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教案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合集下载

弟子规余力学文教学设计

弟子规余力学文教学设计

沈阳市于洪区德育区本教材《弟子规》余力学文教学设计于洪区东平湖街第一小学孟唤《弟子规》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 成何人。

但力行 , 不学文, 任己见 , 昧理真。

注释:①不:不去②力行:尽力实行,努力实践。

③但:仅仅,只是。

④学文:学习文化知识。

⑤长:增长。

⑥浮华:华而不实的习气。

⑦任:放,由着。

⑧见:自己的偏见。

⑨昧:糊涂,不明白。

译文:不去力行实践,只是一味死读书,只会增长自己浮华不实的习气,变成一个不切实际的人,如此读书又何用呢?如果只是一味地做事,不肯学习动脑思考,就容易依着自己的偏见做事,蒙蔽了真理,也是不对的。

二、教材分析《弟子规》中的这部分内容围绕“余力学文”这一行为,通过韵文、释文、拓展、故事四个板块的设计,体现出课文的文、意、理的统一。

韵文“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的劝诫上看,这些体现出不去实践,只是一味的死读书只会让自己养成不良习气;“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眛理真”这句劝诫来看,准则意在告诉我们一味的实践,不听从别人的劝告和经验,也会看不清事物的真相。

释文表意准确,通俗易懂,为学生自读自悟提供了重要的课程资源。

拓展结合生活,联系实际揭示了课文内容的现实意义,又为学生的思考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故事《纸上谈兵》《刻舟求剑》以生动的事例诠释“光说不练,空谈理论是解决不了实际生活中问题的;只靠自己的偏见一意孤行,不去动脑思考也会让人看不清事物的方向”这些道德修养与道德智慧,理解“行与学”的统一。

三、教学目标1、读中习法,引导学生字正腔圆地诵读文本,对韵文做到熟读成诵,诵读成韵。

2、读中感悟,结合释文与故事读中理解“行与学”的统一,从传统文明的行为准则中感悟传统生活中实践学习对人积极影响。

3、学中反思,紧扣拓展,借助情境,学会以课文的处事准则,反思自己的行为得失,并能自觉地运用弟子规的告诫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

4、学中陶冶,诵读中感受古代韵文的音韵之美,内涵之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弟子规》教学设计_1

《弟子规》教学设计_1

《弟子规》教学设计《弟子规》教学设计1【活动目的】1、阅读《弟子规》片断,学习弟子规里介绍的知识,了解其中的人文故事,懂得恪守规范的道理。

2、激发学生阅读中华经典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孝心和感悟经典内容的能力。

3、展示诵读成果,增强学习经典信心。

【活动设计】1、全班学生成扇形分成三个方阵,领颂6名学生,每2人一组,两个组站在方阵之间,另一组站在中间方阵前面。

2、方阵学生手捧书有弟子规的文件夹,领颂学生不拿道具,根据具体情境做适当表演。

3、采取诵读、分组、领颂、呼告、唱读、男女、混合等多种诵读方式。

【活动过程】1、开场白(6齐)尊敬的领导、各位嘉宾、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①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如长江黄河流淌千年,生生不息;②博大精深的中华经典,如天上繁星夺目璀璨,星光熠熠。

③经典启迪智慧,国学浸润人生。

③我们把国学经典引进课堂,与高尚对话,与智慧碰撞,经受着民族文化的神圣洗礼。

④打开历史长卷,穿越千古尘埃,首先向我们走来的就是先贤至圣的儒家文化。

⑤儒家经典中,最为朗朗上口的《弟子规》,它是古代读书人的日常行为规范与道德操守。

⑥《弟子规》集传统文化教育思想之精华,无不给人以精神的滋养与启迪。

男:我们诵读《弟子规》,感悟《弟子规》,践行《弟子规》。

女:它让我们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

男:“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让我们孝敬父母。

女:“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让我们友爱兄弟姐妹。

合:让我们在学中做,:让我们在做中学,把经典诵读融入每一天,展翅高歌飞向未来。

①下面请欣赏八(十)班全体同学诵读《弟子规》。

2、诵读展示【全班多种形式诵读“弟子规……勿摇髀。

”】(设计:略)(6齐)“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齐)教我们谨慎。

(6齐)“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齐)教我们诚信。

(6齐)“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齐)教我们仁爱。

(6齐)“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

个弟子规第三课

个弟子规第三课

个弟子规第三课《弟子规》第三课,主要讲述了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等主题。

其中,泛爱众部分讲到要爱一切人,没有贵贱之分。

亲仁部分讲到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是增长德行的关键。

余力学文部分讲到学习可以增长我们的德行,但如果只注重学习而不注重实践,那么学习就失去了意义。

具体来说,这一课的内容包括:泛爱众: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

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

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

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亲仁: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

