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仪器课程设计报告
智能仪器课程设计 (2)
智能仪器课程设计引言智能仪器是指结合现代计算机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和传感器技术,能够实时采集、处理、显示和存储各种类型信息的测量仪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仪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工业自动化、环境监测、医疗设备、智能家居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智能仪器课程的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
教学目标智能仪器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智能仪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掌握常见的传感器和信号处理技术;2.能够使用软硬件平台进行智能仪器的开发和测试;3.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智能仪器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两个方面。
1.基本理论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传感器原理和应用;–常见的信号处理技术;–智能仪器的硬件平台和程序设计;–软件平台的开发环境和使用方法。
2.实践操作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学生在实验室中完成一些简单的传感器测量实验;–学生根据实验中获得的数据,使用Matlab或Labview等软件进行信号处理;–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设计并实现基本的智能仪器系统。
教学方法智能仪器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抛砖引玉和启发式教学方法。
1.抛砖引玉,指的是通过讲解基本理论和实验结果,让学生逐步了解智能仪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从而引导学生积累足够的知识储备;2.启发式教学,指的是通过启发式问题解决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学手段智能仪器课程的教学手段主要包括课堂讲解、实验操作和课程设计等几个方面:1.课堂讲解,指的是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了解基本理论和工作原理。
2.实验操作,指的是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了解智能仪器的具体应用。
3.课程设计,指的是让学生设计并实现自己的智能仪器系统,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总结智能仪器是智能化时代的重要设备之一。
智能仪器课程的教学不仅能够满足行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智能仪器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智能仪器设计课程设计报告1000字本文旨在介绍智能仪器设计课程设计报告的基本要素和内容安排。
智能仪器设计课程设计主要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包括电路设计、嵌入式系统、计算机编程、信号处理等。
因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智能仪器设计课程设计报告进行阐述。
一、课程设计报告的基本要素智能仪器设计课程设计报告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要素:1.课程设计目的:说明本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和意义,以及所要解决的问题。
2.课程设计内容:列出本课程设计的具体内容和所涉及的知识点。
3.设计方案:介绍设计方案的整体构思,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设计思路和要点。
4.电路设计:详细介绍电路的设计,包括原理图设计、PCB设计和元器件选型等。
5.嵌入式系统设计:详细介绍嵌入式系统的设计,包括单片机的选型、编程以及接口设计等。
6.信号处理:介绍信号的采集、处理和显示等。
7.成果展示:展示成果,包括实物展示和软件演示等。
8.结论和展望:对课程设计的整体进行总结和评价,并对未来的发展和改进提出展望和建议。
二、课程设计报告的内容安排智能仪器设计课程设计报告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的内容:1.引言:介绍智能仪器的基本概念和意义,以及本课程设计的背景和意义。
2.课程设计思路:详细介绍本次课程设计的整体思路和要点,包括设计目标、设计内容和设计方案等。
3.电路设计:介绍电路原理图设计、PCB设计和元器件选型等内容。
4.嵌入式系统设计:介绍单片机的选型、编程和接口设计等内容。
5.信号采集和处理:介绍信号的采集、处理和显示等内容。
6.成果展示:展示成果,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实际演示和操作界面等。
7.总结和展望:对本次课程设计进行总结和评价,提出展望和建议。
总之,智能仪器设计课程设计报告的基本要素和内容安排主要涵盖了课程设计的整个过程,包括设计目的、设计内容、设计方案等方面,同时也重点强调了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和信号处理等关键技术。
希望大家对此有所启发。
智能仪器课程设计报告
智能仪器原理与设计实验报告专业10级电子信息工程班级1班姓名王雪莹学号指导老师夏银桥日期2013年11月21日礼拜四一、主要内容温度传感器DS18B20收集环境模拟信号,其输出送入AT89C51,单片机在程序的控制下,将处置过的数据送到移位寄放器74LS164,经74LS164输出后驱动三位数码管显示。
当被测温度高于18℃时,单片机发出控制信号使降温风扇以自然风的形式旋转,温度越高转速越快,温度36℃以上时风扇全速工作,点亮此功能指示灯。
二、大体要求(1)设计测量温度范围-55℃~+125℃的智能测温系统,要求数码管实时显示测量温度,单片机按照温度高低肯定风扇转速(2)画出程序框图(3)有完整的整机电路图(protel绘制)(4)完成格式正确、内容完整的实验报告三、参考文献王祁,智能仪器设计基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目录一、前言 (4)二、系统组成 (4)一、设计思路 (5)二、系统的性能指标: (5)3、系统的主要功能: (5)三、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 (5)一、温度传感器功能模块 (6)二、AT89C51单片机 (8)3、74LS164移位寄放器 (12)4、晶振电路 (12)五、复位电路 (13)六、键盘电路 (13)7、显示电路 (14)八、稳压电路 (14)九、显示电路 (15)10、风扇控制电路 (15)六、整机电路图 (16)智能温度测量系统的设计一、前言温度是一种大体的环境参数,人民的生活与环境的温度息息相关,在工业生产进程中需要实时测量温度,在农业生产中也离不开温度的测量。
