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体质人类学
体质人类学
一、 人类起源于古猿类
攀树的猿群
正在形成中的人
完全形成的人
一、 人类起源于古猿类
埃及法尤姆渐 新世地层发现 的古猿化石
1924年发现的 南方古猿化石
(500 ─ 100万年)
1930年发 现的腊玛 古猿化石
2. 人体骨骼各部位的名称和数量
<4> 下肢骨(共62块) 髋 骨2 ─ 位于臀部,属不规则骨。 股 骨2 ─ 位于大腿部,是人体中最大和最长的长骨。 髌 骨2 ─ 位于股骨下端髌面上,是人体中最大的籽骨。 胫 骨2 ─ 位于小腿内侧,是小腿主要的负重骨。 腓 骨2 ─ 位于小腿外侧,细而长,不直接负重。 足 骨52 ─ 由跗骨7×2、跖骨5×2、趾骨14×2构成。
1. 人体骨骼的形态分类
<3> 扁骨 多呈板状,富于弹性与坚固性,主要构成骨性 腔的壁,对腔内器官起到保护作用。如颅骨部位 的顶骨、枕骨和胸部的肋骨等。
<4> 不规则骨 形态很不规则,不属于上述任何一类的骨骼。 如髋骨、椎骨、颞骨等。
二、人体骨骼的形态和各部位的名称
颅骨
上肢骨
躯干骨
人体骨骼依据结 构、功能、位置 又可分为颅骨、 躯干骨、上肢骨、 下肢骨四个部分:
二、关于腊玛古猿的系统位置
吴汝康认为禄丰腊玛古猿和西瓦古猿是同一种古猿 的雌雄个体,即腊玛古猿为雌性,西瓦古猿为雄性, 将它们修订为“禄丰古猿 ”。
二、关于腊玛古猿的系统位置
腊玛古猿是现生猿类和南方古猿的共同祖先. 古人类学界倾向于南方古猿是人类的祖先,东非 是人类的起源地。 关于腊玛古猿的系统位置问题尚需进一步探讨。
体质人类学重点
1.《洗冤集录》:中国古代法医学著作,南宋宋慈著。
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专著。
比意大利人费德里的法医学著作要早350多年。
2.阿伦法则:在炎热地区,人类的躯干较苗条,四肢较长,以增大体表面积,有利于散热;而在寒冷地区,人类的躯干较壮实,四肢较短,以减少体表面积,有利于保存热量。
这被称为阿伦法则。
3.特卡纳男孩:理查德。
利基在肯尼亚特卡纳湖的纳里奥科托姆大仙的完整的直立人骨骼。
编号WT15000。
大约11岁,身高1.68米,脑容量900毫升。
年代距今约160万年。
4.遗传漂变:当基因库的基因从一代传给下一代时,如果基因库较大,婚配的数目也较多。
新基因库能够代表旧基因库的概率就较大。
但是,如果基因库较小,新基因库与旧基因库之间可能有明显的偏差。
群体中等位基因频率的这种偶然性的小样本的偏差,称为遗传漂变。
5.弗洛勒斯人:印度尼西亚的弗洛勒斯岛发现的人类化石,生活在18000年前。
身高1米左右,脑容量约417毫升。
但已经具备较高的认知水平。
有学者认为“弗洛勒斯人”是一种与现代人平行演化的小体型的新人种。
1.简述现生灵长类的新旧两种分类模式。
传统的分类模式,灵长类下分成原猴亚目和猿猴亚目。
原猴亚目下面又分成树跔、狐猴、瘦猴和眼镜猴科;猿猴亚目下则分为阔鼻猴和狭鼻猴类。
阔鼻猴指新大陆猴,狭鼻猴包括旧大陆猴和人。
新的分类模式不再以原猴、猿猴为基础,而是以鼻部的干湿特征来划分。
新的分类体系中,眼镜猴被划分为干鼻类次目中。
、2. 简述现生猿类的种类及其生活的地区。
长臂猿分布在东南亚地区,包括我国海南岛和云南南部。
猩猩分布在苏门答腊和马来西亚的北加里曼丹。
大猩猩和黑猩猩分布在非洲的扎伊尔、刚果、中非以及一些西非国家。
3. 简述人科起源的几种理论。
a:达尔文人类起源非洲说。
b.人科起源肉食说c.人科起源草食说d.小猿模式说e.草原黑猩猩模式f.海猿模式说。
4.“镶嵌进化”模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人类和其他生物一样,不同器官的进化速率常常很不相同。
体质人类学人类学
体质人类学人类学世界人种分类——埃克斯坦特分类法: 埃克斯坦特(Eickstedt)人种分类法: 根据体型,将全世界的人种分为主人种,副人种,特殊类型和中间类型。
全世界共分为37个人种欧洲大陆欧罗巴人种:1(诺尔第人种:分布于瑞典,挪威,北德意志,苏格兰等地。
2(东欧人种:分布于白俄罗斯,大俄罗斯,波兰,东德意志等地。
3(阿尔卑斯人种:分布于中部法兰西,西部阿尔卑斯,西南德意志等地。
4(迪纳尔人种:以迪纳尔阿尔卑斯地方的塞尔维亚为中心的人种。
5(地中海人种:分布于意大利,伊比利亚半岛等地中海沿岸的人种。
非洲大陆尼格罗人种6(埃塞俄比亚人种:分布于红海与尼罗河之间,一直到索马里兰(马赛人、喜马人)的人种。
7(尼罗人种:主要分布于尼罗河上流(丁卡人,努尔人)的人种。
8(苏丹人种:分布于撒哈拉沙漠的西南部苏丹地方。
9(巴兰尼格列人种:分布于刚果河流域的森林地带(杜阿拉人,曼格贝都人)10(班图人种:分布于南非(祖鲁人,埃富罗人)。
11(班布人种:散居于刚果河上流及中流地带。
12(科萨人种:分布于非洲最南部卡拉哈里沙漠(霍顿托特人,布须曼人)亚洲大陆欧罗巴人种:13(东方人种:分布于阿拉伯,美索不达米亚,贝鲁西亚等地。
14(阿尔曼人种:包括亚美尼亚人和犹太人。
15(图拉人种:分布于以苏属中亚细亚为中心的地方(哈萨克人,吉尔吉斯人) 16(印度人种:分布于阿富汗,巴基斯坦以及从北印度到孟加拉。
(印度人) 维特人种:17(维特人种:分布于锡兰岛(维特人),中部德干高原(贡达人),马六甲半岛(散诺依人)。
蝦夷人种:18(蝦夷人种:分布于北海道,千岛群岛,库页岛(蝦夷人)。
蒙古人种:19(西伯利亚人种:分布于西西伯利亚最北部(散门奇人,东查肯人),西伯利亚东北部(察加朱人,科里亚克人)20(通古斯人种:包括居住于中西伯利亚到蒙古的通古斯人,蒙古人等。