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余力学文: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

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 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 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 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以上是《弟子规》第三课的主要内容。

弟子规白话文: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弟子规白话文: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弟子规白话文: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弟子规白话文: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是不是听到知识点,就立刻清醒了?知识点有时候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

哪些知识点能够真正帮助到我们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弟子规白话文: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弟子规注释:1.力行:亲自实践、勉力去做。

2.但:只有、唯有。

3.学文:学习书本上的知识。

4.长:年龄稍大。

5.浮华:不切实际。

6.任:听凭。

7.己见:自己的意思。

8.昧:胡涂而不明理。

9.理:事物的规律、意旨。

10.真:纯正的、不虚假的。

译文:凡事没有身体力行的去做,只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而不懂得应用,那就太不切实际了,将来长大后,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的人。

但是如果只会自己盲目的去做,却不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和经验,这样就会太固执而自以为是,反而不能明白真正的道理了。

相关故事:纸上谈兵公元前262年,秦国攻打韩国,把韩国与其北方领土上党郡隔开。

上党的韩军将领不愿意投降秦国,便带着地图把上党献给赵国。

过了两年,秦国又派王龁准备要回上党。

赵王听到消息,便派廉颇率领二十多万大军去救上党,他们才到长平,上党却早噎被秦军攻占了。

当时王龁还想继续向长平进攻,于是三番两次向赵军挑战,廉颇说什么也不跟他们正面交战,反而准备作长期抵抗的打算。

两军僵持不下,王龁只好派人回报秦昭襄王。

秦王请范雎出主意。

范雎说:“要打败赵国,必须先让赵国换掉廉颇。

”过了几天,赵王听到左右议论纷纷说:“ 秦国最怕让年轻的赵括带兵,廉颇噎年老不中用啦!”他们所说的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

赵括小时爱学兵法,谈起用兵的道理来,头头是道,自以为天下无敌,连他父亲也不放在眼里。

赵王听信了流言,立刻把赵括找来,问他能不能打退秦军。

赵括说:“要是秦国派白起来,我还得考虑一下。

如今来的是王龁,他不过是廉颇的对手。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的感悟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的感悟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的感悟
摘要:
1.引言
2.力行的重要性
3.学文的含义与目的
4.浮华的危害
5.结论
正文: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这句话是明代文学家冯梦龙在《喻世明言》中说的,意思是:如果不努力实践,只学一些表面的文化知识,就会变得华而不实,最终一事无成。

力行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

只有付出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所以,不力行,就无法提升自己的能力,更难以取得成就。

学文的含义与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的修养和素质。

通过学习文化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更好地与人交往。

同时,学文也可以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和自我修养,使自己更加优秀。

然而,浮华却是一种危害。

浮华是指外表华美,但内在空洞,缺乏实际内容。

如果一个人只注重表面的修饰,而忽略了实质的提升,就会变得浮华。

浮华的人往往缺乏深度和内涵,难以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

因此,结论是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而忽略
了实质。

古诗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翻译赏析

古诗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翻译赏析

古诗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翻译赏析“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出自《弟子规全文》之中,其详细解释如下:【翻译】不能身体力行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本分,一味死读书,纵然有些知识,也只是增长自己浮华不实的习气,怎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呢?如此读书又有何用。

【说明】受教育的目的首先在“做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古人读书是志在圣贤,而现在人读书是志在赚钱。

很多家长和老师只注重孩子的成绩分数,不注重品行教育,结果小孩越学就越傲慢。

讲的头头是道,自己没做到,这样就变成伪君子了,因此品德的提升比什么都重要。

孩子学能力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学本事?这个要谨慎于开始!做家长和老师的一定要有正确的引导观念才行。

现代社会受西方文化的OrG影响,教育只是传授知识技能的手段,没有道德的指导,科技知识极有可能被滥用而贻害人类。

对个人而言,有才无德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极大的痛苦,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所以,当务之急是努力恢复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教育,使每一个人都明白先做人、后做事的道理。

