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程理念”介入课程改革的基本认识——“穿新鞋走老路”议论引发的思考
新课程教育改革“穿新鞋走老路”之我见
新课程教育改革“穿新鞋走老路”之我见新课程教育改革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项重大举措,其目标是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认为有些地方存在着“穿新鞋走老路”的倾向,即在教育改革中仍然保留了传统的一些教育方式和教学模式。
在我看来,这种做法是不利于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的,因此应该引起重视。
新课程教育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和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
在实际操作中,有些教师仍然习惯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只是将新的知识点和教材加入到原有的教学内容中,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这样一来,学生容易陷入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而无法真正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我们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引导,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理念的更新。
新课程教育改革强调跨学科的融合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求学生具有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实际教育中,由于学科分化和考试导向的影响,在课程设置和教学组织上,还是存在着比较固定和刻板的模式。
学生需要按照教材的内容划分进行学习,缺乏对不同学科之间关系的综合性思考。
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可能受到一定的制约,而无法真正发挥自己的创新精神。
我们应该突破学科边界,进行跨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新课程教育改革强调个性化和因材施教的原则,要求教育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和特点。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资源不足和教学条件的限制,学校和教师之间的差异还是比较大。
一些学校和教师可能仍然采用一刀切的方式,按照统一的教学和考试标准来要求学生,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挖掘。
我们应该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和配置,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机会,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和发展。
新课程教育改革强调教育内容的时代性和前瞻性,要求教育与时俱进。
在实际教育中,由于保持教材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考虑,一些内容和知识点的更新和调整不够及时和全面。
学生学习的是过去的知识,而不是面向未来的知识。
新课程教育改革“穿新鞋走老路”之我见
新课程教育改革“穿新鞋走老路”之我见新课程教育改革自2001年试点实施至今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重要改革之一。
随着各级教育部门对新课程教育的大力推广,新课程教育改革已经进入到全面推行的阶段。
但是,新课程教育改革也存在不少争议,其中最为明显的一点就是“穿新鞋走老路”。
新课程教育改革中,新课程标准是重要的一环。
新课程标准的制定是针对原有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进行的,它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目标,通过设置综合素质评价来解决原有教育中只注重学科成绩的问题。
新课程标准的设置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加灵活多样,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于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
因此,新课程标准是新课程教育改革的重要核心之一,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另外,新课程教育改革也倡导教学方式的改变。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老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主,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能力培养。
而新课程教育改革中,教师被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而非传授者,学生被赋予更多的选择和自主权,在灵活的学习环境中自主探究和学习。
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在新课程教育改革中,“穿新鞋走老路”成为了最为突出的问题。
实际上,在新课程教育改革中,新的理论和实践特别是在校内课程设计、教学管理和评价评估等方面的变化能够得到充分的实现是一个复杂而艰难的过程,很多学校仍然沿用过去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
一些老师仍然使用传统的讲授方式进行教学,而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法也没有得到相应的转变。
因此,虽然教育部门在推行新课程教育改革方面做出了很多工作,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存在管理和实施的不同步,还存在一些教育机构和教师对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认识尚不足够深刻的情况。
对此,我认为,要解决“穿新鞋走老路”问题,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首先,新课程教育改革应该更好地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新课程教育改革“穿新鞋走老路”之我见
新课程教育改革“穿新鞋走老路”之我见教育是国家的未来,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保证之一。
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不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各方面的改革措施也层出不穷。
有时候我不禁会想,这些新课程教育改革是不是只是“穿上了新鞋走着老路”?新课程教育改革中的某些内容和方式仍然沿袭传统教育的老路。
尽管新课程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但在具体实施中,依然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单一的教学方式。
教师仍然以传授知识为主要任务,而学生则只能被动接受和记忆。
这种老掉牙的教学模式,早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求。
新课程教育改革中的评价方式仍然偏重应试成绩评价。
尽管强调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但在实际操作中,学生的成绩仍然是唯一的衡量标准。
这种评价方式无法真实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也导致了学生们过于追求分数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发展。
新课程教育改革中的资源配置不够均衡。
虽然新课程教育提出了普及教育的口号,但实际上,优质的教育资源仍然集中在少数城市和学校。
农村地区和一些贫困地区的学生仍然面临着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这不仅加大了教育的不公平现象,也限制了他们的发展机会。
虽然新课程教育改革在某些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和不足之处。
要真正实现教育的持续发展和进步,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深化教育改革。
应该转变教学观念,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们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发挥主体作用。
要建立起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推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
应该改革评价方式,摒弃应试教育。
评价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不仅包括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应该包括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领导能力等。
要多元化评价方式,注重发现和发展学生的特长和潜能。
应该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加大对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机会。
还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他们的教育素质和专业水平,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优质的教育。
新课程教育改革“穿新鞋走老路”之我见
新课程教育改革“穿新鞋走老路”之我见一些学校和教师对于新课程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他们将新课程仅仅理解为加入了一些新的知识点或者教学方法,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核心目标。
