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考试总复习要点-广东省师资岗前培训复习(2011版)

合集下载

高校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高校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是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之上进行的各种叫养性、学术性、专业性教育】(历史性、比较性、延展性)高等教育学【以高等教育为研究对象,以揭示高等专业教育的特殊规律,论述培养专门人才的理论与方法为研究任务】学习高等教育学的意义【引导观念更新,服务政策咨询,推动实践发展】第二章高等教育发展西方古代高等教育【教育场所:专门学校(宫廷学校、职官学校、祭司学校、神庙学校),博物馆(缪斯翁博物馆,称“亚历山大大学”),图书馆】中国古代高等教育【①西周大学:国学、乡学②春秋战国:私学(齐国的稷下学宫)(宋代四大书院: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湖南衡阳石鼓书院、河南商丘应天府书院、湖南长沙岳麓书院)③汉武帝:(“置明师”,“兴太学”)太学是中国封建社会官立大学的标志】欧洲中世纪大学【①特点: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意大利的波隆纳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被称为“母大学”)】【②实行专业教育(文、法、医、神);教学方法有读课与辩论学位制度的雏形始于中世纪大学】高等教育近代化【①学制分层②世俗化③国家化】德国的大学改革【威廉·洪堡:教育的原则①教学与科研相统一②学术自由;于1810年主持创建柏林大学,4个方面创新:①确立哲学学科在大学里的核心地位②设立“习明纳尔”和研究所③开创研究所教育④实行自由选修】美国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的形成【①私立院校地位的确立:哈佛学院(美国第一所大学),常春藤大学联盟②州立大学的兴起:弗吉尼亚大学(第一所真正的州立大学)③“莫利尔法案”与“威斯康星思想”:赠地学院④研究性大学的崛起:霍普金斯大学】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清末高等教育:①洋务学堂(京师同文馆,可以看作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的专门学校)②新式高等学堂(1905废除科举制,中西学堂,南洋公学,京师大学堂)③清末学制(《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颁布并实施的学制;通儒院,中国近代最早的研究生教育机构)民国高等教育【①民国高等教育体系:《大学令》《专门学校令》等②蔡元培与北京大学改革】中国当代高等教育【①破旧立新:20世纪50年代,2次院系调整;文革时期“教育革命”的动荡②改革与发展时期:拨乱反正(1977年恢复高考,1978年恢复研究生教育)、开启体制改革进行、改革与发展的持续推进】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①大众化②国际化(留学潮日益高涨,大学教师国际流动与交流广泛,培养目标&课程和教学过程国际化,国际组织发挥作用日益显著)③信息化④终身化(1965年,保罗·朗格朗提出“终身教育”)】第三章高等教育理念教育理念【①自由教育②通识教育③专业教育④职业教育】学术理念【①学术自由②学术中立③教学与科研相统一④学术资本主义】机构理念【①大学自治②教授治校③学生自治④校长职业化⑤管理专业化】高等教育理念主要流派【①理性主义②功利主义③实用主义】高等教育理念与实践的关系【①理念源于实践②理念引领实践③理念超越实践】第四章高等教育制度高等教育制度【是高等教育有效运行和功能发挥的重要条件,是指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高等教育规则,包括正式的规定和非正式的习俗、惯例等】高等学校教育多样化制度【高等学校类型、功能多样化;高等学校层级多样化】学历【是指受教育者在具备法定条件的教育机构中学习经历,如专科学历、本科学历、研究生学历等;学历证书主要反映一个人受教育的程度】学位【是授予个人的一种学术性荣誉称号,它反映一个人在某一学科领域里达到的学术水平,是评价一个人学术水平的尺度,具有显著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制约高等学校教育制度的因素【①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②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法律政策及展主导地位的思想观念③民族的文化历史传统、风俗习惯④社会规范意识、公民的契约精神、突发事件或者交易等】高等教育办学体制【谁来办学/为谁办学/怎么办学】多元化高等教育办学体制【①类型:欧洲模式(政府与社会双主体办学体制)、美国模式(政府、非营利部门、营利部门)、日本模式(政府与非营利部门双主体办学体制)②特点:办学主体多元化、办学功能多样化、合作博弈关系】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的历史沿革【①新中国伊始,一元化②改革开放以来,多元化】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趋势【①进一步推进多元化高等教育办学体制②扩大高等教育对象(马丁·特罗:教育大众化理论:精英型、大众型、普及型)③完善高等教育办学主体的合作博弈关系】高等教育管理制度的类型【宏观管理制度】中央集权性(法国)、地方分权型(美国)、集权与分权结合型(日本)【微观管理制度—高等教育自我管理制度】现代高等学校管理权力有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

高校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考试重点

高校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考试重点

1、高校教师学术职业特点有哪些?学术性强:高校教师需要具备深厚的学术背景和专业知识,以便在教学和研究方面给学生提供高水平的指导和帮助。

同时,他们还需要在自己的领域中不断进行研究和探索,以保持自己的学术水平和知识更新。

崇高自由的精神气质:教学、科研等特殊工作,使得高校教师具有崇高、自由、孤寂的精神气质。

承担社会责任:作为学术职业的承担者,高校教师需要承担社会责任。

他们不仅需要传授知识,还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这些特点反映了高校教师学术职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2、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意义推动经济发展:高等教育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提供了专业知识和技能,推动创新和科技进步,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在各个领域中担任关键角色,推动着国家经济的繁荣和竞争力的提升。

促进社会进步:高等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也是培养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地方。

通过高等教育,个体能够获得更广阔的视野、更深入的理解和更高级的思考能力,为社会问题的解决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推进民主政治:高等教育有助于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培养人民的公民意识和参与政治的能力,促进社会的公正和稳定。

总之,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意义重大,对于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个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3、高校文化的特质及意义特质:(1)学术性:高校文化是一种学术性文化,注重知识创新、学术自由和批判性思维。

(2)创新性:高校是知识和创新的发源地,高校文化鼓励师生探索未知、创新思想和知识,推动社会进步。

(3)开放性:高校文化倡导开放、包容、多元的理念,鼓励学生和教师跨越学科、文化、国界的交流与合作。

(4)人文性:高校文化注重人文精神,关注人类文明、价值和社会责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意义:(1)培养优秀人才:高校文化通过高质量的教育和培养,为社会输送各类优秀人才,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2)创新和发展:高校文化鼓励师生进行知识创新、思想创新和学术创新,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岗前培训⾼等教育学复习资料岗前培训《⾼等教育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1.⾼等教育民主化:⾼等教育民主化始于20世纪60年代,包括两⽅⾯内涵:⾼等教育机会均等和师⽣员⼯参与教育管理过程。

