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生命之源
让语文课堂摇曳生命之绿
让语文课堂摇曳生命之绿语文课堂是学生们学习语言文字、了解文化历史的重要场所,而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热爱语文,是每位语文教师的责任和使命。
在语文教学中,要让语文课堂摇曳生命之绿,就需要教师们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注入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营造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为学生们打开认知的大门,引导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发现美、感悟生命的真谛。
让语文课堂摇曳生命之绿,需要教师们注重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和生动化。
语文课程的内容丰富多彩,不仅包括经典的文学作品,还包括了民间故事、寓言故事、诗歌、歌曲等。
教师们在教学中应注重选择生动有趣、富有表现力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播放视频、音频,让学生们观看和聆听语言文字的美妙,激发他们对语文的情感投入。
教师们还可以引入趣味性教学方法,比如通过讲故事、游戏互动等形式,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们喜欢的学习场所。
让语文课堂摇曳生命之绿,需要教师们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人文关怀。
语文教学是一门关于人的学科,教师们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力量和人文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可以引导学生去感受文学作品中的人生百态、情感体验,让他们对生活和人生有更深的感悟和理解。
教师们还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让他们在日常用语中感受语文的魅力,并引导他们在语文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让语文课堂摇曳生命之绿,需要教师们注重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语文学习是一种文化体验和精神享受,教师们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去发现美、创造美。
在教学中,教师们可以给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鼓励他们多加想象和创造,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感。
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激情,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让语文课堂摇曳生命之绿,需要教师们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和升学,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人格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教师们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满足。
语文学科与学生成长发展的关系
语文学科与学生成长发展的关系语文学科与学生成长发展的关系密不可分。
语文作为学生必修的一门学科,直接关乎到学生成长成才的方向、目标和途径。
语文教育不仅要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更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与语文素养,并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和未来事业中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下从几个方面阐述语文学科和学生成长发展的关系。
1. 语言交流能力语言交流能力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素质,而语文学科正是培养学生语言交流能力的主要途径。
从语音、语调、语言表达到语法、修辞、演讲,语文学科都是学生语言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教育中引导学生掌握语言表达的规范性,非常具有针对性。
学生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能够获得有效的表达技巧,加强对话能力,提升自身交流水平,为学生成人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2. 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不是单纯的文字素养,它的内涵包含了文化积淀、职业能力、美感和人生价值等多个方面。
语文教育所涉及的内容涵盖了多个学科和领域,从阅读,写作,思维到感悟,探究,等等。
在学习过程中,涉及到多种文体、多个学科,并通过各种媒介进行实践,从而培养出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一个人深刻理解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是减少人文危机,降低社会矛盾的重要途径。
3. 视野拓展语文教育一直是具有人文精神的、蕴含思想文化的学科,它的目的是让学生把文化赋能融入到自己的语文学科学习中。
通过多方位和立体的语文教学,学生可以不断地拓展自己的视野和阅历,开展独立思考能力,从以上学科和文献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因此,语文学科是通往知识世界的大门,也开启了学生外面世界的探索之旅。
4. 学习能力语文学科是生命之源,也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
