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合集下载

初中历史《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大单元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大单元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大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简介:本单元是《中国历史》第2册第2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本单元涉及的时段是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它起源于960年止于1368年,这是我国从多民族政权并立,走向统一的历史时期。

本单元内容的关键词是“民族关系发展”,“社会变化”。

涉及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的发展主要特点是民族交融,民族交融发展的结果是多个民族并存和共同发展,在直接统治区域出现了蒙、汉、回藏等多个民族。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首先打破课时界限,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重组,整个课堂结构包括:总序、多民族国家政权由并立到统一、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宋元时期的社会变化四大部分。

新课标要求:认识北宋面临的新形势,了解辽、宋、西夏并立;了解宋金之战,南宋偏安,了解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统一;通过岳飞,文天祥等人的英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

知道北宋强化中央集权和重文轻武的政策;了解元朝设立行省、宣政院等制度;知道西藏在元朝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理解元朝统一对中华民族进一步交融的重要意义。

通过了解南方地区的经济繁荣,知道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城市和商业发展、科技创新、文学艺术成就和中外交流,认识宋元时期繁荣的经济、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认识中国古代的重要发明。

二、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辽、宋、西夏并立;宋金之战,南宋偏安;了解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统一;知道北宋、元朝强化中央集权和北宋重文轻武的政策,2知道西藏在元朝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理解元朝统一对中华民族进一步交融的重要意义。

3通过了解南方地区的经济繁荣,知道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通过岳飞,文天祥等人的英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

4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城市和商业发展、科技创新、文学艺术成就和中外交流,认识宋元时期繁荣的经济、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认识中国古代的重要发明。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名师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名师教案 新人教版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一、教材分析: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共有六篇课文,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第13、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

课文概述了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情况,反映了民族之间的矛盾;分析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列举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然后再剖析宋代的社会风貌,介绍元朝大一统的出现及民族大融合的发展情况;最后介绍了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

但教材没有说明宋代的积贫积弱,没有把解决这一问题的改革活动呈现出来,也没有把宋代的积贫积弱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高度发展有机地融合。

如果直接从唐朝跳到宋朝,会惊觉这两个时代的气质是如此不同。

从唐到宋,中国转了个180度的大弯。

唐人粗豪,宋人细腻;唐人热烈,宋人内敛;唐诗热烈,宋诗沉思。

到底发生了什么,使得两代面貌迥然不同?这一切,源于宋代统治者对武器的深深恐惧。

也难怪,从开元盛世到宋朝建立的220年间,中国都是在打打杀杀中度过的:先是生灵涂炭的安史之乱,然后是动荡不安的藩镇割据,后来又是乱成一团的五代十国。

以兵变从孤儿寡母手中夺了江山的赵匡胤不想再继续这无望的恶性循环,结束它的办法只有一个:建立新的游戏规则,让人们不再凭枪杆子,而是凭笔杆子进行竞争。

因此,宋代政治设计的第一个特点是对武力的全方位防范。

开国不久,赵匡胤就“杯酒释兵权”,戏剧性地解除了几位最有实力的将军的军权。

接着,他又在制度设计上费尽了脑筋,从方方面面限制武将的权力,降低武官的地位。

除了对武将大力防范,赵匡胤也没忘了给文臣套上笼头。

精明的宋太祖运用分权和制衡之术,消除了文臣在制度上对皇权形成威胁的可能:他把宰相大权分割成几块,将军权交给枢密院,部分行政权交给新设立的“参知政事”,即副宰相。

又设“三司”专门管理财政,分掉了宰相的财权……虽然代价是形成难以根治的“冗官”格局,但是赵匡胤终于排除了一切使贵族阶层死灰复燃的可能,独揽军、政、财一切大权,达到“百年之忧,一朝之患,皆上所独当,而群臣不与”的乾纲独断境界。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及影响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及影响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及影响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及影响江苏周学平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反映了我国古代南北经济发展的巨大变化。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是中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人口集中,经济文化发达,成为最早的经济中心。

而南方经济后来居上,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我经济重心南移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东晋南朝:趋向平衡。

西晋灭亡以后,南方地区经历了东晋南朝的政权更替。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

2.隋唐五代:开始南移。

隋唐时期,南北方经济均获得极大发展。

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

但是安史之乱以后,北方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北方经济再次受到严重破坏,至唐朝后期,已经出现了“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现象。

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战祸较少,相对安定。

整个五代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南方日益成为全国经济的发达地区,人口数量超过了北方。

3.两宋时期:最终完成。

两宋时期,北方同样战乱频繁。

北宋灭亡以后,南宋政权偏安于东南一隅,使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

当时太湖流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江南的农业生产已经超过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

至元朝,为解决“南粮北运”问题,大力兴办漕运,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足以说明南方经济的重要性。

可见,南宋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的阶段。

明清时期,南方经济中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具有三个明显特征:1.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的最高水平;2.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割据战乱时最突出;3.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中心的南移有一定影响。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1.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知识点总结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知识点总结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知识点总结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知识点总结》的内容,具体内容:历史是一个记忆性很强的科目,大家往往会发现很难把所学的知识都牢牢记住,这样我们就需要对历史知识点进行归来总结。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欢迎大家阅读。

