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斯坦福大学校长约翰·汉尼诗谈如何培养全球性人才
国外一流大学怎样培养创新人才
国外一流大学怎样培养创新人才作者:杜朝晖来源:《成才之路》 2014年第19期杜朝晖新的形势,对我国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任务与要求。
国外一流大学经过长期发展积累的经验,对于促进我国高等院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无疑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注重创新思维训练英国大学十分重视提高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能力。
牛津大学在本科阶段设置跨学科的综合性专业。
以颇受欢迎的“哲学、政治与经济专业”为例,学生在第一年需要哲学、政治、经济三个学科并重,掌握每个学科的基本工具和方法。
从第二年开始,学生可以三科并重,也可以集中学习其中一到两个学科。
牛津大学经过八百多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学院制”和“导师制”,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牛津大学的学院不是按专业划分的,每个学院中都有来自多个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
每个学院都是一个住宿、用餐、社交、学习的社区,随时随地可以进行跨学科交流。
牛津大学的每个学院都有大量导师,给本科生提供个人化的精心指导。
学生每周至少同导师见一次面,讨论先前布置的论文或问题的解决方案。
学院里的导师还经常组织不同专业的学生就某个问题展开讨论,不同的思考方向使学生获得很多新鲜思路,扩展已有知识并启发创新。
二、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德国大学将研讨课作为一种重要教学模式。
研讨课活动通常进行3个月或更长,教师会提供某一领域若干题目供学生选择。
选定题目后,学生独立或几人一组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一篇研究报告或论文。
然后,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题目作20分钟~30分钟的学术报告,进行一定时间的讨论交流,最后教师进行点评总结。
丹麦阿尔堡大学也倡导以问题为基础、按照课题组织教学的模式。
学校按教学目标确定每个学期的研究主题,教师将研究主题结合到课程教学过程中。
学生围绕研究主题,自主选择具体问题,并将课程学习所得应用于课题研究中。
美国高校从入学起,就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事科研活动,并对科研活动进行资助。
斯坦福大学每年为1200名学生提供400万美元的项目资助。
如何通过教育提高科技人才的国际竞争力
如何通过教育提高科技人才的国际竞争力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科技人才成为了各国竞争的关键。
拥有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科技人才队伍,对于一个国家的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而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在提高科技人才国际竞争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那么,如何通过教育来实现这一目标呢?首先,要优化教育课程体系。
教育课程是培养科技人才的基础,应当与时俱进,紧密结合国际科技发展的前沿和趋势。
一方面,要加强基础学科的教育,如数学、物理、化学等,为科技人才的成长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另一方面,要增加新兴科技领域的课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技术等,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最新的科技知识和应用。
此外,跨学科课程的设置也尤为重要,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复杂的科技问题面前游刃有余。
其次,注重实践教学。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科技人才的培养更是如此。
学校和教育机构应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如实验室项目、企业实习、科研竞赛等。
通过实践,学生不仅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还能够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实践教学也有助于学生了解科技行业的实际需求和发展动态,使他们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更具适应性和竞争力。
再者,培养国际化视野是关键。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科技人才需要具备开阔的国际化视野,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发展状况和文化背景。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国际交流项目、邀请国际知名学者讲学、组织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等方式,让学生有机会与国际同行交流和合作。
同时,鼓励学生学习多门语言,特别是英语等国际通用语言,为他们获取国际前沿科技信息和参与国际合作提供便利。
此外,创新教育方法也必不可少。
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已经难以满足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的需求。
教育者应当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共产党员的标准与大学生行为规范..