前者是指⼤学⽣的⾼等教育⼊学机会不应因种族、民族、肤⾊、性别、阶层、家庭或地域等差异⽽丧失或减少,后者是指⾼校教师、⾏政管理⼈员、⼤学⽣在⾼校管理活动中为维护⾃⾝权益争取民主参与机会。

2.⾼等教育终⾝化:在⾼等教育体系的制度安排和组织过程中贯彻终⾝教育原则,促进学习者开展终⾝学习的过程。

3. ⾼等教育类型结构:类型结构是⼀种横向结构,指⾼等教育系统内不同类别的⾼等院校的构成状态。

4.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标和课程内容的需要,采⽤案例,组织学⽣研究、探讨、提出解决问题的⽅案,使学⽣掌握有关的专业知识、理论和技能,提⾼独⽴⼯作能⼒的教学⽅法。

5. 教师专业化:指的是教师群体不断提⾼教学⼯作和⼈才培养的专业性,使教师职业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专业地位的过程。

6. 教师专业发展:指的是教师在专业⽣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学习,获得专业资格,实施专业⾃主,表现专业道德,提⾼专业素质,成为⼀名合格教师专业⼈员的专业成长过程。

7. 师⽣关系:师⽣关系是指教师和学⽣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和相互对待的态度。

8.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批判地审察⾃⾝的⾏为表现及其⾏为依据,借以提⾼教学效能,促进⾃我发展的过程。

9. 学习:个体在⽣活过程中,由经验⽽获取知识、改变⾏为以完善⼈格的过程。

10. 结构主义课程论: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物有布鲁纳、施⽡布。

该理论认为课程的⽬的是通过传授最基本和普遍的观念,帮助学⽣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获得训练迁移,学会如何学习,培养学⽣的学习能⼒,因⽽,提倡螺旋式课程组织及发现法教学,强调课程内容应着重反映诸如数学、物理、化学、⽣物、语⾔、历史等学科所特有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复习资料三篇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复习资料三篇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复习资料三篇篇一:XX市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复习资料(高等教育学)第一章绪论一、高等教育:一切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

二、高等教育学:是一门以研究高等教育规律为任务,以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的高级人才为直接目的的学科——它涉及研究并阐述高等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及发展趋势等诸方面的理论问题。

三、中外高等教育发展概述。

中国的高等教育:(1)传说在虞夏之时已有了高等教育的萌芽,五代以后书院具有高等教育性质。

(2)中国近代的高等教育始于清末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时期,1898年设京师大学堂,是近代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3)新中国成立后,接管全国高等学校,进行高等教育改革,把高校分为综合大学、独立学院和专科学校两种。

外国的高等教育:(1)古代(奴隶社会时期出现高等教育,世俗与教会的高等教育学习七艺,至文艺复兴)(2)中世纪(现代大学是从欧洲中世纪大学开始。

中世纪大学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雏型阶段的标志。

他已初步建立了较完整的教育目的、教育计划、教育内容、教育组织形式和教育管理体制)(3)近代和现代(洪堡建立柏林大学。

)四、高等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

(1)高等教育为国家培养高级建设人才。

(2)高等教育为社会生产科学技术五、高等教育学的研究意义(1)研究高等教育学是高等教育工作者自身修养的需要(2)研究高等教育学是高等教育工作者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需要(3)研究高等教育学是高等教育工作者的知识结构与学识修养的需要第二章高等教育的功能与结构一、高等教育的结构及其概念。

高等教育的结构是指高等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构成状态和比例关系。

高等教育结构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两大部分。

宏观结构包括:层次结构、体制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区结构微观结构包括:高等学校课程结构、高等学校的组织结构、高等学校的师资结构二、高等教育的功能(1)高等教育的个体功能:丰富和深化个人知识、提高个人能力、培养完整人格、加强个人素质以及改变个人地位。

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考试复习题

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考试复习题

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的性质,高等教育是在完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教育方针(guiding principle for education )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的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

它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原则和行动纲领。

教学过程即指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借助一定的教学条件,指导学生主要通过认识教学内容从而认识客观世界,并在此基础之上发展自身的过程。

教学纲要指学校每门学科的教学纲要。

其中包括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以及讲授和实习、实验、作业的时数分配等。

教育目的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

教育目的是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生产、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状况确定的。

它反映了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检查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据。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教学测量(instructional measurement)是考核教学成效的一种方法。

这是借助于一定的心理量表及其操作,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简称学绩)进行探察,并以一定的数量来表示的考核办法。

教学评价(instructional evaluation)就是依据教学目标,对学绩测验所得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及解释。

它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教师一词有两重含义,既指一种社会角色,又指这一角色的承担者。

广义的教师是泛指传授知识、经验的人,狭义的教师系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人,并在教育(学校)中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人,狭义方面来理解,即教师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高等教育学》(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复习题)

《高等教育学》(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复习题)

《高等教育学》(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复习题)一、概念1、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在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的培养社会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

2、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也称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内有关教学及其他一切活动的价值观念及行为形态。

是学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的体现。

3、通才教育是指培养发展较全面、知识面较广、活动领域较宽的横向型人才的教育。

4、社会本位论强调社会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张根据社会需要确定教育目的和教育活动,教育目的就是培养为社会或国家服务的人。

5、范式是指一种科学信念以及与这种科学信念相联系的研究方法论的集合体,概念、理论工具等是其构成要素。

6、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的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7、高等教育目的是依据教育目的规定的高等教育工作的总方向,也是对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提出的较为概括和抽象的要求。

8、教学是师生在教学系统中通过媒介进行的传递信息的双边活动。

9、教学过程是师生在共同实现教学任务中的活动状态变换及时间流程。

10、高等教学原则是在总结高等学校教学经验基础上,依据高等教育教学目的,反映高校教学规律,制定的指导高校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11、狭义课程是指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的教学设计方案。

它是一整套以教学计划的具体形式存在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12、高校教学大纲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某一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