经...历史是一个记忆性很强的科目,大家往往会发现很难把所学的知识都牢牢记住,这样我们就需要对历史知识点进行归来总结。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欢迎大家阅读。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必考知识点1、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⑴、南方战乱少,中原人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

⑵、自然环境好,适宜农业发展。

⑶、社会环境安定,统治者也重视发展2、江南农业发展:新品种:越南的占城稻。

产粮区:"苏(州)湖(州)熟,天下足"。

水稻产量居粮食首位。

手工业发展:蜀锦质量最好"号为冠天下"。

北宋出现瓷都景德镇。

宋朝广州、泉州造船业居世界首位。

商业的发展:最大城市商业是开封和临安,大商港是广州、泉州,在这里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北宋时期四川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3、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重要知识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心长期在黄河流域。

唐末五代后,南方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人口迅速增加,经济重心南移。

两宋时,南方已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1)人口增加:长期以来,由于北方战乱较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南方的开发也使人口自然增长较快,到北宋时,南方人口数量逐渐超过了北方。

(2)农业的发展:两宋时期,南北各地的农作物品种得到交流,粮食产量大大增加。

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天下闻名的重要产粮区。

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在南方普遍种植,稻麦两熟制得到推广,北方的农作物在南方种植日益增多,棉花、茶叶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区域也扩大了。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中图版课后辅导练习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中图版课后辅导练习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中图版课后辅导练习第1题【单选题】与北宋对立的西夏政权是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 )A、畏兀儿B、女真族C、契丹族D、党项族【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A、北方的生产技术比南方先进B、经济重心南移是历史发展的趋势C、国家的统一有利于民族团结D、人口的迁移促进了民族间的融合【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岳飞受到人民尊重的根本原因是( )A、他保护了人民的利益B、他精忠报国C、他遭到秦桧的迫害D、他训练了一支纪律严明的岳家军【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

”出现这种历史现象主要是由于( )A、统一文字B、独尊儒术C、始设进士科D、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在( )A、唐朝B、北宋C、南宋D、元朝【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有学者指出,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经济地理格局中的一次巨大变迁.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 )A、南北朝时期B、随唐时期C、两宋时期D、明清时期【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据古代文献记载和大量出土文物考评,我国使用货币已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

货币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交子②秦半两钱③五铢钱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②①D、②③①【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辽与北宋“和好年深,双方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双方这一相对和平局面出现在哪一事件后( )A、金灭北宋B、岳飞抗金C、郑和下西洋D、澶渊之盟【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下列关于两宋时期社会经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B、两宋时,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得到推广C、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D、宋朝时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签订“澶渊之盟”时的宋代皇帝是( )A、宋太祖B、宋太宗C、宋真宗D、宋钦宗【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郭靖和杨康是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中两个重要人物。

初一历史 第六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初一历史 第六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六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单元线索:960年至1368年是宋元时期。

这一时期,我国经济重心有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南下,民族关系出现了新变化。

辽、夏、金与宋的关系复习要点: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及关系1、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1、建立①辽的建立:10世纪初,契丹首领阿保机,建立契丹国,都城在上京②北宋建立:960年建立北宋,定都东京。

赵匡胤就是宋太祖③西夏建立: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帝,国号大夏,定都兴庆④金的建立:1115年,完颜阿骨打称帝,建立金国,定都会宁2、关系①澶渊之盟:1004年,辽军大举攻宋,打到澶渊,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御驾亲征。

击退辽军,1005年初,达成和协,双方约定各守边界。

②宋夏和战:1044年,宋夏订立和议。

以后几十年间,双方在边境地区进行贸易,经济文化交流十分密切。

③宋金议和:1141年,双方以东自淮水中流、西至大散关为界;宋向金称臣,每年向金贡送银25万两,绢25万匹。

形成了宋金南北对峙的局面。

2、经济重心南移(1)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得到开发,南北经济差距缩小(2)唐末、五代以来,北方多战乱,南方相对安定,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3)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4)北宋时,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于淮河以南地区(5)南宋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可见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粮仓。