【详解】这一条告诉我们,我们学习任何世间的一项学问,我们都要有恒心、要有耐心、要有毅力。

‘力行’就是要有恒心,一定要努力去做,努力去学习,你才能学得好。

所以,它就讲到‘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如果你没有好好的学习,你所学的就没有办法有成就,你所学到的只是很肤浅很表面而已。

这样对我们的学问,不但没有办法累积,同时你没有奠定良好的基础,以后你再学其他的东西,也一样学不好。

所以,此地告诉我们,修学态度要懂得恒心,还有毅力。

为什么说“不力行”,他会变成浮华之人?我们都晓得,现代的人,凡是学习任何事物,学问也好,他都希望能一蹴可几;也就是说能用很短的时间,就把它学好。

当然这是不可能的。

学问它要累积,学才艺也是如此,我们看人家有一手好的功夫,只有羡慕,不晓得好功夫它的后头需要堆积多少的努力,才有这样的成果。

所以古人有一句谚语,他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的意思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的意思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的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能身体力行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道德准则,一味死读书,纵然有些知识,也只是增长自己浮华不实的习气,如此读书又有何用?
这句话的出处是《弟子规·余力学文》,是清朝人李毓秀所著。

全句为: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这句话的译文是:不能身体力行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道德准则,一味死读书,纵然有些知识,也只是增长自己浮华不实的习气,如此读书又有何用?反之,如果只是一味去做,不肯读书学习,就容易任性而为,蒙蔽真理。

《弟子规》国学素质教学简案第七章全

《弟子规》国学素质教学简案第七章全

1 余力学文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复习: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1)2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复习: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8)3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复习: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11)4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复习: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15)第七章教案附件一敬字亭的由来相传仓颉造字时“天雨粟,鬼夜哭”,所以古人敬字惜书,便造了敬字亭。

其实敬字亭就是焚化炉,专门焚烧白纸黑字,以祭祀仓颉,求取保佑功名、记账、诗词等文字书写顺利。

相传文字焚烧后会幻化成蝴蝶,化作语言传递给仓颉。

古人焚烧字纸,表示对文字的尊重,所以以前又有所谓的“拾字人”职业,专门沿街收集捡拾纸张,放入纸篓,然后拿到敬字亭焚烧。

现在虽然没有这种习俗,不过纸类的资源回收,也是敬字的一种。

现在的敬字亭主要都是考试前考生拿着准考证复印件来祈求金榜题名,而将复印的准考证供奉在文昌帝君前,等到考完后一并拿到敬字亭焚烧,以感谢仓颉造字之功。

附件二◎解答1. 三2. 王3. 三4. 二5. 大6. 天7. 回8. 出9. 朋10.田11.四12.只13.伯14.仟15.佰16.什17.伍18.问19.他20.休21.仙22.土23.来24.了25. 十◎解答1. 去2. 们3. 闪4. 要5. 喜6. 字7. 怕8. 像9. 间10.妙11.好12.吗13.白14.坐15.用16.拍17.安18.呀19.音20.说21.河22.冷23.玩24.哥25. 住附件一计算机网络内容,除法令另有规定外,应分为下列四级:一、普遍级(简称“普”级):一般网站浏览者皆可浏览。

二、保护级(简称“护”级):未满六岁之儿童不宜浏览。

弟子规《余力学文》教案(推荐)

弟子规《余力学文》教案(推荐)

弟子规《余力学文》教案(推荐)第一篇:弟子规《余力学文》教案(推荐)《弟子规》之“余力学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读准字音,读通文段,理解文段意义,感情朗读,尝试诵读。

2、了解文段中所列举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能联系实际学习生活谈谈自己的感受,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文段意义,尝试背诵原文,学以致用,运用这些方法指导自己今后学习。

三、教学内容《弟子规》之“余力学文”: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四、教学时数: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齐背《弟子规》总序的内容。

师:大家背得真熟练!总序概括了《弟子规》的主要内容,再看看,它对我们做人提了哪些要求?(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讲诚信……)师:如果咱们这些都做到了,还有余力,那就要干什么?今天咱们就来学习这一部分。

2.齐读课题《余力学文》。

二、初读感知师:学之前,我想问问大家,你有什么样的学习方法?(选生交流)师:同学们谈了许多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每个人的方法不尽相同。

其实,在学习中也有一些人人都能通用的方法。

你想让自己学业更优秀吗?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诵读“余力学文”的第一部分。

(生自由读,全班交流读)三、细读感悟1.出示小故事“纸上谈兵”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精通兵法,英勇善战。

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

赵奢去世后,秦军又来侵犯,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他年纪虽高,打仗仍然很有办法。