21(中国人种:居住于华北,华中和华南的中国人。
22(古蒙古人种:分布于以东南亚为中心,包括中国南部,印度支那和印度尼西亚。
体质人类学:人体骨骼测量纲要
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同时又是研究人类在 系统发育和个体发育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 体质变化的最基本的方法,是通过对人体 进行整体和局部的观察与测量来探讨人体 的特征、类型、变异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人体测量 学目前已跨出人类学的传统范围而成为人 体工程学、法医人类学等学科中的重要组 成部分,因而在法医鉴定、医疗器械的设 计、轻工业的国防工业产品的设计以及卫 生保健、体育运动和美术雕塑等方面均具 有很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在我国,对人体进行测量的工作早在两千多 年以前便已开始,大约成书于战国时期(公 元前5-3世纪)的我国最早的经典医学著作 《黄帝内经》中的《灵枢·骨度篇》里就记 录了许多有关活体测量的比较详细而科学的 内容。
用岐伯与黄帝对话方式表达医药理论。其中有 很多记载关于人类体质描述和测量数据。如《灵 枢·骨度篇》讲到测量骨骼大小,体形长短数据: “头之大骨围二尺六寸,胸围四尺五寸,腰围四尺 二寸”,“两颧之间相去七寸,两乳之间广九寸 半,……足长一尺二寸,广四寸,肩至肘长一尺七 寸,肘至腕长一尺三寸半,腕至中指本节长四寸, 本节至其末端长四寸半”,《灵枢·肠胃篇》又讲 胃的大小,长短,受谷多少,也有测量数据:“舌 至齿长九分、口宽二分半,齿以后至会厌深三寸半, 舌重十两,长七寸,宽二寸半,……胃长二尺六寸, 大一尺五寸,经五寸而有小肠、回肠、广肠之分, 回环叠转、胃肠所入至所出,长六丈四尺四分。回 曲环返三十二曲”。其精细程度,并不亚于近代体 质人类学测量软体部分的研究。
系统的人体测量方法则是从18世纪末开始由 西欧某些国家的学者所创立。最早从事人体 测量学研究的科学家有法国的道本顿,荷兰的 凯伯和德国的布鲁门巴赫。稍后有瑞典的莱 茨,法国的白洛嘉及其门生弼纳等,德国的施 密特、韦尔克尔、兰克、微耳和和马丁,瑞 士的科尔曼,英国的皮尔逊和费劳尔,美国的 摩尔顿,俄国的阿努钦和意大利的塞奇等学者。 这些人体测量学的先驱们或者创立测量方法, 或者设计制造测量仪器,为该学科的建立和 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体质人类学
(3)人类种族变异问题的研究
• 有关人类种族变异的研究内容又被称为人种学。与古人类 学研究不同,人种学研究主要着眼于人类的体质特征和类 型在空间上的差异,即对分布于地球表面不同区域内的各 人群之间体质特征方面的异同进行探讨。同时,也并不排 斥对时间问题的考虑。 • 当今世界各色人种的分类和分布进行研究; • 现代各人种的历史渊源研究。即探索人种起源和形成的时 间、原因和过程。由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域和 自然条件,不同的社会环境中的各个人类群体或群体成员, 他们在流动迁徙和交错混杂中会出现许多错综复杂的血缘 交流和基因重组合现象,从而导致某些新的种族类型不断 涌现;
(3)统计学分析
• 体质人类学着眼于人类群体体质的研究,因此其 考察的对象,除了那些稀少的化石材料之外,其 余各类样本的例数一般都比较多。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就必须首先应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所获得的数 据、资料进行处理。 • 在研究过程中,通常还需要在各种人类学标本之 间进行归类、对比和判别,目前国内外学术界经 常使用的方法为多元分析法。统计学软件常用的 有SAS、SPSS。
(2)人类起源问题的研究
体质人类学也是一门历史科学,我们不仅要研究世界各地现 在生存着人们的体质现状,而且还要探讨他们的历史发展 过程。对人类起源问题的研究,也就是对人类及其近亲— —高等灵长类动物的体质特征和类型在时间上的变化的研 究。这部分内容通常又被称做古人类学,化石人类、化石 灵长类动物和现代灵长类动物是其主要的研究对象。 • 由于人类与其近亲——高等灵长类动物之间的密切关系, 因此我们还需要研究灵长类动物的历史; • 探讨进化机制和进化动力方面的重大理论问题。诸如“劳 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等一系列 问题。
3、体质人类学与生态学之间的关系
中央民族大学:体质人类学教学大纲
体质人类学体质人类学一、基本情况基本情况::课程编号:1026030016课程名称:体质人类学(Physical Anthropology)学时学分:36学时 2学分开课对象:民族学专业本科生开课学期:第二学年第二学期课程类型:专业必修二、课程目的与任务课程目的与任务中国当前的发展目标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的内涵有四个维度:一是人与自然生态和谐,二是中国与世界和谐,三是社会阶层即贫富和谐,四是多元文化即民族宗教和谐。
人类学是通过研究文化理解人性,促进跨文化理解,追求人类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学科。