从小学的语文学习到中学的语文学科,都是学生学习各个学科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此外,通过学习语文学科还会培养出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领悟力和思维能力,加强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从而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语文学科与学生成长发展的关系密不可分。
激发情感 释放心灵——建立情趣课堂的策略
二、 链接生活, 体验情感
生活是学生语文学习的源泉。 只有引导学生 了解文本
所反映的生活, 才能让学生理解文本的内涵, 体悟其意境情
快乐。这样, 通过想象 , 学生体验 到了雨点、 小鱼 的欢乐之 情, 对大 自然的热爱之情 以及关爱他人的诚挚之情。 从而 ,
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体悟的同时, 提高 自己的人文素养 。 四、 拓展训练, 升化情感 情感延伸 能调动学生学 习语文的兴 ( 下转 第 10页) 3
如《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 叶》 这篇课文, 字里行间跳动着 孩子们情感的雨点, 洋溢着孩子们夏 日的欢快之情, 表现了 孩子们天真、 活泼 的性格。 读着这篇诗作 , 使人感受到童年
的情趣之美、 日的意境之美 、 夏 生活的人文之美。 教学时我
先让学生 自主 朗读 2 3 、 两小节 , 找出其相似的地方 , 梳理 出 这两小节 的结构特 点, 体味雨点、 小鱼的快乐 。 然后让学生 读一读 , 说一说想变什么?最想变什么?从而引 出“ 真想变
极性 , 促使 学 生 自觉地 、 动 地 参与 语 文 学 习活 动 。 主
一
室, 向 自然, 走 让学生用眼睛去观察夕阳、 欣赏夕阳西下的
美景 , 领略夕阳留给大地最后的灿烂; 自己的语言去描述 用 夕阳, 感受夕阳的神奇魅力; 用朗读来释放 内心的情感…… 这样 , 语文教学只有与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才能激 活学生封存的记忆 , 开启学生心灵的窗 口; 才能让学生的心
问是 极其 不 明智 的, 面还 有 能得 分 的题 也 没 时 间做 了 , 后 得
不偿失 , 要明 白有舍才有得的道理 。该得 的分得了再去攻 难题 。 做难题 时切记 : 无论遇到什么样 的难题 , 千万 不要放 下笔光着头脑去想 , 一定要边看、 边写、 边画、 边想。正所 谓, 狭路相逢勇者胜 , 大胆去做 , 能做多少是多少 。 第二, 追 求高得分效率的原则, 每题 的分值不同, 难度也不一样 , 考 生应该在分值大、 难度小的题 目上多得分 , 比如选择题和大 题相 比, 目阅读量小, 题 分值高, 要尽可能在选择题上多拿
教育创新是语文教学的生命之源
教育创新是语文教学的生命之源作者:刘洪旭来源:《文学教育》2013年第04期内容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善于创新,锐意改革,坚持科学求实的态度,以新视角不断探索语文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关键词:教育创新语文教学创新教育的过程,不是受教育者消极被动的被塑造的过程,而是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主动性,使教学过程成为受教育者不断认识、追求探索和完善自身的过程,是学生独立学习、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过程。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创新教育就应该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教育创新呢?一.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创新意识语文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实施语文创新教育的关键和前提。
首先,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转变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地位和作用,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积极质疑,勤于思考,开动脑筋,合理想象。
语文教师不是语文知识的灌输者,而是要尽可能多地研究引导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组织语文研讨活动,引导阅读思维;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组织、指导、帮助、参与、评价的作用,引导学生广泛参与、深入探索、积极合作。
其次,在教学方法上改变让学生学会变为会学,教给学生预习、阅读、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掌握处理教学信息的技巧,善于总结和归纳,使新旧知识融合贯通,建构新的知识体系,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三,要改变陈旧的评价方法,建立新的评价观念,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同时要让学生随时体验到学习收获与成功的快乐。
二.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亲其师,信其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可见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良好的教学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让情感教育伴随低段语文教学
让情感教育伴随低段语文教学情感教育是学生人格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学生个体心理是否健康的衡量标准,学生的所有活动几乎都伴随着一些情感体验,而语文学科是一门情感科学,教学活动中伴随着丰富的情感体验,可以说情感教学几乎成了语文教学的生命之源。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以一定的教学要求为依据,以一些丰富的教学活动为载体,带动学生的情感发生变化,不仅使学生产生新的健康的品质,也能促使师生交流。
近几年,情感教育在语文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下面我将结合我的教学说说我在低段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点滴体验。