秦国知道拖下对自己非常不利,就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括将军”的话。

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

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战场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万大军损伤严重,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生读后谈谈自己从中明白的道理)师:同学们的见解都很有道理。

有个同学提到了“实践”一词,这一部分里哪个词就是实践的意思?明确:力行。

《弟子规》讲解教案

《弟子规》讲解教案

【原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 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注释】:①应:应答。②懒:怠惰,偷懒。③教:教导。 ④顺承:顺从地接受。 【译文】:父母召唤我们,要马上答应,不要慢吞吞地很 久才答应;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马上去做,不要拖延 或偷懒;父母教导我们,要恭敬地聆听;父母因为错事责 备我们,要虚心地接受。
【原文】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 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注释】:①低:声音细微。②闻:听到,听见。③宜: 合适,适宜。④进:向前走。⑤趋:小步快走。⑥退:退 后,退出。⑦迟:缓慢,迟缓。⑧对:回答,应答。
【译文】:在长辈面前说话的时候,不可以大声喧哗,声 音要柔和适中。但是如果说话的声音太小,小到连长辈都 听不清楚,也非常不合适。上前进见长辈的时候,要小步 快走向前,以示礼貌;退下的时候,动作一定要庄重,缓 慢。长辈问我们话的时候,一定要站起来,恭敬地回答, 而且双眼要注视着长辈,不可以左顾右盼,心不在焉。
【原文】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 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注释】:①擅:擅自,自作主张。②苟:倘若,如果。 ③子道:为人子女该遵守的礼仪,本分。即“孝道”。④ 亏:亏损,不完美。⑤私藏:占为己有。⑥亲:父母。 【译文】:事情虽然小,也不能自作主张去做。如果自作 主张去做了,那么你就有损为人子女该遵守的本分。不属 于自己的东西,即使再小,也不能私自据为己有。如果私 自将东西藏起来,父母知道后会很伤心。
【原文】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朝 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注释】:①事:对待。②诸父:泛指父辈的人。③诸兄: 泛指兄长辈的人。④朝:早上,清晨。⑤眠:睡觉。⑥易: 容易。⑦惜:珍惜。 【译文】:对待自己父辈的亲友,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 样恭敬;对待兄长辈的亲友,要像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尊 敬。清晨,我们要早起,而晚上,我们要晚点再睡,这样 能节省许多时间。人的一生短暂得很,一转眼就老了。所 以,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每一寸光阴,一点儿不能浪费。

弟子规第三十八讲教案-不力行_但学文_长浮华_成何人_但力行_不学文_任己见_昧理真

弟子规第三十八讲教案-不力行_但学文_长浮华_成何人_但力行_不学文_任己见_昧理真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评注: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所学的知识不 实践力行,一味读死书,容易养成 华而不实的习性,即使你饱读诗书, 那也只是成为炫耀的工具,你不能 成为一个 真正有用的人。同样,我 们学习了弟子规以后,也要在生活、 学习中一样样的去落实到行动上。
孔子有一位学生叫子路,子路在还没有拜孔子为师之前是 怎么样的一个人呢?大家都称他是野人,什么是野人呢?就 是没有受过教育的人叫野人。大家先来看看子路之前的装束: 头戴插满五颜六色公鸡毛头冠,颈戴用尖锐如匕首般野猪牙 串成的项链,腰佩一柄长剑,背套一张长弓,箭筒里有几支 用竹子削成的无羽竹箭。 子路去买米,旁人见了他都拼命地跑说有野人来了。卖米的 老板看了他都怕他三分。他并不是不付钱,而是他很鲁莽。 很不讲道理。动不动就驺 [zōu]人家的衣服上前恐吓人。 不过子路非常地孝顺自已的父母,只因家中穷困,父母长 年吃粗粮野菜,营养不良,所以要到一百里地外买上好的黍 [shǔ]米(黄米,比小米稍大)以奉双亲。在买米回来的路上 自已却吃路边的野菜不舍得吃黍米。 子路很勇敢也不怕苦,曾经打死过老虎。他们的那条村也因 为有了子路,士兵见了也要绕路走。
• 信 • 1.英英:「小美,你不知道的事不要乱說。」 • 2.明明:「他上課好認真,难怪每次考試都第一 名。」 • 3.君君:「謝謝你告訴我錯誤在哪里,我下次会 改进的。」 • 泛爱众 • 1.美美:「君君,這題數學我會,我來教你。」 • 2.英英:「老師,我有看到明明在撿垃圾。」