3宋代经济发展的表现(1)农业①宋朝时,发明了新农具“秧马”,还出现了牛转翻车②原产越南的占城稻由福建推广到江淮一带③南方已普遍种植小麦,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推广到淮河流域(2)手工业①丝织业:宋代丝织业在民间出现了经营专业户,苏州、杭州、成都的官营织锦院,各有工匠几千人②棉纺织业:在南方逐渐普及③陶瓷业:景德镇成为著名瓷都④采矿业:采煤技术领先世界,许多地方煤已大量用于居民生活⑤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海船上已装有指南针(3)商业①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②北宋都城东京、南宋都城临安,有一百万人口,是闻名世界的大城市③海外贸易兴盛,泉州、广州、明州等是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4)社会生活①宋代城市中有专门的娱乐场所“瓦肆”②工匠身份相对自由,农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③喝茶、饮酒成为普遍的社会风气4元朝大统一(1)统一①1271年,蒙古大汗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次年定都大都②1276年,元军攻占临安,南宋灭亡③1279年,元军消灭了南宋最后一支抵抗力量,统一全国(2)措施①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建立行省制度②在中央设宣政院管辖吐蕃,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行政区域③元朝还设置澎湖巡栓司,管理澎湖和琉球(3)经济发展1.农业①元世祖重视农业生产,禁止把农田改作牧场,鼓励垦荒②兴修水利,把新增田地和人口的多少作为考核官吏的重要条件③这些措施促进了农业的恢复和发展2.手工业①元朝时,用棉花纺纱织布已成为江南地区的主要家庭副业②松江农家妇女黄道婆对棉纺织业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③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的中心3.商业①元大都是闻名世界的国际性大城市②泉州是对外贸易的最大港口③马可·波罗称赞泉州和埃及的亚历山大港是并列世界第一的大港口5灿烂的宋元文化(1)三大发明①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年。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及影响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及影响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及影响江苏周学平经济重心南移就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反映了我国古代南北经济发展的巨大变化。

黄河流域就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就是中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人口集中,经济文化发达,成为最早的经济中心。

而南方经济后来居上,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我经济重心南移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东晋南朝:趋向平衡。

西晋灭亡以后,南方地区经历了东晋南朝的政权更替。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

2、隋唐五代:开始南移。

隋唐时期,南北方经济均获得极大发展。

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

但就是安史之乱以后,北方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北方经济再次受到严重破坏,至唐朝后期,已经出现了“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现象。

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战祸较少,相对安定。

整个五代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南方日益成为全国经济的发达地区,人口数量超过了北方。

3、两宋时期:最终完成。

两宋时期,北方同样战乱频繁。

北宋灭亡以后,南宋政权偏安于东南一隅,使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

当时太湖流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江南的农业生产已经超过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

至元朝,为解决“南粮北运”问题,大力兴办漕运,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足以说明南方经济的重要性。

可见,南宋就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的阶段。

明清时期,南方经济中心的地位得到巩固与发展。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具有三个明显特征:1、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与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的最高水平;2、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割据战乱时最突出;3、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中心的南移有一定影响。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1、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与平稳定。

2、北方农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为江南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

导·学案2 经济中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导·学案2 经济中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导·学案2 经济中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主备人:唐晓杰审核人:初三政史备课组复备人:【知识梳理】1、世纪初,契丹杰出首领,统一契丹各部,建立,都城在。

2、五代后期,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年,后周大将在陈桥驿发动,建立了。

3、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城下,威胁。

北宋宰相力劝皇帝亲征。

4、北宋时期,西北的族势力崛起。

11世纪前期,其首领称大夏国皇帝。

其称帝后,连年与交战,双方损失很大。

5、辽宋时期,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受辽的控制和压迫。

12世纪初期,其杰出首领,起兵抗辽,接着在会宁称帝,国号。

6、南宋抗金名将曾收复建康,在郾城大败金军,后被奸臣秦桧杀害;抗战大臣在南宋灭亡之后,坚持抗元,被俘后坚贞不屈,最后被杀害。

7、棉花的种植,在时从两广、推广到流域。

8、时,南方的丝织业有了很大发展。

丝织品“号为冠天下”。

的丝绸产量最高。

从兴起的棉织业,时已经发展到。

烧制的,给人以别致的美感,时兴起的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都。

朝的业居当时世界首位。

9、两宋政府在重要港口设立,管理海外贸易。

10、从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最后完成。

11、北宋初年,普通百姓只能穿两色的衣服。

12、宋代将春节称为,即阴历月日。

宋代过除夕,百姓要祭祀祖先,挂“”、贴“”,合家围炉而坐,称为“”。

13、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为大汗,尊称他为,蒙古国建立。

于年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

14、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立,地方设立。

我国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

元政府加强对的管辖,在中央设宣政院,成为我国正式的行政区。

此外还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

15、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

16、北宋时发明了活字印刷术,15世纪欧洲才出现活字印刷,比中国晚约年。

17、火药是我国古代在炼制丹药时发明的,中期的书籍里已有记载火药的配方。

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和。

18、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它是人们在时期,发现磁石指南北的特征并制成的。

2013年·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中考题

2013年·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中考题

7.假如你能够穿越时空隧道,来到唐朝,不可能经历的事情是A.到赵州桥是散步B.阅读《唐刚经》C.看颜真卿书法D.观看《窦娥冤》8.在我国历史上,蒙古族曾建立了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大元王朝。

其建立者是A.忽必烈B.成吉思汗C.渥巴锡D.阿保机(2013·云南德宏州)5.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从唐朝中后期开始,最终完成于A.南宋 B.元朝 C.明朝 D.清朝(2013·长沙市)16.历史上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于A.西汉 B.魏晋南北朝 C.唐朝中后期 D.南宋(2013·佛山)4.宋代都市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城内一般都设有多处供居民娱乐的场所——瓦舍。