规,遵守校规校纪;正确行使权利,依法
履行义务;敬廉崇洁,公道正派;敢于并
善于同各种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
2018/9/25
12
二、教育部对大学生的学业要求
勤奋学习,自强不息。
追求真理,崇尚科学;
刻苦钻研,严谨求实;
积极实践,勇于创新; 珍惜时间,学业有成。
2018/9/25 13
名人名言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知识改变命运——李嘉诚
“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展 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
——高尔基
2018/9/25 14
学习对于个人发展非常重要
学习是为了增加知识、增长才干,提高适 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创造价值,改变命运。
增强安全意识,防止意外事故;
关爱自然,爱护环境,珍惜资源。
2018/9/25
32
四、教育部对大学生的道德要求
诚实守信,严于律己。 履约践诺,知行统一; 遵从学术规范,恪守学术道德,不作弊,不 剽窃; 自尊自爱,自省自律; 文明使用互联网; 自觉抵制黄、赌、毒不良诱惑。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
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
又不肯竟学。
2018/9/25
18
丘吉尔22岁后发奋成才
丘吉尔考了4次才考上郝斯特陆军大学,22 岁时还只是一名士官。他下定决心,好好学 习。课堂上认真完成课业,课余时间博览群 书,坚持数年,具备了渊博的知识,学会了 明快、简洁、有力的文体,成为高瞻远瞩的 战略家、口若悬河的辩论家、二战时期的著 名领袖。
2018/9/25
4
浅谈美国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浅谈美国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摘要:1998年10月,美国大学率先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写入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宣言。
《宣言》指出:“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高等教育显然需要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视角和新的模式”,要求“国家和高等院校的决策者应把学生及其需要作为关心的重点,并应将他们视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的和负责的参与者。
这应包括学生参与有关高等教育问题的讨论,参与评估,参与课程和教学法的改革,并在现行体制范围内,参与制定政策和院校的管理工作”。
可以预计,美国大学“以学生为中心”的经验,必将对整个世界21世纪的高等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培养模式;教育创新;办学理念中图分类号:F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09)06-0001-0001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大学不断进行教育创新,坚持一个“中心”、三个“结合”,即以学生为中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科学与人文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
一、以学生为中心当代美国大学三个“结合”的教育,贯穿了一条红线,即“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一切都让学生自主选择、自我负责。
其中的道理,正如耶鲁大学斯密特德校长对学生所说:“你们就是大学!”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大学财政日益吃紧,高等教育逐渐市场化,学费一涨再涨,“学生消费主义”在全美大学中开始盛行。
大学既然收了学生高昂的学费,就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服务。
随着大学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教育越来越以学生为中心,因为大学毕竟应以人才培养为本。
斯坦福大学前任校长卡斯佩指出:“在大学和工业界有很多有关大学技术转移的议论。
然而,知识转移的最成功的方法是培养能够探究知识然后能在工业、商业、政府和大学自身中起领导作用的一流学生。
”1991年,锡拉丘兹大学校长肯尼斯•肖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建设“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型大学”,亚利桑那大学、西密西根大学、阿拉巴马大学、阿肯色大学、Clemson大学、堪萨斯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北得克萨斯大学、西弗吉尼亚大学、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密歇根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阿默赫斯特马萨诸塞大学、西北大学等一批大学紧随其后也提出了类似的办学思路。
斯坦福大学“三维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斯坦福大学“三维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发表时间:2019-10-18T14:44:19.247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11月47期作者:朱笑培[导读] 斯坦福大学以其卓越的人才培养模式受到世界的瞩目。
本文分析了斯坦福大学教学、科研、创业“三维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揭示了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可资借鉴的范例。
(武汉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武汉 430072)摘要:斯坦福大学以其卓越的人才培养模式受到世界的瞩目。
本文分析了斯坦福大学教学、科研、创业“三维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揭示了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可资借鉴的范例。
关键词:斯坦福大学;教学;科研;创业1背景2018年8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颁布了《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改革研究生培养方式,加快建立科教融合、产学结合的研究生培养机制。