一、对低段学生实施情感教育由为重要小学生尤其是低段学生,他们的情感特征非常突出,他们对客观世界处处充满好奇,对一切未知事物满怀热情,可是由于小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低下,他们看不到事物的本质,他们的喜怒哀乐溢于言表,他们容易冲动,情感缺失稳定性和可控性。
由此可知教师必须跟低段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必须适度调控孩子的情感,在开发孩子内驱力的同时挖掘孩子的心理潜能,从而创设一个师生融洽的良好教学氛围。
其次低段学生还不能正确地分辨善恶,他们具有向师性,这就要求语文老师本身必须拥有健康的情感,在和学生朝夕相处的日子里不露痕迹地影响学生,使学生拥有向上的健康情感。
当然语文老师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的主要平台就是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以语文教材中的各个对象为载体,内化学生的情感,净化学生的心灵。
由此可以看出,对低段学生实施情感教育显得由为重要,它可以使孩子的情感趋向稳定,可以使孩子的情感健康向上,可以净化孩子的心灵,可以……二、对低段孩子实施情感教育精彩纷呈对低段孩子实施情感教育是师生双边活动,要想充分调动低年级学生的情感因素,教师必须根据课文内容创设一个合适的情境,营造一个恰当的情感氛围,构建好师生交流和沟通的起点。
当然语文教师煞费苦心地创设情境就是为了学生能够触“境”生情,然后积极地参与、感受、体验,最终让学生能体会作者所想表达的真实情感,并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学生的人格得到健康的塑造。
时代造就—祥林嫂、翠翠、水生嫂形象分析
寻求语文教学情感语文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教学内容不同,教学环节不同,文章体裁有别,思想教育、审美教育的因素必然存在差异。
学生认知和接受事物的心理尚未成熟,不可能像成人那样圆熟地把握理性,穿透事物的本质。
教师只有认识到书面文字不只是记录符号,而且“还原”富有情感的口头语言,帮助学生把握本质时才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语文教学才能有声有色,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共鸣和美感上的满足。
新课标在“针对高中语文课程的特点实施教学”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
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可见,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科、又是一门人文应用学科,是语言工具训练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语文不仅应该注意语言工具训练还要贯彻人文教育思想。
作为语文教师,需要满腔的热情和激情。
如果语文老师一味着力于知识的掌握,强调感知、理解、记忆、判断等智力因素的发展,而忽视情感、兴趣、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一味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被动地吸收,搞得精疲力尽,无半点学习语文的乐趣,导致学生普遍缺乏对周围事物进行情感评价的能力,喜怒哀乐“不形于色”。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忽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的现象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日益凸显。
究其原因,与我们的语文教学忽视了语文人文性的本质特征,忽视了教学的情感因素不无关联。
语文教学本身具有着极其鲜明的情感色彩。
从课本选文看,从必修课的五个模块到选修课的五个系列,大多是文学艺术类,其次是论述类和实用类,几乎涉及人文科学的各方面。
这一课程内容决定了其课程性质:语文是语言、文字、文学的结合,语言是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各种艺术形象的构思都要通过语言来表达,文字是人类文化的载体,文学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这都是具有感情的东西。
如课文中“祥林嫂”、“翠翠”与“水生嫂”等人物形象,都会激起读者情感的浪花。
利用多媒体加强初中语文情感教育
你寂寞的心有谁还能够体会。 是不是
春 花秋 月无情 , 去秋 来, 的爱 已无 春 你 声”伴 随着歌 手满文军充满 深情的演 , 唱, 学生的头脑 中闪现 出一幅幅父 母为 自 己辛勤劳作的画面 , 样的氖围中, 在这
沃的土壤 , 知识的种子就播 种在 这个土 壤 上。 情 感 是语 文教学 的生命 之源。 ” 借 助多媒 体 这一 高科 技的教 学 手段 , 教师 与学生之 间将 会碰 撞出更 多的情 感火 花, 教与学达 到心 境的共鸣、 使 情 感的互动 , 从而使学 生的情感不断得以
值 观, 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 提 放在 课 程总目标的首位, 无疑凸显了情感 这 教 育 在语 文 教学 中的特殊 地 位 。 而多
在教 学 中, ” 我们可 通过 显 示与课 文内容 有 关的 图片, 引学 生的 注 意 吸 力 , 击出情感 的火 花。 在讲 解 撞 我 黄 河颂 为了更好 地展示 黄河桀骜 不 时,
升华。
地讲解。 而是先 通 过多媒 体 播放 了动
许多学生隋不自 禁地泪流满面, 对父母
的感 激、 热爱之情 自 然而然地 被激 发了
出来 。
画片 , 狼 画面上, 那阴险狡诈的狼很
快 吸引住了学 生的眼球 。 学生时而屏住
呼 吸, 时而惊呼 , 其情感 随着 故事 情节
出示图片, 激发情感 第 斯 多 惠认 为 : 教 学 的艺 术 不 “
境, 一种 澎 湃激 昂的民族 情 感油 然而 生。 这一 情感体 验, 很快 拉近 了学生 与
鼢 播放音乐 , 渲染情感 “ 教人 必先 感人 心” 而感 人心者 , 莫 过 于情 。 如何 激 发学 生的情 感 ? 学
教师——语文课程资源的重要源泉
融洽和谐的师生情感 对语文认 知活 动具有重 大影 响 ,
对 学 生 高 尚 情 操 的 培 养 和 个 性 的健 康 发 展 也 有 着 不 可 忽 视 的 作 用 。在 师 生 情 感 中 主 要 以教 师 对 学 生 的 情 感 为 主 导 。