因此研究温度的测量方式和装置具有重要意义。
测量温度的关键是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传统的分立式温度传感器、模拟集成温度传感器、智能集成温度传感器。
目前,国际上新型温度传感器正从模拟式向数字式,集成化向智能化、网络化的方向飞速发展。
本文所介绍的智能温度测量系统是基于DS18B20型数字式温度传感器,在89C51单片机的控制下,对环境温度进行实时控制的装置。
智能仪器有课程设计
智能仪器有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智能仪器的基本原理、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了解智能仪器在现代工业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够分析简单的智能仪器故障。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智能仪器进行基本的操作和维护,具备使用智能仪器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的能力,并能够根据实际需求对智能仪器进行适当的改造。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应该认识到智能仪器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理解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对科技创新的积极态度,同时增强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确保在使用智能仪器过程中的安全。
在制定这些目标时,我们充分考虑了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力求使目标具体、可衡量,以便学生和教师能够清晰地了解课程的预期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智能仪器的基本原理:介绍智能仪器的工作原理、传感器技术、信号处理技术等。
2.智能仪器的组成部分:讲解智能仪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如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并阐述各部分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3.智能仪器的功能与应用:介绍智能仪器在工业生产、医疗保健、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应用案例。
4.智能仪器的操作与维护:教授智能仪器的操作方法、维护技巧和安全注意事项。
5.智能仪器的故障分析与维修:学习如何分析智能仪器的故障原因,并掌握基本的维修方法。
在教学内容时,我们确保了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制定了详细的教学大纲,以便于教学的安排和进度的控制。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智能仪器的基本原理、功能和应用,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学生就智能仪器的操作、维护和故障分析等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智能仪器应用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智能仪器的实际应用。
4.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智能仪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智能仪器课程设计(1)
《智能仪器设计》课程设计报告书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班级:电子0811姓名:还传俊学号:**********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检测一、设计目的及原理1.1设计题目和目的1.1.1设计题目采用ATmega16单片机实现智能数字显示仪表。
要求8位数码管显示(4位显示测量值,4位显示设定值),4输入按钮(功能选择、数码管选择、数字增加、数字减少),可设定上下限报警(蜂鸣器报警)。
适配Cu100热电阻,测温范围为0℃~150℃。
采用比例控制、并用晶闸管移相驱动1000W电加热器(电源电压为AC220V)。
1.1.2设计目的单片机综合练习是一项综合性的专业实践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将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工程实践中,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为此后的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1.2设计原理由热电阻传感器送来的电信号在测量桥路进行冷端自动补偿后,送入放大器,一面把信号进行放大,同时把非线性信号校正为线性信号,经线性放大信号一路A/D转换电路把模拟量转换成数字信号进行数字显示,另一路传输到调节网络,进行规定的比较运算,同时输出一个需要的控制信号和进行工作状态指示。
二、硬件设计2.1系统原理框图本设计智能温度数显表由温度监测、信号处理、输出控制三部分组成。
其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它通过Cu100热电阻传感器获取绕组温度值,经信号调理电路处理后直接送入控制器的A/D转换输入端。
微控制器根据信号数据及设定的各种控制参数,按照嵌入的软件控制规律执行计算与处理,自动显示智能仪表数显表可测的温度范围、并根据当前状态输出正常、设定上下线报警等2.2基本模块简介2.2.1 Atmega16单片机温控仪控制核心采用Atmega16单片机, 具有16KB 系统内可编程Flash的8 位微控制器 ATmega16 有如下特点:16K字节的系统内可编程Flash(具有同时读写的能力,即RWW), 512 字节EEPROM,1K 字节SRAM,32 个通用I/O 口线,32 个通用工作寄存器,用于边界扫描的JTAG 接口,支持片内调试与编程,三个具有比较模式的灵活的定时器/ 计数器 (T/C),片内/外中断,可编程串行USART,有起始条件检测器的通用串行接口,8路10位具有可选差分输入级可编程增益(TQFP 封装) 的ADC ,具有片内振荡器的可编程看门狗定时器,一个SPI 串行端口,以及六个可以通过软件进行选择的省电模式。
智能仪器整机设计报告
智能仪器整机设计报告智能仪器整机设计报告一、引言智能仪器是一种利用微处理器及相关技术,能够通过自主获取、处理和显示测量数据的仪器。
本设计报告旨在介绍一款智能仪器的整机设计,并详细说明设计所采用的硬件和软件方案。
二、设计原理该智能仪器主要由微处理器、传感器、显示屏和按键等组成。
微处理器用于采集、处理和存储传感器所获取的测量数据,通过显示屏和指示灯显示数据的具体数值和状态。
按键可以实现对仪器的开关和设置。
通过现代的通信技术,智能仪器还可以实现数据传输,实现与其他智能设备的联动。
三、主要模块设计1.微处理器模块:选用高性能的ARM架构微处理器,具有快速运算和稳定性好的特点。
可通过串口和其他模块进行通信。
2.传感器模块:根据测量需求选择相应的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
采用模拟转数模块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与微处理器连接。
