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说课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公开课)说课稿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公开课)说课稿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公开课)说课稿本节课我们要认识一些新的平面图形,它们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特征呢?我们通过一些活动来感知它们的特征。

二)操作体验,辨识图形首先,我会拿出一些立体图形实物,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摸索来辨认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然后,我会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立体图形有哪些平面图形呢?学生可以自由发挥,画出自己认为是这些立体图形的平面图形。

接下来,我会拿出一些平面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摸索来辨认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我会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平面图形有哪些立体图形呢?学生可以自由发挥,画出自己认为是这些平面图形的立体图形。

三)交流讨论,深化理解在学生完成操作体验后,我会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思考。

我会鼓励学生互相研究,相互启发,共同探讨图形的特征和关系。

四)拓展应用,提高能力最后,我会设计一些拓展应用的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提高他们的操作、观察、表达和思维能力。

例如,我会让学生在白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并用小棒和彩笔将它们拼成一个大的图形。

这样的活动既可以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又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四、说教学评价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在本节课中的研究情况,我会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评价方法,包括观察记录、口头问答、作品展示等。

通过这些评价方法,我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难,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同时,我也会给予学生及时的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研究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在新课标下,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行数学研究是一大特点。

在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下,我首先创设了一个情境:向学生介绍一位客人。

学生们都很好奇,于是我展示了一个由立体图形组成的机器人。

机器人问学生们是否在它身上认识到了一些老朋友,这激发了学生们的注意力和研究积极性。

接着,我向学生们介绍了三棱柱,为后面的研究做好铺垫。

北师大版精品优秀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说课稿

北师大版精品优秀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说课稿

北师大版精品优秀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说课稿《认识图形》说课稿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第一课时。

2、教材简析《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4、教学重点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5、教学难点体会“面"在“体"上。

6、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

二.教法学法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三.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带我们来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

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课件出示:平面图形)学生尝试说说认识的图形名字。

揭示课题:今天,我(转自数学网 )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

(板书:认识图形)(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再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平面图形,丰富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1、感知“面”在“体”上(1)观察操作。

《认识图形》说课稿

《认识图形》说课稿

2.教学目标:
经过认真的推敲与把握,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合作和交流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让学生体会“面”在“体”上,发展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空间观念。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团结协作的精神。
学生马上指出:有长方体、正方体、球还有圆柱。(这里要模拟学生语气。)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开始,我采用学生很感兴趣的机器人,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出发,唤醒学生头脑中有关立体图形的认识,为平面图形的探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符合由体到面的认知规律。
(二)自主探究,协作指导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这个环节,我把平面图形当成学生的朋友,分五个层次让学生认识新朋友。
考虑到学生年龄比较小,我先给学生做个示范,然后,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介绍。
学生介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时候,有可能都会说:“有四个角,摸起来平平的。”这时,我问:“长方形和正方形一样吗?谁能说得更准确?”经过学生的再次观察,再次描述,引导学生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不同。
介绍新朋友的活动提供学生说的平台,巩固了对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的认识,在经历从具体形象抽象出图形特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概括能力。
以上三个活动,学生先观察我从物体的表面揭下平面图形,再在实物上找平面图形,最后把实物上的平面图形搬到纸上,在观察、感知、操作中对“面从体来”有越来越深的感性认识,从而很好地突破本课难点。在活动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4.介绍新朋友——思考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认识图形》说课稿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认识图形》说课稿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认识图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图形》是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和了解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并能够通过观察、操作、分类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物,引发学生对图形的认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还设计了多样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一些几何图形并不陌生。

但是,对于正式的几何图形的概念和特征,他们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还需要通过教学活动来进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和了解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简单的几何图形,并能够说出它们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类等活动,培养自己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建立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和了解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简单的几何图形,并能够说出它们的名称。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分类等活动,培养自己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实物和图片,引发学生对图形的认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比较不同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引发学生对图形的认知。

2.新课导入:介绍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简单的几何图形,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特征。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说课稿及反思(共三篇)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说课稿及反思(共三篇)

《认识图形》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认识图形。

(教材第36、第37页的内容)本节课主要是认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教材分三个问题设计。

