2.2 丰富课程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紧密结合新时代的实际,将理论知识与时事热点相结合。
可以引入一些国内外成功的案例,通过分析比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社会,亲身体验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意义。
新时代下高中思想政治课亲和力的研究
新时代下高中思想政治课亲和力的研究摘要:高中学生正处在良好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养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其道德品质和品德修养形成的重要时期。
尤其是在新时代教育的背景下,社会的发展以及教育事业的改革意味着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性得到了提升。
因为当今社会对学生的要求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而是有良好的品格和高尚情操、并且懂得法律法规和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所以新时代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开展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如何才能做好新时代教育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呢?下面本文将对此提出几点观点和建议。
关键词:新时代教育;高中思想政治;亲和力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一直都是广大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感到困惑的问题,这是因为思想政治学科内容较为枯燥,并且有很多概念性的知识需要记忆,因此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很难感受其中的乐趣。
久而久之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降低,对思想政治学科的亲和力就会下降。
1.现阶段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教学方式陈旧,死记硬背教学现象普遍存在从当前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现状来分析,部分高中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式陈旧,所以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该学科的亲和力下降。
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则来自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受到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本身特点的影响,由于该学科中有很多理论知识需要学生记忆,但是高中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所以在记忆这些理论知识的时候往往都是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记忆,久而久之则会感到思想政治学科的枯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此外,再加上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陈旧和思想观念传统,因此为了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之内让学生讲述更多的知识盲目的进行知识的灌输,这也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思想政治学科的亲和力,久而久之则影响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积极性,同时也影响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形成。
1.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互动,课堂教学氛围沉闷课堂是学习氛围沉闷是影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质量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因为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原本其知识内容就较为枯燥,所以学生学习起来和记忆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兴趣不高的现象。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路径探析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路径探析吴亚峻汪淑娟(吉首大学国际交流学院,湖南吉首416000)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进行的前提和基础.是思想政治有效性的重要基石。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观条件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之重要性,是改善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
本文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尝试对如何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具体路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不仅要研究其实体性的要素。
而且要注重其非实体性的要素。
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对教育对象所具有的亲近、吸引、融合的倾向或特征,以及教育对象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产生的和谐感、亲近感、趋同感。
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是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素中的非实体性要素、渗透性要素贯穿于教育过程始终的。
就其要素结构而言。
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是围绕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这一核心要素展开的具有不同层次的动态的整体合力。
1.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影响与传统的社会相比,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更加丰富和复杂。
在国内,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纵深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都发生了一系列复杂而深刻的变化。
国际上.经济全球化成为发展趋势。
为我国提供了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机遇.但这种交汇也给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带来了深刻影响。
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大众传媒环境、网络环境等新兴环境。
以及高校后勤社会化所形成的环境等环境要素也对人们的思想、心理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影响。
总之,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历史传统和现代文明在现实的平台上构成了一幅纷繁复杂的现代环境图景,并且以其多维性和现代性不断“强化”.影响着人的思想和行为。
环境的“强化”影响与思想政治教育“定向”引导作为人们思想道德产生、发展和变化的外部条件,共同影响着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
“亲和力”让思想政治工作如虎添翼
站 着的是 老 师 ,而精 神上 ,这种 局面恰 恰打 了个颠 倒。好 思想政 治 工 作者 ,应 该树 立正 确 的学 生观 : 首 先应 该发 自肺腑 地 爱学 生, 这样
由, 乐于参 与 时, 思 想政 冶工 作 才能 更好 的进行 。那 么如 何 增强思 想 讲 座 等形 式 , 结合 典 型事 例 , 因材 施教 , 实现 硬 性 灌输 向软 性灌 输 的 政 治工作 的亲和 力呢?
