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关于元素周期律表的教学研讨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律》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律》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律》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该课是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的第五章《元素周期律》第三节课。

本课是化学的一大重点,是高中化学学习的基础和关键,理解和掌握该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考试成绩都非常重要。

二、教学目标1.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基本原理和实验依据2.掌握元素周期表上各元素的简要概况和规律3.能够利用元素周期律解决一些常见的化学问题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掌握元素周期表上各元素的周期性规律2.理解原子结构对元素化学性质的影响3.能够应用元素周期律解决化学问题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首先,在黑板上画出元素周期表,由学生补全其中的元素名称和符号;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元素周期表上为什么有这样的排列方式?如何解释元素周期表上元素位置的规律性?引出本章的教学内容。

2. 学习和讲解2.1 元素周期律的基本原理首先讲解元素周期律是怎样发现的,以及基本原理是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原子结构是元素周期律的基础。

2.2 元素周期律的实验证明介绍多个实验的结果,如门捷列夫的实验、勃兰特利的实验等,阐述这些实验的意义和证据。

2.3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概览讲解元素周期表上元素位置的规律性:主、副、次、超主族、稀有气体等;并介绍不同区域的元素的基本特征和性质。

同时,在黑板上标示相关信息,例如:元素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周期、族别等,化学性质方面则重点介绍元素的电子构型、化合价、氧化态、基性、酸性等。

2.4 元素周期律的规律性介绍烷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单价、非金属性等规律,并给出例子加以说明。

提示学生认识到,这些性质和规律都是由原子结构决定的。

3. 锻炼和练习根据例题引导学生思考,在不看书的前提下,利用元素周期律解决化学问题。

例如:某元素的电子构型为2,7,问该元素的周期和族别?加入哪个元素可以使Mg(OH)2成为减压水解还原剂?什么样的物质易被还原?4.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讲解其他常用的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高中化学_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本节课内容属于化学基本理论,缺少直观的现象,显得比较枯燥。

作为高一学生,自主构建能力较低,而充分的准备与合作交流可弥补其不足。

所以,本节课采用问题启发式教学,以问题为引领,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讨论和归纳。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达成教学目标,在前一课时已完成“原子结构”教学的基础上,本节课的教学程序主要由以下四个阶段组成: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本节课以元素的发现史为切入点,吸引学生兴趣的同时引发学生的思考:是否有更多元素未被发现?元素之间是否有其内在联系?再过渡到门捷列夫所发现的规律——元素周期律。

【设计意图】以化学史的知识创设课堂学习情境,将故事呈现给学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可以让学生们了解到通往真理的道路是曲折复杂的,是无数前辈为之奋斗的结果。

2.问题引领,自主探究,发现规律本阶段设计了四小段学生活动:①填写1—18号元素的元素符号以及它们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复习活动)②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横坐标、最外层电子数为纵坐标绘出折线图。

③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横坐标、原子半径为纵坐标绘出折线图。

④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横坐标、主要化合价为纵坐标绘出折线图。

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将成果归纳与总结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观点,教师反馈评价再重新的概括,投影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随原子序数的变化图像、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变化图像、主要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变化图像。

要求学生根据绘图结果讨论了三个问题,依次解决: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现什么规律性变化?②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半径呈现什么规律性变化?为何会出现这样的规律?③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呈现什么规律性变化?为何会出现这样的规律?【设计意图】以问题为引领,充分调动起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

通过绘制图像的方法,对大量数据、事实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自主建构能力。

通过广泛而深入地讨论,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增强学生完成任务后的成就感和荣誉感。

2-1 关于元素周期律表的教学研讨

2-1 关于元素周期律表的教学研讨

关于《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教学研讨支瑶1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分析与比较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相关内容始终是高中化学概念理论部分的重点内容之一。

但是,对比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与高中化学教学大纲(具体见表1)可以发现,在新课程中,更加关注概念理论知识的建构过程,更加关注各部分知识间的联系。

