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材料教学法在高三历史复习中的应用.doc

合集下载

“五段式”教学法在高三历史复习中的运用——人教版必修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教学案例

“五段式”教学法在高三历史复习中的运用——人教版必修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教学案例
新思潮的荫发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维新思想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
高 三历 史 一 轮 复 习强 调 基 础 性 。 了 掌 握 基 本 史 实 外 . 除 更 为 重 要 的 是提 高 能 力 。 高考 学 科 的特 点 决 定 了学 生 在 课 后 几 乎 没 有 时 间花 在 历 史 学 科 上 , 以 课 堂 效 率 的 提 高 尤 为 关 键 。 所 作 为 课 堂 的组 织 者 与 引 导者 ,教 师必 须 发 挥 学 生学 习 的 主体 作 用 .充 分调 动学 生 的 积极 性 ,让 学 生 主 动参 与 到课 堂 教学 中 , 样 才 能 最 大 限 度 地 提 高课 堂效 率 。 在 高 三 一 轮 复 习 中 这 我 就 如 何 发 挥学 生 主体 作 用 、 何 提 高 课 堂 效 率 、 如 如何 提 升 学 生 能 力 等 进 行 了 长期 的探 索 . 结 出 “ 总 五段 式 ” 学 方 法 . 把课 教 即 堂 分 成 五 段 : 生 自述 阶 段 、 学 师生 探 讨 阶段 、 时 记 忆 阶 段 、 及 能 力 训 练 阶 段 、 得 交 流 阶 段 , 每 个 阶 段 的 学 习 时 间 进行 具体 心 对 合 理 规 划 。 以人 教 版必 修 _第 二 单 元 为 例 , 谈 “ 段 式 ” 现 一 谈 五 教 学 法 在 高 三一 轮 复 习 中 的具 体 运 用 。 第 一 阶 段 : 生 自述 阶 段 , 时 五 分 钟 左 右 。一 改 传 统 学 花 教 学 中 教 师 复 习 提 问 的 形 式 , 学 生 围 绕 课 程 标 准 , 括 复 让 概 述 上 节 课 重 点 、 点 , 可 以 让 学 生 板 书 知 识 结 构 。 例 如 在 难 也 复 习 《 文 化 运 动 与 马 克 思 主 义传 播 》 课 时 , 过 学 生 复 新 一 通 述 鸦 片 战 争 后 中 国人 学 习 西 方 、 求 变 革 的 思 想 历 程 , 握 寻 掌 地 主 阶 级 抵 抗 派 、 洋 务 派 主 张 通 过 学 习 西 方 先 进 技 术 巩 固 封 建 统 治 之 目的 , 解 地 主 阶 级 学 习 层 次 停 留在 器 物 层 面 , 理 掌 握 资 产 阶 级 维 新 派 主 张 学 习 西 方 先 进 的 政 治 制 度 探 寻 救 国 之 道 , 解 其 学 习层 次 进 步 到 制 度 层 面 , 时 重 点 掌 握 维 理 同 新 变 法 思 想 在 近 代 中 国社 会 发 展 进 程 中 所 起 的 作 用 。学 生 通 过 复 述 上 节 课 内 容 , 到 巩 固 知 识 , 化 知 识 结 构 , 确 达 强 明 课程 标 准 的 目的 第 二 阶 段 : 生 探 究 阶段 , 时 二 十 分 钟 左 右 。 围绕 课 程 师 花 标 准 与 《 试 说 明》 心 设 计 问 题 , 生 共 同探 究 。《 文 化 运 考 精 师 新 动 与 马 克 思 主 义 传 播 》 计 三 个 问 题 : 1 概 述 新 文 化 运 动 的 设 () 主要 内容 及 其 评 价 :2 简 述 马 克 思 主 义 在 中 国传 播 的史 实 及 () 其 意 义 ;3 ( )认 识 新 文 化 运 动 与马 克 思 主 义传 播 之 间 的关 系 。 第 一 个 问题 , 生 基 本 能 解 决 新 文 化 运 动 前 期 的 内容 , 能 理 学 也 解 新 文 化 运 动 对 于 中 国近 代 思 想 解 放 的积 极 影 响 .但 是 对 局 限性 的 分 析 可 能 会 不 到位 , 师 可 以 就 教 材 中 “ 倒 孔 家 店 ” 教 打

“史料—问题—情境教学法”助力高三历史复习

“史料—问题—情境教学法”助力高三历史复习

“史料—问题—情境教学法”助力高三历史复习作者:刘慧来源:《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2015年第10期[摘要]高三复习时间紧、内容多,如何提高历史复习的效率成为高三教师研究的主题。

“史料—问题—情境教学法”符合高考对能力考查的要求。

它以建构主义理论和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为基础。

在高三历史复习中应用这种教学法应强化对难点知识、主干知识的理解,重视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关键词]史料情境建构主义学科素养[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280091课堂效率的提高一直是教育研究的主题之一,高三历史教学更应注重效率的提高。

然而高三历史复习又面临着以下三大问题:第一,时间紧、任务重。

自进入高三以来,由于历史及其他选修科目就不得布置任何作业,于是整个高三阶段历史很难有时间进行整卷练习,加上高考在内也就只有六次进行整卷练习的机会,而历史学科的知识又具有多、细、繁等特点,所以历史学习的时间非常紧。