当前,我国正在精心打造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在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是仍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学生缺乏自主创业的热情,教学和科研的矛盾突出,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低等。
斯坦福大学以“硅谷”闻名于世,其在人才培养方面也是硕果累累。
据相关机构统计,截止至2017年,斯坦福大学共有67位师生获得了诺贝尔奖,位列世界第七;20位图灵奖获得者,位列世界第三;它的医、商、教育和法等学院均在美国名列前茅[1]。
斯坦福大学在2017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全球第二位,QS世界大学排名第二位,THE世界大学排名第三位,USNEWS全球大学排名第三位,就连哈佛大学几十年无人能够撼动的本科最难进的美国大学称号,也在近两年被它超越[2],坦福大学已成为世界公认的一流大学。
因此,研究斯坦福大学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一流大学建设取得进一步发展应该会有一些借鉴意义。
2“三维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图1斯坦福大学“三维一体”人才培养模式2.1教学与科研目前我国高校的各种评价标准都偏重于科研,致使许多教师专注科研,无心教学。
国外创新人才培育经验及启示
国外创新人才培育经验及启示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浪潮风起云涌。
世界上许多国家纷纷依靠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进步,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最终建立国家创新体系,走创新型国家之路。
2006年我国颁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实现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上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奋斗目标。
这个目标能否实现,事关国家的长远发展和未来兴衰。
然而,当前我国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严重短缺,甚至已成为制约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要瓶颈。
因此,突破当前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困境,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培养体系,已迫在眉睫。
根据追溯研究,科技创新人才的成长大致可分为基本素质养成、专业能力形成、创新能力激发、领军人才完型四个阶段。
[1]美国针对科技创新人才成长各阶段的规律,营造适合人才成长的科研环境,让其通过自身奋斗跻身名校,获得广泛涉猎、学有专攻的知识结构;师从名师,学习名师科学态度、治学方法以及献身科研的决心;在学校的社会化过程中积累大量的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获得名师推荐参加重要学术会议,参与重大科技项目攻关等重要科研实践;甚至获得较好的就业机会,到有影响力的机构从事科技研究,形成正反馈效应,屹立于科学金字塔的顶端。
[2]由美国实践经验可知,领军人才的出现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具有群体性、连带性的基本特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探寻美国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及成长规律,对我国营造一个有利于科技人才成长的环境,满足科技领军人才在不同时期的成长需要,迈上创新型国家轨道,无疑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1美国创新人才的培养规律与实践经验素质养成阶段:开展通识教育,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基本素质养成阶段培养的是准人才,是领军人才成长的基础。
作为一位学习者,这个阶段是人生求知欲最旺盛的年龄,是综合素质形成的关键时期。
《斯坦福大学2025》计划: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革命式变革
《斯坦福大学2025》计划: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革命式变革信息技术正在深刻地影响着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未来走向也引起教育界和社会无限遐想。
斯坦福大学作为世界顶尖的研究型大学一直走在改革的前列,为了应对不断变革的社会,出台了《斯坦福大学2025》计划。
《斯坦福大学2025》计划在高等教育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被学者和媒体认为是对传统高等教育的一次颠覆性创新。
透过《斯坦福大学2025》计划,我们可以看到未来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的方向,正如有学者提出的那样,“《斯坦福大学2025》计划为全球高等教育变革路径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成为全球高等教育变革的方向与蓝图。
”本科教育和人才培养在我国一流大学建设中居于核心地位。
2018年6月,教育部召开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强调,要“以本为本”,坚持“四个回归”,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的本科教育。
同年颁布的《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亦称“新时代高教40条”)强调,办出世界一流大学,人才培养是本,本科教育是根。
高校要牢牢把握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和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因为人才培养是大学存在的合法依据,是高校的根本使命。
诚然,一流本科教育和一流人才培养是一流本科建设的基础。
“目前,高校的人才培养是我国高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短板。
”深入研究,《斯坦福大学2025》计划,对我国未来高等教育本科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一、《斯坦福大学2025》计划实施的背景《斯坦福大学2025》计划于2013年开始启动,2015年正式推出。
该计划由斯坦福大学设计学院负责,是一场自下而上的以师生为主导的开放式教育创新项目。
“该领域内外的教授、设计师、管理人员和学生等不同群体广泛参与,为探索未来学习体验、引领未来教育变革而开展的《斯坦福大学2025》。
”(一)信息技术冲击高等教育面对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斯坦福大学做出了及时的回应。