相 关 学 科 知 识 包 括 自然 学 科 、 文 社 会 学 科 与 人 文 艺 人 术 学 科 的 知 识 。一 个 多 才 多 艺 、 识 渊 博 的 教 师 , 运 用 自 知 能 己 的 知识 随 时 满 足 学 生 的好 奇 心 。语 文 学 科 是 一 门 综合 性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课 程改 革提 出的一个 重要概 念 , 并 且 是 本 次 课 程 改 革 的 一 大 亮 点 , 很 好 地 体 现 了本 次 课 程 它
改 革 更 加 关 注 课 程 与 生 活 之 联 系 的特 点 。语 文 课 程 资 源 在 这 种 背 景 下 , 显 其 重 要 性 。 在 语 文 课 程 资 源 的理 论 探 讨 倍 中 , 师 是 一 个 不 可 回避 的 话 题 。教 师 在 课 程 资 源 中 的 价 教 值 与 意 义 , 仅 在 于其 是 课 程 资 源 开 发 和 利 用 的 主 体 , 在 不 更
于 其 本 身 就 是 一 种 重 要 的 课 程 资 源 。语 文 教 师 的 知 识 、 情
感 、 性 特 征 及 教 学 技 能 都 是 语 文课 程 的 重 要 源 泉 。 个 语 文教 师 的 知识
一
的 胸 怀 , 学 生 学 会 尊 重 不 同 民族 的 多 样 文 化 , 进 国际 理 使 增
极 强 的 学 科 , 本 语 文教 材 , 三 十 篇 文 章 , 今 中外 , 文 一 二 古 天 地 理 , 理 化 学 , 史 文 物 , 林 建 筑 等 等 , 所 不 包 , 及 物 历 园 无 涉
个性语文教学艺术魅力论文
谈个性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摘要】个性化的语文教学能最大限度地展示教师个人才华和开掘学生聪明才智,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为此本文以三个方面阐述个性教学的方式方法:一从个性教师的培养上;二从个性的教学艺术上;三个性的启发上。
【关键词】语文教学个性教师个性化教学艺术【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1(b)-0136-01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都有鲜明的个性。
当前无论小学、中学、大学校园课堂,教育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的一言一行主宰课堂,从而导致教师亦缺乏个性艺术的追求,学生也不敢有个性学习的需要。
语文教育呼唤个性语文,语文教改的历程也证明:拒绝语文教育的个性化、人性化,就是堵塞语文教学的生命之源,呼唤语文教学的个性化,正是为了引一渠活水,成就语文教育的素质之花。
1 个性教师、个性魅力教师的个性有益于创造语文教学的艺术。
教师具备自身独有的个性风格,才有语文教学的个性艺术,一个教师如果他的个性意识越强,个性教学主动性越明显,就愈能有效地进行和指导语文教学,同样,个性意识越强烈,教学创新意识越强烈,愈能创造地运用于语文教学艺术之中。
独立自主的教师个性,是实施个性语文教学的前提。
然而,独有的教师魅力又从何而来呢?教师的个性魅力由何体现呢?一言以蔽之——“真实”。
教师的真实表述,真实作文,真实的为人做人,是孕育个性的种子,是培育个性教学的土壤。
语文教师要实现个性教学,首先要做到真实的教学。
一方面,教师要敢于表现自我,这是“实话实说”的勇气,是衡量教师蕴藏的底气,心理素质、知识水平、创新的标尺;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表现自我。
只有流露出对教材的喜怒哀乐,才有勇气宣泄个人的主观感情色彩,这才是一种向上的健康个性,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你的感染下,抒写出他们的真实,只有学生的真实表露,才会有我们语文教学的成功。
我自己从教多年,一直坚持自己个性,每一篇文学作品,我都有自己的真实感受。
点燃学生情感的火焰
点燃学生情感的火焰“感人心者,莫乎于情”,课堂上打动学生的是情,感染学生的是情,震憾学生的依然是情。
可以这么说,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吸引人的教学。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出发,把情感、态度、价值观列为课程目标之一,更可见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担任小学语文教师以来,我一直在思索如何才能更灵活、自然、贴切地把孩子带入课本中感悟其中的情感,也有过针对不同形式课文的尝试,下面就结合几个小例子说说自己的一些粗浅的心得。
一、创设情境,挖掘“情点”小学儿童的情感往往是比较肤浅的,他们的脸部表情便是他们的“晴雨表”,如低年级学生的情感带有很大的情境性,容易受老师情感的影响,也容易被课文中具体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所感染、所支配。
因此,运用多媒体,创设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应的情境,营造一个适宜的情感氛围,不但能有效调动和活跃学生的情感体验,还能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成为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起点。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
人的各种活动都伴随着一定的情感。
同样,语文学科作为一门情感科学,其教学活动也少不了情感的伴随,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生命之源,没有情感的教学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营造情境,传达情感在教学中用多媒体创设一个直观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鲁迅先生曾说过:“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
”即是说,给学生创造悦目、悦耳、悦心的特定情境氛围,让学生用眼睛去凝望,用耳朵去聆听,用心灵去体验。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氛围中产生审美情感,在独特的情感体验中与课文情感相通。
如果语文教师能够巧妙合理地运用多媒体等电教化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则不但能为语文课堂增辉添采,还能拉近教师、学生以及教材三者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得到充分的情感体验。
