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引言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其中一个重要的现象是重心的南移。
本文将探讨这一现象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南移重心对区域经济的意义和挑战。
1. 区域经济的发展与重心的南移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
过去几十年间,中国的经济重心逐渐由北方地区向南方地区转移。
这一南移现象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北方中心城市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而南方地区的经济增长迅速,一些新兴城市成为区域经济的新中心。
2. 南移重心的原因2.1 市场需求变化:南方地区人口增长迅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各类产业发展的热点区域。
相比之下,北方地区的人口增长较为缓慢,市场需求相对有限。
2.2 政策引导:为了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政府对南方地区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税收优惠、基础设施建设等,吸引国内外投资和企业落户南方地区。
2.3 人才吸引力:南方地区拥有较好的教育资源和人才集聚效应,吸引了大量高素质人才的流入,进一步推动了南方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3. 南移重心的影响3.1 区域发展不平衡:南方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北方地区经济增速的放缓,使得区域发展出现了明显的不平衡,加剧了区域间的差距。
3.2 各地资源配置失衡:南方地区资源配置不足的问题逐渐凸显,包括土地、能源、水资源等,给南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困难。
3.3 环境压力加大:南方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环境压力的增大,包括能源消耗、水资源短缺、大气污染等问题,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3.4 区域协调发展的挑战:南移重心使得区域协调发展更加复杂和困难,需要政府加大政策引导和资源配置的力度,以促进整体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
4. 重心南移对区域经济的意义4.1 区域经济增长:南方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整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南方地区的发展,使得整个国家的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大。
4.2 促进区域间合作:重心南移使得南方地区城市的经济实力和影响力得到提升,促进了区域间的合作和交流,推动了区域一体化进程。
高中历史(经济篇)第3课 区域经济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3.影响:
材料一:今之沃壤,莫如吴、越、闽、蜀。
材料二: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卷337 材料三:教材P13最后一段小字。“苏湖熟,天下足。” 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
(1)促进了江南经济发展,使之成为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材料四:明代内阁大学士籍贯分布表
南方——114
能得到发展。
12
知识线索
四大 经济区 远古到两晋
第二次 人口迁移 安史之乱后
第一次 人口南迁
两晋之际
经济重心开 始发生变化
三国东晋南朝
江南开始 超过北方
中唐以后
第三次 人口迁移
两宋之际
南方经济 重心地位 的确立
宋以后
13
课堂小结
四大经济 区的形成
分布:山东 山西 江南 龙门碣石以北 特点:多样性和发展不平衡
龙门碣 石以北
山东、山西以 北(塞内、塞外)
畜牧区和半农 半牧区,经济 实力有限
自然条件优越, 开发早,人烟稠 密。
地势复杂,气候炎 热潮湿,人口稀少 生产技术落后
气候寒冷,土地 贫瘠。
结论:汉代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全国的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
4
阅读下列材料,思考它们分别描述的是哪个经济区?