2010年,斯坦福大学就开始了新一轮本科教育研究工作。
全球化人才必备的七大核心能力
全球化人才必备的七大核心能力作者:张弛来源:《国际人才交流》2012年第07期2005年,当托马斯·弗里德曼向全世界指出《世界是平的》那一刻起,我们已经无法否认科技、全球化和其他的各种力量融汇在一起,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今天,我们许多人正在经历并深深感受到这些变化给我们的生活所带来的便利,同时或许我们也感受到了这些变化给我们所带来的压力和挑战。
2011年,伦敦商学院琳达·格瑞顿教授在她的课堂上细数着影响未来的五大力量,并且感叹今天的人才所面临的严峻竞争。
她所感叹的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人才所面临的来自印度、中国等发展中国家高素质人才的压力。
而来自中国的我看到的不仅仅是这些,在当今的企业中,尤其是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机构,我们曾经看到很多高层管理人员的职位都是由外籍管理人员以外派的身份所掌握。
今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本土成长起来的优秀管理人员。
不仅如此,在很多岗位上有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愿意拿着本地的合同和待遇在中国工作。
全球化人才的竞争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某些高层的管理职位,它已经在进一步扩大范围,甚至深入到我们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中。
的确,这就是我们及我们的下一代将无法避免的挑战——在全球的人才库中竞争,这是我们的父辈所不曾经历、也没有机会经历的。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职场人士又应具备哪些核心的能力,才能保持在国际人才市场的竞争力?1 全球化的视野和战略眼光2011年3月,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
当天,我所在部门的一位年轻的同事就在几个小时之内整理汇报了他所负责的产品项目的供应链状况和物料供应商所在地点,及时分析了供应商风险。
这对于一个仅有着一年工作经验的初级员工来说并不多见,在很多人都在忙于眼前的例行工作的时候,这个能够放眼全球的年轻员工就会脱颖而出。
在二十一世纪的全球化企业运营环境下,我们需要脚踏实地工作的员工,但我们更需要的是有国际化意识、在全球化竞争中善于把握机遇和争取主动的人才。
关于培育人才的经典例子
关于培育人才的经典例子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关于培育人才的经典例子在人才发展的道路上,总有一些经典案例可以给人们以启发和借鉴。
这些例子往往体现了培育人才的重要性和方法,为我们指明了一条正确的方向。
下面我们来看看一些经典例子,深刻了解如何培养人才。
例一:李嘉诚的成功之路李嘉诚是一个传奇式的企业家,他的成功得益于他自身优秀的人才培养能力。
在他创立香港长江实业集团的过程中,他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人才团队,帮助他创造了无数商业奇迹。
李嘉诚重视人才的选拔与培养,注重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领导才能,不断激发员工的潜力,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机会。
例二:谷歌的人才培育模式谷歌作为世界顶级的科技公司之一,其成功离不开对人才的重视和培养。
谷歌注重选拔高素质的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培训机会,使员工能够在一个积极向上的团队氛围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
谷歌的人才培育模式以开放、包容和激励为特点,不断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帮助他们实现个人和公司的共同目标。
例三:马云的人才培养之道马云是中国著名的电商巨头,他也是一位杰出的人才培养者。
马云注重培养员工的创新思维和实战能力,鼓励员工敢于挑战自我和突破自我,帮助他们不断成长和进步。
马云的人才培育之道以激励、分享和奖励为核心,吸引全球顶级人才加入阿里巴巴,推动公司不断壮大和创新发展。
通过以上经典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培育人才的重要性和方法。
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需要重视人才的培养与发展,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共同实现事业的成功和发展。
希望我们都能从这些经典例子中受到启发,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才培养能力,为自己和他人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第二篇示例:人才的培育一直是各个领域中的重要课题,只有通过培育和造就优秀的人才,组织和社会才能不断向前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经典的例子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我们不得不提到《三国演义》中的孔明。
孔明虽然一生没有统一全国,但却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和军事家,他以智谋和胆略著称。
共产党员的标准与大学生行为规范
2013-8-15 27
三、教育部对大学生生活的要求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热爱劳动,珍惜他人和社会的劳动成果;
生活俭朴,杜绝浪费;
共产党员的标准 与大学生行为规范
2010年5月
Hale Waihona Puke 2013-8-151
一、《党章》对党员标准的规定
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
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承认党的
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
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
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2013-8-15
2
2013-8-15 3
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
(一)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 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科学发展 观,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学习党的 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法律和业务知识,努 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二)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 带头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动群 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艰苦奋斗,在生产、工作、 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