他们还是将教育定义为“知识传授”的过程,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这样,即使新课程的教材和教学设计都是很先进的,但如果教师没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学生也很难真正受益于新课程。
一些学校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困难和挑战。
教师们可能缺乏对新课程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不高;学校可能缺乏相关的教学资源和设备;家长们可能对新课程存在疑虑和担忧。
这些问题都对新课程教育的有效实施产生了阻碍。
学校需要加强相关的培训和支持,提高教师和家长对新课程的接受度和认同感。
政府应该加大对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投入,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资源,为学校和教师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我认为,要使新课程教育真正起到改革和创新的作用,还需要改变评价体系和考试制度。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评价和考试更注重学生的记忆和应试能力,而忽视了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这样,学生们可能会更注重应试技巧,而放松对于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在新课程的教育模式下,应该更换相应的评价指标和考试方式,重视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受益于新课程的教育改革。
新课程教育改革是一次伟大的教育变革,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校和教师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真正实现新课程教育的目标,我们需要加强对新课程的理解和接受程度,改变相关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资源,以及改变评价体系和考试制度。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穿新鞋走老路”的真正走上一条创新的教育之路。
新课程教育改革“穿新鞋走老路”之我见
新课程教育改革“穿新鞋走老路”之我见新课程教育改革是近年来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教育界所迫切需要的改革。
我对新课程教育改革持支持态度,但同时也认为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穿新鞋走老路”的问题。
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初衷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知识灌输,强调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
这一改革的出发点是正确的,因为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已经不再需要机械重复工作的人力,而是需要具备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人才。
新课程教育改革在实施过程中却存在一些问题。
新课程教育改革要求教师具备不同于传统教育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但很多教师并没有接受过相应的培训和学习,他们还停留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这就导致了新课程难以真正落地。
教师们试图通过传授知识、灌输学生的方式来教学,这与新课程要求的学生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的方式相悖。
新课程教育改革在教材设计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新课程强调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和发展,但很多教材仍然依然是以统一标准为基础设计的,忽视了学生的个体特点。
这导致学生在学习中缺乏主动性和针对性,只能按着教材的步骤来学习,而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潜力。
新课程教育改革在考核评价方面也存在问题。
新课程教育强调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能力培养,但现行的考试制度仍然过于注重学生的记忆和应试能力,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这样一来,学生往往只注重应试,而忽视了课程的真正内涵。
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新课程教育改革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学习,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只有教师真正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新课程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才能够真正落实新课程的要求。
教材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空间。
教材的设计应该更加贴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
改革考试制度,注重对学生全面能力的评价。
考试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价,不仅仅注重学生的记忆和应试能力。
新课程教育改革是教育界的一项重要任务和挑战。
新课程教育改革“穿新鞋走老路”之我见
新课程教育改革“穿新鞋走老路”之我见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也应该随之改革。
新课程教育改革被视为一种前进的方向和趋势,但有人认为它只是“穿新鞋走老路”。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三个方面对新课程教育改革进行分析和探讨。
新课程教育改革在教学内容上确实带来了一些新的变化。
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传授知识,而新课程教育改革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这种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性,鼓励他们自主探索和学习,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和应用知识。
这种变化是积极的,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增强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我认为新课程教育改革在一些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新课程教育改革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但在知识教育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忽视。
有人认为新课程教育改革只是“穿新鞋走老路”,强调了实践和创新,但在知识的传授和掌握方面忽视了一些基础知识。
实践和创新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
如果学生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很难进行深层次的实践和创新。
在新课程教育改革中,应该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掌握,使学生既有实践能力又有扎实的基础。
新课程教育改革还存在一些实施难题。
一方面,新课程教育改革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但现实中的教师队伍并不完全具备这些条件。
有些教师由于年龄和教育理念的问题,无法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使新课程教育改革受阻。
学校和教育部门也面临一些困难,如教学资源的不足和设备的落后。
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投入更多的资源和培训来解决,但这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新课程教育改革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带来了一些新的变化,促进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发展。
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需要逐步解决。
我们应该在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基础上努力完善教育体制和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发展和教育的目标。
新课程改革与“穿新鞋走老路”-教师的视角
新课程改革与“穿新鞋走老路”:教师的视角
安富海*
摘 要:近来教育理论界关于新课程实施中的“穿新鞋走老路”问题进行了非常激烈而
有益的讨论和争鸣。
讨论和争鸣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新鞋”与“老路”的关系方面。
诚
然,“新鞋”与“老路”的关系需要澄明,但教师为什么要“穿新鞋走老路”的困惑与
无奈更需要关注。
“穿新鞋走老路”本是一件非常不舒服的事,然而,教师由于不认同
“新路”、不敢走“新路”、不愿走“新路”、“穿新鞋”不会走“新路”等原因和迫于现
实的压力只能硬着头皮去“穿新鞋走老路”。
教师希望能穿上“合脚的鞋”、走符合教育
规律的“路”。
关键词:新课程:“穿新鞋走老路”;教师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习只、流于彤式,只是,季”。
[83教师们之所以女|刍己“习惯”的固守,祁想尽办法要把孩子趋
p观点,即“我玳’,一咬牙,我彳lL个钱。
学生可歹Lt』.、—t^L ∞,『I.