一
转 变 和显 性教 育 向隐 性教 育 的转 变 , 形成 施教 者 和被 教者 双 向交 流
识 水平 不 断提 高 的情 况下 ,要 做好 思 想政 治 工作 , 仅 靠行 政权 力 和 制接 受等 传统 的教 育 方式 , 而应 采 取 多种 形式 对 学生 进行 正 面 引导 影 响 力是 远远 不够 的, 因为只 有在 学 生心 理感 到 很放 松 。思 想很 自 强 化人 生理 想和 信念 的教 育 , 坚持 以人 为本 , 借 助橱 窗 、报刊 、专 题
和力显得尤其必要。思想政治工作者 只有做到思想理论过硬、个人品质
压而 不服 , 不仅 思想 问题不 能解 决, 还 有可 能形成 新 的思想 问题 , 甚 至
三 、采取合 适的教 育方法
过硬 、工作作风 过硬 、工作 能力过硬 , 才能 不断增强 自身的吸引力 , 提 激化彼 此之 间的矛 盾。 高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 ,才能真正完成时代所赋予的神 圣使命 。
山 西 青 年
政 工 之 窗
“ 亲和力”让思想政治工作如虎添翼
黄小燕 张恩花
湖 南省 郴 州 市 第三 中 学
摘
亲其师. 乐其 友而 信 其道 ” ,只有 真 正做 到 师生 间心 灵 的沟 要 :新 时期' 如何切 实提升德育工作的 亲和力 ,增强思想政治教 育 友 。 “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理论内涵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理论内涵作者:刘旋周其明来源:《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03期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实践的重要形式之一,其存在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实现价值趋同。
作为当今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状况历来受社会所关注。
提升思政课亲和力是当下思政课发展的重要时代任务,明确思政课亲和力的理论内涵是提升亲和力的基础和关键。
思政课亲和力的本质就是要实现理论认同、价值认同和实践认同。
其中,理论认同是基础,价值认同是关键,实践认同是根本归宿。
关键词:思政课;亲和力;理论认同;价值认同;实践认同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3/j.issn.1671-6477.2019.03.0015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在青少年教育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合格青少年素养培养的必要条件。
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思想的引导和培养,在新时期更是高度关注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状况,并对青少年成长成才给予很高期望。
思政课体系的结构框架逐步形成,在过去十多年的不断探索中得到丰富、完善和发展。
然而,我们也需清醒地认识到思政课仍有许多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仍要在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上下工夫。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
”[1]这一重要论述充分表明,加强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是当前思政课教学、青少年成长之需求。
只有建设好思政课的亲和力工程,才有可能让学生们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才有可能使思政课教学的内容真正做到入脑、入心、入行。
而明确思政课亲和力的理论内涵,才能准确地找到提升思政课亲和力的有效途径。
一、思政课亲和力的核心是“和”“亲和力”原属化学领域的一个概念,特指一种原子或分子与另一种原子或分子间的关联属性,后来被广泛应用于社会领域,强调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愿意接近、相互趋同的特性。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提升的路径研究
大学(思政教研)University(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earch)2021年2月Feb.2021总第502期Vol.502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提升的路径研究王纯爽a,姚屹北b(沈阳药科大学a.药学院;b.学生处,辽宁沈阳110011)摘要:亲和力是一种积极的教育力量,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进而促进教育对象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新时代要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必须正确认识其科学内涵,把握其针对性、向师性与实效性。
本文从教育实践活动和谐性、教育主体人格的感召性、教育对象的主动性等方面阐述了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生成原理,进而提出了具体的实践策略:跟踪热点动态,讲透理论内涵;融合信息技术,转变话语体系;加强人文关怀,协同心理疏导;创新授课模式,注重实践教学。
关键词: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8-0044-02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
”m这一思想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指引。
面对新情况和新问题,有必要对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科学内涵进行系统的把握,探索其在教育活动中的生成机理,进而采取切实有效的实践策略,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一、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科学内涵从概念上讲,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教育主体(教育者、教师)对受众(受教育者、学生)的吸引、感染、凝聚、塑造和引领等积极影响,以及受众对教育主体的亲近、认同与满意”2。
具体来说,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第一,针对性。
新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使受教育者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实践中要做到有的放矢,直击大学生的思想困惑。
为此,提升教育的亲和力,要针对一个个鲜活的大学生个体,深入他们的内心,才能拉近距离”第二,向师性。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话语亲和力:系统构成、现实检视与提升路径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话语亲和力:系统构成、现实检视与提升路径龙献忠 刘绍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
”[1]准确理解和把握这一重要论述的思想精髓和实践要求,对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亲和力和针对性至关重要。
思政课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而思政课话语亲和力是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提升的基础,也是满足学生需求和期待的重要条件。