在语文教学中,情感主要是通过语言来传达,这就要求教学语言准确、形象、精练,最重要的是有感情。
让语文课改焕发生命的活力
维普资讯
盔 瞳 瞳隧
语 课 改
÷
我 长 大 了 一 岁 。 ‘ 爸 、 妈 不 要 … 爸 妈
操 心 , 也 不 惹 你 们 生 气 了 , 长 再 我
大 了一 岁 。 ”
童 真 是诗 。 我们 要 呵 护 童真 , 永 远 保 持 童 心 、 童 真 、 童 趣 , 这 样 语 文教 学 才 有 生 命 之 源 。 三 、 多 姿 多彩 的 教 学 1将 游 戏 活 动 引进 课 堂 , 课 . 使
烈的对 话。 大 家从 “ 不能 打枝 头
鸟” 说 到 乌妈 妈 怎 样 照 顾 小乌 , 叉 说 到 “ 们 的好 妈 妈 ” 这 时 , 我 。
一
成 为学 生全面 和谐 发展 、 自主性 发展 、个 性发 展 的促 进 者。 如何
促 进 ? 实 验 教 师 说 得 好 : 只 要 唤
壬 曩 蔓薯 i 誊 篓置 薯 。量 曩 毫
或 生 字 编 故 事 、 儿 歌 ; 的 让 学 编 有
厦 门教 育 学院
一
杜振标
生 说 一 说 、 一 画 、 一摆 … … 许 画 摆
多教 师还精心 制 作各种课 件 , 发 激
、
从 “ 们 都 是 鸟 蛋 ” 说 我
生 ,关注 他们的学 习态度 与热情 ,
“ 解读 生命” 的过程 。在具体 实验
开去
一
位教 师在上 完 《 只鸟蛋 》 两
之 后 , 看 到 学 生 仍 兴 致 勃 勃 ,便
利 用 几 分 钟 让 大 家 说 说 心 里 想 说
异 , 满 腔 热 情 地 期 待 学 生 的 成 长 与 进 步 。 在 课 堂 上 , 要 多 给 学 生
情感教育——语文教学的生命之源
二、 学会倾听学生 的声 音, 强师生间的沟通 加
沟通 , 就是倾听 +倾诉 。如今 , 我们想要 向大 家展示 的东
西太多 了, 每个 人都想表现 自己的才 华, 都争 先恐后地滔滔不 绝地说 。而往往 忽视 了倾听的力量 , 因此 , 听就显 得更为重 倾
要 了。 我在 讲 《 母 与 子 女 问 的 代 沟 》 一 话 题 时 , 走 进 课 堂 , 父 这 刚
生愿 意接受 的爱 的方 式去爱他们 , 他们才会接 受, 进而才会感
激。
在多年的教育实 践中我注重关爱学 生, 走进学 生心灵。 因 为有 爱, 师想走进学 生的心灵 ; 教 因为走进 了学生的心灵 , 师 生之 间更加关爱 。虽然 , 要走 进学生 的心灵 , 以上 几点还远远 不够 , 但我相信 , 每位教师只要用 心, 要坚 持, 只 一定能在反 复 的实践 中找到最满意 的答 案。
的 内容最好是 思想品德 问题 , 吗?” 们先是惊讶 , 即感 行 他 随
过度 的保护 , 过多 的指 责。 ” 这时, 课堂静悄悄的, 在学生的眼中我看 到了真诚与期待 ,
于是我很 自然地 说道 : 大家辛苦 了, “ 小小年 纪身上承载着如 此重的责任 , 你们却并没有被 这些压倒 。你们做 的很好 , 但 相
“ 道” 目的 , 正提 高学生 的素质 。 悟 的 真
一
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具
有独 立阅读 能力 , 注重情 感体验 ” 。新课标 的这一 阐述 , 不仅
体现 了语文教 学 中知识与 能力 、 程与方 法 、 感态度 和价 过 情 值观三 个维度 的相互渗透 , 把情感 教育放 到了一个较 高 的 还 层面 , 情感 教育既是 语文教 学的重要 目标 , 又是 语文教 学 目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小学语文课文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内容,情感教育是教师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变化,产生新的品质的过程,也是教师在尊重学生情感的基础上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过程。
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特点挖掘情感因素,采用适当方法拨动,震撼学生的情感之弦,学生就会情动辞发,捕捉到作者熔铸在作品中的情和意,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情感教学,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越来越重的分量,没有情感的语文教学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意义1、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由于情感教育具有渗透性,能够通过语文教学将文中所承载的情感溶进学生的血液,成为学生的情感。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对培养学生健康纯洁的感情、坚贞高尚的节操、爱憎分明的态度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它能不露痕迹地启发学生,挖掘学生的灵性,唤起学生爱憎亲仇的健康意识,从而使其向善的情感不断得到巩固。
不过这要求教师本身就要是健康情感的拥有者,因为低年级学牛的情智还不够成熟,还不能有意识地分辨教师的情感取向,假如教师的情感出现偏蓐,是非、爵恶、好坏态度不明确,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学生。
2、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语文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审美对象,它们都浸透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
学生们要从审美对象中感受到美,获得美感,就必须要有情感。
而情感教育有助于学生内化情感,并在情感的渗透和驱使下去发现美,感受美,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净化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
因此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不但能优化学生的情感,打开他们内在思维的情感闸门,而且还能让他们在真情的交融中领略各种审美情韵。
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可以调控学生的情感。