瓦舍出现的原因是①城镇规模的扩大和城市的繁荣②城乡经济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③市民阶层的不断扩大④经济重心南移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2013·黑龙江齐齐哈尔)5.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西藏成为正式的行政区,是在()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6.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为后来欧洲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的是()A.造纸术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26.图一所示历史人物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提出了“”的学说,他的言论由弟子整理编成《》一书。

(2013·衡阳市)2.如图,由这两则材料可以看出汉代和宋代对外贸易最大的不同是()A.出口货物的种类B.对外贸易的路线C.政府对外贸易的政策D.出口货物的多少(2013·湖北省宜昌市)5.在现代社会中,刷卡消费虽已成为一种时尚,但是纸币仍然在流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北宋初期,它就是A.会子B.瓦子C.关子D.交子14.现在流行的影视穿越剧,因其许多剧情与历史史实不符,而遭到学者批评。

下列电视剧情节符合史实的是()A.秦朝统治者向陈胜、吴广投降,秦朝灭亡B.唐太宗在进行武举考试C.北宋毕升开始用活字印刷术书籍D.曹操在阅读小说《三国演义》(2013·四川内江)19.内江正在加快城市建设的步伐,打造百万人口的大城市。

1.主题五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1.主题五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1)在中央:将相权分解为行政、军 事和财政三个互不统属的平行机构,便 于皇帝总揽大权,强化中央集权。 (2)在地方:①各州设置通判监督知 州,互相牵制。②派遣文臣担任各地州 县的长官,实施三年一换制度。
集中 财权
(2)局限性: 带来了机构重 叠、效率低下、 开支庞大,以 及军队作战指 挥不畅、战斗 ①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②在地方设 力低下等弊端, 转运使,各地赋税收入除少部分留作地 导致积贫积弱 的严重后果。 方开支外,全部运交中央。 ①宋太祖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重 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②宋太宗继续采用抑制武将、提 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南宋建 1127年,北宋钦宗之弟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称帝,后来定 立 都临安(今杭州),历史上称为南宋。赵构就是宋高宗。
(1)概况:金军南下给南宋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岳飞带领 宋军大败金军,如郾城大捷(1140年)。 岳飞抗 (2)评价:岳飞抗金有效地遏制了金兵南下,使南方地区相对 金 稳定,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岳飞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民族英 雄。 1141年,宋金订立和议(史称“绍兴和议”),南宋对金称臣, 宋金议 向金送交岁贡,两国以淮水和大散关为界。至此形成宋金南北对 和 峙局面。【南宋、金、西夏并立形势图见《图吧》P5】
主题五
经济重心的南移 和民族关系 的发展
【时空观念】
【主体阶段特征】
中国:民族融合加强,封建经济高度发展。总体趋势是从分裂走 向统一。 ①政治:民族政权并立、从分裂走向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进一步强化。②经济:封建经济高度发展,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③民族关系:少数民族先后完成封建化,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④科 技文化:科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⑤对外关系:对外关系有新突 破,海外贸易发展迅速。 世界:这一时期的欧洲封建庄园十分闭塞,农奴身份低下,思想 文化领域仍处于封建神学禁锢的蒙昧之中。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提高练习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提高练习

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提高创新吉林大学附属中学井植新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面关于陈桥兵变描述错误的是()A.发生在960年B.兵变后建立了宋朝,定都东京C.是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的D.北宋建立后,统一了全国2.澶渊之盟的积极意义是()A.使辽归属于北宋B.使北宋增加了沉重的负担C.使辽宋之间保持了长久的和平D.使辽实力大增3.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A.会子B.交子C.关子D.铜钱4.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何时最后完成()A.五代B.北宋C.南宋D.元朝5.宋朝时的“瓦子”指的是()A.农村的娱乐场所B.城市的娱乐场所C.农村的集会场所D.城市的集会场所6.和南宋同时并存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是()①辽②西夏③金④蒙古政权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7.下图是我国北宋时期曾主持编写《资治通鉴》的著名历史学家,他是()A.司马光B.司马迁C.班固D.郭守敬8.火药在军事上广泛使用是在()A.两汉时期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隋朝初年C.唐朝初年 D.宋元时期9.元代文艺中最为光彩夺目的是()A.散文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杂剧 C.唐诗D.宋词10.大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一幅()A.山水画B.花鸟画C.人物画D.风俗画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11.我国辽、宋、夏、金时期,黄河流域的政权先后与和等政权并立,后来偏居江南的政权则长期与政权对峙,形成了的局面。

这一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方的、、等的发展都超过了北方。

元朝结束了我国长期的局面,建立了疆域空前辽阔的统一政权。

为巩固统治,元朝实行了,在中央设,在地方设,开始了我国的设立,加强了对和的管辖;促进了的发展,开始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

政治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对外交往的频繁,促进了辉煌灿烂的宋元文化的产生,、、和这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和分别成为宋朝、元朝文学的主流;绘画艺术中,出现并日益增多,大画家张择端的《》是我国美术史上的不朽作品。