《体质人类学》是人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与民族学/文化人类学一起构成整体的人类学学科。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对人的体质特征,人类和生物共同进化的机制,人类体质与文化相互影响有系统的了解,为学生今后从事民族学、人类学和博物馆学研究打下一个生物—文化整体论的基础。
同时,通过对生物进化论、人体形态学、人种学、古人类学和灵长类学的阐述,学生将认识到体质人类学是社会文化研究联系自然科学的重要纽带,是文化相对论的生物学基础,同时也是生物文化整体论的完整呈现。
本课程特别强调学生对人性与文化互动关系的理解,要求学生在充分认识人类的能力、潜力与局限的基础上,养成在观察、理解、管理和服务于人类社会的过程中以人为本的角度。
学科范式上,本课程强调学生把观察多元民族文化的范式从社会发展史转向文化生态学。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通过本课程掌握体质人类学的认知柜架、研究方法和生物进化机制,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当前的毕业论文和今后的研究和管理工作。
本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用以人为本,综合平衡和可持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研究人类的起源、进化、适应与变异,人类体质多样性的形成,人类与自然生态的关系等问题。
人体形态学部分要求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人体形态,把握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域性特征及其标志。
(完整版)人类学概论章节要点整理
人类学概论章节要点第一章人类学要义第一节何为人类学第二节人类学的领域第三节认识论与方法论主题章节要点:人类学有如下概念要点:人类学是研究人性与文化的学科,具有兼容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学科的跨学科特征。
人类学是关于不同文化的他者及他者性的学科,是以文化概念为中心,参与观察为主要方法,采取经验性的田野工作进行研究的领域。
人类学是人类学者和田野调查点当地人进行的有关文化内涵的知识性交流实践,并就文化撰写的结果——民族志素材进行分析、诠释或建构而著书立说(含口传记录和影视作品)。
当我们承认存在着超越文化和语言界限的客观现实,以及总会有共同的可供研究的分析单元与要素的前提下,发现人类行为的共性及差异,以及发现某种通则或进行理论概括的跨文化比较法才能得以实现。
在人类学的诸分支学科中,跨越时空的生物——文化连续性与中断是人类学视野下体质与考古研究的共同旨趣。
在此基础上,引起对人类自身进化和多样性的科学分析与文化诠释。
由于不同文化中的语言和言语规则不尽相同,因此,话语分析和交际民族志在关注同一族群内部的交际的时候,同样注重跨文化互动中的语言文化差异及其意义。
而当代的文化研究,因日益凸显政治的、经济的、区域的、国家的、信息的,以及全球化的巨大的系统侵入,不断影响传统人类学旧日的研究领地,为此传统乡土社会和外在力量移入之间的联动过程尤为引人注目,成为今日人类学不可逾越的考查要点之一。
人类学在形成自身学科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特有的学科认识论主题。
例如对人类普同性的认识是建立在对各个地理区域社会与文化的相似性与差别的基础之上;不同文化具有相对性和平等性,并不意味着放弃批评或赞成某一群人的所思所为,而是将其文化行为放入具体的历史、环境和社会中加以评估和看待。
人类对环境的适应,不只是修正自己的社会文化系统,同时也是修正自然环境以适应自己的生存需要。
人类群体的适应还包括教育、创新、发明等方式调整成员的行为习惯,以使社会得到持续的发展。
体质人类学_提纲
:是人类学起初的一大分支,用以研究人的生物性,它是自然科学体质人类学研究人的生物性和文化性,研究人类文化的生物性基础,关注人类如何获得现在的形态它使我们理性判断人类的文化现象、作出远见的对策,理解别人和自己,冷静面对人类的成就和局
研究灵长类动物的生存环境、行为、习性、能力、潜力,构拟人类早期状况,明确人与动物综合地质、生物、古人类学科资料,考察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确定人类在生物分类体系的归
包括:时间、空间或文化隔离群体(民族、宗教);社会隔离群体(等级、宗教)。
:包括性细胞生成时的遗传物质重组(同源染色体分离前的联合)及两性:是遗传密码在复制和传递时发生的意外错误,增加了种群基因库的遗传物
《人类学》_[美]罗金斯基。
人类学概论笔记重点
人类学概论章节要点第一章人类学要义第一节何为人类学第二节人类学的领域第三节认识论与方法论主题章节要点:人类学有如下概念要点:人类学是研究人性与文化的学科,具有兼容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学科的跨学科特征。
人类学是关于不同文化的他者及他者性的学科,是以文化概念为中心,参与观察为主要方法,采取经验性的田野工作进行研究的领域。
人类学是人类学者和田野调查点当地人进行的有关文化内涵的知识性交流实践,并就文化撰写的结果——民族志素材进行分析、诠释或建构而著书立说(含口传记录和影视作品)。