井座而已。
上面术西抄下来插了几j“我们以前的评器对现有评价制月
q笫嗣以及教筒:地区差异十分I果程改革有一定一姜正被教育实践,
张新海.新课程实王平.课程改革中王少非主编.新课●钟启泉.中国课{
新课程改革与“穿新鞋走老路”:教师的视角
作者:安富海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引用本文格式:安富海新课程改革与“穿新鞋走老路”:教师的视角[会议论文] 2011。
新课程教育改革“穿新鞋走老路”之我见
新课程教育改革“穿新鞋走老路”之我见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一直在不断推进,其中新课程教育改革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新课程教育改革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倡学科整合和跨学科学习,强调学生主体性和探究性学习。
一些人认为新课程教育改革在模式上“穿新鞋走老路”,带有传统教育的痕迹,甚至有人质疑其实质上是否有着重大突破。
在我看来,新课程教育改革固然秉持着传统教育的一些优良传统,但其在实质上依然有很大的变革,是朝着更加开放、多元、个性化的教育方向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新课程教育改革与传统教育相比,在教学内容上更加贴合社会需求,体现教育的时代性。
传统教育中,教学内容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过分注重的是学生能否熟练记忆书本上的知识点。
这种教学方法无疑是违背了教育的本质,更重要的是,这种教学模式也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而新课程教育改革则充分顾及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多元技能培养,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能力的培养。
由此可见,新课程教育改革在教学内容上是向多元化、开放化的方向迈出了一大步,体现出了与传统教育的较大区别。
新课程教育改革倡导学生主体性和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传统教育中,老师是主导者,学生则是被动接受者,这种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新课程教育改革中,学生主体性和探究性学习获得了更大的重视。
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更像是指导者和引导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主动问问题、自主探索等方式,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更有利于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这也是新课程教育改革与传统教育有着本质区别的地方。
新课程教育改革推崇综合素质教育和跨学科学习,这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方式。
在传统教育中,学科之间的划分非常明显,学生被要求死记硬背各自学科下的知识点,而这种学科划分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学习。
新课程教育改革“穿新鞋走老路”之我见
新课程教育改革“穿新鞋走老路”之我见近年来,我国教育界一直在探索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道路,试图通过改革使教育更加接地气,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需求。
有人认为这种改革只是“穿新鞋走老路”,即依然沿袭了过去的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未能根本改变教育的本质。
本文将从个人的角度出发,谈谈我对于新课程教育改革的看法以及对于“穿新鞋走老路”这一说法的理解。
我认为新课程教育改革确实在某些方面“穿新鞋走老路”。
比如说,在教学方式上,依然存在着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亲身实践和体验。
这种教学方式并没有真正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也未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评价体系上,依然存在着偏重成绩和升学率的倾向,学生被过多地压力所困扰,而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发展和成长。
这些现象表明,新课程教育改革在某种程度上确实还停留在了过去的教育模式和体系中,并未真正跳出“老路”的框框。
我认为“穿新鞋走老路”并不是完全贬义的说法,因为毕竟改革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时间去调整和完善。
新课程的提出,就是为了解决过去教育体制中的种种问题,为此,需要保留一些传统的优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革。
这种“穿新鞋走老路”其实是在借鉴过去的经验和教训,将其运用到当下的教育实践中,使得新课程教育改革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重要的是要看到改革的努力和成果,而不是一味地抱怨和诟病。
针对新课程教育改革“穿新鞋走老路”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教学方式要更加灵活多样,注重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体。
评价体系要更加多元化,注重发掘学生的潜能和特长,给予学生更多的成长空间。
教师队伍要更加专业化,不断提高素质和能力,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家校合作要更加密切,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
新课程教育改革“穿新鞋走老路”是一个既有积极意义又存在不足的现象。
我们应该正视这一问题,并努力在新的教育改革中实现真正的突破和飞跃,让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对“新课程理念”介入课程改革的基本认识——“穿新鞋走老路”议论引发的思考
目就 有上万条 ( 郭华 ,o o , 出现 了一 个怪现象 : 2 l )并 几乎 没 有一 条( 也许说得绝 对了 , 但肯定很 少 ) 新鞋” 对“ 表示一 丝 怀疑 , 也几乎没有一条对“ 老路” 说一句好话 !而是“ 防” 谨 , “ 切忌” “ ,不能” “ ,不准” “ ,绝对不许” ……一片谴责之声 。 甚 至, 当有人提 出如何理解有的教师“ 穿新鞋走 老路 ” 反而在 “ 学业水平检测 中占尽先机的现象 ” 的问题时 , 多的 回答 仍 诸
下得罪了很多人 。 是 , 但 看来大多数人高兴 , 赏 , 为写 赞 认
得好 ! 十分在理 ! 讲了实话 、 真话 、 广大教师的心里话 ! 不是
得罪 了很多人 , 而是为很多人做 了一件好事 。从此 以后 , 继 续简单谴 责教师“ 穿新 鞋走老路 ” 之类 的文字少 了 , 见个 偶 别跟郭文商榷或继续为谴责之声辩护的文字 ,那 口气也缓
新鞋走老路” 的议论。 这是一个形象 比喻 。 意思是说 , 其 课程
改革 的状 况 , 理念是新 的 , 而教师实 际教 学还是老 的一 套 ,
以致课改进行得不好 。 于这种状况 , 对 某些专家和干部满怀 抱怨, 严厉谴责 , 坚决扭 转这种局 面 ; 要 而教 师则 迷茫 、 莫
名 、 甘 、 奈 , 知 所 措 。八 、 、 来 年 中 , 网上 这个 条 不 无 不 九 十 光
礤 究 焦 点 纵 横
和 多 了, 别是有论 者 ( 尚达 ,0 0 纪德 奎 ,0 l 余小 特 陈 2 1; 21 ;
茅 ,0 ) “ 鞋 ” “ 路 ” 所 分 析 了, 管 意 见 不 一 , 21 对 新 1 和 老 有 尽 尚
执行 者 。 须 明确 : 育 理 论 工作 者 和 教 育 行政 一作 人 员』 必 教 、 该 是 为广 大 教 师 服 务 的 ; 而不 是 相 反 : 乎 教 师 是 为f 部 、 似
新课程教育改革“穿新鞋走老路”之我见
新课程教育改革“穿新鞋走老路”之我见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推进,新课程教育成为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新课程教育的实施,一些老问题似乎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学生负担重、教师培训不足、教学资源不均等问题依然存在。