例如,在教学大纲中,仅列出了需要学生学习的知识点及深广度要求;而在课程标准中,则分别在内容标准和活动探究建议中通过“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认识元素周期律”、“查阅资料并讨论第三周期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变化规律”、“讨论或实验探究碱金属、卤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等条目规定或建议了该部分内容的核心教学活动,这些活动凸现了概念理论的建构过程。

又如,在课程标准中特别提出要让学生“了解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增进了学生对结构与性质的关系的认识。

2 不同版本教材的比较分析(以人教版和鲁科版为例)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规定了核心的物质结构基础知识,教材在其基础上进行具体化,并且按照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的认知顺序组织起来,表现出主要的内容线索。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STS三个维度分析,人教版和鲁科版教材包含的核心内容基本相同。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两个版本的教材中不仅涵盖了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第三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能力递变规律;IA、VIIA 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等核心知识;还注意发展学生对于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原子与元素的关系、原子的内部结构特点与元素性质的关系的认识。

例如,借助原子结构的知识引领学生探求元素与物质组成的内在联系和影响元素性质的内在因素;从寻找“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的视角,对元素化合物知识进行概括、整合,使学生对元素化合物性质的认识开始由感性走向理性。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两个版本教材均通过“探究元素周期律”等活动,培养学生对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及利用实验探究、调查探究等多种探究方式进行综合探究的能力。

人教版必修2第1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教学反思教案精品版

人教版必修2第1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教学反思教案精品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教学反思一、三条主线贯穿全章在本章中笔者认为有三条主线,即结构主线(构)、规律主线(性)和表格主线(位),在教学的不同阶段,强调某一主线,其他辅助,最终达到三条主线合二为一,即形成构—位—性的化学思维过程。

笔者认为,元素周期表、周期律和化学键引入时的主线都应该是结构主线,首先,以学生初中熟记的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引入,通过任务驱动法使学生能自行编排出部分元素周期表,并归纳出周期表的排布规律,达到对周期表结构的初步认识,达到“位”“构”统一。

其次,教材上对于周期律的介绍也是以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引入的,通过学生探究实验的方法总结出元素周期律,再与原子结构结合,达到“构”“性”统一。

“化学键”一节则是帮助学生形成构—位—性的化学思维的实践过程。

可以说结构主线其实才是本章最重要的一条主线。

新课程高中化学《必修2》中的编排顺序不同于以往教材之一就是先讲元素周期表而后引出元素周期律,而非先总结规律再展示周期表。

笔者体会,先有了元素周期表这一主线,规律和结构就都有了一个可依附的载体,尤其是概括元素周期律时教材上的呈现方式就是在一张周期表的略图上显示,这样,三线统一时学生就有了可以表征的方式,更具操作性,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可以说表格主线是本章最实用的一条主线。

规律主线是本章的教学重点,形成元素周期律的过程是上述两条主线结合实验探究得到,这条主线主要在本章后期学生用以解决元素化合物性质问题的指导性主线,实现“学以致用”的根本目的。

笔者体会在教学中要不断突显三条主线,通过学生活动使学生逐步建立起位—构—性的思维方式。

二、渗透多种科学方法由于“与科学知识相比,科学方法具有更大的稳定性和更普遍的适用性。

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掌握科学方法比掌握科学知识更重要[1]。

科学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2]:第一个层次是化学学科内的特殊方法,如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方法、化学性质的实验方法等;第二层次是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包括获取事实材料的观察、实验等方法,加工事实材料的逻辑方法、假说方法、模型方法等;第三层次是哲学方法,如唯物辩证法、系统方法等。

元素周期表周期律教学心得体会

元素周期表周期律教学心得体会

元素周期表周期律教学心得体会第1篇: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教学反思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复习)教学反思修文中学化学组陆恩兰通过对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教学,回过头来对本节课我有一些想法:首先,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上达到了基本要求。

基础知识的讲解透彻细腻重点、难点要把握准确。

学生回答问题积极认真,学生的参与意识高,当有的学生想回答但又不敢举手时,我充分鼓励他们回答问题,无论学生回答对与错都给出回应和一定的评价。

在教学技能方面:讲授正确,语言规范,语速适当,表达清晰,留给学生思考时间,这应该是我平时教学中的一个基本功。

良好的语言功底对一名教师来说非常重要。

另外,板书精简,书写工整,好的板书有助于将教学内容分清段落,表明主次,便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体系、重点。