第二,学生缺乏时序概念。

这是由现行教材造成的。

专题史的编篡模式本是为了突显主干知识以减轻学生负担,但事与愿违,很多学生(包括基础较好的)常常会出现史实不清、朝代错位和概念模糊等现象,如果这些基础知识和概念都不能弄清楚,能力的提升又谈何容易?第三,学生基础薄弱。

这是由生源决定的,我们学校偏重理科,所以文科平行班的学生基础相对薄弱。

笔者基于以上三点,在第一轮复习时选择了专题史的形式,加强学生知识的拓展;第二轮复习时采取了通史的形式,强化历史的时序性;第三轮复习采取小专题和热点相结合的模式。

而且,都是采用“史料—问题—情境教学法”。

一、“史料—问题—情境教学法”符合高考能力立意的要求高考是选拔性的考试,它注重考查能力:“获得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1]如2015年江苏高考第2题: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

新课程背景下高三历史复习备考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新课程背景下高三历史复习备考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新课程背景下高三历史复习备考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河南省驻马店市基础教研室刘爱香高中学校2004年秋开始进入新课程,至今已有10年。

作为高中历史教研员,由于工作需要,笔者常常深入到全市各高中就历史教学与复习备考进行听课调研。

在调研中笔者惊喜地看到,几年来为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广大高中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与复习备考中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在课程改革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涌现出了一批走在课程改革前列的优秀教师。

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高中历史教学与复习备考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高三历史复习备考中这些问题比较突出。

下面笔者就以高三历史复习备考中存在的问题为例,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复习备考指导思想方面(一)对《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不到位。

《普通高历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了高中历史的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的设计思路,制定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课程目标,规定了高中历史课程的内容标准,是教学、评价、考试的依据。

在听课调研中笔者发现,部分高三历史教师对《课程标准》的解读不到位,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说从没看过《课程标准》,这就使他们在对课程的理解与教材的把握方面出现一些偏差。

当前,高中历史教材为“1标4本”,即1个《课程标准》,人教版、岳麓版、北师大版和人民版4种版本。

这4种版本在编写体例、内容安排、板块设计、史料的选用等方面各有特色。

笔者所在市高中使用的是人教版教材,人教版教材的编写对《课程标准》有所调整,部分内容对课程标准前半句解释相对充分,对后半句的解释则相对简单。

以必修①为例,如:第一单元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标准是“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1」人教版教材对史实描述的比较完整(汉朝郡国制、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元朝行省制、君主专制演进的历程等),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则没有描述。

如何在高三历史复习中运用知识体系实现有效教学

如何在高三历史复习中运用知识体系实现有效教学

如何在高三历史复习中运用知识体系实现有效教学2010年江苏省提出了“既要切实减负,又要大力增效”的工作指导思想,对于高三历史复习来说,时间紧、任务重、内容多,原先那种延长时间来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是行不通了。

而现今历史教材“模块+专题”的编排方式对于某些重要知识点,在多个模块中均有出现,但侧重点不同,无法让学生对这些知识点有明确而全面的认识。

另外在高一时,由于学生不重视,再加上许多教师为迎接学业水平测试赶进度,对部分内容采取发提纲、划重点、学生记背这种无奈又相对有效的传统备考手段,导致大部分学生对高一的新课内容囫囵吞枣,到了高三很多学生已经忘记高一相关知识或是一知半解。

为了提高高三历史复习课的有效性,我们尝试变革,如合理科学地整合教材、科学妥帖地选用史料、试题精选精练精讲等,也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但是除了常规的教学方式外,有没有更好更有吸引力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在茫茫史海中轻松遨游,将历史知识点化繁为简,轻松记忆,将历史书读“薄”、读“活”?有没有更科学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将历史知识内化,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理解、归纳、整合、表述等思维运用能力,从而提高高三历史复习的有效性,甚至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提供帮助呢?我们在众多方法、策略中找到了运用知识体系进行高三历史复习以达到有效教学目的的这种值得提倡的教学方法。

前苏联教育家沙塔洛夫认为“学生只要借助于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就一定能减轻学习的负担,同时也能提高教和学的质量。

”而历史学科知识体系教学法就是在一定历史观指导下构建的,反映对历史的总体认识,体现和涵盖学科主干知识的教学方法,能有效提高教学的质量。

一、以点为基础,运用知识体系引导学生进行单课的复习,改革传统笔记形式,提高高三学生历史复习效率在历史课堂上,常见教师依照死板的教案一边机械地板书,一边枯燥地讲解或是点播幻灯片,而学生则一行一行,一句一句地做笔记。

摘抄笔记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常见的行为,其目的在于记录学习的内容以及整理别人和自己的思想,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在高三历史教学中引入史料,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在高三历史教学中引入史料,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58学术性.实践性.理论性科学教育家2008年5月第5期固在高三历史教学中引入史料,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谢珊珊(北京市六一中学北京海淀100036)l问题的提出从过程来看,历史教学的有效牲体现在依据这个学科的价值,帮助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将其所领会的历史文化体现出来.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力以及身心得到发展。

为了进一步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2006年9月开学.我对自己新接的高三年级一个文科班35名学生进行了一次历史学习情况问卷调查。

从调查中发现.90%以上的学生对历史感兴趣,但对历史学习的态度不令人乐观。

85%的学生学习历史单纯是为了高考。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只追求学生学习力的提高。