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南方资源吸引北方民族
南方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地理环境 ,吸引了北方民族前来开发和利用。
3
北方民族带来先进技术和文化
北方民族在南下的过程中,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 术和文化,促进了南方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1
南方民族在历史上也曾向北迁徙,开拓新的生存空间。
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各民族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促进 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推动了南方民族经济的繁荣
南方各民族在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中,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发展特色经济,推动了南方民 族经济的繁荣。
增强了南方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
经济重心南移使得南方各民族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就,增强了南方民族的自信心和 凝聚力。
民族关系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
民族矛盾和冲突会对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长期的民族矛盾和冲突会导致社会动荡不安,破坏正常的经济秩序 和市场环境,阻碍经济的正常发展。
04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分析
自然环境的变化
气候变化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迁,南方地区的气候逐渐变得更加适宜农 业生产,为经济重心南移提供了自然条件。
南方民族与北方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02
在北上过程中,南方民族与北方民族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融合
,共同推动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南方民族对北方经济的影响
03
南方民族带来了先进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技术,对北方地区
的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民族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民族间的贸易往来
历史上,不同民族之间通过贸易往来,实现了资源的互通有无和 经济的互补发展。
人口迁移与南方劳动力增加
北方人口南迁
由于北方战乱和自然灾害等原因,大量 北方人口向南迁移,为南方带来了丰富 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及影响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及影响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及影响江苏周学平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反映了我国古代南北经济发展的巨大变化。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是中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人口集中,经济文化发达,成为最早的经济中心。

而南方经济后来居上,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我经济重心南移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 东晋南朝:趋向平衡。

西晋灭亡以后,南方地区经历了东晋南朝的政权更替。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

2.隋唐五代:开始南移。

隋唐时期,南北方经济均获得极大发展。

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

但是安史之乱以后,北方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北方经济再次受到严重破坏,至唐朝后期,已经出现了“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现象。

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战祸较少,相对安定。

整个五代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南方日益成为全国经济的发达地区,人口数量超过了北方。

3.两宋时期:最终完成。

两宋时期,北方同样战乱频繁。

北宋灭亡以后,南宋政权偏安于东南一隅,使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

当时太湖流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江南的农业生产已经超过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

至元朝,为解决“南粮北运”问题,大力兴办漕运,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足以说明南方经济的重要性。

可见,南宋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的阶段。

明清时期,南方经济中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具有三个明显特征: 1. 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的最高水平; 2. 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割据战乱时最突出;3.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中心的南移有一定影响。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1.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

2.北方农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为江南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

【精解版】2014年中考历史备考百日捷进提升系列-专题03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精解版】2014年中考历史备考百日捷进提升系列-专题03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2014年中考历史备考百日捷进提升系列第一单元中国古代史专题03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考点归纳1.隋朝的统一2.“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3.科举制4. 唐朝的民族关系、对外关系5.隋唐文化5.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6.两宋时期经济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7.宋代的社会生活与文化考情分析本专题在中考中占据的比重较大,分值较多。

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运用能力。

题型以选择题为主,也有材料分析题。

从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来看,考查集中在唐太宗和唐玄宗的统治、科举制、民族交往、中外交往、经济重心的南移、宋代的社会生活这些内容上,其中尤以唐太宗和唐玄宗的统治、宋代的社会生活考查最为频繁。

复习时首先应加强对这些高频考点主干知识的识记和理解。

考点分解考点一: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一)隋朝的统一1.统一(1)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年号开皇,他就是隋文帝。

(2)589年,隋朝灭陈朝,南北重归统一。

(3)意义: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

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

2.大运河开通(605—610年;隋炀帝)(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

(2)概况: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全长两千多千米。

(3)意义:①大运河的开凿,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②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二)“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贞观之治”——唐太宗(1)措施: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意戒奢从简;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著名谏臣魏征)(2)表现:政治比较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2.女皇武则天(1)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功绩:当政期间,她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迁移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迁移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迁移摘要: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

由于中华民族发源于黄河流域,中原地区开发较早,从远古至东汉,北方经济较为发达。

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由于战乱等因素,经济重心南移。

两宋时期,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己南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经济重心的南移始于隋唐之际,完成于两宋时期.南宋以后,南盛北衰的局面不可逆转,南方经济持续发展。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

关键字:经济重心发展阶段转移过程迁移原因特征启示规律影响正文: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是中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人口集中,经济文化发达,成为最早的经济重心。

后来经济重心逐渐迁移,迁移的方向是经济重心的东移南迁,其中主要是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发展的阶段古代不同历史时期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

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远古到西晋,特点是南北经济从同步发展进而到北方经济迅速超过南方。

在母系氏族繁荣时期,首次形成南稻北粟的农业格局。

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因地理条件合适,黄河中下游地区首先过渡到奴隶社会。

战国秦汉时期,北方经济高度发展。

东汉、三国、西晋时期呈现出北方经济衰退和南方经济发展的特点。

但曹魏统一北方后,经济得到发展,北方经济力量仍超过南方,因此西晋得以统一南方。

第二阶段,从西晋末年到隋唐五代,特点是全国经济重心第一次在北方失而复得,并开始逐渐南移。

经济发展从北方和南方基本平衡到南方经济开始超过北方,使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成为不可逆转之势。