所以板书要布局合理、提纲挈领、层次清楚、端庄大方,又快又好。

其次,本节课存在的问题:开始准备时想法是:要运用多媒体、在正式上之前演练一遍,但后来由于未准备好,所以只设计了学案,也也没有能试讲一遍。

因此本节课有一些环节没有处理好,如时间分配不是太合理,造成最后时间有点紧,勉强讲完内容,所以在位、构、性知识点上用的时间太少,没有突出该知识点。

此外,学生回答问题时不经意的去接学生的话,生生互动的机会有点少。

重新上一遍采取的措施:时间上重新分配,学生回答问题时尽量让他们自己回答完,在学生犹豫不决时适当加以引导,增加生生讨论的时间,在位、构、性知识点上稍加以讲解,然后才通过题目巩固练习。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反思情况,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指点,我一定会乐意接受。

这是我第一次上公开课,我很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我的教学水平。

第2篇:《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说课稿《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说课稿本节说课的内容是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2节《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新课标中将本节分为3课时:第1课时: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元素周期表第3课时:认识元素周期表中的其他元素下面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谈谈关于第2课时《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工具,在初中化学和化学必修1中曾经出现过元素周期表,但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认识只是停留在简单的了解和应用上(如查寻某元素的相对原子量等)。

高中化学_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钠、镁、铝、铁、硅、氯、硫、氮八大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初步了解了原子结构的理论和元素化合价知识,对原子结构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有了初步认识,知道核电荷数和质子数、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这些都是本节课学习的基础。

通过初中化学的学习及第一节原子结构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等有了初步的认识,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知识基础,同时高一的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只是缺乏应用。

而本节课对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提出了很大的要求,所以在分析之前还是需要教师给与一定的指导,同时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效果分析本节课一开始用一段视频对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和门捷列夫作了介绍,接着让大家一起来扮演门捷列夫来共同体验探索和发现的乐趣,一下就把同学引入一个探索的环境,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让学生进行“情景剧”的表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得学生了解了元素周期律的概念和实质,锻炼了合作讨论交流归纳推理的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培养了同学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学生通过做折线图、柱状图,体会到了在探索问题时,如何利用数学中的函数来构建思维模型。

自我感觉,老师讲的有点多,如果能够在某些时候再精炼一下,效果会更好。

教材分析在必修1中已经学习一些金属元素和一些非金属元素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并初步了解了有关原子结构的知识,此时,引导学生探究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从而归纳总结出元素周期律,是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的。

教材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初探,利用图表(柱状图、折线图)等方法分析、处理数据,增强了教材的启发性和探究性,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如作图、处理数据能力、总结概括的能力,以及利用数据得出结论的意识。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工具,本节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元素周期律是中学化学教材中的重要的理论基础,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概括、综合,实现由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同时能使学生以此为理论指导,来探索研究今后将要学习的化学知识。

人教版必修2化学《元素周期律》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必修2化学《元素周期律》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必修2化学《元素周期律》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基本内容和发现历程;2.理解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元素周期性的本质;3.掌握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规律及其物理化学性质;4.感受元素周期性带来的科学美和生活美。

教学内容1.元素周期律的基本内容和发现历程;2.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元素周期性的本质;3.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规律及其物理化学性质;4.元素周期性的应用和科学美。

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如下:1.理解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元素周期性的本质;2.掌握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规律及其物理化学性质。

教学步骤本节课的教学步骤如下:第一步:导入新课1.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2.回顾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引出元素周期律的概念;3.提问:在实验中,为什么迈耳逊把“周期律”称为“周期律”?(让学生自主思考)第二步:讲解周期律的基本内容和发现历程1.向学生介绍元素周期律的基本内容及其发现历程;2.解释元素周期律中的“周期”、“组”等概念和规律。

第三步:讲解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元素周期性的本质1.向学生介绍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元素周期性的本质;2.解释元素周期性是如何产生的,包括原子结构和电子排布。