必然会忽略学生身心的发展。

而与此同时.从调查中我还发现,95%的学生希望教师在教学中提供各种形式的历史资料.比如图片、文字、视频等。

那么在高三历史教学内容和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将史料引入教学过程来辅助学生学习的可行性有多少呢?对此.我进行了一学年的时间探究。

本文正是结合教学实践.通过对在高三历史课堂中引入史料的理论依据和途径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历史课堂中通过引入史料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的科学策略。

2引入史料.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的理论依据引入史料是说在教学的不同环节。

根据教学实际选取各种第一手的历史资料补充到教学中。

这一策略有其实践的理论依据。

2.1。

论从史出”.这是从事历史学科各种学习和研究的基本指导思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无论人们希望从历史中汲取什么样的经验或教训都必须回归到历史的本来面貌中去才能得到最准确的感悟.2.2发现教学。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

”上个世纪后期.美国认知学派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斯提出了发现教学法。

发现教学是从青少年好奇、好闻、好动的心理特点出发.依靠教师和教材提供的材料形成研究问题的情境,催生学习动机.促使他们努力去探索和掌握科学结论.从而提高学生的智慧.发挥学生的智能。

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从2011年江苏高考历史谈高三历史复习

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从2011年江苏高考历史谈高三历史复习
识 紧密 依 存 , 实现 能 力立 意 , 现 三 维 目标 融合 。 体
关键词 : 新材料 ; 新情境 ; 历史 ; 维 目标 三 中图分类号 : 3 . G635 文献标志码 : B、 文章编号 :6 4 9 2 ( 02 O 一 19 0 1 7 — 34 2 1 )3 O7 — 2
2 4, 6 00 1: 4-67 .
【] 国凌 , 6刘 彭珊 珊 , 朱定和.食 品 包装 学” “ 课程创 新教育 的探
索U_ J 包装工程 ,0 3 2 , :4 — 4 . 2 0 ,4 6 10 1 1
[] 7张冰- 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 学的研 究与 实践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教育信息化 ,

敢 于怀 疑的 、 有思想 的人 。这样 , 以避免学生死记 硬 可
背教科 书结论 的弊病 , 深对历史 的理解 , 加 促进历史 思 维 的发展 , 也能 促进史 料教 学 由以“ 引用 史料 ” 主要 为 特 征的模 式 向以“ 究史料 ” 主要特征 的模 式转变 。 探 为 当然 , 这也要 求教师 阅读 大量 的文献 资料 , 关注社会 生 活, 拓宽 视野 , 以开放性 、 并 敏锐性 洞悉 史学研 究 的最
的作 用U. ]常州轻工职技 术学院学报 ,0 7 12 - 9 4 . 20 , :6 2 ,5 [ 李春伟 , 4 】 王桂 英 , 陈春晟 . 多媒体技 术在 包装印刷课程教 学
中的 应 用 U. 国 包装 ,0 9 6 7 — 3 ]中 2 0 , :1 7 .
[ 5 】谢香云.师生互动对教 学方法改革的影响 U.教育论坛 , ]
2 04, 5 0 6: 6-57 .
【】 忠敏 引 导学生 自主学 习, 8修 求得主动发展 Ⅱ. 学学习与研 】 数

问题教学法在高三历史复课中的应用

问题教学法在高三历史复课中的应用

日俄战争 的结果 , 实行君主 立宪制 的小 国
问题教 学法在高 三历史复课 中的应用 国打国土积其0的制 _ 日皇了 面是 6, 号大 沙败领 政府震动很大 清朝地主 本俄 给清 倍

官 僚 当 中要 求实 行 君 主立 宪 的呼声 越来


越, 促了 事件 宪用 、 出, 高从 分成“ 立” 的笼 2 析 历 史 备的 作 局 义或 最 预 骗意 终
的 , 学时 教师 町适 当补充 。 l , 中国 教 再女 《 l 1
古代 史》教 材 对商鞅 变 法的评 价 只叙述 了它 “ 促进 了秦 围封 建 经济 的发展 , 秦 使
困逐渐 成 为 匕 个诸侯 围中实 力最 强 的国
家 ”使 学 生认 识不 到 商鞅变 法存 存 的局 , 限性 和偏差 。商鞅 变法 限制 : 业者 的 I 商
的答 案 在 意 义上 必须 和短 文 内容 相符 ,形 式 上
必须 符 合语 法 规 则 和 习惯用 法 。有 些 同学 之 所 以失 分 较 多 ,其 中一 个 很重 要 的 原 因就是 顾 此 失彼 。同学 们在选 择答 案 时 , 先从 意 义上判 断 应 其 是 否 与短 文 内容 相 吻合 , 后 再从 形 式 上 ( 然 如 时态 、 态 、 谓语 动 词 、 谓 一 致 、 语 非 主 固定 搭 配 等 ) 断 所选 答 案 是 否 恰 当 , 后 参 照 , 贯考 判 前 连 虑 , 高选 择的 准确 率 。 提 4 先易 后 难 。 回解 题 、 迂 做 完形 填 空 时 , 对
篇 短 文 中间 留 1— 5 空 格 , 0 1个 每个 空格 给 出 4
个选 项 ,要 求 从 中选 出最 佳 答 案填 入 相应 的 空

高中历史复习课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及原则

高中历史复习课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及原则

高中历史复习课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及原则时下,在平常的复习课教学中以及各类不同级别的历史高考备考教研活动中,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教师喜欢采用设置问题情境的方式来组织复习教学。