当我们承认存在着超越文化和语言界限的客观现实,以及总会有共同的可供研究的分析单元与要素的前提下,发现人类行为的共性及差异,以及发现某种通则或进行理论概括的跨文化比较法才能得以实现。
在人类学的诸分支学科中,跨越时空的生物——文化连续性与中断是人类学视野下体质与考古研究的共同旨趣。
在此基础上,引起对人类自身进化和多样性的科学分析与文化诠释。
由于不同文化中的语言和言语规则不尽相同,因此,话语分析和交际民族志在关注同一族群内部的交际的时候,同样注重跨文化互动中的语言文化差异及其意义。
而当代的文化研究,因日益凸显政治的、经济的、区域的、国家的、信息的,以及全球化的巨大的系统侵入,不断影响传统人类学旧日的研究领地,为此传统乡土社会和外在力量移入之间的联动过程尤为引人注目,成为今日人类学不可逾越的考查要点之一。
人类学在形成自身学科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特有的学科认识论主题。
例如对人类普同性的认识是建立在对各个地理区域社会与文化的相似性与差别的基础之上;不同文化具有相对性和平等性,并不意味着放弃批评或赞成某一群人的所思所为,而是将其文化行为放入具体的历史、环境和社会中加以评估和看待。
人类对环境的适应,不只是修正自己的社会文化系统,同时也是修正自然环境以适应自己的生存需要。
人类群体的适应还包括教育、创新、发明等方式调整成员的行为习惯,以使社会得到持续的发展。
体质人类学——精选推荐
体质人类学古埃及传说,有个怪物问路人:早上4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3条腿的东西是什么?这是千百年人类苦苦思索的问题,也就是人类学研究的问题。
什么是人类学?人类学(Anthropology ),是从体质和文化的角度对人类进行全面的研究的一门学问。
Anthropology一词源自古希腊文,意思是―与人有关的研究‖。
拉丁文的―人类学‖一词出现在16世纪初的欧洲。
1501年,德国学者亨德(Magnus Hundt)首先使用―人类学‖作为其有关人体解剖和生理学专著的书名。
《人类学——关于人的优点、本质和特性,以及人体的成分、部位和要素》16——19世纪初的人类学,主要是从生物学方面研究人类自然属性,即今天的体质人类学。
这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人类学。
对人类的研究,包括人类自身的起源和发展,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人种、种族、民族之间的关系;但归根结底,要研究文化的来龙去脉,才能试图解决现代人类社会有关的实际问题。
因此,社会文化研究是人类学的重点。
从这个意义上看,对人类的研究可追溯到两三千年以前;但独立学科意义上的人类学研究,还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Anthropology(人类学)一词源于拉丁语Anthropos(意为人或人类)和Logos(意为科学)意指探索人类奥秘的一门科学。
——这个定义虽然准确却很笼统。
《国际社会科学大百科全书》认为:人类学,它的名称从词源学上来说是―人的研究‖──它是关于人类研究最全面的学科群。
全面性在于它与整个人类社会的地理学和年代学范围相关联。
事实上它是人类科学中唯一研究其体质和社会文化两个方面的学科。
《美国百科全书》认为:人类学是从生物学和文化的观点来研究人类。
涉及将人类当作一种动物来研究的那部分人类学称为体质人类学。
涉及到生活在社会里的人类所创造出来的生活方式那部分称为文化人类学。
《日本中文大辞典》认为:人类学是对人类的一切事项进行研究的科学。
内容包括如下问题:人类之特征,人类之地位,人类之由来,人类之系统,人类之地理之分布,各种族性质之异同及其原因,人类之文化,人类之改良。
体质人类学physicalanthropology
磨沟墓地古代居民的体质类型及其所处的时空位置
磨沟墓地人群内部的关系以及体质类型 磨沟墓地古代居民与甘青地区古代居民的关系 磨沟墓地古代居民与各古代组的关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磨沟墓地人群内部的关系以及体质类型
颅长、颅宽和颅指数标准差变异度的估计 平均标准差百分比方法的估计 平均变异度系数方法的估计
我们通过三种生物学统计方法分别 对磨沟齐家组和寺洼组的种系纯度 进行了估计,认为这两组居民都具 有明显的同源性倾向。
• 狭义人类学,主要是欧洲大陆国家以及日本等国家。
体质人类学是一门从生物学、遗传学的角度
来研究古今人类的体质特征和类型及其起源
、演变规律的学问。(《体质人类学》)
体质人类学是研究人类体质特征与类型在时 间上和空间上的变化及其规律的科学,“是 从人和人种的形态学和生理学过渡到历史的 桥梁”。(《体质人类学》)
体质人类学(physical anthropology), 又称生物人类学(biological anthropology)是人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研究生物演化、遗传学、人类适应与变异 、灵长目学、型态学(morphology)的机 制,以及人类演化的化石记录。(维基百科 )
体质人类学主要从生物演化角度,研究人类体质差异与种族概念、灵长目与人类 的演化关联、人类物种的起源与扩散过程。因此,体质人类学包括了许多次学科 ,包括人类遗传学、灵长目学、分子人类学、古生物学、古人类学等等。(维基百 科) 体质人类学不仅关注古代居民,而且也对现代人类进行研究,其研究范围包括三 大领域:现代人的体质特征和类型;人类以及现代人的起源问题;人类的种族变 异问题。