西晋灭亡后北方陷入十六国混战,使经济重心第一次因经济衰退而消失。

直到北魏统一北方后采取均田制、租调制等措施后才使北方经济得到恢复。

北魏后来分裂为东西魏,又演变为北齐和北周。

西魏和北周进行过一系列改革,经济发展后,北周统一北方,从而使北方经济实力继续维持超过南方的局面,恢复了经济重心的地位。

南朝时,南方经济因局势相对稳定得到发展,并基本上赶上北魏,长江流域成为新的经济重心,南北呈抗衡局面。

复习学参 第七学习主题 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的南移

复习学参 第七学习主题  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的南移

复习第七学习主题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的南移主题概述:本主题讲述10-14世纪中叶的中国历史。

主要内容有:第一、民族关系的发展。

当契丹族、汉族、党项羌、女真族分别建立起辽、宋、西夏、金等并立政权,在这些并立政权下,多个民族并存发展。

最后,蒙古族建立起元朝,统一了中国,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二、南方经济有了多方面发展,经济重心南移。

课堂复习1、列表掌握北宋、辽、西夏、金、南宋政权建立时间、都城、建立者、民族。

2、概述宋与周边政权的战和的关系,认识和对民族关系发展的重要性。

3、元朝是如何结束分裂并立的局面统一全国的?采取了哪些巩固政权的改革措施和影响?4、政权并立时期各民族的交往和发展,为我国新的统一准备了条件;元朝的统一,为各民族人民的交往、交流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促进了民族融合。

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元朝民族关系发展的表现,分析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

5、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多方面发展的表现。

6、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和原因。

7、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快来说说宋代绚丽多彩的社会生活吧!轻松闯关一、选择题:1.北宋的建立者是 A.阿保机 B.赵匡胤 C.耶律德光 D.元昊2.金政权是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 A.契丹族 B.女真族 C.党项族 D.蒙古族3.1127年灭北宋的政权是 A.南宋 B.辽 C.西夏 D.金4.在南宋众多的抗金雄师中,谁所率领的军队最为突出 A.赵构 B.岳飞 C.寇准 D.阿骨打5.南宋的都城临安是今天哪里 A.北京 B.南京 C.杭州 D.苏州6.辽宋夏金并立时期,成为南方重要的经济作物的是 A.棉花 B.甘蔗 C.烟草 D.剑麻7.南宋时,哪一行业成为我国古代手工业中一个重要的行业A.麻纺织业B.丝纺织业C.棉纺织业D.冶铁业8.南宋时,哪里成为著名的瓷业生产中心 A.临安 B.东京 C.南京 D.景德镇9.南宋的政治和经济中心是 A.汴京 B.成都 C.临安 D.中都10.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在哪里出现的 A.四川地区 B.两广地区 C.中原地区 D.东北地区11.下列有关两宋时代服装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不同行业的人都统一着装B.女性服装样式变化最多C.麻布仍是主要衣料D.官服与百姓的服饰有明显的区别12.宋代南方人的主食是 A.米饭 B.面食 C.肉类 D.鱼类13.我国内地人已完全改变了席地而坐的习惯是在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14.宋代百姓一般以什么作为交通工具①轿子②马车③牛车④驴车A.①②③④B.①②C.③④D.①②④15.北宋最繁华的城市是 A.东京 B.临安 C.兴庆 D.上京16.北宋东京城内有专门供人娱乐的场所,叫做 A.瓦舍 B.行 C.团 D.瓦子17.铁木真被蒙古贵族尊推为 A.君主 B.国王 C.成吉思汗 D.皇帝18.元朝的建立者是 A.铁木真 B.忽必烈 C.文天祥 D.黄道婆19.元朝时,专门负责管理全国佛教事务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机构是A.中书省B.行中书省C.宣政院D.澎湖巡检司20.元朝时,我国形成的新民族是 A.汉族 B.蒙古族 C.藏族 D.回族二、材料解析题21.阅读下列材料:两宋时期,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培育出新的手工行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宋代的手工业——造船业
宋朝海船特点:
船体大,装载多;
结构坚,御风强; 指南针,辨方向。
泉州湾出土的南宋远洋海船 是当时造船技术的重要物证。
三、商业的发展
出现了大都市:开封、临安(最大) 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广州、泉州(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在港口设立 市舶司 管理
纸币——交子的出现:四川地区 北宋前期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明晰表
政权 契丹(辽) 宋(北宋)
大夏(西夏)
建立民族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上京
今内蒙巴林左旗林东镇