可见,设置问题情境组织复习教学成了高考复习的有效途径之一。

那么我们在平时的复习教学中,该怎样设置问题情境?设置问题情境的时候该遵循哪些原则?本文就本人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所谓问题情境,就是教师基于情境学习理论的精髓,根据复习教学的目的选用一定的背景材料并结合背景材料设计出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问题所形成的教学情境。

构成问题情境的背景材料和问题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体,它们都服务于教学目的,即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主体构建,并在构建过程中实现情感的陶冶和能力的发展。

针对高三历史教师和高三历史复习课来说,要追求高质量的复习效果,就要设置出优质的教学问题情境。

设置优质的问题情境,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师对高考的把握、教师对学生学情的了解、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熟悉程度等。

要设计出优质的问题情境,教师首先需要根据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对影响高考复习的各种因素作深入细致的研究:即在备课时要潜心钻研考试大纲、教材内容,吃透大纲、教材;收集并研究近几年有关的高考试卷,把握高考动态和趋势;查阅有关的复习资料、图书、图片等,了解史学研究的新动态;关心国内外大事,牢牢把握住时政方向;同时深入研究学生,充分估价和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能力,明确不同学生之间认知水平的差异。

在此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复习教学进度确定复习主题(单元的或专题的),选择与主题相应的背景材料,再根据背景材料设计出体现主题精神的系列问题,最终形成问题情境。

从上述问题情境创设的分析可以看出,问题情境创设是一项复杂而又极具创意的工作,它将教学活动的各个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因此,要获得满意的复习效果,设计出高质量的问题情境,我们就要充分考虑复习教学活动的各个要素,遵循以下问题情境设计的原则。

高考评价体系下的情境命题+课件--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

高考评价体系下的情境命题+课件--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
高考评价体系下的情境命题
高考命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 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高考 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 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 优化试题呈现方式,加强对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引导减 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强化学习情境、生活情境、社 会情境、学术情境的命题。
在 四 裔 者 , 此 其 一 焉 ……( 唐 德 宗 ) 赐 姓 李 氏 , 同 属 籍 《李元谅墓志》
也。改名元谅,昭诚节也……贞元癸酉岁(793)十有一月
十五日,薨于良原镇之公馆,享年六十七
史料内容
来源
公本名元光,姓骆氏,武威姑
臧人。盖黄轩帝孙,降居安息,贞元五年(789)《李元谅颂碑》
高阳王□,留宅姑臧
(2)生活情境相对淡化了学科语言、图像等,是按照事件真实情境呈 现的,重在考查知识迁移和灵活应用,升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培 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从现实出发,回溯历史,探究历史,形成对现实问题的正确认 识,提高改造现实世界的能力。 (4)以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 为载体,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应当具备的良好政治素质、 道德品质和科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思想观念、 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
(1)新高考命题通过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掌握进入高等学校后,在面对 与学科相关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能够有效地认识问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高考试题以此为依据,注重创设合理、合适的考 查情境。 (2)选择题中通过创设史料、图表、历史叙述等学习情境,考查学生在具体
的学习情境中,在一定的时空背景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养。

例谈如何在高三历史复习教学中用好教科书

例谈如何在高三历史复习教学中用好教科书
交再到 多边 外交 的历 程 ; 中国 自身形 象看 , 一 从 这 变化则 反映 了从“ 自封 的大国” 开放 的大 国” 到“ 再 到“ 负责任 的大 国” 的变迁。
步进 行 国 际干 涉和 控 制 , 平 道 路 。 铺
— —
《 民 日报》 1 7 人 ,93年 l 0月 2 7日, 5版 第
研究 2 0 年 、0 0年浙江省历史高考试题 , 09 2 1 体
设 思维考查 方 向等 , 有 “ 学科指导 意见 ”为依 据 ,认真领会课 程标准 的精 会 命题的设计 意图 、 问角度 、
神, 用心体 会高考命 题 的 旨意 , 充分用 好 教科 书这 助于高三历史复习教学 中用好教材 。
— —
赵磊 著《 建构和平》 相结合。 在上述教学 片段 中 , 者采用 “ 笔 设计 问题一
通过新材 料 、 情境 和新 问题 , 新 既拓展 了学 生知识

根据材料 , 概括 中国政府 对联合 国维和行 史料解读一 阐释 问题 ”的学 习方式进行 复习教学 , 理解 的宽度和广度 , 又训练 了学生解读史 料提炼信 息的能力 , 运用课本知识解决 新问题 的能力 。
中 两 制和政党政治 的形成 , 对其他 国家民主政治 的发展 签署后 , 日之 问的不 正常 状态宣 告结 束 , 国政
产生 了深远影 响……资产 阶级 民主政 治 的确 立 , 有 府建立外交关 系 , 这是为 什么呢?引导 学生仔细 阅
17 年 中美联合 公报》 ,美方声 明 :美 中 “ ‘ 利 于稳 定社会 秩序 , 缓和 社会矛 盾 , 从而保 证 了资 读教材 :9 2 《
师 我 们重 点分析 五六 十年代 中国政府对 联
提供 一种解读 方法。 教 师调 动学生 回顾和运用 必修一专题 五 、九 , 必修 二专题 三和选修 3的相关知识 , 通过 师生对 话