5
忆江南
(1)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备条件。经济重心
南移和南方经济的发展都是在北方战乱不休
南方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完成的。
(2)充分合理地利用外来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
具和生产技术就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3)经济的发展必须得到领导者的重视。南方政
权的许多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在当时不得
不采取措施心的南移
2.原因: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课标要求:无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战国至唐宋之际全国经济发展的动态演变过程及其转变的历史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区域经济的特点和经济重心的南移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经济的发展与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息息相关,培养学生全面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以时间地点为转移的,认识到改革发展的必要性。
重难点: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导入稍微留心一下今天的经济格局,我们就会发现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而广大内陆地区则相对落后。
东部一些地区已经步入发达国家的水平,中西部很多地区处于发展中国家水平,有些地方甚至可以与最不发达国家平分秋色。
我国经济长期以来表现为南强北弱。
但是,在古代很长一段历史时间内,北方是全国的经济重心。
经济重心的转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二、四大经济区的形成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的特点,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山东、山西、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夫山西饶材、竹、谷、纑、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楠、梓、姜、桂、金、锡连、丹砂、犀、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
教师:四大经济区的地理范围包括哪些地区?各有什么特点?学生:(根据教材内容概括,特别要指出山西和山东的地理范围,不要与今天的山西省和山东省混为一谈)这一时期的经济特点:从战国到东汉,呈现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三、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北方长期是中国的经济重心之所在,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种格局随着社会政治形势的变化,人口的大规模流动,发生了改变。
教师:中国古代有哪几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其共同的原因是什么?人口大规模迁徙有什么影响?学生:原因:迁徙:在中国历史上爆发了三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
这三次南迁分别是:两晋之际的人口南迁,唐朝安史之乱之后的人口南迁,两宋之际的人口南迁。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区域经济
是指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等原因,在特定区域内所 生产的产品,经营模式和地方特色基本相同的经 济。
经济重心
是指经济、技术最发达,对国家提供主要财政支 持的地区。在中国古代,衡量一个地区是不是经 济重心,最重要的是看该地区粮食产量和人力资 源是不是在全国名列前茅,其次是看该地区手工 业和商业是否发达。——农耕经济重心
2、从战国到东汉,全国的经济区域呈现多样性 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主要原因包括 ①自然条件 ②人口密度 ③开发早晚 ④生产技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中原人口三次南迁的原因中最主要是 因为北方( )
A.自然灾害严重 B.长期战乱 C.兵役徭役繁重 D.高利贷盘剥重
【课堂探究】
结合教材总结出我国汉代经济 区域的划分情况、经济特点。
四 山东
大
传统农业区,经济实力强,
经 山西 全国经济重心
济
区 江南 ——尚未开发,农耕经济落后 特
点 龙门碣石以北 ——传统畜牧区或半农
半牧区,经济落后
多样性、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
《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三次南迁
共同原因:战乱
古代经济 重心南移
原因:⑴中原人口南迁 ⑵社会环境 ⑶原有潜力 过程:⑴孙吴东晋南朝开发 ⑵中唐以后 ⑶宋都南迁后 影响:文化重心的南移、城市繁荣
1、汉代经济重心的分布,最主要的 特点是( )
A.沿长江流域东西延伸 B.沿黄河流域东西延伸 C.沿长城两侧东西延伸 D.沿运河由北向南延伸
4、导致经济重心南移的最具有决定意义 的因素是( )
A.社会环境决定 B.自然条件改善 C.政治重心南移 D.生产力的发展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课标要求】1、知识与能力:记忆西汉时四大经济区域的范围,分析形成原因。
2、过程与方法:掌握古代中原人口南迁和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原因。
(重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古代四大经济区域的描述,认识我国古代经济文明发展的多样性。
认识南方经济的发展是北方南方人民共同开发的结果。
(难点)【预习思考】1.四大经济区形成的原因、各自的特点及我国经济的整体特点2.我国古代三次人口南迁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古代人口迁徙产生了哪些影响?3.古代和今天的人口迁移的原因有何区别?4.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条件有哪些?过程如何?影响怎样?5.古代对江南的开发与我们现在所进行的对西部的开发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6.古代经济中心的南移的历史对今天有何历史启示?【预习提纲】(预习课完成“知识归纳”各小组用心熟记,能够脱稿)知识归纳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1、司马迁所划定的四大经济区是、、、;其依据是2、特点:①山东、山西属于传统的,长期居于全国的地位。