有人提出了“穿新鞋走老路”的说法,意思是虽然推行了新课程教育,但实际情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改观,依旧是老问题的“新包装”。
对于这种说法,我持有不同的观点。
关于“重负轻骑”的问题。
在推行新课程教育之前,学生负担重一直是教育界的一个热点问题。
新课程教育调整了教学内容,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减轻了学生的学业压力。
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学校依然过分强调应试教育,导致学生仍然面临沉重的学习负担。
这与新课程教育的初衷相违背。
我认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包括政府的政策引导、学校的管理和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等。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真正让学生享受到新课程教育带来的益处。
关于教师培训的问题。
新课程教育要求教师具备更加宽广的知识面和教学理念,而传统的师范教育似乎未能满足这一要求。
一些教师对新课程教育的理念和实践还有一定的迷茫。
由于教师的培训成本高,一些贫困地区的学校往往无法提供良好的培训资源,这使得新课程教育在一些地区的推进受到了限制。
对于这一问题,我认为,政府应该制定相关的政策,提高对教师培训的投入,提供更多的培训资源和机会。
学校也应该积极为教师提供培训机会,让他们能够及时了解新课程教育理念和实践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更好地服务学生。
关于教学资源不均的问题。
新课程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学资源必须足够充裕和多样化。
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一些地区的学校仍然面临教学资源匮乏的问题。
这使得一些学生无法享受到新课程教育带来的真正益处。
对于这一问题,我认为,政府应该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这些地区的教学条件,保障学生享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
新课程教育改革“穿新鞋走老路”之我见
新课程教育改革“穿新鞋走老路”之我见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教育意识的提升,国家对教育改革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的需求。
新课程教育改革被普遍认为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一步,也是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我认为这个新课程教育改革在某些方面只是在“穿新鞋走老路”,还需进一步完善和深化。
新课程教育改革强调“素质教育”,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创造力等综合能力。
虽然这一理念在教育改革中是必然的趋势,但是实施起来还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目前教育评价体系仍然以高考为核心,学校和教师普遍以取得好成绩为目标,导致教育改革实际上只在表面进行,很难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新课程教育改革应该完善评价体系,鼓励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减轻学生和教师的压力,使教育真正能够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
新课程教育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实际操作中,我觉得有些教师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认识还不够到位。
他们仍然是传统的“授课者”,注重的是知识的传递,而不是关注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
这种情况下,学生容易陷入被动的学习状态,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育改革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引导他们更多地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教育改革倡导跨学科的教学方法,强调知识的整合和应用。
这一方面体现了教育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也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难度,因为他们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背景,并且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准备和教授这样的课程。
而目前的教师培训体系和教育资源并不完全适应这样的需求。
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支持,引导他们更好地应用跨学科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新课程教育改革在教育改革中是一次重要的尝试,但是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
要更好地推动教育现代化,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深化这个改革,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使教育能够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的人才。
新课程教育改革“穿新鞋走老路”之我见
新课程教育改革“穿新鞋走老路”之我见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改革也在不断进行着。
新课程教育改革就是其中之一,它对原有教育模式进行了颠覆性的改革。
通过引入新的教学方式、教材和评价标准等,新课程教育改革试图将现代化的教育理念融入到课程设计中,打造出更符合未来发展需要的人才,对于推动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巨大意义。
然而,新课程教育改革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应试教育依然存在、实施难度较大等。
因此,从我个人的角度出发,我认为新课程教育改革是“穿新鞋走老路”的。
首先,我认为新课程教育改革是在“穿新鞋”的前提下走“老路”。
新课程的实现,只是在原有的教育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新元素。
例如,对学生学科素养、科学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学科之间也进行了有机结合等。
而这些新元素并没有改变教育的本质,教育教学中关于“学科、课程、教学、评价”等核心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教育教学过于重视知识的灌输,忽略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其次,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前提是以学生为中心,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转变。
这需要我们需要在教育教学中更加注重教师的培训和专业素养的提升,从而发挥“学一门、会一门、教一门”的教师特点,逐步实现新课程理念的落地。
再次,新课程教育改革实行起来需要一定的经费投入和财政支持。
但是,在许多地区,由于一些特殊原因,例如经济条件不够优越、区域教育水平落后等,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实施难度较大。
如何在这些地区保证教育公平性,也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在新课程教育改革中得出一些结论。
在实施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应试教育的问题,尽量去打破“工程师型”教育的框架。