高三历史复习中材料题的现状、定位、重构

高三历史复习中材料题的现状、定位、重构
归纳。
材料 二 春 秋 时 犹宗 周 王 ,而七 国则 绝不
言王矣 ;……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 , 而七国则 无一言及之矣 ;春秋时犹宴会赋诗 , / 而七国则 不闻矣 ;N文武所封子弟 同姓甚众 , / 然后属疏 远, 相攻击如仇雠 , 诸侯更相诛伐 , 周天子弗 能禁 止 。 参考答案 : 王室的衰落 ; 宗法制遭到破坏; 礼崩 乐坏 ;血缘 关 系逐渐 疏远 。
料?A喜欢 B讨厌 () 3 你认为材料能提 升 自己的学科知 识和
能力 吗 ?A能 B一 般 C不 能
学之所 以深受学生欢迎 ,是 因为史料 内容详 实 、生动活泼 ,能让学生穿越时空,感受真实
的历史 , 感悟历史带来的震撼 , 进而在大大提
高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同时, 也促进 了学生的
材料 ;
生……但是如不经一番史料的搜求 ,特殊问题
的提 出和解 决 ,那 进一 步 的理论 争 斗,断 断是
不能出现的。 ”这位编辑认为理论建构离不开 史料。为适应新课改的推进 ,近几年江苏历史 高考更 注重 “ 材料 ” ‘ 情 景 ” 新 、晰 的创设 与运 用 , 着重考查学生“ 获取和解读信息” “ 、调动和运用
自己 ;
都倾 注了大量 精 力 ,以此 来提 高材 料题 目的分 析运用 能力 ,那 么 ,究 竟效 果 如何 呢 ?为此 , 笔者就 所在 的学 校 ,就所 教 的班级 展开 材料 题
目的 问卷调查 :
⑥1%的学生在模仿教师的方法 ;8 % 7 3 的 学 生仍按 照 自己的 习惯去 分析 ;
思维 ,有 利于 学生 更快 更好 的理解所 讲授 的历 史知识 。但 是 ,由于教 师在 对材 料 的选用和 练 习方 面 ,功利性 太强 ,忽 视 了学情 ,导致材 料 题 的练 习效果 不佳 。 2 1 年 苏州 市 高 三 教 学零 模 调 研测 试 非 00 选 择题 抽样 统计 表 :

浅谈课程资源整合在高三历史复习中的应用

浅谈课程资源整合在高三历史复习中的应用
诸子百家 中的蔚然大宗 。 ( 二) 发展 : 西汉 的董仲舒继承儒家的“ 民本” 和“ 仁政” 思 想, 又增加 了“ 大一统 ” 、 “ 天人感应 ” 、 “ 三 纲五常” 的思想 , 形 成了新儒学体 系 , 儒
家思 想至此成 熟 。 宋 元 时期“ 二程 ” 和 朱熹 吸收佛道思 想形 成新儒学——理学 。 ( 三) 继承创新 : 明清之 际的三大进步思想家批判性地继 承传 统儒 学 , 从 而使儒学 重新焕发生机 。 ( 四) 利用 : 维新运动时 , 康有 为发表《 孔子改制考》 , 借儒学 的外衣 宣传变法 的必要性 、 合理性 。 ( 五) 批判 : 新文化运 动时 , 提倡新道德 , 反对旧道德 , “ 打倒孔家店 ” , 儒家思想受到很大的冲击 。 这样 , 散见于各章节 的知识 被集 中在同一体系中 , 学生对儒家思想发展过程 的理解和掌握也更加系统 和完善 。
撞” 与“ 中外隔绝 ” —— 明清对外关系 的特点 ; ( 四) “ 扼腕 叹息” 与“ 以史为鉴” ——
遗憾与启示。 这样 的整合让学生耳 目一新 。 本节 内容我 围绕 当时 的中国海洋文 明 和陆地文明的徘徊这个 中心点 ,分析 中国在历史机遇面前一次又一次丧失 了率
先 向近代工业文明过渡 的机会 。 郑 和下西洋代 表当时的中国人 已经走向海洋 , 但 却与成 为海洋大 国失之交臂 ; 之后 中国闭关锁 国, 限制火器 的发 展 , 不 发展海洋 经济等 , 为近代中国被 西方 列强 用坚船利炮 打开大 门埋下 了伏笔 。

震 习擂 导 。
浅 谈 课 程 资 源 整台 在 高 三历 史 复 习 中 的 应 用
●湖 北 省 宜 昌 市 第 二 十 一 中学 陈 艺华
近年来 , 高考题设计 了大量 的新 情境 、 运用 了大量 的新 材料 , 这与课程 改革 强调的对各种课 程资源进行 整合是一致 的 。 因此 , 在教 学中 , 教师要打破原 有的 教材结构 , 将教 师的“ 活教” 和学生 的“ 活用 ” 结合起来 , 真正 改变教与学 的方式 , 有效 地整合课 程资源。 课程资源的整合不是简单地对历 史知识的堆砌和罗列 , 而是通 过归类 、 概括 等方 法 , 对学生头脑 中原有的历史知识进行综合分析 和深刻 比较 , 通过教师精选