第四步:掌握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规律及其物理化学性质1.向学生介绍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规律及其物理化学性质;2.指导学生掌握周期表中元素的性质和特点。

第五步:讲解元素周期性的应用和科学美1.向学生介绍元素周期性的应用以及科学美;2.引导学生思考元素周期性对工业、医学、农业等方面的影响。

第六步:巩固练习1.布置相关练习题,要求学生答题并理解;2.小组讨论并汇报相关结果。

教学途径1.课件:使用电子白板、电脑等设备,展示相关图形和文献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2.演示实验:展示相关实验,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元素周期律。

评价方式1.练习笔记的评价;2.对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高中化学_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必修2 第一章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教材分析在必修1中已经学习一些金属元素和一些非金属元素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并初步了解了有关原子结构的知识,此时,引导学生探究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从而归纳总结出元素周期律,是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的。

教材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初探,利用图表(柱状图、折线图)等方法分析、处理数据,增强了教材的启发性和探究性,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如作图、处理数据能力、总结概括的能力,以及利用数据得出结论的意识。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工具,本节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元素周期律是中学化学教材中的重要的理论基础,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概括、综合,实现由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同时能使学生以此为理论指导,来探索研究今后将要学习的化学知识。

本节课所授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初步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初步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展开,教材安排本授课内容旨在要求学生能运用周期表和周期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由碱金属、卤族、第三周期元素的性质规律进行推广和延伸,力求突出元素的“位置—结构—性质”间的相互关系。

二、教学设计三、教学流程原子序数小,则半径大,即序小径大。

2.原子半径与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关系:同周期或者同主族时,原子半径越大,金属性越强,还原性越强,失电子能力越强,对应离子的氧化能力越弱。

原子半径越小,非金属性越强,氧化性越强,得电子能力越强,对应离子的氧化还原性越弱。

3 .元素周期律课后反思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学完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学生已具备了学习本节课内容的基础知识,又通过高一的学习,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能力的问题能力,对于中上等程度的学生来说,整体难度不大。

这部分学生应该能够很好的掌握,但对于程度偏下的学生可能存在一些困难,为此在教学中需让学生动手、动脑、参与归纳,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查缺补漏,从而使学生达到对旧知识的复习,实现由未知向已知由浅入深的转化,进而学生会了解并掌握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而元素的原子结构则、影响元素的性质,因此我们只要知道三种量中的一种,即可推出另外2种。

《主题一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主题一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掌握周期和族的含义,理解元素周期律的观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归纳出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2.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含元素周期表、实验图片和相关视频。

2. 准备实验器械和试剂,如试管、烧杯、试纸、磁铁等。

3. 准备学生实验用器械和试剂,如试管、试纸、砂纸等。

4. 准备习题集和相关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回顾初中化学知识,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忆初中化学中学习过的元素,并列举出一些典型的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

2. 介绍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说明元素周期表不仅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也是理解化学知识的重要框架。

3. 强调本次课程学习的内容和方法,介绍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

(二)新课教学1. 介绍周期表中的七个周期和三个部分,并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

2. 介绍元素周期律的观点和意义,说明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基础。

3. 通过实验演示和图片展示,介绍氢元素和碱金属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并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这些性质和变化的原因。

4. 介绍卤族元素和金属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并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这些性质和变化的原因。

5. 介绍氧族元素和碳族元素,并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这些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性质的干系。

6.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诠释一些化学现象的原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7. 总结本次课程所学的知识和规律,强调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和意义。

(三)教室练习1. 安置一些与本次课程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水平。

化学元素周期律规律探究

化学元素周期律规律探究

化学元素周期律规律探究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概念,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元素排列规律。

2. 使学生了解原子结构、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元素周期律解释化学现象。

3. 引导学生探索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并能运用这些规律预测元素性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化学问题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2.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实验探究元素周期律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探索化学规律的积极态度。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他们学会在团队中共同探讨、分析问题,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3. 引导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实际应用,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在掌握元素周期律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探究、团队合作等方式,深入理解和运用元素周期律,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引入元素周期表的基本概念,讲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包括周期和族的概念。