72
总面角(n-pr-fh)
85.00
77
体质人类学复习.doc
体质人类学复习一.名词解释1.解剖学姿势:也称解剖学方位。
为正确描述人体骨骼、系统、器官而需要公认统一标准和描述用语。
无论描述对象姿势如何,均按此方位进行描述。
指:指身体直立,两眼平视正前方,两上肢下垂并靠于躯干的两侧,下肢伸直,两足并拢,手掌和足尖向前。
2.法兰克福平面:也称眼耳平面,由左右侧耳门上点(po)和左眶下缘点(or)3点所确定的一个平面,当左侧眶下缘点破损时以右眶下缘点代替。
(耳门上点:耳门上缘的中点;眶下缘点:眶下缘最低点)3.头骨上常选用的一些观测性状:眼眶、梨状孔性状等等1)颅骨最大长、颅骨最大宽、颅高2)眶宽、眶高、两眶宽、眶间宽,前眶间宽;3)鼻宽、鼻高、鼻骨最小宽、鼻骨最小高。
4•牙齿的辨识分为几个类型:牙的类型(人类演化特征)1)牙齿在生态适应方面是一种变化皱感的器官,哺乳类动物的牙齿发生了明显的形态分化,即包括有门齿、犬齿、前臼齿和臼齿四种类型,它们分别执行切割、撕裂、捣碎和研磨食物的生理功能。
由于食性的不同,某些类别的牙齿在一些种属中已经丧失,这是牛物器官“用进废退”的自然法则作用的结果。
2)在灵长类进化的早期阶段,门齿的数目减少,每块上瓠骨仅剩下两颗门齿。
人类的犬齿明显退化,其齿尖一般也不超岀齿列的平面。
(撕裂功能退化)人类具有连续性的齿列,在门齿、犬齿和前臼齿之间不存在齿隙(发达的犬齿想适应的结构特点)。
人类第一臼齿最大,第三臼齿最小,甚至现代人当屮第三臼齿终生缺失的比例也很高。
(与猿类的差别,猿一小三大)这种差别充分显示岀人类的牙齿是在进化的过程中发生了退化现象的器官。
铲形门齿:上颌两颗中门齿的两边缘翻卷成棱,中间低凹,像-•把铲子,铲形门齿在东亚现代人群和化石人群均具有较高的出现率。
中国绝大多数人是这种门齿,体现中国古人类的连续演化。
5•印加骨:一般指岀现在顶骨与枕骨之间人字点附近的两侧对称的缝间骨。
印加骨在南美洲印加人有较高的出现率。
印加骨是顶骨与枕骨之间的三角形小骨。
马工程文化人类学知识点整理1
绪论第⼀节⼈类学的概念⼈类学是⼀⻔研究⼈及其⽂化的基础学科。
学科属性:⼈类学是⼀⻔研究⼈类⾃身的学科,即研究⼈类体质和社会⽂化的学科,其真正作为⼀⻔学科产⽣和发展的时间只有⼀百多年。
⼈类学的特殊性在于这⻔学科沟通了⾃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类学关注着⼈类及其⽂化的整体,⽽其他所有的学科所研究的都是⼈类及其⾏为的某⼀⽅⾯。
⼈类学⼗分适合与其他学科形成跨学科的合作并将这种合作转化成⼈类学本身的研究⽅向。
第⼆节⼈类学的视野学科分⽀:1.体质⼈类学主要研究作为⽣物有机体的⼈类的形态与⾏为,探讨⼈类⽣存与发展的⽣物习惯基础。
2.考古学泛指对古物、古迹等物质⽂化的研究3.语⾔⼈类学以⼈类学的视⻆研究⼈类语⾔问题的⼈类学分⽀学科,主张把⼈类的语⾔作为社会⽂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进⾏研究,着重考察语⾔的起源、形成、发展及演变规律4.⽂化⼈类学专⻔研究“现在的⼈类⽂化”,此研究与主要研究“过去的⼈类⽂化”的考古学有着明显的不同,同时也有别于以语⾔符号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语⾔⼈类学第三节⼈类学的价值实践价值:⼈类学的特性——对⼈类的⽂化、社会⾏为、特有情怀的研究,以及⽥野⼯作⽅法等,都使得⼈类学成了⼀⻔⾮常贴近⼈类⽇常⽣活的学科,这样的⼀⻔学科,从⼀开始就存在着明显的可⽤于实践的特性。
⼈类学⾃学科成熟之始就被视为调和殖⺠政府和殖⺠地社会之间关系的⼯具。
学科实践价值的彰显还体现在⼈类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及与其他学科的跨学科领域合作上。
第⼀章⼈类学学说发展与⻢克思主义对⼈类学的影响第⼀节早期⼈类学理论⼀、进化论与传播论1.进化论斯宾塞《社会静⼒学》⾸次反思了⼈类社会,提出了普遍的进化框架。
认为随着社会的进化,社会范围的不断扩⼤、从⽽导致社会结构的扩⼤和分化,以及社会功能的进⼀步细化,由此,社会进化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开创了⼈类学学说史上第⼀个理论流派—古典进化论古典进化论(单线进化论)爱德华·泰勒(古典进化论第⼀位代表⼈物)《⼈类早期历史和⽂明的发展研究》《原始⽂化》《⼈类学》主要从⽂化⻆度探究整个⼈类发展进化史“⼼理⼀致说”:相信⼈类⽆论如何不同,但在本质上没有不同,因此都能按照⾃⼰的速率演化泰勒指出⼈类在宗教信仰上经过了万物有灵—多神教—神教三个阶段世界上不同⺠族与⽂化都依据同样的进化路线,只是进化的速率有所不同⽽已,那些较慢的犹如现代⽂明的过去,故⽤“遗存”称之摩尔根从社会⻆度探讨⼈类的宏观进化过程《易洛魁联盟》《⼈类家庭的⾎亲与姻亲制度》《古代社会》系统阐述了⼈类社会进化的具体过程,将整个⼈类社会划分为蒙昧—野蛮—⽂明三个阶段,⼜将蒙昧时代与野蛮时代分别细分出低级、中级和⾼级三个阶段,并且以物质⽣产资料即⽣产技术与⽣产⼯具的发明作为衡量每⼀阶段的具体标志2.传播论拉策尔《⼈类地理学》《⺠族学》认为⽂化要素是随着⺠族迁徙⽽扩散的,并通过将⽂化要素标在地图上的⽅法,试图描绘出⼈类⽂化的分布图,从其相似形态来推测历史上的联系。
人类学概论名词解释整理
人类学概论名词解释第一章人类学要义一、人类学人类学的英文anthropology源于希腊语“人的学问〞的复合含义。