因此,提升高校思政课话语亲和力,对于保障“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目标的实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助推学生成长成才成功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何以为是:高校思政课话语亲和力的系统构成明晰高校思政课话语亲和力何以为是,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掌握,关系到思政课能否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课程,关系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教育目标和任务能否顺利实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为了更清晰地了解高校思政课话语亲和力的系统构成,有必要对高校思政课话语亲和力这个概念中所涉及的“话语”“亲和力”这两个关键词的主要内涵做出 摘要: 新时代提升高校思政课话语亲和力是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内在遵循。
高校思政课话语亲和力主要由话语主体的引领力、话语内容的解释力、话语风格的吸引力、话语语境的渗透力、话语评价的助推力等构成。
由于话语双方在主导性与主体性之间存在“内在张力”、话语资源的供给未做到“内容为王”、话语的表达艺术未达到“妙趣横生”、话语语境的创设未实现“润物无声”,而且缺乏“科学规范”的话语评价机制,受这些因素影响,高校思政课话语主体引领力弱化、话语内容解释力欠缺、话语风格吸引力不强、话语语境渗透力淡化、话语评价助推力不大,这使得高校思政课话语亲和力提升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亲和力、渗透力
关键词 : 思政工作 ; 亲和力 ; 渗透力 中图分 类号 :G 4 61
一
文献标识 码 :A
文章编号 :10 0 9—7 2 20 )o 8 1(0 6 4—10一O 1 5
短期政绩 目标 的手段 。二是思政 工作沿用传 统做 法 多 , 展创新 少 , 发 方式 单一 。 段落 后 。思政 工 手
基金项 目: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 究会课题 [0 5 20 j 作者简介 :郭 华 (96- ) 15 ’ ,女 ,闽江学 院法律系 副教授 ,主要从 事法学,政 治学方面研 究。
维普资讯
第 4期
郭
华 :论高校 思想政 治工作亲和力 、渗透力
・1 1 ・ 1
作不 是从学生 的需要 和发 展 出发 , 而是 以教育者 为 中心 , 强调 教育 者意 志 的实现 , 是 简单 地规 只 范人 ,更多地 要 求学 生 服从 某 种 既定 目标 的约 束, 注重个 人 对他 人 、 体 、 群 社会 的适 应关 系 , 忽 视对学生个性和潜 能 的开发 , 忽视 学 生成长 中的 实 际问题 , 缺乏针对 性 、 实效 性 , 脱离 了 日常 生活 和 工作的实际。三 是思政工作长期 忽视学生综合
维普资讯
第 2 卷第 4期 7 20 0 6年 8月
闽江 学院学报 ( 社会科 学版) Jun l fMi i g U i r t( a r cecs o ra o n a nv sy N t a S i e) jn ei u l n
Vo .7 1 No4 2 _ Au .2 0 g 06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理论内涵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理论内涵
“亲和力”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生中间所产生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这种力量会影
响学生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以及人生价值观,使他们认同和信仰思想政治理论课所传
达的知识、理念和文化,以及国家和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任务是促进学生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的成长和发展,这
需要在多重层面上构建与学生之间的“亲和关系”。
这些层面包括: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以及针对学生的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
学方案等。
这些手段可以促进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同和信仰,提升“亲和力”。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还需要考虑到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环境。
学生在
成长期需要的是身心健康、和谐稳定的社会生活环境,需要融入到学校和社会的大环境中去。
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和把握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帮助他们找到应
对问题、构建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方法和途径。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还需要在内容和形式上创新和更新,以适应新的时
代背景和学生需求。
思政课应该关注当代社会和国家发展,注重与学生的实践结合,充分
利用多种教育手段、技术方法和媒介资源,提高课程的生动性、趣味性和吸引力,使学生
在应对时代发展、追求人生目标中,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他们必不可少的好伙伴。
总之,“亲和力”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属性,能够在社会、学生、教育者之间产生
良好的互动和关系,帮助学生在人生发展中获得方向性和价值取舍能力,推动社会可持续
发展和繁荣。
新时代思政课教师亲和力
游戏化教学
01
该教师将游戏元素引入课堂教学,通过互动游戏等方
式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其中,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跨学科融合
02 该教师注重跨学科融合,将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思政课
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家校合作
03
该教师积极与家长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
增强学生对课程的认同感和兴趣。
案例四
持续学习与提升
03
提升路径:新时代思政课教师亲和力 的提升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自身修养,提高专业知识和 道德素质,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二 是提高教学能力,不断学习和掌握新 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提高课堂管理能 力;三是注重情感教育,关注学生的 情感需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四 是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 生的思想和需求,积极回应学生的问 题和关切。
展望
发展趋势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不断改革,新时代思政课教 师的亲和力将越来越受到重视。未来,思政课教师的 亲和力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多元化,更加关注学生的 情感需求和个性特点,同时也将更加注重与学生的沟 通和交流,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 生观和价值观。
未来展望