参考教材章节:第二章第四节《元素周期表的结构》2. 详解原子结构、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形成原理。

参考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五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3. 讲解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分析周期表中金属、非金属的分界线。

参考教材章节:第二章第六节《元素周期律与元素性质》4. 通过实验探究,验证元素周期律的规律,如:同周期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的递变。

参考教材章节:实验活动《元素周期律的实验验证》5. 案例分析:运用元素周期律解释化学现象,如:氧化性、还原性的变化规律。

参考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七节《元素周期律在化学中的应用》6. 小组讨论:探讨元素周期律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高中化学_必修二第1章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必修二第1章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科学技术出版社必修2第1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第一课时)授课教师:预测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问题组3】:1、从原子结构上推测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学生回答:相同点:同主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化学性质相似。

递变:电子层数增多,半径增大,所以失电子能力增强,得电子能力减弱预测同主族性质【问题组3】:2、根据钾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预测K与水反应比Na与水反应剧烈还是缓慢?学生进行预测演示实验对比试验:“K与水反应”和“Na与水反应”视频:Cs与水反应现象明显,非常直观预测同主族元素的性质【问题组3】:3、预测I A族和ⅦA族性质的递变规律。

观察表格,教师板书【实验录像】氢气和氟气冷暗处爆炸学生把研究同周期元素中学习到的判断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的依据,运用到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预测。

小结谈谈你的收获教师初步小结“位、构、性”之间的关系。

学生畅谈收获学以致用利用资料卡片一所给信息,试体验一下门捷列夫如何推断及预测“类铝”相关知识,并填写在下表中。

(元素符号左侧数据为密度,下方数据为相对原子质量,“类铝”用R表示。

)回扣开课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反馈练习课堂练习和作业学情分析学生在《必修一》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再加上前两节的学习,为本节课奠定了知识基础;同时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和信息的分析、处理、总结能力,为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落实做好比较好的铺垫。

但“活动探究——第三周期元素的是电子的能力的递变”承担着只是学习和提升综合探究能力的双重任务,对高一学生来说难度较大。

所以学生分组实验,组内讨论,主动思考,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分组实验法,交流研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让学生不仅动耳听,还要动手写,动口说,动脑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效果分析本节课在方法上引导学生学会用原子结构的理论分析第3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相对强弱,然后设计实验验证结论钠、镁、铝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最后通过阅读自学,获取并整合信息,找出硅、磷、硫、氯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的依据,在第二部分通过对氯气溴碘单质性质的学习来整合VIIA族元素化合物主要性质让学生归纳出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并应用新获得的知识让学生预测IA族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整节课以学生探究为主线,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高中化学_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化学必修2 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新课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原子的构成,它包括质子、中子、电子三部分,相同元素一定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如果我们按质子数从小到大把元素排列起来,每种元素就有一个序号,即原子序数,对原子序数为1-18的元素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元素之间内在联系和变化的规律性。

那么,原子序数为1-18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的主要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变化是如何变化的?【点评】利用质疑,引入新课题,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板书】第二节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一、元素周期律【交流与研讨】(1)分组填写教材P11页表中所缺的内容;(2)对表中各项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寻找其中的规律。

【媒体展示】分组填写的表格【点评】通过填表,让学生获取感性知识,一方面复习了前面学过的原子结构有关知识,也为元素周期律的探究提供数据方面的支持。

【方法引导】为了更直观地观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随原子序数变化而变化的具体情况,每四人为一小组,通过Excel中插入图表的办法画出以原子序数为横坐标、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纵坐标的直方图。

【交流研讨】小组代表展示其直方图。

最外层电子数【点评】让学生学习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表示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相互合作的意识,也让学生获得直观形象的感性知识,为归纳元素周期律奠定基础。

【引导过渡】观察1-18号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我们发现从3号到10号,最外层电子由1增加到8,从11号到18号最外层电子数又由1增加到8。

象这样每隔一定数量,又重现前面出现过的情况的变化称为周期性变化。

【联想与质疑】通过直方图,对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随原子序数的变化情况,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小结、板书】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