这需要我们多注重学生的兴趣,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通过多元化教育活动来开发学生的潜能,形成健康的学习氛围。
同时,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也必须发生转变,不再只注重课堂小时,而是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新课程教育改革“穿新鞋走老路”之我见
新课程教育改革“穿新鞋走老路”之我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改革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也是各国政府和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我国,新课程教育改革在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新课程教育改革应该“穿新鞋走老路”,即在注重创新的保留传统的优秀教育理念和方法。
下面我将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制度和教师培养等方面谈谈我的见解。
新课程教育改革应在课程设置方面创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知识更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应该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生的兴趣爱好来设置不同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可以增设一些与现代技术和信息产业相关的课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思维等,这些都是未来社会所需要的核心竞争力。
新课程教育改革应在教学方法方面创新。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传授和灌输。
而新课程教育改革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指导者和引导者,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和团队合作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还可以引入一些先进的教育技术和教学工具,如教学软件、虚拟实景等,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新课程教育改革应在评价制度方面创新。
传统的评价制度主要以考试为主,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分数的高低。
而新课程教育改革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能力的培养,可以采用多元评价的方式,如项目评价、实践评价、综合评价等,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表现。
还应该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特长的培养,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空间。
新课程教育改革应注重教师培养和发展。
教师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主体,他们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
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发展,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可以通过举办教师培训班、编写教材、推广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
新课程教育改革“穿新鞋走老路”之我见
新课程教育改革“穿新鞋走老路”之我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中国的教育改革也在不断地进行。
新课程教育改革作为中国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正在逐步推广和实施。
新课程教育改革的目标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一些人认为新课程教育改革“穿新鞋走老路”,即仍然停留在形式上的改革,而没有真正改变教育教学的内在结构和方式。
在我看来,新课程教育改革的确存在一些问题,但也有其积极的一面,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合理利用。
新课程教育改革的“穿新鞋走老路”体现在教学方式上。
尽管新课程教育改革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依然存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
老师仍然是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很少有机会进行自主思考和实践。
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适合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和控制,但却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反而使学生的思维变得很被动,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大大下降。
新课程教育改革“穿新鞋走老路”也表现在考试评价上。
中国的学校教育长期以来都以应试教育为主,注重学生的记忆和应试技巧。
尽管新课程教育改革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但在学生评价方面,往往仍然以分数为唯一的评价标准。
学生仍然只是追求分数而不是真正的学习,这导致学生缺乏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尽管新课程教育改革存在上述问题,“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也有其积极的一面。
新课程教育改革在课程设置上确实进行了一些改革,重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采用了跨学科、综合实践、项目化学习等多种形式,拓宽了学生的学习领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教育改革也推动了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改进。
老师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更多地发挥引导和指导的作用,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精神。
新课程教育改革还提倡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注重综合评价和素质教育,虽然还存在问题,但的确引领了教育评价的改革方向。
新课程教育改革“穿新鞋走老路”之我见
新课程教育改革“穿新鞋走老路”之我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教育改革一直是各国学术界和政府层面所关注的焦点之一。
新课程教育改革凭借着其强调学生个性发展、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等特点,成为了当下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有人认为新课程教育改革不过是“穿新鞋走老路”,并未真正改变以应试教育为主导的教育模式。
在我看来,新课程教育改革虽然有其局限性,但其所倡导的课程理念和教育目标对教育变革的推动仍具有积极意义。
新课程教育改革提出了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学习能力为中心的课程理念。
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核心素养,追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这无疑是对以往应试教育模式的一种改变。
我们也不能忽视在实际教学中,新课程教育改革的“穿新鞋走老路”现象。
新课程教育改革在教育教学方法上的创新并不十分彻底。
很多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依然偏向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讲授的内容仍延续着以往的应试教育内容。