精细·高效·创新·务实——新形势下高三历史复习策略

精细·高效·创新·务实——新形势下高三历史复习策略

3课 堂结 尾生 活 化 . 知 识 说 到 底 是 为 生 活 服 务 的 ,时 间是 检验 真 理 的 唯 一 标 准 。所 以 , 堂好 课 的结 一
尾必须富有诚 意地 向生活实践延伸 ; 一名合 格 的 、有 责任感 的政治教师必须有 意识地
引导学 生将课 堂中学到的知识有机地延伸 养, 忽视 了学生作为独立 个体 的情感需 求 , 法 和 普通 法 律 的 内容及 其二 者 之 问 的关 到 生 活 中 , 以指 导 自己 的 行 为 , 升 自己 用 提 也 脱 离 了学 生 的生 活实 际 。所 以 , 新课 程 系 , 在 轻松 地 解 决 了教 学难 点 。 的生活质量 , 以养成 良好 的行为习惯 。
教 研 论 坛
21-2 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 1
活才是教 师取 之不尽的教学资 源 ,也是学 : 情境 ; 参与实践 , 体会情境 ; 运用语言 , 描述 的生活经验 , 调动他们 的生活积累 , 从而开 生思想认识 的重要源泉 。离开 了丰富多彩 t 情境等均能收到较好 的教学效果 。
的社 会生 活 , 会剩 下空 洞 的 理 论 说 教 , : 只 特 2案 例 分析 法 .
1 没情 境 法 . 创 “ 论 是 灰 色 的 , 活 之树 常青 。” 想 理 生 要 把 书本上 灰色 的理论融 人常青 的生 活 中 ,
[ ] 强 主 编.新 课 程 理 念 下的 创新 教 1刘 《
. 适 宜 生 命成 长 、 态 和谐 的 育人 过 程 。要 使 学设 计 》东北 师范 大 学 出版社 . 生 [] 2 冯根 水主 编 .给 政 治 教 师 的 1 1条 《 0 教学过程生活化 , 注意 以下 _个环节 : 应 =
学 效 果 。所 以 , 思 想 品德 教 学 中 , 以教 : 、 教 学 内 容相 关 的典 型 事 例 进 行 分 析 , 是 怎样招 待客人 的?请学生思考后谈谈 自 在 要 的 与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高三历史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高三历史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探 究
《 课程标 准》 明确指出 : “ 学 生是学 习的主人 。 ” 高 三 由于课时少 , 任务重 , 怎么在有 限的时间内提高课 堂效率 , 常常是笔者思考 的问题 。 在历史 教学 实践 中 经过不断的研究与尝试 , 探索 出一种学生 自主学习 、 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 ,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 习的主人 , 改变教师一言堂的课 堂模式 ,提高 了学生学 习历史 的兴趣 , 提高 了分析 、 解决 问题 的能力 。 这一模式是基于通过 自主学 习的形式 ,使学生 掌握有关的历史知识 ; 在 自主学习的基础 上 , 通过生 生合作 、 师生合作 , 培养学生 分析归纳 问题 的能力 、 创新思维的品质 和获取历史 的启迪 。该教学模式的 教学程序包括 : 导入新课 、 自主学习 、 合作探究 、 教师 讲解 、 巩 固练 习等阶段 。
— —




人教版《 中国古代史》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 中国古代思想 儒 家思想 的演 变 宋 明 理学
明清儒家思想训 的批判 、 继承并焕发生机 I 【 必背考点】 略 学生结 合课 本所记笔记 、 学思之 窗 、 历史纵横 、 本课要 旨自主背诵 , 夯实基础。 在高三单元 复习时,一定要用好课本 ,回归教 材, 引导学生去熟悉课本的章节子 目, 明确重大概念 的 内涵外延 , 梳理 知识 的 内在联 系 , 从而建 立准确 、 完整 、 清晰的知识框架。
听课所得 , 更 主要 的是通过 自己观察 、 思考 、 判 断所 得, 这就要示教师少一点告知 , 多 留点时间给学生 自 主思维 , 切忌一讲到底 , 也切忌让学生一 读到底 。在 学生 自主学习 、 夯实基础 、 构建单元知识 结构 的基 础 上, 教师精心设计情境 材料 , 设计 高质量 的问题 , 学 生激活学生的思 维 , 提高解题 能力 。 以中国古代传 统 主流思想演变为例 : 【 问题探 究】 材 料 1 . 经过六 十多年 的休 养生 息 , 汉 朝 的经济实力 逐步恢 复和增强 , 国力 日盛。但社会也潜伏着危机 。 诸侯 国的势 力 日益膨胀 ……为 了加强 中央集权 , 适 应 国家统一 的发展形势 ,积极有为的政 治思想成 为 时代的需要 。 人教版必修三《 罢黜百家 , 独尊儒术》 请依据材料 1 思考 : 汉朝时期儒 家思想为什么会 成为传 统文化 的主流 ? 2 . 隋朝 , 儒学家提 出“ 三教合归儒” 的主张 , 又称 “ 三教合 一” , 主张 以儒学 为主 , 调 和并 吸收佛教 、 道 教 的理论 。唐朝 , 统 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 策 , 即尊 道、 礼佛 、 崇儒 。 道教和佛 教的发展 , 开始挑 战儒学 的 正统地位 …… 人教版必修三《 宋 明理学》 请结合材料2 和所学 知识分析 : 宋 明时期儒学是 如何发展 的? 3 . 1 4 世纪 中期至 1 9 世纪 中期 ,是 我国历史上 的 明、 清时期 。这一 时期 , 欧洲资本 主义产生并迅速发 展, 英法美 先后发生 资产 阶级革命 ……相比之下 , 我 国从 明朝 中后期产生资本 主义 萌芽 ,但受封建专制 制度 的束缚 , 未 能与时俱进 。