【方法引导】为了更直观地观察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变化而变化的情况,每四人为一小组,通过excel 插入图表的办法画出以原子序数为横坐标、原子半径为纵坐标的折线图。

《主题一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主题一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掌握周期和族的定义及周期律的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和归纳,学生学会发现元素之间的规律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元素周期表,归纳出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2.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周期律,能够运用规律诠释和预计化学现象。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含元素周期表、图片和动画等资源。

2. 准备实验器械,进行元素性质实验,以便学生观察和记录。

3. 准备习题集,供学生练习和稳固知识。

4. 安排实验室和教室的应用,确保教学环境良好。

中职化学课程《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1. 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基本观点和性质;2. 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分类;3. 能够运用元素周期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元素周期律的基本观点:元素周期律是指元素的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2. 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根据元素周期律,可以推测未知元素的性质,判断元素的分类,诠释一些化学现象等。

3.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分类: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分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元素周期律。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结合PPT、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2. 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互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3. 结合实际应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加深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PPT展示一些常见的化学物质,如金属、非金属、酸碱盐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 讲解元素周期律的基本观点:介绍元素周期律的含义、表现形式和意义等。

同时,通过PPT展示一些典型元素的性质变化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基本特征。

《元素周期律》的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

《元素周期律》的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

《元素周期律》的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元素周期表。

(2) 掌握元素周期表中的变化规律,即元素周期律。

(3)学会利用元素周期律分析某种或某一些物质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分析过程,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2)通过对元素周期律本质的剖析,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和总结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的情感。

(2)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深入探究培养学生善于探索发现和克服困难的良好意志和品质。

教学重点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分析,掌握元素周期律,并根据元素周期律,能够快速的知道各物质性质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如何才能是学生掌握元素周期律的本质,并能够理解应用。

同时,如何使学生熟练的应用元素周期律分析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学生探究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前面我们学习了几种物质的相关性质,只是单独对物质的性质进行学习,而没有考虑他们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之间的变化关系。

今天我们学习的知识,将使我们能够通过一种物质的性质推算出一系列物质的性质,以及这些物质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规律。

接下来我们就认真的学习这一课,这一课对以后的学习也是相当重要的。

二、新课教学(一)什么是元素周期律1. 元素周期律的含义师:请大家把书翻到最后面,看看是不有一张表,看了之后,大家对这张表能够理解多少,有什么疑问没有?同学们先观察一下这张表。

生:看一会这张表。

师:你们对这张表有什么发现没有?生:许多物质在里面,有的还见过,可大多都没见过。

师:这就对了,这张就是元素周期表,所以,这里面几乎包括了所有的化学元素。

很好,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讨论的的第一个问题:那什么是元素周期律的含义。

(板书:一什么是元素周期律元素的物理、化学性质随原子序数逐渐变化的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

)2. 元素周期律的本质:(1)电子构型是元素性质的决定性因素,而元素周期律是电子构型呈周期性、递变性变化规律的体现。

元素周期律教研活动记录

元素周期律教研活动记录

为了深入理解和掌握元素周期律,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我校化学教研组于2021年10月15日开展了以“元素周期律”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研讨、课堂观摩等形式,促进教师对元素周期律教学的理解和运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活动时间2021年10月15日(周五)下午2:00-5:00三、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厅四、活动参与人员化学教研组全体教师,学校领导及相关教师五、活动流程1. 集体备课(1)主备教师介绍备课思路,阐述元素周期律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2)教研组成员就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讨论,提出修改意见。

(3)主备教师根据讨论意见进行修改,形成最终教学方案。

2. 教学研讨(1)主备教师阐述教学设计思路,分享教学心得。

(2)教研组成员围绕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

(3)学校领导对教学设计进行点评,提出改进建议。

3. 课堂观摩(1)观摩由主备教师执教的元素周期律公开课。

(2)教研组成员就公开课进行点评,分享观摩感受。

(3)主备教师针对点评意见进行反思,总结教学经验。

1. 元素周期律的教学目标(1)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2)掌握元素周期律在元素性质、化合物性质等方面的应用。