13、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而形成的教学活动的一定结构方式。

表现为教学活动的各要素如何组合和表示,即在教学中如何控制教学活动的规模,如何安排教学活动的时间,如何利用教学活动的场所等问题。

14、备课就是上课前的教学准备。

15、上课就是师生在规定时间里进行教学。

16、学分制是按学年或学期排定的课程进行教学,以学年规定学生达到的水平的教学制度。

新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复习提纲

新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复习提纲

高等教育学复习提纲一、选择题或判断题1、西方的古代高等教育萌芽于古埃及印度,发展于古希腊罗马,延续至欧洲中世纪p14 2、修辞学校的主要教学内容为“三艺”,即文法、修辞、辩证法,以培养能通过演讲辩论参与生活的人才。

哲学学校的教学内容除了“三艺”外,增加了“四艺”,即算术、天文、几何、音乐。

P143、中国古代,带有高等教育性质的教育活动,早在3000年前就出现了。

西周学校教育的内容是“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大学也不例外。

P154、稷下学宫创立于公元前四世纪中后期,它不仅是中国封建教育史上第一所高等学府,也是世界中世纪教育史上最早的大学。

p165、公元前124年,太学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官立大学制度的确立。

P166、中世纪大学的特点: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

P187、早期中世纪大学主要有四大学科:文学、法学、医学、神学。

其中文学课程是七艺,即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天文、几何、音乐。

最重要的神学教材是《圣经》。

P198、1862年由林肯总统签署生效的“莫利尔法案”提出通过赠地建立农工学院。

著名代表为麻省理工学院和威斯康辛大学。

P289、1904年,查里斯·范海斯被任命为威斯康辛大学校长。

他提出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应包括: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进行科学研究,发展科学和文化;把知识传播给广大民众,直接为全州社会与经济服务。

1912年,查尔斯·麦卡锡第一次使用威斯康辛思想概括了上述思想。

从此,威斯康辛思想成为高等学校三大职能确立的标志,载入了高等教育发展的史册。

P29 10、在美国研究生教育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事件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成立。

P3011 、19世纪60年代初,清王朝中的洋务派兴办了一批洋务学校,其中开办最早、最具代表性、也是最富高等教育性质的一所是1862年成立于北京的京师同文馆。

P31《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颁布的学制。

高等教育学考试总复习要点-广东省师资岗前培训(辛苦整理

高等教育学考试总复习要点-广东省师资岗前培训(辛苦整理

高等教育学考试总复习要点-广东省师资岗前培训(辛苦整理专题一高等教育历史与理论高等教育概念演变:古代高等教育表现为高深学问教育,中世纪至19世纪表现为大学教育,20世纪初到现在表现为中学后教育或第三级教育。

一、高深学问教育1从形式上说,古代高等教育机构是各国高等学术中心,设于宫廷或附在神庙或存于私学。

2从目的或内容上说,古代高等教育培养官吏和神学人士。

东方古代高等教育以人文教育和伦理教育为特色,辅以少量自然科学教育;西方古代高等教育以人文、自然和雄辩教育为主,辅以伦理教育。

3从对象上说,高等教育是极少数特权阶层的教育,教育是一种特权和身份。

4从管理上说,在东方高等教育为政府和庙宇控制,在社会混乱时私学才兴盛。

西方高等教育表现为私学为主。

二、大学教育:1从形式来说,只有大学才是名副其实的高等教育,大学具备传统的欧中中世纪大学形态的某些特征,高等教育便是大学教育,大学独占高等教育的领域。

2从目的与内容来说,高等教育是人类文明精华保存、绵延与发扬的场所,致力于高深学术之研究、创造新知识、高等教育的学术性开始出现。

3从对象来说,高等教育是少数精英份子的教育,教师和学生在钻研学术,探求真理的基础上组成学者团体,确保优越素质。

4从管理来说,高等教育试图摆脱外界干预,尤其是宗教或政治束缚影响,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是高等教育价值及真理实现的保障。

三、第三级教育1从形式上来说,传统大学成为高等教育中一部分,大学、专业学院、技术学院及师范院校等各类型的院校都属于高等教育机构。

2从目的和内容上来说,高等教育应满足当前社会在经济与政治等方面的实际需要,学术研究应与现实社会密切结合,高等教育应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人才。

3从对象上来说,人人都有权利接受高等教育,高等教育不应以任何理由为少数人独占,它肩负着精英与大众的双重任务。

4从管理上来说,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更为紧密,高等教育在保持自治传统的同时兼顾社会需要,在两者中取得平衡。

教师资格证考试2011最新版六门综合复习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2011最新版六门综合复习知识点

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GJ两方面界定①是GDJY在整个学制体系中的位置②是GDJY的性质。

高等教育民主化:指教育机会均、师生关系和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的民主化。

人力资本理论所谓的人力资本理论事实上是一个完整的研究框架实例:它不可能降格为一种单一的理论,只是作为标准资本理论在一些经济现象中的应用而存在。

中世纪大学:主要是培养专业人才的职业学校,只是在有限的意义上可以说是为学习本身的概念而存在。

大学在满足专业、教会和政府对各种人才的需要过程中不断发展。

柏林大学:1810年,洪堡以新人文主义思想指导建立柏林大学。

柏林大学把培养学者和学术发展看成自身的目的,从而确立了大学发展科学的职能。

《莫里尔法案》: 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签署了著名的《莫里尔法案》,规定,联邦政府按1860年分配的名额,每州凡有国会议员一人可获得三万英亩的公共土地或相等的土地期票,赠予各州作为建立一所从事农业和机械工程教育的学院的经费资助,并要求所建立的农业和机械工程学院的主要课程应依照各州议会所分别规定的方式,授予农业和机械专业有关的知识。

所用这些学院在美国历史上统称为赠地学院。

威斯康星思想是明确地把服务社会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提出大学的基本任务是:第一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第二进行科学研究,发展创造新文化、新知识;第三传播知识给广大民众,使之能用这些知识解决经济、生产、社会、政治及生活方面的问题。

1998年8月29日通过并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二条对高等教育概念的表达是“本法所称高等教育是指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

欧洲中世纪大学是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有文、法、医、神四科,属于专业教育机构,文科是基础科。