宋(南宋)
10世纪初 辽太祖 契丹族 (916年) 耶律阿保机 宋太祖 汉族 960年 赵匡胤 11世纪前期 党项族 李元昊 (1038年) 12世纪初期 金太祖 女真族 (1115年) 完颜阿骨打 宋高宗 汉族 1127年 赵构
东京 (今开封) 兴庆 (今银川)
会宁(后迁中都)
(今哈尔滨、北京)
临安 (今杭州)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 阅读史料,想想这些史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 材料一:楚地之越,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nòu)… 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斤之家。 ——《史记》
• (意思——《史记》记载:江南一带地广人稀,以稻做饭以鱼为肴,有时火烧 耕地灌水除草……大多数是物少而没有积攒。所以长江淮河以南既没有挨冻 受饿的人,也没有粮食满仓的富裕之家。)
岳飞墓——墓碑上刻有“宋岳鄂王墓”五个字
两侧石柱上刻有一副对联:右侧——正邪自古同冰炭 左侧——毁誉于今判伪真
第9课
• • • • • • • • •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6.宋金议和 ①南宋向金称臣,并付给金岁币; ②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两族此后长期和平。 ③标志着宋金对峙的局面形成。 7.为了巩固对中原汉人地区的统治,金将都城从 会宁 迁往了更 靠南的 燕京(今北京),并将其改名为 中都 。 8. 认识: ①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都是古代中国出现的民族政权,民族 之间的战争没有侵略与反侵略之分,却有正义与非正义的区别。 ②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虽然有战有和,但民族友好,民 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史主流。 ③澶渊之盟、宋金议和虽然都是汉族政权的一种屈辱,但却给各 族人民带来了和平、安定的生活和生产环境,客观上促进了少数 民族地区的发展(特别是为契丹族和女真族开发东北提供了物资 条件)和中华民族的融合进程。

第六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福建专用)

第六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福建专用)
铁木真(成吉思汗)、忽必烈;回族。
第 六 单 元 经 济 重 心 的 南 移 和 民 族 关 系 的 发 展
知识体系
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 经济重心的南移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辽、北宋和西夏的并立 金和南宋的对峙 民族关系的发展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
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
西夏 辽 北宋
组建强大的军队,统一蒙古
忽必烈
1271年建立元,次年定都大都
1276年灭南宋,1279年统一全国
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凿运河,开海运,加强南北交通 创立行省制度,加强对全国统治
大都
通惠河
通州
渤海
临清
会通河
东平