未来,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亲和力将更加注重以下几个 方面的发展:一是加强情感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 需求和情感体验,建立更加紧密的师生情感联系;二是 注重个性化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需求,提 供更加个性化的教学服务;三是加强沟通能力培养,提 高教师的沟通和交流能力,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 价值观和思想观念;四是注重多元化教育,引入更多元 化的教学资源和方式,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亲和力是一种能力
亲和力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相互吸引、相互亲近的能力,这种能力 在人际交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理论内涵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理论内涵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理论内涵包括了师生情感的融洽、教学过程的亲切、教学内容的贴近、教学方法的灵活等方面。
师生情感的融洽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互相理解、关心、尊重,建立起一种相互信任、尊重的教学关系。
教学过程的亲切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以平等、友善、亲切的态度与学生交流互动,使学生感受到家人般的温暖和亲切。
教学内容的贴近是指教师能够把宏观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理论与现实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的灵活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习惯,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理论内涵还包括了教师个人魅力的提升和学生参与度的提高。
教师个人魅力的提升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业务水平,做到言传身教,做学生的榜样,增强学生对教师的认同感。
学生参与度的提高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创设各种形式的互动环节,鼓励学生多参与,多表达,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升学习效果。
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理论内涵还包括了教学管理和教学环境的提升。
教学管理的提升是指学校和教师要从制度层面加强对思政课程的管理,建立健全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对思政课堂教学的指导和督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教学环境的提升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营造和谐、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氛围中学习。
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理论内涵凸显了人文情怀、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环境等多方面的内涵。
其关键在于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只有在亲和力的引领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熔炉”,成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
近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和大力倡导,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教育中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养
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教师的政治敏感性和思想 觉悟,使其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正确的政治方向。
培养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通过开展教育培训、教学研讨等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技 能和业务水平,使其能够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更好地传授知识。
鼓励教师自我提升
建立教师激励机制,鼓励教师自我学习和进修,提高自身 综合素质,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需求和社会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 设者和接班人,为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伟大复兴服务。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高度的社会主义责任 感和历史使命感,具备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良好的思 想道德素质和正确的政治方向的新一代大学生。
通过教育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 价值观,提高其思想觉悟和政治素养,培养其爱国主义、 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建立平等、尊重、信任的师生关系,增强 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和亲近感,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THANKS
感谢观看
关注学生需求与心理特点
了解学生需求
通过调查问卷、座谈会等方式 ,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 需求和兴趣爱好等,为制定针
对性的教育方案提供依据。
关注学生心理特点
针对不同年级、专业和类型的学生 ,关注其心理特点和成长需求,因 材施教,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 性和实效性。
培养学生自我认知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 足,培养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的意 识,使其能够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教 育并转化为实际行动。
学生因素
学生的认知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
作者:武瑜春
来源:《中文信息》2019年第05期
摘要: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主旨讲求情感态度教育优化,注重亲和力。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所言“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与针对性,满足受教育者成长发展的一切需求和期待,是新形势下提高思想政工工作实效性的关键。