七艺指的是拉丁文和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等。

在美国形成了研究性大学、一般性大学、文理学院、社区学院等层次。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资料-《高等教育学》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资料-《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复习提纲(老师点题内容——华师培训点)考试题型:1、名词解释4~6个(每个3~4分)2、简答题5个3、论述题2~3个一、名词解释1.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高等教育机构,它以私人创办为主,积聚大量图书,将教学活动与学术研究结合在一起,从唐代至清末,存在了一千年之久。

如白鹿洞书院、东林书院,岳麓书院等。

2.中世纪大学:中世纪大学主要是培养专业人才的职业学校,只是在有限的意义上可以说是为学习本身的概念而存在。

大学在满足专业、教会和政府对各种人才的需要过程中不断发展。

3.赠地学院: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签署了著名的《莫里尔法案》,《莫里尔法案》规定,联邦政府按1860年分配的名额,每州凡有国会议员一人可获得三万英亩的公共土地或相等的土地期票,赠予各州作为建立一所从事农业和机械工程教育的学院的经费资助,并要求所建立的农业和机械工程学院的主要课程应依照各州议会所分别规定的方式,授予农业和机械专业有关的知识。

所用这些学院在美国历史上统称为赠地学院. 4.大众化:是一个量与质统一的概念,量的增长指的是适龄青年高等学校入学率要达到15%—50%。

质的变化包括教育理念的改变、教育功能的扩大、培养目标和教育模式多样化、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方法、入学条件、管理方式及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等一系列变化。

5.民主化:高等教育民主化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涉及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和教育社会均等(教育公平)的问题。

二是体现在高等教育管理上。

6.开放大学:是英国对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贡献,他随着成人教育兴盛、教育广播电视兴起和教育民主化运动三种趋势聚合演化而生的。

无需正式学历,积累一定学分即可获得学位。

7.社会本位:主张根据国家利益与社会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进行教育,是以教育的社会价值为取向。

8.个人本位:主张根据个人发展需要确定教育目的和进行教育,是以教育的个人价值为取向的。

9.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综合结构,从整体出发,可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两大部分。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原题及复习资料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原题及复习资料

考试时间安排高等教育心理学:08:30-09:10(闭卷,50分)09:15-09:55(开卷,40分,论述题10分×4题)高等教育法规概论:10:15-11:35(开卷,90分,简答5分×6题,论述15分×4题)高等教育学:13:30-14:10(闭卷,50分)14:15-14:55(开卷,40分,论述题10分×4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15:15-16:35(开卷,90分,简答5分×6题,论述15分×4题)*闭卷均由名词解释(5分×4题)和4道简答题(7分×2题,8分×2题)组成名词解释76期:高等教育心理学,校度,教师机制,?2017年a:人生观,发现学习,自我效能感,创造性思维2017年b:知识的定义和类型,教学目标,群体及其特点,最佳激起水平理论72期:群体,知识,自我意识,成就动机71期:高等教育心理学,集体,心理发展,自我意识(和66期相同)69期: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集体,心理发展68期:群体,心理发展,社会助长,成就动机67期:群体(集体),自我意识,知识,最佳刺激水平理论66期:集体,自我意识,心理发展,高等教育心理学64期:群体定义和类型,知识的定义和类型,教学目标,最优计划理论63期:知识,群体,自我效能感,成就动机理论59期:群体、意识、最佳刺激理论、心理发展简答题2017年a: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征,布鲁纳的认知发现理论,激发高校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心理咨询的原则76期: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迁移对学习的作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加涅学习理论2017年b: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有哪些,高等心理学研究方法,简述教师的教育智慧(机智)及教育能力,简述情绪情感分类72期:心理咨询的主要形式,教学测验的分类,心理学研究原则,大学生形式逻辑的发展状况71期: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加涅学习结果分类理论,正迁移负迁移(举例),教学测验的种类69期:成熟的自我意识有哪些表现,学习迁移的概念及其类型,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68期:心理咨询的主要形式,加涅学习结果分类理论,教师智慧与教师能力的关系,正迁移负迁移(举例)67期: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测验的分类,高等教师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功能,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哪些66期:大学生人际交往特点,群体对个体影响,教学测量与评价,正迁移负迁移64期: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教师智慧与教师能力的关系,情绪情感的分类63期: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研究方法,成熟的自我意识包含的内容,学习迁移及其类型59期: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教学测验的种类、心理咨询的主要形式、简述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教学能力------名词解释及答案教学目标/目的(p2):教学活动希望达到的目的,是教师在教学前首先应考虑并明确的内容。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复习题要_高等教育学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复习题要_高等教育学

名词解释(4题,4-5分/题)1.高等教育国际化P15指世界各国、各地区高等教育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和相互借鉴的过程。

2.高等教育形式结构P48一种横向结构,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种授学方式和办学主体形成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

3.高等教育层次结构P51一种纵向结构,指高等教育系统内不同水平、不同要求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

4.集中型高等教育模式P61在集中型高等教育体制下,中央政府拥有高等教育的管理权和决策权,它通过计划、命令、法律、拨款、监督等手段调控高等教育活动,国家在配置高等教育资源中居于重要地位,欧洲大陆一些国家属于这种类型,法国极为典型。

5.教师专业的劳动创造性P72教师专业的创新性和创造性一方面表现在教师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更新业务知识,及时充实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表现在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上教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将人类的知识内化为个体的知识,进而转化为智慧、积淀为素质。

6.教师专业发展P80指的是教师在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学习,获得专业资格,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提高专业素质,成为一名合格教师专业人员的专业成长过程。

7.建构主义学习理论P108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个体不是被动地接受刺激,而是以已有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运用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信息进行加工,最后形成自身的知识结构的过程。

该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教师只起帮助、引导和促进作用。

8.通识教育P138通识教育首先关注的是一个人的培养,其次才将学生作为一个职业的人来培养。

也就是,通识教育培养的是称职的现代公民,兼备做人的自觉和做事的能力。

9.科学主义课程观P147科学主义课程观于20世纪60年代首先兴起于美国,即大学课程要教给学生科学的结构、基本观念、关键概念和研究方法。

主张大学要培养学问家和科学家,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发现新知识,引导学生掌握研究的方法,获取高质量的知识。

广东省2011年12月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大学教师资格证)全省统考北师大珠海分校考区真题

广东省2011年12月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大学教师资格证)全省统考北师大珠海分校考区真题