课程设置方面的改革也并不是全面深入的。
现行的新课程标准下,许多学校在课程设置上跳进河里,往往将错综复杂的知识点和难度大的课程在混沌中把孩子们搞得晕头转向。
这也导致了新课程实施中产生的新问题反而往往成为教育教学负担的增加。
新课程教育改革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暴露出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等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了“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其实,要真正实现新课程教育改革,需要全面解决以上问题,让新课程教育改革真正落地生根,走上新的发展道路。
尽管存在这些问题,我仍然认为新课程教育改革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提出本身就对过去应试教育模式进行了一定的颠覆,为教育变革带来了一些新的思路和理念。
新课程教育改革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这与传统的应试教育截然不同。
通过培养学生创造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有望培养出更多拥有综合素养和核心竞争力的人才。
新课程教育改革对教育教学方式和课程设置的改革也为教育变革提供了一定的契机。
在未来的教育改革中,我认为应该积极回应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号召,不仅要坚持新课程教育改革所倡导的课程理念和教育目标,更需要着力解决新课程教育改革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新课程教育改革取得更大的成效。
新课程教育改革“穿新鞋走老路”之我见
新课程教育改革“穿新鞋走老路”之我见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已经进入到了新的发展阶段,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也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其中新课程是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核心主题之一,它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新课程主要是以“因材施教、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实践,从而达到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等一系列综合目标。
但是,作为新课程改革的推动者和实施者,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目前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仍面临很多的困难和挑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部分教育从业者对新课程理念和教育目标的认识还比较浅薄,不能真正深入实施新课程的内容和要求,更多地是将新的教材、新的教学方法等放到了老的教学模式中,仍然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需要,未能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二、另一个问题是,学校教育改革的实施面临的重重困境,包括学校的师资力量不足、资源分配不合理、教育教学设施和环境等方面的条件不足、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补位不均衡等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实施新课程教育具有非常大的影响。
三、第三个问题是学生本身,包括学习习惯、自身素质的差异等方面,这些因素也会影响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实施。
例如,一些学生可能习惯了被“灌输”式的教育,难以适应新的教学方式,一些学生可能缺乏自信心,不愿意主动参与到新课程教育中来,从而影响教育改革的效果。
四、最后一个问题是社会环境的影响。
当前我国社会的价值观和教育观念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与矛盾,一些家长和社会公众仍然关注学生的学分和分数,而不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格发展,这种“应试教育”倾向成为困扰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针对新课程教育改革中的这些困难和挑战,我们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具体而言,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对于从业者角度而言,它方面需要加强对新课程教育目标和教学要求的学习和理解,同时积极掌握科技手段,不断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工具,打破传统的教育教学格局和模式,尝试多样性,创新性的教育方式。
新课程教育改革“穿新鞋走老路”之我见
新课程教育改革“穿新鞋走老路”之我见新课程教育改革是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它旨在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和核心素养,使学生具备实践和独立创新能力,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而实际上,在实施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尽如人意的局面,导致一部分学校和教师仍然“穿新鞋走老路”,未能真正推进新课程的实施。
因此,本文就新课程教育改革“穿新鞋走老路”的问题进行分析。
首先,教材在新课程教育改革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新课程教育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将教科书作为学生获取知识和思维方法的主要途径,应该是以学生的认知和学习需要为基础研发的。
但是,目前市面上的教材质量良莠不齐,并且存在一些教材内容过于简单或者过于难懂的问题。
因此,一些老师往往会在教学中只注重教授教材上的基础知识,而忽略对于真正核心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真正的领悟和掌握能力。
其次,教学方法也是新课程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课程教育改革强调“学生为主”,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学校和教师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直接传授知识,缺乏对于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引导,这也体现出一些老师对于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认知不足。
除此之外,评价体系也是新课程教育改革中不容忽视的因素。
新课程教育改革强调多元评价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而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是考试和应试,无法真正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影响学生对于核心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学习和培养。
综上所述,新课程教育改革“穿新鞋走老路”主要表现在教材、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等方面。
在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实施过程中,应该强化教师培训和各方面协调,改进教材质量,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和考核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多元智能,真正以学生为中心,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全面发展和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新课程教育改革“穿新鞋走老路”之我见