•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弟子规
义务学习营

同是人 流俗众 果仁者 言不讳 能亲仁 德日进 不亲仁 小人进

类不齐 仁者希 人多畏 色不媚 无限好 过日少 无限害 百事坏

幼儿园《弟子规》教案12不力行——昧理真

幼儿园《弟子规》教案12不力行——昧理真

课题:不力行至昧理真一、选文分许:1、如果所学的不实践力行,一味读死书,容易养成华而不实习惯,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

2、如果只是一味的做,不肯读书学习,就容易依着自己的偏见做事,蒙蔽了真理,也是不对的。

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阅读“不力行,但学文——任己见,昧真理”2、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大概的意思。

3、懂得每个人都要不断学习,并要学以致用及边做边思考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选文四、教学难点懂得学以致用五、教学准备:范文、自备一个自编的故事、VD六、教学过程1、幼儿听故事,引入内容;2、出示范文,播放VD朗读范文,幼儿欣赏;3、教师朗读范文,并译文给幼儿听:说一个人努力学习,把学习后的本领在游戏和生活中没有使用到,那么这个人就不够棒,成就不了一个非常成功的人,如果只是认真努力、埋头苦干地做一件事,不学习、不思考,单凭自己的想法做,也会看不到不好的地方,容易做错事情,那也是不好的。

4、教师领读“不力行至昧理真”幼儿逐句跟教师朗读,帮助幼儿正确发音5、教师幼儿一起读选文。

6、分小组朗读,先第一组朗读,然后第二组朗读,再第三组朗读。

7、教师与幼儿接龙朗读:(1)教师朗读前一句;幼儿朗读后一句,(2)男孩子朗读前一句;女孩子朗读后一句,(3)第一小组朗读前一句;第二、三小组朗读后一句,(4)第二小组朗读前一句;第一、三小组朗读后一句,(5)第三小组朗读前一句;第一、二小组朗读后一句。

8、小结:我们要把学习到的本领使用在游戏中和生活中,让我们变得更加棒!附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无论做事情还是学习,不爱动脑筋的小女孩,吃饭的时候总是在菜盆里乱挑,让人觉得很厌恶,于是,她父亲教育她,夹菜的时候要注意礼貌,夹菜盆里的靠近自己这边的菜。

有一天,父亲带她去参加一个喜宴,在进餐的时候,桌面上摆满了各种美味的菜肴,这时她谨记父亲的教诲,只夹靠近自己的那盆菜,不敢夹别的菜。

喜宴结束后,父亲问她,觉得今天喜宴的菜肴味道如何?小女孩说:“放在我前面的只是一盆青菜。

弟子规第7章内容

弟子规第7章内容

弟子规第7章内容弟子规第7章内容如下:七:余力学文1、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译:不努力实践德行,只知学习经典知识,会越来越浮夸,将来不知成为什麽人。

2、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译:只知努力实践,不愿学习经典知识,会放纵听任自己意见,而不明真理所在。

3、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译:读书的方法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是非常要紧的诀窍。

4、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译:刚读到这本经典,不可又羡慕另一本经典;这个进度尚未完成,不要又进入另一个进度。

5、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

译:给自己订的进度宽一点,但要求必定做到;工夫到家了,所有的阻塞就会畅通了。

6、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心中有疑惑,随手记下来,遇到适当的人就请教询问,一定要找到正确的答案。

7、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译:房间要清爽,墙壁要乾净,桌案要整洁,笔砚要放正。

8、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译:墨磨得偏了,是因为心不正了;字不能好好的写,是因为心先病了。

9、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

译:经典书籍的摆放,有一定的位置,读完看完,要摆回原来的地方。

10、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

译:即使有急事,仍然要收束整齐;有了缺损,立刻想办法修补完好。

11、非圣贤,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

译:不是圣贤的书籍,宁可摒弃不看,免得蒙蔽了耳目,坏了我们的心志。

12、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循至。

译:如此认真努力,不自暴自弃,成圣成贤的目标,一定可以按部就班到达的。

《弟子规》完整版教案

《弟子规》完整版教案

《弟子规》完整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弟子规》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2、引导学生理解并践行《弟子规》中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3、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弟子规》中各章节的含义和要求。

(2)引导学生将《弟子规》的教诲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2、难点(1)如何让学生对较为古老的道德规范产生共鸣,并在现代社会中灵活运用。