3.显示屏模块:选用高分辨率和高亮度的液晶显示屏,通过显示控制模块将微处理器处理的数据显示在屏幕上,供用户直观查看。
4.按键模块:用于用户对仪器的开关和设置操作。
通过按键控制模块将用户操作传递给微处理器。
5.通信模块:可以选择蓝牙、WIFI等通信方式,实现仪器与其他智能设备的通信和数据传输。
四、硬件设计该智能仪器整机设计需要配备合适的电源系统,以提供稳定的电源供应。
同时需要进行线路布局和电路连接,保证各个模块之间的连接和通信。
五、软件设计1.驱动程序设计:编写适配各个模块的驱动程序,包括传感器驱动程序、显示屏驱动程序和按键驱动程序等。
2.用户界面设计:设计直观简洁的用户界面,通过图形化显示数据和操作按钮,提供用户友好的操作体验。
3.数据处理算法设计:根据测量需求,设计合适的数据处理算法,对传感器获取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到有效的测量结果。
4.通信协议设计:设计数据传输的通信协议,实现仪器与其他设备间的数据交互。
六、测试验证完成硬件和软件的设计后,进行整机测试验证,检查各个模块之间的连接和通信是否正常,测量结果是否准确可靠。
智能仪器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智能仪器的原理和功能。
2. 掌握智能仪器的操作方法和使用技巧。
3. 学会使用智能仪器进行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4. 提高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
二、实验原理智能仪器是一种集传感器、微处理器、执行器和通信接口于一体的智能化设备。
它能够自动检测、测量、处理和传输信息,实现对各种物理量、化学量、生物量等参数的实时监测和智能控制。
本实验主要介绍智能仪器的原理、操作方法和应用。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智能仪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声波传感器等。
2. 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数据采集卡、计算机等。
3. 电源:直流稳压电源。
4. 其他辅助设备:导线、连接器、实验台等。
四、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1)将智能仪器按照实验要求连接到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
(2)检查电源电压,确保仪器正常工作。
(3)熟悉实验仪器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2. 实验操作(1)打开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设置采样频率、采样点数等参数。
(2)启动智能仪器,开始采集实验数据。
(3)观察实验数据的变化,分析实验现象。
(4)根据实验需求,调整智能仪器的参数,进行多次实验。
3. 数据处理(1)将采集到的实验数据导入计算机,进行初步分析。
(2)使用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求取平均值、方差等统计量。
(3)绘制实验数据的图表,分析实验结果。
4. 实验总结(1)对实验过程进行总结,记录实验数据。
(2)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3)提出改进意见,为后续实验提供参考。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通过实验,我们成功采集了温度、湿度、光照和声波等实验数据。
(2)实验数据经过处理,得到了相应的统计量。
(3)绘制了实验数据的图表,直观地展示了实验结果。
2. 实验分析(1)温度、湿度、光照和声波等参数的变化对实验结果有一定影响。
(2)通过调整智能仪器的参数,可以实现对实验数据的精确采集。
(3)实验数据表明,智能仪器在实验过程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智能仪器课程设计杨耀全
智能仪器课程设计杨耀全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智能仪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对智能仪器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智能仪器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技能目标包括能够使用智能仪器进行基本操作和故障排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热爱,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智能仪器的基本原理、组成结构和应用。
首先,介绍智能仪器的定义和分类,让学生了解智能仪器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其次,讲解智能仪器的基本原理,包括传感器、微处理器和执行器等关键部件的工作原理;然后,介绍智能仪器的组成结构,如电路板、显示屏、输入输出接口等;最后,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智能仪器在实际应用中的工作过程和优势。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首先,采用讲授法,系统地讲解智能仪器的原理、结构和应用;其次,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智能仪器的实际应用场景和优势;再次,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分析智能仪器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案例;最后,利用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智能仪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节课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教材《智能仪器原理与应用》、参考书《现代智能仪器设计》、多媒体资料(包括智能仪器的图片、视频等)、实验设备(包括智能仪器模型、传感器等)。
这些教学资源将有助于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通过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
哈理工智能仪器课程设计
哈理工智能仪器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哈理工智能仪器的基本原理、设计和应用,培养学生对智能仪器领域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智能仪器的定义、分类和基本原理;掌握常见智能仪器的设计方法和应用场景;了解智能仪器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前沿技术。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智能仪器在设计和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智能仪器设计和实验;具备一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智能仪器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培养对智能仪器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使其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积极为社会作贡献。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智能仪器的基本原理、设计和应用。