教育部对大学生的政治要求(二)
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弘扬民族精神,维护
国家利益和民族团结。不参加与违反四项基
本原则、影响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活动。
培养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正确处理国家、 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甘愿为祖国为人民奉献。
2013-8-15
11
教育部对大学生的政治要求(三)
科技人才教育中的国际化策略
科技人才教育中的国际化策略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技人才的培养成为了各国竞争的关键。
科技人才教育中的国际化策略愈发重要,它不仅能够提升人才的综合素质,还能促进国际间的科技交流与合作,推动全球科技的进步。
国际化策略为科技人才教育带来了更广阔的视野。
通过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机构、企业合作,学生能够接触到多元的科技文化和创新思维。
比如,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不同国家在算法设计、软件开发等方面有着各自的优势和特色。
美国在人工智能算法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印度在软件外包服务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而中国在互联网应用创新上独具特色。
学生通过国际化的交流与学习,可以博采众长,开拓思维,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科技发展的挑战。
语言能力是科技人才在国际化环境中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基础。
因此,在科技人才教育中,应强化多语言教学,尤其是英语。
许多前沿的科技文献和研究成果都是用英语发表的,具备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能够让学生及时了解最新的科技动态,与国际同行进行有效的沟通。
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学习其他重要的语言,如德语、日语等,以便更深入地了解特定国家的科技优势。
国际化的课程设置是培养科技人才的关键环节。
在课程内容上,应引入国际先进的科技知识和案例,让学生了解全球科技发展的最新趋势。
比如,在生物科技领域,可以介绍国际上最新的基因编辑技术和应用;在新能源领域,讲解各国在太阳能、风能等方面的创新成果和应用案例。
此外,还可以开设跨文化交流、国际商务等课程,培养学生在国际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和合作能力。
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为科技人才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
学校可以与国外的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学生交换、联合培养、科研合作等项目。
学生通过参与这些项目,能够亲身体验不同国家的科技环境和创新氛围,拓宽国际视野,提升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例如,学生可以到国外的实验室参与科研项目,与当地的科研人员共同攻克技术难题;或者参加国际科技竞赛,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团队竞争交流,展示自己的创新成果。
辩论
微软全球副总裁:情商比智商更重要2004-1-5 北京人才市场报阅读2020次2000年,李开复在网上给中国大学生写了《我的人才观》及《给中国学生的一封信》。
两篇文章在互联网和中国高校中广为流传。
其中提到,坚守诚信和正直的原则、生活在群体之中、做一个主动的人、挑战自我、直截了当地沟通等做人的道理,看似浅显,却被不少大学生列为座右铭。
“我最近又写了《给中国学生的第二封信》”,李开复日前表示,“这一封谈的是领导者的重要品质。
”大家都认为,在高新技术企业中,领导的智商很重要,但实际上,情商的重要性超过了智商。
美国一家很有名的研究机构调查了188个公司,测试了每个公司高级主管的智商和情商,并将每位主管的测试结果和该主管在工作上的表现联系在一起进行分析。
结果发现,对领导者来说,情商的影响力是智商的9倍。
智商略逊的人如果拥有更高的情商指数,也一样能成功。
李开复说,情商意味着:有足够的勇气面对可以克服的挑战,有足够的度量接受不可克服的挑战,有足够的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
他十分认同“要建立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
关于情商,李开复更多地谈到要善于与人交流,富有自觉心和同理心。
比如,自觉心就是中国人常说的“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素质、潜能、特长、缺陷、经验等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自己在社会工作生活中可能扮演的角色有一个明确的定位。
而同理心,就是将心比心。
李开复至今清晰地记得,当年在卡内基·梅隆大学,其导师罗杰·瑞迪对他的帮助。
罗杰·瑞迪是美国总统特别顾问委员会信息委员会的成员,也是“图灵奖”获得者。
作为科学家,他并非全知全能,但他知道怎样去看待一个自己不懂的领域,知道怎样用一些最困难的问题去激励学生的热情和想像力。
在计算机语音识别的研究过程中,李开复对导师主张的方法产生了怀疑,打算采用其他的方法试试。
于是,一个世界级顶尖大师和他还没毕业的学生有了分歧。
罗杰·瑞迪最后说:“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但我可以支持你。
全球能力教育及其实施方法
全球能力教育及其实施方法作者:刘清伶来源:《世界教育信息》2011年第04期一、引言1998年,美国教育委员会提出“全球能力教育是美国走向未来的通行证”[1]。
2009年1月30日,美国《高等教育纪事报》发表评论文章,认为“全球能力是在全球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2]。
美国全国教育协会也认为“全球能力是21世纪必备的能力”。
[3]1978年,我国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先生对派遣留学生做出重要指示,要求一方面努力提高我国大学的水平,另一方面要大量派人出国学习[4]。
1983年,邓小平先生又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5],更加明确地提出了开展全球能力教育的要求与希望。