小学生的情感丰富,对一切客观事物都怀着极大的热情,而且又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谈谈语文课改心得体会
谈谈语文课改心得体会“一切为了学生发展已成为语文课程改革的重头戏,主旋律。
新课程标准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学习背景,力求形成“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叙述模式。
它为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一个很好的支撑点,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和实践性,为学生的发展开辟了新天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因此,我努力钻研课程标准和新教材,转变教学观念,用新的教育理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大胆进行教学改革,使语文教学焕发出新的活力。
通过这半个学期的亲身实践,我感受颇多。
首先谈谈这个新教材吧。
新教材为了激励儿童主动学习的热情,改变以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
教材以“我会读”“我会说”“我会写”“我会背”等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的形式,改变了传统课本中让学生处于被动位置的呈现方式,确立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对课本有一种亲切感。
为了让学生感受自主学习的成功,教材大胆改革,对最后两篇课文不加注音,包括文中的生字也不注音,让学生凭借已学的汉字自渎课文,并借助文中的图画和联系上下文自认生字,从而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并从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为了适应这个新教材,首先新课标要求教师先要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全面发展、自主性发展、个性发展的促进者。
如何促进?教研员老师说得好:只要唤醒他们的表达欲望,放飞想象的翅膀,给予自由表达的空间,你就会看到一个美丽新奇、富有童真和灵性的世界。
如:学完《四季》以后,孩子们仿课文创编出一首首优美的诗歌。
如:花儿红红,它对小树说:“我是春天”等等。
所以我们要呵护童真,永远保持童心、童真、童趣,这样,语文教学才有生命之源。
其次,要创设多姿多彩的教学,将游戏活动引进课堂,使课堂成为学习的园地,游戏的王国。
例如:帮声母、韵母找到自己的家,识字大转盘,带生字朋友回家……有时开展争当“拼音小博士”、“识字大王”等竞赛活动,有时引导学生给字母或生字编故事、编儿歌;有时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摆一摆……我还精心制作各种课件,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还要创设活的课程情境。
语言,是文章的生命之源
【导读】诗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
我想,正是这样厚重的阅历,又由于作者的善于酝酿,往事沉淀到一定时间的时候,像醇香的陈酒,丝丝缕缕地通过他那流畅优美的笔泄了出来。
阿拉提·阿斯木是一位优秀的用维汉两种语言进行写作的双语作家,他的作品既多,质量也高,令许多作家羡慕不已。
他自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以来,已出版三部短篇小说集,两部中篇小说集七部长篇小说。
知道阿拉提阿斯木这个名字,还是20多年前了。
那时我从师范学院毕业后在一所中学从事语文教学工作。
那个时候,我家里始终订阅着当时在全国叫得响的一本文学杂志《萌芽》。
这是一本专为培养青年作家的杂志。
就在这本杂志上,我读到了阿拉提的获奖小说,看到了阿拉提的照片:浓眉大眼,满头黑发,爽朗开怀的笑着。
知道他就生活在我所居住的城市,心里颇为他的成就高兴,并开始注意他的作品:或小说,或散文,或诗歌。
他涉猎的文体和题材颇为丰富,算是一个多面手。
一个时期见不到他的作品,见了就问起,说:在用维吾尔语创作,暂时休息一下汉语。
我想,他这样两种语言文字相互交替着使用,实际上是为着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准。
一部或一篇文学作品能否真正吸引人读下去,我以为最主要的是作品的语言能否吸引人的眼球。
好的读者往往对语言是有着天然的敏感性的。
语言就像一盘菜的色泽颜色,好的厨师都是先从这里下功夫来吸引顾客的。
结构和内涵的不足,经过后天的努力是可以弥补的。
而唯独语言是有着浓厚的天然特质的。
阿拉提·阿斯木在长期的使用两种语言相互交替的创作实践中,已经形成了富有自己特色的文学语言,其语言风格一贯的清新流畅,读来如轻舟张帆,顺流而下,就好像在畅饮着清澈透亮又有着山泉般凉爽的伊犁河水,先是潺潺淙淙,继而汹涌澎湃,滔滔不绝,一泻千里,并且使你没有阅读的劳累感,只有一种舒畅潇洒般的美,一种酩饮美酒后微微薰醉般的美。
我常常就是在这种微微薰醉般的状态中,才有兴趣回过头来咀嚼回味其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在含义。
让语文课堂摇曳生命之绿
让语文课堂摇曳生命之绿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综合素质的重要场所,也是培养学生基本素养的主要阵地。
如何让语文课堂焕发生机,让学生在其中感受生命之绿,是每位语文教师应该思考和努力的目标。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如何让语文课堂摇曳生命之绿。
要让语文课堂摇曳生命之绿,教师首先要对语文的教学内容有充分的准备和研究。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包含了文字、语言、阅读、写作等诸多内容,教师需要对这些内容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够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出生命的活力和魅力。
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针对不同年级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材和活动,设计生动有趣的课堂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文字的魅力,语言的力量,阅读的乐趣和写作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动力。