1.智能仪器的基本原理:包括智能仪器的定义、分类、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使学生了解智能仪器的整体框架和运作逻辑。
2.智能仪器的设计:包括智能仪器的设计方法、设计流程和设计要点,使学生掌握智能仪器设计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3.智能仪器的应用:包括智能仪器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案例,使学生了解智能仪器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价值。
4.智能仪器领域的最新技术与发展趋势:包括智能制造、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在智能仪器领域的应用,使学生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智能仪器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智能仪器应用案例,使学生了解智能仪器的实际应用和价值。
3.实验法:通过动手实验,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丰富的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智能仪器课程设计报告
智能仪器课程设计报告一、课程设计目的智能仪器课程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实践课程,旨在培养我们对智能仪器的设计、开发和应用能力。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们要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中,提高我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要求本次课程设计要求我们设计一款具有特定功能的智能仪器。
具体要求包括:1、明确仪器的功能和性能指标。
2、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微处理器和其他电子元件。
3、设计硬件电路,包括信号调理、数据采集、处理和控制等部分。
4、编写软件程序,实现仪器的功能控制和数据处理。
5、进行系统调试和性能测试,确保仪器满足设计要求。
三、设计方案(一)功能需求分析经过充分的讨论和分析,我们确定设计一款智能温度测量仪。
该仪器能够实时测量环境温度,并在液晶显示屏上显示温度值。
同时,当温度超过设定的阈值时,能够发出声光报警信号。
(二)传感器选择考虑到测量精度和成本等因素,我们选择了数字式温度传感器DS18B20。
该传感器具有精度高、接口简单、易于编程等优点,能够满足我们的设计需求。
(三)微处理器选择我们选用了 STM32F103 微处理器作为系统的控制核心。
STM32F103 具有丰富的资源、高性能和低功耗等特点,能够为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四)硬件电路设计1、电源电路设计了稳定的 5V 和 33V 电源电路,为整个系统提供可靠的电源。
2、传感器接口电路根据DS18B20 的接口规范,设计了传感器与微处理器的连接电路。
3、显示电路选用了液晶显示屏(LCD1602),通过微处理器的 GPIO 口进行控制,实现温度值的显示。
4、声光报警电路当温度超过设定阈值时,通过驱动蜂鸣器和发光二极管实现声光报警。
(五)软件设计1、系统初始化包括微处理器的时钟配置、GPIO 口初始化、定时器初始化等。
2、传感器驱动程序编写了 DS18B20 的驱动程序,实现温度数据的读取。
3、数据处理程序对读取的温度数据进行处理,转换为实际的温度值。
智能仪器原理及应用教学设计
智能仪器原理及应用教学设计1. 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仪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医学、能源等领域,并成为现代生产、科研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工具。
智能仪器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力浪费,更可以提高检测精度,确保产品质量。
因此,掌握智能仪器原理及应用已成为现代科技人才必备技能之一。
而智能仪器原理及应用教学设计,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智能仪器原理及应用,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科技发展。
2. 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掌握智能仪器的原理、体系结构、应用等基本知识,以及相关软件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其能够适应未来的科技发展,具备较好的应用能力。
3. 教学内容1.智能仪器基本概念–仪器的概念–智能仪器的定义及特点2.智能仪器的体系结构–测量系统的组成–智能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智能执行器的原理及应用3.智能仪器的工作原理–信号处理原理–控制原理4.智能仪器的应用与发展–智能仪器在工业上的应用–智能仪器在医学上的应用–智能仪器在能源上的应用5.相关软件的使用方法–Matlab的基本操作–LabVIEW的基本操作–Python的基本操作4.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讲解基本理论及实际应用案例,传授智能仪器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工作原理、应用等相关知识。
2.实验操作:通过实际操作智能仪器及相关软件,让学生对仪器的工作原理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讨论交流: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及交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4.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 教学评估针对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学生课前管理情况评估:通过查看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2.学生日常表现评估:通过学生的实验操作、课堂讨论、课堂练习等进行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等。