如今,全球能力教育已经引起各国政府和教育者的重视。
韩国教育科技部提出将支持韩国的科研人员成为具有全球能力的研究者[6]。
日本文部科学省也提出促进师生的全球流动、开展全球背景下的质量保证与认证活动[7]。
长期以来,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政府坚持派出人员出国学习。
2009年12月,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在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年会的发言中,总结了清华大学对全球能力教育的理解以及实践。
二、全球能力教育的内涵全球能力教育(Education for Global Competence)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提出的教育理念。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应对能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等全球性问题和挑战越来越需要各国共同努力。
在客观上,全球化要求教育培养解决全球性问题的人才,同时要求培养的人才具有全球能力,能够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并促进全球性问题的解决。
1. 全球能力的定义及其构成(1)全球能力的定义美国教育协会认为,“全球能力是指对国际事务的深入认识和理解,欣赏来自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人,并能够与其一起学习和工作,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够在相互依赖的国际社会中富有成果地进行行动。
”并指出,全球能力包括国际意识、欣赏多元文化、熟练掌握外语以及全球竞争力四个方面的内容。
国际视野下创新人才的培养
国际视野下创新人才的培养在当今社会中,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创新能力成为了各行各业中必不可少的一项素质。
而创新人才的培养也因此成为了各国都非常重视的教育问题。
国际视野下的创新人才培养,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本国的需求,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的竞争和合作。
首先,国际视野下的创新人才培养需要注重基础教育的质量。
基础教育是孕育创新人才的重要阶段,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在后续的教育中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教育,不仅仅要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国际视野下,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让他们能够跳出传统学科的限制,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融合运用,以创新的方式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其次,国际视野下的创新人才培养需要注重研究型学习的推进。
传统的教育注重的是对知识的灌输,而在创新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学生需要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体,去主动探索和发现。
因此,研究型学习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研究型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从实际问题入手,进行主动地调研、实验和探索。
通过研究型学习,学生能够培养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第三,国际视野下的创新人才培养需要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
面对全球化的竞争和合作,一个国家的创新人才需要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因此,国际交流与合作成为了创新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让他们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交流,分享彼此的研究成果和学习经验。
同时,学校也可以与国外的高校和企业合作开展创新项目,提供给学生实践的机会。
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适应不同国家和文化的环境,培养出更具有全球化竞争力的创新人才。
最后,国际视野下的创新人才培养需要注重创新创业教育的推进。
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创新和创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创新创业的意识和素质。
创新人才培养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创新人才培养的国际经验及启示摘要:创新人才是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对于这种人才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高等教育机构的重视。
本文主要研究了国际上创新人才培养的经验及启示,以发现其中的优劣及不足之处,从而学习先进经验,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国际经验、启示一、引言创新人才是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而产生的一类人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对人才的日益需求,各国政府和高等教育机构更加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
而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更是各国政府和高等教育机构需要共同探讨的问题。
二、国际创新人才培养的经验1.美国创新人才培养经验美国是世界上创新人才培养较为成功的国家之一。
美国的高等教育机构主张“学以致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学生在大学期间,可享受丰富的实践机会,包括参与“美国苹果公司设计大赛”、与“三星电子公司”和“Intel公司”等世界著名企业进行联合科研等。
2.日本创新人才培养经验日本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注重“田纳西州大学”,采取“进校企合作”等采用实践教育的方式,培养具有实验科研精神的人才。
学生在大学期间,可通过参加实验科研、企业实践、国际交流等方式,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