在人类学的发轫期,它关注人在自然界的位置、人的体质特征、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差异,以及人类进化与变异的机制、人的体质同文化的联结性关系。
人类学很早就具有跨学科考察的特征。
二、文化最初的culture源自拉丁文“耕耘种植〞之意;中世纪晚期欧洲,culture逐渐指道德完美与心智或艺术成就;18世纪欧洲,文化的集合意义强调了精神观念领域的内向性理想主义的推崇。
Culture的原初概念在亚洲传播译介以日本为早,他们选择汉字“文化〞对应西文中culture的同义语,意指不动用权力或刑罚而是依靠文德进展教化。
汉语“文化〞这一术语带有人类学启蒙、觉悟和日后濡化的精神意义和教化方式的意义。
到了19世纪和20世纪初,culture成了人类学最核心概念,它的复合含义更为复杂起来。
泰勒对文化整体性的看法是:“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和习惯。
〞马林诺斯基首创功能主义的文化理论,认为“一种特质的功能,就在于满足该群体成员的根本需要和次生需要。
〞格尔兹“将文化视为一种象征体系〞,其考察象征符号的目的是寻求该符号是如何模塑社会行动者对待、感觉和思考这个世界的,以及探索其意义并加以阐释。
后现代主义又将文化转换为一个“建构性〞的过程,文化的展示是形成文化的核心行为之一,也是被称作“文化的环程〞的关键点,如果意义是因互动而成,那么我们的文化便具有“被分享的意义〞,于是在文化的展示中,说者和听者、作者和读者都处在同一个“文化的环程〞之中,而参与者之间的差异及权力因素促进了文化交流。
许多重要的人类学阶段性理论和方法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文化观察的理论和方法。
三、田野工作田野工作是人类学的首要方法和途径,田野工作强调对地方族群日常生活的直接参加,其经历性调查的特征通常是:1、学会当地的语言;2、不少于一个年度周期的居住时间;3、采纳参与观察的方法。
体质人类学
体质人类学复习资料2014级民族学班第一章 绪论1.体质人类学是从生物和文化结合的视角研究人类体质特征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变化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2.体质人类学主要研究人类的起源与进化、人类不同体质特征的形成与分布规律、文化因素与人类体质之间的关系、人体的结构与生理机能、人体测量、人类的遗传与变异等方面的问题。
3.体质人类学涉及的三个基本问题:(1)通过对人类化石及灵长类的分析与研究,探索人类的起源,其目的是了解人类是如何、何时、为什么会成为与其他动物不同的“文化”动物的;(2)研究人类不同体质特征形成与分布的原理;(3)研究人的生长和发育、人体的结构与生理机能、人类的遗传与变异等方面的问题。
4.体质人类学基本理论: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遗传与变异理论、整体观、文化相对论、心理学理论。
5.心理学理论:精神分析理论、行为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6.体质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形态观察法、人体测量方法、统计学方法、年代测定法、生理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
张天宝印7. 细胞学说的基本内容:(1)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2)每个细胞做我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有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有所助益;(3)新的细胞可以通过老的细胞繁殖产生。
8.自然选择的基本论点:(1)生物普遍存在着变异,变异分不定变异与一定变异,其中大部分变异是微小的变异,而且有遗传的倾向。
在一定条件下,不同变异的生存价值是有差异的;(2)生物都具有较大的生殖率,存在生殖过剩的倾向;(3)自然界事物和空间是有限的,每种生物只有少数个体能发育到成年并留下后代,即生物必须为生存而斗争;(4)在生存斗争过程中,有利生存的变异个体得到选择,不利生存的变异个体被淘汰,这种有利的个体差异、变异的保持和有害变异的消除,达尔文称为“自然选择”或“适者生存”。
(5)自然选择在不同自然条件下,通过对不同器官、不同性状有利变异的逐渐积累,使后代离开祖先类型越来越远,终于形成了适应的形状和新的物种。
体育人类学
体育人类学不仅可以聚 合人类学的两大分支来 研究体育,而且可以同 时涉及人与体育的生物 学基础和社会属性。
斯巴达长老检视婴儿 斯巴达女子体育锻炼铜像图
体育人类学是一门形成中 的新学科。新兴学科的最 显著特点是创新。它具有 开拓性、创造性,研究新 的对象,开拓新的领域, 发现新的规律,为人类认 识体育提供新的思路,为 人类发展体育提供新的认 识工具。
随着体育科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体育理论 研究体育的本质、体育的概念、体育的价值与 功能等方面趋于深入。
体育的历史研究经常要运用