3.学生成果评估:通过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报告等进行评估,了解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掌握情况。
智能仪器设计的课程设计
智能仪器设计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智能仪器设计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智能仪器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知识目标:了解智能仪器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分类;掌握智能仪器的系统设计和调试方法。
技能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智能仪器设计中的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智能仪器行业的兴趣和热情,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智能仪器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应用实践。
具体安排如下:1.智能仪器的基本原理:介绍智能仪器的定义、分类和工作原理。
2.智能仪器的设计方法:讲解智能仪器的系统设计流程,包括硬件选型、软件开发和系统调试。
3.智能仪器的应用实践:分析智能仪器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案例,探讨智能仪器的未来发展。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讲解智能仪器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应用案例,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学生就智能仪器设计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智能仪器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智能仪器的设计和应用。
4.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智能仪器的组装和调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出版的智能仪器设计相关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领域的经典著作和最新研究论文,拓宽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配置智能仪器设计实验室,提供各种实验设备和工具,让学生能够进行实际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智能仪器》实验指导书及报告
《智能仪器》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班级:课程:姓名:学号:南京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教研室2012.3目录实验一多路巡回数据数据采集实验 (1)实验二温度测量实验 (7)实验三转速测量实验 (11)实验四自动量程切换实验 (13)实验一多路巡回数据数据采集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AD774 A/D芯片转换性能。
2、了解AD774 A/D转换器等芯片与单片机的接口方法。
3、掌握用单片机、AD774以及多路模拟开关MPC508等芯片构建多路巡回数据采集系统方法及编程方法。
二、实验要求利用实验板上的AD774 A/D转换器、多路模拟开关MPC508和可编程增益放大器AD526搭建8路数据采集系统,并用实验板上的电位器提供多路模拟量输入,通过消化相关程序(“实验程序/C8051实验程序/多路开关”文件夹下SWITCH.wsp项目文件;实验程序/C8051实验程序/可编程增益放大器”文件夹下GAIN.wsp项目文件;实验程序/C8051实验程序/外部12位AD转换”文件夹下“Exte_ad.wsp”项目文件)编制采集程序,每路模拟量采集10个样点,并按顺序存放在以20H为首地址的表格中(若采用c语言编程,将数据放在ADdata[8][10]的二维数组中,8为采集路数,10为每路采集样点数)。
三、实验内容及说明放大器AD526A/D转换器AD774BC8051单片机输入电压1多路模拟开关MPC508输入电压8图1-1 多路巡回数据数据采集系统框图系统实验原理图如图1-2所示,图1-2(a)为多路模拟开关MPC508电路,图1-2(b)为可编程增益放大器AD526电路,图1-2(c)为AD774模数转换电路。
(a) 多路模拟开关MPC508电路(b)可编程增益放大器AD526电路(c)AD774模数转换电路。
图1-2 多路巡回数据采集系统实验原理图1.多路开关MPC508MPC508(U1)为8通道多路开关,其引脚图如图1-3。
智能仪器设计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设计和搭建一个基于嵌入式技术的智能仪器,了解智能仪器的整体设计流程,掌握嵌入式系统硬件和软件的设计方法,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并加深对嵌入式系统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智能仪器是一种集测量、计算、显示和通信等功能于一体的自动化设备。
本实验所设计的智能仪器以嵌入式系统为核心,结合传感器、执行器等外围模块,实现数据的采集、处理、显示和传输等功能。
三、实验器材1. 嵌入式开发板:STM32F103C8T6核心板2. 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3. 执行器:继电器4. 显示屏:LCD16025. 电源模块6. 连接线、焊接工具等四、实验步骤1. 系统设计根据实验要求,设计智能仪器的硬件和软件架构。
硬件部分包括微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显示屏等;软件部分包括数据采集、处理、显示和通信等模块。
2. 硬件搭建(1)根据设计图纸,将微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显示屏等模块焊接在开发板上。
(2)连接传感器和执行器,确保其正确连接。
(3)连接显示屏,设置合适的参数。
3. 软件编程(1)编写数据采集模块,实现温度、湿度等数据的采集。
(2)编写数据处理模块,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如滤波、转换等。
(3)编写显示模块,将处理后的数据显示在LCD1602屏幕上。
(4)编写通信模块,实现数据传输功能。
4. 系统调试(1)检查硬件连接,确保各模块正常工作。
(2)调试软件程序,观察数据采集、处理、显示和通信等模块是否正常。
(3)根据实验要求,调整系统参数,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硬件搭建经过硬件搭建,智能仪器各模块连接正常,能够实现数据采集、处理、显示和通信等功能。
2. 软件编程通过软件编程,实现了数据采集、处理、显示和通信等功能。
实验结果显示,采集到的数据准确可靠,处理后的数据显示在LCD1602屏幕上清晰易懂。
3. 系统调试经过调试,智能仪器能够稳定运行,实现了预期的功能。
在实验过程中,对系统参数进行了调整,确保了系统的稳定性。
智能仪器实验报告
智能仪器实验报告1. 背景介绍智能仪器是指能够通过内置的计算能力和传感器技术实现自动检测、分析和处理的仪器设备。