第一层次,“做一做,认一认”使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在体上”,感受平面图形与对应立体图形的关系,直观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特征,进而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初步形成空间观念;第二层次,通过“分一分、连一连”分类活动,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

最后,通过寻找生活中的平面图形,帮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探究数学现象的意识和能力。

三个问题从认识平面图形到正确辨认再到应用,从具体到抽象再回到生活,环环相扣,步步深入。

二、说学情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一年级上册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了解了它们的特征。

低段儿童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而且喜欢动手操作,尤其是动手画。

认识平面图形对于该学段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也比较弱。

所以只有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展示,在动手操作中感悟、体验,用儿童易懂的语言进行表述才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三、说教学目标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3.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从感性上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

难点:根据图形边的特点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教具准备】长方形纸、正方形纸、长方体、正方体。

五、说教学过程板块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一定都喜欢玩积木吧!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玩积木。

请大家仔细观察桌子上的积木,你能说出哪块积木的名字,指给大家看一看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举起积木介绍:•这是长方体的。

•这样的叫正方体。

•这样的叫圆柱。

……师:同学们,看这个涂上色的图形,老师是从这个长方体上描下来的。

《认识图形》说课稿(通用5篇)

《认识图形》说课稿(通用5篇)

《认识图形》说课稿(通用5篇)《认识图形》说课稿(通用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

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认识图形》说课稿(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认识图形》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认识图形》是本册教材第六单元的起始课。

在教学中,为了使数学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我运用了课件演示与实物感知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直观印象,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儿童对形状的知觉是通过视觉、触觉、运动觉协同运动的,这有利于增进他们对所处环境的认识,为将来学习几何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实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关于形状,他们已经有了较多的的感知经验,只是这些经验太感性,需要进一步抽象化,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将教学目标定为:1、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这是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这是数学思考方面的目标);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这是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是: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学生应采用这样的学法:一、积极投入到活动中,仔细观察,更要多动手操作;二、和其他同学一起合作学习,共同探究;三、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以致用。

在活动中让孩子学到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发展了思维。

一年级孩子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主要,注意时间不长。

而数学知识一般较抽象,生硬。

因此整堂课我设计了活动,如摸一摸、认一认、猜一猜、摆一摆等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感悟。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教案(通用15篇)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教案(通用15篇)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教案(通用15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篇1教学内容:认识图形教材分析:《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本课面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

一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

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

在参与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掌握了一些基础的学习技能:能够根据老师的具体要求进行有目的尝试,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初步的小组合作意识,有一定的观察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等。

教学目标:1.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知其特点,正确辨别这几种图形。

教学难点:通过各种操作活动,体会“面由体来”。

教学准备:立体图形,平面图形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课题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由我给大家上一节课。

为了给大家上一节丰富有趣的课,我做了许多准备,同时也让同学们准备了一些东西。

我来看一看大家准备得怎么样,把你们准备好的图形和白纸放在桌子上。

看来大家很认真的对待这节课。

那,有信心把这节课的知识学好吗,能做到认真倾听老师的话吗,能做到认真倾听别人的回答吗,能做到积极举手发言吗。

好,那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图形,板书课题。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1、说一说a、师:大家看老师准备的这些图形(展示立体图形模型),你能从中找出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吗?找什么?板书立体图形。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说课稿 认识图形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说课稿 认识图形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说课稿认识图形
《认识图形》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

接下来我就从教学理念和目标、教学内容和过程、教育技术应用、教学评价和反思这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学理念和目标
 (一)、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的第一课时,是学生学习平面图形的起始课。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正方体、长方体、球体和圆柱体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圆和三角形这四种平面图形。

教材按照从空间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旨在帮助学生初步体会“面在体上”的概念。

这样做,不仅为今后继续学习平面图形打下坚实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也已经能辨认正方体、长方体等立体图形并初步感知其特征,但一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低,难以体会“面在体上”的空间转化。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我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年龄特点,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公开课)说课稿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公开课)说课稿

(北师大版)一年级认识图形说课稿一、说教材《认识图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38-39 页的内容。

学情分析:本课是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的起始课,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这四种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好基础。

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能辨别出这四种平面图形,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通过摸、找、画、说、拼等一系列的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表达及思维能力和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欲望,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能辨别出这四种图形。