(3)培养学生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元素周期律的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与应用。

(2)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实验、实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3. 元素周期律的教学设计(1)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元素周期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新课讲授:讲解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概念和规律,结合实验、实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3)巩固练习:设计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元素周期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七、活动总结1. 本次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教研组成员积极参与,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核心素养下高中化学德育渗透课堂教学探讨——“元素周期律表”教学案例赵超越

核心素养下高中化学德育渗透课堂教学探讨——“元素周期律表”教学案例赵超越

核心素养下高中化学德育渗透课堂教学探讨——“元素周期律?表”教学案例赵超越发布时间:2021-09-01T08:24:27.726Z 来源:《学习与科普》2021年7期作者:赵超越[导读] 本教学案例以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专题1第一单元中的元素周期律?表知识的教学为例,通过深入挖掘化学史的德育价值,探讨了将德育渗透与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相结合的可行性。

浙江省缙云中学 321400摘要:本教学案例以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专题1第一单元中的元素周期律?表知识的教学为例,通过深入挖掘化学史的德育价值,探讨了将德育渗透与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相结合的可行性。

关键词:核心素养;德育渗透;化学史一、案例背景这是笔者在本校高一年级某班关于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专题1第一单元中的元素周期律?表知识的教学案例。

在本堂课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原子核结构和电子排布的基本规律(1~18号元素),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和推理、归纳与总结的能力。

这节课笔者经过精心准备,将化学史引入到元素周期律?表的教学中,在开展化学德育渗透的同时,促进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案例主题2017年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指出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共五项素养[1]。

鉴于教材内容及学生学习情况,以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周期表的构建、周期律和周期表的关系为切入点,以元素周期律?表的相关化学史为情境线索,以时间为顺序,基于真实的化学史情境提出问题,由问题引发学生活动。

在引导学生重温科学家遇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融入,德育渗透,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案例过程片断一【创设化学史情境】多媒体播放各元素的发现时间、发现者的名单:“古代,碳C……1250,砷As,(德)马格耐斯(A.Magnus,1193-1280)……1791,钛Ti,(英)格雷高尔(W.Gregor,1762-1817)……1940,钚Pu,(美)西伯格(G.T.Seaborg,1912-1999)……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师:元素的发现史也是一部人类科技发展史。

《主题一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中职化学高教版21通用类

《主题一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中职化学高教版21通用类

《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掌握周期和族的划分,能够应用周期律理解元素性质和原子序数之间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归纳总结元素性质和原子序数之间的关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增强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掌握周期和族的划分。

2. 教学难点:应用周期律理解元素性质和原子序数之间的关系,进行逻辑推理。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PPT、元素周期表、笔、纸。

2. 准备实验器材:常见元素单质(如氢气、氧气、氮气、氯气等)以及相应的化合物(如氯化氢、氧化钠等)的样品。

3. 准备实验试剂及溶液: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指示剂。

4. 准备教案、PPT素材、实验数据等教学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回顾初中化学知识,提问学生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并展示一些常见元素的图片。

2. 介绍本节课的目的和内容,即学习如何使用元素周期表以及周期律的应用。

(二)新课教学1. 介绍元素周期律的概念和意义。

2. 展示周期表,讲解周期表的结构和规律。

3. 讲解如何使用周期表,并举例说明周期律的应用。

4.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周期表中的规律和特点,并尝试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5. 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全班讨论交流,共同学习。

6. 教师总结并强调周期律的重要性。

(三)实验教学1. 介绍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例如利用元素周期表预测新元素的性质等。

2.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元素周期律的运用。

3. 学生完成实验后,组织学生分享实验体会和收获。

(四)小结作业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并强调周期律的重要性和运用。

2. 布置一些相关的思考题和作业题,让学生深入思考和研究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3. 提醒学生复习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重要性,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教学研讨
支瑶
1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分析与比较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相关内容始终是高中化学概念理论部分的重点内容之一。

但是,对比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与高中化学教学大纲(具体见表1)可以发现,在新课程中,更加关注概念理论知识的建构过程,更加关注各部分知识间的联系。