2023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中国历史突破1 新高考“命题情境”之“学术情境”

2023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中国历史突破1 新高考“命题情境”之“学术情境”

35∶92∶310。这反映了当时( A )
题干提供了六处不同地点
A.政治经济呈现区域差异 B.诸侯争霸民不聊生 的铁器种类的比例数据
C.南方经济水平高于北方 D.生产关系发生变革
目录
解析 据材料可知,从地点看,北方铁器数量远多于南方;从种类看,内蒙古、 辽宁以兵器为主,说明游牧民族和边疆地区战争频繁。河南生产工具居多,说 明中原地区农耕经济更发达,兵器体现政治,生产生活工具体现经济,其分布 差别反映出区域差异,故选A项;B、C未体现,排除;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 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而材料强调生产力,排除D项。
目录
思路 给出学者的事实叙述,要求推测其意得出的观点
4.(2022·湖南省高三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一词,从古至今发生了深刻的内涵演变和外延拓展,这种演 变与拓展正是文化古今更革、中外交会的产物。“中国”以整词出现,较早 见于周初,初义为“中央之城”,后衍生出“天下中心”等义,其语义曲折 流转之间,不仅隐含着疆域推衍,而且从地理中心、政治中心派生出文化中 心含义。“中国”作为非正式的国名,与异域外邦相对称,汉唐史籍已有记 载;作为与外国对等的国体概念,萌发于宋代,至近代演为与世界列邦并存 的民族国家之名。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展开与深入,中国学人中的见识卓异 者发现,“中国”并非我国的专称,异域也有自视“中国”的。近代中国面 临西东列强侵略的威胁,具有近代意义的“民族国家”意识应运而生,“中 国”作为国名的简称为国人共用,并为国际社会普遍肯认。“中国”一词的 使用,须全面观照其古典义和现代义及二者的因革转化。 上述史料内容属于学者冯天瑜有关 ——摘自冯天瑜《“中国”的古今演绎》
目录
思路 扩大问题的选择性与开放度

案例在高三历史复习中的运用

案例在高三历史复习中的运用

案例在高三历史复习中的运用对于历史新授课内容,学生往往兴趣十足。

但对以知识再现为主的复习课,学生总觉得索然无味,提不起兴趣来。

而面对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巨大的升学压力,大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也不得不重复着老一套:替学生发现问题,替学生运用知识,为学生归纳总结,根本谈不上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各种能力的提高。

这样的复习效果可想而知。

那么,如何提高高三历史复习课的效果呢?我认为将案例引入高三历史复习课,是一个很有效的手段。

案例是通过对一个个具体的教学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分析、讨论、思考和归纳,并得出结论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

在面对枯燥的知识、烦琐的考点,将案例引入高三历史复习课,可以给高三历史复习带来无限的活力和良好的效果。

一、将案例引入复习课可以改变教学方式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形式,教学效果必然存在差异。

一节复习课如果按常规模式教学,整个教学过程将由于知识点的晦涩难懂,而陷入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缺少知识拓展的窠臼,更谈不上教学效果的提高了。

二、将案例引入复习课可以改变学习方式高三历史复习课要求在短时间内强化记忆,巩固理解,理清思路,加强运用。

在新课改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背景下,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才能上好复习课;只有注重知识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才能有高效率的复习课。

将案例引入历史课复习不仅仅是为知识点、问题的提出创设了一个背景和平台,更重要的是,把直接传授知识的过程变为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过程,营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促成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三、将案例引入复习课可以搭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案例是沟通理论和实践的桥梁,它缩短了教学情景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

学生在分析案例时,一方面不断思索理论依据;另一方面探索如何把理论运用于学习实际,从而及时有效地促进了理论向实践的转化,真正地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高三历史复习中学生成绩提高的瓶颈问题。

试论目录教学法在高三历史复习教学中的运用

试论目录教学法在高三历史复习教学中的运用
交流。
以上 这 两 种 教 学 法 的 见 效 都 需 要 经 历 一 个 长期 过 程 , 少 要 至 从 高 一 开始 就 进 行 。那 么在 高 三 复 习教 学 中有 没 有 能有 立 竿 见 影 效果 的教 学 方 法 呢 ?答 案 是 肯 定 的 , 就 是 目录教 学 法 。 那 下 面 我 以 必修 I《 治 文 明历 程 》 岳麓 版 ) 例 介 绍 这 一 教 政 ( 为
学 法 的运 用 。



目录 教 学 法 的 理 论 依 据
目录 是 书籍 正 文 前 所 载 的 目次 .是 揭 示 和 报道 图 书的 工 具, 是记 录 图书 的 书名 、 者 、 著 出版 与 收 藏 等情 况 , 照 一 定 的 按 次序 编 排 而成 , 为反 映 馆 范 、 导 阅读 、 索 图 书 的工 具 。目录 指 检 是检索工具 , 们在背书的实践过程 中, 有这样的经历 : 我 总 我 们 总 是 背 了一 段 以后 就 忘 记下 一 段 是 什 么 了 .这 时 如 果 有 人 给你 提 醒下 一 段 开 头 几 个 字 , 们 马 上 就能 流 利 背诵 了 ; 者 我 或 我们演讲准备时间有限 , 使演讲有条理 , 要 就会 写 一 个 提 纲 。 这 些 经历 说 明如 果 我 们从 总 体 上 掌 握 了 知识 , 能 驾驭 知 识 。 就 而 目录 就可 以帮 助我 们 达 到这 一 目的 。