教学难点:体会“面在体上”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平面图形、白纸、小棒、彩笔等。

二、说教法学法为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我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情境教学法、动手操作法、启发诱导法、联系生活教学法等在教学中,我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引导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探究新知,启发学生在生活中深化新知,鼓励学生在练习中拓展新知。

在学法的选择上,我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让他们在做中学、学中做、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真正把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落实到课堂实践当中。

三、说教学过程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如下教学程序:(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做数学是新课标的一大特点,新课开始,根据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我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客人,想知道是谁吗?学生异口同声的说:想。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说课稿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说课稿

认识图形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第一课时。

2、教材简析《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4、教学重点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5、教学难点体会“面”在“体”上。

6、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

二.教法学法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三.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带我们来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

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

(课件出示:平面图形)学生尝试说说认识的图形名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

(板书:认识图形)(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再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平面图形,丰富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1、感知“面”在“体”上(1)观察操作。

提出要求: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赶快行动吧!(2)汇报交流说一说: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再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

有关《认识图形》说课稿(通用5篇)

有关《认识图形》说课稿(通用5篇)

有关《认识图形》说课稿(通用5篇)《认识图形》说课稿1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认识图形》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的起始课,是在上一册认识了几种立体图形的基础上,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教材内容的安排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思路。

认识这几种平面图形不仅是今后学习其特征、周长、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根据课标的要求和孩子们的认知程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会正确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过程与方法: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根据本课的学习内容和孩子们对实际运用的需要,我将教学重难点设定为:重点:会正确辨认四种图形。

难点:体会“面”在“体”上。

(四)教学准备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将知识化抽象为具体,提高教学效果,我选在了多媒体教室上课,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另外,我还准备了各种立体模型及平面图形学具,彩色笔、白纸等,来作为这节课的教具和学具。

二、说学情我所教的一年三班共有42名学生,通过平时的课堂教学我发现所有的孩子都有相同的特点:凡事充满好奇,求知欲极强,最突出的是喜欢动手操作。

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孩子们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些立体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

对于已经具有一定生活经验的他们来说,他们能够根据老师的具体要求进行有目的的尝试,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内完成有些难度的任务,并且80%左右的孩子会对计算机进行基本的操作。

三、说教法与学法教法:新课标强调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亲身体验、探索,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析与运用。

北师大版优秀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说课稿

北师大版优秀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说课稿

北师大版精品优秀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说课稿《认识图形》说课稿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第一课时。

2、教材简析《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4、教学重点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5、教学难点体会“面”在“体”上。

6、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

二.教法学法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三.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带我们来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

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

(课件出示:平面图形)学生尝试说说认识的图形名字。

揭示课题:今天,我(转自数学网 )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

(板书:认识图形)(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再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平面图形,丰富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1、感知“面”在“体”上(1)观察操作。

提出要求: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赶快行动吧!(2)汇报交流说一说: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再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说课稿模板(通用5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说课稿模板(通用5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说课稿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说课稿模板(通用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

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说课稿模板(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说课稿1一、研读课本说教材《认识图形》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一课时,是课本70—71页的内容。

本节是学生认识立体图形的起始课,教材主要通过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认识它们的特点,并知道它们的名称。

为充分运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教材所呈现的物品都是学生十分熟悉的,安排的活动也都是学生可以操作的,旨在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加感性认识,为深刻认识立体图形的特征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结合学情说目标在入学前,孩子们已经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他们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几何体有了一些不同程度的感性认识,有的甚至可以叫出它们的名字。

可以说在生活中他们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几何体的经验,但是由于个人生活背景不同,他们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差异。

学生虽然已经有形状方面的初步感知和体验,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不会太难,但要他们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根据课程标准对本学段教学目标的规定,结合以上对教材的研读和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认识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并知道它们的名称。

2、结合分一分、认一认、玩一玩等学习活动,积累观察、思考、交流的学习经验,感受分类思想。

3、培养观察、表达和归纳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根据教材特点,本节课教学重点为: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明确这些基本立体图形的特征。

结合学生认知水平,本节课难点确定为:在生活中逐步抽象、辨认出基本的立体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说课稿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说课稿