例如,在教学大纲中,仅列出了需要学生学习的知识点及深广度要求;而在课程标准中,则分别在内容标准和活动探究建议中通过“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认识元素周期律”、“查阅资料并讨论第三周期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变化规律”、“讨论或实验探究碱金属、卤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等条目规定或建议了该部分内容的核心教学活动,这些活动凸现了概念理论的建构过程。

又如,在课程标准中特别提出要让学生“了解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增进了学生对结构与性质的关系的认识。

2 不同版本教材的比较分析(以人教版和鲁科版为例)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规定了核心的物质结构基础知识,教材在其基础上进行具体化,并且按照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的认知顺序组织起来,表现出主要的内容线索。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STS三个维度分析,人教版和鲁科版教材包含的核心内容基本相同。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两个版本的教材中不仅涵盖了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第三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能力递变规律;IA、VIIA 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等核心知识;还注意发展学生对于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原子与元素的关系、原子的内部结构特点与元素性质的关系的认识。

例如,借助原子结构的知识引领学生探求元素与物质组成的内在联系和影响元素性质的内在因素;从寻找“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的视角,对元素化合物知识进行概括、整合,使学生对元素化合物性质的认识开始由感性走向理性。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两个版本教材均通过“探究元素周期律”等活动,培养学生对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及利用实验探究、调查探究等多种探究方式进行综合探究的能力。

在STS内容方面,尽管处理方式不同(正文或栏目)、详略不同,两个版本的教材都结合本部分内容选择了“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等内容作为素材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尽管各版本教材中涵盖的核心知识基本相同,但不同版本教材的内容线索和呈现方式各有特色。

“鲁科版”高中化学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教材将“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关系”列入第一节《原子结构》中。

在认识原子的构成及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后,分别设计了正文讲解、交流研讨和课后习题三个层次的教学活动,引领学生初步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间的关系,而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部分,“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始终作为一条明线贯穿始终。

教材从“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和“预测同主族元素的性质”的视角介绍了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在落实知识的同时,凸显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在发展学生对元素化合物性质的认识方面的功能与价值。

教材还通过习题引导学生结合《化学1(必修)》中讨论元素化合物性质的几个视角(物质分类及其通性、氧化(或还原)性、特性)构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立体知识网络。

此外,教材以元素周期表为载体,简单介绍了IIA、V A元素和过渡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某些性质,丰富了
学生对元素世界的认识。

主要内容在教材中的展开脉络如下: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 人教版教材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主线,
而将原子结构知识作为认识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的工具分散编排。

教材首先介绍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并通过对碱金属元素和卤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的探究引导学生初步建立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然后在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探究”栏目,研究了1—18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化合价
随原子序数递增的递变规律,还通过研究第三周期元素的一些化学性质发现了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变化呈现周期性变化这一规律,并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出元素周期律。

教材的内容框架如下: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律
化学键
元素周期表
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 核素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碱金属、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及主要化合物性质递变规律 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核素、同位素的概念
3 几种教学思路的对比研究
3.1 几种教学设计思路
为了深入了解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知识对于学生认识发展的作用及学生在学习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相关知识时的障碍点,我们采用不同的教学设计思路进行的教学实施,具体如下:
3.2 测查对象及测查工具
在高一年级选取两个成绩相近的班级分别采用教学设计2和教学设计3进行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教学,在教学结束后进行问卷测查。

教学设计1是使用人教版过渡教材时我校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设计,因此分别在我校高二、高三两个年级选取与高一年级成绩相近的班级进行测查。

测查题目如下:
图1 1-4题测查结果
图2 第5题测查结果
4 需要继续研讨的问题
上述测查结果,可以引发对以下问题的讨论:
(1)如何看待教材中元素周期律及相关内容的组织线索?
(2)学生在学习元素周期律及相关内容时,遇到的障碍是什么?在教学中该如何设计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突破障碍点?
(3)元素周期律及相关内容对学生学习化学、认识化学有哪些促进作用?在教学中该如何处理的?
(4)概念原理内容教学设计的重点有哪些,要关注的问题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