(2)如何纠正学生在践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

三、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对《弟子规》原文的详细讲解,让学生了解其含义。

2、故事法讲述与《弟子规》相关的故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道理。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在生活中如何践行《弟子规》,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主动性。

4、实践法布置相关的实践任务,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体会《弟子规》的价值。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文明礼仪或道德行为的小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出《弟子规》的主题。

2、讲解《弟子规》的背景和作者简单介绍《弟子规》的由来、作者李毓秀以及其创作的目的,让学生对《弟子规》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3、逐句解读《弟子规》总叙“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1)解释“弟子”的含义,不仅仅是指儿童,而是泛指所有人。

(2)讲解“圣人训”,强调这是古代圣贤的教诲。

(3)详细阐述“首孝悌”,即首先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

通过举例说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孝顺和敬爱。

(4)解释“次谨信”,让学生明白做事要谨慎,说话要诚信。

(5)讲述“泛爱众,而亲仁”,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亲近有仁德的人的意识。

(6)理解“有余力,则学文”,即在做好前面的基础上,如果还有精力,就应该学习文化知识。

4、分章节讲解《弟子规》(1)“入则孝”详细解读如何对待父母,如“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明白要及时回应父母的呼唤,认真完成父母交代的任务,虚心听取父母的教导,接受父母的批评。

弟子规教案(集合15篇)

弟子规教案(集合15篇)

弟子规教案弟子规教案(集合1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弟子规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弟子规教案1总序: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一、活动目标1.幼儿初步理解总序含义。

2.学习诵读弟子规。

二、活动准备:本段大范例,《弟子规》教材,《弟子规》视频。

三、活动过程1.教师给幼儿讲述“百善孝为先”的故事,引出《弟子规》总序内容。

2.教师出示本段内容的大范例,逐字讲解《弟子规》总序内容,让幼儿初步理解总序含义。

3.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平时是怎样做的,鼓励幼儿大胆发言。

教育幼儿懂得“首先在家里,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

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中说话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和朋友相处时要有爱心,并且要亲近品德好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其他有益的知识本领了。

”的道理。

4.幼儿在古典音乐的伴奏下诵读《弟子规》P1-10,感受经典美文的韵律感。

5.结束活动:“今天我们学了弟子规的总序,知道了首先在家要孝顺父母,回家以后,每一位小朋友都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好吗?”附故事:故事一:明明刚从学校回到家就要出去玩,妈妈提醒明明:“还没有写作业呢?”明明说:“明天是周末,明天再写吧。

”妈妈说:“今天的事情一定要今天完成,不能拖到明天。

”明明开始写作业。

故事二:小慧买了很多书回来,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看完,开始发愁,哥哥告诉小慧:“先制定一个计划,先看哪一本、再看哪一本。

”小慧听了非常高兴,按照哥哥的方法去做,开始做计划。

故事三:小禾懂得很多事情,每次都是小禾先理解书中的内容,孝孝很佩服,孝孝问小禾:“小禾,你怎么知道那么多事情啊?为什么每次你都能理解书中的内容啊?”小禾说:“我每天都会用半个小时看书,而且每次读书时都会反复去读,慢慢的也就理解书中的内容了。

弟子规课件38,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读书法,有三到。

弟子规课件38,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读书法,有三到。
法:方法
信:确实
皆:全,都
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心到、眼 到、口到,也就是用心想、仔细看、专 心读。这三到都要实实在在地做到。
“读书三到”书签
鲁迅十二岁那年,被父亲送进私塾学习。这所 私塾叫“三味书屋”,塾师寿镜吾先生正直而博学。 鲁迅拜过孔子和先生,便成为三味书屋的正式学生了。
鲁迅读书不喜欢死记硬背,他自己做了一张小 书签,书签两端剪贴着红色花纹,中间有十个正楷小 字:“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读书时,他 把书签夹在书里,读一遍就从上往下盖掉一个字,读 过几遍后,就用默读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力行:勉力从事,努力去做
但:只,仅仅
长:滋长
只是一味地死读书却不去实践, 即使具备某些知识,也只是增长了自 己虚浮不实的习气,怎能成为一个真 正有用的人!
纸上谈兵
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对用兵之
道很会引经据典,别人误认为他是一
个合格的将才。一次,秦王派大将攻
打赵国,赵国大将廉颇奉赵王之命率
管仲对他们很反感,多次对桓公说: “像他们这样杀死自己的儿子、自己阉割自己、 背弃自己父母的人是靠不住的。”齐桓公却听 不进去。后来,齐桓公病了,他们原形毕露, 封闭宫门,对病重的桓公不理不睬,最终桓公 被活活饿死了。
弟子规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孔子向音乐大师师襄学琴,一支曲子 学了十几天。师襄满意地说:“可以学习新 曲子了。”但孔子却摇摇头:“曲调我算是掌 握了,但技巧运用得还不娴熟。”过了几天, 孔子已经弹得很动听了,但他自己仍不满意: “这支曲子蕴含的道理我还没有领会。”