认识图形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第一课时.2、教材简析《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4、教学重点会辨认这四种图形.5、教学难点体会“面"在“体”上.6、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

二.教法学法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三.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带我们来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

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课件出示:平面图形)学生尝试说说认识的图形名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

(板书:认识图形)(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再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平面图形,丰富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1、感知“面"在“体”上(1)观察操作.提出要求: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赶快行动吧!(2)汇报交流说一说: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再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

《认识图形》数学说课稿(通用5篇)

《认识图形》数学说课稿(通用5篇)

《认识图形》数学说课稿(通用5篇)《认识图形》数学说课稿(通用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认识图形》数学说课稿(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认识图形》数学说课稿1一、说教材教材分析课程标准把空间图形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实践内容。

认识图形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础上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

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认识几种图形不仅是今后学习它们的特征以及周长,还有它们的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教学目标根据上面的分析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的活动初步认识并会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几种平面图形,体会“面”在“体” 上,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渗透安全教育和审美教育。

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本课教学重点定为:会辨认这4种图形。

另外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很容易将体和面混淆,所以我觉得本课难点是: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准备在教学信息和感知材料的呈现上我选用:多媒体演示的方法,这样更直观易懂。

在教学前我为学生准备了多种立体模型以及多种平面图形的学具。

还有印泥画、小棒,白纸。

二、说教法考虑到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学生,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所以我在教学中,给它们充分的动手和表达的空间与时间,并且新课标还强调,让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索,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析与运用的过程。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4.第一课时《认识图形(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4.第一课时《认识图形(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4.第一课时《认识图形(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图形》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4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可能已经接触过这些图形,但对它们的名称和特征却不太了解。

因此,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认识这些图形的特征,并能正确地命名它们。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善于观察。

他们对生活中的图形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缺乏系统的了解。

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时,他们可能会有一些困难,如对图形的特征的理解和命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自主地发现图形的特征,提高他们的空间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能正确地命名它们。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参与学习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能正确地命名它们。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图形的特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图形,理解图形的特征。

3.操作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空间观念。

4.交流讨论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创设一个有趣的图形世界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让学生观察实物,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正确地命名它们。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说课稿 认识图形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说课稿 认识图形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说课稿认识图形1、《认识图形》说课稿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第一课时。

2、教材简析《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4、教学重点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5、教学难点体会面在体上。

6、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

二.教法学法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三.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带我们来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

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

(课件出示:平面图形)学生尝试说说认识的图形名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

(板书:认识图形)(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再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平面图形,丰富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1、感知面在体上(1)观察操作。

提出要求: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赶快行动吧!(2)汇报交流说一说: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再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4.第一课时《认识图形(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4.第一课时《认识图形(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教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有趣的图形》单元的课时内容《认识图形(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

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

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认识图形(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有趣的图形》单元的第一课时内容。

本课是在上一册认识了几种立体图形的基础上,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

教材内容的安排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思路。

教材分三个问题设计。

第一层次,“做一做,认一认”使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在体上”,感受平面图形与对应立体图形的关系,直观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特征,进而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初步形成空间观念。

第二层次,通过“分一分、连一连”分类活动,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

最后,通过寻找生活中的平面图形,帮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探究数学现象的意识和能力。

三个问题从认识平面图形到正确辨认再到应用,从具体到抽象再回到生活,环环相扣,步步深入。

二、说学情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他们对于生活中的图形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于图形的特征和分类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加强对图形特征的理解和掌握。

三、说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能正确辨别和说出它们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观察、操作、分类和推理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能正确辨别和说出它们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图形》说课稿
一、说教材
《认识图形》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思路。

认识这几种图形不仅是今后学习其特征、周长、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和交流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说学情
本课面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

低年级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上学期,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些立体图形,形成一定的空间观念;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

能够根据老师的具体要求进行有目的的尝试,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初步的小组合作意识,有一定的观察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等。

结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3、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四种平面图形,了解平面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面”在“体”上。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根据一年级小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我将以情景教学和引导探究法为主,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猜测,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

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变被动的听为主动的学,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学法: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我还会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一是,指导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注重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二是,向学生渗透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在合作中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