与传统仪器相比,智能仪器具有更高的智能化程度和自动化程度,能够在实验过程中实时监测和反馈数据,提供更准确、高效和可靠的实验结果。
本报告将对智能仪器的应用进行分析,并通过实验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
2. 分析2.1 智能仪器的优势智能仪器相对于传统仪器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 自动化:智能仪器能够自动完成实验过程中的数据采集、分析和处理,减少了人工干预的需求,提高了实验的自动化程度。
- 即时反馈:智能仪器能够实时监测和反馈实验数据,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了实验的效率和准确性。
- 数据处理能力强:智能仪器内置了各种算法和模型,能够对实验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处理,提取有用的信息,加速和优化实验结果的获取。
- 系统集成:智能仪器将传感器、控制器和数据处理单元集成在一体,实现了系统级的集成和优化,提高了仪器的整体性能。
2.2 智能仪器的应用领域智能仪器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 - 医学研究:智能仪器可以用于医学实验中的检测和分析,例如血液分析仪、生化分析仪等,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患者的体征和病情信息,为医生提供科学依据。
- 材料科学:智能仪器可以进行材料的成分分析、物性测试等,通过数据处理和模型建立,预测材料的性能和应用范围,加快新材料的研发速度。
- 环境监测:智能仪器能够实时监测大气、水质、土壤等环境参数,帮助环境监测部门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
- 工业生产:智能仪器可以在工业生产中进行质量控制和过程监测,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降低生产成本和能源消耗。
3. 实验结果本次实验我们使用了一款智能化的血糖仪进行了一系列的操作和测试,以下是实验结果的总结: - 数据采集:智能血糖仪可以自动采集血糖数据,并将数据传输到手机APP上进行存储和分析。
- 数据分析:APP能够对血糖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显示血糖的变化趋势和异常值,同时提供数据分析的报告和建议。
智能仪器简单课程设计
智能仪器简单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智能仪器的定义、分类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掌握智能仪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如传感器、数据处理和输出控制。
3. 学会阅读和分析智能仪器的技术参数,了解其性能指标。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智能仪器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2. 能够设计简单的智能仪器应用方案,解决实际问题。
3. 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智能仪器技术的兴趣,激发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智能仪器在节能减排方面的作用。
3. 树立正确的科技观,认识到智能仪器在促进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初中年级,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智能仪器的概念与分类- 了解智能仪器的定义、功能特点- 学习智能仪器的分类及各类别代表产品2. 智能仪器的工作原理- 掌握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学习数据处理与输出控制的基本原理3. 智能仪器的技术参数与性能指标- 学习解读智能仪器的技术参数- 分析智能仪器性能指标对实际应用的影响4. 智能仪器的应用实例- 介绍智能仪器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分析智能仪器在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作用5. 简单智能仪器的设计与制作- 学习设计简单的智能仪器方案- 动手制作智能仪器模型,体验实际操作过程6. 智能仪器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了解智能仪器领域的发展动态- 探讨智能仪器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潜在应用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智能仪器的概念与分类、工作原理第二课时:智能仪器的技术参数与性能指标、应用实例第三课时:简单智能仪器的设计与制作第四课时:智能仪器的发展趋势与前景本教学内容参考教材相关章节,结合课程目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智能仪器的基本知识,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智能仪器技术及其应用课程设计
智能仪器技术及其应用课程设计一、引言智能仪器技术是一门涵盖计算机、传感器和控制技术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技术,它涉及到化学分析、光学测量、声学检测、机械测量等众多领域。
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仪器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工业、医疗、环保等领域的重要支撑技术。
为了使学生深入了解智能仪器技术的基础原理和应用技术,我们设计了一门智能仪器技术及其应用的课程。
二、本课程的主要内容1. 智能仪器技术的概述本小节主要介绍智能仪器技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发展历程。
学生可以了解智能仪器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2. 传感器技术原理本小节主要介绍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种类和特点。
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智能仪器技术中的应用。
3. 信号处理技术本小节主要介绍信号处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学生可以掌握信号处理的基本思想及其在智能仪器中的应用。
4. 控制技术本小节主要介绍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学生可以了解控制技术的分类及其在智能仪器中的应用。
5. 智能仪器的设计与实现本小节主要介绍智能仪器的设计和实现方法。
学生可以学会如何设计和实现智能仪器系统,掌握智能仪器的制作工艺。
6. 智能仪器的应用本小节主要介绍智能仪器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情况。
学生可以了解智能仪器在环保、医疗、工业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理论课主要由讲授、讨论、报告等形式展开,实践课主要通过实验、仿真、实训等方式进行。