陈 平
( 广东 省 惠 州 市第 一 中学 . 东 惠州 广 51 0 0) 60
试 论 目 录 教 学 法 在 高 三 历 史 复 习 教 学 中 的 运 用
摘 要 :在 高 三 历 史 复 习 教 学 中 . 师 应 利 用 教 材 目 录 , 教 分 析 单 元 与教 材 标 题 的 联 系 、 元 之 间 知 识 的 联 系 、 元 内 部 单 单 课 题 之 间 的 联 系 、 题 内 部 子 目之 间 的 联 系 . 学 生 可 以 按 照 课 让

“史料―问题―情境教学法”助力高三历史复习

“史料―问题―情境教学法”助力高三历史复习

“史料―问题―情境教学法”助力高三历史复习[摘要]高三复习时间紧、内容多,如何提高历史复习的效率成为高三教师研究的主题。

“史料―问题―情境教学法”符合高考对能力考查的要求。

它以建构主义理论和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为基础。

在高三历史复习中应用这种教学法应强化对难点知识、主干知识的理解,重视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关键词]史料情境建构主义学科素养[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280091课堂效率的提高一直是教育研究的主题之一,高三历史教学更应注重效率的提高。

然而高三历史复习又面临着以下三大问题:第一,时间紧、任务重。

自进入高三以来,由于历史及其他选修科目就不得布置任何作业,于是整个高三阶段历史很难有时间进行整卷练习,加上高考在内也就只有六次进行整卷练习的机会,而历史学科的知识又具有多、细、繁等特点,所以历史学习的时间非常紧。

第二,学生缺乏时序概念。

这是由现行教材造成的。

专题史的编篡模式本是为了突显主干知识以减轻学生负担,但事与愿违,很多学生(包括基础较好的)常常会出现史实不清、朝代错位和概念模糊等现象,如果这些基础知识和概念都不能弄清楚,能力的提升又谈何容易?第三,学生基础薄弱。

这是由生源决定的,我们学校偏重理科,所以文科平行班的学生基础相对薄弱。

笔者基于以上三点,在第一轮复习时选择了专题史的形式,加强学生知识的拓展;第二轮复习时采取了通史的形式,强化历史的时序性;第三轮复习采取小专题和热点相结合的模式。

而且,都是采用“史料―问题―情境教学法”。

一、“史料―问题―情境教学法”符合高考能力立意的要求高考是选拔性的考试,它注重考查能力:“获得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1]如2015年江苏高考第2题: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

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情景材料教学法在高三历史复习中的应用
作者:刘石平
来源:《发明与创新(学生版)》2006年第03期
高三历史复习过程中,许多老师习惯于“老师讲,学生记”的方法,把整理课本内容,透析知识及巩固基础知识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学生被动接受,思维严格限制在课本内,无法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

而情景材料教学法是由教师在课前提供教材以外的新情景材料,然后提出问题,辅之以教师的思维引导与解释,激发学生探求新知及独立思考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的素质教育需要。

本人在复习《中国古代史》第15章《唐朝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这一内容时,首先用教学投影仪向学生提供背景材料:①唐大宗说:“昔谓御戎无上策,朕今治安中国,而四夷自服,岂非上策?”又说:“汉武帝穷兵三十余年,疲弊中国,所就无几,岂如今日绥之以德,使穷发之地尽为偏户乎?”②唐大宗总结自己的民族政策时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③投影反映唐大宗接见松赞干布求婚大使的图画作品《步辇图》。

然后指出,唐太宗对自己的民族政策自我感觉良好,对汉武帝和其他朝代的民族政策采取否定态度,那么,事实如何呢?请同学们看教材。

学生带着探究的心理,独立学习,思考问题。

之后提问1.唐太宗认为治理少数民族的上策是什么呢?学生思考后回答:“治安中国”、“绥之以德”。

2.哪些史实是唐太宗“绥之以德”的表现呢?请学生把教材的有关史实归纳出来。

3.唐太宗认为“汉武帝穷兵三十余年,疲弊中国,所就无几”以及“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他
的观点对吗?请说明理由。

在学生讨论后,总结出唐大宗的观点有些偏面,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是在国力强盛的前提下为保护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力,解除边疆的威胁而进行的正义性、进步性战争,正是汉武帝解除了匈奴的威胁西汉才进入了最强盛的时期,其成就是显而易见的。

而古代杰出的政治家诸葛亮在经营蜀国时就非常重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隋炀帝也曾多次派人到流球和西域,并非如他所说的“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

”4.结合背景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可以得出哪些认识?在鼓励学生争论和探究的基础上,肯定学生的观点,归纳整理如下认识:①采取正确的民族政策,促成民族团结,是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基础。

②在对待少数民族的政策上,要坚持民族区域自治,鼓励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③要采取民族团结政策,同时对少数民族分裂势力进行坚决打击也是非常必要的。

④内地的繁荣昌盛必然对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①少数民族杰出首领和广大人民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