古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 成果,来探索体育的起源和 早期发展问题。体质人类学 的研究更是促进了体育科学 中许多自然科学类学科的形 成和发展。运动解剖学、运 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等 它们深入研究体育运动和动 作对于人类体质发展的作用 和方式。选材学更以遗传学、 优生学为基础,进一步研究 人体各项运动、尤其是竞技 运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人类在由猿转变成人过程中,两次深刻的变化为 直立行走和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后,人体的一 系列形态结构的变化,为体育活动的诞生提供了 生物学的基础;语言的产生,大脑结构的复杂, 思维的强化,人类开始进入创造文明的时代,从 文化上孕育着体育的诞生。
从人类学的角度,把握生物和文化的双重因素, 探索体育起源问题,会异常的清晰而深刻。
利用现代人种、种族的 形成和演变观点观察竞 技运动时,形成了运动 人类学新的边缘学科。 它研究与运动有关的各 人种在体型、体质,特 别是肌肉、骨骼、神经、 血液的等方面特征及其 与人体运动能力(成绩) 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 体质的形成
第二章体质的形成体质禀承于先天,得养于后天。
先天禀赋,包括种族、家族遗传,婚育、种子,以及养胎、护胎、胎教等,决定着群体或个体体质的相对稳定性和个体体质的特异性。
后天各种因素如饮食营养、生活起居、精神情志,以及自然社会环境因素,疾病损害,药物治疗等,对体质的形成、发展和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体质是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在内外环境的影响下,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形成的。
第一节先天因素体质形成的先天因素,包括先天之精(含有遗传基因)的遗传性和胎儿在母体内孕育情况等两种因素,它们对不同群体及群体中个体体质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先天,又称先天禀赋。
先天禀赋,是指子代出生以前在母体内所禀受的一切,包括父母生殖之精的质量,父母血缘关系所赋予的遗传性,父母生育的年龄、身体状态,以及在母体内孕育过程中母亲是否注意养胎和妊娠期疾病所给予的一切影响。
先天禀赋是体质形成的基础,是人体体质强弱的前提条件。
先天禀赋包涵遗传的概念。
禀,即接受,是后人承受先人;赋,即给予,是先人赋予后人。
遗传主要强调先天之精的传承,而禀赋强调秉承先天之精的多少。
所以遗传性疾病属于遗传范畴,而先天性疾病、胎儿发育期的问题,如“天宦”等,属于“禀赋不足”。
所谓遗传,就是家族世代间的连续,是通过先天之精所涵的遗传物质——基因携带的遗传信息从上代传递给下代,生生不息。
决定体质形成的先天因素主要有:种族与家族的遗传,婚育及种子,养胎、护胎和胎教等。
一、种族、家族遗传种族、家族因素对体质的作用即是遗传性因素对体质形成的决定性作用,它决定了种族及个体来自遗传的体质差异。
(一)种族繁衍种族为人种之又称,指在体质形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如肤色、发色、发形、眼色、血型等)的人群。
也可当作一个在同一种群内基因结构有所区别的生息在一起的群体,是在一定域内长期适应自然环境而形成的。
不同种族,由于地理区域不同,受水土性质、气候类型、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社会民俗等因素的长期影响可形成不同的体质,并通过世代间的连续(即遗传),形成该种族群体较为鲜明的体质特征。
人类学概论-名词解释-整理
人类学概论名词解释第一章人类学要义一、人类学人类学的英文anthropology源于希腊语“人的学问”的复合含义。
在人类学的发轫期,它关注人在自然界的位置、人的体质特征、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差别,以及人类进化与变异的机制、人的体质同文化的联结性关系。
人类学很早就具有跨学科考察的特征。
二、文化最初的culture源自拉丁文“耕耘种植”之意;中世纪晚期欧洲,culture逐渐指道德完美与心智或艺术成就;18世纪欧洲,文化的集合意义强调了精神观念领域的内向性理想主义的推崇。
Culture的原初概念在亚洲传播译介以日本为早,他们选择汉字“文化”对应西文中culture的同义语,意指不动用权力或刑罚而是依靠文德进行教化。
汉语“文化”这一术语带有人类学启蒙、觉悟和日后濡化的精神意义和教化方式的意义。
到了19世纪和20世纪初,culture成了人类学最核心概念,它的复合含义更为复杂起来。
泰勒对文化整体性的看法是:“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和习惯。
”马林诺斯基首创功能主义的文化理论,认为“一种特质的功能,就在于满足该群体成员的基本需要和次生需要。
”格尔兹“将文化视为一种象征体系”,其考察象征符号的目的是寻求该符号是如何模塑社会行动者看待、感觉和思考这个世界的,以及探索其意义并加以阐释。