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学生可以深入理解智能仪器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四、教学评价本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分为两个方面:期末考试和课程设计。
期末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智能仪器技术的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课程设计则要求学生设计并制作智能仪器系统,体现出学生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方面的能力。
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60%,课程设计占总评成绩的40%。
五、教学效果经过一学期的课程学习和实践训练,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智能仪器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掌握智能仪器技术的设计和实现方法,提高了对智能仪器技术领域的理解和认识。
大学生智能仪器课程设计
大学生智能仪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智能仪器的原理、结构与分类,掌握常见智能仪器的功能与应用。
2. 学生能够掌握智能仪器设计的基本流程与方法,具备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够了解智能仪器在工程领域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智能仪器系统,具备实际操作与调试的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相关软件工具,对智能仪器进行仿真与优化,提高系统性能。
3. 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协作,完成具有一定难度的智能仪器项目设计,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智能仪器在现代科技领域的重要性,激发对相关领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能够树立创新意识,勇于尝试新方法,培养解决复杂问题的自信心。
3. 学生能够遵循工程伦理,关注智能仪器在生活中的应用,具备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特点:大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对实际操作和项目设计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后续相关课程和实际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智能仪器原理与结构- 智能仪器的定义、特点与分类- 智能仪器的核心部件及功能- 智能仪器的工作原理与性能指标2. 常见智能仪器及其应用- 数据采集与处理仪器的应用- 控制器与执行器的工作原理及选型- 网络化智能仪器的发展与现状3. 智能仪器设计方法与流程- 系统需求分析- 硬件设计原理与电路图绘制- 软件设计方法与编程实践4. 智能仪器仿真与优化- 常用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 智能仪器性能指标仿真分析- 系统优化方法与策略5. 智能仪器项目实践- 项目设计与实施流程- 团队协作与沟通技巧- 项目成果展示与评价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1. 第1-2周:智能仪器原理与结构2. 第3-4周:常见智能仪器及其应用3. 第5-6周:智能仪器设计方法与流程4. 第7-8周:智能仪器仿真与优化5. 第9-12周:智能仪器项目实践教材章节关联:1. 第1章:智能仪器概述2. 第2章:智能仪器硬件设计3. 第3章:智能仪器软件设计4. 第4章:智能仪器系统仿真与优化5. 第5章:智能仪器项目实践与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 对于智能仪器的原理、结构与分类等基础理论知识,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能仪器课程设计报告题目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温度控制系统院系 xxxxx专业 xxxxxxxxxxxx学生姓名 xx学号 xxxxxxxxx指导教师 xxx二O一二年十二月一日一、设计目的通过单片机STC12C56A600S2和DS18B20温度传感器检测温度,熟悉芯片的使用,温度传感器的功能,数码显示管的使用,汇编语言的设计;并且把我们这一年所学的数字和模拟电子技术、检测技术、单片机应用等知识,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从题目分析、电路设计调试、程序编制调试到传感器的选定等这一完整的实验过程,培养了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独立解决实际问题,以达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动手能力、文献资料查阅能力的作用,为毕业设计和以后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设计任务和要求以单片机为核心器件,组成一个数字温度计,采用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为检测器件,进行单点温度检测,检测精度为 0.5摄氏度。
温度显示采用3位LED数码管显示,两位整数,一位小数。
测温范围-20℃-60℃,精度误差小于0.5℃。
三、功能需求和总体思路本设计是一个数字温度测量及控制系统,能测柜内的温度,并能在超限的情况下进行控制、调整并报警。
保证环境保持在限定的温度中。
该系统的总体设计思路如下:温度传感器DS18B20 把所测得的温度发送到STC12C56A600S2单片机上,经过STC12C56A600S2单片机处理将把温度在显示电路上显示。
本系统除了显示温度以外还可以设置一个温度值,对所测温度进行监控。
当温度高于或低于设定温度时,开始报警并启动相应程序。
K1是用来进入上下限调节模式的,当按一下K1进入上限调节模式,再按一下进入下限调节模式,再按一下退出调节模式。
在调节上下限温度模式下,K2是实现加1功能,K1是实现减1功能,K3是用来设定上下限温度正负的。
在正常模式下,按一下K2进入查看上限温度模式,显示1s左右自动退出;按一下K3进入查看下限温度模式,显示1s左右自动退出。
K4正常模式下用来设置和取消按键音。
上下限设置模式下是用来设置温度的正负。
四、硬件部分设计1. 单片机最小系统的设计单片机的工作就是执行用户程序,指挥各部分硬件完成既定任务。
如果一个单片机芯片没有烧录用户程序,显然它就不能工作。
可是,一个烧录了用户程序的单片机芯片。
给它上电后就能工作吗?也不能。
原因是除了单片机外,单片机能够工作的最小电路还包括时钟和复位电路。
即单片机的最小系统。
单片机是一个复杂的同步时序电路。
为了保护同步工作方式的实现,电路应在唯一的时序信号控制下严格地按时序进行工作。
时钟电路用于产生单片机工作所需要的时钟信号。
无论是在单片机刚开始接上电源时,还是断电后或者发生故障后都要复位。