②江南地势,气候,落后,与山东、山西相比,差距较大。
③龙门碣石以北气候,土地,属于传统的,以为界,分为两部分,在此,和两大经济类型之间长期对峙交流,互补互利,成一整体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1、第一次(时间)2、第二次(时间)3、第三次(时间)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1、条件:①②③2、过程:①经过______、______、______的开发,江南地区初步形成了、的作物体系,南方的和大幅度增加,江南经济的到了初步开发。
②以后,江南经济逐步超过北方。
③,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
中国古代______________的过程完成。
3、影响①经济重心的南移也带来了_____________的南移。
②随着中华帝国疆域的不断扩展,_________________的多样性日益突出,同时经济重心的南移凸显了________________的不平衡和互补的需求,成为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一大特点。
第三课区域经济和重心南移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设计人:王玮审核者:高一历史组课时:2 时间:2014.3【课程标准】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学习重点】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表现、影响【学习难点】理解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多样性和不平衡性【知识梳理】一、区域经济的形成1.依据:司马迁依据汉代,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山东、、江南和。
2.表现:(1)山东、山西经济区:①是传统的,开发较早,人烟稠密。
②居于全国经济重心的地位。
(2)江南经济地区:①复杂,不利于开发。
②人口稀少,生产技术落后。
(3)龙门碣石以北①气候寒冷,土地贫瘠,是传统的或半农半牧区。
②西汉时塞内一度被辟为,但经济实力十分有限。
从战国到东汉,全国经济区域已呈现出和经济实力发展的特点。
二、经济重心南移1.原因:(1)中原人口南迁①原因:不断。
②表现:A. 两晋之际(第一次)由于和少数民族内迁,造成黄河流域的农业生态环境迅速恶化。
B. 之后是人口南移的第二次高潮,使南方的经济实力大为提高。
C. 两宋之际的引起第三次南迁高潮。
③影响:A. 为南方地区补充了大量,带来了较为先进的和技术,促进了南方的经济发展。
B. 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2)社会环境:南方社会环境相对。
(3)自身潜力:南方本来就蕴涵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
因此,随着大批北人的南迁,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重心也逐渐由北方黄河流域移至南方长江中下游地区。
2.历程:(1)孙吴、东晋、南朝时期:农业:江南地区初步形成、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
手工业:手工业和商业进步,南方出现了建康等大城市。
(2)中唐:逐渐超过北方。
(3)南宋:经济上的局面完全确立。
3.影响:(1)带来的南移。
(2)随着中华帝国疆域的不断扩展,区域经济发展的日益突出;经济重心的南移凸显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和的需求,成为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一大特点。
【知识拓展】1、经济重心南移的显著特征:(1)北方人民的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最高水平。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一、引言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呈现出一个明显的趋势,即经济重心逐渐向南方转移。
这种转移不仅改变了各个地区的经济格局,也对中国的区域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区域经济的南移现象,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二、南移的原因1.政策导向中国的南向政策是南移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吸引了大量的资金和人才流向中西部地区。
与此同时,南方地区也受益于开放政策的推动,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跨国企业的投资。
2.基础设施建设南方地区相对于北方地区拥有更加完善的基础设施,这也是南移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南方地区的交通网络更加发达,通信设施更加完善,这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此外,南方地区还拥有更加先进的产业园区和科技创新基地,吸引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企业。
3.产业结构调整中国的经济发展正逐渐从传统的制造业向服务业和创新型产业转变,这也对南移现象产生了影响。
南方地区相对于北方地区更加适合服务业和创新型产业的发展,因为南方地区的人口结构更加年轻化,教育水平较高,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更加浓厚。
三、南移的影响1.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南移现象导致了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南方地区相对于北方地区具有更好的经济条件和发展机会,这会进一步加剧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
在南方地区发展较好的情况下,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
2.人口流动和城市化南移现象也导致了中国人口流动和城市化的加剧。