行省制度和对边疆的管辖
中书省 行中书省 行中书省 行中书省
元政府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 琉球。台湾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第六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 族关系的发展
【时期】五代、辽、宋、夏、金、元 【特点】 1、辽、宋、夏、金等政权并立,国家处 于局部统一状态,直到元朝统一全国。 2、北方处于混战状态,南方相对安定, 南方经济出现繁荣局面。 3、元朝统一全国,促进了各民族关系的 融合与发展。
考纲要求
1、识记 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 2、识记 了解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 史实。 3、识记 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4、识记 知道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 元朝的史实。 5、识记 了解元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
元朝设立宣政院管理西藏, 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
民族关系的发展
1、汉人开发边疆。
2、边疆各族内迁。
3、契丹、女真等族汉化。
波斯人 汉人
4、回族开始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关系的发展
1.政权并立加速民族融合的进程 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战争频繁,但最终相互妥 协而结束战争,并维持了相对持久的和平局面,促进了 民族交往和互相的沟通与了解,随后中原先进的生产方 式逐步向边境地区扩展,使少数民族地区得到了全面迅 速的发展;在边境地区设立榷场进行交换,中原的制瓷 技术和印刷技术也传播到了周边地区;少数民族大量南 下移民更是加快了民族融合的进程。 2.蒙古兴起和元朝建立促进民族融合 元朝统一结束了长期以来的分裂局面,国内各民族 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各族人民长期杂居互 相通婚,民族差异逐渐缩小,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 回族。
再见
பைடு நூலகம்
答案: 秦朝 西晋 隋朝
大都附近设中书省; 其他地区设立行中书省(行 省或省)
设宣政院管辖西藏;设澎湖巡 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元朝统一 对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有什么积极影 响? 元朝的统一,结束 了唐朝末年以来的分裂 和战乱局面,推动了多 民族统一国家的巩固和 发展,有利于民族大融 合。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 有什么认识、感悟,能跟大 家交流一下吗?
1.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各民族之间虽然有战争和冲突, 但是民族间的融合发展是主流。
2.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 族共同创造的。
单元大练兵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 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描写的是宋代的 ( B ) A.元宵节 B.元旦节 C.端午节 D.中秋节
重点难点解析
经济重心的南移 民族关系的发展
经济重心南移
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三国时期,南方经济有 了快速发展;唐朝中后期到五代十国时期,北方 战乱连绵,南方经济得到稳定的发展;到了宋代, 南方成了我国经济文化发展的先进地区,超过北 方,这种趋势一直延续到现在。 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表现:南方地区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已经 完全超越北方。
知识结构—元朝的大一统
1.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 2.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1279年统一全国
3.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总理全 国政务,在地方设行中书省,执掌地方政务;设 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列岛和台湾;设宣政院, 统辖吐蕃地区,西藏正式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 的一部分。
6.材料解析题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阁下:共尊诚信, 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 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臣专往北朝,只令三司搬差 人送至雄州交割…… ⑴上述材料史称什么? ⑵当时的“大宋皇帝”是谁? ⑶上述“誓书”的签定产生了什么影响? ⑷历史上把材料中宋朝给辽国的“每岁以绢二十万匹、 银一十万两”称做什么?类似的情况发生在北宋和哪个 少数民族政权之间?
促进世界文化 的传播 劳动人 东传朝、日西经阿 造纸术 西汉 民 拉伯传入欧洲
活字印 北宋 刷术 指南针 (原名 战国 司南)
火药
毕昇
东传朝、日,西传 非、欧
南宋时,阿拉伯人 学会使用 元朝经阿拉伯人传 入欧洲
经济、省时, 促进文化传播
为远洋航行提 供了重要条件 改变了作战方 式
唐朝 炼丹家
知识结构—宋元时期的文化
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 民族关系的发展
主要特点:
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1)总的趋势是由一统走向分立,再由并立走向统 一。 (2)从地域上说,由中原向四周;从东北到西北, 从北方到南方;表现在宋辽夏金元在军事上的战与 和,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相互交融。 地域上也由中国向世界扩散,东西方的文化得 到进一步交流,中国在此时仍处在先进地位。中国 的政治改革在世界上有重大影响。 地域上也包括从陆路到海洋,中华文明通过陆 路、海路向外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化典籍也向外 国输出。欧洲传教士来华传教,马可〃波罗到中国。 阿拉伯文化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文化。
表 现
2.手工业:景德镇成为著名瓷都;宋朝造船 业十分发达;纺织业有了显著发展。 3.商业:宋朝商业活跃,出现大量集市和城 镇,北宋前期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4.宋朝海外贸易空前发展,在广州、泉州、 明州等港口设立市泊司专门管理海外贸易。
知识结构—宋元时期的科技
名称
时间 发明者 传播 意义
答案:
澶渊之盟
宋真宗
宋辽之间开始了较长时间的和平 相处的局面,北宋和辽都在边境地区 设臵了互相交易的市场,贸易和文化 往来十分频繁,丰富了汉族和契丹族 人民的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
岁币 宋与西夏
7.元朝结束了五代以来多个政权并立的局面, 再次出现了全国的统一。元朝的疆域比以往任 何朝代都要辽阔。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 元朝实行了行省制度,对中央和地方包括西藏、 澎湖和琉球实行管辖。这样全国各地区统一在 中央的管辖之下。 请回答:(1)元朝以前有哪几个政权也曾结 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重新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2)元朝设立什么机构管辖大都和附近地区? 其他地方设立什么机构管辖? (3)元朝是怎样对西藏、澎湖和琉球进行管 辖的?
4.元朝民族融合的高峰——出现一个新的民族— —回族
知识结构—经济重心的南移
1.北方战乱,人口南迁,带去 先进的技术和大量劳动力 原 因
2.南方有相对安静的政治环境 3.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 4.生产工具的改进和高品质农 作物品种的推广
1农业: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产量首位;占城稻 推广到江淮和北方;“苏湖熟天下足”;棉 花、茶叶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区域不断扩大。
2 .北宋末年,一个大商人从四川到扬州采购货物,他会 携带的货币是 ( B ) A.会子 B.交子 C.存折 D.支票
3.两宋时期海外贸易繁荣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造船技术的进步 B.宋朝经济的繁荣 C.政府的鼓励政策 D.南方经济的繁荣
B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 是谁的名句? ( C ) A.李白 B.岳飞 C.文天祥 D.元世祖 5.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一个行政区是以什么为 标志?( C ) A.中书省的设立 B.理蕃院的设立 C.宣政院的设立 D.吏部的设立
知识结构
政权的并立
元朝的大 一统 民族融合 的高峰
民族间的战 争与融合
经济重心南移
宋 元 时 期 科 技 文 化 的 发 展
社 会 生 活 丰 富
知识结构—政权的并立
政权 名称 辽
北宋 金
时间
916-1125年 960-1127年
建立者
耶律阿保机 赵匡胤
都城
上京 汴京 中都
民族
契丹族 汉族 女真族
代表人物 史书 时期 代表作
《资治通鉴》 《念奴娇· 赤壁 怀古》 《如梦令》 《菩萨蛮· 书江 西造口壁》 《窦娥冤》 编年体通史
司马光 苏轼
北宋 北宋
宋词
两宋之 李清照 间 辛弃疾 南宋 元朝 关汉卿
元曲
知识结构—宋朝的社会生活
宋朝的社会生活与近代非常贴近 1.衣食住行:麻布是大众化的衣料,北方以 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住宅和交通与 近代贴近 2.四时节庆——三大节日:元旦;清明节; 端午节 3.城市娱乐——市民阶层的崛起(娱乐:瓦 舍;体育:蹴鞠、相扑、水上运动等) 4.崇学风气:读书风气很浓,人们都希望用 勤苦来获得学问,再以学问打通权力之门。
1115-1234年 完颜阿骨打
西夏
南宋 元朝
1034-1227年
1127-1279年 1271-1368年
元昊
赵构 忽必烈
兴庆
南京-临安 大都
党项族
汉族 蒙古族
知识结构—民族间的战争与融合
1.宋辽之间的战争—澶渊之盟—和平相处 和交往
2.宋夏之间的战争—宋夏和议—和平相处 和交往 3.南宋与金的战争—宋金和议—和平相处 和交往 战 和 各民族共同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