注意:所有答题内容都必须写在答题册上,不能写在本试题纸上!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试题姓名学号班别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每题一个正确答案,题号和选项字母写在答题纸上)1.下面哪所大学不属于中世纪大学()A.波隆纳大学B.巴黎大学C.牛津大学D.哈佛大学2.下面哪种课程不属于古代的“七艺”教育()A.文法B.天文学C.修辞学D.辩证法3.实用主义大学理念的代表是威斯康星大学校长()提出的“威斯康星思想”。

A.杜威B.纽曼C.洪堡D.范.海斯4.“兼容并包”、“学术自由”的治校理念是著名教育家()先生提出的。

A.梅贻琦B.胡适于C.蔡元培D.司徒雷登5.()是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

A.教学设计B.教学策略C.教学评价D.教学原则6.下面哪种现象不属于职业倦怠的表现()A.学术腐败B.心理焦虑C.效率低下D.精神紧张7.借助学科、专业范围内的同行自律、同行交流促进教师群体的教学发展,被称为()A.专家介入模式B.自助互动模式C.行动研究模式D.自我发展模式8.哈佛大学的核心课程属于()A.专业课程B.通识课程C.科学课程D.人文课程9.教师备课有“三备”之说,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备教材、被教师、备学生B.备教材、备方法、备教师C.备教材、备方法、备学生D.备内容、备方法、备过程10.下面哪一项不属于高校教师发展的内容()A.学术水平的提升B.教学知识、技能的提升C.科研水平的提升D.社会兼职能力的提升二、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20分)1.高等教育大众化2.高校教师发展三、材料分析(每题20分,共40分)材料分析一:大学理念的冲突以洪堡、纽曼为代表的理性主义大学理念认为,人永远是教育对象,周秋只是和智能本身就是教育的目的,教育必须培养人的理性,人的个性发展和传播理性只是,始终是大学教育目的的最高原则。

20世纪初实用主义大学理念的代表威斯康星大学校长查理斯·范海斯(Charles.R.Vanhise)提出的“威斯康星理念”(Wisconsin Idea)则认为,教学、科研和服务都是大学的主要职能。

教师岗前培训考试大纲高等教育学考点(考试必备)

教师岗前培训考试大纲高等教育学考点(考试必备)

《高等教育学》考试知识点整理一、一般知识,涉及选择和判断1)在英国,1963 年之前,高等教育只指传统大学,技术学院和理工学院的教育都不属于高等教育范围,也就是说高等教育指的是培养“精英”、培养“文雅”的“精神贵族”的那部分教育,而培训生活、生产领域的专业人员的教育不属于“高等”教育范围。

1. 我国现代的高等教育一般追溯到1898 年设立的京师大学堂。

2. 高等教育学是研究特殊教育活动—高等教育的一门综合学科,它研究的是高等教育现象及其一般规律。

3. 高等教育一般包括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等三种类型。

4. 高等学校教师的教学具有学术性、专业性、创新性等特点。

5. 我国高等教育的研究应该开始于清末,先后经历了学习日本、欧洲、美国高等教育办学模式,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

6. 1922 年中华教育改进社在济南开年会,可能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最早的高等教育研讨会。

7. 1978 年 5 月我国的第一个专门的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成立,这标志着高等教育在我国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8. 1984 年潘懋元先生主编的《高等教育学》正式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高等教育学专著。

9.在学术界比较权威的衡量一门学问是不是学科的标准有三条:要有特殊的研究对象,要有完整的理论体系,要有工人的专门术语和方法论体系。

有的还加上要有代表性的人物和代表著作。

10. 在高等教育研究中,确定研究问题一般有坚持的三个原则:价值性、创新性、可行性。

11. 教学工作既是一门科学,有是一门艺术,作为高校教师要把自己的知识、技能有效地传授给学生,不懂得教学规律、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就很难做好教学工作。

12. 现代大学最早产生于12 世纪的意大利和法国,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公元前387 年开办了阿卡德米学园。

13. 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成立于1088 年,是世界上最早成立的大学,属于学生大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广东师资岗前培训复习(大纲完整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广东师资岗前培训复习(大纲完整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广东师资岗前培训复习(大纲完整版)专题一“大学生心理特点与因材施教”心理发展:指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整个反应活动不断得到改造,日趋完善化和复杂化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的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

特征1反映活动从混沌未分化向着分化、专门化演变。

2反映活动从不随意性、被动性向着随意性、主动性演变。

3从认识客体的外部现象向着认识事物的内部本质演变。

4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从不稳定向着稳定演变。

特点:1连续性与阶段性2方向性和顺序性3不平衡性:不同系统在发展速度、起始时间、达到的成熟水平不同。

同一机能系统的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4普遍性和差异性5具有关键期。

大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心理适应阶段、全面发展阶段、职业定向阶段大学生的认知特征:智力发展达到最佳水平、记忆能力发展达到黄金期、思维发展处于成熟期(独立,批判;灵活多样,抽象思维,辩证思维,主观性,片面性)、创造力发展处于最佳期(19-22岁,开发创造性思维的关键期)大学生的情意特点1需要特征2动机特征3人生观特征4价值观特征5情感特征6意志特征需要的特点:对象性;动力性;多样性。