南方地区作为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吸引了大量的农民工和其他劳动力流向南方城市,这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与此同时,很多人才也选择到南方地区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这导致了北方地区的人才流失。
3.资源压力和环境问题南移现象也带来了一些资源压力和环境问题。
南方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企业,也加剧了对自然资源的需求。
同时,南方地区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例如水污染、空气质量下降等。
(完整版)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教学结构: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1、四大经济区:山东(包括现在的河南、山东、河北等地区)山西(以关中为主,以及河西、巴蜀等地区)龙门碣石以北(半农半牧区,分塞内、塞外)江南(长江以南,还没有开发)2、区域经济的特点:多样性发展不平衡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1、原因2、迁移高潮:第一次:西晋末的永嘉之乱第二次:唐代的安史之乱后第三次:北宋末的靖康之乱3、影响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1、原因:自然灾害;政治动乱2、过程:(1)魏晋南北朝时期:完整的作物体系耕地面积和产量提高初步开发手工业和商业进步(健康)(2)中唐以后:农、工、商等加速发展江西、湖南成为全国粮食基地逐渐超过南方扬州成为全国经济中心(3)两宋时期:“苏湖熟,天下足”完全超过3、影响:文化重心南移导入:课前,老师想做个调查,如果让你选择一个地方工作和生活,你们会选择北方城市还是南方城市。
如果是我的话,肯定会选择南方。
众所周知,今天南方是作为全国的经济重心,那么是不是中国从古代以来就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呢?预习过课文的同学就知道,事实上,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心一开始是在北方的,后来才逐渐移到了南方,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下中国古代的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经济重心南移的这一历史过程。
教学过程: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1、四大经济区[讲解]:大家对司马迁有一定的了解吧,他是什么人?西汉著名的史学家,写了一部家喻户晓的纪传体通史《史记》。
在书中,他根据当时经济分布的特点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山东、山西、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
请同学们在汉代四大经济区分布图上,把这些地区划起来。
[设问]:其中,山东、山西指的就是今天的山东省和山西省吗?[提示]:古代的山东山西分别指河南崤山以东和以西地区。
山东(旧时指中原地区,包括现在的河南、山东、河北等地区)山西(以关中为主,以及河西、巴蜀等地区,包括现在的山西、陕西和四川等地区)江南(长江以南,还没有开发)龙门碣石以北(半农半牧区,分塞内、塞外)[引导]:从图上,我们可以发现山东山西大体在什么位置?[设问]:它们都处在黄河边上,都属于黄河流域地区。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A.政治重心与经济重心分离
山东、山西以北 气候寒冷,土地 畜牧业或半农
广大地区
贫瘠。
半牧区
从战国到东汉,全国的经济区域已呈现出多样性和经 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无积聚而多贫。是 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西汉 公元前202年-8年)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 (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
——《宋书》 (南朝·宋 420-479)
中
古人曾把人民流亡的原因总结为五逃:“一
原
曰天(天灾),二曰官(政府的徭役),三曰军
人
口
(供给军队物资),四曰钱(高利贷),五曰愚
的
(经营不善)。”
大
量
请思考:历史上中原人口有几次大的迁徙?具体
外
迁
是什么?
1、中原人口外迁的三次高潮
(1)第一次高潮
(3)第三次高潮
• 时间:两宋之际 • 原因:靖康之乱
• 影响:南方的经济实力 和人口大增,中 国南方人口在北 宋时期超过了北 方人口。
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历史上,中原人口几次大迁徙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统治阶级内乱和少数民族的攻伐导致了北方频遭战乱, 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凋敝,民不聊生。 战争导致中原人口三次南迁。
• 概况:时间:两晋时期
• 原因:八王之乱和永《嘉永之嘉乱行》唐•张籍 • 影响:黄河黄流头域鲜的卑农入业洛生阳态,环胡境儿迅执速戟升明堂。
恶化晋,家中天原子人作口降纷虏纷,向公南卿方奔迁走徙如。牛羊。 紫陌旋幡暗相触,家家鸡犬惊上屋。 妇人出门随乱兵,夫死眼前不敢哭。
必修二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逐渐超过北方
正式成为古代 经济重心
3、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1)经济重心南移带动了中国古代文化重心的 南移。
(2)促进了江南经济发展,使之成为国家赋税 的主要承担者。 (3)促进了民族融合。 (4)后来,由于过度开发,也出现生态环境恶 化的现象。
总结: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不断完善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的土地私有制
(3)带来了新的风俗习惯。 (4)促进了江南的民族融合。 (5)使人口的分布更加合理,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 家的形成 (6)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1、原因
(1)政治因素:社会环境安定。 (2)经济因素:中原人南迁带来先进的
生产技术和劳 动力 (3)自然因素:自然环境好,适宜农业
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龙门、碣石以北 塞外草原上的马群
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请阅读并思考它们分别描述的是哪个经济区?