弟子规教案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弟子规教案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六、有关“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的故事分享汇总。
学生成果展示,六人小组派代表讲故事,评出“最佳说故事奖”。
七、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深深明白:只有真正践行《弟子规》的时候,我们才能了解“为什么圣贤人这么重视根基的落实”,当有了根基的时候,我们整个道德学问才能站得稳固,这时你的学问越高,在社会上越能发挥作用,你也就能成为真正的栋梁之才。
学生思考:
1、赵括为什么会有此结局?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教师总结:
凡事没有身体力行的去做,只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而不懂得应用,那就太不切实际了,现实中,要理论联系实践方可成事。
(二)马谡失街亭
三国时,马谡是诸葛亮的手下,诸葛亮十分器重马谡,并待他如子,有一次司马懿派兵攻打街亭,诸葛亮正思索要派哪位将领去镇守时,马谡便自告奋勇要前往。由于马谡过去曾出过一些好主意,赢得了诸葛亮的器重,这次又自信必胜,诸葛亮便把镇守街亭的重任交给了他,并拨王平相助,临行前又谆谆叮嘱了三点:其一,「下寨必当要道之处,使贼兵急切不能偷过」。这是守卫街亭的基本部署。其二,「安营既毕,便画四至八道地理形状图本来我看」。这是防止部署错误的保险措施。其三,「凡事商议停当而行,不可轻易」。这是要求王平尽到辅佐匡救之责。
可叹的是,骄矜自用的马谡却完全违背了诸葛亮的用心。他一到街亭便讥笑诸葛亮「多心」,认为魏军不会来。接着,他又撇开诸葛亮「下寨必当要道之处」的指示,硬要扎营于山上。王平再三劝告,指出魏军若包围蜀寨,断绝汲水之道,蜀军将不战自乱,他却固执己见。王平苦谏无效,只好分走五千兵到山西下寨。马谡如此自行其是,目空一切,所以后来中了敌人的计策,水源也被截断,最后敌人放火烧山,马谡只好领兵冲下山,大军惨败,痛失街亭。事后诸葛亮为了正军纪,虽然万般不愿意,也只好挥泪斩了马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亲仁》(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知识与技能
1)诵读《弟子规》(不力行———成何人),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
2)感悟古人有关“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的故事。
3)了解文段中所列举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能联系实际学习生活谈谈自己的感受,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
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小马过河》、《刘羽冲的水利梦想》
讨论:1、小马为何不敢过河?最后小马过河了,它明白了什么道理?
2、看完《刘羽冲的水利梦想》这个视频,你有何感想?
(四)名言警句:(出示PPT)
(1)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邓小平
(3)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止矣。——《荀子·儒效》
(4)一个人假如不脚踏实地去做,那么所希望的一切就会落空。——摩路瓦
三、故事时间
(一)纸 上 谈 兵
细读感悟(出示小故事“纸上谈兵”)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精通兵法,英勇善战。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此子从小熟读兵法,讲起战术来头头是道,十分在行,自以为天下无敌,赵奢却不以为然。
这一年,秦国攻打赵国,赵国派老将廉颇前去抵挡。廉颇很有经验,他根据敌强我弱的形势,采取坚守不出保存实力的策略,有效地阻止了秦国的进攻。秦军连攻了三年也没有打退赵军。秦国见廉颇难对付,就采用了反间计,派人散布流言,挑拨赵王和廉颇的关系。赵王中计,派了只会空谈兵法的赵括代替了廉颇。赵括没有分析敌情,轻率地改变了老将廉颇的战略,在秦军的引诱下出兵迎战,结果使四十万赵军全军覆没,赵括也在乱箭中被射死。
今天咱们就来学习这一部分《余力学文》。
2.请大家请出《弟子规》,一齐诵读《余力学文》中的前四句“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二、看一看,说一说,体会情感。
(一)自由读,指名读,齐读———“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出示课件视频弟子规选段)
(二)经典译义,出示课件。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2、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有关实践的名言或词语吗?(再次强调了实践的作用)
PPT出示: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3、为什么说“不力行”,会变成浮华之人?
------我们都晓得,现代的人,凡是学习任何事物,学问也好,大多数人都希望能一蹴而就,也就是说用很短的时间,就能把它学好,这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学问它要累积,学才艺也是如此,我们看人家有一手好的功夫,只有羡慕,却不晓得好功夫它的后头需要堆积多少的努力,才有这样的成果。有道是“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也是告诉我们:我们所看到的别人的成就,那是下了很大的功夫,才办到的,做人不要好高骛远。
可叹的是,骄矜自用的马谡却完全违背了诸葛亮的用心。他一到街亭便讥笑诸葛亮「 多心」,认为魏军不会来。接着,他又撇开诸葛亮「下寨必当要道之处」的指示,硬要扎营于山上。王平再三劝告,指出魏军若包围蜀寨,断绝汲水之道,蜀军将不战自乱,他却固执己见。王平苦谏无效,只好分走五千兵到山西下寨。马谡如此自行其是,目空一切,所以后来中了敌人的计策,水源也被截断,最后敌人放火烧山,马谡只好领兵冲下山,大军惨败,痛失街亭。事后诸葛亮为了正军纪,虽然万般不愿意,也只好挥泪斩了马谡。
对加粗的黑体字词的解释:
力行:亲自实践、勉力去做。
但:只有、唯有。
学文:学习书本上的知识。
长:年龄稍大。
浮华:不切实际
【易解】不能身体力行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本分,一味死读书,纵然有些知识,也只是增长自己浮华不实的习气,变成一个不切实际的人,如此读书又有何用?(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三)观看视频:
过程与方法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事例,对照《弟子规》进行落实。
情感态度