大学生的需要发展特点:需要的复合性;需要的强烈性;需要的矛盾性;需要的易变性;需要的时代性。

大学生的动机发展特点:多样性和学习动机占主导地位;发展性和迟滞性并存;动机的冲突性明显;动机的隐蔽性增加;动机的差异性加剧。

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多元化;间接性;社会性;职业化。

大学生的人生观的发展特点:人生目的崇高远大,具体可行,务实求真;人生价值选择正确合理,积极进取;人生态度积极健康,幸福与苦恼都与理想实现密切相关。

大学生的价值观的特征:价值观标准趋向务实化和功利化。

价值观认识存在矛盾性和局限性。

价值观取向呈现多元化和层次化。

主体意识增强与个人主义倾向明显。

政治意识呈弱化趋势。

人生态度积极与消极并存。

大学生的情感特征:丰富性和狭隘性。

高校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高校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是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之上进行的各种叫养性、学术性、专业性教育】(历史性、比较性、延展性)高等教育学【以高等教育为研究对象,以揭示高等专业教育的特殊规律,论述培养专门人才的理论与方法为研究任务】学习高等教育学的意义【引导观念更新,服务政策咨询,推动实践发展】第二章高等教育发展西方古代高等教育【教育场所:专门学校(宫廷学校、职官学校、祭司学校、神庙学校),博物馆(缪斯翁博物馆,称“亚历山大大学”),图书馆】中国古代高等教育【①西周大学:国学、乡学②春秋战国:私学(齐国的稷下学宫)(宋代四大书院: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湖南衡阳石鼓书院、河南商丘应天府书院、湖南长沙岳麓书院)③汉武帝:(“置明师”,“兴太学”)太学是中国封建社会官立大学的标志】欧洲中世纪大学【①特点: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意大利的波隆纳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被称为“母大学”)】【②实行专业教育(文、法、医、神);教学方法有读课与辩论学位制度的雏形始于中世纪大学】高等教育近代化【①学制分层②世俗化③国家化】德国的大学改革【威廉·洪堡:教育的原则①教学与科研相统一②学术自由;于1810年主持创建柏林大学,4个方面创新:①确立哲学学科在大学里的核心地位②设立“习明纳尔”和研究所③开创研究所教育④实行自由选修】美国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的形成【①私立院校地位的确立:哈佛学院(美国第一所大学),常春藤大学联盟②州立大学的兴起:弗吉尼亚大学(第一所真正的州立大学)③“莫利尔法案”与“威斯康星思想”:赠地学院④研究性大学的崛起:霍普金斯大学】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清末高等教育:①洋务学堂(京师同文馆,可以看作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的专门学校)②新式高等学堂(1905废除科举制,中西学堂,南洋公学,京师大学堂)③清末学制(《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颁布并实施的学制;通儒院,中国近代最早的研究生教育机构)民国高等教育【①民国高等教育体系:《大学令》《专门学校令》等②蔡元培与北京大学改革】中国当代高等教育【①破旧立新:20世纪50年代,2次院系调整;文革时期“教育革命”的动荡②改革与发展时期:拨乱反正(1977年恢复高考,1978年恢复研究生教育)、开启体制改革进行、改革与发展的持续推进】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①大众化②国际化(留学潮日益高涨,大学教师国际流动与交流广泛,培养目标&课程和教学过程国际化,国际组织发挥作用日益显著)③信息化④终身化(1965年,保罗·朗格朗提出“终身教育”)】第三章高等教育理念教育理念【①自由教育②通识教育③专业教育④职业教育】学术理念【①学术自由②学术中立③教学与科研相统一④学术资本主义】机构理念【①大学自治②教授治校③学生自治④校长职业化⑤管理专业化】高等教育理念主要流派【①理性主义②功利主义③实用主义】高等教育理念与实践的关系【①理念源于实践②理念引领实践③理念超越实践】第四章高等教育制度高等教育制度【是高等教育有效运行和功能发挥的重要条件,是指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高等教育规则,包括正式的规定和非正式的习俗、惯例等】高等学校教育多样化制度【高等学校类型、功能多样化;高等学校层级多样化】学历【是指受教育者在具备法定条件的教育机构中学习经历,如专科学历、本科学历、研究生学历等;学历证书主要反映一个人受教育的程度】学位【是授予个人的一种学术性荣誉称号,它反映一个人在某一学科领域里达到的学术水平,是评价一个人学术水平的尺度,具有显著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制约高等学校教育制度的因素【①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②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法律政策及展主导地位的思想观念③民族的文化历史传统、风俗习惯④社会规范意识、公民的契约精神、突发事件或者交易等】高等教育办学体制【谁来办学/为谁办学/怎么办学】多元化高等教育办学体制【①类型:欧洲模式(政府与社会双主体办学体制)、美国模式(政府、非营利部门、营利部门)、日本模式(政府与非营利部门双主体办学体制)②特点:办学主体多元化、办学功能多样化、合作博弈关系】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的历史沿革【①新中国伊始,一元化②改革开放以来,多元化】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趋势【①进一步推进多元化高等教育办学体制②扩大高等教育对象(马丁·特罗:教育大众化理论:精英型、大众型、普及型)③完善高等教育办学主体的合作博弈关系】高等教育管理制度的类型【宏观管理制度】中央集权性(法国)、地方分权型(美国)、集权与分权结合型(日本)【微观管理制度—高等教育自我管理制度】现代高等学校管理权力有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复习题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复习题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1984年以来,我国高校领导体制为____,这种高校领导体制在《高等教育法》中得到了进一步的确认。

2、马丁·特罗提出,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当其毛入学率低于____时,处于大众高等教育阶段。

3、根据我国学位授权体系的规定,在各学位授予单位中,学位授予的权力机构是____。

4、属于中央集权型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国家主要有____。

5、德国柏林洪堡大学的建立,标志着高等学校____的职能正式出现。

6、“威斯康星思想”明确提出把____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

7、从学科是分科地组织还是综合地组织,即从分科型或综合型的观点来分类,可以将课程划分为____。

8、就高等教育的办学形式而言,如果根据经费来源和管理体制的不同,可以将高等教育机构划分为____。

9、不同学科、专业领域的构成,体现着高等教育的____。

10、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是系统地学习____的过程。

11、我国高等学校的学位制度将学位分为____。

12、教学大纲从形式上一般分为三个部分,即____。

13、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主要指____。

14、高等学校直接服务社会职能的正式出现,是以____的出现为标志的。

15、西方近现代高等教育始于____。

16、从层次结构上看,可以将课程划分为____。

17、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是____。

18、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是____。

19、中央集权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代表性国家是____。

20、我国现行高校领导体制实行的是____。

21、当今世界高等学校采用较为广泛的教学管理制度是____。

22、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确定高等教育价值的观点是____。

23、从个人需要、需要、个体发展角度出发确定教育价值的观点是____。

24、出资设立高等学校的机构和个人,称为高等教育的____。

25、按学年或学期安排的课程进度进行教学,以学年规定学生学生达到的水平的教学制度称为____。

高等教育学复习提纲(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资料).doc

高等教育学复习提纲(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资料).doc

高等教育学复习提纲(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资料)第1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 中世纪大学现代大学是从欧洲中世纪大学开始的。

中世纪大学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雏型阶段的标志。

他已初步建立了较完整的教育目的、教育计划、教育内容、教育组织形式和教育管理体制2•柏林大学(洪堡时期)1810年柏林大学首先提出“通过研究进行教学”、“教学与科研统一”和“独立与自由统一”的新教育原则, 发展了大学的科学研究职能。