关中,膏壤越野千里 天府之国 冀鲁豫古代农业区
风吹草低见牛羊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 饭稻羹鱼,或火耕而 水耨。
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江南 丘陵地带
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忆江南》 作者: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课标要求: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中原人口的 大量外迁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概念阐释
区域经济
是指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等原因,在特定区域内所生产 的产品,经营模式和地方特色基本相同的经济。
经济重心
是指经济、技术最发达,对国家提供主要财政支持的 地区。在中国古代,衡量一个地区是不是经济重心, 最重要的是看该地区粮食产量和人力资源是不是在全 国名列前茅,其次是看该地区手工业和商业是否发 达。——农耕经济重心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古代中国中原人口南迁的三次高潮及其影响,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其过程。
教学难点:古代中原人口南迁和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原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四、教学方法
教师讲析为主,师生讨论为辅
五、教学准备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第!二C教.育T资B源网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是从古代“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的角度,对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进行叙述和分析。内容包括三目,第一目“四大经济区域的形成”分析了我过古代经济发展的多样性和不平衡性。第二目“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介绍了古代中原人口大量南迁的三次高潮及南迁的原因和影响。第三目“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分析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原因及影响,贯穿于本课的线索是“经济重心”。
师:利用表格展现中国古代南北方人口的变化状况,讲解人口迁移的形式及其原因
生:掌握中国古代三次人口迁移的高潮,并分析其原因。
师:重点讲述第三次人口迁移的情况,引入潮汕区域史,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历史来理解中原人口大量南迁所带来的影响。
设想过程:(打出“南宋初年人口南迁图”)
师:不言而喻,一目了然,人口主要由黄河流域往南方迁移。现在大家把目光集中到这一个箭头,这是哪里?
学生:归纳出中国古代区域经济的特点,通过现在行政区图与古代四大经济区域图的比较,正确理解古代的山东、山西的地理概念。
教学设想:引导学生从图片提取历史信息,学会古代与今天的比较。
师:用白居易的《忆江南》和一系列图片展现江南的繁荣景象。提问:“为什么江南会从一个落后、荒凉的地区成为一个经济繁荣,风景如画,人人向往的美好地方?是什么原因使江南得到开发?”从而过渡到第二目“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材料:夫山西饶材、竹、榖、纑、旄、玉石;山东多 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棻、梓、姜、桂、金、 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 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 山出釭置:此其大较也。—《史记· 货殖列传》
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将全国分为几大经济区? 分别是什么? 山西、山东、江南、龙门碣石以北 四大经济区分别在什么位置上?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这反映了当时区域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 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经济重心在北方-自然环境)
南直 浙江 福建 四川 广西 江西 湖广 广东 北直
北方——48
山东 山西 河南 陕西
27
26
11
9
2
22
12
5
17
13
5
11
2
(2)教育文化中心南移,南方教育不断发展。 (3)促进了民族融合。 (4)后来,由于过度开发,也出现生态环境恶化的现象。
中国古代农业特点五:
经济格局:区域经济发展的多样性 日益突出,经济重心南 移凸显了区域经济发展 的不平衡性和互补性。
原始森林覆盖 经济实力较弱
畜牧区和半农 龙门碣 山东、山西以北 半牧区,经济 石以北 (塞内、塞外) 实力有限
阅读下列材料,思考它们分别描述的是哪个经济区?