要让语文课堂摇曳生命之绿,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
语文课堂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
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教师需要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这四种基本能力。
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感、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创造能力等方面的素养。
只有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才能让他们在语文课堂上感受到生命之绿,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和力量。
要让语文课堂摇曳生命之绿,教师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学习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行为,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才能够愿意主动去学习,才能够在学习中不断发现和激发自己的潜能。
教师在语文课堂上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让他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
可以通过讲故事、引用诗词、开展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断开拓自己的视野,不断丰富自己的心灵,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从而在学习中感受到生命之绿。
要让语文课堂摇曳生命之绿,教师需要对语文的教学内容有充分的准备和研究;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品格。
创新——语文教学的生命之源
创新——语文教学的生命之源作者:辛仁杏来源:《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2年第01期一、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
任何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具有它的多义性,换言之,都如断臂维纳斯,有一种残缺的美感,所以学生的阅读赏析,即同文本对话的过程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对一部作品的解读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每一个人的解读都有自己的独特性。
这种独特性不仅表现在对作品主旨的认识,对人物的评价上,还表现在对语言材料所构建的意象、意境的感悟上。
多元是一种理念,一种指导思想,是一种存在的客观现实,也是教育发展的趋势。
可以说,正是语言的这种“模糊性”和读者的“创造性”,才使得枯燥简单的语言变得如此神奇而富有魅力,而文学作品因为这种个性的解读而更具有魅力。
所以教师绝对不能过早地抛出所谓的“标准答案”,一定给学生思维的平台,让他们的思维在自由空间得到历练,而此时教者也应该及时地设疑质疑,于无疑处生疑,使学生在不拘泥于那些权威答案的基础上能再推开一扇窗子,让学生思维的个性得到展示与认可,让学生看到更美的风景。
尤其是现在教材中选编的课文大多娴雅精致、脍炙人口,从方方面面反映不同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领略和感悟,往往集风景美、道德美、人情美于一体。
阅读和学习这些文章,要注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寻找与作者心灵的契合点,培养学生的思考、质疑探究的能力。
英国作家王尔德曾说过:“作者完成了书的一半,读者完成了另一半”。
这种完成就暗含作者与读者的双向交互作用。
文学作品以文本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时,这种外在的形式所构建的虚拟空间本身就召唤着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心理体验、去充分发挥想象进行再构建、再创造。
而学生在阅读作品前本身已存在一种期待视野,即其阅读习惯、趣味、心理、预期目的等等,当学生带着期待走进作品空间时,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丰富的心理体验,而当这种体验与作者产生共鸣时,就会达到一种至纯至美的审美境界。
语文教学的“三无”境界
语文教学的“三无”境界语文姓什么?语文教学的理念是什么?国外语文教学的现状如何?诸如此类的研究和探讨,无论怎么热闹和激烈。
对于普通的、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语文教师来说,“教自己的书,让别人去说吧!”或许仍是他们最无奈也是最“唯一”的选择。
然而,真正能够“教自己的书”、教出语文的味道和感觉来,真正让自己的学生喜欢语文并且有终身学习的可能,几乎又成为语文教学的一种境界。
既是境界,达至岂易!来点并不虚无的胜利法吧,套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舞台”一言,我们很容易获得“每位语文教师都有自己的境界”的精神满足。
教书二十年,我也就渐渐沉浸在这般“境界”中。
我的语文教学“三无”观,即语文关怀的“无微不至”、课堂形态的“无备而来”和写作教学的“无为而治”,源于我这些年来的课堂实践和教学反思,虽草根之见,亦敝帚自珍。
语文关怀:无微不至“语文关怀”是指教师对学生语文学习行为和语文学习意识的关怀。
实质上就是对学生语文学科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怀。
语文教师担当的不是行政的角色,但他却应该是最人性化的过程管理者,他所关怀的细枝末节都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真正元素。
从常规做起。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须以良好的语文氛围作保证,所以,营造无处不在的显性的语文氛围是教师的必修和职责。