三是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下,孩子们定会兴趣浓厚,积极性高,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中,为了把发现、探究等认知活动凸显出来,我将教学流程定为以下五个环节:一、创设情境、呈现目标;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三、动手操作,巩固理解;
四、联系生活,实践应用;
五、趣味练习,总结评价。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呈现目标;
一年级学生喜欢儿歌。

新课伊始,创设儿歌故事情境(《雪地上的小画家》,一起来看看吧!)伴着欢快的儿歌及雪地上的小动物留下的脚印,把学生们的眼球牢牢地吸引住,接下来雪地上又来了几个小朋友,他们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三棱柱,他们会在雪地上留下什么样的脚印呢?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接着黑板开始出示几种图形,让学生猜猜看都是谁画的,学生回答后揭示课题(板书:认识图形)。

接下来,让学生试着给新朋友起名字,指导学生分别说出四种图形的名称。

这样,由立体图形引出了平面图形,让学生初步感知了“面”的形状。

第二环节: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两个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自主地探究,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活动一:观察发现,感知“面在体上”。

为了让学生亲身感知“面”在“体”上,我让学生把课前准备好的各种不同的实物请到桌面上来,一边观察,一边与同桌交流,说一说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再摸一摸自己找到的图形有什么感觉,然后在全班汇报自己的发现。

学生可能会说:“我摸到的面是平平的、滑滑的”、“我摸到的面是圆圆的”等等(主要引导学生说出“面”的特点是平平的)。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物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初步感知“体”、“面”的不同,帮助学生建立平面图形的空间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感知“面在体上”。

活动二:实践操作,理解“面从体出”。

1.说一说:我让学生在立体图形中选出自己喜欢的“面”。

怎么才能把它记在纸上呢?学生可能想出很多种方法。

如,把物体的一面放在纸上,拿笔沿着边描出来或剪出来;也可能想出把物体的一面沾上颜料,然后印在纸上等等。

2. 搬一搬:要求学生把自己喜欢的物体的表面搬到白纸上。

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在小组内陈述操作过程,培养他们数学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逻辑性,使学生获得对图形最直接的体验,体会到“面从体出”。

画好图形后,为了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请几名同学到分别展示自己的作品 ,让全班同学欣赏。

这样设计,既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又培养了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的良好品质。

最后在通过课件展示进一步让学生体会“面”在“体”上。

在这一环节里,学生积极参与了操作过程,在合作与探究中体会到了“面在体上”,也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第三环节:动手操作,巩固理解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辨认这四种图形,我又设计了“摆一摆”这一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用小棒摆出这些图形,并说出摆这些图形的时候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说:“我发现摆正方形时每条边用的小棒一样多,摆长方形时,上下两条边用的小棒一样多,左右两条边用的小棒一样多”;“我摆三角形用了3根小棒”;“圆不能用小棒摆出来”等等。

学生在动手操作、归类比较的过程中明确了每种图形的特点。

课件及时展示,这样,使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每种图形的基本特征,进一步巩固了对四种图形的认识。

第四环节:联系生活,实践应用
数学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

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一个问题:“在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这些平面图形?”这样设计就是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然后,课件出示交通标志牌,说说它们的形状,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知识的教育。

第五环节:趣味练习,总结评价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我通过三个层次的练习来加深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

一是想一想。

我说图形的名称,让学生闭上眼睛想它的样子,一边想一边用手比划它的样子,然后说一说这个图形的特征。

二是数一数。

出示一幅图画,请学生数一数每种图形各有几个。

三是拼一拼。

让学生用手中的平面图形拼成自己喜欢的图案,说一说拼的是什么,用了哪些图形。

这样的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在操作中深化新知,在交流中巩固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最后,谈话总结全课:今天你们认识了哪些新朋友,回家后怎样把你的新朋友介绍给爸爸、妈妈呢?让学生组内互相说,然后全班交流。

学生通过介绍,进一步巩固了本节课所学内容,使他们的思维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了知识网络。

五、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由平面图形贴图及图形名称构成,简洁明了,重点突出,又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认识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
六、说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
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我多处运用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具有实用价值的数学活动去吸引学生,力求呈现给学生的不仅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更是一个发现性学习、创新性学习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会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独立思考、交流与合作、探索与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