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 材料一:中国古代南北人口变化表
朝代
西汉 唐朝 南 人口(户) 247万 392万 方 占全国比例 19.8% 43.2% 998万 514万 北 人口(户) 方 占全国比例 80.2% 56.8%
北宋
1122万
62.9%
662万
37.1%
材料二: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永嘉行》 材料三:(中原)大疾疫,兼以饥馑,百姓又为寇贼所杀,流尸满 河,白骨蔽野。——《晋书· 食货志》 表中人口数目的变化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结合材料二、三 说明原因?并具体说明变化的详细情况。 北民南移; 原因:天灾人祸;(教材P11最后一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塞 外 草 原 上 的 马 群 古时南方有瘴气(热带原始森林里动植物 腐烂后生成的毒气 )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想一想:上述概况反映了当时区域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
2、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特点
(1)区域的多样性
——多样性主要是指地域分布上的特点。
(2)发展的不平衡性 ——不平衡性主要是指发展水平上的差异。
的南移。
(2)促进了江南经济发展,使之成为国家赋 税的主要承担者。 (3)促进了民族融合。
第3课 知识线索
四大 经济区 远古到两晋 第二次 人口迁移 安史之乱后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第一次 人口南迁
经济重心开 始发生变化
两晋之际
江南开始次 人口迁移
两宋之际 南方经济 重心地位 的确立 南宋以后
第3课 知识结构
四大经济 区的形成 中原人口的 大量南迁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分布:山东 山西 江南 龙门碣石以北 特点:多样性和发展不平衡 时间:两晋之际 唐安史之乱后 两宋之际
共同原因:战乱
原因:⑴中原人口南迁 ⑵社会环境 ⑶ 原有潜力
古代经济重 心的南移
过程:⑴孙吴东晋南朝开发 ⑵中唐以后 ⑶宋都南迁后
唐 代 扬 州 城 遗 址 唐代,江南物产大多在扬州集散,唐后期,扬州 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时有“天下之盛,扬 为首”之说。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3)宋代以后成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 宋朝南迁后,更致力于
南方的经济建设,经济上
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 过程完成。
注意:政治中心和重心仍在北方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南京秦淮河今貌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明代内阁大学士籍贯分布表
南 方 北 方
南 浙 福 四 广 贵 江 湖 广 云 北 山 山 河 陕 直 江 建 川 西 州 西 广 东 南 直 东 西 南 西
27 26 11 9 2 0 22 12 5 0 17 13 5 11 2
(2)中唐以后的全面开发
中唐以后,长江流域的
扬州和益州(成都),商业 繁荣,经济地位已凌驾于长 安、洛阳之上,当时有“扬 一益二”的说法。唐朝后期,
国家财政支出主要仰仗江淮
财赋。各行业均逐渐超越北 宁波唐代它山堰遗址
注意:超越北方不等于取代北方,全国的经济中心仍 在北方。
方。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2011年2月19日,中国铁路春运旅客发送量突破713.3万人, 创下铁路单日客流历史最高纪录。一年一度的春运,经常为外电 思考:春节时期人口为什么会发生大规模的迁移? 形容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周期性人口迁徙。
人口大迁移给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要是古代发生这种事情会有什么影响呢?
经济中心南移的历史启示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1)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备条件。经济重 心的南移和南方经济的发展都是在北方战 乱不休和南方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完成的。
(2)充分合理地利用外来劳动力、先进的生产 工具和生产技术就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3)经济的发展必须得到领导者的重视。南方 政权的许多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 在当时不得不采取措施重视经济建设,只 有这样,经济才有可能得到发展。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请思考:江南地区是如何从落后、荒凉变成一个经 济繁荣、风景如画、人人向往的美好地方的?
正是中原人口大量南迁,并与当地人民共同开
发,才使得江南变得如诗如画。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南迁
古人曾把人民流亡的原因总结为五逃:
“一曰天(天灾),二曰官(政府的徭役),
济实力大为提高。 (2)北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改变了南方落后的面貌。 (3)带来了新的风俗习惯。 (4)促进了江南的民族融合。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1、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1)中原人口南迁,补充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去了先 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2)政治环境南方相对和平稳定 (3)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 (4)江南统治者为了增强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经济 (5)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劳动,开发江南
江南
畜牧区和半农 龙门碣 山东、山西以 气候寒冷,土地贫 半牧区,经济 石以北 北(塞内、塞外) 瘠。 实力有限
观察以下从战国到东汉的图片和材料,探究我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国古代经济区域发展的整体特点?