语文常规不是小学生幼稚的专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对成熟期的渐趋社会化的高中学生而言,更有必要。
桌角一本字(词)典,手头一份报刊,每天五条成语,每周一篇练笔,课前轮讲诗词,定期考核书写……这就是我要求的语文学习常规。
这些看似儿科的常规,能够让学生自觉不自觉地沉浸在语文学习的环境中。
进而成为每天学习和生活的必需。
听、说、读、写,语文的要素全在其中,小事不小。
语文学习没有规律,语文学习须有常规!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意识是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它所体现的正是“终身学习”现代学习观。
一句话,行为规范当从规范行为开始。
这些相对静态的常规构成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平面背景,而有关学习“方法论”常规的建立对他们更具实用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的生命之源
红山区第十六小学崔巍伴着教育改革的春风,伴着新任校长祖国民的雄心大志,赤峰第十六小学的语文教改实验活动,悄然开始了------
新的教学实验:主张“以生为本、速读速记、主题阅读”,即:将一篇课文让学生用速读速记的方法,短时阅读并能复述下来,然后全体同学抓住主题,结合课外积累的知识,丰富和辅助对课文感悟的理解。
最后,我们在节省下来的时间里为学生推荐1-2篇同主题的文章,用速读速记的方法阅读谈感悟。
这样,原来两堂课讲完的课文,我们一堂课就结束了,还让孩子们又多读了1-2篇文章。
初始阶段,同学们的表现并不尽如意,很多同学在讨论时不能正确的理解所学课文的意义,30%的同学由于吃不准,而不敢在交流的环节举手发言,70%的同学中只有10%的同学能谈及课文的真谛。
这个数目使老师们不敢对这个教学实验感到乐观,唯一感到欣慰的是,由于改变了教学模式采用以生为本的理念,孩子们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学习知识的兴趣明显有所提高。
祖校长告诉老师们说,在课改面前要不骄不躁,只要学生有一点儿进步,说明我们的实验就离成功迈近了一步。
他的坚持让我们勇往直前。
主题阅读、速读速记也是我们这项教学改革实验的重要内容,它于“以生为本”是分不开的三位一体,可以说速读速记是整个实验的
桥梁。
回想原来,我们的课堂就是老师的主阵地,老师滔滔不绝的讲,总怕学生吃不饱,总怕落下了某一句话,某一个词。
总是用繁琐的分析剥夺学生朗读的感悟,有时一篇文章竟需要2-3课时才能完成,而学生的收获却甚微。
这种情况违背了课标中的“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这一要求。
而主题阅读这个以“主题”为思想,以“整体性”为原则,以单元为单位组织的教学,即:在教学中老师采用“单元主题教学”,在精读一篇讲读课文后,将学生的阅读视点牵引到与教材配套的《新语文主题阅读》和《主题式经典诵读》中,从中选出同一主题的文章、诗歌2-3篇阅读,进一步提升儿童的阅读感悟和理解。
而不是一篇课文一篇课文地去教。
单元主题好比一根藤,文章好比藤上的瓜,以“藤”串“瓜”,进行整体设计。
还是同样的14课时,学生学习的课文却由原来的4篇文章增加到22篇之多,学生的阅读量是传统阅读教学的5.5倍。
从而保证了学生的主体优势,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得了自主学习权,把讲堂变学堂。
但在实际落实的过程中,老师们发现“主题阅读”课堂的容量大,内容丰富,而学生读、记、理解的慢,教师上不完、讲不完是普遍的现象。
如何让“主题单元”这根藤,串起儿童阅读浩如烟海的“瓜”又是我们遇到的又一个难题。
在不断的实验中,我校为提高课堂效率进行了大胆的尝试——速读速记。
速读速记,就是快速、高效率的阅读。
也是一种高效率的思维方法和记忆方法。
我们对学生进行眼脑机能训练、注意力训练,使学生的注意力及视觉机能明显提高,为快速阅读文本打下了
基础,,用“增加阅读的识别间距”提高学生快速处理摄入信息的能力、用“计时阅读”、“限时阅读”增强学生的效率观念、时间观念,用“词语句段的记忆训练”、“阅读复述的训练”的方法提高记忆的速度和准确性。
此项实验大幅度、大面积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理解力和记忆力,同时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克服了诵读、指读、回视等不良阅读习惯。
经过不断地训练,我校学生阅读速度达到1157字/分,记忆、理解率为90%,有效读速891字/分,使阅读速度提高了5倍以上。
一次,红山区教育局黄善平副局长来校听六年级的课,课上老师临时将700字的文章发给学生,学生通过2分钟速读,1分钟回想,全班90%的学生都能全文复述,这让黄局长大为震惊,同时心里也有些怀疑。
课下他随机找了一位叫杨琳的同学来到办公室,顺手拿起一本理论性较强的书,圈出一段500字左右的文字递给他,3分钟后,杨琳同学非常流畅地复述起来,正确率竟也高达90%以上,他亲睹了这一事实后,对我们的实验表示诚服。
有了这一实验为助力,大大解决了主题阅读大单元教学法中14课时完成22篇文章的难题。
有效的实现了李希贵老师所提倡的“语文是学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
简单方法就是将三分之二的课堂时间作为学生主导的时间。
8节语文课,留下2到3节学统编教材,其他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
”
一个学期下来终于看到了我们高效课堂教改实验的一缕曙光。
同学们学习的主动性和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前所未有的,初步的成功引来了很多周边省市、旗县的同行们的关注,纷纷前来观摩学习。
记得陈
杰老师上的以文代文课《学弈》一课,同学们在交流感悟时竟引用了《荀子·劝学》中的“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听着他们的引经据典,着实让我意外,这是我初中才会背的古文,呵!真看不透我们的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主题分析的过程沉积了多少知识,前来观摩的同行们更是为之赞叹,他们也有人认为我们是演课,就把几个同学邀到办公室,由他们选文现场复述谈感悟,学生们的速读速记,对感悟理解的侃侃而谈,让他们无不交口称赞,对我们的课改实验更加羡慕。
我们的课改实验只是取得了初步的成就,我们的祖国民校长以及他带领的团队都决心用“以生为本、速读速记、主题阅读”这三个架构撑起实验教学的更大成果。
我想我们的实验一定能成功,因为此成果根系着五千年文明的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