单片机的复位是使CPU和系统中的其他功能部件都回复到一个确定的初始状态,并从这个状态开始工作。
2.DB18B20 功能简介DS18B20 数字式温度传感器与传统的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不同,它能够直接读出被测温度。
并且可根据实际要求通过简单的编程实现9~12 位的数字值读数方式。
可以分别在93.75ms和750ms内将温度值转化9位和12位的数字量。
因而使用DS18B20可使系统结构更简单,可靠性更高。
芯片的耗电量很小,从总线上“偷”一点电存储在片内的电容中就可正常工作,一般不用另加电源。
最可贵的是这些芯片在检测点已把被测信号数字化了。
因此在单总线上传送的是数字信号 使得系统的抗干扰性好、可靠性高、传输距离远。
DS18B20 传感器有如下特点:●单线接口,只有一根信号线与CPU 连接;●不需要备份电源,可通过信号线供电,电源电压范围从3.3-5V;●传送串行数据,不需要外部元件;五、系统程序流程图主程序是系统的监控程序,在程序运行的过程中必须先经过初始化,包括键盘程序。
中断程序,以及各个控制端口的初始化工作。
系统软件设计的总体流程图:主程序流程图DS18B20流程图Protel电路图软件仿真图六软件程序设计#include<reg51.h>#include<stdio.h>#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define uint unsigned intsbit ds=P2^2;sbit dula=P2^6;sbit wela=P2^7;sbit beep=P2^3;uint temp;float f_temp;uint warn_l1=270;uint warn_l2=250;uint warn_h1=300;uint warn_h2=320;sbit led0=P1^0;sbit led1=P1^1;sbit led2=P1^2;sbit led3=P1^3;unsigned char code table[]={0x3f,0x06,0x5b,0x4f,0x66,0x6d,0x7d,0x07,0x7f,0x6f,0xbf,0x86,0xdb,0xcf, 0xe6,0xed,0xfd,0x87,0xff,0xef}; void delay(uint z){uint x,y;for(x=z;x>0;x--)for(y=110;y>0;y--);}void dsreset(){uint i;ds=0;i=103;while(i>0) i--;ds=1;i=4;while(i>0) i--;}bit tempreadbit(){uint i;bit dat;ds=0;i++;ds=1;i++;i++;dat=ds;i=8; while(i>0) i--;return(dat);}uchar tempread(){uchar i,j,dat;dat=0;for(i=1;i<=8;i++){j=tempreadbit();dat=(j<<7)|(dat>>1);}return(dat);}tempwritebyte(uchar dat) {uint i;uchar j;bit testb;for(j=1;j<=8;j++){testb=dat&0x01;dat=dat>>1;if(testb){ds=0;i++;i++;ds=1;i=8;while(i>0) i--;}else{ds=0;i=8;while(i>0) i--;ds=1;i++;i++;}}}tempchange(){dsreset();delay(1);tempwritebyte(0xcc);tempwritebyte(0x44);}uint get_temp(){uchar a,b;dsreset();delay(1);tempwritebyte(0xcc);tempwritebyte(0xbe);a=tempread();b=tempread();temp=b;temp<<=8;temp=temp|a;f_temp=temp*0.0625;temp=f_temp*10+0.5;f_temp=f_temp+0.05;return temp;}display(uchar num,uchar dat) {uchar i;dula=0;P0=table[dat];dula=1;dula=0;wela=0;i=0xff;i=i&(~((0x01)<<(num)));P0=i;wela=1;wela=0;delay(50);}dis_temp(uint t){uchar i;i=t/100;display(0,i);i=t%100/10;display(1,i+10);i=t%100%10;display(2,i);}warn(uint s,uchar led){uchar i;i=s;beep=0;P1=~(led);while(i--){dis_temp(get_temp());}beep=1;P1=0xff;i=s;while(i--){dis_temp(get_temp());}}deal(uint t){uchar i;if((t>warn_l2)&&(t<=warn_l1)){warn(40,0x01);}else if(t<=warn_l2){warn(10,0x03);}else if((t<warn_h2)&&(t>=warn_h1)) {warn(40,0x04);}else if(t>=warn_h2){warn(10,0x0c);}else{i=40;while(i--){dis_temp(get_temp());}}}init_com(){TMOD=0x20;PCON=0x00;SCON=0x50;TH1=0xfd;TL1=0xfd;TR1=1;}comm(char *parr){do{SBUF=*parr++;while(!TI);TI=0;} while(*parr);}main(){uchar buff[4],i;dula=0;wela=0;init_com();while(1){tempchange();for(i=10;i>0;i--){dis_temp(get_temp());}deal(temp);sprintf(buff,"%f",f_temp);for(i=10;i>0;i--){dis_temp(get_temp());}comm(buff);for(i=10;i>0;i--){dis_temp(get_temp());}}}七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首先,将数码管显示电路连接好后,为了检查连线是否正确,可将电源负极与各接地端链结好,用电源正极试探LED数码管个管脚与CD40110是否正确连接,若出现笔段不亮的情况,应该仔细检查该线路。
若各LED 数码管的引脚与CD40110连接线路正确且完好,下一步则是验证CD40110能否驱动显示LED数码管,将CD4011 LE、CR CRD VSS都接地,VCC接高电平,接通电路后,LED数码管亮且显示0,说明该线路正确。
接着,将待测方波按电路图接好后,为了检查该电路是否产生脉冲,将输出端接至右边第一片CD40110的CPU端,LED数码管显示技数值,说明该电路连接正确且符合实际标准要求。
其次,对于控制电路的调试,其方法和待测方波发生电路调试相同,即检测输出是否产生及输出满足设计要求,将控制电路按电路图连接好,把反向后输出信号接至CD40110的CP-U端,观察是否在计数,若不能则说明电路连接有问题,纠正后再观察,直至产生1.5S左右计数的脉冲,另外,经微电路后的输出接至CP-U端,观察是否有脉冲产生且每隔1.5S左右计数加1,若计数正确,说明电路完好,最后对于总电路的调试,因各单元电路调试好后,只需按原电路图链接正确后,观察结果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且要求电路能稳定,按总电路图接好后,首先检查清零信号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且要求电路能稳定,按总路图连接好后,首先检查清零信号是否能有效的清零,将CT接地,清零信号接CR端,待测信号接CP-U端其余接总电路图连接,观察每隔1.5S计数后立即清零,说明清零有效,其次将闸门信号接CT端,CR接地。