2. 威斯康星思想1862年,美国林肯总统《莫里尔法案》与“赠地学院”。

“威斯康星思想”明确提出把服务社会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

二•简答题1•高等教育学的性质?高等教育学是以高等教育的特殊矛盾与基本规律为研究对象。

高等教育学相对教育科学属于应用学科或分支学科;高等教育学相对高等教育学科群属于基础学科或基本学科。

2. 高等教育学发展的动因?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的推动;高等教育内部矛盾的推动;相关学科的协同效应。

三.论述题20世纪以来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1)规模化。

精英教育一一大众教育一一普及教育阶段(马丁.特罗理论)2)中心化。

大学从社会的边缘步入社会的中心3)综合化。

学科整体化和人才素质综合化4)国际化。

一国的高等教育面向国际发展的总趋势和过程,是把国际的、跨文化的、全球的观念融合到本国高等教育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等功能中的过程。

5)职业化。

大学注重职业教育的倾向,关心学生的职业能力;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的发展。

6)终生化。

从一次教育观向终生教育观转变。

7)多元化。

高等教育由单一系统向多元系统转变,内部结构越来越复杂。

第2章高等教育的本质一.名词解释1. 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教育性质任务的高等专门性、教育对象的身心成熟性、教育劳动的复杂精神性。

2. 社会本位价值观社会本位价值观是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确定高等教育价值的观点;强调高等教育的主要价值在于为社会培养专门人才,促进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强调公民教育、专业教育、职业教育.3. 个人本位价值观个人本位价值观是从个人需要、个体理智发展确定高等教育价值的观点.强调高等教育的主要价值在于使受教育者的个人理智获得发展,达到个性之完善.强调自由教育、人文教育、普通教育(通适教育)二•简答题1. 如何看待社会本位价值观和个人本位价值观?两种价值观的产生是历史的产物;两种价值观都具有自己的合理性与局限性;要采取整合思路,不要单向抉择,针对时弊动态调整,结合国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高等教育历史与理论高等教育概念演变:古代高等教育表现为高深学问教育,中世纪至19世纪表现为大学教育,20世纪初到现在表现为中学后教育或第三级教育。

一、高深学问教育1从形式上说,古代高等教育机构是各国高等学术中心,设于宫廷或附在神庙或存于私学。

2从目的或内容上说,古代高等教育培养官吏和神学人士。

东方古代高等教育以人文教育和伦理教育为特色,辅以少量自然科学教育;西方古代高等教育以人文、自然和雄辩教育为主,辅以伦理教育。

3从对象上说,高等教育是极少数特权阶层的教育,教育是一种特权和身份。

4从管理上说,在东方高等教育为政府和庙宇控制,在社会混乱时私学才兴盛。

西方高等教育表现为私学为主。

二、大学教育:1从形式来说,只有大学才是名副其实的高等教育,大学具备传统的欧中中世纪大学形态的某些特征,高等教育便是大学教育,大学独占高等教育的领域。

2从目的与内容来说,高等教育是人类文明精华保存、绵延与发扬的场所,致力于高深学术之研究、创造新知识、高等教育的学术性开始出现。

3从对象来说,高等教育是少数精英份子的教育,教师和学生在钻研学术,探求真理的基础上组成学者团体,确保优越素质。

4从管理来说,高等教育试图摆脱外界干预,尤其是宗教或政治束缚影响,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是高等教育价值及真理实现的保障。

三、第三级教育1从形式上来说,传统大学成为高等教育中一部分,大学、专业学院、技术学院及师范院校等各类型的院校都属于高等教育机构。

2从目的和内容上来说,高等教育应满足当前社会在经济与政治等方面的实际需要,学术研究应与现实社会密切结合,高等教育应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人才。

3从对象上来说,人人都有权利接受高等教育,高等教育不应以任何理由为少数人独占,它肩负着精英与大众的双重任务。

4从管理上来说,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更为紧密,高等教育在保持自治传统的同时兼顾社会需要,在两者中取得平衡。

高等学校职能: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直接为社会服务。

三大职能是应历史变化的需要而依次产生的,但三者之间的关系不是一一取代,而是发展并存,也就是说前职能并未因后一项职能的出现而消失,但也没有一成不变,而是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自我改变,顺应历史。

1、自中世纪高等学校的产生到18世纪,培养人才一直都是大学的唯一职能2威廉·冯·洪堡1890年在德国创办柏林大学,以研究作为大学的首要使命,提出科研与教学相统一。

结束学院制,标志以科学研究为中心的大学兴起。

3美国总统林肯1862年签署《莫雷尔法案》,引导美国大学走上与社会相结合、为经济发展服务的道路,引发高校第三项职能的出现。

高校职能的价值:培养人才是高校的基本职能和中心任务,是高校存在的根本理由;发展科学是高校的重要职能,培养高级人才的保证,是高校不同于其他层次学校的本质要求;为社会服务是前两项职能在当地社会的合理延伸和实际应用,既是高校应对当地社会应尽的任务,是高校本身发展的内在需要。

在现代高校的背景下对于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又有新的认识和争论。

1对三项职能内涵的认识更为明确。

2教学与科研的矛盾与冲突。

3建立有许多、分工合理的高等教育系统。

大学三项职能,随历史变化而产生,为了适应社会发展所需的各个层次和类别人才,高等学校不能坚持纯学术研究,必须开展应用性研究,培养人才和发展科学的职能不再是以往象牙塔中与社会发展脱节的自身行为,而是有第三职能的为社会服务性质,教学职能通过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来为社会服务,科学研究职能为国家社会和人类生活服务。

为社会服务职能是教学和科研职能的延伸,向社会提供学术性服务。

高校职能矛盾冲突:在大众化或普及化的高等教育时代,大学培养人才,发展科学,为社会服务的三大职能各自拥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并通过知识的产生、传递和转化而联系了起来,构成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从表面上看,三项职能可共同存在于一所高校内部,实际上,他们并未真正统一协调,相互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矛盾和冲突,随着高校职能的不断丰富,高校教育不断扩大和高等教育活动日益复杂,教学、科研和为社会服务不应该也不可能平衡地共存于一所高等学校内部。