新课程教育改革“穿新鞋走老路”之我见我认为新课程教育改革是必要的。
在当今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科技进步的步伐也越来越快,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为了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教育改革必不可少。
新课程教育改革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这是非常必要的。
新课程教育改革是朝着正确的方向迈出的一步。
对于“穿新鞋走老路”这个问题,我认为不能一概而论。
新课程教育改革的确需要吸收和借鉴前人的经验和教训,但更重要的是要根据当今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现状来制定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借鉴前人的经验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些经验可能是宝贵的财富,是前人们探索的结果和教训。
我们不能将过去的教育模式和方法照搬照用,而要根据当今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特点进行改革和创新。
也就是说,新课程教育改革不能只是一味地“穿新鞋”,而是要在走“老路”的基础上,不断地探索和前进。
在新课程教育改革中,“穿新鞋走老路”更应该是一种态度和理念。
这种态度和理念就是要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成果,同时不断地创新和改进。
我们可以借鉴前人的经验和教训,但我们更要关注当今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特点,创新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穿新鞋走老路”,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教育改革的目标。
新课程教育改革中还需要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培训。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素质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质量。
我们要注重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培训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教育改革的目标。
新课程教育改革“穿新鞋走老路”之我见
新课程教育改革“穿新鞋走老路”之我见新课程教育改革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被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近年来,在一些地方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种现象,即新课程改革只是形式上的变化,实质上仍然是走老路。
我认为,这种现象背离了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初衷,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反思。
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初衷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注重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实施过程中,很多地方仍然以传授知识为重,注重对学生的灌输,忽略了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这种老路思维的影响,使得新课程改革无法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新课程教育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在一些学校和教师的观念中,仍然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教师过多地操控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这种老路思维的延续,使得新课程改革无法真正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全面素质提升的要求。
新课程教育改革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倡实践性教学的方法。
在一些学校和教师的实施过程中,实践性教学只是停留在形式上,缺乏实质性的内容和学生的参与。
学生没有机会接触真实的社会和实际的问题,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
这种老路思维的影响,使得新课程改革没有真正落地,无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有以下几点改进的方向。
要转变教育观念,把学生的主体地位确立为教育改革的核心。
教育者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要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和实践。
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实践活动,例如实地考察、实验研究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知识的应用场景。
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与企业、社区等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要强化对教师的培训和支持。
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学习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对新课程教育改革的理解和把握,才能够真正实施好新课程教育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稿有论者继续为谴责之声辩护。
毫无疑问,这当然是可以再研究讨论的。
但不管千言万语,总该与广大教师站在一个立场上说话,抱着平等、友好、尊重、信任的态度;不然的话,纵使说出很多理由,却在这根本的一条上,欠了情,输了理。
[51二、超越“新”、“老”,坚持真理标准一味谴责教师“穿新鞋走老路”这种声音,还引发人们思考又一个根本性问题,就是我们对新课改不顺利、教师“穿新些走老路”的情况进行评价判断时,应该秉持什么样的标准。
本来,我们对任何事物进行评价判断,包括对“新鞋”和“老路”的评价判断,特别是关于好或坏的价值判断,应该秉持一个根本的标准,就是真理的标准;或者说,必须以真理标准为基础;或者再确切地说,必须与真理标准联系起来。
但让人遗憾的是,一味谴责教师“穿新鞋走老路”的朋友们不是这样,他们秉持的似乎是另一种标准。
如果仔细观察和体会就会发现,他们谴责教师“穿新鞋走老路”的时候,其立论的大前提是以“新鞋”为好,以“老路”为坏;只要穿上“新鞋”,不走“老路”,就是好的;反之,穿上“新鞋”,而“走老路”就是坏的。
要言之,以新为好,以老为坏,不管适合不适合实际,不管正确不正确,不管是不是符合学校教育规律,也就是说,与真理不真理无涉,不问实际,不问正误是非。
“穿新鞋走老路”这种现象,持续八、九、十来年,无论你对它褒也罢,贬也罢,不管如何评价,它都明确无误地传达了一条重要信息:“新课程理念”实际上一直未得真正实行(这里暂且不论其负面影响)。
假如说,头一两年,发现了这个现象,经过指责、纠正、扭转,这个现象就消失了,这不奇怪;奇怪的是,三四年,五六年,八九年,虽经反复指责,这种现象依然未得纠正,还是没有扭转局面。
人们对此不能不感到困惑,,不能不追问:某些专家和干部那样苦口婆心、谆谆训诫,为什么不起作用?马克思曾经说过,凡是将理论引向神秘的地方,就应该诉诸实践。
[61为什么“新课程理念”行不通?为什么教师“穿新鞋”却依然“走老路”?“新鞋”真的好、“老路”真的坏?某些专家和干部对此进行严厉谴责究竟对不对、该不该?……这一切,谁说了也不算数,应该问问实际。