后现代主义又将文化转换为一个“建构性”的过程,文化的展示是形成文化的核心行为之一,也是被称作“文化的环程”的关键点,如果意义是因互动而成,那么我们的文化便具有“被分享的意义”,于是在文化的展示中,说者和听者、作者和读者都处在同一个“文化的环程”之中,而参与者之间的差异及权力因素促进了文化交流。
许多重要的人类学阶段性理论和方法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文化观察的理论和方法。
三、田野工作田野工作是人类学的首要方法和途径,田野工作强调对地方族群日常生活的直接加入,其经验性调查的特征通常是:1、学会当地的语言;2、不少于一个年度周期的居住时间;3、采纳参与观察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体质人类学
一、什么是体质人类学
体质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一大分支,研究当今和过去人类的体质结构,该体质结构在人类行为中发挥了怎样的功能,以及这些功能和行为是如何与人类生存环境相整合的等问题。
研究领域
→人类的多样性。
→人类的起源。
→分子生物学证据。
→行为研究。
→实际应用。
二、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
1、人的生物性
人类属于动物界、人类也同样受制于有机演化定律。
2、人的文化性
所有物种都用本能来适应环境,人类则用文化,没有哪种动物表现出人类群体这样的多样性;运用语言符号得能力,更是人类得独特之处。
图表: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三、人类的进化过程
●南方古猿
●能人和直立人
●智人
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 )
●关于南方古猿分类的争论(具体图见PPT)
南方古猿化石给人类学提供了两个有力的证据:①可以肯定在400万年前,人科成员已完全能双脚站立,直立行走②排除了传统过于强调大脑在进化发展中的重大作用的看法
●直立行走
●运送说,视野说,散热说,节能说,收获说,展示说。
能人Homo habilis
●能人,属于人属系统,但又有自己特点,目前只在东非发现过。
●早期人属曾与晚期南猿粗壮种生活在同一时代,但从他们与早期南猿纤细种来看,
他们是同源的。
●主要特征
直立人(Homo Erectus)
●这个人种最初是根据中国和印尼遗址所发掘的材料而确认的,直立人似乎都是出自
150万年和50万年之间的遗址中,(目前公认的直立人存在年代是距今200万到20万年)。
●体质特征
●使用的技术
智人(Homo Sapiens)
●早期智人,尼安德特人(Neanderthals)
●晚期智人,现代人
四、人种
●人种的分类
●所谓人种是具有可区别于其它人群的共同的遗传体质特征的人群,这些形态上的体
质特征,有些是通过直接观察可以得到的,有的则用仪器来测定。
●最早提出:瑞典的林奈(Linnaeus):美洲红种,欧洲白种,亚洲黄种,非洲黑种
●在今天通行的分类中,一般将地球上的人分作三大或四大人种,在这几个大类之下,
再分若干亚种。
按照三分法,则人种为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按照四分法,则在黑种人中,再分出一个棕种人。
●需要说明的是,人种的划分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另一方面,人种决不等于物种,
人种间的差异并不大,目前地球上所有的人种都属于同一物种,即智人种。
影响人种形成的因素
●我们目前确知,人类变异是遗传、环境和文化互动的结果。
●人种变化是遗传基因种系的区别引起的,归因于遗传变化或归因于自然选择。
自然
选择导致了适应性变化的产生,通过这种变化,一个集团倾向于保留使集团最适应某种环境的遗传特性。
●人种差异现象是适应环境的结果,而不能看成是系统发生过程上的必然事实,所以,
今日各种族是在不久以前由于适应而形成的。
(伯格曼定理和艾伦定理)
●文化影响人体特征和行为表现,最明显的就是教育和生活经历对人的面目、习性、
价值和行为的影响。
伯格曼定律(Bergman’s rule):生物物种个体小或瘦长的话,利于散热,因而更适应热带气候。
艾伦定律(Allen’s rule):寒冷地区的动物物种肢体比炎热地区的动物肢体粗壮,因而更适应严寒气候。
这两个定律也适用于人。
身高体瘦的Massai人和身体比较短宽的Eskimo人即为一例清晰对比。
对种族主义的批判
所谓种族主义就是认为“我的”种族优越于“你的”或“她的”种族。
种族主义的一大弊病就是将种族看成一种决定不同人种的智商、文化习俗甚至社会制度的因素。
这一看法导致了
将种族分成貌似自然化的等级。
可以这样认为,20世纪中许多重大的灾难与种族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包括二战中德国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
综合来看,各人种并无优劣之分。
所以人类学家坚决反对把人的财富、地位、名望和表现与人的种族挂钩并以此作为歧视性对待的理由。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不断深化对自然和自身的认识,体质人类学的研究更大程度上应用于改善人类生活质量。
实例:
为什么要午睡?
婴儿与母亲睡在一起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