3.德国创新人才培养经验德国高等教育机构在创新人才培养中注重学术研究和工程实践的结合,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了解产业链,掌握竞争优势。
学生在大学期间,可通过参加科研项目和企业实习,来获得相关经验和技能,并与企业保持联系。
三、国际创新人才培养的启示1.注重实践教育,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人才培养需要重视实践教育,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实践教育,可让学生真正了解相关产业链,获得实际操作经验,从而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
2.注重学术研究和工程实践的结合学术研究和工程实践的结合,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学术研究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细致认真的态度,而工程实践则需要实际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斯坦福大学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启示
斯坦福大学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启示摘要:斯坦福大学以培养“有用的人”为其教学宗旨,注意发展学生的创造力,积极创造宽松自由的教育环境,致力于打造高质量的教育,正是这样的教育理念,引领其成长为世界级一流大学。
本文通过介绍斯坦福大学的教育理念及其成功经验,探讨了对我国大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斯坦福;本科;应用型人才前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变得多样化,对大学本科应用型人才尤其需要。
高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发展道路上,应侧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认真处理市场需求和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根据市场需求适时更新教学课程内容。
为了让学生既能进修理论知识,又能真正掌握实践本事,全面达到企业对人才的要求,高校与企业之间可以加强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斯坦福大学一直致力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这套模式。
一、斯坦福大学的特色模式1.1斯坦福大学的教学理念面对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斯坦福大学以培养“有用的人”为目标,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斯坦福现任校长约翰?亨尼斯曾经告诉学生,“本科教育是整个学习生涯的升华,它不单单可以作为你工作的敲门砖,而且还是一个发展终身学习的机会。
”斯坦福大学打着“寻求学术的出色、培养下一代的领袖”的口号,在“自由之风的劲吹”下,经由跨学科的学术讲授,激励学生锻炼自己的创造力和领导力。
正如亨尼斯校长说,“我们的学生将成为最学富五车的领导者,他们的创造力将会与众不同,下一个世纪的进程将被他们引领。
”“让自由之风劲吹”,斯坦福曾经的校长乔丹,将这句话镌刻在斯坦福校徽之上,让它作为斯坦福大学的校训传扬后世。
亨尼斯校长同时也说道,校训,即鼓励师生向自由、没有阻碍的方向从事教学和相关科学研究。
自创校这一百多年以来,斯坦福大学一直都有着独特的对自由的追求,他们用自我行动诠释着自由的深意。
如何通过教育提升科技人才的全球视野
如何通过教育提升科技人才的全球视野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科技人才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创新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拥有全球视野的科技人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引领全球科技发展的潮流,为解决全球性的问题贡献力量。
因此,如何通过教育提升科技人才的全球视野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是全球视野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应当注重培养科技人才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学会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中有效地沟通和合作。
学校可以开设多语种课程,鼓励学生学习多种语言,不仅是为了掌握语言工具,更是为了深入了解不同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
此外,组织国际交流活动,如学生交换项目、国际学术会议等,让学生有机会亲身感受不同国家的文化和学术氛围,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同龄人交流思想和经验。
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增加文化研究的相关课程,例如比较文化学、跨文化传播学等,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探讨跨文化交流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提高他们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二、加强国际合作教育国际合作教育是提升科技人才全球视野的有效途径。
高校和科研机构应积极与国际知名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开展联合培养项目、合作科研项目等。
学生可以在不同的教育环境中学习和研究,接触到国际前沿的科技知识和研究方法,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
例如,双方可以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学生在国内和国外的学校分别完成一定的课程和研究任务,获得双方认可的学位。
在合作科研项目中,学生能够与来自不同国家的科研人员合作,共同攻克科研难题,了解不同国家在科技领域的优势和特色,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国际视野。
同时,还可以邀请国际知名学者和专家来校讲学、授课,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国际顶尖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成果。
通过与国际同行的交流和互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他们在国际科技舞台上的竞争力。
三、引入全球视野的课程内容教育课程内容应当具有全球性和前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