十来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说不长,是它还不足以“盖棺论定”;说不短,它已够证明:关于谴责教师“穿新鞋走老路”的议论是似是而非的;“新鞋”是不适合实际的,是不正确的,是不好的。
人类全部社会活动实践、包括科学史实告诉我们,新发生的事物经常是好的,老(旧)的事物经常是不好的。
但决不能绝对化。
新的不一定是正确的,因而不一定就是好的;而老的不一定是错的,因而不一定就是坏的。
这就是说,新或老不是决定性的,无论“新”也罢,“老”也罢,关键在于正确不正确,适合不适合实际。
古今中外这类事例举不胜举,连许多俗话、谚语,也形象地说明这个道理,例如,“花样翻新”、“标新立异”……是对新的贬义;“老马识途”、“姜是老的辣”……则是对老的褒义。
那么,一味谴责教师“穿新鞋走老路”的朋友们,他们判断好坏的标准又是什么呢?马克思、恩格斯曾说到当年的一些情况:“现在问题不再是这个或那个原理是否正确”,而是它“方便还是不方便,……”【7】“在包括哲学在内的历史科学领域内,那种旧有的对在理论上毫无顾忌的精神已随着古典哲学完全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不动脑筋的折中主义,是对职位和收入的担忧……”嘲今天,情况当然不可同El而语。
但是,现在社会上确实流行一种现象:有的人,遇到一件事,好不好?该不该做?首先不问正确不正确,适合不适合实际,而是自觉不自觉地问:谁说的?谁叫做的?有利还是无利?换句话说,不讲真理,只讲所谓“价值”或利益,并且多半是讲对自己的价值和切身的利益。
对所谓“穿新鞋走老路”一片谴责之声,硬是不管“穿新鞋”对不对,一心只想着它是当今时尚的,“权威”(其实未必是真正权威)、上司说好,叫做的,这必定是好的,跟着说、跟着做一定无害,而如果提出异议,一定会得罪人,显得自己落伍,对自己不利。
与判断和评价标准紧密相联系,由于不问正确不正确,不问适合不适合实际,一味谴责教师“穿新鞋走老路”的朋友们,似乎在思维方式上也陷入绝对化、僵化的境地,即形而上学思维,单向思维,固守某种定势(式)而不灵活变化的思维。
“一7已R教育科学研究2012’2根筋”、“一条道走到黑”、“固守一隅”、“钻牛角尖”等说法,都是形容这种思维方式。
“新鞋”就是好”,“老路”就是坏。
好,就是绝对好;坏,就是绝对坏。
丝毫没有怀疑,也丝毫没有灵活。
在科学研究中这是最要警惕的。
郭华教授《新课改与“穿新鞋走老路’》这篇文章,姑且不论其思想内容的优点(当然也不是无可争议的),单单就其突破这种固化的思维方式而言,也是有很大意义的。
它为人们提供了一条与谴责者迥异的新思路。
它超越“新”、“老”对立,不无谓地纠缠在“新鞋”与“老路”之间,更不非此即彼,绝对化。
无论“新鞋”也罢,“老路”也罢,关键是要看其正确不正确,适合不适合实际,是不是符合学校教育规律,如果是不正确的,虽新而不从;如果是正确的,虽老也坚持。
这一思路给予人们很大的启发,尤其对改进当前学风有很现实的意义。
三、“学校教育”是关键词“‘学校教育’是关键词”。
这也是针对“穿新鞋走老路”一片谴责之声、特别是后续的讨论和争论,引发人们思考而提出来的,也是带有根本性的问题。
近十年来,对“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人们谴责,质疑,辩护,争论……众说纷纭,相持不下。
究竟症结在哪里?有学者提出,“应理性审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非常正确的。
[91的确,不能停留于表面现象或感情用事;不能抽象地笼统地泛泛而论。
我们坚持真理标准,而真理是具体的。
我们缺乏的正是具体分析。
然而,我们遇到了一种方法论110】困境,甚至引起、造成一定的理论混乱。
就是说,在讨论、争论中,有时似乎谈得很具体,分析得很具体,但是,彼此双方却往往说的不是同一个问题,出现“顾左右而言他”、转移话题的情况。
要想真正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必须克服、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认为,其关键之一是要锁定在“学校教育”这个特定范畴或定义域,即“‘学校教育’是关键词”。
必须明确,我们讨论的是学校教育(而且主要是中小学校基础教育)的改革问题,而不是学校外教育——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业余教育、社会教育、个人自学教育等,甚至也不是大学教育、各种科学或艺术专业教育、职业学校教育、多种多样的培训班等等的教育。
如果不明确这一点,讨论就没有边界,或漫天说开去、不着边际,尽管振振有词,也都是没有作具体分析的抽象“真理”,一系列争议也很难有结果,甚至南辕北辙,相去甚远,带来理论混乱是很自然的。
让我们举几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下。
关于改革的意义。
怎样判定某种教育教学改革有何种意义?例如,“穿新鞋”有何种意义?这不能抽象谈论。
像主张孩子多在活动中学习,在玩中学,无须过于注重乃至根本不必传授和学习书本知识,这在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中是非常有意义的;但在学校教育中就不对了,不仅没有意义,而且反而是有害的。
“改革的意义在于能在学校教育这条道路上越走越宽广,越走越平坦,越走越轻松,越走越愉快。
”【11】关于新路、老路。
新路和老路究竟哪个好?这也不能一概而论,要看它是不是学校教育应该走的路。
如果是学校教育这条路的话,虽“老”,也该走;如果不是学校教育这条路的话,虽“新”,也不能走。
至于新路和老路各自如何走得更好,当然学问大得很。
但那是另一个问题,容当别论。
关于知识成为主要对象。
知识该不该成为主要对象?这也要首先问一问:说的是哪种教育?如果不是学校教育,而是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业余教育、社会教育,甚至是某些艺术专业教育、职业学校教育、多种多样的培训班,知识就不一定成为主要对象。
但如果是学校教育(特别是中小学教育),那么,知识成为主要对象就是笃定的。
因为学校教育担负着两大任务:传承人类文明成果和培养下一代人。
这两者都与知识密不可分。
至于知识怎么选择、怎么组织好,知识教学如何才能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那也是另一个问题,也需要另行讨论。
关于讲授是最主要方法。
对于中小学而言,这是绝对的。
因为讲授主要为语言活动,不同于一般动手操作的感性活动。
如果不主要依靠它,就不能培养和发展学生高级心理能力,特别是抽象思维能力;如果不主要依靠它,学生就无法面对庞大的知识体系,不可能在十来年内学习完几十本教科书。
【12】当然,如果是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等,宣称讲授为最主要方法就是不对的了,如果对个人自8专稿学教育,也说讲授是最主要方法,那简直荒谬了。
至于说,讲授方法本身有难以照顾个别等局限和缺点,现实中更多有偏差,不能美化它,要特别注意正确运用,不能与对话相对立,不能与简单灌输相混淆,也不能否定探究和讨论等其他方法,要互相配合等等,这些观点本身无疑是正确的,很有意义的,应该认真研究。
但这也完全是另外的话题,不是当下讨论和争论的焦点。
当下讨论和争论的问题是:在学校教育的教学方法中,从原则上或整体上说,哪个为主?讲授为主还是“探究”为主?讲授法的地位能否动摇并由“探究”取而代之?如此等等。
[131倘若拿如何正确运用讲授法的道理来回答该不该确认在中小学教学中“讲授是最主要的方法”这个问题,那就不是具体分析,而是混淆了概念和命题,答非所问,转移话题了。
总之,对于“改革意义”、“新路”、“老路”、“知识”、“讲授”……都要看在什么时间、场合、相对于什么问题而言的。
要紧紧把握“学校教育”这个关键词。
讨论问题要有边界,所谓“穿新鞋走老路”问题,属于学校教育范畴,这也是一个前提。
如果走出这个边界,超越这个范畴,抛开这个前提,那么,永远说不清;不仅说不清,而且真理会变成谬误,谬误也会被错以为“真理”。
四、“穿新鞋走老路”的实质所谓“穿新鞋走老路”,究竟是怎么回事?其实质何在?对于这个问题,答案很不同。
如上所述,在郭华教授《新课改与“穿新鞋走老路”》一文发表以前,八、九、十来年的一段相当长的时间里,“不二话”,“没商量”,认定“穿新鞋走老路”是当然的坏事,甚至是教师不积极改革的坏事;其所以如此,则是由于:评价体系不配套,舆论跟不上,政府不作为,学者不关注,特别是教师不合格,等等,几乎一切能够说到的理由都说了,唯独不说是“新课程理念”即“新鞋”有问题。
【14】可是,“郭文”却意外地说出“二话”,要“商量”一下。
它说:“人们所说的‘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不是因为政府不作为,学者不关注,也不是因为教师不合格、不努力,而正是广大师生对某些片面、偏激的所谓‘新课改理念’的自发纠偏,是学校教育规律发挥积极作用的实践体现。
”“在这个意义上,‘穿新鞋走老路’就不能算是坏事,而是一件好事。
”【格】我们认为,“郭文”说得十分准确,相当深刻,真正揭示了这一现象的实质,并作了公正评价。
有的论者,只看表面现象,或只从外部找问题(尽管外部原因也很重要,但内因是决定性的,不能以为对这一现象内在的学理无需深人研究),认识不到位,或者,有所顾忌,不敢、不愿得罪人,因而,都不能或不肯这样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