价值观
培养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
重点
难点
1)理解文段意义,尝试背诵原文
2)听古今名人的有关“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故事,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加以引导,使其内心得以净化。
1)学以致用,运用这些方法指导自己今后学习。
教法
情境教学法
学生思考:
1、赵括为什么会有此结局?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教师总结:
凡事没有身体力行的去做,只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而不懂得应用,那就太不切实际了,现实中,要理论联系实践方可成事。
(二)马谡失街亭
三国时,马谡是诸葛亮的手下,诸葛亮十分器重马谡,并待他如子,有一次司马懿派兵攻打街亭,诸葛亮正思索要派哪位将领去镇守时,马谡便自告奋勇要前往。由于马谡过去曾出过一些好主意,赢得了诸葛亮的器重,这次又自信必胜,诸葛亮便把镇守街亭的重任交给了他,并拨王平相助,临行前又谆谆叮嘱了三点:其一,「下寨必当要道之处,使贼兵急切不能偷过」。这是守卫街亭的基本部署。其二,「安营既毕,便画四至八道地理形状图本来我看」。这是防止部署错误的保险措施。其三,「凡事商议停当而行,不可轻易」。这是要求王平尽到辅佐匡救之责。
学生思考:
马谡如果听从诸葛亮和王平的建议他会战吗?
教师总结:
故事里的马谡虽然饱读兵书,但是却没有作战的经验,而且又骄傲不听他人的劝告,所以最后落得被斩首的下场,这就好比是「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最后只会害了自己。
四、提问:
1、刚才同学们的见解都很有道理,有个同学提到了“实践”一词,今天所学十二字里哪个词就是实践的意思?明确:力行。
教具
资料、幻灯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内容与学生活动(预设)
备注




过பைடு நூலகம்





一、复习导入:
1.齐背《弟子规》总序的内容。
老师:大家背得真熟练!总序概括了《弟子规》的主要内
容,再看看,它对我们做人提了哪些要求?
(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讲诚信„„)
老师:如果咱们这些都做到了,还有余力,那就要干什么?
4、“成何人”,你会变成怎样的人?也可以引申为:还是一样,没有真正学到。
------古人提到,如果你读完《论语》之后,你的言行举止、你的态度完全没有受到潜移默化,就等于你白读这一本书。所以,学习一定要认真,理论要联系实践,否则就算你理论学得再多,还是一样很轻浮很浮躁的。我们听了很多古圣先贤的教诲,甚至可以倒背如流,可是,在现实的生活中,能否灵活地运用,并且开启内在的智慧与德能呢?倘若不能改变我们的旧习气,改变我们的人生,让心更加开阔明朗,让生活变得更美好和乐。那就是白学,瞎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