山 西:
成 都 平 原
关中之地,于天下 三分之一,而人众不 过什三:然量其富, 什居其六。 ——《史记》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历史上,中原人口几次大迁徙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共同原因:统治阶级内乱和少数民族的攻伐导致了
北方频遭战乱,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凋敝, 民不聊生。战争导致中原人口三次南迁。
第3课
2、人口南迁的影响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请思考:中原人口的三次南迁,对南方产
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1)为江南开发增加了大量的劳动力,江南经
最重要的是看该地区粮食产量和人力资源是不是在全 国名列前茅,其次是看该地区手工业和商业是否发达。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夫山西饶材、竹、榖、纑、旄、玉石;山东多鱼、盐、 漆、丝、声色;江南出棻、梓、姜、桂、金、锡、连、丹 沙、犀、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 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釭臵:此其大较 也。
安、洛阳。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C
)
A.扬州位于南北交通要冲
B.江南物产大多在扬州集散
C.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D.安史之乱使长安、洛阳满目荒凉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古今人口迁移原因的区别
1、古代:躲避战乱或自然灾害,人们自发地迁到相对 稳定的地方。 2、今天: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1)政府为了经济建设目的而有组织地引导人口流动。 (2)农村生产力的解放,农村剩余劳动力剩余增加, 国家放松进城的限制。 (3)农村人口适应城市建设的需要,满足致富的愿望, 自发地移向城市。 (4)科技人员和大学生进城读书就业等等 人口迁移的方向:农村—城市;内地—沿海
——(唐)张籍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2)第二次高潮 时间:唐朝中期
原因:安史之乱
影响:黄河流域又一次
遭到严重破坏,北方人
口再度南迁,南方经济 实力大为提高。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安史之乱形势图
第3课
3、第三次高潮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靖康之乱
1126年,金人攻破汴京;次年,将宋徽宗、宋钦宗及许多 百姓俘虏押往北方,使汴京一片残破,北宋灭亡,史称靖康 之乱。
114
48
影响:文化重心的南移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1.“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两汉时期,塞
北(龙门碣石以北)和江南地区都是我国重要的经济
区。在当时四大经济区中,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的
是(
D)
A.山西、江南
C.龙门碣石以北、江南
B.山东、江南
D.山东、山西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2.右图为吴松弟所著《中国移民》书影,该书 详细论述北方人口南迁的具体背景、迁移过程、 分布状况和造成的影响。这一南迁现象产生的 最主要的影响是(
三曰军(供给军队物资),四曰钱(高利
贷),五曰愚(经营不善)。”
请思考:历史上中原人口有几次大的迁
徙?具体是什么?
第3课
1、三次南迁高潮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1)第一次高潮
时间:两晋时期 原因:八王之乱和永嘉之乱 影响:黄河流域的农业生态 环境迅速恶化,中原人口纷 纷向南方迁徙。
第3课
八王之乱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洛阳,掳走晋怀帝的乱事。晋初重行分封,终致八王之 乱,加以天灾连年,社会不稳,胡人遂乘时入侵。 《永嘉行》 黄头鲜卑入洛阳,胡儿执戟升明堂。
晋家天子作降虏,公卿奔走如牛羊。
紫陌旋幡暗相触,家家鸡犬惊上屋。 妇人出门随乱兵,夫死眼前不敢哭。 九州诸侯自顾土,无人领兵来护主。 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
指291~306年爆发的一场西
晋皇室内部争权夺位的战争。参
加这场混战的是赵王司马伦、齐 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马颖、河间 王司马颙(音yó ng)、长沙 王司马乂、东海王司马越和汝南
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一共有
八个诸侯王,历史上称为“八王 之乱”。 八王之乱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永嘉之乱是指公元311年,即永嘉五年,匈奴攻陷
C A.南方人口增加,逐步超过北方
B.对南方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环境 C.江南经济开发加快,经济重心南移 D.南北风俗融合,文化重心南移
)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3.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在扬州”,这句 诗突出反映了唐朝扬州的繁荣。唐朝后期,扬州 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经济地位超过长
材料四 明代内阁大学士籍贯分布表
南方——114
南 直 浙 江 福 建 四 川 广 西 江 西 湖 广 广 东 北 直
北方——48
山 东 山 西 河 南 陕 西
27
26
11
9
2
22 12
5
17
13
5
11
2
结合上述材料探究经济重心南移产生的影响。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3、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1)经济重心南移带动了中国古代文化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