在此状况下,三项职能校际间的分工和合作显得明确和必要,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应根据自身情况特点,选择侧重适当职能活动,使三大职能在整体高等教育系统中而不是在单一的高校中得以协调共存。

各高校应对自身进行合理的定位,明确自身的职能,共建一个有序的、分工合理的高等教育系统来实现三种职能的圆满完成。

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包括: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教育目的);学术型人才与职业型人才(人才类型);专才与通才(教育内容)。

围绕“高校培养什么人”的问题的价值冲突。

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社会本位论代表:孔德、涂尔干、赫尔巴特。

个人本位论代表:卢梭、洛克、裴斯泰洛齐、福禄倍尔。

1)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的应依据个人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的首要目的不在于谋求国家利益和社会发展,而在与发展人的理性和个性,使人真正成其为人。

强调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2)社会本位论强调教育的工具价值,主张教育目的应以社会价值为中心,应主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

社会本位论认为教育应以社会的理想为最终目标,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使个体社会化,注意使受教育者掌握社会的知识和规范成为对社会有用的公民,为社会服务。

3)两种价值观是辨证统一的,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反映了人们在对于如何认识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问题上的不同价值取向。

两种观点都有合理的一面,但也有片面过激的一面,根本原因在于缺乏辩证的理解个人和社会,以及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内在关系。

个人本位论忽视了社会需要对教育目的的制约作用,使得教育面对纷繁复杂的个体需要无所适从,容易把个体提升到不适当的位置而导致教育中的极端个人主义。

社会本位论强调社会的价值和社会秩序的稳定性,只一味的强调适应社会需要,否定个人能动性,有可能导致高等教育的短视行为,同时极易抹杀学术的个性。

两种价值观的共同缺陷是割裂了社会与个体之间的相互依存性。

其实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又是社会的生成物,即受社会制约又改造社会,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人在社会生活中,一方面要适应现存社会,另一方面又不断产生出高出于社会现实的需要,谋求对社会现实的一定超越。

只有将社会发展需要与人的发展需要结合起来,社会才能保持一种既有稳定又有发展,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的态势。

教育的任务就在于实现这种结合,引导个人成为社会生活的主体和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人的发展和人的教育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完全排斥现存社会的适应,但是这种适应应当是一种建立在尊重个体能动性基础之上的,有批判有选择的适应而不是被动的或盲目的追随。

专才教育:指以培养具有某一门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从事某种职业或进行某个领域研究的人才为基本目标的教育活动或教育模式。

通才教育,也称通识教育,其源头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自由教育”,以受教育者具有闲暇为前提,目的在于探索高深的纯理论知识。

强调完全摆脱功利和实用,注重陶冶情操和道德,达到身心的和谐发展。

学术型人才与职业型人才:所谓学术型人才,专指进行学术研究,创造新知识的学术工作者,在培养过程中强调知识的理论性和系统性,注重对从事有关学术型工作能力的培养。

所谓职业型人才,指一切从事非学术性研究工作的实际操作者。

在培养过程中强调知识的技术性或应用性,注重对从事有关专业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专题二大学文化:是指大学群体习得且共有的一切观念和行为。

大学精神与大学理念关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大学精神不同于大学理念,大学精神是大学优秀的文化传统,是一代又一代的大学人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

大学理念更多的是表达大学人对大学的认识及其办学主张。

每所大学都有理念,但并非都有精神。

2大学形神源于大学理念。

3大学理念又基于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文化:包括:一、价值层面的精神文化,包括大学精神、理念、校训。

二、实践层面的精神文化,包括校风、学风、教风,管理作风。

大学精神文化时代特征1大学精神文化的发展性2兼容性。

一是从大学精神文化的多元化性而言,是对这种多元的大学精神文化的兼容性并包;二是对学术自由而言,对各种学术观点学术行为的兼容性并包3大学精神文化元素的整合性:一是价值层面的精神文化元素之间的整合:二是价值层面的精神文化元素与实践层面文化元素的整合:三是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与器物文化的整合4大学精神文化的个性,有两种形成方式,一是自然生成,是文化自然现象,另一种是自觉追求,即文化自觉。

大学精神与校训关系:校训是精神重要元素,对内形成文化向心力,对外是学校个性和精神面貌的彰显,是获得外在认同支持的重要途径。

校训提出之初通常是从应然角度表明引领该所大学发展的办学理念,经过漫长历史演变,成为该大学优秀文化传统,即大学精神。

哲学观的历史发展与大学理念:1)理性主义的大学理念主导时期。

理性主义的大学理念源于理性主义哲学流派。

古希腊,最初的理性主义者认为,理性知识和智慧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追求理性.服从理性是人的宗高使命和神圣职责,也是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因此,他们的主张超越感性欲望和利害关系,不求功利和不求得失地探索各种抽象和思辩性的问题。

抛弃教育中的实用性和职业性,知识与市场、政治分离。

把大学作为象牙塔。

理性主义大学理念代表人物:洪堡、纽曼、怀特海。

2)实用主义的大学理念开始盛行及两种理念并存与对峙时期。

实用主义大学理念代表人物:威斯康星大学校长查理斯·范海斯。

实用主义的大学理念源于实用主义哲学传统,其承认人具有理性,但认为理性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和工具,他是一种推崇主观经验,强调行动的实际效果,主张用实际效果评价一切和检验一切的思想观念。

实用主义和理性主义大学理念,是在实用主义和理性主义哲学的基础上产生与发展起来的大学理念。

二者之区别在于大学是以追求真理的自由教育为基点,还是以职业教育为目的;大学是象牙塔还是服务站,这也是当代大学理念中争论较久的命题。

具有实用主义大学理念倾向的中国传统大学理念,侧重从事科学研究、传授高深学问;而以理性主义为主导的英国传统大学理念,则以探索普遍学问、注重人才培养为宗旨。

在中英大学理念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传统大学理念的精髓一直得以继承和延续。

3)大学理念呈现出多样化的格局时期。

社会需求在大学理念形成中所其作用的历史考察1)中世纪的大学理念与社会需求。

2)19世纪的大学理念与社会需求。

3)20实际的大学理念与社会需求。

社会需求在现代大学理念形成中所起的作用1)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为特征的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了社会需求。

2)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核心的科学技术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了社会需求。

走向社会的现代大学理念的时代内涵1)现代大学仍应是一个追求高深学问的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