”甘肃省秦安县委党校一直以来就始终贯彻上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内容,争取做到思想政治教育有親和力,并切实把握主了新时代党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培养的3个关键点,本文就将围绕这3个关键点展开深入分析。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新时代党校发展现状关键点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9)05-0-01
党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为了迎合新时代发展必须,同时更是为了满足学员思想状况需要。
为了实现与学员之间的有效教育沟通,还应该注重在教育过程中强调亲和力的有效发挥,保证学员能够在理性与感性相互有机融合的情况下完成教育过程,实现教育目标。
一、新时代背景下秦安县委党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
在新时代背景下,为了积极深入学习十九大精神与习近平系列讲话,甘肃省秦安县委党校也积极发展创建了多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项目,例如“巡回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精准扶贫技能培训”等等工作项目。
党校在经历了从2016~2018年3年间的努力,上述教育工作项目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甘肃省党委也予以充分肯定。
他们认为秦安县委党校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拥有清晰的思路、相当得利的措施以及相当鲜明的特色,且3年来已经取得了显著教育发展成效,党校教育主体责任与工作格局也相对完善。
而党校的理论教育、科研智库服务服务能力以及创新管理方式也在日臻完善,党校就将办学质量作为自身安身立命之本,真正做到了特色办学,为秦安县当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与干部支撑[1]。
二、新时代背景下秦安县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有效发挥的关键点分析
新时代背景下秦安县委党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思路明确,教育项目落实到位,这些都为党校对外培养输送高水平党内人才奠定了有利基础。
当然秦安县委党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还有一大法宝,那就是亲和力,围绕脚力、眼力和脑力3点合理利用党校资源,发挥党校优势,下文就对如何有效发挥秦安县委党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亲和力进行透彻分析。
1.增强脚力、拓宽教育广度、紧跟时代步伐
秦安县委党校的教育理念中始终坚信“情生于身之所历”这一教育准则。
党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应该生成于师生之间的相互交往情感中。
党校教师应该逐渐走近学员,关注学员的一切学习生活需求,最后一点点的走入学员内心,逐渐体现教育亲和力。
换言之就是要通过持续不断的教育广度拓宽来在学员的内心游走,关注学员的内心情感,用自身特有的亲和力与魅力吸引学员参与到各项党校教育活动中,最终接受和认可,紧紧将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主动权把握在教师受众。
再一点,必须增强脚力,紧跟时代发展步伐。
习近平总书记就曾经指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
”现如今,我国的80后、90后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中生力量,所以党校针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刻上新时代的烙印,即根据80、90后的性格特征改造教育环境、更新教育模式,通过环境影响人的思想与观念,并利用良好的亲和力配合思想政治教育改变他们的思维习惯与行为方式,实施有“温度”的思想政治教育。
2.增强眼力、提升判断力、开阔视野
秦安县委党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希望不断增强学员眼力,有效提升他们的判断力,为他们开阔视野。
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首先做到坚守教育主阵地,将众多纷繁复杂的干扰声音尽量排除,真正做到准确研判,提升学员思想舆论判断力。
例如目前秦安党校就建立了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舆论研判机制,专门针对社会上的各种网络新闻舆论展开思想政治时事教学,在教学中做到因势利导,培养学员运用正确立场、观点与方法去观察社会、理解人性、党性、思想政治性等诸多内容,正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方向。
再一方面,秦安县委党校针对学员的事业开阔教育也是不遗余力的,例如通过更多的学员基本情况调研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态、思想动态情况以及个性特点,在生活中体现对学员生活关心的无微不至,在教育中由浅入深的了解他们的思想认知态度与心理特征,针对不同学员的不同个性特点与思想特征选择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并已经初获成效。
3.增强脑力、提升理论素养、提升党校教师人格魅力
秦安县委党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脑力强化方面则主要围绕提升理论素养这一方面展开。
绝大部分情况下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学员头脑,帮助学员有效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并开拓新视野。
即通过理论说服人,并在理论传播过程中注重教育亲和力,基于以人为本正确思想循序渐进的培养学员,围绕政治方向第一位这一基本原则夯实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四个意识”。
秦安县委党校目前就积极在学员群体中积极开展各种主题的党校创新理论宣讲活动,在活动中切实为学员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不但顺应传统党校教育规律,且还做到了大胆思考创新,用脑力强化与知识引导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亲和力。
秦安县委党校在党校教师培养方面更是不遗余力,党校不但大力发展教师专业技能,也希望培养提高他们的沟通技巧、自我认知能力和自我修养,强调以人格魅力决定亲和力,以亲和力辅助展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以突出的人格力量与平等态度吸引学员,帮助学员,为学员与教师之间建立一架沟通的桥梁,长期持久的强化党校校内思想政治教育效度[2]。
总结
在新时代,秦安县委党校就结合脚力、眼力和脑力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深入培养优化校内学员,希望迎合新时代新教育政策主旨与信息化发展要求,特别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亲和力有效把握。
将亲和力作为是校内党政思想教育工作的粘合剂,吸引学员更深入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并学有所得,使得秦安县委党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温度、有效度更有深度。
参考文献
[1]路遥,张艳红.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内涵、结构及生成机制[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8,31(4):86-90.
[2]徐宝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需把握的几重关系[J].活力,2017(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